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定价机制效率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IPO定价机制作为影响发行价格和投资者预期的重要因素,一直备受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原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原理IPO定价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需求,保证公司能够顺利融资,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我国,IPO定价机制主要采取询价制度和网下定价制度,具体的操作程序是由证监会规定的。

询价制度是指公司向潜在的投资者就发行价格进行询问,在得到投资者预期发行价格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

而网下定价制度是指通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确定发行价格,通常是由承销商或发行人与机构投资者协商确定。

这两种制度在我国IPO市场中都有着一定的应用。

目前我国IPO定价机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方面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而投资者也难以获取公司的真实价值,导致双方对定价存在较大的误差。

IPO市场中存在一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方、承销商、投资者等,他们可能会利用自身的地位来操纵发行价格,从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IPO定价机制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发行价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公司融资困难或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针对我国IPO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从而减少双方信息误差。

在利益相关方操纵定价方面,可以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相关方的监督和制约,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操作过程不合理方面,可以完善相关规定,强化承销商和发行人的责任,确保定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中国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中国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i与口O短期内的定价偏低现象一样,iPo的长期表现欠佳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于各雷资本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并存被称之为“新股之谜”。

国外学术界试图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预期理论出发来寻求关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

本文对国外相关的理论解释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Po市场信息效率性的概念。

IPO市场信息效率性是指与新股发行相关信息的产生、确证以及传播使用机制在指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等方面的有效性。

为了检验我国iPo市场的信息效率性,本文以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发行上市的146家A股iPo为样本,对其短期(上市首日)和长期(上市后3年)的价格表现进行了统计研究。

结果发现,iPo样本三年期累积超额收益率高达25.19%,这表明,我国iPO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有关信息存在普遍的、长期的过度反应。

通过对具体模型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iPo长期表现与公司发行前两年的平均资产总额、主营业务增长率、每股收益、管理层的掇利预测负向偏差负相关,这表明j/我国Do市场中的信息存在着“过度包装”,不论是有关发行公司的历史会计信息或是管理层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都不能对坤O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做出有效的引导,甚至依此信息所作的投资决策可能会使投资者在长期内遭受损失。

因此,我们认为口O市场中的信息产生和确证机制存在着无效性。

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存在非理性。

“狂热投资者”模型在我国口0市场中得到了支持。

这表明,我国iPo市场中的投资者,尤其是缺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更容易对iPO的前景产生过度乐观的预期。

这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理O市场中的信息使用机制也存在着无效性。

发行人利用机会窗口、承销商声誉模型、原始股东留存股权比例模型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

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我国iPo市场信息效率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询价制下的中国IPO定价效率

询价制下的中国IPO定价效率

始 于2 0 年 1 日试行 的 IO 行 询 05 月1 P 发 价 制 ,被社 会 视 为一 项 用于 解 决 中国I O P
尤其 是近 两次 改 革的 结果 持
有 疑虑 ,他 们认 为 这些 改革
市场 高初 始收 益 率的 重要 制度 安排 。 自询
价 制 实施 以来 ,中国股 票 市场 经历 了一 场
改 革 开 始 前 为 第一 阶 段 ,共 有 I O公 司 P
2 4 ;2 0 年 6 至 2 1 年 1 4底 第 二 2家 09 月 00 o
年6 0 月3 日期 间 在 中 ,板 上 市 的 公 司 为研 J 、 究 对象 , 总样 本 _ 5 家 ( 包 括 金 融类 勾50 不
上 市 公 刮 、S T公 司 、 数据 缺 失 及在 此 期
间 暂缓 上 市 的 公 司 ) 。
需 要 指 出 ,股 权 分 置 是 中 国 股 票 市 场 上 曾 经 较 长 时 期 存 在 的 一 种 特 殊 现
理 论 回顾
关 于一 级市 场 定价 效率 的理 论研 究 ,
价 制下 进 行的 局部 改革 ,其 目的是 为 了促
进 IO发 行市 场 的进 一 步 市场 化 ,提 高 一 P 级 市 场发 行定 价效 率 。虽 然相 关的 监管 部 门 申明这 两次 发行 机制 改 革基 本上 部达 到 了预 期 的 目标 ,这 两 次新 股发 行制 度改 革 也 只是整 体 改革进 程 中的 两个 步骤 ,但 不
2 0 年 与 2 1 年这 两次 改 革都 是在 询 09 00
次 发 行 制 度 改 革开 始 之 前 为 第 二 阶 段 , 共有 I O 司 2 6 ;2 1年 1 月至 2 1 P 公 1家 00 1 0 1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定价效率

