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空气中的有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Ei E过冷却水面-E冰面
冰分子脱出冰面所受 的束缚比水分子脱出 水面的束缚大
E冰面 E过冷却水面 100%
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情况在云中很普遍 冰晶效应 如果实际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
es (过冷却水滴) ea (实际水汽) es (冰晶)
蒸发
凝华
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 增大,在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 冰晶效应: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 水汽转移的作用
E>e 未饱和 蒸发 E=e 饱和 动态平衡 E<e 过饱和 凝结
4
水 融解线
蒸发线
升华线
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 件下: (1)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 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 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蒸发过程:较大动能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 度降低。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 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L,L 与温度t有如下 的关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凝结
水汽输送
凝结
降水
蒸发 植物蒸腾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海洋
下渗
地球上水分循环过程对地-气系统的热量平衡和 天气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大气中 (二)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的水分
(三) 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
(一)蒸发和凝结的基本原理
1、水相变化
辐射雾多发生 在夜长、气温低的 冬季。只要满足条 件,在大部分地区 均可形成。
29
(4)混合冷却:当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 团空气水平混合后,也可能产生凝结。由于饱和水 汽压随温度的改变呈指数曲线形式,就可能使混合 后气团的平均水汽压比混合气团平均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若V 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
整个烧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22.4
。mol/L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关于氨水——氨的水溶液
① 氨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有:
分子:H2O、NH3、NH3•H2O 离子:NH4+、OH注意: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以NH3为溶质。 ② 氨水密度小于水(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③ NH3•H2O不稳定

NH3•H2O == NH3+ H2O
氨水是一种不稳定、易挥发的一元弱碱
讨论1:在1L 1mol/L的氨水中( D ) A、含有1mol NH3 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1mol NH3• H2O D、含NH3、 NH3• H2O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注意: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冷却又生成NH4Cl,
NH4HCO3 NH3↑+H2O+CO2↑
都产生NH3,

非氧化还原反应
(NH4)2CO3 = 2NH3 ↑ + H2O + CO2 ↑
2NH4NO3△= 4H2O + 2N2 ↑ +O2 ↑ 无NH3产生,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保存:硝酸盛放于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浓氨水 CaO
讨论2: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
干燥的是( B )
A、NH3、NO、HCl C、H2S、SO2、O2
B、N2、H2、O2 D、NO、NO2、O2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思考题1. 分别将元素Mn、N在下列两组物质中的氧化数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1) ⑤KMnO4, ③MnO2, ④K2MnO4, ①MnSO4, ②MnO(OH)(2) ②N2,⑦N2O5, ③N2O, ⑤N2O3,⑥NO2, ④NO, ①NH32. 试分别写出碳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共价键数目和氧化数.CH3Cl(-2), CH4(-4), CHCl3(+2), CH2Cl2(0), CCl4(+4)(共价键数目均为4)3.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Cs+,(+1) F-,(-1) NH4+,(-3,+1) H3O+,(+1,-2) H2O2,(+1,-1)Na2O2(+1,-1), KO2,(+1,-1/2) CH3OH,(-2,+1,-2) Cr2O72-,(+6,-2) KCr(SO4)2·12H2O(+1,+3,+6,-2,+1)4.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把错误予以改正。

(1) 3Ag2S + 8HNO3─→ 6AgNO3+ 3S↓+ 2NO↑+ 4H2O√(2) 4MnO4- + 4H+─→ 4MnO2 + (3)2O2↑+ 2H2O×(3) (2)NO2- + (4)2H+ + 2I-─→(2)NO + I2 + (2)H2O×(4) K2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 + 2K+×Cr2O7 + 6Fe2+ + 14H+─→2Cr3+ + 6Fe3+ + 7H2O(5) FeS + 4HNO3 ─→ Fe(NO3)3 + S↓+ NO↑ + 2H2O√(6) (3)Fe2+ + NO3- + 4H+─→(3)Fe3++ NO↑+ 2H2O×5. 指出下列各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式是否正确, 并把错误的予以改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幸福不在知识之中,而在对知识的获取之中!在永远的获取中,我们永远被赐福;无所不知则是魔鬼的诅咒。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1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知识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空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
(1)绝热冷却 云、雨、雪、雹等。 (2)辐射冷却 露、霜、辐射雾等。 (3)接触冷却(平流冷却) 平流雾、雾凇V等。 (4)混合冷却:两团温差大、但都接近饱和而未饱 和的空气混合后有可能达到饱和。 低云、雾。
17
温度(℃)
-30 0.5
-20 1.2
-10 2.9
0 6.1
按云的外形、结构特点和成因:分为11属,29类。

