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合集下载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介绍:
近年来,各地普遍存在干旱、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随着气
候变化的加剧,此类问题越来越普遍。

为了缓解干旱问题,科学家
们开展了人工增雨的研究,通过在云层中催化水滴结成雨滴,从而
达到“增雨”的效果。

然而,随着实际应用的推广,人工增雨方案
的效果是否真正有效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采用定量分析
和实地检验的方法,探讨了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初步情况,以
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为了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我们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
记录干期的天气状况、增雨前后的降雨量等数据。

此外,我们还实
地放置了6个雨量计作为检验站点,以检验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结果:
在记录天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对比了增雨前后的降雨量变化。

通过对比发现,增雨后降雨量增加了30%,说明人工增雨方案效果
显著。

此外,实地检验站点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结论,在增
雨后,检验站点的雨量明显增加。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结论:地面
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可行的缓解干旱的方法。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
意到,这是初步探究的结果,具体实践中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结论: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实地检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结果表明,增雨后降雨量明显提高,人工增雨方案效果显著。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是初步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一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简便设计方法

一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简便设计方法

收稿日期:2003-05-08作者简介:高树俊(1945—),男,山东临沭人,高级工程师。

一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简便设计方法高 树 俊(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临沂276004)摘要:根据火箭、高炮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实际,采用移动的目标区与对比区的区域对比方法,对单点、单次、单线(火箭)作业设计出一种简便的效果评估方法,使基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单位的效果评估尽可能科学、客观和简便。

关 键 词: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区域对比中图分类号:P4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82(2003)04-0039-02引言效果评估是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课题,也是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作业效益所必须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由于市县两级在人工增雨(防雹)效果评估观测仪器、取样等手段还存在一定困难,预先设计的目标区、对比区,往往因作业的特殊性、局限性、经常性又不易控制,因而给人工增雨(防雹)效果评估带来一定困难。

本文根据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实际,提出一种简便的移动目标区与对比区的区域对比效果评估方法。

1 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方法基本思路是建立在对比区、目标区不固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作业工具、作业点,预先设计一种等面积方格。

方格面积依据不同作业工具性能和催化影响范围而定:一般高炮的影响面积为20km 2,火箭为200km 2。

依据地图比例或雨量图比例作催化影响范围实际距离方格,如高炮方格边长取312km ,火箭方格边长取710km ,然后从中心方格向左、右、上、下外延,划出与面积相等的9个方格(图1)。

将作业点设立在5号区前沿中央,同时将降水云移动来向与2号区对准。

这样,把作业点所在的5号区域作为影响区,位于其正下风方的8号区为主影响区,位于侧下风方的7,9号为副影响区;与影响区紧邻的2,4,6区为主对比区,1和3区则为对比区。

收集总降水量或每隔1小时……6小时逐时段降水量,并将各区内的雨量点降水量相加,除以雨量点个数得出各区内的平均降水量。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人工增雨是一种人为干预气象过程的措施,通过向云中投放云雾水或冰核剂,以促进云中水滴和冰晶的形成,增加降水量。

作为一项涉及气象、环境和水资源等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人工增雨对干旱地区补水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类。

主观评估是指基于专家经验或观测数据进行评估,其缺点是主观性强、主观性强、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结果不具备客观性。

客观评估是指基于科学方法和统计分析进行评估,核心是建立评估模型。

当前,客观评估方法在人工增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涉及多个指标。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降水增加量、降水区域范围、降水强度和降雪量等。

其中,降水增加量是评价人工增雨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比较人工增雨作业区与对比区的降水量差异来进行评估。

降水区域范围则评估人工增雨作业对降水的影响范围,通常以有效作用区面积作为评估指标。

降水强度是指评估人工增雨作业对单个降水事件的影响程度,通常采用雨量指标来评估。

最后,降雪量是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时比较关注的指标之一,多用于人工增雪作业的评估。

进一步,从可行性和准确性角度考虑,对于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需要建立适当的定量评估模型。

近年来,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通过对历史增雨事件进行分析建模,预测人工增雨作业对降水的影响。

另外,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则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模拟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评估结果。

