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长江河口区域风浪与水体含沙量的关系

长江河口区域风浪与水体含沙量的关系

根据长江口两个平台观测站测得数据,可以计算出长江
口区域风向总体以“NE”和“SE”方向居多。 2.长江口区域风速情况
根据长江口区域 3 个站点 2015 年测得的部分数据,长
江口区域常年风速较大,平均风速在 10m/s 以上,较大的
风速易导致大的波浪生成,对整个长江口区域的水体含沙量
都有一定的影响。 3.波浪浪向频率
第 17 卷 第 5 期 2017 年 5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17 May
No.5 2017
长江河口区域风浪与水体含沙量的关系
薛为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201)
摘 要:基于 2015 年长江口各观测站点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和分类分析各因素在河口区域对水体含沙量的影响,
图 1 测量站点位置图 流速、流向数据主要通过长江口水文泥沙波浪自动监测 系统中的牛皮礁浮标和南槽东浮标实测获得,并且在北槽航 道中 N 单元和 U 单元布置了两个坐底观测系统,具体点位见 图 1,其中北槽测量点平均水深为 12.5m,南槽测量点水深 为 7m 以上;风速、风向,波浪等资料来自牛皮礁平台站, 南槽东平台站,长江口平台站,数据样本为 2015 年全年各
在开阔区域,波浪方向主要受风的风向决定,然而在北
槽航道中,南北导堤对航槽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不仅使航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二模)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地理【文综】专项突破模拟试题

(一模)

一、选一选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市2009年、2018年微型计算机产量对比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上海、江苏相比,2009年成渝地区微型计算机生产处于“空白”状态,其主要制约因素

是( )

A. 市场

B. 技术

C. 劳力

D. 交通

2.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多个品牌商、整机商以及近千家零部件厂相继迁往成渝地区,原因是( )

A. 集聚效应显著

B. 土地租金低廉

C. 环境质量优良

D. 能源充足

3. 近十年,微型计算机产业重心从上海、江苏向成渝地区偏移,反映了我国( )

A. 沿海地区环境问题严重

B. 劳动力成本空间差异显著

C. 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 计算机消费市场空间变化

下图是东京市1975-2015年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1975-2000年,东京人口净流出,最主要是因为( )

A. 通勤成本高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住房条件差

D. 经济发展

缓慢

5. 1975-2005年,东京城市化进程处于( )

A. 城市化

B. 逆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6. 2000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是由于( )

A. 生活成本下降

B.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C. 基础设施完善

D.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被海洋所吸收。下图是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0.484w/m)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 )

A. 海面短波辐射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枣庄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枣庄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届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题 2024.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侏罗系各类喷出岩。图1示意该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

2.图中花岗岩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②切穿了向斜核部

③晚于侏罗纪形成④晚于二叠纪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祁连山北侧某地区,海拔2500-3300m的植被随着坡向变化,由山地草原过渡到山地草甸,最后转变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图2示意该地区南、北、西及西南四个坡向的土壤容重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内植被类型存在坡向差异,其主导因素是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3.本组试题高考四项能力指向十 分清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板块碰 撞挤压
地形隆起, 河流发育,
岩层断裂
侵蚀下切
流水搬 运磨蚀
金矿石风化 崩解
金矿 出露
流速下降, 沙金沉积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37(3)题要注意“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这一重要信息。
第(4)问失分在于考生只会机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最新版本)推荐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 岩层发生断层,金矿就比较容易在断层面出露; 记忆外力作用的过程。不会结合具 (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 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5、促进地理实践力的落地 体问题个性化的描述。我们平时的 采用小步调探究性设问,形成起点低,间距小,调整快,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最新版本)推荐
河出流露较—多—,普金遍2矿原、石因出认露的真空间设范围计增大教。 学设问环节。
采用小步调探究性设问,形成起点低,间距小,调整快,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