高云族:云底高度6000米以上,冰晶,白色。一般不降水 中云族:云底高度2000-6000米,水滴、过冷却水滴、冰 晶。有时降水 低云族:云底高度2000米以下,水滴、水滴或冰晶。 云型 层状云 低 雨层云 层积云 层云 淡积云 浓积云 积雨云 碎云 中 高层云 高 卷层云、卷云
e 100% E
5
2.年变化
干燥而全年的绝对湿度a变化不大的地区:与T的 年变化相反,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与气 温一致。
我国 最大 江南 春末夏初 华南 春(初春) 华北 夏季 西北 冬季 律) 最小 秋季 秋季 春季 夏季(不受季风影响,符合一般规
6
第二节 蒸发和蒸散
24
雾的种类(根据成因):雾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 的有辐射雾和平流雾。
⑴辐射雾:局部地区在晚上辐射冷却,t≤td而形成的 雾,日出后消散 有利条件:晴朗、微风、湿度大、大气层结稳定的夜 间 特点: ①季节性强(冬半年),常出现在秋冬季节; ②明显日变化; ③地方性特点:局地性、范围小。 “十雾九晴” :辐射雾,预示着晴天
纯净空气--水汽自生凝结过程 凝结(华)核:能起到水汽凝结(华)核心作用的大气 气溶胶质粒,包括固体、液体或亲水气体。 作用机制: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约占0.03%。

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知道有害气体和粉尘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让学生掌握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粉尘(PM2.5、PM10等)。

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一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粉尘来源于扬尘、工业粉尘等。

危害: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让学生掌握AQI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AQI的等级划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大气科学基础第四章

大气科学基础第四章

5、影响我国的气团
冬半年:通常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冬半年:通常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当它与热带海洋气团相 遇时,在交界处会形成阴沉多雨的天气。 遇时,在交界处会形成阴沉多雨的天气。北极气团有时也会 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气温剧降的强寒潮天气。 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气温剧降的强寒潮天气。 极地大陆气团 干冷 北极气团 干冷
大气科学概论
§1.3 辅助天气图
地面辅助图中常用的有天气实况演变图、变压图、变温图、 地面辅助图中常用的有天气实况演变图、变压图、变温图、 降水量图等。 降水量图等。 高空辅助图中常用的有热力学图表、流线图、变高图、 高空辅助图中常用的有热力学图表、流线图、变高图、 剖面图等。 剖面图等。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
1、气团的定义
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稳定度)的水平分布 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大气科学概论
2、气团空间尺度:
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几千千米; 垂直范围:几千米~十几千米。
大气科学概论
3、气团的形成与变性
(1)形成条件:a)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b)适合的环流条件。
形成过程:辐射、湍流和对流、蒸发和凝结 (2)气团变性:气团形成后,当它离开源地移到另一地区时,
大气科学概论
复习题
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 囚锋 暖锋、冷锋、准静止锋、 按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 按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锋可分为 哪几类? 哪几类?
大气科学概论
§2 温带地区天气系统
§2.1 气团 §2.2 锋 §2.3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与反气旋概念
低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流入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

