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含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3e81e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5.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含5篇)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目标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二、老舍和作品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
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三、读课文,思考: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讲解课文1、读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
——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读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8b09b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d.png)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苏教版)-教学教案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内容课文通过对祥子苦难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准确、精炼、生动、传神的语言。
2.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作用。
3.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先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作些补充。
2.阅读全文,借助“预习提示”,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扫清生字词障碍。
3.学习本文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的描述,揭露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苦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旧社会城市贫苦车夫所受的剥削、压迫和痛苦生活。
2.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体会人物的心里描写的作用。
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
一.2.引导学生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了解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苦难。
教学突破1.快速阅读课文,按天气变化划分大段,明确祥子的活动和感受是全文线索。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描写最精彩的片段。
然后可以第2段为例,理解正面描写烈日和通过人、动植物侧面烘托酷热结合起来的好处。
以第5段为例,理解作者从视、听、嗅、味、触觉多方面着笔描写骄阳的炎威。
3.指导朗读。
画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祥子痛苦感受的语句,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朗读课文,努力读出祥子的痛苦心情。
教堂准鱼◇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1.阅读全文,借助“预习提示”,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扫清生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回忆学过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2.交流探讨问题。
3.布置练习。
3.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我们以前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 .1.齐声回答:《济南的冬天》。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6295f0b9f3f90f76c61b82.png)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目标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二、老舍和作品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
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三、读课文,思考: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讲解课文1、读1—2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
——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读3—5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
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九年级语文上册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de02106294dd88d1d26b0d.png)
《在烈日和暴雨下》讲课方案讲课目的1、认识旧中国劳感人民的劫难生活,体悟作者对祥子凄惨受到的怜悯和对黑暗社会的指控的感情。
2、掌握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述景色变化,以光景描述烘托人物的艺术特点。
3、掌握本文重视运专心理描述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领悟文中正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讲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从前曾学过的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季》引出对老舍的介绍,在过去介绍的基础上,突出老舍的老百姓家庭出身及与劳感人民的亲近联系。
简要介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大体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要求(见上,用投影打出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社》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基层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响旧社会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示旧社会的罪恶,其作品语言特点是生动、幽默,擅长运用北京方言。
1951 年老舍获取 " 人民艺术家 " 的光荣称号。
老舍出身于一个老百姓家庭之中,他自己没有拉过车,但与拉车的、打拳的、卖唱的贫穷人是朋友,和他们一起长大成人,所以他才能创作出这部深切怜悯旧社会最基层的劳感人民的优秀作品。
《骆驼祥子》(写于1937 年)描述了军阀统治下北方黄包车夫的生活。
故事梗概:贫穷农民出身的祥子因 " 失掉了父亲母亲和几亩薄田" ,十八岁时抵达北平租拉洋车。
为了不受车行老板的气,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凭着自己年轻体壮,奋斗买车,三年后终于用血汗换来一辆洋车,不料,刚跑了一趟车,就被反动军队连人带车一起抓走了。
他乘乱从军阀队伍中拉走了几匹骆驼,变卖此后,逃回北京。
因这些受到,他得了绰号 " 骆驼祥子 " 。
回到北京后,祥子信心从零开始,靠" 拉包月 "车攒钱,希望再买辆车。
不料 " 包月 " 的主人又因闪躲债务而出走,祥子仅有的储藏也被侦探诈走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8826bb48d7c1c709a145cf.png)
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
小组展示:
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
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
盛夏街头具特征的景尤其人们的感受反应渲染(侧面烘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祥子的内心感受。(痛苦、艰辛、非人)
2、从文中寻找突出雨的迅疾和暴虐的语句。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方法?