我国中小企业板IPO定价效率

问题的提出 一 、
中国 I 询价制的实施被寄予 2 0 0 5年1月1日, P O 发行试行询价制 , 厚望 , 社会各界人士都将 询 价 制 看 作 是 我 国 I P O 市场解决高初始收益 率的重要途径 。 自询价制 实 施 以 来 , 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一场过山 在经历了2 车似 的 行 情 , 0 0 7年上证指数6 1 2 4 点 的 高 点 后, 2 0 0 8年一 年, 我 国 股 市 持 续 大 幅 下 跌, 截止2 上证指数最低跌至 0 0 8 年 9 月, 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川润股份 、 水晶光电上市 后 连 续 1 1 8 0 2. 3 3点, 0个 在 这 种 罕 见 的 暴 跌 背 景 下, 跌停板 , 2 0 0 8 年 9 月, I P O 被 迫 暂 停。 在 证监会宣布进行询价制下发行机制第一阶段改革并 I P O 暂停8 个月后 , 重启 I P O。 “ 自I 三 高” 噩梦就一直困扰着我国的I 自 P O 重启以来 , P O 市 场, 中国的 I 2 0 1 0年1月2 8 日中国西电上市首日破发后 , P O 市场就进入了 “ 跌跌不休 ” 的行情 , 据证 监 会 相 关 统 计 表 明 , 自2 0 0 9年6月新股发行 制度改革 , 中小板首日破发公司达1 I P O 重启以来 至 2 0 1 0年 8月 底, 5 家, 上市后一个月破发的公司有 4 创业板首日破发公司有 5家, 上 3家; 市后一个月内破发的公司有 2 证 1家。 为 应 对 这 种 罕 见 的 集 体 破 发 潮, 监会召集相关部门开始筹备进行 第 二 阶 段 发 行 机 制 改 革 , 并于2 0 1 0年 1 1 月开始实施 。 2 0 0 9与2 0 1 0 年这两次改革 都 是 在 询 价 制 的 大 框 架 下 进 行 的 局 部 改革 , 目的是为了促进 I 提高一级市场发行 P O 发行市场进一步市场化 , 定价效率 。 虽然相关监管机构人员申 明 这 两 次 发 行 机 制 改 革 基 本 上 都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这两 次 新 股 发 行 制 度 改 革 只 是 整 体 改 革 进 程 中 的 两个步骤 , 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对这 两 次 改 革 甚 至 2 0 0 5年开始实行的询 特别是对2 价制改革结果持怀疑 态 度 , 0 0 9和2 0 1 0年进行的这两次新 认为改革只 能 起 到 “ 隔靴搔痒” 的作用, 对 股发行机制改革效果的质疑 , 定价效 率 的 提 高 没 有 起 到 实 质 性 的 效 果 ; 因此, 理清新股发行改革的发 展方向 , 确定下一步改 革 的 正 确 方 向 , 对 中 国 的I 有非常 P O 市 场 来 说, 重要的意义 。 正是在这 样 的 背 景 下 , 本 文 对I P O 抑价现象展开了分析 和讨论 。

IPO定价机制研究

IPO定价机制研究

IPO定价机制探究一、引言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是指一家私人公司首次向大众发行股票以融资并在证券市场上市来往的过程。

IPO是一项复杂的行为,涉及到各种经济因素和法律规定。

在IPO过程中,确定恰当的发行价格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究IPO定价机制,深度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优化IPO定价机制的建议。

二、IPO定价机制的历史演变IPO定价机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

在当时,投资银行往往独家负责IPO过程,并且通过与潜在投资者的谈判来确定发行价格。

然而,这种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导致了一些潜在投资者不得不依靠于投资银行的建议和信息。

因此,人们开始对IPO定价机制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案。

三、传统IPO定价方法1. 固定价格法在传统的IPO过程中,最常见的定价方法是固定价格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发行期间,将全部股票以相同价格发售给大众投资者。

虽然这种方法简易且易于实施,但却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在发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定价过低或过高的状况,从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或投资者的利益损害。

2. 确定范围法为了防止固定价格法的缺陷,一种更为普遍的方法是确定范围法。

这种方法在发行之前,设定一个价格范围,然后依据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

确定范围法通过引入市场力气来决定发行价格,更能够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

然而,这种方法依旧存在定价过高或过低的风险,需要投资者有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来做出正确的裁定。

四、IPO定价影响因素在探究IPO定价机制时,需要思量一系列的影响因素。

1. 公司基本面公司的基本面是影响IPO定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公司的财务表现、市场地位、盈利能力等都会对其定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投资者倾向于采购具有较好基本面的公司股票,因此,公司基本面对于IPO发行价格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IPO定价过程中一个不行轻忽的影响因素。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IPO定价实证分析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IPO定价实证分析

Fina ncia l Vie w金融视线现代商业MOD R N B US IN S S 3对我国上市公司的IP O 定价实证分析杜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内容摘要]新股供给者及拟上市企业对投资银行的约束,体现在投资银行的收入是他们付出的报酬。

新股投资者如果认为定价不合理,可以不进行投资。

IPO的定价是上市公司和承销商(投资银行)共同讨论、达成一致的结果。

对I PO定价的实证分析涉及到I PO 定价的许多方面,本文主要关注I PO 定价中最重要的抑价现象。

[关键词]IPO ;定价;抑价;投资;实证中国真正的I PO 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审批制阶段、核准制阶段、保荐制阶段。

而要对我国I PO 定价进行实证分析则就要涉及到I PO 定价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抑价现象。

一、抑价现象I PO 定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抑价现象,即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的情况。