空气卫生学检验详解

空气卫生学检验详解
空气卫生学检验
闫颖
1
第三部分:空气理化检验
第一章:空气检验概论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第三章: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第四章: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
2
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
1.防止空气污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危害 和远期作用
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空气污染控 制、管理效果
3.为保护人体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科学 依据
15
温室效应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某些气体 污染物能吸收太阳和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 增温,从而对地球起保温作用。
近百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了0.3~0.6℃, 海平面上升了10~25cm。
16
酸雨
指pH<5.6的酸性降水。SO2对全球酸沉 降的贡献率为60%~70%
近20年来,我国酸雨区逐渐扩大,已达 国土面积的30%
的监测 4.大气监测项目趋于全面、合理,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5.检验技术向高度自动化发展
6
第一章:空气检验概论
一、空气简介 二、空气污染及危害 三、空气污染的监测 四、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法
7
一、空气简介
1、空气的存在范围 2、空气的组成 3、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气的存在范围
1.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制定采样方案 2.确定检验项目 3.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 4.空气样品的保存与预处理 5.样品的分析测定 6.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
5
空气理化检验的发展趋势
1.主要检验对象由无机物转向有机物 2.主要检验范围由室外转向室内 3.在颗粒物的检验中,转向进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17
臭氧层破坏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二、大气污染对家畜危害
2.SO2 来源:含硫矿石的燃烧产生的废气。 危害:刺激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导致呼吸
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 牛对SO2最为敏感。 卫生学标准:
0.5mg/ m3 (一次监测),0.15mg/ m3
水的低pH值使得鱼的骨骼畸形生长,最终导 致死亡
引起树木的大量不正常死亡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4)逆温层:与温度分层有关 地球表面的温度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
加而温度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不 断升高,这种现象叫逆温层。
逆温层
导致大气自净能力丧失。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出现逆温层的原因: 1)昼夜温差较大:地球高温向外幅,一旦
骤冷使上层温度高于地面温度。 2)日间温差较大。 3)大气层微粒减少,近地球表面温度传到
五、消除舍内有害体的措施
1)及时除去舍内粪尿污水。 2)防潮、防止结露(铺垫草以防潮,减少作业用
水)。 3)铺垫料以吸收有害气体。 4)通风换气(合理、量足)。 5) 有些地方可用CaHPO4(针对NH3)吸收有害气体。
三、大气污染对家畜危害
1.HF(氟化物) 来源:化工排出的废气 危害: 1)刺激粘膜 2)高氟都会影响骨胳牙齿的钙化,在血中与Ca结合
成CaF2,使血中钙减少,使骨胳溶解,骨质变松。 3)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
二、大气污染对家畜危害
卫生学标准: 0.02mg/m3(一次性),日平均为0.007mg/m3
社会活动所影响)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2.厚度
大气层:1000公理 在1000公里内又可以分别: 1)对流层:15~17km(所有自然现象发生在该层) 2)平流层:80~90km(40~50km为O3层) 3)电离层:太阳辐射使该层气体发生电离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的成分: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维持生命: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需要氧气,植物生长也需要二氧化碳。

使火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带走水蒸气:空气能够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滋润大地。

实验活动:通过观察烧烛实验、呼吸实验、水蒸气实验等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空气的混合物: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是主要的成分。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一种温室气体。

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方法:在杯子中放入冰块,盖上盖子,过
一段时间后,杯子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气象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复习重点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它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依据: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铅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不同物理性质,把大气分为五层.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55km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左右的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几乎没有臭氧存在。

热成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500km左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升高,大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3.名词解释: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它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4.饱和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与温度有何关系。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微生物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微生物

38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微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生物
1.飞沫传播 家畜在打喷嚏、咳嗽、鸣叫时,从鼻腔、口腔内喷出大量的飞沫小滴, 含病原体的飞沫被健康畜禽吸入后,发生传染。
病畜时,舍内还会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很容易死亡。某些病毒和支原体等在空气中仅能存在数小时,
只有一些抵抗力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长期存在,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菌、 炭疽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腐败梭菌、绿脓杆菌等。
36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微 生物
(一)畜舍空气中微生物种类及其危害 1、非病原微生物
26
第一节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四)合理组织舍内的通风换气。 (五)使用垫料或添加剂,可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如稻草、麦秸、树叶、沸石、膨润
土、丝兰属植物、EM制剂、生石灰、CaHPO4等等。 (六)加强畜牧场的绿化工作。 (七)科学配制日粮,如理想蛋白日粮、氨基酸平衡日粮等。
27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微 生物
3、家畜本身产生:如咳嗽、鸣叫、鸡的拍打翅膀、家 畜活动等。
30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微 生物
• 微粒的危害: 决定于其性质,粒径及数量。
1、微粒落在家畜皮肤上,与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微生物、皮屑、细毛等混合在一起, 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发痒、发炎。
2、堵塞皮脂腺和汗腺管道,使皮脂分泌受阻,皮肤变干裂,造成皮肤感染,汗腺分泌受 阻,散热功能下降,热调节机能发生障碍,同时使皮肤感受器反应迟钝。
31
第二节 空气中的微粒、微 生物
3、大量微粒落在眼结膜上,易引起灰尘性结膜炎。 4、进入呼吸系统的微粒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 大于10μm微粒进入鼻腔。5-10μm微粒进入支气管、气管,小于5μm的微粒进入肺泡。 5、微粒可作为有害气体的载体侵入动物体内,给呼吸系统造成更大的危害。 6、微粒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2.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3. 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4.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大气层稳定,氧气维持生物呼吸,稀有气体用于照明和保护气,二氧化碳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影响气候变化。