同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最后,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前言人工增雨是一种人工干预气象过程的方法,旨在改善气象条件,增加降水量,以防止干旱或缓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对其效果的检验和评估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检验方法常用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可比性分析和统计分析。

其中,可比性分析是通过分析和对比增雨时段与非增雨时段的降水态势及环境变量来判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而统计分析则是通过对比人工增雨地区和对照地区的降雨量、降雨强度、降水时长等气象数据,来得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可比性分析在可比性分析中,首先需要对增雨时段和非增雨时段进行对比,以了解增雨期间降水情况的变化。

这一步骤能够发现地面人工增雨是否会改变原有的环境变量,从而造成降水情况的变化。

其次,需要进行环境变量的对比。

将增雨时段与非增雨时段的环境变量进行对比,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量,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是否对环境变量造成了影响。

如果环境变量的差异性较大,则说明人工增雨作业威力较强。

最后,需要对比将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地区与已增雨地区的降水情况,以判断人工增雨是否具有显著的增雨效果。

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对比人工增雨地区和对照地区的全部气象数据,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首先,需要对比降雨量的差异,判断人工增雨作业是否能够带来显著的增降水量。

其次,需要对比降雨时长、降水频率等数据,以深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效果分析综合可比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基本判断地面人工增雨的效果。

如果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变降水情况,增加降水量和频率,并且能够对干旱或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缓解,那么认定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是成功的。

结论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是对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的科学评价,是推进人工增雨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一环。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区域对 比的方法是将某地每次作业的作业区上风方和下风 方分别划成对 比区和影响区 ( 目标Ⅸ)两个 区域 ,分 别统计对
比 区和 影 响 区 的 雨 量 ,然 后 将 对 比 区 和 影 响 区 的 雨 量 进 行 对
又包括 云和降 水的宏 、微观 物理量有无 明显变 化 ,即云厚、面 积 、上升气 流速度 、雷 达回波参数 、云内温度 廓线 、云持续时 间以及 云中冰晶数浓度 、大云滴 数浓度、含水量、谱 宽等是否 产生 预期 的变化。前者称为人工增雨 的间接效果 ,也是 最终效 果 ;后者成为人工增雨的直接效果或物理效果 。二者原则上应 该一 致 ,但 由 于 最 终 效 果 所 受 的 影 响 因子 及 其 时 空 分 布 的复 杂 多变性 ,实际上他们之 间仅表示存 在着 相关关 系。1 述用来 I上 ] 表示效果 的量 ( 包括物理量和非物理量 )通称为效果指标 。人
1= 2 0k 。 0 m2
所有 作业 目标 区面积之 和 ,即为总 目标区面积 ( 当有多个 作业点 同时作业 ,目标 区重叠 时 ,重 叠的部分 只计算一次 ) 。 对 比区 :宝坻 区内除 目标 区以外 所有出现降水的 区域 ,定
为对 比区。
[] 1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 司.人 工影 响天 气培 训教材 [ .北京 :气 M]
E=Y 0 —y 或
R= ( —yO Y *10 Y S )/ o 0 % () 2
() 1
()试验期 两区所受 影响的天气系统以及降水类型相似 。 3 ()两 区均应有较稠密的降水量观测点。 4 32 确 定 对 比 区 和影 响 区 的面 积 .
影 响 区 的面 积 可 以表 示 为 :
1 2 AG I U T R ND L U HNO O 3 RC L U E A T C L GY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任务题目: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背景:人工增雨雪是一种气象干预技术,旨在通过人为方式改变大气中的水分分布,从而促使降水过程发生或增加降雪量。

为了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任务旨在进行定量评估。

任务目标:1. 建立可行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指标体系,包括降水量、降雪量、降水持续时间等指标,以定量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

2. 开展实地观测,收集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相关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作为评估指标的基础数据。

3.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降水量和降雪量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增雨雪作业的效果。

4. 对不同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效果差异,并提出优化方案。

任务步骤:1. 设计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以降水量、降雪量、持续时间等指标为主要评估指标。

2. 确定数据采集方案,包括选择观测点位、设备布置等。

3. 进行实地观测,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并同时收集相关气象数据。

4. 对比分析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降水量和降雪量数据,计算作业的效果。

5. 进行不同作业方案的对比研究,分析其效果差异,并提出优化方案。

6. 撰写评估报告,总结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任务要求:1. 对气象学和降水过程有一定了解,具备相关研究经验。

