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word版
运动生理学
糖蛋白
}
蛋白多糖
结缔组织
糖
酯
}
神经组织和细胞膜主要成份
RNA 和 DNA 中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 3、调节脂肪酸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完全氧化,必须有糖的存在才能完成。糖代谢受阻,则脂 肪代谢,导致酮体的在大量堆积;糖代谢增强时,抑制脂肪的分解。
4、节约蛋白质供能: (二)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1、糖的种类与存在形式 (1)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又称动物淀粉。 (2)血糖:血液中葡萄糖。正常值为3.9-5.9mmol/L(80-120mg/100ml)。 2、血糖的来源、去路与调节 (1)来源: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 (2)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与氨基酸、生成其他的糖。 (3)调节: 肝糖原或肌糖原 促进 胰岛素 组织吸收血糖 生成糖原 血糖浓度下降。 生长素
(二)吸收(Absorption)
(一)概念:
吸收:食物中某些成人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到血液或淋巴 的过程。
(二)吸收的部位: 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 (1)吸收面积大 部位。胃主要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2)多种消化酶 大肠主要是吸收盐类和水分;口腔和 (3)食物停留时 食道基本上不吸收任何物质。 间长 P175;图7-1
ATP
ATPase
ADP+Pi +E
NH2 N O O O P
运动生理学好好资料.doc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的基本胜利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
3.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且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或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对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4.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5.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
6.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A刺激的强度B刺激强度的变化速率。C刺激作用时间。
8.时值:法国生理学家拉披克提出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拉披克把这一特定时间称为是值。屈肌的时值比伸肌短。
9.“全和无‘’现象:用阈下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以引起收缩,如果加大刺激(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长,这种现象叫“全和无‘’现象。14.跳跃式传导:在有髓鞘纤维中,它的兴奋和静息电位部位间的局部电流集中地通过邻近的朗氏结使之去极化,所以有髓鞘纤维中总是一个朗氏结兴奋,再刺激下一个朗氏结,是跳跃式的传导。
15.兴奋-收缩藕连: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的传递过程。(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使Ca进入末梢内,导致突触小泡的破裂,释放出Ach,Ach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与终膜上的受体(R)结合,形成R-Ach复合体,R-Ach是终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EPP)达到一定的阈限时,作用于肌膜使它发放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肌膜动作电位通过-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
引言: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理机制的学科。它涉及运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和体能的影响。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1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运动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2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代谢、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等方面。这些原理构成了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并指导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领域
2.1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运动时人体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研究能量代谢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能量需求的影响。
2.2肌肉生理
肌肉生理是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的学科。它涉及肌肉的结构、收缩机制、适应性变化等方面。肌肉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提升。
2.3心血管生理
心血管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它涉及心脏的功能、血管的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心血管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4呼吸生理
呼吸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它涉及肺部的功能、呼吸调节、气体交换等方面。呼吸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
运动生理学(全)
引言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类身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的科学,它对于人们了解和改进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从身体机能、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五个大点来阐述运动生理学的全面内容。
身体机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在运动中不同系统的身体机能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具体包括:1.呼吸系统的变化,如肺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脏输出量和血液流动的增加;3.消化系统的变化,如胃肠道的血流分配和消化酶的分泌的改变。
能量代谢
在运动中,身体需要能量来维持各项生理活动。运动生理学研究了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主要包括:1.静息代谢率和运动代谢率的差异,即身体在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增加;2.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燃料的利用比例,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3.特定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在运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系统之一。运动生理学研究了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变化。具体包括: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壁的肥厚和心室壁的扩张;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运动时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3.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如血管扩张和血液流动性的提高。
肌肉系统
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肌肉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具体包括:1.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过程,如肌肉的收缩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2.肌肉酸碱平衡的调节,如乳酸的产生和清除;3.肌肉的适应性和增长,如肌肉纤维的增加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军队文职考试教育学之体育学-运动生理学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规律及机制、阐明生理学原理、指导运动锻炼、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延缓,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运动生理学研究水平:整体水平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分子水平
当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
最大摄氧量研究:a,传统的方法直接,但过程复杂;间接的方法简易、经济快速(自动)b 是评价耐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两者有极大正相关c 目前最大摄氧量能力研究与应用仍然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氧债学说的再认识:传统认识—剧烈运动—供氧不足—无氧代谢—产乳,形成—运动后恢复期—较高耗氧—氧化乳—偿还氧债;新的研究表明:人体从事短、大、力竭、恢复早,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而耗、恢复、安静水平;从事长时间、力竭运动中、血乳酸、峰、随后逐渐降,恢复期继续降低到安水平,而此时耗氧高于安水平,表明乳酸与运动后的氧耗不成线性关系,证明不正确,提出了概念
个体乳酸阈研究:亚极限运动时,缺氧不是肌肉产生乳酸的真正原因,一些运动生理专家提出用乳酸阈代替无氧阈概念。由于血乳酸拐点出现很大的个体差异,据运动时运动后血乳酸的动力学特点,求出每个受试者的乳酸阈值,称之为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研究:1880 莫索,开始研究人类疲劳,运动性疲劳成为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两方面;疲劳产生的机制认识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研究水平由细胞、亚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深入到生物分子或离子水平。
(完整word版)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
2 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
3 介绍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第一节学科简介
1、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基本功能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变化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1、在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2、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训练和锻炼.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是从整体角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在剧烈运动时,人体机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各系统机能之间是如何协调的等.
