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隧道导线点布设1、洞外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测量,每个洞口应沿洞口连线的方向布设4个控制点,形成大地四边形,点间尽量相互通视,点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为宜(规范中无明确规定),各点间的距离相差不宜过大,一般相邻点间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并且有不少于2个点与隧道洞口通视,作为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且该联系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
洞外控制点连线以与隧道中心线方向平行或垂直为宜,以减小点位误差对贯通面横向误差影响。
点位的埋设应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布点时还应注意进洞联系边的俯仰角不应过大,规范要求: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
2、洞外水准点一般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2个以上的水准点。
水准点应尽可能与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的高差应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水准点应埋设在洞口附近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便于与隧道洞内联测为宜。
3、洞内导线一般大于1、5km的隧道应布设双导线,形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闭合环一般由4~6条边构成。
导线点间距一般在200m 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太大,相邻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一般导线点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4、洞内水准点一般200m~500m设置一对,应选择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隧道洞内、外导线布设示意图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口投点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洞内导线,间距控制在200m左右二、隧道导线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1、隧道导线测量主要内容: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口投点测量,进洞联系测量,洞内导线、高程测量。
2、洞外平面、高程测量2、1洞外平面GPS测量:洞外平面测量目前一般均采用GPS测量,按要求布设好各洞口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测量等级、精度与方法组织测量即可,测量计算方法项目用的较小,不详细叙述。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隧道导线点布设1、洞外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测量,每个洞口应沿洞口连线的方向布设4个控制点,形成大地四边形,点间尽量相互通视,点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为宜(规范中无明确规定),各点间的距离相差不宜过大,一般相邻点间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并且有不少于2个点与隧道洞口通视,作为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且该联系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
洞外控制点连线以与隧道中心线方向平行或垂直为宜,以减小点位误差对贯通面横向误差影响。
点位的埋设应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布点时还应注意进洞联系边的俯仰角不应过大,规范要求: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
2、洞外水准点一般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2个以上的水准点。
水准点应尽可能与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的高差应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水准点应埋设在洞口附近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便于与隧道洞内联测为宜。
3、洞内导线一般大于1.5km的隧道应布设双导线,形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闭合环一般由4~6条边构成。
导线点间距一般在200m 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太大,相邻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一般导线点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4、洞内水准点一般200m~500m设置一对,应选择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隧道洞内、外导线布设示意图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口投点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洞内导线,间距控制在200m左右二、隧道导线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隧道导线测量主要内容: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口投点测量,进洞联系测量,洞内导线、高程测量。
2、洞外平面、高程测量2.1洞外平面GPS测量:洞外平面测量目前一般均采用GPS测量,按要求布设好各洞口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测量等级、精度和方法组织测量即可,测量计算方法项目用的较小,不详细叙述。
隧道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导线 的 角度 通 常采 用J 经 纬 仪 , 以测 回法进 行观 测 。 洞外 导线的量 距精度 要求较高 。 —般 要求l 0 /1 00 /5 0 1 0 0 。 0 在 山岭 地 区 以钢 尺 丈量 达 到 这样 的精 度 是较 为 困难 的 。过 去 曾 采 用2m 钢横 基 尺 以视 差 法测 距 ; 可用 经 过 检 定 的钢 尺 或 铟 铟 还
来 , 为开 挖放样 的依 据 。随着 坑道 的 向前 掘进 , 将 洞 口控 制 作 必须 桩坐 标 、 向及洞 口水 准点 的高 程传 递到洞 内 , 用导 线测 量 的方 方 再 法建 立洞 内的平 面控 制 , 准 测量方 法建 立高 程控 制 。 用水
1 洞 外平 面 控 制测 量
正倒镜分中延 长直线法或拨 10 8。分 中取平均点位 的方法从一
端 洞 口的控 制 点 向另 一端 洞 口的延长 直 线 。如 图2 示 。 所
点( 包括洞 I插点及其附近的三角点 , = 1 导线点) 。以便于进洞时进
行 检测 , 某个 点 在施 工 中被 破 坏后 , 于 补测 。 或 易
中线 法 就是 在 隧 道洞 顶 地 面 上 用直 接 定 线 的方 法 ,把 隧 道
的中线 , 每隔一定距离用控制桩精确地标定在地面上 , 作为隧道
施 工 引测 进洞 的依据 。如 图 1 示 。 所
▲ 、 ● t
曲线交点上的总偏角可根据导线测量结果计算 出来 ,据此可将 定测 时所测得 的总偏 角加 以修正 ,用得到的较精确的数值来求
钢基线尺设置短基线的视差法测距方法。如今大都用全站仪测
距。
13 三 角 测 量 法 .