2. 具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收集和处理气象数据。

3. 具备科学研究和报告撰写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评估结果。

任务时间安排:1. 设计指标体系和制定数据采集方案:1周。

2. 实地观测和数据收集:2周。

3. 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2周。

4. 不同作业方案对比研究和方案优化:2周。

5. 撰写评估报告:1周。

任务成果:1. 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方案。

2. 收集的实地观测数据。

3.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报告,包括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

备注:本任务需要与气象部门或相关机构合作,获取相关的实地观测和操作许可。

人工增雨效果综合评估方法

人工增雨效果综合评估方法

人工增雨效果综合评估方法嘿,咱来说说人工增雨效果综合评估方法这事儿哈!你想想,人工增雨就像是给老天爷“加点料”,让它多下点雨。

那咱怎么知道这“料”加得好不好,效果咋样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先看看降雨量吧!这可是最直观的啦。

下得多不多,一对比就清楚。

就好比你去买水果,挑个大的总比小的看着让人高兴吧!要是人工增雨之后,那雨哗哗地下,比平时多了好多,那不用说,效果肯定不错呀。

再看看降雨的范围呀。

要是就那么一小块地方下了雨,其他地儿干巴巴的,那可不行。

就像你做蛋糕,只把奶油涂在一个角上,那能好看吗?得让雨均匀地分布在更大的范围,这样才能惠及更多的地方嘛。

还有呢,得看看这雨下得及不及时。

比如说庄稼正缺水呢,这时候来一场及时雨,那可真是雪中送炭啊!要是慢悠悠地过了好久才下,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时机,效果就大打折扣啦。

咱也得考虑成本呀!你说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人工增雨,要是效果不咋地,那不就亏大啦?就跟你花了大价钱买了个东西,结果不实用,那不心疼死啦?另外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可别为了多下点雨,把环境给搞坏了。

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呀!这就好像你为了一时的快乐,吃了好多垃圾食品,结果把身体搞坏了,多不划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期观察。

一次两次可看不出来啥,得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总结,才能真正了解人工增雨的效果到底咋样。

就像你学一门手艺,哪能一下子就精通呀,得慢慢练,慢慢摸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要全面、准确地评估人工增雨效果,可得费不少心思呢。

得有专业的设备去监测降雨量、范围这些数据,还得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分析判断。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

那怎么才能做好这个评估呢?首先得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吧,没数据怎么分析呀?然后得让那些懂行的人来好好研究研究。

咱普通人可没那本事。

总之呢,人工增雨效果综合评估方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呀,别不当回事儿!这可是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呢!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引言二、人工增雨雪作业原理1.人工增雨原理2.人工增雪原理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1.降水量评估2.气象参数评估3.环境效益评估四、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模型1.模型构建2.模型参数设置3.模型验证与分析五、案例分析1.人工增雨案例2.人工增雪案例六、存在问题与挑战七、未来发展展望八、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气象调节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评估一直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人工增雨雪作业原理、效果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原理1.人工增雨原理:人工增雨主要通过向云层中投放催化剂,促使云滴增大、合并,从而形成降水。

常用的增雨方法有:燃烧碘化银、发射火箭弹、撒播催化剂等。

2.人工增雪原理:人工增雪主要是通过降低云层温度,使云滴转化为雪滴。

常用的增雪方法有:燃烧液态氮、喷洒凝结核等。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1.降水量评估:通过对比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降水量数据,分析作业效果。

2.气象参数评估:通过监测作业期间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向等),分析人工增雨雪作业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3.环境效益评估:从生态、农业、水资源等方面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带来的环境效益。

四、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模型1.模型构建:以降水量、气象参数等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增雨雪作业措施,构建效果评估模型。

2.模型参数设置: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和气象数据,设置模型参数,如降水阈值、作业区域等。

3.模型验证与分析: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案例分析1.人工增雨案例:某地区在干旱年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降水量较历年同期明显增加,有效缓解了干旱状况。