长江口九段沙潮滩动态演变遥感研究

长江口九段沙潮滩动态演变遥感研究

长 江 口九段 沙 潮 滩 动 态 演 变 遥 感 研 究
何 茂 兵 吴 健 平
( 华东 师范大学 地 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 实验 室, 上海 206 ) 00 2
摘要 : 九段 沙是长 江 1第 3代新生 沙岛, : 7 目前是 国家级湿地 自然保护 区。认 识 九段 沙潮 滩的动 态演 变过 程 . 有
将下 降到长 江 口前沿 潮滩 的冲淤转 换临界 值之下 , 之海平 面 加 的加速 上升 , 今后几十年长江 口前沿潮 滩将 遭受侵蚀_ , l 泛长江 j
三 角洲 海岸 滩涂资源将面临严峻挑战 _ 。因此近年来九段沙 的 2 j
动态 演变问题倍受人们关注 。
沙动态演 变的认识 , 为九段 沙 的合 理保护 与管理 规划提 供科学 的决 策依 据 ; 另一方面可 为冲淤活跃 的潮滩 动态 监测 提供高效 、
实时的技术方法参考 。
1 数据选择 与数据 处理
1 1 遥 感数 据选 择 .
依据 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九段沙 四周 的中浚 、 横沙 、 北槽 中和
九段 东 4 个潮 位站 ( 图 1 的整点 预测潮 位 和潮情 变化 , 择 如 ) 选 在潮位 、 潮情 、 气象 、 节都 比较 相 近 条件 下 获 取 的 3个 时 相 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 8卷 第 1 期 1 2 07年 11月 0

长江河口潮滩悬浮泥沙输移规律研究进展

长江河口潮滩悬浮泥沙输移规律研究进展

长江河口潮滩悬浮泥沙输移规律研究进展

王初;贺宝根

【摘要】通过阅读和研究大量有关文献,对长江口潮滩悬移泥沙的输移规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目前,长江口潮滩、潮沟、以及两者之间的悬浮泥沙输移基本规律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对于动力过程的探讨仍然局限在少数几个因子,而悬浮泥沙对重金属、氮、磷等营养元素吸附的研究则刚刚开始.由于在潮滩上获取实测资料的难度较大,使潮沟构成的微地貌系统动力结构和悬浮泥沙运动的研究不足,因此,需要在浅层测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规律.

【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2)002

【总页数】5页(P96-100)

【关键词】潮滩;长江河口;悬浮泥沙

【作者】王初;贺宝根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32

长江河口地区广泛分布着淤泥质潮滩,徐六泾以下的潮滩面积约有800km2.潮滩和其上分布的潮沟构成了河口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本文拟对长江河口潮滩及潮

沟的悬浮泥沙输移规律研究进行梳理,以便寻找有关长江口潮滩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深入研究探明方向.

1 长江口水文概况

长江河口是一个丰水多沙的大型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29300m3/s ,最大径流量92600 m3/s(1954.8.1),年径流总量达9240亿m3 (资料取自大通水文站).5~10月是长江洪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1.7%,其中尤以7月的径流量最大;11月~翌年4月是长江枯水期,径流量仅占全年的28.3%,2月的径流量最小.

长江口基本情况

长江口基本情况

长江自江苏江阴以下进入河口段。江阴附近江面宽1.4公里,至徐六泾江宽5公里,然后向东南迅速扩展,至长江口北端的苏北嘴与南端的南汇嘴之间,江面宽达91公里。整个长江河口段呈喇叭形,全长200公里。

长江口江流浩荡,但河床比降甚小,流速平缓,加之受海潮顶托影响,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坝,在两岸形成沙嘴。

河口沙洲的出现便使河道分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主流往右偏移,使河口的南汊道刷深、扩宽,且呈发展趋势;北汊道则日渐淤浅、束窄,呈衰退趋势。当南汊道成为长江径流主要通道后,新的沙洲、沙坝发育,使河道再次分汊,继续向东南偏移。随着河口汊道的发展演变,河口三角洲便不断向大海延伸。

长江口南北两支汊道被崇明岛所分隔。崇明岛系中国第三大岛,面积达1083平方公里。18世纪后,由于长江主泓流经南支汊道,使南汊发育迅速,泥沙淤积形成了中央沙、长兴岛和横沙岛,它们把南支分隔成南港和北港两个汊道。随后,南港汊道淤积形成了九段沙,又把南港分隔为南槽和北槽。其中,南槽原为长江主泓道,近年来又发生变化,淤积增加,水深变浅,北槽出现刷深趋势,南槽长江主泓已渐渐转向北槽。