用公式表示为:Y J V =P1/P0其中Y J V 表示发行抑价率,P1表示上市首日收盘价,P0表示发行价此外,有些情况下使用经市场调整的发行抑价率,即:I R=P1/P0—I 1/I 0其中I R 表示发行抑价率,P1表示上市首日收盘价,P 0表示发行价,I 1表示新股上市日的股指水平,I 0表示新股发行日的股指水平。

理论上,如果I PO 定价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那么不应存在抑价现象。

但发行抑价在世界各个证券市场普遍存在。

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抑价的原因。

二、抑价原因1、不对称信息的影响。

包括发行人与投资者、发行人与承销商、承销商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都导致抑价的存在。

2、“流行效应(Bandw agon ef fect s )”的影响。

这种解释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发现有人愿认购新股,即使该投资者无新股信息,他也认购。

为吸引第一批投资者,使流行效应产生,会产生抑价现象。

3、基于某种需要或考虑的抑价。

全流通下我国一级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

全流通下我国一级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

P抑 理 ,并 对促 进 我 国新 股发 行 与定 价 的改 革 ,充分 合 理地 发 现 ,造 成 IO 价 程 度 过高 的主 要 原 因却 是二 级 市场 价 格
率 的标准 是 IO P 的抑价 程度 。
L u h a a d i t r( 0 2 o g r n n R e 2 0 )研 究 了管 理层滥 用 I O t P 定 价 能 力 , 他们 认 为 这 种 情 况 牵 扯 到 公 司 结 构 。K l y e l
(05 2 0 )则 发现 卡方 检验 数值 越低 ,信息 环境 越差 ,并不 是 定价 效 率测 度 的 可靠 指 标 。 王海 峰 、何 君 光 、张 宗 宜
Ab t a t Th e e r h r e e a l o sd r d p i e u d r rc n a s s h g n e p i i g o PO n t e p s . h s r c : e r s a c e s g n r l c n i e e r c n e p ii g c u e i h u d r r cn fI y i h a tI t e n p pe we u e t eso h s i r n i ra p o c e tf 8 e s a e ’ r cn f ce c . e a , h s ep ie o e a  ̄ s h t c a tcfo te p r a h t t s i 1 7 n w h r s p i i g e i n y Ov r l t ei u r c f w o y i s n s a e i a a eu d r si a e , n e p ii g i a t r m a k t ma n y f o t e s c n a y ma k t h r si Ch n r n e e tm t d u d r rc n p r o a m r e , n n f i l r m e o d r r e . h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1. 引言股票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初次公开发行(IPO)。

IPO定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保障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是当前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2. IPO定价效率的概念与评价指标IPO定价效率是指新股的发行价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常用以下指标评价IPO定价效率:2.1 定价误差率定价误差率是新股发行价与其上市首日收盘价之间的差异。

较低的定价误差率表明IPO定价相对准确,市场对新股的定价反应较迅速,反之则表明IPO定价存在较大偏差。

2.2 首日交易表现首日交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情况,包括首日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和成交量等。

IPO定价越准确,首日交易表现越稳定,反之则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3. 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IPO定价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公司基本面公司基本面即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地位等。

对于具备良好基本面的公司,市场投资者更愿意为其支付较高的发行价格,因此这些公司的IPO定价相对更准确。

3.2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包括整体市场的状况、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等因素。

市场环境良好时,新股IPO定价相对准确;当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时,IPO定价则可能偏低。

3.3 发行规模和需求情况发行规模和需求情况是决定IPO定价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较小规模的IPO定价较准确,因为市场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需求超过供给的热门新股,IPO定价可能被高估。

4.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IPO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本研究使用中国股票市场上所有发行上市的IPO公司作为样本,收集其IPO发行价、首日交易情况和上市后的表现数据。

4.2 IPO定价误差率分析通过计算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IPO定价误差率。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众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来融资并实现上市。

然而,IPO定价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人们对于其合理性存在诸多疑问。

本文将对我国IPO定价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出客观的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IPO定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IPO定价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等要求。

而定价方法可以分为净资产法、相对估值法和市场定价法等不同形式。

净资产法是根据企业的净资产价值来确定IPO价格;相对估值法则是通过比较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成长性等指标来评估合理的IPO价格;市场定价法则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猜测来决定IPO价格。

然而,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IPO定价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一些企业的IPO价格相对过高,使得上市后股价迅速下跌;而一些企业则以较低价格上市,带动股价上涨,造成获利的机构和个人。

这些现象给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为了实证分析我国IPO定价合理性,我们选取近五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中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IPO定价和后续股价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公司的股价在上市后的6个月内出现下跌。

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的IPO价格相对高估,股价在上市后持续下滑;而另一部分公司的IPO价格相对较低,股价在上市后大幅上涨。

这一结论与市场中的观察相符合,也印证了部分IPO定价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发现,那些股价下跌的公司大多来自于行业景气度低下或者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不佳的领域。

这些公司在IPO 时被高估了其发展潜力,导致上市后市场对其进行了价值的重新评估,股价自然出现下滑。

相反,那些股价上涨的公司通常来自于行业景气度高或者在前期已经取得较好业绩的领域。

这些公司在IPO时被低估了其发展潜力,市场对其进行了重新评估,股价便呈现上涨趋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IPO定价的不合理性归咎于企业或者投资者。