第二章: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作用:支撑水柱、控制呼吸、推动风等。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气压计。

第三章:空气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

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自然因素等。

3.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等。

4. 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第四章:空气质量指数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用于评估和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

2. 空气质量指数的作用:监测空气质量,提供公众健康参考。

3.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污染物浓度和标准限值计算。

4. 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标准: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第五章:保护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护空气的方法和措施。

04第四章 大气中硫氧化合物的转化-5

04第四章 大气中硫氧化合物的转化-5
− Ks 2 [HSO3 ] K H Ks1K s 2 pSO2 [SO3 ] = = [H + ] [H + ]2 2−
K s2
因此,溶液中可溶性总四价硫浓度为: 因此,溶液中可溶性总四价硫浓度为: [S(Ⅳ)]=[SO2·H2O]+[HSO3-]+[SO32-] [S(Ⅳ
溶液中可溶性总四价硫浓度为: 溶液中可溶性总四价硫浓度为: [S(Ⅳ)]=[SO2·H2O]+[HSO3-]+[SO32-] [S(Ⅳ
§4.7 大气中硫氧化合物的转化
一、概述
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硫氧化合物 人为污染源是含硫矿物的燃烧过程, 是 SO2,人为污染源是含硫矿物的燃烧过程,将矿 物中的有机硫或元素硫氧化为SO 物中的有机硫或元素硫氧化为 2。一般煤中含硫 0.5-6%,石油 石油0.5-3%。就全球范围,人为排放的 2 石油 。就全球范围,人为排放的SO 中有60%来自燃煤,30%来自燃油。 来自燃煤, 来自燃油。 中有 来自燃煤 来自燃油 SO2的天然来源是火山喷发,喷发中大部分硫化 的天然来源是火山喷发, 物是以SO 形式存在的, 少部分以H 形式存在 形式存在。 物是以 2 形式存在的 , 少部分以 2S形式存在 。 H2S在大气中又很快氧化成为 2。 在大气中又很快氧化成为SO 在大气中又很快氧化成为
与其他自由基的反应: 与其他自由基的反应: 二元活性自由基 CH3CHOO+SO2→CH3CHO+SO3 (白天主要与 白天主要与HO反应 , 夜间发生该反应 , 二元自由 反应, 白天主要与 反应 夜间发生该反应, 基来源于前述的臭氧和烯烃的反应) 基来源于前述的臭氧和烯烃的反应 SO2 + HO2• → OH• + SO3 • SO2 + CH3O2• → CH3O• + SO3 • SO2 + CH3C(O)O2• → CH3C(O)O + SO3

《生物工程设备》第四章 空气除菌与空气调节设备

《生物工程设备》第四章 空气除菌与空气调节设备

第四章空气除菌与空气调节设备好氧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些空气通常由空气提供。

根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生物制品、药品的生产场地也需符合空气洁净度要求并有相应的管理手段。

第一节空气除菌的原理与方法一、生物工业对空气质量的要求1.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地域(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季节2.发酵用无菌空气的质量标准(1)连续提供一定流量的压缩空气;(2)空气的压强(表压)0.2-0.4MPa;(3)进入过滤器之前,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70%;(4)进入发酵罐的空气温度可比培养温度高10-30℃;(5)压缩空气的洁净度,取失败率为10-3,也可以把100级作为无菌空气的洁净指标。

100级:每立方米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最大允许值≥0.5μm的为3500,≥5μm为0;微生物最大允许数为5个浮游菌/m3,1个沉降菌/ m3 。