长江泥沙主要经南支向东和东南沿海输移,入海泥沙的分布情况大致为:60%左右在口门外向东扩散,扩散范围一般限于东经123°以西,相应水深50米左右,已形成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水下三角洲;20%~25%左右的泥沙沿海岸向南运移,夏季因台湾暖流西偏,浙闽沿岸流受偏南风影响贴岸北上,长江南移泥沙受阻,主要沉积在杭州湾以外,部分被潮汐拥入杭州湾内;冬季台湾暖流退缩东移,浙闽沿岸流受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

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

Supplement (Ⅱ)Dec.,2020

收稿日期:2020-07-14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8DZ1206600)

作者简介:李溢汶,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方向的研究工作。E -mail :lyw@whu.edu.cn

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016-04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李溢汶,张诗媛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

摘要:为研究流域来沙减少及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河口自然滩涂的冲淤演变趋势,以横沙浅滩为例,基于实测地形资料分析结果,

建立了长江河口中长期动力地貌模型,并将其用于对横沙浅滩未来20a 的冲淤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横沙浅滩逐渐由冲淤相对平衡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其南北两侧冲刷显著,滩面串沟发展已成形;②横沙浅滩未来仍将呈持续冲刷的态势,将致使滩体稳定性受到威胁;③有必要对横沙浅滩开展保护与治理研究,并适时启动人工保护措施。关

词:滩涂演变;动力地貌;演变趋势;长江口

中图法分类号:TV147.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04

1研究背景

长江口河段上起徐六泾,下至口外原50号标灯,

是较为典型的潮汐型河口,其河床平面呈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复杂河势格局

[1]

。受径流、潮流相对强度不

同以及泥沙组成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等因素的影

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典型例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典型例题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典型例题

选择题

1、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游漓江,枉到桂林。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塑造桂林山水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2)就水循环而言,漓江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答案:

A

D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解答】

(1)A.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B.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故错误。

C.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故错误。

D.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故错误。

故选A。

(2)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图中的漓江是地表水汇集而成,

应属于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

故选D。

2、位于长江口的九段沙,是受到河流和海洋潮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河口沙洲。近年来,由于上游三峡大坝建设,九段沙的生长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长江口沙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九段沙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水堆积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河流堆积作用

(2)据图可知,九段沙生长的方向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3)近年来,九段沙生长速度变慢,主要原因是()

A.流速变小

B.径流量减少

C.汛期加长

D.输沙量减少

答案:

D

A

D

【提示】

流水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

(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

2022届高中地理地貌重点知识点大全

2022届高中地理地貌重点知识点大全

(每日一练)2022届高中地理地貌重点知识点大全

选择题

1、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形成。下图示意某河段的河漫滩形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河漫滩地貌形成有关的是()

A.河流流量大

B.地形平坦

C.位于北半球

D.地壳上升

(2)在沙滩边缘处,沙子的粒径最小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D

【提示】

流水地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侧蚀作用强,因此易形成河流弯曲,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强、凸

岸堆积强,凸岸处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

故选B。

(2)由材料可知,河漫滩是河流的横向迁移形成的,因此沙子粒径越小,被搬运的越远,越远离河中心;根

据河流流向可知,粒径最小的部位是④。

故选D。

2、塔布河是内蒙古中部的季节性河流,流域内南部年降水量310~340mm,北部134.7mm,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在风-水复合作用下,流域内荒漠化问题突出,严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河道内。下图为“塔布河流域及

其周边区域荒漠化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塔布河流域地势特征主要表现为()

A.中间高四周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南部高北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2)在河流输沙过程中,下列河段最易成为河道屯沙场所的是()

A.河流源头

B.河谷收窄处

C.曲流凹岸

D.干支流交汇处

(3)该河中上游常形成“河谷内风沙滚滚,河道外不起沙尘”的奇异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A.河道内降水偏少,容易就地起沙

长江三角洲江道演变史及其规律

长江三角洲江道演变史及其规律

长江三角洲江道演变史及其规律

一、长江三角洲与长江口河道概况

长江三角洲概念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见图1)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图1、长江三角洲示意图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工业经济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长江口河道概况

