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工学-1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1建筑热工学基础
房格尔根据人体舒适时,人体热感觉与上 述六个参数的定量关系,建立起PMV指标系统, 把PMV系统值按人的热感觉分成七个等级, PMV指标与热感觉的关系见表:
PMV值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
PMV 热感 觉 -3 寒冷 -2 冷 -1 稍冷 0 适中 1 稍热 2 热 3 炎热
房格尔通过大量实验获得在PMV值上感到不 满意等级的热感觉人数占全部人数的百分比 即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绘出了PMVPPD曲线,从而形成了PMV-PPD评价办法。
1)有效温度ET (Effective Temperature) 1. 1923~1925,美国,Yaglon提出。 2. 包含因素:气温、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 3. 评价依据:人的主观反映。
B室 A室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为100% 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为0.1m/s 温度? 温度 为B室的有效温度 图1-2有效温度的定标实验
相对湿度( )能够恰当地表示空气的干、湿 程度。建筑热工设计中广泛使用。 绝对湿度( f )是空气调节工程设计的重要参 数。
3)露点温度
• 由(1-6)式,T降低,Ps减小。含湿量不 变,当φ=100%时,继续降温,水蒸气析出, 此时温度为“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 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用td(℃)表示。 • 冬天在寒冷的地区,窗玻璃内表面冷凝水、 霜。
• 早先温度指标不包括辐射热的作用,后来 做了修正,用黑球温度代替空气温度,称 为新有效温度。 黑球温度也叫实感温度,标志着在辐射热环 境中人或物体受辐射和对流热综合作用时, 以温度表示出来的实际感觉。所测的黑球 温度值一般比环境温度也就是空气温度高 一些。
新有效温度与热感觉关系: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完整版)建筑物理(热)-1建筑热工基础知识
HOT (lots of vibration)
COLD (not much vibration)
Heat travels along the rod
▲物质的固有属性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 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 固体中。但建筑材料总是有孔隙的,会产生其它方式的传热,但比例甚微,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Expample:
65.6℃
38.3℃ 26.7℃
28.9℃
如何用科学的手段去解释、分 析并解决建筑中的传热问题?
28.3℃ 65.6℃
26.7℃
建筑 热工 学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热量传递的
基本方式?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 定义 :称过点P的最大温度变化率为温度 梯度,gradt。
gradt t n n
where,n—等温面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
t —温度在法线方向上的导数,亦 n 即法向的温度变化率
注:温度梯度是矢量;正向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
热量的方向?
等温面上没 有温差,不会有 热量传递;不同的 等温面之间,有 温差,有热量传 递。
故在热工计算中,认为在固体建筑材料中发生的是导热过程(有空气间层的 例外)。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2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 J / S
1.2.1 导热
▲ 大平壁导热量计算(稳态)
Φ tA W
哪些因素会影 响Φ的大小?
q Φ t W/m2
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2.1室内热环境
•本节要点:
1.人体热平衡;
2.室内热环境因素;
3.室内热环境评价。
2.1.1人体热平衡人Fra bibliotek与机器比较热能机:燃料产热做功散热
人体:食物产热生命活动散热
发热体,散热体,恒温体
人体热平衡:产热量=散热量人体健康基本条件
人体热平衡天平:
动态热平衡
人体具有热调节方式:生理调节环境变冷(热)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空气容湿能力气温
描述:风向,风来的方向
风速单位:m/s
类型: (1)大气环流(2)季风(3)地方风
2.2.2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膨胀)
血流量减少(增加)
皮肤温度下降(上升,出汗)
保持热平衡
主观调节活动衣服
2.1.2人体热感觉影响因素
散热方式环境因素得/失热
对流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人体温度>空气温度失热
辐射壁面温度同上
呼吸空气温度、湿度失热
蒸发无感觉蒸发
出汗
思考题:
•室内热环境因素中,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有哪些因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29
一日的气温还受到大气中云层的影响。由 于水蒸气凝结成云,能够阻断并吸收相当 多的辐射热,因此在多云的日子,白天的 太阳日射被遮蔽使气温不会上升。夜间自 地表放出的热为云层所吸收,部分又会射 回地表面,因此气温下降不大。所以多云 的日子日较差较小。
别。 5、白天与晚上不同。 4、•••••• 为什么?
