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26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
22.3 实质问题与二次函数第 1课时教课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 ax2的关系式。
2.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用数学意识。
要点难点:要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 ax2、y= ax2+b x + c 的关系式是教课的要点。
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教课的难点。
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境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 曲线 AOB)的薄壳屋顶。
它的拱高AB 为4m,拱高 CO为 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如何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分析:为了画出吻合要求的模板,平时要先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而后依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以下列图,以AB的垂直均分线为y 轴,以过点 O 的 y 轴的垂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极点在原点,对称轴是 y 轴,张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y = ax2 (a< 0) (1)AB因为 y 轴垂直均分AB,并交 AB于点 C,所以 CB2= 2(cm) ,又 CO= 0.8m,所以点 B =的坐标为 (2 ,- 0.8) 。
因为点 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 ,得-0.8=a×22所以a=-0.2所以,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 0.2x 2。
二、引申拓展问题 1:能不可以以A点为原点, AB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 A 的 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认识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独一的,以 A 点为原点, AB所在的直线为x 轴,过点 A 的 x 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 2,若以 A 点为原点, AB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 A 的 x 轴的垂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 点坐标为 (0 , 0) ,B 点坐标为 (4 , 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CB, AC=2m, O点坐标为 (2 ; 0. 8)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 教案
22.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初步让学生学会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理解生活中文字表达与数学语言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合情推理.3.能理解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重点学会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把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三)学习难点1.读懂题意,找出相关量的数量关系,正确构建数学模型.2.理解与应用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二次函数y =ax2+bx +c(a≠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是x= 2b a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当a >0时,图象开口向上,当a <0时,图象开口向下;2.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最值问题:(1)若a>0,则当x=2b a -时,y 最小值=244ac b a -;(2)若a<0,则当x=2b a -时,y 最大值=244ac b a -.预习自测1.已知二次函数221y x x =-++,当x=______时,取得最_______值为_______; 【知识点】二次函数求最值【解题过程】配方,得2(1)2y x =--+,∴当x=1时,取得最大值为2.【思路点拨】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成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最值【答案】1、大、2.2.已知二次函数221y x x =-++,2≤x≦5,则当x=______时,取得最大值为_______;x=______时,取得最小值为_______。
【知识点】二次函数区间求最值【解题过程】配方,得2)1(2+--=x y ,∵2≤x≤5 在对称轴的右边,且抛物线开口向下,∴当2≤x≤5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取得最大值为1;当x=5时,取得最小值为-14.【思路点拨】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成顶点式,再根据x 的取值范围并结合图象,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答案】2,1;5,-14.3.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20元,调查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 元(20≤x≤30,且x 为整数)出售,可卖出(30﹣x )件.若使利润最大,每件售价应为____元.【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应用.【思路点拨】本题是营销问题,基本等量关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每件利润=每件售价﹣每件进价.再根据所列二次函数求最大值.【解题过程】解:设最大利润为w 元,则w=(x ﹣20)(30﹣x )=2x 2525+-(﹣), ∵20≤x≤30,∴当x=25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25,【答案】254.某超市购进一种单价为40元的篮球,如果以单价50元出售,那么每月可售出500个,根据销售经验,售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10个,如果超市将篮球售价定为x 元(x>50),每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y 元.(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超市计划下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8000元,又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那么这种篮球的售价为多少元?【知识点】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二次函数求最值【解题过程】解:(1)y =-10x2+1400x -40000(50<x<100).(2)由题意得:-10x2+1400x -40000=8000,化简得x2-140x +4800=0,∴x1=60,x2=80.∵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售价应定为60元.【思路点拨】关键是先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先建立二次函数关系,然后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进行解答.(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营销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每件利润=每件售价﹣每件进价. (2)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最值问题:①若a>0,则当x=2b a -时,y 最小值=244ac b a -;②若a<0,则当x=2b a -时,y 最大值=244ac b a -.2.问题探究探究一 销售问题中的利润最大问题(★▲)●活动1 回顾旧知,回忆销售问题中常见概念和公式.师问:销售问题中一般都会涉及哪些名词?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抢答: 成本价;定价;售价;利润;销量;利润率;定价;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每件利润=每件售价﹣每件进价.【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活动2 整合旧知,探究利润最大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师问:在讲课之前,我对咱班的学生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1.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例如,通过分析物体的抛物线运动,建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物体的最大高度或最远距离。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重点讲解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性质,并通过图像加深理解,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的函数,它能够描述许多抛物线形状的现象。它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个物体以抛物线轨迹运动,我们要计算它的最大高度和飞行距离。这个案例将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联,尝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算扎实,但在案例分析时,一些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上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积极讨论、动手实践,课堂氛围相当活跃。我特别高兴看到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问题时,还是局限于表面的理解,未能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销售利润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销售利润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销售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销售利润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销售利润问题,如商品打折、促销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销售利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销售利润问题,如某商品原价为100元,售价为80元,求商品的利润。