2.人工增雪案例:某地区在冬季实施人工增雪作业,使积雪厚度增加,保障了冬季供水和农业生产。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引言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与方法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1.评估指标和方法2.数据采集与处理3.结果分析与讨论四、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发展现状五、存在问题与挑战六、展望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调控手段,在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与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通过向云层中投放化学物质,促使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迅速增长,达到一定大小后便会下落到地面,从而实现增雨雪的目的。

目前,我国常用的人工增雨雪方法有:火箭弹、炮弹、飞机播撒等。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1.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作业成功率、增加水量、覆盖范围等。

评估方法主要有:数理统计法、模型模拟法、对比分析法等。

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主要来自于国家气象观测站、人工增雨雪作业现场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为评估结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评估结果,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在提高作业成功率、增加水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作业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四、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作业的科学性、针对性、协同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五、存在问题与挑战1.作业效果不稳定,部分地区作业成功率较低。

2.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3.管理和协同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

六、展望与建议1.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优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作业效率和覆盖范围。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1. 背景介绍人工增雨(雪)作业是指利用人工手段促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降水,从而增加降水量的一种气象调控技术。

在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已经有着长期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于缓解旱情、补充水源、改善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如何对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检验和量化研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检验、对比试验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作为评估标准,但这种方法常常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够科学和准确。

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准确的量化技术研究方法尤为重要。

3. 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为了实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科学、准确的检验和量化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研究任务书:3.1 气象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需要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区域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降水量、湿度、云量等指标,以了解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3.2 物理模拟实验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在实验室或仿真环境中模拟人工增雨(雪)作业,观测降水量的变化,以验证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

3.3 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后的降水量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检验和量化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为相关决策和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5. 总结通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检验和量化研究,可以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我国的气象调控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任务书的提出和实施,能够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科学评估和量化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工降雨效果评估和调整管理制度

人工降雨效果评估和调整管理制度

人工降雨效果评估和调整管理制度人工降雨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气象调控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补给。

为了确保人工降雨的效果和管理制度的顺利运行,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

本文将对人工降雨效果评估和调整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人工降雨效果评估1.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评估人工降雨效果,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降雨范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象条件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人工降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效果评估指标的制定为了对人工降雨效果进行评估,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降雨增加量、水资源补给量、土壤湿度增加量等。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可以评价人工降雨的效果。

3. 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人工降雨效果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评估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调整管理制度1. 定期评估与调整在人工降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

通过不断反馈和优化,可以提高人工降雨的效果和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2. 多部门合作人工降雨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进行多部门合作。

相关部门可以共同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培训可以提高人工降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宣传可以增强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管理制度的落地和实施。

4. 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为了规范人工降雨的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法规和标准可以约束管理行为,明确管理要求,减少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果。

5. 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人工降雨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背景及意义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结论正文:一、背景及意义人工增雨雪作业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在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防御手段,对于缓解干旱、保障水资源、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作业方法、催化剂量等,因此,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对于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

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收集作业前后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作业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受观测数据的影响较大,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作业效果。

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数值模拟作业过程中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分析作业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作业效果,缺点是计算量较大,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以某次人工增雨雪作业为例,采用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收集了作业前后的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作业后降水量明显增加,作业效果显著。

采用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模拟了作业过程中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作业后云水含量增加,云滴尺寸减小,有利于降水的形成,作业效果显著。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二是观测数据的质量,观测数据是评估的基础,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数值模拟的精度,数值模拟是一种模拟自然界复杂过程的方法,需要不断提高模拟的精度,以更好地反映作业效果。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原创版)目录1.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的背景和意义2.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研究目标和内容3.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步骤4.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正文人工增雨 (雪) 作业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人工增雨 (雪) 作业的效果,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检验量化技术,这无疑制约了人工增雨 (雪) 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开展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本研究任务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工增雨(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以期提高人工增雨 (雪) 作业的效果,推动其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的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和筛选,二是建立和完善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体系,三是探索和优化人工增雨(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任务将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

具体研究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次,设计实验,对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进行实地监测和评估;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和优化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体系。

可以预见,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我国的人工增雨 (雪) 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其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将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提供有力帮助。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三、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评估1.作业方法2.效果评估标准3.效果评估实例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五、总结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干旱问题。

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应对措施,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干旱、保障水资源等方面。