24
气温的日变化: 白天地表因受到光照日射而温度上
升,然后会放热使大气获得热量而增温。 而夜间因为日射消失,使地表冷却,因 此气温也跟着下降。气温的日变化如图 1-31所示,呈正弦曲线
25
26
从图1-31气温日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1、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
❖ 建筑热工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筑热工学。
3
❖ 第一节 热环境概述
❖ 一、概述
❖ 1、热工学研究对象:建筑热环境
❖
----影响人体冷热感 的环境
❖
❖ 2、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热气候)
❖
-----室外热环境(热气候)
4
3、热工学的任务。。。。。。
。。。 A、创造良好的健康舒适热 环境 ____________本课程的研究任务
11
12
八、 热环境气候
♣气候可以看作围绕建筑物的媒介,通过建筑物 的开口与室内相通或通过不透气的外壳传热;而 室内人员周围的环境则是室外环境的延续。
♣全球气候系统以太阳能、加热的陆地和水体为 动力。大气中空气团在陆地与水体的上空对流, 形成了水的蒸发和降雨过程,导致空气温度和大 气压力发生变化,所有这些组成了以空间和时间 变化为特征的气候系统。
16
1、太阳辐射中的热辐射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黑体:对外来辐射全吸收的物体, ρ=1 白体:对外来辐射全反射的物体, γ=1 辐射热的反射吸收与透射 透明体:对外来辐射全透过的物体τ=1
m a x
289 7.6 T
max 单色辐射力为最大的波 长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最大辐射力的波长愈短,如太 阳相当于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其最大辐射力波 长为0.5μm ;而16℃左右的常温物体发射的最大辐 射力波长约在10 μm 。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2. 物体表面对外来辐射的吸收与 反射特性
材料导热系数表达图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导 热 系 数
–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均由试验确定。以金属的导 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 各种材料的λ值大致范围是: 气体为0.006~0.6; 液体为0.07~0.7;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为0.025~3; 金属为2.2~420。
度、物体表面状况(形状粗糙程度)等。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1)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
起的流动。 空气的自然对流是由于空气温度愈高密
度愈小,当环境中存在空气温差时,低温 密 度大的空气与高温 密度小的空气之间形成压 力差(热压),产生自然对流。
垂直表面:c 2.04 t 水平表面(热流向上) :c 2.54 t 水平表面(热流向下) :c 1.34 t
–(3)在固体中,除金属外,都是由平衡位置不变的 质点振动引起,在金属中,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的转 移而导热。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C Cb
或C
Cb
比值ε称为发射率或黑度
温度不同时,其光谱中的波长特性也不同,温度增加,短波成
分增强。
2898 m
T
T为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K。
2、物体表面对外来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特性
任何物体不仅具有本身向外辐射的能力,而且对 外来的辐射具有吸收性和反射性,某些材料还有透射 性。(绝大多数建筑材料对热辐射不透明)。
1 2
3
λ
黑体、灰体、非灰体单色辐射的对比
1—黑体; 2—灰体; 3—非灰体
(2)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和灰体的全辐射能力与其表 面的绝对温度的四次幂成正比 即:
其中:C—物体的辐射系数, W/m2k4 T—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K
E C
T
4
100
黑体的辐射系数Cb=5.68,灰体的辐射系数C
导热系数λ的大小:
金属最大
——
非金属和液体次之 ——
气体为最小
——
隔热材料
——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
λ=2.2~420 λ=0.07~0.7 λ=0.006~0.6 λ﹤0.25。 λ=0.025~3
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0 bt
其中: λ0为00C时的导热系数; b为实验测定的常数。
二、 对 流
1)分类 —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
黑体:
能发射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
辐射能力最大。
灰体:
其辐射光谱具有与黑体辐射光谱相似的形状,且对 应每一波长的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度同波长的黑体 的的比值ε为一常数。
即: 其中
E 常数
E,b 称为发射率或黑度
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平行于固体壁面流动的流体薄层,叫“层流边界层”。
对流换热过程:(如图7-4)
倾斜直线
区—层流边界层;
抛物线区—流体核心
部分 ;
水平线区—过度区 。
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qc
ac(t)1t
t
Rc
ac
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热阻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αc:
对流换热系数
包含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一切因素。建筑热工学中常遇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设一单层匀质平壁(如图7-2),厚 d
平壁内、外温度为 θi 、 θe (设 θi > θe , 且均不随时间变化)。
这是一稳定导热问题,实践证明,通过
壁体的热流量Q 满足下面关系式:
Q
d
(i
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
qd(i e)i e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特点:
(1)辐射换热中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一物体内能电磁波另一物体内能; (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故辐射换热不需 有任何中间介质,也不需冷热物体直接接触;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在不停地对外 辐射电磁波,辐射换热是两物体互相辐射的结果。
高温
低温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研究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使室内的热湿效果适合人民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
影响室内气候的因素: 室内外热湿作用 建筑规划设计 材料性能及构造方法、设备等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2)对室内气候的要求: 室内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热感。冷热感取决于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 平衡关系,如图。