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销售利润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2017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学案2
课
堂
练
习
1.某工厂为了存放材料,需要围一个周长160米的矩形场地,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存放场地的 面积最大。
2.窗的形状是矩形上面加一个半圆。窗的周于6cm,要使窗能透过最多的光线,它的尺寸应该如何设计?(计算麻烦)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BE=DF。四边形AEGF是矩形,则矩形AEGF的面积y随BE的长x的变化而变化,y与x之间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3.二次函数y=ax +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它的顶 点M在第二象限,且经过点A(1,0)和点B(0,1)。
(1)请判断实数a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2)设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当△AMC的面积为△ABC的倍时,求a的值。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C的坐标为(4,0),∠AOC=60°,垂直于x轴的直线l从 y轴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l与菱形OABC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N(点M在点N的上方)。
态度与情感
通过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函数知 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中有关的最值问题。
难点
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相互转化以及讨论最值在何处取得。
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说明或ຫໍສະໝຸດ 设计意图情境导
入
教师出示课件:
复习旧知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A开始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开始向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设△PBQ的面积为S(cm2),移动时间为t(s)。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提高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2.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转化,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2017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等代数问题能够理解生活中文字表达与数学语言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理解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把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难点1.读懂题意,找出相关量的数量关系,正确构建数学模型.2.理解与应用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二次函数常见的形式有哪几种?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当a>0时,图象开口向________,当a<0时,图象开口向________.2.二次函数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二、教学活动活动1:问题: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0≤t≤6).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活动2:问题:某商场的一批衬衣现在的售价是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该衬衣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1.问题中的定价可能在现在售价的基础上涨价或降价,获取的利润会一样吗?2.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定价?3.以下问题提示,意在降低题目梯度,提示考虑x的取值范围.(1)若设每件衬衣涨价x元,获得的利润为y元,则定价为________元,每件利润为________元,每星期少卖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件.所以y=________.何时有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元?(2)若设每件衬衣降价x元,获得的利润为y元,则定价为________元,每件利润为________元,每星期多卖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件.所以y=________.何时有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元?根据两种定价可能,让学生自愿分成两组,分别计算各自的最大利润;老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不足,加以辅导;最后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评析.活动3:达标检测某商场购进一种每件价格为100元的新商品,在商场试销发现:销售单价x(元/件)与每天销售量y(件)之间满足如图所示的关系.(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每天的利润w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你是商场负责人,会将售价定为多少,来保证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y=-x+180;(2)w=(x-100)y=-(x-140)2+1 600,当售价定为140元,w最大为1 600元.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尤其是数形结合方面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作业布置教材第51~52页习题第1~3题,第8题.第2课时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运用能根据具体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中有关的最值问题.难点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的相互转化以及讨论最值在何处取得.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用二次函数解决利润等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二、教学过程问题1:教材第49页探究1.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 为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分析:提问1:矩形面积公式是什么?提问2:如何用l表示另一边?提问3: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问题2:如图,用一段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32 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提问1:问题2与问题1有什么不同?提问2:我们可以设面积为S ,如何设自变量? 提问3:面积S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答案: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 米,S =x(60-2x)=-2x 2+60x.提问4:如何求解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墙长32 m 对此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0<60-2x≤32,即14≤x<30. 提问5:如何求最值?答案:x =-b 2a =-602×(-2)=15时,S max =450.问题3:将问题2中“墙长为32 m ”改为“墙长为18 m ”,求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提问1:问题3与问题2有什么异同?提问2:可否模仿问题2设未知数、列函数关系式?提问3:可否试设与墙平行的一边为x 米?则如何表示另一边?