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14

合集下载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核农学报2024,38(4):0674~0684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王宪璞代瑛姿郭宏扬杨志峰许丽丽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成熟离体果实为试材,测定了MT对关键抗性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部分参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水平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10 d后,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和果实表现感病,蓝宝石葡萄叶片表现感病,其余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巨峰葡萄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最高、抗性最强。

B. cinerea侵染葡萄叶片后,不同抗性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侵染前后各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巨峰葡萄叶片除游离脯氨酸水平在侵染前后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外源100 μmol·L-1 MT提高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苯丙氨酸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缓解了B. cinerea对果实的危害,此外,MT显著上调了VvCu/Zn-SOD1a等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巨峰葡萄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MT通过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维持活性氧平衡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

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褪黑素提高葡萄对灰霉病菌抗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褪黑素提高葡萄灰霉病抗性的田间应用和优质抗病种质发掘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褪黑素;抗氧化性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4.0674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三[1]。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6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摘要: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杀菌剂,选取6种杀菌剂开展韭菜灰霉病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在供试剂量下,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为 81.81%,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杀菌剂的防效,其次30%烯酰· 咪鲜胺SC、50%腐霉利WP防效分别为77.86%、72.83%,防治效果较好,其余三种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EC,50%噁酮·霜脲氰WG和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仅为55.38%-61.07%。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兼顾防治效果和延缓抗药性,在生产上推荐30%烯酰· 咪鲜胺悬浮剂和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WP三种药剂轮换使用。

关键词:韭菜;灰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韭菜灰霉病(Chinesc chives gray mold)是韭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1],在韭菜灰霉病发病初期,叶片中上部出现散生椭圆形小白点,不久叶片发生水渍状湿腐,倒折[2]。

韭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 Walker),该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良好,在田间当气温在15℃~21℃,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害易蔓延流行。

因此广西春冬季种植的韭菜因受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的不良气候因素因素影响,灰霉病普遍发生。

防治韭菜灰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4]。

预防主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清园,通风控湿和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5]。

目前大部分韭菜品种易感灰霉病,虽然利用预防手段有一定的效果,但鉴于灰霉病菌产孢量大,侵染频繁,致病迅速的特性,仅依靠农业防治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生产上迫切需要药剂防治韭菜灰霉病的科学措施,因此笔者选用 6 种杀菌剂对韭菜灰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为韭菜灰霉病田间化学防治的药剂选择和田间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农药抗药性飙升的根本原因

农药抗药性飙升的根本原因

当前,很多农户都深有感触,现在的害虫越来越难打了,一些惯用的农药突然变得不太管用了,即便是加大用药量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效。

这就是农药定向选择的结果,使得有害生物的适应性和抗药性不断增强被保存了下来,从而使其后代产生抗药性。

比如在有抗性选育试验中:一年中持续使用甲氰菊酯杀螨,螨虫能获得上百倍抗药性;如果持续两年使用噻螨酮,螨虫能获得高达4000倍的抗药性。

也就是说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农药用量又不断加大,形成恶性循环,更可怕的是农业将面临无药可用。

我国农药抗性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据报道,我国已有100多种重要病虫草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害虫(螨类)超过37种,病害超过21种,杂草超过43种。

1、杀虫剂方面,如棉蚜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4545倍)、新烟碱类吡虫啉(抗性倍数188~316402倍)及丁硫克百威处于高水平抗性,田间防治基本失效。

红蜘蛛对杀螨剂抗药性广泛产生,尤其是柑橘、苹果树上的红蜘蛛,几乎对所有杀螨剂都产生了抗药性。

小菜蛾对几乎所有使用药剂都产生了较高抗性。

2、病害的抗药性问题丝毫不输于虫害,至少有21种病害对11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如番茄灰霉病对嘧霉胺已产生严重抗性、苦瓜白粉病对醚菌酯高抗、马铃薯晚疫病对很多杀菌剂都产生了抗药性。

3、杂草抗药性普遍发生,愈发严重。

在水稻田,至少有8种重要杂草对13种主要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稗草的抗药性尤为突出,已对丁草胺、禾草丹、二氯喹啉酸、精噁唑禾草灵、五氟磺草胺等产生了抗药性。

柑橘园,牛筋草对草甘膦、草铵膦的抗性水平较高。

例举部分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水平抗药性除了会导致用药增加、产生药害、增加农残等危害,同时导致农药的使用寿命缩短。

一个新农药从研发到筛选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平均每年就会增加2种以上抗性害虫,害虫抗药性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新药剂的开发速度,这将致使未来农业生产上无药可用,这并非危言耸听!全世界已超过600多种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抗药性愈演愈烈,除了病虫害自然产生耐药力意外,更多的是人们大剂量、高频次、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不分作物、不分时段等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获得单一抗药性、多抗性、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

白粉病、灰霉病克星来了!用“啶酰菌胺”防治快准狠!种植大户都在用!

白粉病、灰霉病克星来了!用“啶酰菌胺”防治快准狠!种植大户都在用!

白粉病、灰霉病克星来了!用“啶酰菌胺”防治快准狠!种植大户都在用!众所周知,白粉病、灰霉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南起云贵北至新疆、黑龙江都有分布,对农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在东北三省番茄白粉病常年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年份为40%~60%。

提醒广大菜农朋友,定期做好巡检,早发现早预防,不要等到病虫害暴发后再去防治,错过防治良机。

白粉病和灰霉病为什么难防?一、容易产生抗药性白粉病和灰霉病都是极易产生抗性的病菌。

再加上这几年长期连续使用引进的进口新化合物类和仿生类杀菌剂,已产生明显抗药性。

农户直观的感受就是打了很多药,却始终控制不住。

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作物的表皮。

只要温度及相对湿度适宜,病菌孢子就不断产生,反复侵染,使该病在棚内暴发成灾。

三、易传播可随气流、水流、虫害、摘叶、农机具以及病残体等传播,通过气孔、伤口等直接侵入植株体内进行危害,防不胜防。

常见受白粉病和灰霉病困扰的种植户们,终于有了一款能够有效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的药剂,那就是啶酰菌胺,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种植户的认可。

那它具体有哪些作用和特点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啶酰菌胺的作用: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具有保护和作用。

抑制孢子萌发、管延伸、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生长和繁殖的主要阶段,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

与多菌灵、速克灵等无交互抗性。

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剂,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与多菌灵、速克灵等无交互抗性。