然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其效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通过向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或雪晶,从而实现增雨雪的目的。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碘化银、氯化钠等。

人工增雨雪作业的过程需要结合气象条件、云层特性等因素进行科学判断和规划。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评估1.作业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雪厚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作业效果。

2.效果评估标准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标准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指标。

常用的标准包括:增加降水量、提高降水概率、增加积雪深度等。

3.效果评估实例以某次人工增雨雪作业为例,根据降水量、降水强度等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作业效果。

例如,在某次作业中,通过播撒碘化银催化剂,成功促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实现了增雨效果。

根据降水量的测量,作业区的降水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尽管人工增雨雪作业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效果受气象条件、云层特性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作业技术水平,完善作业管理体系,确保作业安全有效。

五、总结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应对干旱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如何定量评估其作业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一、引言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是一种人为干预天气的方法,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凝结核或冷凝剂,以促使云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

这种作业方法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气象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任务书旨在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观测和统计分析,如降水量的变化、云粒子的浓度和大小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等。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方法来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

三、目标本任务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效果的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实验的验证,得出客观、可靠的评估结果。

具体目标包括: 1. 确定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如降水量增加率、降水分布的均匀性等。

2. 收集观测数据:收集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过程中的观测数据,包括云粒子浓度、降水量等。

3. 分析观测数据: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结果。

4. 进行模拟实验:基于已有观测数据,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5. 编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写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四、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 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例如,可以使用降水量增加率来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即降水量与无作业情况下的降水量之间的比值。

此外,还可以考虑降水分布的均匀性、降水强度的变化等指标。

2. 收集观测数据在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观测数据。

可以使用云粒子探测器、降水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观测。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与意义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2.1 评估原则2.2 评估方法和技术2.3 评估内容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3.1 评估过程3.2 评估结果四、结果分析与应用4.1 结果分析4.2 应用建议五、结论5.1 结论总结5.2 展望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干旱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利用手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评估,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定量评估方法。

1.2 目的与意义本任务旨在通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探究人工增雨雪作业对于缓解干旱、增加降水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今后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2.1 评估原则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 评估方法和技术采用气象观测数据、遥感数据、地面实验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运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进行评估。

2.3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降水总量、降水效率、增雨雪量、作业影响区域降水量等。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3.1 评估过程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实验数据,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降水量、降水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实际效果。

3.2 评估结果经过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降水总量和降水效率,增雨雪效果显著。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4.1 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分析人工增雨雪作业在不同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效果差异,总结经验,为今后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参考。

4.2 应用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建议,如优化作业方案、提高催化剂效果等,以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人工增雨雪的背景与意义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基本原理三、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组织实施四、人工增雨雪的效果评估与分析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一、人工增雨雪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旱涝灾害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我国积极采取人工增雨雪作业,以调节气候、缓解干旱、保障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

人工增雨雪作业已成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基本原理人工增雨雪作业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形成过程的科学原理,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降水效率。

常见的催化剂有碘化银、氯化钠等。

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关键在于把握合适的时机、作业区域和催化剂量。

三、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组织实施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预测预报、催化条件监测识别、作业方案设计、决策指挥及催化效果评估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此外,还需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协作,确保作业安全和效果。

四、人工增雨雪的效果评估与分析根据最近的一次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我国北方地区在2月9-10日的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雪)作业区降水总量达222340万吨,其中人影作业增加雨(雪)量达37811.3万吨,平均增雨(雪)效果约17%。

这次作业有效缓解了北方冬麦旱区的气象干旱,重旱范围减小,土壤表层缺水状况得到改善。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尽管人工增雨雪作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未来,我国应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作业效果;同时,加强天气气候监测与预测,更好地把握作业时机;此外,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总之,人工增雨雪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人工增雨(雪)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调控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对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检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的量化技术研究,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开发一套适用于我国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量化评估方法。

2.研究内容(1)收集整理相关气象数据、人工增雨(雪)作业数据等;(2)研究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3)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量化评估模型;(4)开展技术验证与优化。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各类气象数据、人工增雨(雪)作业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2.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量化评估方法根据作业特点和效果影响因素,建立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3.技术验证与优化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所建立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方法进行优化。