距离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采用测距仪等方法取得,但应保证其 相对精度不低于1 400 / 。施工时将经纬仪置于洞 口控制桩A 0 或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6规定:
表6 洞外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测回数
0.5″级仪器
1″级仪器
2″级仪器
二等
1
1/200000
±2.0
6
9
-
1
1/100000
±2.0
6
9
三等
采用导线控制的隧道,导线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控制点应布设在洞口附近土质坚实、视野开阔、通视良好,施测方便、便于保存且高程适宜之处。每个洞口的两个水准点间的高差,宜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隧道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不锈钢金属标志,水准点可以在稳固基岩上刻凿。采用导线测量的隧道隧道过渡点设木桩小钉即可。
1/250000
二等
5
1
1.3
1/250000
1/180000
三等
5
1
1.7
1/180000
1/100000
四等
5
2
2.0
1/100000
1/70000
五等
10
2
3.0
1/70000
1/40000
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
1 隧道贯通误差的分类及其限差
隧道的贯通误差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其在线路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纵向贯通误差,在垂直于中线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横向贯通误差,在高程方向的投影长度称为高程贯通误差。
隧道测量成果整理及施工技术总结
隧道测量成果整理及技术总结
一、洞外控制测量应交资料
1、控制测量说明,包括隧道名称、长度、平面形状,布网情
况,施测方法、仪器型号,平差方法,施测日期以及特殊情况与处理等。
2、布点示意图。
3、角度、边长和高程的实测精度及其计算方法,平差后的精度。
4、控制网的边长、坐标和方位角计算成果。
5、曲线转角、曲线函数的计算以及曲线始终点实测里程。
6、控测里程与定测里程的关系。
7、控测水准点高程计算成果及其与定测水准点高程的关系。
8、洞口投点的进洞关系计算成果。
9、洞外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值以及对洞内测量的
要求。
二、洞内控制测量应交资料
1、洞内控制测量说明(同洞内)
2、布点示意图。
3、角度、边长、高程的实测精度和计算方法。
4、与洞外控制点联测成果。
5、导线边长与各点坐标以及洞内水准点计算成果。
6、在三个方向上的实际贯通误差。
7、贯通误差的调整方法。
三、隧道测量技术总结
1、基本情况。
2、洞内、洞外的施测方法及实测精度。
3、实测的贯通误差值及其调整方法。
4、施测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5、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的经验、教训和体会。
2001-4-10。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精品文档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隧道导线点布设1、洞外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测量,每个洞口应沿洞口连线的方向布设4个控制点,形成大地四边形,点间尽量相互通视,点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为宜(规范中无明确规定),各点间的距离相差不宜过大,一般相邻点间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并且有不少于2个点与隧道洞口通视,作为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且该联系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
洞外控制点连线以与隧道中心线方向平行或垂直为宜,以减小点位误差对贯通面横向误差影响。
点位的埋设应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布点时还应注意进洞联系边的俯仰角不应过大,规范要求: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
2、洞外水准点一般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2个以上的水准点。
水准点应尽可能与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的高差应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水准点应埋设在洞口附近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便于与隧道洞内联测为宜。
3、洞内导线一般大于1.5km的隧道应布设双导线,形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闭合环一般由4~6条边构成。
导线点间距一般在200m 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太大,相邻边长之比不能超过1:3。
一般导线点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4、洞内水准点一般200m~500m设置一对,应选择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精品文档.隧道洞内、外导线布设示意图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口投点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进洞方向线,距离不小于300m洞内导线,间距控制在200m左右二、隧道导线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隧道导线测量主要内容: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口投点测量,进洞联系测量,洞内导线、高程测量。
2、洞外平面、高程测量2.1洞外平面GPS测量:洞外平面测量目前一般均采用GPS测量,按要求布设好各洞口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测量等级、精度和方法组织测量即可,测量计算方法项目用的较小,不详细叙述。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要点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要点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是指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外进行相关测量,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要点:
1.清扫:在进行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之前,需对测量区域进行清扫,清除杂物和尘土等。
