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理论与工艺

合集下载

轧制理论)轧制原理PPT

轧制理论)轧制原理PPT
数值模拟软件
开发专门的数值模拟软件,如MSC.Marc、ABAQUS等,可实现轧制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效率。
模拟结果验证
通过与实际轧制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实际生产 提供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在轧制理论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模型
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轧制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可以实现轧制参数 的优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制压力和力矩。
05 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CHAPTER
温度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热传导方程
描述物体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变 化的偏微分方程,是温度场分析 的基础。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

确定热传导方程的解,初始条件 为物体初始时刻的温度分布,边 界条件为物体表面与周围环境之 间的热交换情况。
有限差分法
02 轧制变形基本原理
CHAPTER
轧制变形的基本概念
轧制变形
指金属坯料在两个旋转轧辊的缝 隙中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 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加工
方法。
轧制产品
通过轧制变形得到的产品,如板材、 带材、线材、棒材等。
轧制方向
金属在轧辊作用下变形的方向,通 常与轧辊轴线平行。
轧制变形的力学基础
利用塑性变形区的滑移线 场,通过数学解析计算轧 制压力。
上限法
基于塑性变形理论的上限 定理,通过构建速度场计 算轧制压力的上限值。
轧制力矩的计算方法
能量法
根据轧制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计算变形 功来计算轧制力矩。
解析法
基于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理论,通过数学解析计 算轧制力矩。
有限元法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轧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从而计算轧制力矩。

第二篇轧制工艺基础

第二篇轧制工艺基础

d.采用铸锭的小型生产系统的工艺过程:其 特点是通常在中、小型轧机上用冷的小钢 锭经一次加热轧制成材。 所有采用铸锭的生产工艺都是落后的,已 经或将要遭到淘汰。 不管是哪种类型,其基本工序都是:原料 准备(清理)-加热-轧制-冷却精整处理。
合金钢生产工艺流程
• 可分为冷锭和热锭以及正在发展的连铸坯三种作 业方式。 • 由于对合金钢材的表面质量和物理机械性能等技 术要求比普通碳素钢高,并且钢种特性也较复杂, 故其生产工艺过程一般也比较复杂。 • 除各工序的具体工艺规程会因钢种不同而不同以 外,在工序上比碳素钢多出了原料准备中的退火、 轧制后的热处理、酸洗等工序,以及在开坯中有 时还要采用锻造来代替轧钢等。
2.型钢生产系统:规模往往并不很大。 大型:年产100万t以上; 中型:年产30万-100万t; 小型:年产30万t以下。 3.混合生产系统: 在一个钢铁企业中可同时生产板 带钢、型钢或钢管时,称为混合系统。 • 无论在大型、中型或小型的企业中,混合系统都 比较多,其优点是可以满足多品种的需要。 • 但单一的生产系统却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钢材的冷加工生产工艺流程
• 钢材的冷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冷轧和冷 拔。 • 其特点是必须有加工前的酸洗和加工后的 退火相配合,以组成冷加工生产线。
有色金属(铜、铝等)及其合金轧 材生产系统及工艺流程
• 铜、铝及其合金的轧材应用比较广泛,其生产系 统规模却不大,一般是以重金属和轻金属分别自 成系统进行生产的,在产品品种上多是板带材、 型线材及管材等相混合,在加工方法上多是轧制、 挤压、拉拔等相混合,以适应于批量小,品种多 及灵活生产的特点和要求。 • 但也有专业化生产的工厂,例如电缆厂、铝箔厂、 板带材厂等。 • 有色金属及合金的轧材主要是板带材,至于型材、 管材乃至棒材则多用挤压及拉拔的方法生产。

轧制理论知识点

轧制理论知识点

金属压力加工:即金属塑性加工,对具有塑性的金属施加外力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改变金属的形状、尺寸和性能获得所要求的产品的一种加工方法按温度特征分类 1.热加工:在充分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所完成的加工过程,T=∽熔。

2.冷加工: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T=熔以下。

3.温加工:介于冷热加工之间的温度进行的加工.按受力和变形方式分类:由压力的作用使金属产生变形的方式有锻造、轧制和挤压轧制轧制:金属坯料通过旋转的轧辊缝隙进行塑性变形。

轧制分成纵轧(金属在相互平行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轧辊缝隙间进行塑性变形)横轧和斜轧。

内力: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内部各部分因相对位置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内力用切面法。

应力(全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全应力可分解成两个分量,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主变形和主变形图示:绝对主变形:压下量Dh=H-h 宽展量Db=b-B 延伸量Dl=l-L 相对主变形:相对压下量e1=(l-L)/L*100% 相对宽展量e2=(b-B)/B*100% 相对延伸量e3=(H-h)/H*100% 延伸系数m=l/L 压下系数h=H/h 宽展系数w=b/B ①物体变形后其三个真实相对主变形之代数和等于零;②当三个主变形同时存在时,则其中之一在数值上等于另外两个主变形之和,且符号相反。

③当一个主变形为0时,其余两个主变形数值相等符号相反金属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条件:金属塑性变形时,金属体积改变都很小,其变形前的体积V1和变形后的体积V2相等.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积不变条件,用数学式表示为V1=V2 最小阻力定律认为:如果变形物体内各质点有向各个方向流动的可能,则变形物体内每个质点将沿力最小方向移动。

影响金属塑性流动和变形的因素:摩擦的影响变形区的几何因素的影响工具的形状和坯料形状的影响外端的影响变形温度的影响金属性质不均的影响基本应力: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应力叫做基本应力。