答案:设矩形面积为S m 2,与墙平行的一边为x 米,则S =60-x 2·x=-x22+30x.提问4:当x =30时,S 取最大值.此结论是否正确?提问5:如何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答案:0<x≤18.提问6:如何求最值?答案:由于30>18,因此只能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求其最值.当x =18时,S max =378. 小结:在实际问题中求解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不一定都取图象顶点处,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通过问题2与问题3的对比,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与最值的关系,以及何时取顶点处、何时取端点处才有符合实际的最值.三、回归教材阅读教材第51页的探究3,讨论有没有其他“建系”的方法?哪种“建系”更有利于题目的解答?四、基础练习1.教材第51页的探究3,教材第57页第7题. 2.阅读教材第52~54页.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1.利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解决实际几何问题.2.实际问题的最值求解与函数图象的顶点、端点都有关系,特别要注意最值的取得不一定在函数的顶点处.作业布置教材第52页 习题第4~7题,第9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图像特点,如y=ax²+bx+c;
-理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等核心概念;
-学会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最值问题;
-掌握通过配方法、顶点公式等方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针对二次函数的难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加强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结果解释能力;
5.持续探索将生活案例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将生活案例融入数学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本节内容将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PPT,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找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二次函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PPT,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一个农场计划种植两种作物,种植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得总收益最大?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可以通过二次函数来解决。
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列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课时《销售利润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二次函数在销售利润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销售利润问题,让学生探究利润与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感到困难,对利润、成本等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销售利润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销售利润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销售利润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销售利润问题的方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求解最优化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销售利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销售利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的销售利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润与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利润与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1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备课资料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1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二章 22。
3.1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知识点1:利润最大问题1.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类求最大(小)值的问题。
如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何时获得最大利润;在生产中如何获得最大的产值以及怎样获得最好的效果等。
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加以解决.2.解销售中最大利润问题的步骤:(1)利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学过的有关数学公式列出等量关系;(2)把等量关系转化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知识点2:面积最大问题1.几何图形中的二次函数问题常见的有:几何图形中面积的最值、用料的最佳方案等.2.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有关条件和性质建立关于几何图形面积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并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确定最大或最小面积.3。
求几何图形面积的常见方法有: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几何图形的面积;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的和或差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利用相似比求几何图形的面积等.4.解决面积问题的一般步骤:(1)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学过的有关数学公式列出等量关系;(2)把等量关系转化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017年秋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13
生
教学流程安排
决问题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
回顾、反思、交流.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展示问题
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利润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分析问题
一种数学模型,可以解决现实问题;
讨论是让学生更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后,进一步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应用课.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中利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掌握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次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体现.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学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快乐.。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应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数学问题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 =6x 2+12x ; (2)y =-4x 2+8x -10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 最大?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 ,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 ,由于L >0,且30-L >O ,所以O <L <30。
围成的矩形面积S 与L 的函数关系式是S =L(30-L)即S =-L 2+30L(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2、引导学生自学P23页例2 质疑 点评3、练一练:(1)、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
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请同学们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 元(0≤x ≤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 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y =(10-x -8)(100+1OOx)即y =-1OO x 2+1OOx +200 配方得y =-100(x -12)2+225 因为x =12时,满足0≤x ≤2。