2.固定控制点:在洞外选择固定的控制点,可以使用测量套管或马克杆等固定在地面上,以确定测量参考点。
3.建立坐标系:在洞外控制测量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确定洞外测量的基准点和坐标轴。
4.基线测量:基线测量是洞外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在地面上进行基线的测量,并通过计算和校正,确定洞外测量的坐标点。
5.激光测距:激光测距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在洞外进行测距,测得洞内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6.空间三角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中,可以使用空间三角测量来确定隧道的位置和形状。
通过测得不同位置的角度和距离,计算出洞内的坐标点和形状。
7.实测与设计比对:在洞外控制测量中,需要将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洞外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并进行调整和校正。
8.定期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洞外控制测量,以监测隧道的变形和位移情况,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9.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洞外测量的结果和结论,并生成测量报告。
综上所述,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清扫、固定控制点、建立坐标系、基线测量、激光测距、空间三角测量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洞外的位置、形状和变形情况,保证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浅谈山岭公路隧道的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2 洞外 总 体 控 制
采 用 近 似平 差 计 算 。
( ) 道 洞 外 导 线 应 组 成 闭合 环 , 个 控 制 网 中导 线 环 的 个 数 应 6隧 一 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 , 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 不 少 于 4个 ; 每个 环 的边 数 约 为 4 6条 , 尽 可 能 将 两 端 洞 口控 制 点 — 应 要精 度 的 、 立 的 隧 道洞 外 施 工 控 制 网 , 为 引 测 进 洞 的 依 据 ; 于 较 独 作 对 纳 入 到导 线 网 中 。 短 的 隧道 , 不 必 单 独建 立 洞 外 施 工 控 制 网 , 以 经 隧 道 施 工 复测 、 可 而 调 整后 并 确 认 的 洞 外线 路 中线 控 制 桩 为 引测 进 洞 的 依 据 。
水 准 点 控 制洞 内衬 砌 和 洞 内建 筑 物 的高 程 位 置 。 22 隧道施工的特殊环境对控制点布设提出特殊要求 .
1 中线 法 )
2 精 密 导 线 法 )
3 三 角 网 )
4 G S网 )P
323 河 西 隧 道 建立 洞 外 平 面 控 制 的 方 法及 其 简 介 : .- 对 于隧 道 施工 测 量 来 说 ,要 把 隧 道 洞 口按设 计 图 纸 测设 到地 面 , 根 据 隧 道 的 分级 和地 形 状 况 , 西 隧 道 洞 外 平 面 控 制 测 量 采 用精 河 做 好 洞 外 控 制 测量 是 首 要 的 工 作 。 密 导线 法 。
开 挖 桩 号
C 1 10 K1 + 8
高 程
1 31o 4 .6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4)《工程测量规范》(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2、项目部仪器设备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1、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2)、视线高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增加视线高度。
3)、每个隧道进出口、横洞洞口布设平面控制点3个,二等水准点2个。
4)、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短于300m。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第一章洞外控制测量.............................................................................................................................. - 1 - 1.1 概述................................................................................................................................................ - 1 - 1.2 洞外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 1 - 第二章洞内施工测量.............................................................................................................................. - 3 - 2.1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 3 - 2.2 洞内水准测量................................................................................................................................ - 3 - 2.3 施工测量........................................................................................................................................ - 4 - 2.4 细部测量........................................................................................................................................ - 4 - 2.5 贯通测量........................................................................................................................................ - 5 - 2.6 竣工测量........................................................................................................................................ - 5 - 