第一节 轧钢基础知识

第一节 轧钢基础知识

第一节轧钢基础知识一、轧制原理1.冷轧塑性变形基本参数冷连轧的主要工艺参数为轧制力和前滑,由于冷轧过程中存在下述特殊现象而使轧制力及前滑的计算公式复杂化。

(1)轧制过程中材料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如果确定各种材料退火状态下的变形阻力以及随累计加工率而硬化的增加率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2)在一定的工艺润滑下如何确定轧辊与轧件在变形区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摩擦系数)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和前滑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3)冷轧过程前后张力较大,有关张力对轧制力及前滑的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

(4)冷轧时变形区单位压力极高,轧辊将产生明显的弹性压扁,轧辊压扁一方面增加了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积,同时又将使接触弧加长,加剧了外摩擦对轧制力的影响,并通过改变中性角而影响到前滑。

(5)轧件在出口处的弹性恢复,对于压下量不太大的道次将不容忽视,这亦将影响总的轧制力值。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将使冷连轧的轧制力和前滑公式复杂化。

1.1轧制变形区及其参数1.1.1基本参数变形区是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直接与轧辊相接触而发生变形的那个区域,如图1-1所示。

其基本参数为:D为轧辊直径,mm;R为轧辊半径,mm;ho为轧制前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1为轧制后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 m为轧件的平均高度,h m=2h1)(ho,mm;△h 为压下量(或称绝对压下量),△h=ho-h1,mm;bo为轧制前轧件的宽度,m;b1为轧制后轧件的宽度,m;△b=b1-bo为轧制前轧件之长度,m;L1为轧制后轧件之长度,m;a为咬入角(变形区所对应的轧辊中心角);cosa=1-△h/D;r为中性角;AB为咬入弧或1触弧;Lc为咬入角(接触弧)水平投影的长度,Lc=,㎜。

1.1.2 变形系数轧制时轧件塑性变形,使轧件尺寸在三个方向上都发生了变化,即:轧制之高度由ho减少到h1,比值h1/ho=η为轧件高度方向上的变形,η叫做压下系数。

图1-1 变形区基本参数轧件之宽度bo增加到b1,比值b1/bo=X为轧机宽度方向上的变形,X叫做宽度系数。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高精度轧制和板形控制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高精度轧制和板形控制

(a)板坯厚度变化时:压下的调整
量△S0与料厚的变化量并不相等
由三角形DEE/和三角形EE/F 可推出下式:
S

0
M K
h 0
图14—1 (a)板坯厚度变化时
主要用于前馈即预控AGC,即 在入口处预测料厚的波动,据 以调整压下,消除其影响。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b)变形抗力变化时:压下的调整量△S0与轧出板厚变化量△h也不相等
建议的,1蒙相当于相对长度差为10-4。泼森定义板形为横向
上单位距离上的相对长度差,以mon/cm表示,即:
s
104
L L
B) 加拿大铝公司是取横向上最长与最短纵条之间的相对长度差
作为板形单位,称为 I 单位,1个I单位相当于相对长度差为
10-5。所以板形表示为:
st
105
L L
式中:L—最短纵条的长度,mm。
因素:轧辊的弹性变形、不均匀热膨胀和不均匀磨损
轧辊的不均匀热膨胀
轧辊受热和冷却沿辊身分布不均,一般辊身中部温度
高于边部,传动侧低于操作侧,径向辊面高于辊心。
这使得热膨胀精确计算困难,一般采用简化公式:
Rt yt KT(TZ TB )R KTTR
式中 TZ、TB——辊身中部和边部温度; R ——轧辊半径; ——轧辊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KT——考虑轧辊中心与表面温度不均分布的系数,一般=0.9。
S/0
P/K
h
S0
(P-P0)/K
h
h
S0
P
P0 K
S0—考虑预压变形后的空载辊缝。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14.1.1 板带厚度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影响板带厚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成形工艺学-轧制理论-前滑2

材料成形工艺学-轧制理论-前滑2
如图所示。辊径D<400 毫米时,前滑值增加的 较快;辊径D>400毫米 时,前滑值增加的较慢. 这是由于辊径增大时, 伴随着轧辊线速度的增 加,摩擦系数相应降低, 所以剩余摩擦力的数值 有所减少; 另外,当辊径增大时, ∆B增大,延伸相应地也 减少。 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前滑值增加的较为缓 慢。 29
t x = fp x
积分后得到中性角公式:
sin α 1 − cos α Q1 − Q0 sin γ = − + 2 2f 4 pf b R
2011-1-2 14
前后张力相等或无前后张力时,则
sin α 1 − cos α sin γ = − 2 2f
α角很小时
1 − cos α = 2 sin
2
2011-1-2 2
剩余摩擦力的概念
轧件从开始咬入到轧制建成的过 程中,有利于轧件咬入的水平分力 Tx不断增加,而阻碍轧件咬入的水 平分力Nx不断减小,Tx-Nx的差值 愈来愈大,也就是咬入过程所要求 的靠摩擦作用的曳入力愈来愈富余。
cos ϕ
剩余摩擦力Ts Ts = Tx − N x = Nf cos ϕ − N sin ϕ
2011-1-2 23
4 影响前滑的因素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前滑的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 压下率 轧件厚度 轧件宽度 辊径 摩擦系数 张力等等。
2011-1-2 24
1)压下率的影响
由实验曲线可见,前滑随压 , 下率的增而增, 下率的增而增,其原因是由 于压下率增加,延伸系数增 加。 当∆h=常数时,前滑增加非 常显著。咬入角不变,故前 滑有显著增加。 当 h= 常数时或H=常数时, 压下率的增加,延伸必然增 加,但这是因 ∆h 增加,所 以咬入角增大,故剩余摩擦 力减小, 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使前 滑虽有所增加,但没有∆h= 常数时增加的显著。