【推荐精选】2017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内容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最小(大)值等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和特点,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探究3 下图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 时,水面宽4 m .水面下降1 m ,水面宽度增加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然后根据条件建立直角坐标系.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求出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解题简便,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ax 2.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21x 2.当水面下降1m 时,水面宽度就增加26-4 m .三、巩固练习 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右图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 =1.6 m 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 m .这时,离开水面1.5 m 处,涵洞宽ED 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 m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要求ED 的宽,只要求出FD 的长度.在如右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即只要求出D 点的横坐标.因为点D在涵洞所成的抛物线上,又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点D 的纵坐标,所以利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算出点D 的横坐标.2.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解: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以过点O 的y 轴的垂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涵洞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 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2 (a <0) ①因为AB 与y 轴相交于C 点,所以CB =AB 2=0.8(m ),又OC =2.4 m ,所以点B 的坐标是(0.8,-2.4).因为点B 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①,得-2.4=a ×0.82所以a =-154因此,函数关系式是 y =-154x 2 ②∵OC =2.4 m ,FC =1.5 m ,∴OF =2.4―1.5=0.9(m ).将y =-0.9代入②式得-0.9=-154x 2 解得 x 1=56,x 2=―56. 涵洞宽ED =256≈0.98<1.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习题22.3 第6、7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备课资料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2.3.2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二章 22.3.2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知识点: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物线建筑的有关问题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修建石拱桥和拱形的隧道,公园里的喷泉中水柱运行的轨迹以及我们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行的轨迹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进行二次函数的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考点1: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问题的综合运用【例1】如图,三孔桥截面的三个孔都呈抛物线形,两小孔形状、大小都相同。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正常水位时,大孔水面宽度AB=20 m,顶点M距水面6 m(即MO=6 m),小孔顶点N距水面4。
5 m(NC=4.5 m).当水位上涨刚好淹没小孔时,求大孔的水面宽度EF.解:设大孔对应的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ax2+6。
依题意,得B(10,0).∴a×102+6=0.解得a=—0。
06,即y=—0.06x2+6.当y=4。
5时,—0.06x2+6=4.5,解得x=±5.∴DF=5 m,∴EF=10 m。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时间课题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y=ax2的关系式。
2. 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验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或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求二次函数y=ax2、y=ax2+bx+c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已知图象上三个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五个一”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
它的拱高AB为4m,拱高CO为0.8m。
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分析:为了画出符合要求的模板,通常要先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放样画图。
如图所示,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轴的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屋顶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 y=ax2 (a<0) (1)因为y轴垂直平分AB,并交AB于点C,所以CB=AB2=2(cm),又CO=0.8m,所以点B的坐标为(2,-0.8)。
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人(1),得-0.8=a×22所以a=-0.2因此,所求函数关系式是y=-0.2x2。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画出模板的轮廓线。
二、引申拓展问题1:能不能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也是可行的。
问题2,若以A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的x轴的垂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求出其函数关系式吗?分析:按此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点坐标为(0,0),B点坐标为(4,0),OC 所在直线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所以有AC=CB,AC=2m,O点坐标为(2;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理探索物体运动中的最大高度等问题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理物体运动中的最大高度等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探究运动中的最大高度等问题2、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学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解、归纳、讨论、分析、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二次函数,研究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首先我们来回顾二次函数的两种形式y=a(x-h)2+k和 y=ax2+bx+c各有怎样的性质:1.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当a>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开口______,有最______点,对称轴是____ ,顶点坐标是___ 。
(2)当a<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开口______,有最______点,对称轴是____ ,顶点坐标是___ 。
2.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和性质(1)当a>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开口______,有最______点,对称轴是____ ,顶点坐标是___ 。
(2)当 a <0 时,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开口______,有最______点,对称轴是____ ,顶点坐标是___ 。