我国IPO制度现状及改革探讨——以深圳海普瑞公司为例

我国IPO制度现状及改革探讨——以深圳海普瑞公司为例
保荐人制度则是由保荐人进行发行人的上市推荐和辅导审核公司发行上市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协助发行人建立起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并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内持续督导继续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
财佘 通孔 ・ 综合 2 0 1 3 年第 7 期( 下)
放宽发行 市盈 率阶段 ( 1 9 9 9年 7月至 2 0 0 1 年下半年 ) 、 控制市盈率定价 阶段 ( 2 0 0 1 年下半年至 2 0 0 5年初 ) 以及询价制阶段( 2 0 0 5年 初至今 ) 。 国际上的 I P O询价发行 制度 , 是发行企业与承销机 构向股票市场投资者进行询问 , 确定投资者所认 同的发行企业股份的价
请之后 , 发行人应发布招股说明书 , 进行路演 、 推介 和询价 。 询价过程又包括了初步询 价及 累计投标询价。发行人及其承销机构应 首 先通 过初步询价获得一个价格 区间, 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 , 从而得到最终 的发行价格 。再次确定了发行价格制定的市场化方 向。 (三 ) I P O发行 方式 我 国 I P O发行 方式先后发生 了不少变化 ,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1 9 8 4年至 1 9 9 0年 , 由于不存 在统一 的证券
量的总规模 , 给各地方 、 部委切分 的总额度都要在此限额内。再 由部 委 、 地方确定预选企业 , 然后上报 中国证监会批准。( 2 ) 核准制。 1 9 9 9年《 证券法》 实施 , 证监会依法成立专门审查 发行 申请公 司资质机构——发行审核委员会 。 2 0 0 1 年我 国正式开始实施核准制 , 以 强制 性的信息披露 为核心 , 确立 了事前问责 、 依法披露和事后追究的责任机制 , 并初 步建立起股票发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 提高 了发行 审核制度的标 准化程度 。 ( 3 ) 保荐人制度。 2 0 0 3年中 国证 监会颁 布了《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 。 2 0 0 4年我 国开始推行的保 荐人 制度。保 荐人制度则是 由保荐人进行发行人的上市推荐和辅导 , 审核公司发行 、 上市文件的真实性 、 准确性和完整性 , 协助发行 人建 立起 规范的信 息披 露制度 , 并 承担风险防范责任 , 并 在公 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 内持续督导 , 继续 协助发行 人建 立规 范的法人 治 理结构 , 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 ,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 2 0 0 8年 , 中国证监会 发布的《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 办

中国国有银行IPO定价问题分析

中国国有银行IPO定价问题分析

日交 易价格 巨幅上 扬 ,具体 表 现 为新股 发行 价格 明显 低 于新股 上 市 股 发 行 时 间晚 1至 1 2个 交 易 日不等 。 为 了降 低股 票 的首 日抑价 水
首 日收 盘 价 ,上市 首 日即 能 获 得显 著 超 额 回 报 ,我们 常 常使 用 抑 平 , 有必 要进 一步 调整 相关 运行规 则 和程 序, 缩短 股 票发行 结束 到上
中国 台湾 1 5 9
巴西 6 2
2 ∞ 一2 0 0 O2
20 0 0— 2 0 02
70
7 85
化和 规 为 。在 西方 成熟 的 证券 市场 上 的机 构 . 投资者占8 %以上, 国股市机构投资者相对缺乏, 0 而我 投机风气较重, 资 料 来 源 : 德 宗 、 陈 静 《中 国 I0 定 价 偏 低 的 买证 分 析 》 韩 P 这也 导 致 新股 抑 价 问题 严 重 。 如 果 由机 构投 资 者 主导 市 场 , 导 价 倡 在 我 国银行 中 ,交通 银行 的 抑价 率 高达 7 .9 建设 银 行 的抑 值 投 资 理念 ,进行 合理 估 值 ,可 以很 好 得 引导 投资 者行 为, 而 降 13 %, 从 价 率 为3 .5 中国 银行 的抑 价率 为2 5 %, 然 与2 0 年 IO 22 %. 30 2 虽 0 6 P 算 低 新股 I O首 日抑价 水 平 。机 构投 资 者参 与发 行 配售 ,能 更全 面 地 P 术 平均 抑 价 率8 .1 48 %相 比 ,国有 银 行 的抑 价 率相 对 较低 ,但 不可 把握 发行 市场 信 息 ,增强 买方 的议 价 能力 ,从 而有 利于 市场定 价 机 否认的是,其抑价率水平仍高于西方成熟市场。另外 ,建设银行在 制 发挥作 用 ,提高 发 行市场 效率 。

中国股票市场IPO定价问题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IPO定价问题分析

大众商务中国股票市场IPO定价问题分析田芮瑛(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摘 要:股票IPO定价直接影响到股市的成熟性与稳定性。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票IPO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详细对上市公司IPO高抑价现象进行横向国际对比与纵向时间对比,以及 对IPO冷热周期现象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IPO高抑价的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股票;IPO;抑价一、引言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市场在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地位也不断攀升。