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

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

轧制理论部分思考题1、简单轧制过程得条件,变形区及主要参数有哪些?答:简单轧制过程:轧制过程上下辊直径相等,转速相同,且均为主动辊、轧制过程对两个轧辊完全对称、轧辊为刚性、轧件除受轧辊作用外,不受其她任何外力作用、轧件在入辊处与出辊处速度均匀、轧件本身得力学性质均匀。

变形区:(1)几何变形区:入口与出口截面之间得区域、(2)物理变形区:发生塑性变形得区域变形区参数:(1)咬入弧:轧件与轧辊相接触得圆弧。

(2)咬入角α:咬入弧所对应得圆心角称为咬入角。

(3)变形区长:咬入弧得水平投影.(4)轧辊半径R。

(5)轧件轧前、后得厚度H、h.(6)平均厚度。

(7)轧件轧前、后宽度B、b。

(8)平均宽度。

(9)压下量2、改善咬入条件得途径。

答:由α≦β应使α↓,β↑1、减小α方法:由α=arccos(1—△h/D) 1)减小压下量. 2)增大D. 生产中常用方法:3)采用开始小压下或采用带有楔形端得钢坯进行轧制得方法2、提高β得方法:轧制中摩擦系数主要与轧辊与轧件得表面状态、轧制时轧件对轧辊得变形抗力以及轧辊线速度得大小有关1)改变表面状态,如清除氧化皮。

2)合理调节轧制速度,随轧制速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采取低速咬入。

3)改变润滑情况等。

3、宽展得组成及分类。

答:组成:滑动宽展△B1、翻平宽展△B2、鼓形宽展△B3 分类: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强制宽展4、前后滑区、中性角得定义。

答:(1)前滑区:摩擦力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相反,在变形区出口处,金属速度大于轧辊圆周速度,相对轧辊向前运动.(2)后滑区:摩擦力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相同,在变形区入口处,金属速度小于轧辊圆周速度,相对轧辊向后运动.(3)中性角:前滑区与后滑区得分界面对应得圆心角叫中性角,金属速度与轧辊圆周速度相等,相对轧辊没有运动。

5、确定平均单位压力得方法,说明。

答:(1)理论计算法:它就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用计算公式确定单位压力.通常,都要首先确定变形区内单位压力分布形式及大小,然后再计算平均单位压力.(2)实测法:即在轧钢机上放置专门设计得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或直接送往测量仪表将其记录下来,获得实测得轧制压力资料.用实测得轧制压力除以接触面积,便求出平均单位压力。

轧制理论与工艺试卷4

轧制理论与工艺试卷4

轧制理论与工艺试卷4(东北大学网络学院)一、判断题(说明:对画“▼错画“X”)(每小题2分,共16分)1、只要轧制压力超过板形良好条件所要求的轧制压力,就会出现边浪。

()2、轧件的变形抗力愈高,其塑性愈差。

()3、轧件与轧辑接触弧的水平投影长度叫接触弧长。

()4、在辐速及延伸系数一定条件下,只要轧件入口速度增大,其前滑必然增加。

()5、轧辐直径增大,其总轧制压力不一定增加。

()6、斜轧穿孔时加大送进角、降低轧辐转速可以提高斜轧的轴向滑动系数。

()7、万能轧机轧制H型钢时,H型钢的腰部在万能孔型中处于全后滑状态。

()8、型材轧制时的压下不均匀与平辑轧方件相比,将会减少宽展。

()二、分析与计算(共30分)1、板带材厚度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试做简要分析。

(5分)2、什么叫板形?试简述各种因素对板形的影响。

(5分)3、写出并证明前馈式AGC的数学模型,分析其控制厚度的基本思想。

(7分)4、平板轧制中性角Y=1°,轧一直径Dz=120mm,出口厚度h=0.8mm,求:中性面高度?(5分)5、①90/①200X250四辐轧机,若来料厚度2.0mm,经一道次轧成1.5mm,B=IOOmm,若平均变形抗力。

产350Mpa,不考虑轧车昆弹性压扁的stone公式为:n,σ=—....... -,其中X=H,X h 前、后张力分别为70MPa和80MPa,摩擦系数取0.06,计算总轧制压力(8分)。

三、简要回答如下问题(共16分)1、型钢轧机如何按机架排列方式进行分类?(6分)2、利用二辑孔型轧制H型钢存在哪些困难?(6分)3、什么是切分轧制?(4分)四、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目前有哪几种管材冷加工方法?(4分)2、管材纵轧时的变形参数是以哪三个方向为准的?为何不与型材纵轧时确定变形参数的方向完全一致?(6分)3、斜轧穿孔轧辑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6分)4、什么叫做二辑斜轧穿孔时的“临界径缩率”(£力?试阐明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它的极限值?(6分)5、张力减径机有何作用?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张力减径机在经济上是合理的?(8分)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3、T;4、T;5、F;6、T;7、T;8、F二、分析与计算1、板带材厚度控制的方法有:(1)调整压下法;调压下是厚度控制最主要的方式,常用于消除由于影响轧制压力的因素所造成的厚度差。

轧制理论与工艺(第一节)..