长江自江苏江阴以下进入河口段(见图2)。江阴北临大江,城东北黄山西端的鹅鼻山,突出江中,与江北的孤山对峙,形成江阴附近狭窄的江面,约1.4千米,至此恰似一个瓶颈,所以被称为长江的“咽喉”和“锁航要塞”,长江进吴淞口后的第二道“江海门户”,军事上有“黄山要塞”之称,历代都在这里屯战舰,操水军。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这里修筑了炮台,防止帝国主义炮舰沿江长驱直入;1912年,孙中山先生视察黄山后,“土炮台”换成了“洋炮台”,加强了防守能力;1915年袁世凯称帝,著名革命党人杨公秘密来此,策动起义;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黄山蒋军官兵起义,活捉国民党要塞司令,迎来了解放大军的滚滚洪流。

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

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

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

付桂

【摘要】长江来水来沙变化影响因素众多,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运动影响越来越显著.作为长江流域的终端,长江口地区既受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也显著地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徐六泾站与大通站的水量和沙量,得出大通

站能够作为代表流域进入长江口水沙情势的控制站.利用大通站的水文数据,统计分

析1950—2011年的径流量、数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得出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

及输沙粒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长江流域年来水量没有发生趋势性变化;2003

年后三峡水库发挥调蓄作用,来水量年内分配呈现洪季径流量减少,枯季径流量增加

的特征.2)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来沙量大幅减少,季节变化总体呈现洪季比例减小、枯季比例增大的特征.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来沙量进一步减小,洪季输沙量明显

减小.3) 2003年前后大通站悬沙中值粒径变化不显著,从粒度组分上看粒度略有粗化.%The factor of runoff and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numerous,and influence from human activities to water and sediment mov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besides natural

factors.Runoff and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influenced by natural and human 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of Xuliujing station and Datong station,we know that Datong st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control stat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Based on the hydrological data of Datong st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runoff,sediment discharg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particle size in the the Yangtze estuary during 1950—2011,and obtains the runoff,sediment discharge and sediment diameter of the

长江口南槽水域近20年河床演变分析

长江口南槽水域近20年河床演变分析
[8]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长江口南槽航道 治理一期工程河势稳定性分析报告 [R]. 上海 : 中交上海航道 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8.
[9] 刘栋 . 长江口南槽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势演变分析 [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07):185-186.
CWT 中国水运 2021·07 111
嘴潮滩近期演变分析 [J]. 海洋通报 ,2007(02):105-112. [3] 付桂 . 长江口南汇边滩短期冲淤变化分析 [J]. 水运工
程 ,2018(11):97-103+137. [4] 付桂 , 严超 . 长江口南汇边滩冲淤演变的多因子分析 [J].
中国水运 ,2020(08):141-143. [5] 赵庆英 , 杨世伦 , 朱骏 . 河口河槽季节性冲淤变化及其
对河流来水来沙响应的统计分析——以长江口南槽为例 [J]. 地 理科学 ,2003, 23(1): 112-117.
[6] 谢华亮 , 戴志军 , 左书华 , 韩志远 .1959 ~ 2013 年长江 河口南槽动力地貌演变过程 [J]. 江苏 : 海洋工程 , 2015(05):5159.
[7] 陈中 , 刘璐 . 长江口南槽江亚南沙近期演变及碍航特 性分析 [J]. 水运工程 ,2018(3):99-105.
2 长江口南槽水沙环境 长江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主要以 M2 分潮为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海三棱藨草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海三棱藨草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长江 口九 段 沙 湿 地 海 三 棱 蔗 草 生 物 量 分 配 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因 子
许 宇 田 ,童春 富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河 口海 岸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上 海 200062
摘要 :海 三棱藤草 (Scirpus mariqueter)为长江河 口盐沼 湿地 先锋 植物 。以长江 口九段沙 湿地 为 主要 研 究 区域 ,在江 亚南 沙 、上 沙 、中下 沙等不 同区域设置 固定 站点 。进行植被 和环境因子的取样调研 ,分析研究 了海三棱 藤草 的生物量分 配特征 及其 主要 影 响 因子 ,以期为海 三棱蔗 草的培育与恢复 、盐 沼湿地生态 系统 的保 护与利 用提供 科学 依据 。结 果表 明 :(1)不 同站点海 三棱 藤 草 的茎基 高度 、球茎生 物量 占比、根茎 与球 茎之 比均不存在显 著差 异 (P>O.05),而植 株密 度 、植 株高 度 、根茎生 物量 占 比、果实 生物量 占 比、茎 叶生 物量 占比、须 根生 物量 占比、果 实与根茎之 比 、果实 与球茎之 比在不 同站点 问存 在显 著差异 (P<O.05);(2) 不同站点的沉积物 电导率 、盐度 、容积密度(5~ l0、25— 30 cm 土层 )、总碳含量 (10一 l5、20—25、25— 30 cIn土层 )、总氮含 量(5~ 10 cm土层 )存在显著差异(P<0.05);(3)海三棱藤草的果 实与根茎 的生物量 之 比和沉积物 5一 l0、25— 30 cm总碳含量 ,0—5、5— 10 cl'n总氮含量 ,0— 5 cm容积密度 ,茎基高度 6种 因子的组合 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而其他生 物量分配指标 与本 文涉 及到的 环境 因子 、植物表形参数均不存在显 著相关 }生(P>0.05)。海 三棱藤草生物 量分 配特征是其 自身生 长特 征与环境 因子综合作 用的 结果。在今后 的研究中需 拓展生境 因子涵盖范围 ,深入分 析多因子综合作用对海 三棱蔗草生物量分 配特征 的影响 。 关键词 :九段沙 ;海 三棱 藤草 ;生物量分 配 ;影 响因子