股票市场的发行定价将直接影响到股市的成熟与稳定。

我国在股票发行定价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上具有国际通性也有特殊之处。

二、我国IPO定价现状与问题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改进,金融市场成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IPO定价制度也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逐渐市场化的过程。

在初期,我国股票市场用固定市盈率来定价。

但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成熟,固定市盈率定价机制将抑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于是定价机制开始逐渐灵活,但也有限。

一直到2005年,开始采用询价定价机制,承销商在此机制下不再具有完全的股票分配权利,是一种偏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目前我国股票IPO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合理的定价方法。

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的市盈率差异过大,银行业的市盈率在7左右,而其他行业大部分在20左右。

采用行业代表公司市盈率进行IPO定价,所得价格不稳定,随着选取公司的改变,结果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三、我国IPO抑价现象分析(一)IPO抑价程度。

IPO抑价是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股票抑价现象在国际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发达经济体M国、Y国、RB等国家股票发行的首日回报率在20%以内,新兴经济体如YD、T国、MLXY等国家的IPO程度偏高,但我国的IPO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国际上一直处于IPO 第一的位置。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21世纪以来,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在2014年前,IPO抑价最高达193.07%,在2014年之后,IPO抑价最高达499.39%。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

论IPO抑价现象的理论分析及中国实际分析引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首次将自己的股票上市进行交易。

在IPO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抑价现象,即发行价格低于预期价值。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IPO公司的融资效果,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将对IPO抑价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相关因素和对策。

理论分析IPO市场非理性IPO抑价现象的根源在于市场非理性。

在IPO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市场参与者对公司未来的价值评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在IPO发行价格的确定上,存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例如,IPO承销商和发行人均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而投资者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

这些利益关系营造了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容易引发市场情绪波动,导致市场的非理性。

市场炒作在IPO之前,部分投资者会进行所谓的“炒作”,即通过境外场外市场或期货市场操作相关股票的价格,从而在IPO时赚取差价。

这种炒作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的确定,若炒作成功,使得市场对该公司有更高的预期,IPO发行价往往会上涨,反之则会下跌,最终导致抑价。

管理人员利益IPO公司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也会影响到IPO发行价。

在IPO之前,管理层会透露实际公司情况,若公司短期内想要获得高价股票,通过“撤换股权”将部分优质的资产和未来发展机会挪到别的公司,此时IPO公司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抑价的发生。

中国实际分析在中国IPO市场,抑价现象尤其显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结果,2018年中国A股市场的平均IPO抑价率为12.67%,而2019年的平均抑价率为27.36%。

审核制度不完善IPO抑价现象与中国的IPO审核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IPO,虽然审核制度已经多次修改和升级,但是各种利益博弈仍存在,使得审核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过于新奇的企业,审批通行难度大,保荐机构审查难度和审查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审核过于凶残常常会逼迫公司进行临时漂白操作,导致企业真实看面受到一些表面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首次公开发行)成为了创业公司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IPO中,定价机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定价机制的发展、问题分析以及改革建议等方面,探讨我国IPO定价机制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背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IPO是融资主体首次在资本市场接受公众的财务审计、披露和监管,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和试金石。

IPO定价机制确定了发行公司股票价格的决策过程,是决定企业上市成功与否及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2009年的《证券法》第46条以及2016年的《证券法修正案》第67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应当经过公开、公正的定价。

”这就为我国IPO定价机制的运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定价机制的发展1. 发行人定价发行人定价又称绿鞋定价,具有快速起点和高灵活性的特点。

在发行人定价中,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商股票发行价格,最终价格由发行人下发。

这种方式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主板市场受到质疑。

2. 券商定价券商定价即承销商定价,是目前我国IPO定价机制的主流方式。

承销商根据市场条件和发行公司情况综合评估制定出股票发行价格。

这种方式关注市场需求和理性定价,可以提高市场公正性和市场化程度。

三、问题分析然而,我国IPO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容易被不正当因素影响,如发行人认为上市价格越高越好,会让上市公司的股价快速上涨,增加了后续股票配售的收益。

2. 承销商定价中,发行人对承销商的选择和合同条款是关键的因素,可能对承销商评价和承销商定价产生影响。

3. 主板市场上,券商定价模式还存在一定难度。

即便是在较深的监管机构、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达成共识,但所确定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需求。

四、改革建议为了提高我国IPO定价机制的公正性和市场化程度,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革建议:1. 完善发行人定价机制,设置价格区间、停牌期、承诺期等制度,避免上市公司把定价机会当成获利机会。