轧制理论与工艺(第一节)..
Or
hx H h hx H D 1 cos D 1 cosx H D cosx cos
1.1.1.2 接触弧长度(l)
接触弧长度: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 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变形区长度。
接触弧长度随轧制条件不同而异:


2 1
E1
1 22 E2

1

2q
1


2 1
E1
2

2q
1


2 2
E2
q 2x0 p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金属的弹性压缩变形很小时,Δ2可忽略不计,则得
西齐柯克公式:
l'
Rh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生在几何变 形区以外,且变形分布都不均匀。 轧制变形区可分成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 着区。
(4)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 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А.И.柯尔巴什尼柯夫也用实验证明,沿轧件断面高 度方向上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
实验方法:采用LY12铝合金扁锭分别以2.8%、 6.7%、12.2%、16.9%、20.4%和25.3%的压下率 进行热轧,用快速摄影对其侧表面坐标网格进行拍 照,观察变形分布,其实验结果如图。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关于轧制时变形的分布有两种不同理论:
均匀变形理论 不均匀变形理论。

轧制原理——精选推荐

轧制原理——精选推荐

轧制原理第1章轧制过程基本概念轧制:⾦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横断⾯积减⼩,长度增加的过程。

纵轧:⼆轧辊轴线平⾏,转向相反,轧件运动⽅向与轧辊轴线垂直。

斜轧:轧辊轴线不平⾏,即在空间交成⼀个⾓度,轧辊转向相同,轧件作螺旋运动。

横轧:轧辊轴线平⾏,但转向相同,轧件仅绕⾃⾝的轴线旋转,没有直线运动。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将轧件拖⼊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塑性变形,获得⼀定形状、尺⼨和性能产品的压⼒加⼯过程。

体积不变规律:在塑性加⼯变形过程中,如果忽略⾦属密度的变化,可以认为变形前后⾦属体积保持不变。

最⼩阻⼒定律:物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总是向着阻⼒最⼩的⽅向流动。

简单轧制过程:轧制时上下辊径相同,转速相等,轧辊⽆切槽,均为传动辊,⽆外加张⼒或推⼒,轧辊为刚性的。

变形区概念:轧件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何变形区:轧件直接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物理变形区:轧件间接承受轧辊作⽤,产⽣塑性变形的区域。

接触弧s (咬⼊弧):轧制时,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弧AB )咬⼊⾓α:接触弧所对应的圆⼼⾓。

变形区(接触弧)长度(l ):接触弧的⽔平投影长度。

咬⼊⾓α: △h = D (l-cos α)cos α=1- △h /D变形区长度l 简单轧制,即上下辊直径相等。

绝对变形量:轧前、轧后轧件尺⼨的绝对差值。

压下量△ h = H-h宽展量△b = b-B延伸量△l = l- L相对变形量:轧前、轧后轧件尺⼨的相对变化。

相对压下量ε=(△h/H )% e = ln h/H相对宽展量εb=(△b /B )% eb= ln b/B相对延伸量εl=(△l/L )% el= ln l/L 。

变形系数:轧前轧后轧件尺⼨的⽐值表⽰的变形。

压下系数:η=H/h宽展系数:β(ω)= b/B延伸系数: µ (λ)=l/L总延伸系数与总压下率(累积压下率)设轧件原始⾯积为F0 ,经过n 道次轧制后⾯积为Fn ,则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将轧件拖⼊辊缝,并使之受到压缩产⽣塑性变形,获得⼀定形状、尺⼨和性能的压⼒加⼯过程。

板带轧制理论与工艺_4_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理论综述

板带轧制理论与工艺_4_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理论综述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选修课《板带轧制理论与工艺》4 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理论主讲人:邸洪双热轧卷板的主要质量问题性能:强度,塑性,冲击韧性表面:氧化铁皮,麻点,划伤,挂腊,夹杂,边裂,翘皮尺寸精度:厚度,宽度板形 (平直度,凸度,边部减薄,局部高点)板形对用户产品质量的影响由于带钢板形质量问题对用户使用及最终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如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设备、集装箱和冷轧生产等汽车梁成型后腿部距离回弹不一致,热轧卷板表面局部高点造成冷轧卷板成品表面产生粘结浪形导致下工序衬板、加强板组装困难集装箱板浪形影响集装箱整体焊接质量和外观工程机械钢卷板瓢曲造成吊车吊臂无法焊接4.1 板形和板凸度的概念板形(shape ) (平直度) 直观来说:指板材的翘曲程度Flatness, Buckle, Cambershape实 质:板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只要板带内部存在有残余的内应力,就称为板形不良。

如果这个应力虽然存在,但不足以引起板带翘曲,则称为“潜在”的板形不良;如果这个应力足够大,以致于引起板带翘曲,则称为“表观”的板形不良。

板形缺陷的产生 残余应力板形不良“潜在”的板形不良 “表观”的板形不良带钢实际平直度照片平直中浪边浪板形缺陷的分类板带中残余应力分布的规律不同,其所引起的板带翘曲形式也不同。

所以,可以根据内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板带的翘曲情况,将板形缺陷分成不同的类型。

()22121p cr cr p E h k B πσν⎛⎫= ⎪+⎝⎭cr σ板带产生翘曲的临界应力cr k 临界应力系数p E 板带的弹性模量 p ν板带的泊松比 h 板带的厚度 B 板带的宽度(4-1) 式中: 板带翘曲的力学条件根据弹性力学的研究结果,板带发生翘曲的力学条件可表达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冷轧宽带钢,产生边浪时,k cr ≈12.6,产生中浪时,k cr ≈17.0。