二、空气净化除菌方法(一)空气除菌方法1.辐射杀菌α-射线、χ-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超声波等从理论上都能破坏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辐射灭菌目前仅用于一些表面的灭菌及有限空间内空气的灭菌,对于大规模空气的灭菌还无法应用。

2.热杀菌空气进入发酵罐之前,一般匀需用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

利用空气压缩时放出的热量进行保温灭菌。

见流程3.静电除菌利用静电引力吸附带电粒子而达到除尘灭菌的目的。

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数带有不同的电荷,没有带电荷的微粒进入高压静电场时都会被电离成带电微粒,但对于一些直径小的微粒,所带的电荷很小,当产生的引力等于或小于气流对微粒布朗扩散运动的动量时,微粒不能被吸附而沉降,因此静电除尘对很小的微粒效率较低。

流程见图4.介质过滤除菌二、介质过滤除菌机理依靠气流通过滤层时,基于滤层纤维的层层阻碍,迫使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无数次改变气速大小和方向的绕流运动,从而导致微粒与滤层纤维间产生撞击、拦截、布朗扩散、重力和静电引力等作用,从而把微生物截留、捕集在纤维表面上,实现过滤目的。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

第一章???绪论1、答:分为三类。

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2、解: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量,此类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3、解: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顺流和逆流分析比较:在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却可能超过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以此来看,热质交换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布置成顺流,但逆流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此处的壁温较高,为了降低这里的壁温,有时有意改为顺流。

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

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

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结构• 1.1.1 原子的发现与历史• 1.1.2 原子的基本结构• 1.1.3 原子的质量和电荷1.2 元素与化合物• 1.2.1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 1.2.2 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1.2.3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1.3 金属与非金属• 1.3.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1.3.2 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1.3.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2.1.1 化学反应的概念与特征• 2.1.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 2.1.3 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速率2.2 氧化还原反应• 2.2.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 2.2.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据• 2.2.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2.3 电解反应• 2.3.1 电解概念与特点• 2.3.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3.3 电解反应的应用第三章: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3.1 物质变化的表征• 3.1.1 物质变化的分类• 3.1.2 物质变化的指标3.2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热• 3.2.1 化学反应热的概念与计算• 3.2.2 化学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3.2.3 化学反应热的应用3.3 化学能与化学能量• 3.3.1 化学能的概念与计算• 3.3.2 化学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3.3.3 化学能的应用第四章:空气中的氧4.1 空气的组成• 4.1.1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4.1.2 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4.2 空气的成分分析• 4.2.1 空气中氧气的检验• 4.2.2 空气中氧气的检验方法4.3 燃烧与呼吸• 4.3.1 燃烧的过程与条件• 4.3.2 呼吸过程中的燃烧第五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5.1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理论• 5.1.1 电荷守恒原理• 5.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5.1.3 电子转移理论5.2 电化学反应• 5.2.1 电化学基本概念• 5.2.2 电化学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 5.2.3 电池的构造和原理5.3 腐蚀与防腐• 5.3.1 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现象• 5.3.2 腐蚀的防止方法• 5.3.3 防腐剂的种类和作用第六章:常见离子的性质和检验6.1 离子的性质• 6.1.1 阳离子的性质• 6.1.2 阴离子的性质• 6.1.3 亲水离子的性质6.2 离子的检验• 6.2.1 离子的存在证明与反应• 6.2.2 离子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6.2.3 离子的检验方法以上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目录,每一章节都涵盖了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概念。

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每天都与空气紧密接触。

九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有一些关于空气的重要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的比例最高,约占空气的78%。

氧气的比例为21%,氩气约占0.93%。

其他气体和水蒸气的比例非常小,但它们对于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却十分重要。

2. 空气的功能空气不仅是人类和动植物呼吸的必需品,还具有许多其他重要功能。

首先,空气是传播声音的媒介,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

其次,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保持了地球的温暖。

此外,空气还参与了水循环过程,影响着天气和降水等自然现象。

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焚烧等。

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问题,并且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空气质量指数为了评价空气质量,科学家们设计了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根据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结合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

它通常由0到500的数值表示,数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5. 空气净化技术针对空气污染问题,人们发展了许多空气净化技术。