我国股票IPO现状及评价

我国股票IPO现状及评价
2.2.2 A 股主板和中小板 IPO 抑价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表 3 2006.6- 2009.9 期间主板与中小板 IPO 抑价率比较
数据来源:证监会网站及申银万国数据库,其中 2009 年的数据截止 2009 年 9 月底
数据来源:根据申银万国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而得 从表 3 可以看出国内中小板市场 IPO 首日抑价程度要远高
趲趨
为解决改革的巨大难题,政府决定以抑价为成本为国有企 业打开向社会直接融资的大门,于是证券市场抑价便成为政府 的合理选择。为建立证券市场付出成本的重要部分就是在市场 建立初期必须用抑价来吸引投资者,以便在短时期内建立较大 容量、运行较为有效的市场。政府对于我国股市的这种功能定位 造成了投机过度,证券发行制度造成的供给相对不足。只有随着 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制度问题才能得到缓解,而在短期 内必然还是伴随着新股发行市场抑价现象。
对策ipoinitialpublic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发行公司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它在证券市场的各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又称二级市场的一个连接通道经过这一通道优秀的企业不断进入二级市场为二级市场补充新鲜的血液
科技经济市场
经济研究
我国股票 IP O 现状及评价
表 1 我国历年 IPO 抑价率统计
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割 裂,扭曲了 IPO 的定价机制,发行定价缺乏效率,是导致较高的 IPO 抑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股改之后股权割裂的现象已经 不复存在,制度上的完善促使我国股市掀起了一波牛市行情,涨 幅巨大,在此期间 IPO 抑价程度较前几年又有所提高。这可以 从表 1 看出。而在今年 6 月份 IPO 重启之后,证监会对新股发行 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加上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抑价率相 比以前有所下降,平均抑价率降至 64.59%。

我国IPO定价效率的研究

我国IPO定价效率的研究

国 内诸 多学 者也根据我 国股 票市场 的特点对 IO抑价现 P
象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 , 并找出了一些 影响新股抑价的 因素 。杜
萃 、 洪均 、 梁 宋逢明 (0 1选取了 19 20) 9 5年 1月 1日至 19 9 8年 5
抑价 可能越小 , 发行 规模小 的股 票则很容 易被炒作 , 而 发行抑
价 率越 高 , 则定价效率低 , 则定 价效率提高 。在 此 , 义抑 反之 定
价 率 I ( 1 P )P , R= P 一 0 / 0 其中 P 表示新股上市 首 目的收 盘价 ,o 1 P

文 献 综 述
对 IO 抑价现象的研 究最早始于国外 。Ro e G Ib t n P gr b os o
本 文 通 过 对 我 国股 票 市 场发 展 过 程 中新 股 发 行 方 式 的研 究 , 探 讨 了各 种 发 行 方 式 对 IO 定价 效 率 的 影 响 。 P
【 关键词 】发行 方式 法人配售 市值 配售 询价
效 率
定价
资产负债率 、 净资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益率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 系。
金也会相应增加 , 抑价程度加大 。二是中签率 。 先 , 首 中签率会
影响 申购 者的成本 , 从而 影响新股投 资的回报 率 , 进而影 响新 股发行抑价程度 。较低的中签率说明投资者的资金成本相对较
高 , 者会 要求较高 的回报率 , 投资 从而增 大新股 发行的抑 价程 度 。其次 , 中签 率往往反映了投资者对新股的一种价值认同 , 如
果 中签率较低 , 往往 意味 着投 资者认为新股的发行价格 相对较 低, 因此二 级市场很 有可 能出现较高的抑价 。三是前十大股东

我国IPO询价制的机制设计与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IPO询价制的机制设计与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IPO询价制的机制设计与效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2000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长足进步,在新股发行市场方面,证监会实行制度上的变革和改革,采用了IPO询价制,旨在提高在市场中筹集的资本以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其中,IPO询价机制是新股的最终定价机制,能够反映市场对企业估值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初步确定的发行价格而言,询价机制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情况和预期收益率,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然而,我国IPO询价机制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在价值确定过程中,部分中介机构为了降低自己的稳定性风险,往往会选择定价上偏,导致发行价格的水平偏高,这会使得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提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

2. 询价机制的效率并不高,企业往往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才能得出最终的发行价,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会影响投资和市场情绪。

因此,对IPO询价制的机制设计进行研究和优化,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质量,促进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将针对当前我国IPO询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其机制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我国IPO询价机制的基本流程,发掘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2)系统评估当前企业对IPO询价机制的反馈,分析企业对股权融资策略的影响,评估削弱IPO询价中介机构垄断的措施;(3)研究其他国家的IPO询价机制,探索其优势和不足,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优化我国IPO询价机制的设想;(4)通过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IPO询价机制的效率和确定测度进行模拟和实证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实施以下步骤:(1)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数据和资讯,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梳理IPO询价制的机制和效应;(2)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访谈和文献查阅,获取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反馈,开展深入的访谈研究;(3)结合国内外的经验,采用政策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IPO询价机制;(4)通过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并评估IPO询价制的效率和确定测度。

我国IPO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IPO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IPO相关问题研究摘要:IPO在企业筹集资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弊端,如IPO抑价、IPO破发等问题。

本文对我国IPO定价、抑价、破发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新股定价方式、定价影响因素、定价机制的历史演变、抑价及破发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我国IPO机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IPO 定价 抑价 破发 建议● 张科达一、引言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英文缩写,即首次公开募集资金,是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IPO行为需要通过投资银行及发行人在IPO市场上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新股的定价、新股承销方式及新股发行方式等。