对于热轧宽带钢,边浪时k cr ≈14,中浪时k cr ≈20良好板形的几何条件如右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各点的横向位置,即横向各点距板带中心的距离,纵坐标分别为入口和出口轧件半厚,入口断面形状函数为H(x),出口断面形状函数为h(x)。

轧制复习题

轧制复习题

《轧制理论与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库一、名字解释1.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

2.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3.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而发生变形的部分,即实际变形区。

4.接触弧长度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变形区长度。

5.轧辊弹性压扁轧辊的弹性压缩变形称为轧辊的弹性压扁。

6.稳定轧制条件从轧件前端与轧辊轴心连线间的夹角δ=0开始,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固定,合力作用点的中心角φ达到最小值,不再发生变化。

7.极限咬入条件Tx=Nx,处于平衡状态,此时α=β,是自然咬入的极限,称为极限咬入条件。

8.自然咬入条件Tx>Nx,可以实现自然咬入,此时α<β,称为自然咬入条件。

9.自由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金属体积其金属质点在横向移动时,具有沿垂直于轧制方向朝两侧自由移动的可能性,此时金属流动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不受其他任何的阻碍和限制,如孔型侧壁、立辊等,结果明确地表现出轧件宽度上线尺寸的增加,这种情况称为自由宽展。

10.强迫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不仅不受任何阻碍,且受有强烈的推动作用,使轧件宽度产生附加的增长,此时产生的宽展称为强迫宽展。

11.限制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还承受孔型侧壁的限制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由流动条件,此时产生的宽展称为限制宽展。

12.前滑现象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 h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即v h>v的现象称为前滑现象。

13.前滑值:轧件出口速度v h与对应点的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差与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比值称为前滑值。

14.最小可轧厚度在同一轧机上轧制板带时,随着轧件变薄,变形抗力在增大,使压下越来越困难。

当厚度薄到某一限度时,不管如何加大压力和反复轧制多少次,也不可能使轧件变薄,这一极限厚度称为最小可轧厚度。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轧制制度的确定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轧制制度的确定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按能耗曲线分配压下的方法有三种:
(1)等功耗分配法 每架轧机轧制时所消耗的功率相等。除最后1~2架由于考虑 板形精度而采用较小能耗以外,将所剩的全部能耗平均分配到其余各架轧机上去, 便可求得其余各架轧后厚度。
(2) 等相对功率分配法 如果各轧机主电机容量并不相等,则能耗分配就必须按
图15—5确定厚板轧制压下规程的新方案 1—按板凸度一定原则确定Δh; 2—该厂实际压
下方案;3-按最大力矩限制确定Δh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15.2.3 热连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定
主要内容:确定各架轧机的空载辊缝和空载速度,也就是确定各架轧 机的压下制度、速度制度和温度制度。
欲确定空载辊缝值,便必须确定轧机弹跳值。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设实际轧制中辊型呈抛物线 状,则在轧件宽度上中心处 的辊型凹度t为:
t y yt W
式中,y、yt、W分别为工作辊在 轧件宽度上的弯曲挠度、热凸度及原
若令两种作用抵消,则
始辊型凸度值 。
在(B+2a)处与B处钢板厚度 的减少量Δ2 为:
1
2
4PaB A2 K
y
yt
W
B
2a B
2
1
0
令a→0,即偏移的距离极小时,则有
2
y
yt
W
B
2a B
2
1
PB2 KA2
y
yt
W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为使轧件能自动定心所必须的最小原始辊型值为:
PB2 W y yt KA2
或者说,当原始辊型W一定时,所必须的轧辊弯曲最小挠度值为:
PB2
y y W

2013轧制理论与工艺试题

2013轧制理论与工艺试题

一、(35分,每题5分)简答题。

1、平板轧制时实现自然咬入的条件是什么?生产中可采取那些措施改善咬入。

实现自然咬入的条件是:摩擦角β大于咬入角α,即:β≥α(1分)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由咬入条件β≥α可知,凡是能提高β角或降低α角的一切因素都有利于咬入。

降低α角的途径是增加轧辊直径或减小压下量,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方法有:轧制钢锭时小头咬入;强迫咬入,即用外力将轧件强制推入轧辊中。

(2分)提高β角常用的方法有:提高轧辊的表面粗糙度,如在辊面上刻痕和堆焊、在热轧型钢时表面撒增加摩擦系数的物质等;清除钢坯表面的炉生氧化铁皮;降低咬入时的轧辊转速。

(2分)2、平板轧制时的宽展由哪些部分组成,影响因素有哪些。

宽展由滑动宽展、翻平宽展和鼓形宽展组成。

(1分)影响因素有:(4分)相对压下量:相对压下量越大,宽展越大;轧制道次:总压下量一定时,轧制道次越多,宽展越小;轧辊直径:轧辊直径越大,宽展越大;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增加,宽展增加;轧件宽度:轧件宽度增加,相对宽展减小。

3、异步轧制的优点、实现方法以及变形区的特点。

异步轧制的优点:轧制压力低、轧薄能力强、轧制精度高,适宜轧制难变形金属及极薄带材;(3分)实现方法:其一是两工作辊直径相同,转速不同,其二是两工作辊转速相同,辊径不同;(1分)变形区特点:存在“搓轧区”。

(1分)4、线材控制冷却的类型和基本原理。

两个类型:珠光体型控制冷却和马氏体型控制冷却。

(1分)马氏体型控制冷却:线材轧后以很短的时间进行强烈冷却,使线材表面温度急剧降至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以下,使钢的表面层产生马氏体,在线材出冷却段以后,利用中心部分残留的热量以及由相变释放出来的热量使线材表面层的温度上升,达到一个平衡温度,使表面马氏体回火。