热工学-第1章-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
③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在透过大气层到地面的过程中又受到大气 层中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的吸收和反射而减弱。 其中一部分穿过大气层直接辐射到地面的称为直射辐 射;被大气层吸收后,再辐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第一节 室外热环境 一、地区性气候及其特征对建筑的影响
1、气候因素(日照、降水、温度、湿度等)直接影响建筑 的功能、形式、围护结构。决定了建筑的形式是紧凑的还 是疏松的?是封闭的还是开敞的?是厚重的还是轻盈的? 是平屋顶还是坡屋顶……所有这些构成了乡土建筑的最基 本特征。
2、气候与其它相关因素共同影响建筑。例如气候条件决 定了一个地区的水源、植被状况,对地质土壤也有一定程 度的影响,从而大体上限定了该地区的建筑材料。
夏热冬冷地区
温和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第一节 室外热环境 四、影响建筑设计的气候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气候差异悬殊,北方的 大陆性气候、沿海的海洋性气侯、南方的湿热气候、云南 的高原气候、四川的盆地气候、吐鲁番的沙漠性气候等。
结合气候设计的五大要素:
1、太阳辐射 2、空气温度 3、气压与风 4、大气湿度 5、降水
第一节 室外热环境 四、影响建筑设计的气候因素 1、太阳辐射
➢太阳是一个直径相当于地球110倍的高温气团,其表面 温度约为6000K左右,内部温度则高达2×107K。
➢太阳表面不断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巨大的 能量,其辐射波长范围为从波长为0.1m的X射线到波长达 100m的无线电波。
➢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7×1014kw,占太阳辐射总 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
建筑物理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用公式表示: q t n
qt ti te ti te
dd
R
q-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又称热流密度或热流 强度
t -等温面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变化率叫温度梯度
n
λ-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系数,称导热系数
(负号是因为热流有方向性,是以从高温向低温方向流动为 正值;温度也是一个向量,以从低到高为正,二者相反。
qdQ W/m2 dF
d Qq d F
QF q d F
Qq F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均 匀分布则热流量为右式。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 大小成正比。 或: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的 热量于在其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
介绍建筑热工学原理,论述如何通过建筑规划和 设计上的相应措施,有效地防护和利用室内外热 湿作用,合理地解决房屋的保温、防热、防潮、 节能等问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并提高围 护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热工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 热工设计,包括建筑保温设计、防潮设计、防热 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以及建筑日照设计等。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3 )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指温度在其法线 方向的变化率(温度梯度) 为1℃/m时,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 热能力强。)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热状 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 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 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 体、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等。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和湿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建筑热工学基础
建筑热工学基础—湿空气的概念及蒸汽渗透
阻的概念
每立方米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称为空气的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只能说明湿空气在某一温度条件下 实际所含水蒸气的重量,不能直接说明空气的干湿程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及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 绝对湿度f与用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fmax的比值。相 对湿度一般用φ(%)表示:
建筑热工学基础—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ti θi θ2
θ3 θe te
λ1
λ2
λ3
吸热
传热
放热
d1
d2
d3
建筑热工学基础—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1、内表面吸热(因ti>θi,对平壁内表面来说得到热 量,所以叫做吸热):是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的综合过 程。 2、平壁材料层的导热 3、外表面的散热(θe因>te,平壁外表面失去热量, 所以叫做散热):与平壁内表面吸热相似,只不过是平 壁把热量以对流及辐射的方式传给室外空气及环境。
建筑热工学基础—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过 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热,是一种复杂的 换热过程,称之为传热过程。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 传热过程叫做稳定的传热过程。
假设一个三层的围护结构,平壁厚度分别为d1、d2、 d3,λ1、λ2、λ3。围护结构两侧空气及其它物体表面温 度分别为ti和te,假定ti>te(如图1.1)。室内通过围 护结构向室外传热的整个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
辐射 — 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显著 产生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参与辐射热 换的两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这是有别于导热和对流换 热的地方。如太阳和地球。
实际上,传热过程往往是这三种传热方式的两种或三 种的组合。
