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课型探究课课题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年级高一时间班级出课人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从隋唐到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相关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选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科书,认识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表现,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唐前期盛世的表现与原因,以及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难点民族交融与唐朝社会繁荣的互动性;唐中后期的局面,以及如何辩证理解藩镇割据。
课前准备课件准备、班级分组准备、《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教学流程学法指导问题导引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2、隋朝的成就有哪些?3、隋朝统治是怎样瓦解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是怎样建立的?2、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3、武则天对唐朝的影响?4、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表现?5、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唐朝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结合教材自学完成1、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影响? 2、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3、黄巢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4、五代十国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5、后周世宗改革的作用?导入 新课复习上节内容,了解隋唐时空坐标,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 探究一、隋朝兴亡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统一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回纥: 册封首领
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 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李世民
吐蕃: 和亲、会盟友好
靺鞨: 册封首领
二、盛世华章·合同一家: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二)求同一家:民族交融
北方
突厥
东北 西南
回纥 靺鞨 吐蕃
东突厥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打败,可汗被俘虏,东突厥汗国灭亡。
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安史之乱、 统:隋朝兴亡 二、盛世华章·合同一家: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三、盛世危机·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盛世奠基·天下一统
——隋朝兴亡
一、盛世奠基·天下一统:隋朝兴亡 (一)建立与统一
1、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 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影响
政治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促进民族交融,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利 经济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运河沿岸 城市发展,保障粮食供应。
弊 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 起义。
一、盛世奠基·天下一统:隋朝兴亡
(二三)工暴程 政建 短设 命而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
618年,隋朝灭亡。
① 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三征高丽,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 盾,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一、盛世奠基·天下一统:隋朝兴亡
(二三)工暴程 政建 短设 命而亡
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知人论世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隋唐盛世以及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极为迅猛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隋唐盛世时期,可以着重介绍隋唐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
在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时,应着重介绍政治的割据、战乱、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宋朝建立和统一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读当今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抽象和概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还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规律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2. 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能够对比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性研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兴盛与影响;2.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 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 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 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化进程简表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答案示例: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他们冲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愚昧思想束缚,积极主动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的君主立宪、进化论引入中国,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以挽救民族危亡。
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覆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过程。
若学生从救亡图存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思想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道路等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
对论题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要依据表格信息,围绕“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来提取观点,论证结合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回答,要结合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想萌发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角度论证即可。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民族融合看盛世兴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阐述了隋的成就与速亡,隋朝的统一及繁盛为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第二子目描绘了一幅政治大一统、经济大繁荣、民族大交融的盛世气象,但盛世下却也隐藏着危机。
第三子目讲述了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以及五代十国的更迭。
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经济繁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对后世朝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涉及知识点繁多,需梳理线索,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探究盛世兴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基本了解隋唐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缺乏运用唯物史观理性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史料研习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的顺序与脉络,理解其时代特征,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回顾旧知识、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感受盛世气象,分析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地图和相关史料归纳总结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方式,认识民族交融对边疆区域开发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难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意义及其与盛世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舞蹈《胡旋舞》教师设问:观看一段曾经风靡大唐的舞蹈,同学们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信息?(雍容华贵、开放包容、文化繁荣、民族交融、自信活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隋唐盛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音乐画面,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盛世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重点: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民族关系。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的关系、藩镇割据的形成。
一、隋朝材料一: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二、唐朝(一)唐朝全面繁荣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体会总结唐朝的“繁荣”材料一:唐初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自信心也日积月累。
……在最初的100年内,人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一片和谐融洽的景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二)民族关系材料一:626年(武德九年九月)“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627年(贞观元年)“朕以天下为家。
”644年(贞观十八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647年(贞观廿一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尽管“天可汗”这个新头衔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并非无足轻重,而且它证明了太宗的帝国理想既包含中国人也包含游牧民族,他认为这是自己特有的贡献。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新知讲解』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新知讲解』
教师讲解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