最终得到中心为索氏体,表面为回火马氏体的组织。

(2分)珠光体型控制冷却:为了获得有利于拉拔的索氏体组织,线材轧后应由奥氏体化温度急冷至索氏体相变温度下进行等温转变。

轧制工程学之板带生产工艺-第二章

轧制工程学之板带生产工艺-第二章

⑶钢板常常作为包复材料和冲压等进一步深加工的 原材料使用,要求板形平坦,无波浪形瓢曲才好使 用 在钢板的技术条件中对钢板的不平度提出要求, 以钢板自由放在平台上,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钢板的浪形和瓢曲程度的大小来度量。 不同品种的钢板不平度的要求不同,例如:
公称厚度4–10mm的热轧钢板、钢带每米长度上,不平度 要不大于10mm; 公称厚度0.70–1.50mm、公称宽度1000–1500mm的冷轧 钢板、钢带,不平度要不大于8mm。
中 厚 板 可 逆 式 热轧 带钢 连 续 式 行 星 式 冷轧 带钢 平 可 逆 式 连 续 式 整
中厚板轧机:
中厚板生产多采用板坯为原料,经粗轧和精轧轧制成成品板材。 中厚板生产线的主要形式是双机架轧机布置方式,粗轧和精轧分别在 粗轧机(二辊或四辊轧机)和精轧机(多为四辊轧机)上完成,也有在一 台轧机上完成粗轧和精轧全部轧制过程。
4)板带轧机按轧机用途分类
名称 方式 二辊 布 置 形 式 轧 机 形 式
开坯轧机:
采用钢锭生产钢板时, 要将钢锭轧制成板坯,作为 成品轧机的原料。由于开坯 时一般压下量大,所以使用 大辊径的二辊开坯轧机。

坯 粗轧:二、四辊 精轧:四、六辊 粗轧:四辊 精轧:四、六辊 粗轧:二、四辊 精轧:四、六辊 粗轧:行星式 精轧:四、六辊 四、六辊 四、六辊 二、四、六辊
板带材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 )板带材是用平辊轧制,故改变产品规格较简单 容易,调整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前面计算机控制和 进行自动化生产; 2 )带钢的形状简单,可成卷生产,且在国民经济 中用量最大,故必须而且能够实现高速度连轧生产; 3 )由于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故生产中轧制压 力很大,因此轧机设备复杂庞大,而且对产品厚、 宽尺寸精度和板形以及表面质量的控制也变得十分 困难和复杂。

轧制理论

轧制理论

咬入之后,在金属逐渐充填变形区的过程中,径向力的合力作用点相应地
向轧件出口平面方向移动,而使合力作用方向逐渐向出口倾斜。因此而使得Tx逐 步增加,Nx相应减少。这样一来,摩擦力的水平分力就有了剩余,其值为Tx-Nx。 由于剩余摩擦力的出现,而使得轧件一旦被咬入,就能更顺利地使轧件充满变形
由置于出口和入口两侧的测厚仪,测出带钢厚度,反馈到高速的计算机系统,再去控制 一个“电--液压”系统来实现对带钢厚度的控制。
测厚仪简图
3.2.AGC系统控制方法
➢前 馈:把前面的测厚仪测得厚度与目标厚度相比。 ➢后 馈:把后面的测厚仪测得厚度与目标厚度相比,只有1pass时使用 。 ➢质量流:轧机出入口的秒流量相等的原理控制,左右测厚仪同时使用
轧辊把轧件拉入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轧辊辊缝 之中叫轧件的咬入。轧辊能够顺利地将轧件咬入是 轧制的必要条件。 轧件与轧辊接触时,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和摩擦 力如图所示。N和T分解成的水平分力为:
不能咬入 临界状态 可以咬入 设摩擦角为β,则摩擦系数:
图3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和摩擦力
可以推出:
3.2.轧制过程建立
延伸率是带钢长度变化率,其表示式为: 在忽略宽展时,延伸率μ与压下率ε有如下关系:
2.SPM的目的
➢消除退火带钢的屈服平台,改善力学性能,保证产品的成形加工性; ➢修正板形,改善平直度; ➢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加工光面或麻面板,并改善表面质量。
中性面:在整个变形区中,存在一个前后滑的过渡面。轧件在该面上运动的速度与 该处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速度相等,这个平面就叫中性面。由出口平面到中性面称 前滑区,由入口平面到中性面称后滑区。
5.2前滑的计算式
如图,在中性面轧件运动的速度与轧辊水平分速度相等,即 中性面与出口截面的秒体积相等,并忽略宽展时,可得 上式,经整理得到 :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生产概述