第三章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要求.......................................................................................... - 6 - 3.1 控制点检查和检测........................................................................................................................ - 6 - 3.2 施工检测要点................................................................................................................................ - 6 - 3.3 检测精度要求................................................................................................................................ - 7 - 第四章复核制度和资料整理.................................................................................................................... - 7 - 第五章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 8 -第一章洞外控制测量1.1 概述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贸站及相邻区间工程包括重庆市轨道三号线一期工程南坪站~工贸站暗挖区间、工贸站以及附属工程(出入口、风道等)。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一、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接收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后,校核其测量精度,复核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复测结果报送监理人。
以基准点线为施工控制网的起算点,按照测绘规程规范和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布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将各洞口的平面控制点与加密网连接成全网,平面控制网点采用Trimble4800GPS静态方式进行测量,并按二等GPS 网的技术要求施测,控制网边长投影到隧洞进、出口的平均高程面上,其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mm,控制网的平均边长相对中误差不超过1/250000。
控制网点的高程按二等水准精度测量技术要求,采用Leica DNA03数字水准仪施测,每个洞口附近至少2个高程控制点,并布设成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超过±4L (L为高程导线线路总长)。
主要测量控制网点埋设钢筋砼标墩,顶部埋设不锈钢强制对中标盘,标盘对中误差<±0.1mm。
上述测量控制网点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完好无损地移交给业主。
2、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沿洞壁两侧布设光电测距多环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主要拐角点埋设观测墩或插入洞壁的金属观测架。
基本导线根据洞内通视条件布设成边长近似相等的导线;施工导线点约50m埋设1点,并与基本导线附合。
洞内基本导线独立进行两组观测,两次观测值较差不大于中误差的2 2 倍,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仪器采用Leica TC1800全站仪施测。
洞内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高程控制点标石与基本导线点重合。
其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超过±12L (L为高程导线线路总长)。
3、竖井联系测量在竖井开挖过程中,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方向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到地下,称之为竖井联系测量。
根据现场的施工及工作面情况,拟选择一井定向和竖直传高的方法进行竖井联系测量。
一井定向采用垂线法进行,首先由地面用吊线向竖井内投点,然后由地面和地下控制点与吊垂线进行连接测量;也可以使用激光投点仪或光学投点仪器进行,投点误差不超过±2mm当使用竖直传高进行高程传递时,必须对地面上的起始高程点进行校核;使用经严格检定过的钢尺,使用中对其加各项改正。
隧道控制测量(矿山法)
隧道控制测量(矿山法)2.14.1工艺概述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执行测量复核制,使测量过程快速、结果精确无误;保证隧道按规定精度贯通,各种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侵入隧道限界。
2.14.2作业内容1.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2.施工测量:洞口边仰坡开挖放线测量、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隧道开挖轮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拱架架立安装放线测量、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仰拱填充及边基放线测量、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沟槽施工放线测量、竖井井身开挖测量、隧道横断面净空检查测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3.贯通测量4.竣工测量2.14.3质量控制及检验技术要求1.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差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表 2.14.3-1 的规定:- 171 -表2.14.3-1 贯通误差的限差(mm)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表 2.14.3-2 的规定:表2.14.3-2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3.各级控制测量布网要求(1)依据铁路工程测量指南时速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2.14.3-3。
(2)依据高速铁路测量指南,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2.14.3-4。
4.GPS 测量的精度指标(1)依据时速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GPS 测量的精度见表2.14.3-5。