根据上述性质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二次函数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为( ) (A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 –3 ,顶点坐标为(3,5), (B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 3 ,顶点坐标为(3,5) (C )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 = –3 ,顶点坐标为(-3,5) (D )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 = 3 ,顶点坐标为(-3,5)2、抛物线y =x 2–2x –3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 ) A .x =1,(1,-4) B .x =1,(1,4) C .x =-1,(-1,4) D .x =-1,(-1,-4)由此可以看出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求出相应函数的最大(小)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问题1: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 h (单位: m )与小球的运动时间 t(单位:s )之间的关系式是h= 30t - 5t 2(0≤t ≤6).小球的运动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分析:我们可以借助函数图像解决这个问题。
画出函数的图像。
可以看出,这个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一部分。
这条抛物线的顶点是这个函数的图像的最高点,也就是说,当t 取顶点的横坐标时,这个函数有最大值因此,当 时,h 有最大值 也就是说,小球运动的时间是 3 s 时,小球最高. 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 45 m .如何求出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的最小(大)值? 由于抛物线 y = ax 2+ bx + c 的顶点是最低(高)点,当 时, 22(3)5y x =--+303225bt a =-=-=⨯-(),2243045445ac b h a --===⨯-().abx 2-=.ab ac y 442-=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有最小(大) 值类比引入,探究问题 探究1:用总长为 60 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 S 随矩形一边长 l 的变化而变化.当 l 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 S 最大? 解:602S l l ⎛⎫=-⎪⎝⎭, 整理后得 (0<l <30). ∴ 当()3015221b l a =-=-=⨯- 时, S 有最大值为 .当 l 是 15 m 时,场地的面积 S 最大. 归纳探究,总结方法:1.由于抛物线 y = ax 2+ bx + c 的顶点是最低(高)点,当时,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有最小(大) 值 2.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运用新知,拓展训练 :问题2: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 (墙长 25 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 ABCD ,绿 化带一边靠墙, 另三边用总长为 40 m 的栅栏围住 (如下图).设绿化带的 BC 边长为 x m ,绿化带的面积为 y m 2.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当 x 为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绿化带的面积最大? 四、课堂小结(1) 如何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大)值,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ll S 302+-=225442=-ab ac ab x 2-=.ab ac y 442-=五.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 22.3 第 1,4,5 题.(第2课时)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巩固1.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已知三点坐标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1),B(1,3),C(-1,1)。
(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说出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答案:(1)y =x 2+x +1,(2)图略,(3)对称轴x =-12,顶点坐标为(-12,34)。
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各是什么?[对称轴是直线x =-b 2a ,顶点坐标是(-b 2a ,4ac -b24a)]二、范例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二次函数y =ax 2+bx +c 通过配方可得y =a(x +h)2+k 的形式称为顶点式,(-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8,9),因此,可以设函数关系式为: y =a(x -8)2+9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将(0,1)代入所设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a 的值。
请同学们完成本例的解答。
例2.已知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 =2,且经过(3,1)和(0,-5)两点,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 =ax 2+bx +c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5),可求得c =-5,又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1),且对称轴是直线x =2,可以得⎩⎪⎨⎪⎧-b 2a =29a +3b =6解这个方程组,得:⎩⎨⎧a =-2b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8x -5。
解法二;设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2)2+k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1)和(0,-5)两点,可以得到⎩⎨⎧a(3-2)2+k =1a(0-2)2+k =-5 解这个方程组,得:⎩⎨⎧a =-2k =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2+3,即y =-2x 2+8x -5。
例3。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2,-4),它与y 轴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求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h)2+k ,依题意,得y =a(x -2)2-4因为抛物线与y 轴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所以抛物线过点(0,4),于是a(0-2)2-4=4,解得a =2。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2(x -2)2-4,即y =2x 2-8x +4。
解法2:设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2+bx +c?依题意,得⎩⎪⎨⎪⎧-b 2a=24ac -b 24a =-4c =4解这个方程组,得:⎩⎪⎨⎪⎧a =2b =-8c =4所以,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2x 2-8x +4。
三、课堂练习1. 已知二次函数当x =-3时,有最大值-1,且当x =0时,y =-3,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法1:设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因为图象过点(0,3),所以c =3,又由于二次函数当x =-3时,有最大值-1,可以得到:⎩⎨⎧-b2a=-312a -b24a=-1 解这个方程组,得:⎩⎨⎧a =49b =83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49x 2+83x +3。
解法2:所求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x +h)2+k ,依题意,得y =a(x +3)2-1因为二次函数图象过点(0,3),所以有 3=a(0+3)2-1 解得a =49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为y =44/9(x +3)2-1,即y =49x 2+83x +3.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到: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就是已知该函数顶点坐标,应用顶点式求解方便,用一般式求解计算量较大。
2.已知二次函数y =x 2+px +q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5,-2),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简解:依题意,得⎩⎨⎧-p 2=54q -p24=-2 解得:p =-10,q =23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y =x 2-10x +23。
四、小结1,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常见的有几种类型?[两种类型:(1)一般式:y =ax 2+bx +c(2)顶点式:y =a(x +h)2+k ,其顶点是(-h ,k)] 2.如何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让学生回顾、思考、交流,得出:关键是确定上述两个式子中的待定系数,通常需要三个已知条件。
在具体解题时,应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合适的形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