(重点在风雨交加,风停雨猛,短句急促可让学生读出人物生存的恶劣环境)
3、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用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祥子拉车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
交流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学生活动方式
一.导入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把济南的冬天描绘得俏丽秀美,如诗如画。这位作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被称为“时代的葬歌”自1935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
二、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干燥(zào)焦躁(zào)腥臊(sāo)
八、盘点收获
写法:如写景多角度多层次多修辞正面侧面等,语言生动。
建议同学们读一读《骆驼祥子》,全面的认识“祥子”,感受小说的“魅力”。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关描写景物的句子。
2、完成“课堂反馈”
3、预习《多收了三五斗》。
小组展示
结合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的具体词句进行归纳
分析坐车人的答话及行为
在烈日和暴雨下
总 课 题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2019年学习文档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2019年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3349410482fb4daa58d4ba4.png)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2、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这是电影《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教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此时祥子已同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中。
虎妞原本好吃懒做,又有身孕,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挥霍将尽,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
天气影响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生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场面。
(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二、审析文题,明确学习的重点1.文题是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2.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什么?(谁----祥子)(干什么----拉车)3.(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从题目中,你大致明确些什么?主要内容------写人,人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的行动,经历。
主要结构-------两大部分,烈日下,暴雨中。
主要写法-------以自然环境恶劣衬托样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三、整体感知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部分的划分及段意,写作顺序(一)(1----6)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
时间顺序(二)(7----16)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三、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日之烈迅速地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思考:(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酷热的句子,读一读。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0ad702d1f34693dbef3e89.png)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目的要求1.体会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力车夫生存环境的恶劣,遭遇的凄惨。
2.认识造成祥子为代表的人力车夫凄惨遭遇的社会根源,即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
3.了解本文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4.分析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的篇段,明白得其表达作用。
5.明白得含义深刻的语句。
要点难点1.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
2.人物的心理描写。
3.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写景状物的表达作用。
4.写景时所运用的形象、生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写作背景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坚持生活,他是家中唯独识字的小孩,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课。
如此,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
如此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来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
然而,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专门长的时刻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适应,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
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
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
段落大意如文题所言,本文由〝在烈日下〞与〝在暴雨下〞两部分组成。
第1至6段细致地描摹了6月15日这一天天气的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
文中以天〝发了狂〞为引线,从多方面描写天气的酷热,以及在如此天气里人们的种种表现,展现了一幅夏季北京街头的风情画。
而笔墨的重点那么是人力车夫,专门是主人公祥子变化、矛盾的心态,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他肉体上的痛楚与心头上的辛酸。
第二部分为第7至16段,作者十分有层次地描写了天气由烈日当空到暴雨骤降的变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祥子在暴雨中苦苦挣扎的情形,进一步表现了人力车夫在大自然的戏弄下所遭受的痛楚,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被动无力的地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祥子悲苦命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da5803daef5ef7ba0d3cbc.png)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教学目的:1、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