50%啶酰菌胺-易赛-农士达有效成分含量:50%剂型:水分散粒剂本品具有抑制病原菌体呼吸的作用机制。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

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初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在人参种植过程中,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灰霉病由灰霉菌引起,对人参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人参灰霉病菌已经逐渐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控制效果。

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抗药性进行深入研究,对预防和控制灰霉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目前,关于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及其抗药性机制,本研究通过对人参产区灰霉病菌的抗药性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人参灰霉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影响灰霉病菌抗药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人参产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人参灰霉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我国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我国人参产区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情况,分析抗药性的机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未来更深入的抗药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人参产区的灰霉病防治工作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促进我国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人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

人参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灰霉病菌的侵害,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参的种植和生产。

对人参产区灰霉病菌抗药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有助于了解该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及抗药性机制,为防治灰霉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影响,可以指导人参生产中的病害防治工作,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参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灰霉病菌抗药性还可以为探索新的抗菌治疗方法提供借鉴,促进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参产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还可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苯并杂环化合物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苯并杂环化合物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苯并杂环化合物。

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药物中间体,制备人、畜的驱虫药物.含咪唑环的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在抗癌、抗真菌、镇痛消炎、抗风湿、驱虫等方面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生理活性和反应活性等,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几十年来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从未间断。

至今仍十分活跃.现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两个方面综述近年来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1.1 邻苯二胺与羧酸的反应毒理学数据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Lo:500mg/kg;大鼠腹腔LD50:385mg/kg;小鼠经口LD50:2910mg/kg;小鼠腹腔LD50:445mg/kg;小鼠静脉LD50:280mg/kg2、致突变性:突变microorganismsTEST系统: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250ug/plate;突变microorganismsTEST系统:细菌-大肠杆菌:1mg/disc;DNA的damageTEST系统:细菌-大肠杆菌:15mmol/L/48H;噬菌体抑制capacityTEST系统:细菌-大肠杆菌:1gm/L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丌发,尤其是二取代化合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生理活性的杂环。

由于这类杀菌剂的出现,使杀菌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在杀菌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苯并咪哗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药物中的重要结构单元,许多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都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夏敏,2003:Tebbe M.J.,et a1.,1999】。

例如:作为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剂[Wright Chem J.B.,1951]HIV逆转录酶的抑制剂[J.S.Kim,et al,1996],新型质子泵抑制剂【Roth T.,et al,1997]等。

此外,该类化合物还可作为药物中间体,人、畜的驱虫药物和柑桔属果类的杀真菌剂,以及果品保鲜剂。

灰霉病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灰霉病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7 % 乙醇 洗 涤 后 干 燥 , 于 T 中 。用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检 测 0 溶 E
D A质量 和浓 度 , 释至 1 g , N 稀 0./ 4℃或 一 0℃ 中保存 待用 。 2
收 稿 日期 :0 1— 4—0 21 0 2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农 业 科 技 自主 创 新 资金 [ 号 :x 0 ) 1 e (0) 江 编 c ( 9 19、X 1 11 C 0 6 3) ; 益 性 行 业 ( 业 )科 研 专 项 ( 号 : 0 、X( 9) 0 ] 公 农 编 2 10 0 5 ; 苏 省 农业 综 合 开 发 科 技 推 广 项 目 ( 号 :0 0 J一 0 0 36 ) 江 编 2 1K
采集地点 编号 寄主 江苏省农科院 B 6 草莓病叶 c一1 江苏省农科院 B 7 莴苣病叶 c一1 南京锁石 B 1 番茄病果 c一 9 盐城尚庄 B 2 番茄病果 c一 O 盐城尚庄 B 2 番茄病果 c一 1 盐城尚庄 B 2 番茄病果 c一 2 盐城尚庄 B 2 番茄病果 c一 3 盐城便仓 B 2 番茄病果 c一 4 盐城便仓 B 2 草莓病果 c一 6 盐 城便仓 B 一 7 草莓病叶 c 2 盐城便仓 B 2 番茄病果 C一 9 江苏省农科院 B 一 O 番茄病果 c 3 江苏 省农科院 B 一 1 番茄病叶 C 3 南京傅家边 B 3 番茄病果 C一 2 南京傅家边
物B C~1B 3 B 6的 P R扩 增程 序 :4℃ 预 变性 3mn 、 C一 、C一 C 9 i;
表 2 供 试 S R 引 物 S
本研究选用从番茄 、 莓 、 草 莴苣 上采集 的 2 9个灰霉 菌菌
株( 1 。 表 )
12 . 方 法
12 1 D A提取 与 检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山西省晋北地区蔬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山西省晋北地区蔬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样 品名称 毒力方程
ECl 卯 尺
法 测量菌 落直径 ,计算 出各 菌株对 乙霉威 的
E 值, 分析其抗药水平。
1 . 抗 性 频 率 、抗 性 水 平 及 类 型 .5 2 根 据 抗 性 水 平 将 不 同 的灰 霉病 菌分 为 5 类 型 :敏 感 型 个 s 抗性 水 平 < 倍 ; , 1 低抗 型 L , ~1 倍 ; R1 0 中抗 型 MR 1~ 0 ,l 10倍 ; 抗 型 H 10 1 0 高 R,0 ~ 0倍 ; 高 0 特 抗 型 S > 0 倍 。 R,1 0 0
5 m的 打孔 器沿 灰 霉菌 菌 落生 长边 缘 m
基 金 项 目 山 西 省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0 8 3 l2 ) 20 0 1O 4
1 材料 与方 法
1 供 试材 料 . 1
作者简 介
周 建 波 (9 o ) 男 , 18 一 ,
质量分子数为 9 %的乙霉威原粉 , 6
由上 海兴 农药 业公 司提 供 。
12 试 验方 法 .
山 西襄垣人 , 助理研 究员, 主要从 事植物病 害及植 物杀菌剂 方面的
研 究
2 1 .1 0 10 B
总 第 2 6 期 0
切取菌块 ,分别放人 系列浓度含 药培养基平板
中心 。2 %~5℃条 件下 培 养 3 后用 十 字交 叉 3 2 d
册》 中的方法 镜 检灰 霉菌 菌株 【1 7。 ' 8 1 . 供 试 药剂 的 配 制 .2 2 乙霉 威 原 药
以丙 酮 为溶 剂配 成 浓度 为 1 0 x / 0tg 0 mE
关键 词 黄 瓜灰 霉 病 乙霉 威
抗 药性 检 测
中 图分 类 号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张传博;易萌;孙云子;宴兵;乙引【摘要】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52)014【总页数】4页(P3299-3301,3305)【关键词】杀菌剂;复配;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毒力测定【作者】张传博;易萌;孙云子;宴兵;乙引【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摆茅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贵阳550014;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草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草莓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影响产量与品质,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