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辅导之建筑热工学(1)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物理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作为理论基础,应用已揭示的传热、传质规律,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手段有效地防护和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方面的间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节约能源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第一节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一、传热方式热量的传递称为传热。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
(一)导热(热传导)导热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传热现象1.傅立叶定律导热基本定律,即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q——热流密度(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单位为K/mλ——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图1-1 等温面示意图但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
式(1-1)中的负号表示热量的传递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2.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量是导热系数,单位是W/(m·K)。
其数值是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度(即1m厚的材料的两侧温度相差1o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各种材料导热系数入的大致范围是:气体: 0.006~0.6 W/(m·K)液体: 0.07~0.7 W/(m·K)金属: 2.2~420 W/(m·K)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 W/(m·K)空气在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很小,所以围护结构空气层中静止的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但因物质的种类而异,而且还和材料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而影响导热系数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密度和湿度。
(1)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就小,反之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GBJ24-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05) )
θi − θe
R1 + R2 + R3
二、对流换热:
层流边界层:由于摩擦力作用,在紧贴固体壁面处有一 平行于固体壁面流动的流体薄层,叫“层流边界层”。 对流换热过程:(如图7-4) 倾斜直线区—层流边界层; 抛物线区—流体核心部分 ; 水平线区—过度区 。
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θ −t θ −t qc = ac (θ − t ) = = 1 Rc ac
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热阻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αc: 对流换热系数包含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一切因素。建筑 热工学中常遇到的对流换热问题都是指固体壁面与空气间 的换热,据具体情况选用表7-1公式:
三、辐射换热:
1、辐射换热的本质和特点:
本质:物体表面向外辐射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电磁 波的波长可从 10-6 m到数公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落到 物体上可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如图7-5); 红外线: 热射线: 热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
三、辐射(radiation) :
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 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能发射 辐射热,同时,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 特点:辐射换热时有能量转化:热能 -- 辐射能参与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 如图,辐射热的反射、 吸收与透射。 例:普通窗玻璃 的保温能力、吸热玻璃 热能
②含湿量 含湿量大,则导热系数λ大。 水 : λ=0.5 w/m·k (与前面的空气对比) 冰 : λ=2.3 w/m·k ③与温度的关系 λt= λ0(1+βt),β=0.0025,但常温时不考虑 , >400ºC的高温时考虑。 *④与热流方向有关
二、对流(convection) :
定义: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中,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 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促使流体产生对流的原因: 1. 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 而产生温度差,形成对流运动,称为“自然对流”。 2. 因受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 称为“受迫对流”。 工程上遇到的一般是流体流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量 交换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2)对室内气候的要求: )对室内气候的要求: 室内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热感。冷热感取决于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 平衡关系,如图。
∆q = qm − qω ± qr ± qc
∆q = 0 体温恒定; ∆q > 0 体温上升; ∆q < 0 体温下降。
∆q ------人体得失热量; qm ------人体产生的热量; qw ------人体蒸发散热; 25~30% qr ------人体辐射散热; 45~50% qc ------人体对流散热。 25~30% 注:只有按正常比例散热时,人才会感到舒适。
Q=
λ
λ
d
(θ i − θ e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
θi − θe θi − θe q = (θ i − θ e ) = = λ d R
d
R 说明: = λ
d
热阻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 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 λ 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0C 时,在 小时内通过 1m2 表面积的热量。 λ 影响 的最大因素是:容重和湿度。 1
1、 传热的基本方式 2、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3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传热的基本知识