(2)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GPS 测量的精度见表 2.14.3-6。
- 172 -5.GPS 作业基本技术要求依据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GPS 作业基本技术要求见表 2.14.3-7。
依据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见表 2.14.3-8。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总述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分为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外联系测量、贯通测量等部分。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案有三角形网、导线网、GNSS网等形式。
应在洞口处设点以给出精确的进洞方向,洞口点附近的短边尽量采用精密测距仪测边,并一起平差。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在各洞口(或井口)附近设立2-3个水准基点,以便于向洞内传递高程之用。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在平坦地区采用等级水准测量,在丘陵及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隧道洞内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由于受地下工程条件的限制,只能布设导线。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中洞内导线的特点与布设如下:洞内导线测量的作用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地下的控制系统,并与洞外平面控制网联测。
依据该控制系统可以放样出隧道(或坑道)中线及其衬砌的位置,从而指示隧道(或坑道)的掘井方向。
洞内导线的起始点通常位于平峒口、斜井口以及竖井的井底车场,而这些点的坐标是由地面控制测量或联系测量测定的。
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地下工程的类型、范围及精度要求等。
洞内导线的类型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
当坑道开始掘进时,首先敷设低等级导线给出坑道的中线,指示坑道掘进。
当巷道掘进300-500m时,再敷设高等级导线检查已敷设的低等级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应使其起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与低等级导线边(点)相重合。
当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以高等级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向前敷设低等级导线和放样中线。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测定地下坑道中各高程点的高程,建立一个与洞外统一的地下高程控制系统,并与洞外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作为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施工放样的依据,解决各种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的几何问题。
洞内外控制测量
洞内外控制测量控制测量1.概述****隧道所处的位置地理特征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沟槽内地势相对平坦,隧道浅埋段较多,大部分埋深小于100m,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我们在隧道洞口布置进洞控制点及与洞外控制点的联测。
隧道起止里程为dk***+***~dk***+***,总长****m,隧道除进出口位于曲线段外,大部分处在直线地段,直线段长*****m。
2.隧道外控制测量2.1平面控制测量根据地理条件和施测精度的要求,采用沿线路方向布设直伸的主附导线环。
按照国家三等控制网的标准来施测。
首先建立隧道两端的基线jd***~jd***和jd***~zd***(见图*****),该基线按高等级标准施测,作为隧道控制网的起算边和附合边。
然后建立该控制网独立的坐标系,以jd****为原点,jd***~jd***方向为x轴,线路右侧方向为y轴,导线从jd****开始沿线路右侧布置,导线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与线路中线偏离一定距离,基本上是沿两端洞口连线布设的直伸导线。
这样布设可减少量长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为了测试敷设导线的精度,在主导线左侧设置辅助导线,形成主辅助导线环。
同时,主导线和线路形成闭合回路。
正线共10侧布置******除隧道工作面进出口外,还有一座斜井。
每个开挖口附近至少设置三个平面控制点。
入口投影点通常包含在主网中,或在主线点处启动和关闭,而不会显著降低主网的测量精度,以减少传输误差。
如果条件有限,应使用小三角形单独形成或控制附加在主网上的导线网。
测量从隧道投影点到隧道的导线时,隧道外连接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其长度应根据现场对准的精度确定。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当边长较短时,仪器和目标应在测量后室内多次居中。
测角精度、仪器型号、回测次数见表*****,水平观测法的限值见表*****差见表****。
观察****导线测量等级二测角中误差(秒)1.8仪器型号dj2测回数6表****仪器型号:半测量回归零差(s)dj28每个测量返回同一方向的双视差(2C)13每个测量返回同一方向的值10光电测距的精度:仪器测回数值见表****。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内容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一、隧道工程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1.1隧道洞外平面控制,应符合测规的有关精度要求和作业要求。
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施测。
1.2洞外控制测量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作为洞内测量的起测依据。
1.3隧道水准测量的高程应利用一端洞口线路定测水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高程进行测量,并传算到隧道另一端洞口进行闭合。
2、洞内控制测量布设洞内导线应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导线边的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要求,并考虑通视条件,宜选择长边,在直线地段不宜少于2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米。