2、器官、系统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某些器官或系统的影响.例如,研究运动时的心
率和血压变化等。
3、细胞、分子水平主要研究运动对细胞内各亚微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影响.有关运动
与线粒体、生物膜、收缩蛋白、血红蛋白、DNA、RNA 等.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根据实验的进程可将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根据实验观察的水平可将实验分为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
根据实验的场所又可分为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等。
2、动物实验常将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3、人体实验常用的人体试验有运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一、新陈代谢
(一)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完整版运动生理学
绪论
1.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科学。
3.生命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兴奋性③适应性
4.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的过程。
5.刺激: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6.兴奋性:受刺激后产生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产生兴奋的能力就叫兴奋性。
7.可兴奋性组织: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可兴奋性组织。
8.适应性: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
9.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①神经调节占主导,特点:迅速、局限、短暂
②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③自身调节幅度较小,不十分灵敏,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1.内分泌调节: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体内某些特殊的细胞组织,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如激素调节)
第一章骨骼肌收缩☆
1.人体肌肉组织分类:骨骼肌(横纹肌、肌肉)、心肌、平滑肌
2.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
3.肌纤维的特点:同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膜(肌膜)、细胞核、细胞质(肌浆)。细胞核多个。肌浆中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脂滴外,还充满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本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2、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阈刺激:阈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5、前馈: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前馈,如赛前状态。
6、生殖: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7、神经-体液调节:在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8、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9、反馈:在人体身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人们常常用反馈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10、反射弧: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1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2.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理化
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力时,肌肉缩短,做
正功,作用于加速运动。
4.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被拉长,
作用于减速运动。
5.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变,
作用于静力性工作。
6.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
度呈反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张力越大,肌肉长度越长
7.快肌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大于慢肌,耐力比慢肌弱。
8.磷酸原系统:由ATP和CP构成的能量瞬时供应系统。供能特点:
功率输出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100M跑
9.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
成ATP的功能系统。功能特点:功率输出大,不需要氧,生成乳
酸,供能总量多,持续时间较短。400M
10.有氧氧化系统: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轻快下,彻
底氧化成H2O,CO2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功能特点:供能总量最大,供能时间最长,速率低,需氧,不产生乳酸。10000M 11.基础代谢:指人体在清晨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
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12.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
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作用—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做动作时,如果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失去平衡,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运动生理学(全)
四、生理特征
1、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大于慢肌,(女子相反) 快肌的肌浆网较慢肌发达2倍。 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较快肌丰富,供养能
力强。 2、神经调节: 支配快肌纤维的神经传导速度快与慢肌。 3、肌纤维的体积: 无明显差异,但存在个体差异。
一、肌纤维类型的区分 现在分得很细,我们只需了解红肌(慢肌)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的摆动
3、收缩肌肉的舒张
刺激结束后,钙离子被收回到终末池,肌浆 中的钙离子浓度下降,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的结 合解除,原肌球蛋白复位,隔断了横桥与肌动 蛋白的结合,肌丝舒张。
三、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单收缩----肌纤维接受一次单个刺激,产生一 次单个的收缩。
强直收缩----肌纤维接受一连串的刺激,产生 一连串的连续收缩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伸展性 指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特性。
2.弹性 指外力消失之后,肌肉又可以恢复原状 的特性。
3.粘制性 (1)粘滞性是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 所产生的。 (2)肌肉的粘滞性与肌肉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运动生理学
*代偿性过负荷是指肌或肌群受损后,相邻肌产生代偿性功能,因而出现过负荷现象
运
人体肺泡约有三十亿个,张开可达 60~80m2,为人体表面积的35倍以
动
上。在安静时每分钟约有250mlO2 进入血管,约200ml CO2从血液中
循
排血量可增至20 L左右。但心排血
环
量的增加不可能与代谢率或通气量 的增加完全一致。在剧烈运动时,
调
总的摄氧量和肺泡通气量可较安静
时增加24倍,而心排血量只增加8倍。
节
运 动
中 血压、血管阻力和静 的 脉回流
循 环 调 节
运 激素是化学信使,它几乎对人体所 有功能均有影响。
动
可以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和生育, 且在体力和精神应激下强化身体功
影
血量的丧失,如见于中毒后 。
响
运
心肌本身亦需要血流供应,心
动
肌的耗氧量称MVO2,可用简单
对
的血压-心率乘积即RPP来估
心
算。
血
管
影
响
运动中提高肌肉摄氧能力
运 在安静状态下,血液流经每克
动
肌肉的流量极低,这是因为骨 骼肌中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
对
张力(迷走神经兴奋)。运动
运动生理学完整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
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2003)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2005)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