带菌果实在贮运、销售和消费期间继续发病,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1],可以引起1000多种果蔬发病,受到侵染的果蔬表面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受感染的部位会出现软腐烂和褐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

.更容易侵染受损或衰老组织,导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栽培生理Cultivation Physiology中国果菜China Fruit&Vegetable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王方方,付清泉,史学伟,王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灰霉病是果蔬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霉感染所致,可以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害或死亡,给果蔬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总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病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灰葡萄孢霉引起灰霉病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果蔬灰霉病的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霉;致病机理;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1-0047-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1.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trol Measuresof Grey MouldWANG Fangfang,FU Qingquan,SHI Xuewei,WANG Bin*(Food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Grey mould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gal diseas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mainly caused by infection,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or death to plant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sed the symptoms of.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during plant growth,describ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causing grey mould,and discusse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plants,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Gray mould;;pathogenic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18基金项目:兵团第五师科技计划项目-鲜食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兵团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广谱酵母抗菌肽制剂的研发与应用(2022DZ014)第一作者简介:王方方(200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通信作者简介:王斌(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风味修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植物损伤严重甚至死亡,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和病原菌遗传变异性高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二严重植物病原体[3]。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百合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百合病害之一,其对百合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深入研究百合灰霉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对于防治该病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原菌鉴定
通过取自百合感染部位的菌丝体,经过接种培养,经肉汤、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问题琼脂等培养基,可以鉴定出灰霉病病原菌。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

形态学鉴定:在镜下观察百合灰霉病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发现它的菌丝为无色或灰白色,呈无规则分枝状或酒精热处理后呈膨大状,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具有光滑的表面,呈无色或灰色。

生理生化鉴定:该方法是通过分析病原菌的代谢特性,来判断其种属。

对于某些无法鉴定菌种的情况,可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来进行分类鉴定。

包括溶蛋白酶、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等的生化试验。

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菌落特性:灰霉病病原菌在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并较为繁茂,菌落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边缘模糊。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问题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质地较软,稍微凸起,周围有一定的水浸现象。

生长温度:灰霉病病原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广,一般适应于5~30℃之间的环境,其中,20~25℃是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

生长PH值:菌株的最适PH值为5.5~7.5,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

当PH值超过8.0或低于5.5时,生长速率明显减缓,直接影响其分泌代谢物的效果。

总体而言,该病原菌对环境适应力较强,生长条件多样,因此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可以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月季玫瑰灰霉病

月季玫瑰灰霉病

03
植株通风透光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植株,发现
04
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合理种植密度:保持植株间距,避
05
免过于密集,影响通风透光
化学防治
农药选择:选择高 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
施药方法:喷雾、 浇灌、涂抹等
施药时间:根据病 害发生规律,选择
最佳施药时间
施药频率:根据病 害发生程度,合理
控制施药频率
安全防护:施药时 注意个人防护,避

关注月季品种的抗 病性研究进展,选
择最新抗病品种
合理施肥
适量施用氮肥, 避免过量
合理灌溉,保持 土壤湿润,但不
要过于湿润
增加磷钾肥,提 高植株抗病性
及时清除杂草, 减少病害传播途

避免施清洁
定期修剪植株, 保持通风透光
定期喷洒杀菌剂, 预防病害发生
01
月季玫瑰灰霉病
演讲人
目录
01. 危害 02. 防治方法 03. 预防措施
1
危害
影响花朵质量
花瓣枯萎:花朵失去光泽,花瓣
01
枯萎,影响观赏价值 花蕾脱落:花蕾脱落,影响花朵
02
数量和质量 花朵畸形:花朵形状异常,影响
03
美观 花朵早衰:花朵过早凋谢,缩短
04
花期
降低观赏价值
01
花朵枯萎:感染灰霉病的花朵会枯 02
免农药中毒
生物防治
01 利用天敌:引入捕食性昆虫, 如瓢虫、草蛉等
02 利用微生物:使用有益微生物, 如细菌、真菌等
03 利用植物提取物:使用植物提 取物,如精油、生物碱等
04 利用生物技术:利用基因编辑 技术,提高植物抗病性

番茄灰霉病灾变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

番茄灰霉病灾变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

病灾变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
技 厅 组织 的 专家 鉴 定 。 厂 。⑤ 6年来 在辽 、 、 、 、 、 鲁 冀 晋 蒙 成 果总 体 达到 同类研 究 湘 、苏 等 省 区以 本项 目 的研 究 产品 的 国 际先 进 水平 ,其中 和 技 术大 面积 推 厂应 用 ,综 合 防效 番 茄灰霉病 灾变规律 、 7 % 以上 ,获 得 十 分 显 著 的 经 济 、 6 病 菌抗 药 性 分子 检 测和 社会和 生态 效益 。 寡 糖诱 抗 剂 合成 的 研究 达 到 国 际领 先水 平 。 研究 成 果 :① 首次 阐明 了番 茄 灰 霉病 的发 生规 律 与病 原 菌和 生 态 因 子的 关 系 ;明确 了病 菌初 侵 果 实的位 点 主 要 在 残 留 花 瓣 处 和 柱 头 处 ;提 出 了番 茄灰 霉 病 发 生 程 度 的 分 级 新 标 准 ;揭 示 了病 害 发 生的 生 化机 理 。② 在 国 内外 首 次建 立 了完 整 的灰 霉 ▲番 茄灰 霉 病 防治 与 不防 治 的植株 病 菌 抗 药 性 特 异 等 位 该 项 目研 制 的 生 物 农 药 木 霉 P R检 测方 法 。③ 首 次 C 提出激 素 蘸花 、大 量施 菌 特 立 克 以 及 高 效 克 抗 化 学 农 药 乙 霉 威 复 配 剂 对 保 护 地 蔬 菜 、 果 树 、花 卉等 作 物 的灰 霉病 防 治效 果
可 湿 性 粉剂 、6 5 硫 菌 霉 威 粉 剂 .% 已 获农 药 登记 。在 国内 首次 研 制出
防 治 灰 霉 病 的 绿 色 木 霉 生 防 制 剂 特 立克 已获 农药 登记 。证明 了葡聚 六 糖 对 番 茄 灰 霉病 具 有 诱 抗 活性 , 可 作 为 环 境 和 谐 农 药 在 国 内 推