九段沙的形成及其演变(

九段沙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二章九段沙的形成及其演变

1九段沙的形成

九段沙是现代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组成部分。河口拦门沙系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达到相对均衡情况下泥沙大量沉积的地貌形体。其主要由于径流和潮流流路分岐,柯氏力作用下的落潮流南偏和涨潮流北偏的结果,地貌形体上落潮槽和涨潮槽相悖分布和一定程度的藕合,因此在地貌形体上出现浅滩和深槽相间分布的河口拦门沙系特殊的地貌组合形态。

根据历史海图分析,在20世纪20~30年代,南港入海口浅滩上,在横沙南沿出现-5m 落潮槽,在横沙以东浅滩上出现-5m涨潮槽,前者走向东偏南,后者向西北,两者之间不连接,九段沙已有0m浅滩,但仍与横沙东滩相连(图2.1),实质上是横沙东滩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推移,落潮槽冲刷扩大下伸,涨潮槽向上延伸,40年代落潮槽和涨潮槽之间的最浅水深已达4.6m(图2.2)。经过1949年和1954年特大洪水的作用,落潮槽强烈冲刷并与涨潮槽较好藕合,-5m深槽贯通,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长江口新生汊道——长江口北槽航道。随着北槽航道的形成,九段沙脱离了母体——横沙东滩,变为独立沙体,成为南北槽的分流沙洲(图2.3)。北槽形成时间较短,但北槽形成以后发展很快,净泄水量增大,与之相适应的过水断面积和河槽容积会相应增大,所以该水道是一条发展时期的新生汊道。反之,南槽由于北槽的发展而反映出有所萎缩的特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九段沙形成时间不长,仅有50年左右的历史。九段沙是目前长江口最靠外海的一个河口沙洲。

2 九段沙的演变过程

2.1 九段沙的前身:铜沙浅滩的演变

近期长江河口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近期长江河口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近期长江河口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张晓鹤;李九发;朱文武;程和琴