3、洞内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3.1洞内施工测量3.1.1用导线测设,中线点间距直线地段150~250米,曲线地段60~100米;应根据导线设立,其距离可用导线边长距离;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控制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距离直线地段不宜短于1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50米。
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以不大于10米为宜。
3.1.2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并应经常复核,其精度可按中线复测精度执行。
待控测后该水准点应再作修正。
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一个水准点,隧道中线测桩之间距,在直线上不得超过10米,在曲线上不得超过米。
3.1.3隧道的衬砌内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并放出横断面十字线方向,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
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及校正,以确保无误。
3.1.4隧道贯通后,应将相向两方向测设的中线,各自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如贯通面附近有曲线始终点时,则应延伸至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一定距离,以确定中线调整。
3.1.5当隧道贯通后,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进行调整。
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高程进行放样。
其调整方法按?测规?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外控制测量------《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6.4.1 洞外控制测量前,应根据本规范表6.1.4规定的隧道的洞外控制测量贯通误差进行洞外控制网设计。
洞外控制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洞外允许横向贯通中误差,结合实际布网条件估算贯通误差,确定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
2 高程控制网应根据勘选的地表高程路线长度和洞内贯通长度,分别估算洞外、洞内高程贯通误差,确定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精度。
6.4.2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设计要素应满足表6.4.2-1和表6.4.2-2的规定。
表6.4.2-1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素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测量等级适用长度(km)洞口联系边方向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洞外GPS测量一6~20 1.0 1/250000二4~6 1.3 1/180000三<4 1.7 1/100000导线测量二8~201.01/2000006~8 1/100000 三4~6 1.8 1/80000四 1.5~4 2.5 1/50000三角形网测量二8~201.01/2000006~8 1/150000 三4~6 1.8 1/100000四 1.5~4 2.5 1/50000洞内导线测量二9~20 1.0 1/100000 隧道二等6~9 1.3 1/100000 三3~6 1.8 1/50000四 1.5~3 2.5 1/50000一级<1.5 4.0 1/20000表6.4.2-2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测量部位测量等级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洞外二>36 ≤1.0 三 13~36 ≤3.0 四 5~13 ≤5.0 五 <5 ≤7.5 洞内二>32 ≤1.0 三 11~32 ≤3.0 四 5~11 ≤5.0 五<5≤7.5建议GPS 测量参考下表选择洞外测量精度:洞外GPS 控制测量不同隧道长度的洞外、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隧道长度(km) < 计算长度(km) 洞内(mm) 洞外(mm) 误差分析(mm)分配后(mm)测角精度(") 洞内边长(m)测角误差取两组导线误差 测距误差 洞内误差定向精度(") 定向误差 坐标 误差 洞外误差 总中误差 现允许误差 拟允许误差1 洞内分配值 洞外分配值 洞内应达 洞外应达 总误差1 2 2.5 150 28 20 20 28 1.7 12 20 23 37 50 50 40 30 40 30 50 2 3 2.5 200 45 32 20 37 1.7 17 20 27 46 50 50 40 30 40 30 50 3 4 1.8 250 44 31 20 37 1.3 18 20 27 46 50 50 40 30 40 30 50 4 5 1.8 300 56 40 20 44 1.3 22 20 30 54 50 50 40 30 40 30 50 5 6 1.8 400 64 46 20 50 1.3 27 20 33 60 75 65 50 40 51 42 64 6 7 1.3 400 58 41 20 46 1.3 31 20 37 59 75 65 50 40 51 42 64 7 8 1.3 400 70 49 20 53 1.3 36 20 41 67 75 65 50 40 51 42 64 8 9 1.3 500 75 53 20 57 1.3 40 20 45 72 100 75 60 45 60 45 75 9 10 1.3 500 87 62 20 65 1 34 20 40 76 100 75 65 35 66 37 74 10 11 1 500 77 55 20 58 1 38 20 43 72 1007560 45 60 45 75 11 12 1 500 87 62 20 65 1 41 20 46 79 150 100 75 50 87 66 90 12 13 1 50098 6920 72 1 45 20 49 87 150 100 75 50 87 66 90 13 14 1 500 109 77 20 80 1 48 20 52 95 150 100 80 55 84 60 97 14 15 1 500 121 85 20 88 1 51 20 55 104 200 1209560 104 73 112 15 16 1 500 133 94 20961 55 20 58 112 200 120 100 60 104 66 117 16 17 1 500 145 102 20 104 1 58 20 62 121 200 120 105 65 101 58 123 17 18 1 500 157 111 20 113 1 62 20 65 130 250 150 120 70 133 90 139 18 19 1 500 170 120 20 122 1 65 20 68 140 250 150 130 75 130 75 150 19 20 1 500 184 130 20 131 1 69 20 71 150 250 150 135 75 130 65 154 20211 500 197 13920 1411 722075 159 250 180 16080 161 82 1796.4.3 GPS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可按下列方法估算:1 控制测量前,应按式(6.4.3-1)估算测量设计的验前横向贯通中误差。
