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研讨--探索与研究_图文.ppt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综合探究问题PPT课件
茂名市电白春华学校 黄景华
第1页/共15页
1、已知关于x的方程k2x2+(2k-1)x+1=0 有两个不相等的
实数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如果存 在,求出k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 1 , 5)
24
显然当动点P从A点出发沿折线A-C-B
y=x2+x-1
y
运动到顶点C时,△APB的面积最大。
易知 A( 1 5 ,0) ,B(1 5 ,0)
2
2
AB x2 x1 5
A OB x C
∴△APB面积的最大值是 S 1 5 5 5 5
2
48
D
茂名市电白春华学校 黄景华
第4页/共15页
(3) 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 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P的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延长BC到P,使CP = BC,连接AP,
则△ACP为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y
过P作PF⊥x轴于F,易证
2
4
矛盾
∴不存在实数k值,使方程茂的名市两电白根春华互学校为黄相景华反数
第2页/共15页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
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与两坐标轴交点为点A和点C,与
抛物线交于点B,其中点A(0,2),点B(– 3,1),抛物线与y
初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优秀文档PPT
合计
考试要 ab c 20 25 46
求 合计 主 体 知 识
91 方程(组)、不等式(组)、
函数及其意义
50 35 55 140 四边形、图形的轴对称、平移、
旋转、图形与证明
7 10 9
26 统计、概率知识应用
77 70 110 257
性); (3)没有根号内含字母的根式化简,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4)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5)整式除法未列入要求;
(6)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及拆项、添项法
(7)没有分式的乘方,降低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 (8)分式方程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没有可化为一
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9)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7)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 件发生的概率(c);
(8)增加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概 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c)。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
“课题学习”是新增加的学习领域,它不是 在其他数学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 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 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 系。
进行图案设计(C);
(9)削弱了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证明, (7)新增根据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求
“课题学习”是新增加的学习领域,它不是在其他数学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 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有理数运算以三步为主(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
一、什么是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 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 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 水平。
初中数学 中考复习专题:规律探索课件(共19张ppt)
中考复习第一轮
专题:规律探索
专题解读
规律探索题是根据已知条件中呈现的一组变化的数、 式子、图形等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特例中蕴 含的数字或图形的规律与特征,并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规 律或特征的一类试题.这类试题通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阅读、观察、分析、 猜想、验证、表达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A.(1010,0) C.(1009,0)
B.(1010,1) D.(1009,1)
3.小明用火柴棒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 下列图形,则摆放第n个图形共需要火柴是由边长相同的正 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正方形涂有阴影,依此规 律,第n个图案中有 2n+2 个涂有阴影的正方形(用 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1).第 4 个等式:
4×56×25=4×124-5×1. 25
(2).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第 n 个等式:
n(n+n+1)2 ·2n+1=n·12n-(n+11)·2n+1
.
(3).式子 a1+a2+a3+…+a20=
21×219-1 21×221
.
归纳总结
本题考查“等式”中的规律探索,可类比数列中规律探索的 思路,在分析等式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分析等式中各个部 分数的规律,然后将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并按等式的结构组合, 从而得到关于等式的一般代数表达式,注意参考探究数列规律的 思维经验.
3.(2019·常德)观察下列等式:70=1,71=7,72
=49,73=343,74=2401,75=16 807,…,根据
其中的规律可得70+71+72+…+72019的结果的个位
中考数学复习课研讨会 (共56张PPT)
突破重难点-13
13.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上两点,AC⊥y轴于C, BD⊥x轴于D,AC=BD= OC,S四边形ABCD =9,则 k= . 常见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设坐标 未知量较多,无法和几何图形当中的 边长面积建立关系,反之从图形角度 入手,无法联系K值与图形的关系 建议:反比例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K值的几何意义,要 结合面积法,表达式当中的横纵坐标的乘积为定值这一特 性综合处理,必要时需添加辅助线如:做垂线、补形等
突破重难点-14
14.已知:PA=,PB=4,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 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如图,当 ∠APB=45°时,求AB及PD的长.
M
突破重难点-14
---中点中线中位线
14.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 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 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 PM的最大值是 .
的知识点,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及方法,
并对解法进行反思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
突破重难点-10 例题10.已知抛物线y=x2 +bx+c的对称轴为x=
1,且它与x轴交于A、B两点.若AB的长是6,则该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A.(1,9) B.(1,8) C.(1,-9) D.(1,-8)
常见问题: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找不到点坐标, 也就不知道怎么解决顶点坐标。 建议:二次函数的问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结合 题意画出图形,做出判断。没有图形怎么办、知道什 么画什么、数形结合显身手
夯实基础
例题1.计算: 3 |3 2 3|
1
8
6.