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空气净化器、除霾设备、静电除尘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微尘、有害气体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通过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功能以及面临的污染问题。

同时也了解到了空气质量指数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科技对于空气净化的应用。

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空气质量,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呵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

小学四年级空气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空气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空气知识点总结我们如何保护空气?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同时,我们要保护树木,因为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另外,我们要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垃圾数量,尽可能回收利用资源。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守护好我们的环境,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空气中有什么?空气中主要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等。

氮气占空气中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只有0.03%,但是具有温室效应。

水蒸气是空气中的水分子,也是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冰的来源,水蒸气量随空气中的湿度而不同。

此外,空气中还有一些杂质,比如微粒、灰尘、花粉、病菌、细菌等。

空气的作用?空气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类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加,促进新陈代谢,满足身体运转所需的能量。

空气还带走了人们身体中的二氧化碳,使人们感到清爽。

其次,空气在大气圈中形成了温暖的气层,阻挡了宇宙射线,保护了地球。

此外,空气还具有传播声音、传播病菌、形成天气等的功能。

空气的净化?我们如何保护空气质量?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

其次,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新。

另外,我们要多种绿植,如树木、花草,使室内空气清新。

此外,我们要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垃圾产生,提倡垃圾分类。

最后,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推动政府、企业等单位制定环保政策,减少环境污染。

只有一起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空气环境。

学习了以上知识后,我们不仅懂得了空气的重要性,还懂得了如何保护空气。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