二、教学重点:!、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2、理解和运用环境描写的“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圈点勾画法、点拨法五、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描绘在炎炎烈日和大雨中的感受,由此引入文中。
(二)介绍作家及与选文有关的原著情节。
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生于1898年,满族人,住北京,一生爱憎分明,用严肃的态度勤勉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2.介绍《骆驼祥子》中与选文相关的原著内容。
祥子原是农民,早年丧失父母,18岁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京谋生,他是一个不甘受人摆布的强者,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去挣得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然而他经过三年奋斗用血汗钱换来的第一辆车,才拉了半年就被兵匪夺去,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一个侦探敲榨一空,选文部分就是他两度失车后,满怀再挣一辆的希望的情节的继续,他为此忍受了诸多的苦难,我们今天要学的便是他受到的诸多苦难中的一个镜头,以后的情节发展是:命运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辆车,因妻子难产死去而被迫变卖,从此,他孓然一身,万念俱灰,终于被旧社会的恶势力吞没,变成了一个消极混世的心屈从于命运摆布的没有职业的城市游民。
现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看一看祥子为了生活,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痛苦挣扎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2、理清故事情节,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1—7节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第8—17节写祥子在暴雨下拉车的情景。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案
![(赛课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bbbc8e009581b6bd9ebfa.png)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环境的特点及写法;2.领会本文语言生动贴切的特点;3.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学习作者抓住特定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进行描写;5.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课文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笔下的环境描写。
2.重点品读。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有条件的自主阅读《骆驼祥子》,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学1.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地说出本文的预习任务,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检查预习。
(1)各小组交流预习作业,互学纠偏(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读书笔记。
3. 圈点批注。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标题为什么不用“在恶劣的天气下”?②本文写了烈日和暴雨的特点,为什么题目却写“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直接写“烈日和暴雨”呢?③课文怎样写“烈日”的“狂热”,此时的祥子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④课文怎样写“暴雨”的“凶猛”,此时的祥子又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重要语句进行自主体会。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强调批注要点: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二、导1.班内探究。
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精讲点拨。
对学生自主思考题的点拨:(1)标题为什么不用“在恶劣的天气下”?(标题“在烈日和暴雨下”在文中表明了什么?)(2)本文写了烈日和暴雨的特点,为什么题目却写“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直接写“烈日和暴雨”呢?)3.深度探究。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c5c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c.png)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七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2、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这是电影《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教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此时祥子已同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中。
虎妞原本好吃懒做,又有身孕,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挥霍将尽,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
天气影响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生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场面。
(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二、审析文题,明确学习的重点1.文题是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2.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什么?(谁----祥子)(干什么----拉车)3.(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从题目中,你大致明确些什么?主要内容------写人,人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的行动,经历。
主要结构-------两大部分,烈日下,暴雨中。
主要写法-------以自然环境恶劣衬托样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三、整体感知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部分的划分及段意,写作顺序(一)(1----6)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
时间顺序(二)(7----16)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在烈日和暴雨下学案苏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在烈日和暴雨下学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63221ec1c708a1284a44cb.png)
7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1学时学习目标1.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
2.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3.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1.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2.理解祥子在烈日、暴风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导学过程感悟一、预习1.查阅老舍资料,了解《骆驼祥子》的大概内容。