灰霉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灰霉病的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标准 分值 10 15 15 15 20 10 15
得分
5 6 7
防治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方案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防治效果的分析 实训报告 统计方法符合要求,分析有针对性
能按时、认真完成报告,能在报告 中认真分析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灰霉病发生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堂 活动建议
②能识别灰霉病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③能调查灰霉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适当药剂。
④能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实施。 ⑤能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
3
工作任务实施
准备工作
1.地点:园林植物保护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 、校内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2.材料:仙客来灰霉病等各种病害为害状、盒装 标本及病原玻片标本。 3.工具:显微镜、扩大镜、解剖针、镊子、培养 皿,各种防治病害的器具、药剂等。
传播方式
其他特点
12
鹤 望 兰 灰 霉 病
一串红灰霉病
灰霉层
13
灰霉病
非 洲 菊 灰 霉 病
14
四 季 海 棠 灰 霉 病
15
芍 药 灰 霉 病
16
橡 皮 树 灰 霉 病
17
百 合 灰 霉 病 鹅 掌 柴 灰 霉 病
18
百合灰霉病
19
三、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铲除病源
及时清除病花、病叶,拔除重病株, 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灰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1
灰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 二 三 四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检查评价 植保综合实训室、各公共绿地、校内外 生产基地了解灰霉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为害状及 标本,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付诸实施,达到识病治 病的目的。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樊平声;沙国栋;陈益芹;冯伟民;卢昱宇【摘要】@@%就番茄灰霉病的发生、番茄灰霉病抗源品种的筛选和利用、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及其抗性水平、生物防治和生物源诱抗剂等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番茄灰霉病的安全高效防治工作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4【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抗药性【作者】樊平声;沙国栋;陈益芹;冯伟民;卢昱宇【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江苏赣榆 2221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侵染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设施栽培的主要病害,该菌可侵染番茄叶、茎、花、果实等不同部位,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对番茄生产的威胁极大[1-3]。

番茄灰霉病是设施栽培中高危害、高损失且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安全的最主要病害之一[1-3]。

在我国,番茄灰霉病是设施蔬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为20%左右,严重的在50%以上[1]。

国内外学者对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对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安全高效控制技术在选育抗病品种,化学农药防治、农业措施控制技术,生物农药、生物源诱抗剂和内生菌防治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番茄灰霉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1.1 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在2~31 ℃之间均能生长,20~25 ℃的条件最为适宜,10 ℃以下和30 ℃以上生长明显减弱;在日光灯和黑暗各12 h交替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5。

香石竹的灰霉病

香石竹的灰霉病

2023-11-08•灰霉病概述•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灰霉病的防治方法目录•灰霉病的科研进展•灰霉病的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灰霉病概述香石竹的灰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也称为茎腐病。

定义灰霉病主要发生在香石竹的茎部,也可见于叶片。

受害部位会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腐烂,最终导致茎部折断、叶片枯萎。

症状定义和症状1传播途径23灰霉病菌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孢子附着在植株表面,通过寄主细胞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空气传播带有病菌的土壤、肥料和灌溉水也可以传播灰霉病。

土壤传播使用带有病菌的农机具在种植地操作,如耕地、播种、施肥等,也会导致病害的传播。

农机具传播03加速植物死亡如果不及时防治,灰霉病会加速香石竹的死亡,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影响和危害01影响生长灰霉病会影响香石竹的生长速度,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叶片枯黄。

02降低产量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香石竹的产量大幅下降,影响种植效益。

02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灰霉菌香石竹的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

这种真菌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容易繁殖,从而引发植物病害。

菌核灰霉菌在病残体上形成菌核,这些菌核可以存活多年,并成为主要的侵染源。

病原菌发病条件灰霉病在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当温度超过25℃时,病害的发生会受到抑制。

温度湿度光照营养高湿度环境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湿度超过80%时,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光照不足或过度暴晒都会促进灰霉病的发生。