【摘要】基于长江河口1997年以来数字地形图和近期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

研究了近期长江河口大量人工整治工程和流域水库工程建造影响下的河口河道自动调整过程。结果表明:1997-2013年河口段中上游河道微冲刷、拦门沙滩顶仍保持淤积外移、口门外侧近海域冲刷的态势略有增强,而其影响原因与历史时期的自然因素影响为主略有差异,近期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影响贡献率增大。首先,南支至南港和北港中上游河段河床普遍发生冲刷,河床沙活动较活跃,床面微地貌沙波发育更明显,而口门外侧海域地形略有冲刷蚀退,这些变化与流域来沙锐减有直接关系;北支、北港口门、南槽和北槽河道拦门沙河段呈淤积,尤其北槽主航道的拦门沙河段6 m水深浚深为12.5 m后回淤量很大,这些与拦门沙河道动力结构环境、河口和海域再悬浮泥沙补给有关;局部河段出现强冲和强淤现象,与近期河口工程建造有关。所以,长江河口近期正处在对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的自我缓慢地自动调整和适应过程之中。%Based on the digital nautical charts since 1997 and recent hydrologic field observations ,the variat ions of e‐rosion and siltation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regulation engineerings and basin res‐ervoi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1997 ,(1)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have been undergone by slightly erosion in upper estuary ,(2) the mouth bar crest still received deposition and moved seaward ,and (3) the nearshore seabed have been increasingly eroded .And the dominant cause on those phenomena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nature factors to recent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Firstly ,the riverbed in South Branch (SB) , Sout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在长江河口口门附近存在一个滩槽相间的拦门沙系,自南向北为南槽—九段沙—北槽—横沙东滩—北港—崇明东滩—北支。九段沙系—河口砂坝,是三角洲前缘的重要沉积体,也是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九段沙形成及演化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丰富河口动力地貌学和河口动力沉积学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对通海航道治理、港口选址、护岸围垦等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GIS技术和DEM模型、历史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九段沙的沉积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九段沙沉积物特征研究方面,主要通过2003年枯、洪季的现场观测与采样以及室内样品分析,对九段沙及南北槽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沉积速率等能够反映其形成过程中沉积环境变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九段沙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面,主要利用长江河口1908年以来丰富的历史海图资料,用先进的GIS技术及建立DEM模型,对九段沙形成的背景与过程、形成后的变化及南北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九段沙形成与演变规律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九段沙与南北槽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关键词】: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演变沉积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343.5

【目录】:第一章绪论13-261.1研究意义13-151.2国外河口拦门沙研究进展15-191.2.1水文泥沙15-161.2.2地貌与沉积16-191.3国内河口拦门沙的研究进展19-211.3.1水文泥沙19-201.3.2地貌与沉积20-211.3.3数学模拟及其它211.4选择九段沙为研究对象的缘由及论文框架21-261.4.1缘由211.4.2框架21-26第二章长江口动力与泥沙特性26-412.1区域背景及河口区分段26-272.1.1区域背景262.1.2河口区分段26-272.2河口区径流特征27-332.2.1来水来沙的年际变化27-312.2.2来水来沙的年内变化31-332.3河口区动力特性33-392.3.1潮汐潮流33-352.3.2余流352.3.3波浪35-362.3.4盐淡水混合36-392.4小结39-41第三章九段沙的沉积特征41-713.1现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41-423.2九段沙及南北槽的沉积特征42-633.2.1粒度参数42-433.2.2南北槽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变化特征43-523.2.3九段沙表层及短柱状样的粒度变化特征52-633.3九段沙的矿物组合与沉积速率63-693.3.1矿物组合63-673.3.2沉积速率67-693.4小结69-71第四章GIS与DEM 在九段沙研究中的应用71-784.1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高程模型71-744.1.1地理信息系统71-724.1.2数字高程模型72-734.1.3GIS

和DEM在河口海岸地貌分析中的应用73-744.2DEM的建立74-754.2.1计算体积和面积754.2.2生成剖面(Grid→Slice)754.2.3绘图754.3GIS和DEM在九段沙地貌演变研究中的应用75-784.3.1九段沙形成演变研究中的应用764.3.2空间分析76-78第五章50余年来九段沙演变的定量分析78-1115.1九段沙形成前的演变78-845.21954年后九段沙的演变过程84-1035.2.1九段沙形成至江亚南沙出现前的演变过程84-885.2.2江亚南沙形成至与九段沙并沙前的演变88-955.2.3江亚南沙与九段沙并沙后的演变95-1005.2.4面积和体积变化100-1035.3南北槽的演变过程103-1095.3.1南槽的演变过程106-1085.3.2北槽的演变过程108-1095.4小结109-111第六章结论111-11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