2.朗读课文,填空:(谁)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
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干燥()腥臊()胆怯()憋气()好歹()腻烦()空膛()慢腾腾()粘汗()粘在一块()4.火眼金睛:阅读中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1.方法探究,请你说说拿到一篇小说,你是怎么学习的?学习小说,我们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深入课文。
(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在学习课文时进行纲举目张的展开学习)2.自由朗读课文,简要说说文中描写了祥子在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进而让学生理出故事情节、划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3.浏览课文,划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句子,并结合语句体会他拉车的心情和感受。
4.小组交流讨论,文章是怎样写烈日(暴雨)的?从那些角度运用了那些方法?5.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对刻画祥子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6.组际交流:(1)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具有表现力?为什么?示例:“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的“死”好在哪里?(点拨:“死”表现了坐车者怎样的性格特点?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祥子为什么要在烈日和暴雨下苦苦挣扎的拉车?你认为祥子的遭遇仅仅是恶劣的天气造成的吗?7.拓展延伸文章对酷热的描述,却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请你仿照作者这种写法,以“冷”为题,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注意文中不能出现“冷”。
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ce7fe343323968001c920e.png)
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2.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3.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并能模仿写作。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2.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学习:1.认真反复阅读课文,预习课内生字词2.认识作家老舍,了解其生平、作品、风格等3.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骆驼祥子》这本书,能简单地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课堂学习:一、课前导入1、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大家对生动有趣的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想,小说如此吸引大家,这和它的构成是分不开的。
人物、情节、环境构成了我们喜欢阅读的生动的小说。
没有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小说也许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节选,并且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来更深入地品味小说的精妙。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本文在环境描写方面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后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作文创作中使用起来。
2、大家了解老舍先生吗?学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作者情况,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3、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有同学读过吗?能不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简介故事内容,教师在点评中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针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评价。
二、人物篇1、听了同学的介绍,结合你预习时的阅读,请大家谈谈你对祥子这个人物的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不必局限于节选内容,可以扩大到全书范围。
2、大家对祥子充满了同情,是因为文中的祥子处于十分让人同情的环境之中。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出祥子当时的悲惨处境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入理解语句3、在如此悲苦的生活中挣扎的祥子,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的?学生活动:请从文中找出对祥子心情的描写,并且带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语文: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九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f1f42d0f76a20029bc642d57.png)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课堂在线(方案二)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烈日下和暴雨下人们活动的情景,让学生谈感受。
然后设疑:在烈日和暴雨下人们的感受难道仅此而已吗?除了对苍天的控诉,还有其他的怨愤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祥子到烈日和暴雨中走一趟吧。
二、整体感知写对联[情景] 课文分为“在烈日”和“暴雨下”两部分描写了祥子生活遭遇,你能拟写一副对联,分别写出祥子的遭遇吗?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写上横批最好。
[活动]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创作;2、实物投影学生创作,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三、研读感悟“柳七变”[情景]文章多次写到“柳”,你能找出这些句子,从“柳与祥子”的角度,谈谈作者着力描写“柳”的深刻含义吗?[活动] 1、阅读课文,搜索信息,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3、班级讨论,引导探究。
[引导] 文中多次写到柳,不仅介绍了环境,烘托了气氛,还衬托了以祥子为典型的人力车夫当时的活动,象征着人物的遭遇。
柳树的每一次出现,都体现了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心里感受,并逐渐使柳与人趋于融合。
课文最后一笔,“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直接把人比喻为柳树,柳树的形象与祥子的形象到此完全融为一体了,暗示了祥子今后的可悲命运,会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凋零飘落,使人更加同情祥子这样的劳动人民,更加憎恶黑暗的旧社会。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提到,文章结尾柳树的形象与祥子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了,祥子今后的可悲命运,会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凋零飘落,如果祥子不拉车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课文,深入关注祥子命运。