教师出示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
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新知讲解』
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
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课堂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探究』
结合教材P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
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学习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2.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认识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的研读,了解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表现4.历史解释: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客观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5.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但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生产上诸多创新,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3.思想: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儒道佛三教合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唐诗繁荣,绘画进入繁盛阶段。
4.外交及民族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华文化圈的基本格局最终形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名词解释】▲朋党之争:唐后期的朋党之争是指以牛僧儒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所以又称为“牛李党争”。
形成牛李党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仕途的门径不同。
实际上,还是唐初以来门阀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延续。
两党斗争,直到公元860年,懿宗即位后才平息下来,长达四十年之久。
▲唐蕃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重点:隋唐盛世局面的形成、民族关系。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盛世的关系、藩镇割据的形成。
一、隋朝材料一: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
二、唐朝(一)唐朝全面繁荣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体会总结唐朝的“繁荣”材料一:唐初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自信心也日积月累。
……在最初的100年内,人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一片和谐融洽的景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二)民族关系材料一:626年(武德九年九月)“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627年(贞观元年)“朕以天下为家。
”644年(贞观十八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647年(贞观廿一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尽管“天可汗”这个新头衔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并非无足轻重,而且它证明了太宗的帝国理想既包含中国人也包含游牧民族,他认为这是自己特有的贡献。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课件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过度徭役 滥用刑罚 激化矛盾
大运河见证王朝兴衰
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隋代时第一次被 构想成为帝国统一的交通方式。这一构想导致了一系列大规 模的修建工程,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 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形成了帝国陆地交通系统、谷物和战 略原材料的运输,以及粮食运输的支柱。至公元13世纪,大 运河已经形成了长约两千公里的人工水路,连接着5个中国最 重要的流域。大运河在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内陆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员层级大量增加,升迁变动大。由此可知( ) A.地方割据问题严重 B.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监察体系臻于完善
2.提到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二渡”等
字眼经常映入眼帘,下列描述最能概括以上主题的是( A.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D.近代的前夜与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关于大运河的介绍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开通大运河得失几何? ·隋朝经历了怎样的兴衰? ·唐朝如何在隋朝发展的基础上开 创盛世?又因何而亡?
治,改革兵制。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2.经济方面
农工商:争艳斗芳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
世的出现与唐太宗、玄
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 但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
隋唐时期灌溉工具 筒车 模型
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 唐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__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课件(共12张PPT)
Ⅰ 隋唐盛世的风华
3.先进的制度: (2)三省六部制的巩固
问题5: (1)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运行的?
(2)分工合作的三省,为什么办公机构却被隔 离成成内廷、外廷两部分?
(3)参与决策内廷被分为中书、门下两省,这 一设计有何作用?
(4)行政体系中的尚书省六部,剔除了专门为 皇家服务的机构,这有何积极意义?
Ⅱ 隋唐盛世的凋零
1.安史之乱与晚唐政治的腐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
问题7: (1)晚唐的疆域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转折点是什么? (3)该事件后唐朝疆域内形成了怎样的形 势?对唐的中央政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除了藩镇割据,唐王朝还面临哪些问题? (5)为什么在诸多问题之下,唐王朝还存 在了一百多年?期间做出了哪些调整?
问题1: (1)隋唐时期皇室婚配有何特点?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对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Ⅰ 隋唐盛世的风华
1.开放的气象:
(1)开明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 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 “天可汗”称号、百年 间出现了“万国来朝” 的局面。 ——葛承雍《大唐之国》
民族交融下的
盛世兴替
第6+7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581年—907年】 【907年—979年】
Ⅰ 隋唐盛世的风华
隋唐时期皇室的婚配状况
隋唐时期皇帝 隋文帝,汉族 唐高祖,汉族 唐太宗,汉族
配偶 独孤氏,鲜卑族 窦氏,鲜卑族 长孙氏,鲜卑族
女婿 女婿宇文赟为鲜卑人 19女中有7位嫁给胡族 21女中有8位异族驸马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3.运用史料实证方法,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小组合作互动积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历史事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场景,如大明宫、大运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隋唐盛世的氛围。
2.以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场景为背景,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动荡局面。
3.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开展说课一、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主要介绍了隋唐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统治者开明政策的了解,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本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分析:1.利用文字和地图来概述少数民族的疆域的变迁以及五代十国的概念,了解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中央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的相关史实。
2.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或图片视频资料,了解唐朝从盛世到灭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认识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点: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隋唐及五代十国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缺点:对封建盛世的原因、隋唐的民族政策、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等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1.唐朝前期的繁荣 2.民族关系难点: 1.隋炀帝的评价 2.藩镇割据五、教学教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问题导入法。
(一)导入新课(3分钟)我在多媒体展示北大历史系教授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中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壶关一中王媛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的桥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此课我采用了史料探究、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
目的是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再把学生由感知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唐朝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管理的典范;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至少5种智能参与实现。
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
问题连续体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同时在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法的探究,再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唐前后两个时期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同时也说明这和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有必然的联系;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
因此,我在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唐朝盛世局面中统治者管理国家政策的开明,和唐太宗在处理与突厥族等少数民族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加入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的古文材料,同时,运用图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