(6.4.3-1)式中m J、m C—进、出口GPS控制点的Y坐标误差;L J、L C—进、出口GPS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mαJ、mαc—进、出口GPS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θ、φ—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角。
注:这里的坐标系统设为隧道贯通面方向为Y坐标轴方向。
2 控制测量后,应按式(6.4.3-2)估算控制测量的验后横向贯通中误差。
验后贯通误差应满足本规范表6.1.4的规定。
(6.4.3-2)式中σΔx、σΔy、σΔxΔy—由进、出口推算至贯通点的x、y坐标差的方差和协方差;αF—贯通面方位角。
6.4.4 导线网、三角形网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可按下列方法估算:1 控制测量前,应按式(6.4.4-1)估算测量设计的验前横向贯通中误差。
(6.4.4-1)m yβ按(6.4.4-2)式计算:(6.4.4-2)m yl按(6.4.4-3)式计算:(6.4.4-3)式中m yβ—测角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m yl—测边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mβ—控制网设计的测角中误差(″);Rx—控制网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m l/l—控制网设计的边长相对中误差;dy—控制网各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m)。
2 控制测量后,应按式(6.4.4-2)估算控制测量的验后横向贯通中误差。
验后横向贯通误差应满足本规范表6.1.4的规定。
6.4.5 采用三角形网进行条件平差时,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验后横向贯通中误差可按(6.4.5-1)式计算:(6.4.5-1)式中:M r—由于方向测量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产生的横向中误差(mm);M b—由于起始边测量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产生的横向中误差(mm)。
1 M r应按式(6.4.5-2)计算:(6.4.5-2)式中m r—方向观测中误差(″),可在平差计算成果中摘取;ρ—206265(″);1/Pφ—平差后求得的方向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的权倒数。
2 M b应根据控制网起始边布设方式按式(6.4.5-3)、(6.4.5-4)计算。
(1)当控制网布设一条起始边时:(6.4.5-3)式中 yc、y j—三角锁出口、进口控制点C和J的横坐标(m);m b/b—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2)当控制网布设两条起始边时:(6.4.5-4)式中 m b1、m b2—起始边边长中误差(mm);F b1、F b2—起始边边长误差对贯通精度的影响系数,可从条件平差表格中直接摘取。
6.4.6 洞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产生的高程贯通中误差应按式(6.4.6)计算:(6.4.6)式中 mΔ—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L—洞外或洞内高程路线长度(km)。
6.4.7 洞外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2 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3 视线应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4 隧道进、出口的中线控制桩或CPI、CPII应纳入隧道控制网。
6.4.8 洞口控制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少于2个。
2 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短于500m。
3 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4 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的不宜大于15°。
5 洞口GPS控制点应方便用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和向洞内引测。
洞口子网各控制点间应尽量通视。
6 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宜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6.4.9 利用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检测与原测较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面控制点角度、边长检测较差的限差应按式(6.4.9)计算:(6.4.9)式中 m1、m2—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差。
2 利用原水准点增设新点时,应检测相邻测段高差或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
测段高差的检测限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2.1的规定。
3 当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成果;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应分析超限原因。
确因点位位移,应逐级检测至稳定控制点。
6.4.10 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GPS控制网应由洞口子网和子网之间的联系主网组成。
洞口子网一般应布设成大地四边形,进洞联系边应为直接观测边,进出口联系网宜在不同时段进行观测。
当洞口子网采用GPS测量困难时,可测量一条GPS定向边,洞口子网的其他控制点可采用全站仪测量。
2 布网时选定的施工独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和X轴方向点应直接纳入GPS控制网。
6.4.11 洞外导线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网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导线环由4~6条边构成。
2 导线边长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导坑的分布情况,结合地形条件和仪器测程确定,宜采用长边。
3 控制网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
地形和地面条件复杂、旁折光影响较大的地方,应选择最有利的观测时间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