二、祥子“跳槽”,悲惨依旧[情景]祥子除了在“暴风雨”中奔走外,还能不能有第二条路,若有,结局会怎样呢?为什么?[活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引导] 祥子若不拉车,必将饿死,通过这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
三、今朝寄情,情不自禁[情景] 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一定有一种情在涌动,请以“祥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22356fd0a79563d1e727a.png)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祥子的遭遇,了解旧社会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学习具体细致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作者介绍)导语:《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18章,标题是编者加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出身贫苦,长期与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来往,不仅熟悉他们,而且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创作的小说,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
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猫城记》《离婚等》其中以描写旧中国城市洋车夫生活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为著名。
解放后,他致力于戏剧,曲艺等方面的创作,前后共写了23个剧本,其中《龙须沟》《荼馆》《全家福》等影响大,1951年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品简介:(见人教版教参P131)正音解词:憋气(biē)砖窑(yáo)打盹(dǔn)新汲的水(jī)发痧(shā)胆怯(qiè)空膛(táng)腻烦(nì)腥臭(xīng)(3)小贩:不敢吆喝(4)柏油路:铜牌、晒化(5)“寂静”——单调的叮当声(从听觉上写)(6)拉车的:“打盹”“喝茶”“看看”“慢慢走”“奔”“灌”“栽”△分析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用“栽”不用“倒”(见教参)课文第1节主要交待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课文第2节主要交待了什么?(多方面分别反映天气炎热)第二课时3节、提问这节的主要内容(6.15祥子第一次出车的情况)做书后练习一1(见教参)一“跑……晒裂”说明了什么?(写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的心理)4节、“茶从嘴里……一点水分”写出了什么?(以夸张语言,贴切的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课文三四两节从祥子想拉车到他不敢再动,可以说是祥子的第一个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2、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这是电影《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教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
此时祥子已同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中。
虎妞原本好吃懒做,又有身孕,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挥霍将尽,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
天气影响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生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场面。
(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二、审析文题,明确学习的重点1.文题是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2.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什么?(谁----祥子)(干什么----拉车)3.(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从题目中,你大致明确些什么?主要内容------写人,人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的行动,经历。
主要结构-------两大部分,烈日下,暴雨中。
主要写法-------以自然环境恶劣衬托样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三、整体感知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部分的划分及段意,写作顺序(一)(1----6)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
时间顺序(二)(7----16)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三、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日之烈迅速地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思考:(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酷热的句子,读一读。
(2)这些描写中,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3)其中街上情景的描绘属于间接描写。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有什么作用?(多角度,以细腻的写景文字来烘托人物的心情,)(4)找出描写人物的感受和反应的句子,并赏析。
【分析】课文一开始就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炎热的夏日1.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天天气特点的?(找出语句并简析)(1)“发狂”写出天气热到什么程度?(生动写出热的失去了控制,异乎寻常)(2)“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下了火”如换成“太阳出来时,人就感到热”这样好不好?课文写法有什么好处?(A.提起“火”“人们就有一种热烘烘别的感觉,用象下了火这个比喻比光说”天热“给人的印象要强的多:B.清晨一般较凉快,课文却用:刚一”和“已经”这组词突出那一天早就让人感到热得异常,照应上文的“狂”字,又为下文写日高以后的阳光暴烈作伏笔。
过渡:在闷热的一天里,人和一切生物又怎样呢?因为人力车夫的活动背景是大街,所以作者把笔触转到那一天街上情景的描绘上。
现在,我们一边听朗读录音,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在大脑荧光屏上一一再现这些特写镜头。
2.谁能描述一下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到: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街旁的景:柳树无精打采;马路干巴发光;便道尘土飞扬,灰沙烫人。
接着又对准了动物:狗吐舌头,马张大鼻孔。
接着又写道小贩们不敢吆喝。
听到:铜铁铺发出的的使人焦躁的单调的丁丁当当感觉:闷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焦躁。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炎热的天气里,周围环境若安静,我们的心情就能平静、舒畅些,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我们就会感到心情焦躁。
3.这里写天气的炎热,主要从烈日下人的感觉落笔,都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学生交流: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