香石竹的养分不足或施肥不当会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

流行因素春季和秋季是灰霉病的高发季节,因为这两个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

气候栽培环境不卫生、植株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都会促进灰霉病的流行。

栽培环境种植年限较长的香石竹品种容易感染灰霉病。

种植年限缺乏及时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也会导致灰霉病的流行。

防治措施03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灰霉病有较强抗性的香石竹品种进行种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叶丽娟;王辂;朱辉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06(027)005
【摘要】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包括真菌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依据作用靶位分别阐述了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唑类、多烯类、烯丙胺类、5-氟胞嘧啶和芬净类,从分子层面上分别介绍了真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页数】7页(P221-227)
【作者】叶丽娟;王辂;朱辉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1;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1;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
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烟曲霉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陈先华;牛军;郝飞
2.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潇;龙腾腾;郭春丽
3.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静媛;李红宾;祈文瑾
4.曲霉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喻玮;楼亚玲;裘云庆;潘红英
5.抗真菌药物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 王光裕;杨英;车宝泉;李文东;王升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进展2014年㊀第4卷㊀第4期㊀251 257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14⁃06⁃26;接受日期:2014⁃07⁃07㊀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3)资助㊂㊀作者简介:张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真菌抗药性分子生物学㊂E⁃mail:xin.641685388@163.com㊂∗通信作者:马雪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医学和分子诊断研究㊂E⁃mail:xmma@bjut.edu.cn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张㊀鑫,㊀马雪梅∗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124摘㊀要:灰霉病由灰葡萄孢侵染所致,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理方法,而随着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抗药菌株频繁出现㊂本文就近年来已研究报道的灰葡萄孢菌的抗药分子位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六大类杀菌剂,涉及5个基因;对灰霉病菌抗药位点的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测序法㊁CAPS㊁ARMS㊁TetraprimerARMS⁃PCR㊁ASreal⁃timePCR㊁ASPPAAPCR和双杂交探针法,通过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高通量的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㊂关键词:灰葡萄孢;抗药性;分子检测方法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4.04.04AdvancesofMutationSitesAssociatedwithFungicideResistanceinBotrytiscinereaanditsMolecularDetectionMethodsZHANGXin,MAXue⁃mei∗CollegeofLifeScienceandBio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Abstract:GreymouldiscausedbyBotrytiscinereainfection,whichisusuallycontrolledbychemicalmethods.Alongwithwideusageoffungicides,resistancetofungicidesoccuredfrequentlyamongB.cinerea.ThispapersummarizedmutationsitesassociatedwithfungicideresistanceinB.cinerea,involving6kindsoffungicidesand5genes.Thispaperalsoreviewedmolecularmethodstodetectfungicideresistantsites,suchassequencingmethod,CAPS,ARMS,TetraprimerARMS⁃PCR,ASreal⁃timePCR,ASPPAAPCRandLightCyclertechnology,etc..Throughanalyzingandcomparingdifferentkindsofmethods,problemsinusingthesedetectiontechniqueswerepointedoutanddevelopmentofhighthroughtputdetectionmethodwasprospectedinthefuture.Keywords:Botrytiscinerea;fungicideresistance;moleculardetectionmethods㊀㊀灰霉病(greymould)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植物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侵染所致㊂B.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该病菌寄主范围广泛,危害多种蔬菜㊁经济作物㊁粮食作物以及观赏性植物㊂据统计,灰葡萄孢已被列为世界十大真菌病害之一[1]㊂目前对灰霉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包括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㊁N⁃苯氨基甲酸酯类(phellylcar⁃baliates)㊁二甲酰亚胺类(dicarboximides)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terolbiosynthesisinhibitors,SBIs)㊁醌氧化抑制剂类(quinoneoxidationinhibi⁃tors,QoIs)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de⁃hydrogenaseinhibitors,SDHIs)㊁苯氨基嘧啶类(anilinopyrimidines)和吡咯类(pyrroles)等,但自从使用杀菌剂以来,关于灰葡萄孢对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报道不断出现,且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开发缓慢,使化学类杀菌剂的药效面临挑战,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㊂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及早发现并检测抗药菌株的出现,对于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已研究报道的灰霉病菌抗药位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分子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㊂1㊀抗药位点概述灰霉病菌(B.cinerea)被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ungicideResistanceActionCommittee,FRAC)认定为具有高风险的病原真菌[2],其抗药菌株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近年来已报道的与灰葡萄孢杀菌剂抗性相关的主要突变位点如表1所示㊂表1㊀灰葡萄孢抗药位点Table1㊀ResistantmutationstofungicidesinB.cinerea.