成功的IPO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投资有前景的项目、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商誉及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我国IPO机制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在保障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IPO 抑价、IPO破发等。

本文对我国新股定价方式、定价影响因素、定价机制的历史演变、抑价及破发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IPO定价分析IPO定价机制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与其承销商在上市前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并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制度。

(一)IPO定价研究关于IPO定价的研究,有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理论及尤金·法默的“有效市场假说”。

内在价值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是以股票内在价值为基础,虽由一些非理性原因可能偏离其内在价值,但随时间推移该偏离会得到纠正并回归到其内在价值。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只要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全部有价值信息,市场价格就能代表证券的真实价格。

(二)IPO定价过程IPO定价过程分两部分:首先是通过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承销商根据新股发行情况选择合适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

常见估值方式包括: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分析法、经济收益附加值估值法。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

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IPO(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IPO的定价机制一直是市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如何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就我国而言,IPO定价机制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市场健康发展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IPO定价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我们需要了解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原理。

IPO定价是指企业首次向公众出售股份时确定的价格。

通常情况下,IPO会通过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以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扩大规模。

IPO定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效益和投资者的利益。

大致来说,IPO的定价应该是基于企业的价值和市场需求来确定的,以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和资源最优利用。

值得研究的是我国IPO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的IPO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公司通过IPO获取融资后,往往出现了股价大幅下跌的现象,这一现象与IPO价格的过高或者公司估值不合理有关。

一些高价值公司由于IPO发行价格的过低,导致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不高,最终也未能实现企业和投资者双赢。

当前我国IPO市场的定价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缺乏有效的支持,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IPO定价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关注估值过高和过低的原因。

对此,可以从公司财务状况、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企业的价值和市场需求,避免因定价不合理而导致的后续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IPO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等手段,提高投资者参与IPO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

我们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其通过IPO获取资金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中小板市场、优化融资条件等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IPO定价机制效率现状研究作者:郭彬彬严川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34期前言:IPO抑价、新股长期弱势以及IPO热市被称为“新股三大谜团”,我国证券市场上长期存在着较高的IPO平均抑价率,这是IPO定价机制效率低的一个表现。

本文从我国IPO定价机制的演变出发,分析比较了我国现行的定价机制与其他定价机制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对我国IPO定价机制效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提高定价机制效率。

一、我国IPO定价机制的演变IPO即新股首次发行价格,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获准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和其承销商共同确定的将其股票公开发售给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投资者的价格。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股首次发行价格定价机制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行政化定价阶段(1990年—1998年)。

1990年—1996年,我国实行严格的固定市盈率定价,新股IPO发行价和市盈率完全由中国证监会确定。

在这一阶段,IPO抑价程度极高,新股平均抑价率达到388%。

1996年—1999年,采用相对固定市盈率定价,市场上开始采用新股发行向机构法人配售的发行方式,新股发行市盈率得到一定的放松但IPO抑价率仍居高不下。

在相对固定市盈率阶段,新股发行市盈率被严格控制在15倍以下。

2.市场化定价阶段(1999年—2001年)。

1998年末开始,市场进一步放宽市盈率限制,新股发行定价权从政府开始逐渐向主承销商和发行人转移,部分新股创新性的通过路演和询价方式进行IPO定价,证券市场也由此进入市场化定价阶段。

在这一阶段,沪深两市的平均IPO 抑价率相对而言仍然较高,但与上一阶段相比有所改善。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主承销商缺乏IPO定价经验,导致这一次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新股IPO抑价程度严重、二级市场上股票的股价剧烈波动。

在这一阶段后期,监管部门又重新开始对新股上市市盈率进行了限定。

3.行政化定价阶段(2001年—2004年)。

2001年-2004年4年间,我国经过现金流折现法、网上区间询价等一系列的尝试,主要还是参照市盈率来进行新股IPO定价——基本采用区间累计投标询价方式,严格限定新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市盈率。

这种定价方式使得股价的剧烈波动得到一定的平稳。

4.市场化定价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随着《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我国IPO定价开始实行累计投标询价制,即采用市场化定价方式:首先通过初步询价来确定IPO发行价格区间和市盈率,然后再通过累计投标询价来确定最终的IPO发行价。

此后我国IPO定价一直实行累计投标询价制,2006年政府部门还对有关环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针对于在中小企业板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只需要通过初步询价来确定其首次公开发行价格。

从中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我国不断创新和探索,IPO定价机制经历了多次改革。

从固定市盈率定价到网上区间询价,再到现行的累计投标询价制,一方面,放松了政府对IPO定价发行的管制,融入了市场因素;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供求情况,可以提高新股首次发行的成功率,对IPO定价机制效率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IPO定价的理论分析(2)类比法。

即通过将拟上市公司与市场上行业相同、财务状况相当的已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以估计拟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并由此确定IPO发行价的一种定价方法。

具体方法是:首先,选取一家同行业、财务状况相当的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通过与可比公司市场价值和相关经营参数的对比来确定估值倍数,该估值倍数与相应经营参数的乘积即为公司的市场价值,由此便可确定其IPO发行价。