四、预期成果与应用前景1.成果体现(1)一套完善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量化评估方法;(2)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3)技术报告和论文。

2.应用前景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人工增雨(雪)业务的开展、作业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1.阶段任务划分(1)第一阶段:数据收集与处理;(2)第二阶段: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量化评估方法研究;(3)第三阶段:技术验证与优化;(4)第四阶段:成果总结与论文撰写。

2.关键节点与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关键节点和时间安排,确保研究进度顺利进行。

六、经费预算与管理1.经费来源与分配(1)项目经费;(2)合作单位经费;(3)自筹经费。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背景2.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方法和步骤3.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应用案例4.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正文一、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增雨 (雪) 作业被广泛应用,以提高降水量,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然而,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这也制约了人工增雨 (雪) 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研究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方法和步骤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收集增雨 (雪) 作业前后的气象数据,包括降水、气温、湿度、风速等。

2.方法选择: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如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3.模型建立:利用收集的数据,建立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评估模型。

4.结果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出增雨 (雪) 作业效果,并与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5.结果验证: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在某地区进行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首先收集了该地区多年的气象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建立评估模型。

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效果,发现该地区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显著,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增雨 (雪) 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将更加完善和精确,为水资源管理和人工增雨 (雪) 作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作者:冯正勇安慧文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6期
摘要:鉴于抗旱增雨的迫切需要,催化作业的方式是非随机化的,作业的目标区也不固定的实际情况,人工增雨作业的目标区的选择通常总是找最有利于降水的或自然发展最旺盛的云或云区。

因此,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存在一个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给效果评估带来的偏差,这是非随机化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宝坻区目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的物理检验方法。

关键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P48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998年,宝坻区第一次利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试验作业,2001年引进流动火箭发射架,从此展开了高炮、火箭联合增雨和冬季火箭增雪业务,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了空中水资源,对缓解农业旱情起到重要作用。

鉴于目前抗旱增雨的迫切需要,催化作业的方式是非随机化的,作业的目标区很不固定的实际情况,而且作业区和目标云的选择通常总是找最有利于降水的或自然发展最旺盛的云或云区,在进行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时对比区的划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人为主观因素。

因此,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存在一个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给效果评估带来的偏差,这是非随机化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宝坻目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的物理检验方法。

2人工增雨效果的概念
人工增雨的效果,一般理解为人工增雨作业后,云和降水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降水是否增加,又包括云和降水的宏、微观物理量有无明显变化,即云厚、面积、上升气流速度、雷达回波参数、云内温度廓线、云持续时间以及云中冰晶数浓度、大云滴数浓度、含水量、谱宽等是否产生预期的变化。

前者称为人工增雨的间接效果,也是最终效果;后者成为人工增雨的直接效果或物理效果。

二者原则上应该一致,但由于最终效果所受的影响因子及其时空分布的复杂多变性,实际上他们之间仅表示存在着相关关系。

[1]上述用来表示效果的量(包括物理量和非物理量)通称为效果指标。

人工增雨作业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是否增加了降水,增加了多少。

设y是增雨作业后的降水量,而y0是不进行增雨作业时的自然降水量,则人工增雨作用的效果可以表示为
E=y-y0(1)

R=(y-yS0)/y0*100%(2)
其中E为绝对效果,R为相对效果。

于是可以出现三种情况:
(1)y>y0,表示有正效果。

(2)y<y0,表示出现了反效果或负效果。

(3)y=y0,表示既没有正效果,也没有产生负效果。

事实上,y和y0这两个量是无法同时测量的。

实施增雨作业后,只有y可以测量到,而y0是无法测量的;反之,可以测量到y0,而y又无法测量到。

因此,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就归结为通过各种间接途径对y0进行定量估计的问题[2]。

估计y0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预报方法,另一种是统计推断的方法。

由于现有的预报方法,无论是天气学方法还是数值模拟方法,都还不能做到以满足效果检验的精确度对一次降水过程做出定时、定位、定量的预报。

迄今为止,效果检验主要是利用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推断。

3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方法
目前人工增雨作用效果检验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

人工增雨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政府行为,主要以大范围的抗旱和补充地面水资源为目的。