轧制理论与工艺 第三篇  板带材生产概述

归纳起来就是:尺寸精确板形好,表面光洁性能高。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11.2.1 围绕降低内阻的演变与发展
单机架或双机架轧机上进行往复轧制
适于轧制不太长及不很薄的钢板,有利于轧制温度的保持, 使轧制时有较低的变形抗力。对于轧制4mm以下薄板,温降太快、 轧机弹跳太大,单张热轧十分困难,为此采用叠轧方法。
RAL
轧制理论与工艺
主讲人:张晓明 东北大学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第三篇 板带材生产
11 板带材生产概述 12 热轧板带材生产 13 冷轧板带材生产 14 板带材高精度轧制和板形控制 15 板带材轧制制度的确定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11 板带材生产概述
11.1 板带产品特点、分类及技术要求 11.2 板带轧制技术的发展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11.1.2 板带材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按用途分
造船板、锅炉板、桥梁板、压力容 器板、汽车板、镀层板(镀锡、镀锌板 等)、电工钢板、屋面板、深冲板、焊 管坯、复合板及不绣、耐酸耐热等特殊 用途钢板。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板带材技术要求尺寸精度高厚度精度,由于B/H很大,厚度微小变化引起使用性能和金属消耗的巨 大波动。故采用高精度轧制以及按负公差轧制。如热轧板2.0mm±50mm, 电视机阴罩板要求0.15mm±1mm。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小辊径化趋势
2辊轧机:冷轧很少采用 4辊轧机:大量采用 6辊轧机:近年来应用较多,有HC,UC,CVC多种类型 --其基本特点:中间辊横移(工作辊横移)
轧制理论与工艺
RAL
6辊轧机工作辊直径太小容易出现横向弯曲,需要侧向支撑 偏 8 辊轧机,不适合可逆轧制 Z-high 轧机,双向侧支撑,可以可逆轧制

《轧制理论与工艺》习题集

《轧制理论与工艺》习题集

《轧制理论与⼯艺》习题集《轧制理论与⼯艺》习题集绪论⼀.概念题1)轧制2)轧制分类3)平辊轧制4)型辊轧制5)纵轧6)横轧7)斜轧⼆.填空题三.问答题1)轧制有哪些分类⽅法,如何分类?2)轧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如何?3)现代轧制⼯艺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何?四.计算题第⼀篇轧制理论第1章轧制过程基本概念⼀.概念题1)轧制过程2)简单轧制过程3)轧制变形区(07成型正考)4)⼏何变形区5)咬⼊⾓6)接触弧长度(09成型正考)7)变形区长度8)轧辊弹性压扁(08成型正考)9)轧件弹性压扁10)绝对变形量11)相对变形量12)变形系数13)均匀变形理论14)刚端理论15)不均匀变形理论16)变形区形状系数⼆.填空题三.问答题1)简述不均匀变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沿轧件断⾯⾼度⽅向上速度的分布特点。

3)简述沿轧件断⾯⾼度⽅向上变形的分布特点。

4)简述变形区形状系数对轧件断⾯⾼度⽅向上速度与变形的影响。

5)简述沿轧件宽度⽅向上的⾦属的流动规律。

四.计算题1)咬⼊⾓计算2)接触弧长度计算3)在?650mm轧机上轧制钢坯尺⼨为100mm×100mm×200mm,第1道次轧制道次的压下量为35mm,轧件通过变形区的平均速度为3.0m/s时,试求:(12分) (07成型正考) (08成型正考)(1) 第1道次轧后的轧件尺⼨(忽略宽展);(2) 第1道次的总轧制时间;(3) 轧件在变形区的停留时间;(4) 变形区的各基本参数。

4)在?750mm轧机上轧制钢坯尺⼨为120mm×120mm×250mm,第1道次轧制道次的压下量为35mm,轧件通过变形区的平均速度为3.5m/s时,试求:(12分) (09成型正考)(1) 第1道次轧后的轧件尺⼨(忽略宽展);(2) 第1道次的总轧制时间;(3) 轧件在变形区的停留时间;(4) 变形区的各基本参数。

第2章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概念题1)咬⼊2)⾃然咬⼊3)⾃然咬⼊条件(07成型正考)4)极限咬⼊条件(09成型正考)5)稳定轧制6)合⼒作⽤点系数7)稳定轧制条件(08成型正考)8)极限稳定轧制条件⼆.填空题三.问答题1)简述改善咬⼊条件的途径。

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及参数控制

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及参数控制

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及参数控制铜板带冷轧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建筑等行业。

它通过冷轧的方式将铜板带加工成所需厚度和尺寸的产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及参数控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一、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铜板带冷轧机的轧制原理是基于金属塑性变形的规律。

在冷轧过程中,铜板带经过多次通过轧制辊的压力作用,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厚度和尺寸的调整。

其具体步骤如下:1. 进料与切割:将铜板带送入冷轧机,切割成适当的长度以便进行下一步工序。

2. 初轧:将切割好的铜板带经过初轧辊的压力作用,使其产生初步的变形。

初轧可以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为后续的轧制做好准备。

3. 中轧:经过初轧后,铜板带再经过中轧辊的压力作用,进一步实现厚度和尺寸的调整。

中轧一般采用多个辊道串联,逐步减小辊道间隙,从而使铜板带的厚度得到更细致的控制。

4. 终轧:在中轧之后,铜板带进入终轧辊的作用区域。

终轧辊通常采用高速旋转,通过较大的轧制力对铜板带进行再次变形,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和尺寸。

5. 出料:经过终轧后,铜板带被送出冷轧机,进入后续工序或成为最终产品。

二、参数控制对轧制效果的影响在铜板带冷轧过程中,参数控制对轧制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参数及其对轧制效果的影响:1. 辊道间隙:辊道间隙是指轧制辊之间的距离。

辊道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铜板带的厚度控制。

辊道间隙过大会导致轧制力不足,铜板带厚度无法准确控制;而辊道间隙过小则会造成过度压制,容易引起辊道磨损和变形。

辊道间隙的调整是铜板带冷轧中重要的参数控制之一。

2. 轧辊直径:轧辊直径的大小也会对轧制效果产生影响。

较大的轧辊直径可以提高轧制效率,但厚度控制相对较差;而较小的轧辊直径则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厚度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轧辊直径。