杀菌剂种类突变基因突变位点氨基酸改变benzimidazoles和N⁃phellylcarbaliates[3 5]β⁃微管蛋白(BenA)E198AGluңAlaE198VGluңValE198KGluңLysF200YPheңTyrdicarboximides[3,6,7]组氨酸激酶(BcOS1)I365SIleңSerI365RIleңArgI365NIleңAsnQ369PGlnңProV368F+Q369HValңPhe+GlnңHisQ369P+N373SGlnңPro+AsnңSerN373SAsnңSerSBIs[8]3⁃酮基还原酶(erg27)F412SPheңSerF412IPheңIleF412VPheңValSDHIs[9,10]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dhB)H272YHisңTyrH272RHisңArgH272LHisңLeuP225TProңThrP225FProңPheP225LProңLeuN230IAsnңIleQoIs[11,12]细胞色素b(cytb)G143AGlyңAla2㊀分子检测方法传统真菌杀菌剂抗药性检测方法(菌丝生长法和孢子萌发法)检测周期长,耗时耗力,检出率低,对于抗性频率小于1%的抗药菌很难检出,且对一些离体培养困难的病原菌检测很难㊂此时,分子检测方法就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其简单㊁迅速㊁准确㊁灵敏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如下是目前灰霉病菌抗药位点的主要分子检测方法㊂2.1㊀测序法随着DNA测序的自动化及成本的不断降低,测序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杀菌剂抗药突变位点的研究[13 16],是确定抗药位点及类型的金标准㊂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个体菌株的同一个基因或者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比对基因序列,从而找出变异的碱基㊂灰霉病菌对SBIs类杀菌剂环酰菌胺(fenhexamid)㊁SDHIs类杀菌剂啶酰菌胺(boscalid)[17]㊁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异菌脲(iprodione)[18,19]等的抗药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均采用过测序法㊂测序法直观准确,可检测未知的突变位点并做到精确定位,国内外学者经常采用直接测序法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检测基因变异㊂但该方法工作量大,耗时耗力,对于大批量抗药菌株的研究则不太适合㊂25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2.2㊀切割扩增多态性标记法(CAPS)切割扩增多态性(cleaved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CAPS)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是检测点突变的常用方法[20,21]㊂CAPS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单碱基突变导致的抗药性菌株获得或丧失某些限制性酶切位点,与敏感菌株相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得到的目的片段大小不一,以此来区分敏感性和抗药性菌株㊂灰霉病菌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cytb)G143A位点的突变是病原菌对QoIs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17]㊂2012年,DeMiccolis等[2]在对抗QoIs类杀菌剂肟菌酯(tri⁃floxystrobin)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中,采用CAPS方法对细胞色素b基因(cytb)进行分子检测㊂由于cytb第143位密码子GGT到GCT的改变导致核酸序列产生了一个AluI(5ᶄ⁃AGˌCT⁃3ᶄ)的酶切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包含变异位点在内cytb基因片段,然后选用限制性内切酶Alu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将39株灰霉病菌野生型㊁69株抗药突变体完全区分开㊂另外,在柑橘和草莓灰霉病菌对QoIs类杀菌剂醚菌酯(kresoxim⁃methyl)和嘧菌酯(azoxystrobin)的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中也采用了CAPS的方法[22]㊂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昂贵仪器,但只能做到定性检测,无法定量,且并不是所有突变位点处都有限制酶酶切位点的变化,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㊂如果酶切反应不完全会影响结果的判断,故经常与测序法同时使用㊂2.3㊀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别名很多,又称AS⁃PCR(allelespecificPCR)[23,24]㊁ASA(allele⁃specificamplification)㊁PASA(PCRamplificationsofspecificalleles)和MAMA(mismatchamplificationmutationassay)㊂其基本原理为:TaqDNA聚合酶由于缺少3ᶄң5ᶄ外切酶活性,引物3ᶄ末端碱基错配会导致PCR产物急剧减少,以此针对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设计3条引物,其中2条引物的3ᶄ末端分别与正常碱基或者突变碱基匹配,第3条引物为另一侧通用引物,含正常碱基的引物对只能扩增获得野生型菌株的基因片段,而抗药菌株的基因片段无法获得,同理,含突变碱基的引物对只能对抗药菌株进行扩增,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即可区分突变型与野生型基因㊂灰霉病菌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succi⁃natedehydrogenaseiron⁃sulfurproteinsubunit,SdhB)H272Y或H272R处突变是抗SDHIs类杀菌剂的主要原因㊂2011年,Yin等[25]在针对抗SDHIs类杀菌剂啶酰菌胺(boscalid)的苹果灰霉病菌SdhB基因的H272Y和H272R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时,设计了一条通用上游引物272Y/R⁃F,两条等位基因特异性下游引物㊂针对H272Y突变类型,第272位密码子由CAC(BosS)变为TAC(BosR),其中一条下游引物272Y⁃R的3ᶄ末端碱基为A,与突变碱基T互补;同理,针对H272R突变类型(CACңCGC),另一条等位基因特异引物272R⁃R的3ᶄ末端碱基为C,与突变碱基G互补㊂采用272Y/R⁃F+272Y⁃R,272Y/R⁃F+272R⁃R引物对分别检测66株boscalid抗性菌株(BosR)和106株boscalid敏感菌株(BosS),其中65株抗药菌扩增得到了232bp的目的片段,而106株敏感菌株和1株抗药菌株未获得相应条带,后经测序表明这1株抗药菌株属于另外一种突变类型(P225F)㊂由此可见,采用AS⁃PCR的方法可准确检测包含H272Y或者H272R突变位点的灰霉病菌抗药菌株㊂此外,作者在1个PCR反应中加入了3条引物(272Y/R⁃F,272Y⁃R和272R⁃R),此多重AS⁃PCR的方法可同时检测H272Y型和H272R型突变㊂采用AS⁃PCR的方法,Bardas等[24]以及Yin等[26]在对抗QoIs类杀菌剂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的奇异果灰霉病菌㊁苹果灰霉病菌cytb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时,成功检测出G143A型突变㊂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㊂2.4㊀四引物扩增阻滞突变系统(TetraprimerARMS⁃PCR)四引物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是在ARMS⁃PCR方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㊂其特点是在突变碱基两侧设计两条外引物及两条等位基因特异性内引物,将4条引物同时加入一个反应体系中,PCR结束后可得到不同长度的特异性扩增片段,经凝胶电泳分析片段有无及大小即可直接区分野生型352张鑫,等: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突变型[27]㊂外引物兼具反应阳性对照及与两条内引物分别配对选择性扩增突变型与野生型的作用㊂2009年,Munoz等[28]采用该方法对抗苯并咪唑类灰葡萄孢E198A位点进行检测㊂TetraprimerARMS⁃PCR对单核苷酸突变检测具有简便㊁快速㊁价格低廉等优点,但需要对引物浓度㊁内外引物比例㊁退火温度㊁Taq酶浓度等各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才能保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优化步骤费时费力㊂2.5㊀Real⁃timeAS⁃PCRReal⁃time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加入荧光标记探针或相应的荧光染料,不用进行PCR后处理或电泳检测,可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直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㊂具有操作简便㊁快速㊁高效㊁高敏感性等特点㊂Real⁃timePCR已广泛应用于点突变检测[29]㊂Real⁃timeAS⁃PCR是在AS⁃PCR的基础上在PCR体系中加入SYBRGreen荧光染料,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的进程㊂在对QoIs类杀菌剂肟菌酯的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中,Real⁃timeAS⁃PCR表现出很高的特异性,能够在少至0.1ng的DNA中检测到G143A突变,且检测结果和CAPS及测序法得到的结果一致[2]㊂但该方法的一个限制因素是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虽然这种限制因素不会影响多态性的检测,但会影响定量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一些低丰度突变基因的检测㊂2.6㊀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及引物扩增甾醇是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SBIs类杀菌剂环酰菌胺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3⁃酮基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细胞正常新陈代谢,影响菌体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30]㊂2012年,Billard等[31]采用了一种精确㊁高效且可准确定量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探针及引物扩增(allelespecificprobeandprimeramplificationassay,ASPPAA)方法检测灰霉病菌3⁃酮基还原酶基因(3⁃ketoreductase,erg27)F412S㊁F412V和F412I三种类型的突变,并对突变型与野生型混合基因组中erg27基因的不同DNA多态性进行了成功检测,灵敏度达1%㊂ASPPAAPCR的原理是:利用Taq酶5ᶄң3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5ᶄ报告基团(FAM)和3ᶄ淬灭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㊂其特点是针对突变位点设计一条与DNA一条链结合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以及与另外一条DNA链结合的等位基因特异性TaqMan⁃MGB探针,TaqMan⁃MGB探针的5ᶄ端连接Report基团FAM,3ᶄ端连接Quencher基团MGB⁃NFQ(minorgroovebinder⁃nonfluorescentquencher)㊂为减少非特异性杂交,引物和探针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核苷酸的重叠(见图1)㊂为了区别erg27四种类型的等位基因,研究人员共设计了4对引物和探针,每一对组合特异针对一种类型的基因㊂为了提高特异性,分别在特异性引物的3ᶄ末端的3或5个碱基处人为引入一个突变,并以干扰极限值(interferencelimit,IL)对此方法的非特异性扩增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非特异扩增现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㊂相对于常用的ASreal⁃timePCR方法而言,ASPPAAPCR由于包括引物和探针两种特异筛选,其非特异扩增的几率降低至少4倍,这种新的方法可用来鉴定混合DNA中复杂的SNP位点,且错误率小于1%㊂另一优点是MGB的存在可图1㊀ASPPAAPCR原理示意图[31]Fig.1㊀PrincipleschematicdiagramoftheASPPAAPCR[31].注:虚线表示等位基因特异性碱基的位置㊂45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提高探针Tm值,使高Tm值的探针的长度缩短,便于设计,尤其对富含AT序列的探针设计有很大帮助,且TaqMan⁃MGB探针3ᶄ端的Quencher基团为非荧光淬灭基团(NFQ),可大大降低荧光本底㊂此外,TaqMan⁃MGB探针可以增大配对与非配对模板间的Tm值差异,故TaqMan⁃MGB探针杂交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实验结果更精确,分辨率更高㊂但此方法前期需要进行引物及探针的优化,耗费时间较长,成本较高㊂2.7㊀双杂交探针法(又称LightCycler技术)灰霉病菌抗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主要分子机制是由于198位或200位氨基酸发生改变㊂2008年,Banno等[3]通过荧光杂交探针和熔解曲线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抗药突变位点的Real⁃timePCR法㊂针对苯并咪唑类抗药菌的突变位点E198A㊁E198K㊁E198V和F200Y设计了一对引物TUB⁃HPF1和TUB⁃HPR1,其224bp的扩增产物中包含198位及200位密码子㊂另外设计两个探针,其中sensorprobe(TUB⁃U27198⁃Sn)可以和包含突变位点的区域杂交,其3ᶄ末端标记有供体荧光基团荧光黄(fluorescein),另一个anchorprobe(TUB⁃U27198⁃An)的5ᶄ末端标记有受体荧光基团LC⁃Red640,当两个探针和PCR产物中的目的序列杂交时,两个基团相互靠近发生荧光共振能量传递,在LightCycler仪器上进行实时PCR和熔解曲线分析,熔解峰对应的温度与sensorprobe和PCR产物间的同源性相关,且不同位置的碱基突变或同一位置的不同碱基的变化都会影响杂交的稳定性㊂结果显示,携带有E198A(GAGңGCG)㊁野生型㊁E198K(GAGңAAG)㊁F200Y(TTCңTAC)的BenA基因的不同变化,导致sensorprobe分别在68.7ħ㊁62.0ħ㊁59.4ħ和57.2ħ产生可辨的熔解峰,由此即可判断突变类型㊂在BenA基因的检测过程中,在63.4ħ出现了一个未知的熔解峰,经测序分析,发现了一个新的突变类型E198V(GAGңGTG);编码组氨酸激酶的BcOS1基因突变导致灰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6,32]㊂Banno等[3]采用该方法对BcOS1基因的三种突变类型也进行了成功检测,包括I365S(ATCңAGC)㊁V368F(GTCңTTC)+Q369H(CAGңCAC)和Q369P(CAGңCCG)㊂这些数据显示,基于Real⁃timePCR的杂交探针技术,只要探针设计合适,仅利用一对探针和一对引物即可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多种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且同样适用于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药位点的研究㊂另外,在研究抗QoIs类杀菌剂灰葡萄孢菌株的G143A位点中同样采用了该方法[33]㊂相比PCR⁃RFLP和AS⁃PCR,双杂交探针法可在一个反应内对多种突变类型进行检测,无需后续任何操作,如限制酶酶切和凝胶电泳,且可检测未知的突变类型㊂但该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及两个探针的合成,成本较高,且如果探针设计不合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会非常明显,Banno设计的sensorprobe与BenAE198A基因完全匹配,产生了可辨的熔解峰,而采用与野生型序列完全匹配的sensorprobe则未得到可辨的熔解曲线[3],由此可见,探针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结果的判读,由此也为试验设计带来较大困难㊂3㊀展望灰霉病菌针对六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分子机制已被报道,包括:苯并咪唑类㊁N⁃苯氨基甲酸酯类㊁二甲酰亚胺类㊁SBIs㊁SDHIs和QoIs,本文总结了与抗药性相关的主要突变位点,共涉及5个基因㊂随着将来研究的深入,并不排除与抗药性有关的其他突变位点的存在㊂目前,有多种分子检测方法应用于灰霉病菌抗药位点检测的研究中,每个方法各有利弊㊂对于已知靶基因中的未知突变类型的检测只有测序法及双杂交探针法㊂除了Real⁃timeASPCR㊁AS⁃PPAA以及双杂交探针法外,其他方法只能做到定性研究㊂并且目前的方法只能对每个突变位点进行分别检测或者对同一靶基因不同变异碱基进行检测,不能同时分析对多个靶基因的不同变异位点㊂当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㊁简便㊁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如果能找到一种同时检测多种类型杀菌剂抗药菌株方法,对于灰霉病菌抗药性的早期监测将具有重大意义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DeanR,VanKanJA,PretoriusZA,etal..TheTop10fungalpathogensinmolecularplantpathology[J].Mol.Plant552张鑫,等: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athol.,2012,13(4):414-430.[2]㊀DeMiccolisAR,RotoloC,MasielloM,etal..GeneticanalysisandmolecularcharacterisationoflaboratoryandfieldmutantsofBotryotiniafuckeliana(Botrytiscinerea)resistanttoQoIfungicides[J].PestManag.Sci.,2012,68(9):1231-1240.[3]㊀BannoS,FukumoriF,IchiishiA,etal..Genotypingofbenzimidazole⁃resistantanddicarboximide⁃resistantmutationsinBotrytiscinereausing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assays[J].Phytopathology,2008,98(4):397-404.[4]㊀FaretraF,PollastroS.GeneticbasisofresistancetobenzimidazoleanddicarboximidefungicidesinBotryotiniafuckeliana(Botrytiscinerea)[J].Mycol.Res.,1991,95(8):943-951.[5]㊀MalandrakisA,MarkoglouA,ZiogasB.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benzimidazole⁃resistantB.cinereafieldisolateswithreducedorenhancedsensitivitytozoxamideanddiethofencarb[J].Pestic.Biochem.Physiol.,2011,99(1):118-124.[6]㊀MaZ,YanL,LuoY,etal..Sequencevariationinthetwo⁃componenthistidinekinasegeneofBotrytiscinereaassociatedwithresistancetodicarboximidefungicides[J].Pestic.Biochem.Physiol.,2007,88(3):300-306.[7]㊀CuiW,BeeverRE,ParkesSL,etal..EvolutionofanosmosensinghistidinekinaseinfieldstrainsofBotryotiniafuckeliana(Botrytiscinerea)inresponsetodicarboximidefungicideusage[J].Phytopathology,2004,94(10):1129-1135.[8]㊀BillardA,FillingerS,LerouxP,etal..StrongresistancetothefungicidefenhexamidentailsafitnesscostinBotrytiscinerea,asshownbycomparisonsofisogenicstrains[J].PestManag.Sci.,2012,68(5):684-691.[9]㊀DeMiccolisAngeliniR,HabibW,RotoloC,etal..Selection,characterizationandgeneticanalysisoflaboratorymutantsofBotryotiniafuckeliana(Botrytiscinerea)resistanttothefungicideboscalid[J].Eur.J.PlantPathol.,2010,128(2):185-199.