2.定价机制分析比较。

随着《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下发,我国于2005年正式施行累计投标询价制度。

累计投标询价制的基本流程包括:(1)初步询价阶段。

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向询价对象(不少于20家)进行询价,根据询价对象的报价结果来确定IPO发行价的价格区间和市盈率区间。

(2)累计投标询价阶段。

在价格区间内向询价对象进行累计投标询价,根据询价结果确定IPO发行价格和发行规模,并制定发行方案。

同时向参与累计投标询价的询价对象配售股票。

询价完成后,将其余股票按同等价格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发行。

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累计投标询价制,还有一些其他的定价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价格定价机制。

即承销商与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确定一个价格,按此价格进行公开发售。

这一定价方式由于销售成本低、程序简单,对承销商要求较低,常被新兴市场所采用。

中国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采用这一定价机制。

与累计投标询价制相比,固定价格定价机制虽然具有销售成本低等优势,但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前不参与新股定价,新股发行价格完全由承销商和发行人确定,不能反映证券市场的真实情况,往往会造成定价偏低。

(2)拍卖机制。

即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确定IPO发行价格,并在投标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分配。

与累计投标询价制相比,拍卖机制能够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化程度较高,极大程度削弱了承销商和发行人对IPO定价的影响力。

但其弊端是:由于市场化程度很高,每个竞标者获取的信息不一致,容易产生“胜者诅咒”问题。

综上所述,累计询价投标询价制不仅充分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减小了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风险。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初步询价过程中易发生相关机构合谋操纵股票的现象;②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相分离,易引发机构投资者不诚信。

三、我国IPO定价机制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IPO定价机制效率反映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即IPO发行价格能否正确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以及能否被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所接受。

在有效市场上,市场价格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因而IPO抑价率常被作为IPO定价机制效率的一个衡量指标——IPO抑价率越高,表示新股发行价格越偏离其内在价值,因而定价机制效率越低;反之,定价机制效率越高。

1.IPO定价机制效率现状。

长期以来,IPO抑价、新股长期弱势以及IPO热市被称为“新股三大疑团”,各国股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IPO抑价现象,我国更因极高的抑价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1990-1999年行政化定价阶段,我国新股平均抑价率一度高达388%。

早期韩德宗对1997年-1999年我国A股市场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我国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达到135.35%。

2005年实行累积投标询价制后,IPO抑价现象仍然存在。

2007年,刘志军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溢价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2009年创业板建立以后,开始有众多学者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IPO定价机制效率展开了研究。

2011年,陈友翠选取了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至2010年10月19日期间上市的128只股票,通过各股票的IPO抑价率、首日换手率、市盈率、公司规模、上市规模等变量,对创业板IPO定价机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IPO抑价率偏高,定价机制效率低。

众多学者的研究均显示,尽管经过我国对IPO定价机制的不断摸索,当前我国仍存在IPO高抑价的状况,IPO定价机制效率偏低。

2.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IPO高抑价现象,很多学者也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

2003年,张继强等人的研究表明:分离均衡假说对我国的IPO市场折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2006年,曹凤岐和董秀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1990.01—1999.07(行政化定价)、1999.08—2001.08(市场化定价)、2001.11—2004.08(行政化定价)三个阶段的IPO定价机制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IPO抑价程度过高不是因为IPO定价不合理,而是由于二级市场价格虚高。

余颖(2005)和徐春波(2007)等人的研究则显示:主承销商的声誉对IPO抑价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新股发行方式、定价方式、发售方式等等因素也会对IPO抑价水平产生影响。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影响IPO定价机制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承销商声誉。

承销商声誉会对IPO抑价程度产生影响从而对IPO定价机制效率产生影响。

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路径如下:一方面,声誉高的承销商更为关注自身的声誉资本和长远利益,往往会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评估IPO企业的价值,从而其确定的IPO价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IPO定价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承销商出具的新股投资价值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报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获得企业内在价值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选择声誉高的承销商进行新股发行承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IPO抑价。

(2)定价方法。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尝试了多种定价方法,包括市盈率定价、网上区间定价、现金流折现与类比定价、初步询价、累计投标询价等等。

在不同的阶段,我国IPO抑价现象虽然一直存在,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抑价程度也不尽相同。

各定价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相较而言,我国当前实行的累计投标询价不失为最佳选择,但也存在其弊端和漏洞。

因此,定价方法也是影响定价机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发行方式。

当前常用的发行方式主要有5种:网上定价、网上竞价、法人配售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网下法人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

采用不同的发行方式,IPO抑价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网上定价方式发行时,平均IPO抑价率最高,其次是采用网下法人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的方式发行;而采用法人配售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时,平均IPO抑价率最低。

(4)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

经过20余年的不断摸索,我国证券市场和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相比于建立初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完善,但离有效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市场建设和相关的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与此同时,我国投资者接触证券市场较晚,投资意识不足,易受市场传闻影响,二级市场投机严重。

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出的IPO高抑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有关。

四、政策建议为使我国IPO高抑价现象得到改善、IPO定价机制更趋合理,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1.加强投资者教育。

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较为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投资者普遍缺乏投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