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环境一定能变得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氮氧化合物(NxOx) ➢(1)性质
➢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包括一氧 化二氮(N2O)、一氧化氮 (NO)、三氧化二氮(N2O3)、 二氧化氮(NO2)和五氧化二氮 (N2O5)等。
➢ 空气中污染最多的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 氮。
➢ 在高温下的二氧化氮为红褐色气体,有 强烈的刺激性,比重1.448。
➢ 经尸体剖检发现,病牛骨骼中的含氟量 明显增加,跖骨含氟量达630mg/kg,趾 骨含氟量达1270mg/kg,而正常的家畜 含氟量为430mg/kg。
➢(4)卫生学要求
➢国家卫生标准,空气中氟 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量为 0.02mg/m3,日平均为 0.007mg/m3。
➢ 2.二氧化硫(SO2) ➢ (1)性质
➢ 浓度达3 ~ 5ppm时,经10 ~ 15min可引 起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反射性收缩,使 呼吸道的阻力增加。
➢ 浓度达5 ~ 10ppm时,经15min后,可引 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等。
➢ 浓度达20ppm时,引起眼结膜炎症。
➢ 浓度达30ppm时,可使呼吸道深部发生炎 症、咳嗽,甚至引起肺水肿等。
➢ 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遇氧则生成二氧 化氮。
➢ 在低于0℃时,部分四氧化二氮氮氧化物最主要的来源是各 种燃料,
➢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氮肥厂、 硝酸制造厂、染料工厂等排放出大 量的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结合, 生成二氧化氮。
➢ 在硝酸制造厂的废气中,一氧化氮浓度 可达0.1~0.69%
➢ 羊、马对二氧化硫的抵抗力较强,但在 1000ppm时,首先对羔羊和幼驹发生不良 影响,进而抑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对病 原菌的抵抗力减弱。特别容易引起呼吸 道疾患和肺水肿等,最后使动物窒息而 死。
➢(4)卫生学要求 目前我国卫 生标准:空气中SO2最高允许浓 度为0.5mg/m3,日平均浓度为 0.15mg/m3。
➢ (3)二氧化硫对家畜的危害
➢ 二氧化硫对于各种家畜均可引起伤害, 甚至致死。二氧化硫浓度为0.01 ~ 0.1ppm时,就能刺激眼结膜,影响视觉 ,缩短视程;还能刺激鼻咽等粘膜。
➢ 在潮湿空气中,形成亚硫酸,使毒害作 用加强。
➢ 当浓度在0.3 ~ 1ppm时,开始由嗅觉感 知;
➢ 浓度达1 ~ 3ppm时,刺激鼻咽和呼吸道 粘膜,发生呼吸不畅,喘息等症状。
➢ 牛对二氧化硫的反应最为敏感, ➢ 浓度在30~100ppm时,表现呼吸困难,
口吐白沫,体温上升,尸体剖检呈现严 重的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 浓度在100~300ppm时,仔猪精神萎糜, 增重减缓(为正常环境中的73.8%)。
➢ 雏鸡在高浓度SO2 (300ppm以上)环境 中,很快口吐黄水,食欲停止,不久死 亡。
➢ 硫分为可燃性硫和不可燃性硫两种。
➢ 可燃性硫在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生成 SO2,其中约有5%的SO2在空气中被氧化 而生成SO3 。
➢ 这些气体对家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遇水生成硫酸,降落为酸雨,污染水源, 土壤,对植物危害甚大,家畜饮用酸水 或采食此种酸污染的饲料后,直接受害, 发生酸中毒。
和上部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较小, 但它易于被吸入深部呼吸道。 ➢ 当低浓度时,可引起慢性中毒, ➢ 高浓度时,则可发生急剧中毒。
➢ 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烟尘中,一氧化氮可 达200~1500ppm
➢ 在低温锅炉排出的一氧化氮烟气达10~ 100ppm
➢ 氮氧化合物另一个主要来源为汽车和拖 拉机排放的废气,其浓度可达3000~ 6000ppm,可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严重的 危害。
➢ (3)氮氧化合物对家畜的危害 ➢ 氮氧化合物难溶于水,对家畜眼结膜
➢ 近年来,根据兰州兽医研究所调查, 国内已发现有20个省、市、自治区 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性氟病。
➢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氟化物已广泛应用 于化工原料,在炼钢厂、磷肥厂、电解 铝厂、玻璃厂、石油化工厂等的生产过 程中,均可排放氟化物,因此造成工业 性氟的污染。
➢ 据测定,在过磷酸钙的生产过程中,主 要排放四氟化硅(SiF4),在钙镁磷肥 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氟化氢(HF)和 四氟化硅。
➢ 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比 重为1.434,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二氧化硫能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遇 水形成硫酸。
➢ (2)来源 ➢ 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的煤和石油而产生。 ➢ 在冶炼厂、硫酸厂等生产过程中,可排
放大量的硫氧化物气体。 ➢ 据估计,一吨煤中含硫5~50kg,一吨
石油中含硫5~ 30kg。
沉积于骨骼中,并引起血钙减少,溶血 细胞增加,促使骨质溶解,骨骼变形。 ➢ 氟化钙还能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这 样使磷从尿中大量排出。 ➢ 氟化钙影响牙齿的钙化,使牙冠钙化不 全,釉质受损,发生牙齿变形。
➢ 长期在磷肥厂附近放牧的耕牛,因受氟 化物的毒害,表现为牙齿发黄、松动、 缺损,牛蹄变形,趾角质增生,形成剪 刀状蹄,跛行,四肢僵硬,采食量减少, 体重减轻,逐渐衰竭而死。
第四章 空气中的有害气 体、微粒、微生物
第一节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 (一)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 (1)性质 ➢ 氟为淡黄色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
激性臭气。 ➢ 它在自然界中很活跃,在常温下,
能和许多空气成分相互作用。
➢ 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形成氟化氢、 二氟化氧等。
➢ 氟易溶于水,可形成氢氟酸,腐蚀 性强。
➢ 氟化物的溶解度较高,在20℃时, 氟化钙的溶解度为40mg/L,氟化钠 可达40540mg/L。
➢ (2)来源 ➢ 氟除了在空气中存在外,同时土壤、
水体、动物和植被内也含有一定数 量的氟化物。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 世界已区分为富氟区和贫氟区。
➢ 我国沿海一带大部属于人为的富氟 区,主要是由于矿区排放的氟化物 所造成。
➢ (3)氟化物对家畜的危害
➢ 含氟的空气和微粒从呼吸道吸入后, 对呼吸道粘膜发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 经口腔摄入的含氟微粒,可经消化 道吸收,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大约 有75%的氟可与血浆蛋白结合。
➢ 主要蓄积于牙齿和骨骼中;也可分 布于心脏、肺脏、脾脏、肾脏内。
➢ 氟在家畜体内可影响钙、磷代谢, ➢ 过量的氟可与钙结合为氟化钙(CaF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