[10]㊀LaleveA,GametS,WalkerAS,etal..Site⁃directedmutagenesisoftheP225,N230andH272residuesofsuccinatedehydrogenasesubunitBfromBotrytiscinereahighlightsdifferentrolesinenzymeactivityandinhibitorbinding[J].Environ.Microbiol.,2013,doi:10.1111/1462-2920,12282.[11]㊀VeloukasT,KalogeropoulouP,MarkoglouAN,etal..FitnessandcompetitiveabilityofBotrytiscinereafieldisolateswithdualresistancetoSDHIandQoIfungicides,associatedwithseveralsdhBandthecytbG143Amutations[J].Phytopathology,2014,104(4):347-356.[12]㊀SamuelS,PapayiannisLC,LerochM,etal..EvaluationoftheincidenceoftheG143Amutationandcytbintronpresenceinthecytochromebc⁃1geneconferringQoIresistanceinBotrytiscinereapopulationsfromseveralhosts[J].PestManag.Sci.,2011,67(8):1029-1036.[13]㊀CarterHE,CoolsHJ,WestJS,etal..DetectionandmolecularcharacterisationofPyrenopezizabrassicaeisolatesresistanttomethylbenzimidazolecarbamates[J].PestManag.Sci.,2013,69(9):1040-1048.[14]㊀BlumM,WaldnerM,GisiU.AsinglepointmutationinthenovelPvCesA3geneconfersresistancetothecarboxylicacidamidefungicidemandipropamidinPlasmoparaviticola[J].FungalGenet.Biol.,2010,47(6):499-510.[15]㊀HwangTJ,KimN,KimHB,etal..ChangeinantibioticresistanceofHelicobacterpyloristrainsandtheeffectofA2143Gpointmutationof23SrRNAontheeradicationofH.pyloriinasinglecenterofKorea[J].J.Clin.Gastroenterol.,2010,44(8):536-543.[16]㊀MallikI,ArabiatS,PascheJS,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anddetectionofmutationsassociatedwithresistancetosuccinatedehydrogenase⁃inhibitingfungicidesinAlternariasolani[J].Phytopathology.2014,104(1):40-49.[17]㊀LerouxP,GredtM,LerochM,etal..ExploringmechanismsofresistancetorespiratoryinhibitorsinfieldstrainsofBotrytiscinerea,thecausalagentofgraymold[J].Appl.Environ.Microbiol.,2010,76(19):6615-6630.[18]㊀OshimaM,FujimuraM,BannoS,etal..APointmutationinthetwo⁃componenthistidinekinaseBcOS⁃1geneconfersdicarboximideresistanceinfieldisolatesofBotrytiscinerea[J].Phytopathology,2002,92(1):75-80.[19]㊀FillingerS,AjouzS,NicotPC,etal..Functionalandstructuralcomparisonofpyrrolnitrin⁃andiprodione⁃inducedmodificationsintheclassIIIhistidine⁃kinaseBos1ofBotrytiscinerea[J].PLoSOne.,2012,7(8):e42520.[20]㊀KlesiewiczK,NowakP,KarczewskaE,etal..PCR⁃RFLPdetectionofpointmutationsA2143GandA2142Gin23SrRNAgeneconferringresistancetoclarithromycininHelicobacterpyloristrains[J].ActaBiochim.Pol.,2014,61(2):311-315.[21]㊀VanderHeydenH,DutilleulP,BrodeurL,etal..Spatialdistributionof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relatedtofungicideresistanceandimplicationsforsampling[J].Phytopathology,2014,104(6):604-613.[22]㊀IshiiH,FountaineJ,ChungWH,etal..CharacterisationofQoI⁃resistantfieldisolatesofBotrytiscinereafromcitrusandstrawberry[J].PestManag.Sci.,2009,65(8):916-922.[23]㊀DeMiccolisAR,MasielloM,RotoloC,etal..MolecularcharacterisationanddetectionofresistancetosuccinatedehydrogenaseinhibitorfungicidesinBotryotiniafuckeliana(Botrytiscinerea)[J].PestManagSci.,2014,doi:10.1002/ps.3748.[24]㊀BardasGA,VeloukasT,KoutitaO,etal..MultipleresistanceofBotrytiscinereafromkiwifruittoSDHIs,QoIsandfungicidesofotherchemicalgroups[J].PestManag.Sci.,2010,66(9):967-973.[25]㊀YinYN,KimYK,XiaoC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boscalidresistanceinfieldisolatesofBotrytiscinereafromapple[J].Phytopathology,2011,101(8):986-995.[26]㊀YinYN,KimYK,XiaoC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pyraclostrobinresistanceandstructuraldiversityofthecytochromebgeneinBotrytiscinereafromapple[J].65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Phytopathology,2012,102(3):315-322.[27]㊀MedranoRF,deOliveiraCA.Guidelinesforthetetra⁃primerARMS⁃PCRtechniquedevelopment[J].Mol.Biotechnol.,2014,56(7):599-608.[28]㊀MunozC,GomezTS,VolpeML.TetraprimerARMS⁃PCRforidentificationofSNPinbeta⁃tubulinofBotrytiscinerea,responsibleofresistancetobenzimidazole[J].J.Microbiol.Methods,2009,78(2):245-246.[29]㊀OleastroM,MenardA,SantosA,etal..Real⁃timePCRassayforrapidandaccuratedetectionofpointmutationsconferringresistancetoclarithromycininHelicobacterpylori[J].J.Clin.Microbiol.,2003,41(1):397-402.[30]㊀DebieuD,BachJ,MontesinosE,etal..Roleofsterol3⁃ketoreductasesensitivityinsusceptibilitytothefungicidefenhexamidinBotrytiscinereaandotherphytopathogenicfungi[J].PestManag.Sci.,2013,69(5):642-651.[31]㊀BillardA,LavalV,FillingerS,etal..Theallele⁃specificprobeandprimeramplificationassay,anewreal⁃timePCRmethodforfinequantificationof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inpooledDNA[J].Appl.Environ.Microbiol.,2012,78(4):1063-1068.[32]㊀LerouxP,FritzR,DebieuD,etal..MechanismsofresistancetofungicidesinfieldstrainsofBotrytiscinerea[J].PestManag.Sci.,2002,58(9):876-888.[33]㊀BannoS,YamashitaK,FukumoriF,etal..CharacterizationofQoIresistanceinBotrytiscinereaandidentificationoftwotypesofmitochondrialcytochromebgene[J].PlantPathol.,2009,58(1):120-129.752张鑫,等: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张鑫, 马雪梅, ZHANG Xin, MA Xue-mei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124刊名:生物技术进展英文刊名:CURRENT BIOTECHNOLOGY年,卷(期):2014(4)引用本文格式:张鑫.马雪梅.ZHANG Xin.MA Xue-mei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技术进展20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