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1、新城代谢。 2 兴奋性。 3 应激性。 4 适应性。 5 生殖。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 60 微米(卩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 z 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
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 1/2 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完整word版)运动生理学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
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通常指二磷酸腺苷(ADP)与酸磷根(Pi)再连接,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在胞浆内是一个不需要的代谢过程;另一种是氧化磷酸化,再现粒体内是一个需氧而复杂的代谢过程。
能量系统(energy system):是指提供ATP在合成的能量供应系统。依据不需氧或需氧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系统,既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能量统一体(energy continuum)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它描述的是不同运动与能量系统不同途径之间相对应的整体关系。
第二章
肌节(sarcomere):是指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包括中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
兴奋(excitation):是指组织细胞接
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excitablity):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O 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时值(chronaxie):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作用时间。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是指膜电位变化为特征肌细胞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细胞生存要求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然而,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二十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外环境的强烈变化也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为此,集体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排泄等生理功能必须不断地进行调解,使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地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地恢复平衡。总之,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受到影响、而又不断得到维持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
机体与外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能产生适应性反应,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十分完善的调控机制,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相应调节的结果。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及生物节律的维持和存在,显然也是通过体内调控机制实现的。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中枢在脑和脊髓,能对各种刺激进行分析判断;传出神经则将中枢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信息传递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例如,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体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并使之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二、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被调节的细胞或组织称为靶细胞或靶组织。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例如,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组织、细胞的糖与脂肪代谢,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内环境血糖浓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这种体液调节。也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例如,肾上腺髓质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除激素外,某些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虽不能随血液到身体其它部位起调节作用,但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临近组织细胞的活动。这种调节可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或称为旁分泌调节。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例如,骨骼肌或心肌收缩前的长度能对收缩力量起调节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增加时,肌肉的收缩力量会相应增加,而肌肉的初长度缩短时收缩力量就减
小。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失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有时一个器官在不依赖于器官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器官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也属于自身调节。
四、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节律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和超日节律三大类。
由于生物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程序性变化具有生物“预见性”,产生了更完善的适应过程。
反馈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反馈控制系统分卫比较器、控部分和受控部分三个主要环节。输出变量的部分信息经监测装置检测后转变为反馈信息,回输到比较器,由此构成闭合回路。在不同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某些化学成分的浓度)或机械信号(压力、张力等),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变化中所包含的准确的和足够的信息。
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这样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是可逆的,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经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如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馈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负反馈相反,如果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正反馈往往是不可逆的,是不断增强的调控过程,直到整个生理过程结束为止。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均属于正反馈调控过程。
前馈控制系统
在调控系统中,有时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这种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在前馈调控过程中,机体的可能哦告知部分可在其输出效应尚未发生偏差而引起反馈之前,就可对受控部分发出纠正信息,使机体的控制过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应滞后的现象,从而能更有效地保持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因此前馈控制系哦他能够所引起的作用是预先监测干扰,防止干扰的扰乱;或是超前洞察动因,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活动。例如,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致唾液分泌,这种比食物进入口中后引致唾液分泌来得快,而且富有预见性,更具有适应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