细心分辨哪些语句哪些语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上来写热的?小结:这里没有正面写烈日,但烈日下的酷热却表现的如此逼真、形象,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难耐。
4.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见板书)小结:这里写景没用一个“热”字,却制造了一种“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氛围,可见作者运笔之高妙。
在这烈日炎炎的环境中,人力车夫的境况又怎样呢?5.写了人力车夫的几种情况?(不至于挨饿的,懒得张罗买卖;要挨饿的,拼着性命出来拉车。
)主人公祥子也是外出拉车的人,他的命运又将怎样?跳读3-6段思考: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矛盾心情?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心理?(1)学生交流(2)天气的酷热已使祥子强壮的身体招架不住,但迫于生活,他又希望多拉一趟,这时的心情是拉也苦,不拉也苦,进退两难。
(矛盾)读到此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境。
在这矛盾的心情中,饱含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承受着多大痛苦!7.作者在刻画祥子矛盾心理的同时,也穿插了景物描写。
讨论:这里的写景和上文有什么不同?(比开头描写更进了一层:(1)先抓住烈日升高后特点正面写太阳“像一面……要发火”使人真切感受到阳光灼热烫人,把烈日之毒写得淋漓尽致。
(2)通过人的反常感觉来写阳光的暴烈(找书中语句)(3)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写(找出写感受语句)8.通过祥子的感受写景有什么好处?(以祥子的感受写景,真切的渲染出酷日之甚,更加突出祥子在烈日下备受煎熬的痛苦。
以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惨命运)9、讨论这一部分写作技巧(按板书归纳)1.写景:先广角镜扫描(概述)后多角度特写(烈日下各种事物的情态)2.景人关系:先景后人,以景称人。
3.写人方法:由一般人到一个人。
4,写祥子:酷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引起的在心理、行动和生理上的异常反应。
五、课堂总结:这一部分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备受煎熬。
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六、课外作业: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正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来着意渲染酷热。
并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受中,渲染出烈日之猛、酷热之甚,使人仿佛亲历一般。
至于描写人力车夫不敢出门、不敢快跑、抢着喝水等镜头,表面上写人,其实是写天气的奇热,表面上写众车夫,其实是写祥子所受的煎熬。
可是“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刚才还烈日当空,现在忽然盼来了凉风,人们如久旱逢甘霖一般,读者的心也随之轻松起来,祥子终于可以不必受暴晒之苦了。
那么,天气的变化能否给祥子带来命运的转机呢?二、学习第二部分“在暴雨下”大家都知道“风是雨头”“山雨欲来风满楼”,作者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以风为线索,真实的写出了天气骤变的过程,渲染了气氛,预示着暴雨的降临将给祥子带来新的灾难。
接着作者极写暴雨之猛。
1.作者对暴雨的描写层次分明,形象生动(速读11段)找出写雨的不同形状的词语,看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雨星——雨点——雨道——水世界;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成片直至弥漫天地间的变化来写。
)2.这一段中有两个比喻句生动地表现出夏日暴雨的景象,请找出,我们一起体会它的妙处:(1)地上为什么射起无数的箭头?——雨又急又猛,拍打在地上,水花四溅,恰似“射起无数的箭头”。
(2)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从这个比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试想暴雨狂泻,房屋上的积水溢出屋檐倾泻而下,不就像万千条哗哗下注的瀑布吗?这样的比喻摹声绘状,形象点明了雨之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在如此猛烈的暴雨袭击下,拉车的祥子会怎样呢?(指名读12段)其他同学边听读边划出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苦况的一系列动词和排比句。
4.你觉得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痛苦?追问:(1)“砸”改成“落”好吗?(突出雨之大,威猛的气势,令人难以忍受)(2)“拽”改成“拉”好吗?(死命拖,挣扎的形象)这几个动词非常准确生动(3)排比句你们找到了吗?大家各读。
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突出了祥子在暴雨中艰难挣扎,半死半活的惨状,这哪里是在拉车,简直是在水中奔命啊!)过渡:祥子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比烈日和暴雨更无情的是坐车人。
5.几次提到坐车人,为什么要提坐车人?(三次,寥寥几笔,揭示出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点明了社会背景。
祥子所受的苦难,从根本上说不是恶劣的天气造成的,而是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这篇小说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表现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
】【作者描写坐车人一是通过描写坐车人的所作所为写出祥子的不幸遭遇。
二是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
从而揭露旧社会的冷酷,环境的恶劣,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6.文章结尾祥子跑回家以后,“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你读后有什么感想?(讨论)(一语双关,首先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受暴雨折磨后瑟瑟发抖的惨状,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祥子在这一天里所受的种种痛苦;其次,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中的树叶”随风飘零无法自控,他们既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1)看到经过日晒雨淋的祥子“哆嗦得如风雨中的树叶”,唤起了我们无限的同情,更加憎恨那个黑暗的社会。
总结:纵观全文,作者精心将祥子至于一晴一雨,火热水深的环境中,并抓住日之烈,雨之猛的特点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作者极力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衬托在这种环境下拉车的祥子的痛苦和不幸,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时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景物描写必须为表现中心服务,三、拓展延伸,深挖主题1、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2、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他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一心想自己买一辆车,可千辛万苦买的车又被军阀抢走了。
他逃回北京后,与虎妞结婚,虎妞难产而死,生活苦得他染上重病,精神越来越萎靡最后堕落成为一个吃喝嫖赌,欺诈耍赖的人。
一个要强、淳朴的小伙子就这样被吃人的旧社会给毁掉了。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第二题的剩余部分。
附板书设计: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环境祥子烈日之毒衬托备受煎熬暴雨之猛艰难挣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