1.1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1.1.1导热(conduFra bibliotektion)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 (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能转移 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 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在建筑热工学中,大量课题涉及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 在建筑热工学中,大量课题涉及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 有时也涉及空气、水分或金属导热问题。 有时也涉及空气、水分或金属导热问题。 在建筑热工学中,通过分析理想化的“单层匀质平壁” 为例的一维传热或单向传热说明传热规律。
一、室内气候
1)影响室内微小气候的因素: )影响室内微小气候的因素: 室内气候指的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壁面的 室内气候指的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壁面的 空气温度 以及 等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 辐射热等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 室内热环境) 辐射热等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室内热环境),它是建 筑环境科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筑环境科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研究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研究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使室内的热湿效果适合人民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 使室内的热湿效果适合人民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 影响室内气候的因素: 影响室内气候的因素: 室内外热湿作用 建筑规划设计 材料性能及构造方法、 材料性能及构造方法、设备等
室内外气候的影响因素:
室外气候的影响因素: 1、 太阳辐射 2、 室外气温 3 、空气湿度 4 4、风 室内气候的影响因素: 1、 温度 2、 湿度 3 、气流速度 4、壁面辐射热
我国气候分区:
分为五个区: 1、 严寒 2、 寒冷 3 、夏热冬冷 4、夏热冬暖 5、温和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物体对外来射线的反应遵循与可见光相同的规律。 设有能量为I0 的热射线投射到物体表面,则其中 Ir 被反射,Ia 被吸收,It 可能透过物体。(如图7-6) 由能量守恒: 或
严格说,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 的性能不同。 绝对白体(简称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绝对透明体(透热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的物体。 一般,固体和液体都是不透明的,即 τh =0 因此 γh + ρh = 1 所以, 凡是善于反射的物体一定不善于吸收(磨光的铝、 镍鉻板、研磨的黄铜 γh =0.02~0.04〕 ,反之亦然。
特点: (1)辐射换热中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一物体内能→电磁波→另一物体内能; (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故辐射换热不需 有任何中间介质,也不需冷热物体直接接触;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在不停地对外 辐射电磁波,辐射换热是两物体互相辐射的结果。
高温
低温
2、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一、平壁导热 二、对流换热 三、辐射换热
一、平壁导热:
定义: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经过多层平壁导热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设一单层匀质平壁(如图7-2),厚 d 平壁内、外温度为 θi 、 θe (设 θi > θe , 且均不随时间变化)。 这是一稳定导热问题,实践证明,通过 壁体的热流量Q 满足下面关系式: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 (1)如何通过建筑物和规划上的手段有效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 候因素,合理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防热、防潮等问题; (2)如何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如采暖、空调等); (3)如何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好室内热环 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 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 ,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 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 常热平衡”。
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评价:
1、 有效温度ET:包括t、φ、v,综合影响。 2、 预测热感指标PMV: t、φ、v、tr——环境因素 人体的活动量(代谢量)、衣着-人体因素 3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将多层壁视为三个单层 壁,分别算出通过每层 壁的热流强度为:
λ1 λ2 λ3
q1 = (θi −θ2) d1
q2 = (θ2 −θ3) d2
q3 = (θ3 −θe) d3
稳定导热条件下有: q = q1 = q2 = q3 由以上四式解得: q =
θi − θe
d2 d 3 + + λ1 λ 2 λ3 d1 =
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
T E = C⋅ 100 式中:E——黑体全辐射力W/m2; C——黑体的辐射系数,常数,其值为 5.68W/(W/m2 K4 ) T——黑体表面的绝对温度,K。 黑度(发射率):是物体辐射系数与黑体辐射系 数之比。
4
c ε = cb
实际传热过程:
例:冬季,室内通过外墙向室外传热 是包含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复杂过程。 如图所示:
对流 辐射
导热 对流 辐射
温度场:
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研究传热时必须知道物 体的温度分布。 对某一物体或某一空间来说,某一瞬时,物体内各 点的温度分布叫温度场。 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温度场; 反之,则为不稳定温度场。 在稳定温度场内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为稳定传热过程; 在不稳定温度场内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为不稳定传热 过程。
不同状态的物质导热系数相差很大 材料 气体 液体 金属 非金属 保温隔热材料 导热系数 W/(m•K) 0.006~0.6 0.07~0.7 2.2~420 0.3~3.5 <0.25 特点 最小 次之 最大 常用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