而政府部门最关心的是人工增雨的具体增加量,或是投入的直接经济效益。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难以采用随机化试验和固定目标区方法。

但是为了能够更客观的评估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提高作业效果评估的可信度,可采用区域对比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

区域对比的方法是将某地每次作业的作业区上风方和下风方分别划成对比区和影响区(目标区)两个区域,分别统计对比区和影响区的雨量,然后将对比区和影响区的雨量进行对比,最后,计算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及效益,具体步骤为:
选定目标区和对比区
目标区是指受到人工催化作业影响的地区,一般位于人工催化作业的作业点下风方向;对比区是指不受人工催化作业影响的地区。

通常对比区的选择要满足一下要求:
(1)不受人工催化作业影响。

根据统计的试验高空盛行风向,对比区应选择在人工催化作业的上风方向或者垂直于风向的侧面。

(2)地形、面积与目标区相似,这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消除地形所引起的降水量的差异。

(3)试验期两区所受影响的天气系统以及降水类型相似。

(4)两区均应有较稠密的降水量观测点。

确定对比区和影响区的面积
影响区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SY=L*K(3)
式中L为火箭弹催化剂播撒长度;K为催化剂扩散系数,由高空风和影响时间来确定,高空风用临近测站的探空资料,取500、700、850hPa的合成风;影响时间取3小时。

影响区面积确定后,在影响区的上风方取相同的面积作为对比区。

分别计算出对比区和影响区平均雨量Y和Y0
计算增水量Q
Q=(Y-Y0)(4)
式中:增水量Q的单位为104t(万吨),Y和Y0的单位为mm(毫米),SY的单位为km2(平方公里),为单位变换系数。

将每个作业点的增水量Q累加就得到总增水量。

4宝坻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方法
宝坻全区面积1450km2,区内有人影作业炮站8个,一次作业目标区几乎覆盖全市;同时地理位置上与蓟县、武清、宁河及河北廊坊、唐山等接壤,任何一个方向实施人影作业,我区均处于污染区,在进行效果统计时,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区。

因此有必要找到符合我区特点的增雨效果评估方案。

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选择
目标区:将单个火箭作业点的目标区定为一个矩形区域,作业点位于矩形区域短边。

增雨作业火箭设计方向一般垂直于云的来向,因此,其边长为火箭催化剂播撒长度L(定为
5km),扩散系数K由雷达探测回波移动速度和催化作用时间确定,催化时间一般为1小时。

K=V*t(5)
其中V为回波移动速度,单位为Km/小时,t为催化作用时间。

假设回波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移动速度每小时20km,影响时间1小时,作业点向西南方向发射一枚火箭弹,则目标区范围为L*V*t=5*20*1=100km2。

如果分别向东北和西南各发射一枚火箭弹,则目标区范围为2L*V*t=2*5*20*1=200km2。

所有作业目标区面积之和,即为总目标区面积(当有多个作业点同时作业,目标区重叠时,重叠的部分只计算一次)。

对比区:宝坻区内除目标区以外所有出现降水的区域,定为对比区。

分别计算出对比区和影响区平均雨量Y和Y0
计算增雨量和增水量
例:2011年4月29日,受高空槽影响,我区出现降水过程,18时47分,霍各庄炮站进行火箭增雨作业。

雷达回波显示,系统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移动速度30km/hr,作业时向西北和东南各发射一枚火箭弹。

随后曹辛庄、南仁孚、方家庄等炮站陆续实施增雨作业。

1小时后区内各站降水量如表1。

表12011年4月29日19:30至20:30宝坻区降水量
站名累计降水影响区站名累计降水影响区宝坻新安镇宝平街林亭口大口屯周良庄新开口郝各庄史各庄八门城高家庄牛道口霍各庄马家店口东镇大钟庄方家庄王卜庄
画出目标区和对比区,并计算目标区面积为886km2
第二,计算目标区和对比区平均雨量。

位于目标区内雨量站11个,平均降水量Y 为,对比区平均降水量Y0为。

最后计算增雨量和增水量。

上例中增雨量△Y=Y-Y0,为;增水量
Q=△Y*为万吨
各作业日增水量之和为全年累计增水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人工影响天气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陈光学等.火箭人工影响天气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