常见问题:记不住公式、法则,不会计算负指数 幂和绝对值
中考数学研讨会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9
最后设计几道适当的练习题,供课外练习及拓展。
1、 如图1:A、B、C是⊙O上的三点,若∠AOC=40°, 则∠ABC的度数是( )
A、10°
B、20° C、40° D、80°
B
C
·O
C A
图1
A
D
B
图2
·O
A
PB
图3
2、如图2,已知AD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 AD=13cm,CosB=,则AC的长等于( )
2020年10月2日
8
例3是应用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和垂径定 理的推论来解决圆中问题的一道开放性探索题,
练习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半圆O,AB是直径, 连接AC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的四边形ABCD成为等腰 梯形,这个条件—————— (注:不作辅助线,只需填一个条件即可)请说明理 由。 (2)如果∠CAB=30°,那么AB和CD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学业考试的命题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考察内
容要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2)试题素材,求
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3)试题背景要符合学生的
现实。所以,我们首先要读懂《课标》,理解《课标》,
其次要认真钻研教材,旧教材的知识体系与要求在许多
2020年10月2日
2
老教师(从数多年的教师)的脑中已根深蒂固,所以我 们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一定要新旧教材对比,对比时, 要特别留意两个问题:(1)新教材新增了什么内容?怎 样复习?(2) 同一专题新教材在要求上是否发生变化? 复习时应如何处理?我想这两个问题大概也是一线老师 最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待会我再谈谈我个人 的看法,现在我们还是来说说制订复习策略前还需做些 什么,我认为还有一点,那就是看懂《 中考说明》,课 标——教材——中考说明,三维一体,我们才能理清 “中考到底考什么?”
中考数学复习研讨会ppt
杭州与舟山数学卷考试情况
☆ 杭州市初中毕业人数20000左右, 其中 7000免试直升职业高中, 参考人数13000左 右, 平均分 94.93分 难度系数 0.79
☆ 舟山市初中毕业生10000左右, 参考人数 10000左右, 平均分103.5分, 难度系数 0.69
如新增加的几何尺规作图、第7题的测量问题、第 12题阅读直方图信息、13题从问题讨论中得到提示、 16、17题的探索规律、20题统计图表的转换、23题应 用问题的解决等。
6.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
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数学的价值观
试题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常用的数 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 析归纳法等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 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函数思想和转化化归 思想等进行了渗透性的考查。
如第10题将色子与勾股数的综合;16题对 归纳推理的较高要求;24题对动点的讨论及函 数图象的综合等。活而不源自, 巧而不偏, 新而不怪, 坚持方向!
---中考复习座谈
第二届新课程数学中考
关注核心内容 凸显数学思考 考查数学素养
杭州市区中考数学卷情况参考
☆ 报考人数12469,实考人数12456。 ☆ 满分139人(120分86人,119.5分53人) ☆ 平均分 94.93分 难度系数 0.79 ☆ 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51∶49∶20 ☆ 简单题(0.8以上)∶中档题(0.4~0.8) ∶
收入减去成本及所有支出费用之差为正值)? (2) 已知该船运输满15年要报废,报废时旧船卖
出可收回20万元,求这15年的年平均盈利额 (精确到0.1万元)?
将容易的题目改难---2008年第16题 原设计为: (距离d=10,求圆半径)
初三数学总复习开放探究(二)课件
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要求
复习内容应系统全面,同时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
在复习过程中,应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倡导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数学总复习开放探究(二课件
contents
目录
复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梳理与总结 开放性问题探究 典型例题解析 复习策略与建议 习题与巩固
01
复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整合
解题能力
思维能力
应用能力
复习目标
01
02
03
04
帮助学生整合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特别是解决综合题和难题的能力。
在保证复习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复习效率,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难度。
系统性与针对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
自主与合作结合
质量与效率并重
02
知识梳理与总结
掌握代数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理解代数式与整式、分式的联系与区别。
代数式
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方程与方程组
基础习题训练
提升解题能力
总结词
提高习题训练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些题目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通过练习提高习题,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为解决更复杂的题目打下基础。
详细描述
提高习题训练
总结词
培养综合能力
详细描述
综合习题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综合习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数学研讨》课件
中考数学考试常见问题
1
常见问题解答
我们将对学生在备考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例如什么样的备考计划更好,应该 如何复习,如何提高做题速度等。
2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根据历年来的考试情况,总结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常见点,并将详细解析这些点。
3
提高考试成绩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出提高中考数学成绩的方法和建议,包括积极心态,科学的学习方法,复习 后的及时总结,不断地做题等。
中考数学备考方法
学习计划制定与执 行
我们将介绍制定学习计划的 方法和技巧,并对计划的执 行进行重点讲解。
做题技巧和方法
根据历年的中考数学试卷, 总结出中考数学试题的出题 规律,给出做题的技巧和方 法。
模拟考试与错题整 理
模拟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而 错题整理则可以帮助学生整 理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提高成绩。
中考数学研讨
本次研讨旨在帮助广大中学生更好地备考中考数学。我们将从考试概述、知 识点讲解、备考方法、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
引言
本次研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中考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备考。通 过本次研讨,希望学生们能够对中考数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掌握更多的 解题方法和技巧。
研讨的内容包括中考数学考试概述、数学知识点解析、备考方法、常见问题 等方面。过本次研讨,希望学生 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考数 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并且 在备考中做到的心态稳定, 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数学备考心得分 享
本次研讨也鼓励学生们将 自己的中考数学备考心得 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交 流、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望
相信学生们在本次中考数 学研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 技能,将对他们未来的学 习和发展产生深刻而积极 的影响。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研讨--探索与研究
在Rt△ABD中, sin B A,D则; ADcsin B
c
在Rt△ACD中, sinC______.,则AD=_______;
所以
,即
csin B b sin C
b ,c进一步即得正弦定理: sin B sin C
(此定理适合任意锐角三角形)。参照利用(lìyòng)正弦定理解答下题:
24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例3.(2016广东省梅州市第1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 转到△AB1C1的位置(wèi zhi),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 △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 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 ,0), B(0,2),则点B2016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
的最S大 值为am,最b小值c为n ,则m-n的值为_____.
ab7 , ca 设5 ,
思路:
a 0
b c 5 7 a a Sa(7a )(5a )a 1257
a a
0 0
0
a
7
x, y,z 对比:(2013.初中数学联赛(liánsài)初二决赛)已知:
为三个非负数,且满足,
3x 2y z 2x y3z
25
第二十五页,共31页。
(2)代数探究型 例1.(2015•内江)(1)填空(tiánkòng): (a﹣b)(a+b)= _____; (a﹣b)(a2+ab+b2)= ______; (a﹣b)(a3+a2b+ab2+b3)= ______
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
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注重审题才干的训练和阅读了解才干的提高;增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等方面的体会、归结任务,把数学总温习做到游刃缺乏,才干在中考中取得成功。
:基础知识,审题才干,阅读了解,运用性,探求性初三数学总温习的特点是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
但每个初三的任课教员,只需在总温习中,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勇于探求,做到以下几点,就一定能决胜中考。
一、要微观掌握,全体规划要明白新课程目的及内容要求,要仔细研讨中考说明,明白考试的范围、侧重点及每一个考点的详细要求,要从微观上掌握中考。
要做到: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温习的指南,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动摇性作风为温习的导向,以新课标为温习的纲要,以教材为温习的依据,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综合题为练习的重点,以近年中考试题为最基本的温习素材。
二、落实基础知识,完成厚薄转化不知是哪位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有两个进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
很显然,前者讲的是〝量〞的积聚,后者说的那么是〝质〞的飞跃。
所以,在温习进程中,教员必需高度注重先生由〝量〞到〝质〞的转化进程。
〝量〞的积聚,就是强调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艺做到系统掌握,要过好课本关,即过好对基本概念、法那么、公式、定理正确表达和灵敏运用关;过好每章后带有综合性温习题的独立完成关。
(一般完成有困难的题也可在教员的指点下完成)在这个〝量〞的积聚进程中,教员一定要依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络,和先生一道将知识停止梳理,分门别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让先生〝画龙〞,由教员〝点睛〞。
经过师生互动,对比剖析,将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停止,让先生真正地掌握教材的内容。
教学实际证明:只要这样,才干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纵横联络,才干让先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才干增强先生的了解和记忆,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化,由〝量〞到〝质〞的飞跃,大大提高温习的效率。
三、注重审题才干的训练和阅读了解才干的提高一切率领初三先生阅历过中考的数学教员都知道,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解答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 探索问题ppt精品课件
7.(2011·菏泽中考)我市一家电子计算器专卖店每只进价13 元,售价20元,多买优惠;凡是一次买10只以上的,每多买1 只,所买的全部计算器每只就降低0.10元,例如,某人买20 只计算器,于是每只降价0.10×(20-10)=1(元),因此,所买 的全部20只计算器都按照每只19元计算,但是最低价为每只 16元.
【自主解答】(1)如图所示:连接OH,过点H作HP⊥y轴于点P, 则根据题意可知OP=4,PH=3,则OH=5. ∵AH为⊙O的切线,∴OH⊥AH. 又∵∠AOP=90°,∴∠HAO=∠HOP. 因此sin∠HAO=sin∠HOP= 3 .
5
(2)当E、F两点在OP上运动时(与点P不重合),sin∠CGO的值 不变. 过点D作DM⊥EF于M,并延长DM交⊙O于N, 连接ON,交BC于点T. 因为△DEF为等腰三角形,DM⊥EF, 所以DN平分∠BDC, 所以 BN CN,所以OT⊥BC, 所以∠CGO+∠GOT=∠GOT+∠MNO=90°,
(3)点P在BC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P、A、D、E为顶点的四边 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由.
【解析】(1)3或8 (2)1或11 (3)能,理由如下:由(2)知,当BP=11时,以点P、A、D、E为顶 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P=AD=5. 过D作DF⊥BC于F,∵∠C=45°,CD= 4 2 , ∴DF=FC=4, ∴EF=EC-FC=6-4=2, ∴FP=EP-EF=5-2=3, ∴DP= FP2 DF2 32 42 5.
【例2】(2010·泰安中考)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90°,点P、Q分别是AB、AC上的一动点,且满足BP=AQ, D是BC的中点.
(1)求证:△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PDQ是正方形,并说明 理由. 【思路点拨】(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PD=QD和∠PDQ=90°. (2)结合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题目的已知条件,探索当点P 运动到何处时,满足正方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