3. 轧制速度:轧制速度是指铜板带在冷轧机中通过轧制辊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宽展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宽度B、b之差,即:
b b B
绝对延伸量:为轧制前后轧件长度L、l之差,即:
l l L
绝对变形不能正确地表达变形量的大小,但由于习 惯而常被使用,特别是压下量与宽展量。
1.1.2.2 用相对变形量表示
相对变形量: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相对变化表 示的变形量。 H h H h 100% 100研究简单轧制过程可以搞清楚轧制过程的共性问题。 由于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轧机结构形式多样,理想 的简单轧制过程很难找到。
1.1.1 轧制变形区及其主要参数
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而发生变形的部分, 即实际变形区。 几何变形区:从轧件入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出辊的 垂直平面所围成的区域。 轧制变形区的主要参数:
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
赵鸿金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9月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轧制理论 第二篇 轧制工艺基础 第三篇 型材和棒线材生产 第四篇 板、带材生产 第五篇 管材生产工艺和理论
第一 篇 轧制理论
1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2 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3 轧制过程中的横变形—宽展 4 轧制过程中的纵变形—前滑和后滑 5 轧制压力及力矩的计算 6 不对称轧制理论

2


2
1.1.1.1 咬入角(α)
Δh,D和α三者关系计算图:
已知Δh,D和α三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便可用计 算图很快地求出第三个参数。
1.1.1.1 咬入角(α)
变形区内任一断面高度hx求法:
hx hx h D 1 cos x h Or hx H h hx H D 1 cos D 1 cos x H D cos x cos
1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1.0 基本概念 1.1 变形区主要参数 1.2 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
1.0 基本概念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的摩擦力 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 形的过程。 轧制过程的作用:
外部:使轧件获得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内部:使组织和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金属的弹性压缩变形很小时,Δ2可忽略不计,则得 西齐柯克公式:
1 1 12 l Rh 8 Rp 8 Rp E1 E1
' 2 1 2
1.1.2 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
大量实验证明,不均匀变形理论比较正确,其中以 И.Я. Тарновский(塔尔诺夫斯基)实验最具代表。 И.Я.Тарновский研究了沿轧件对称轴纵断面上的 坐标网格的变化,证明了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 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由图可见: 1)在接触弧开始处靠近接触 表面的变形比轧件中心层大, 且表面层金属流动速度比中 心层快。 2)曲线1与2的交点是临界面 的位臵,在这个面上金属变 形和流动速度是均匀的。 3)在临界面的右边,即出辊 方向,出现了相反现象。轧 件中心层的变形比表面层大, 中心层金属流动速度比表面 层快。
咬入角 接触弧长度
1.1.1.1 咬入角(α)
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h 2 R R cos D 1 cos cos 1 h D sin

2

1 h 2 R
0 sin h R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不均匀变形理论:该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方 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其主要内容为:
(1)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速度分布 都不均匀; (2)几何变形区内, 在轧件与轧辊接 触表面上,不但 有相对滑动,而 且还有粘着,所 谓粘着系指轧件 与轧辊间无相对 滑动;
2
所求的接触弧长度实际上是该弧弦的长度。
1.1.1.2 接触弧长度(l)
(2)两轧辊直径不相等时接触弧长度 设两个轧辊的接触孤长度相等,则:
l 2 R1h1 2 R2 h2 h h1 h2 l 2 R1 R2 h R1 R2
1.1.1.2 接触弧长度(l)
为了了解和控制轧制过程,须对轧制过程形成的变 形区及变形区内的金属流动规律有一概括了解。
1.1 变形区主要参数
1.1.0 简单轧制过程 1.1.1 轧制变形区及其主要参数 1.1.2 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
1.1.0 简单轧制过程
简单轧制过程:是指:
1)上下轧辊直径相等,转速相同,且均为主动辊; 2)轧制过程对两个轧辊完全对称; 3)轧辊为刚性; 4)轧件除受轧辊作用外,不受其他任何外力作用; 5)轧件在入辊处和出辊处速度均匀; 6)轧件的机械性质均匀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根据最小阻力定律,由于变形区受纵向和横向的摩 擦阻力ζ3和ζ2的作用,大致可把轧制变形区分成四 个部分:

b h
1.1.2.4 用真应变表示
真应变:用轧制后、前轧件尺寸之比的自然对数表 示的变形量。 相对压下量(压下率):
相对宽展量(宽展率): 相对延伸量(延伸率):
ln h H b B
ln
l ln L
导自移动体积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反映变形的大小。
1.2 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生在几何变 形区以外,且变形分布都不均匀。 轧制变形区可分成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 着区。 (4)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 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结果表明:在上述压下率范围内沿轧件断面高度方 向上的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1)当压下率ε%在2.8%~16.9%的范围内, l/h在 0.3~0.92时,轧件中心层的变形比表面层的变形小; 2)当压下率等于20.4%和25.3%, l/h等于1.0和1.25 时,轧件中心层的变形比表面层的变形大。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此时接触弧长度为:
l x1 x 0 R R DB3
' 2


2
R R B1 B3
2


2
2 RDB3 2 RB1 B3
h 2R 1 2 2 R 1 2 Rh 2 R 1 2 2 R 1 2 2 Rh x0 2 x 0 1 12 1 2 2 x 0 2 R 1 2 8R p E1 E2 1 12 1 22 1 2q 2 2q E1 E2 q 2 x0 p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2)当l/h <0.5~1.0时,随着l/h的减小,外端对变形过 程影响变得更为突出,压缩变形不能深入到轧件内 部,只限于表面层附近的区域;此时表面层的变形 较中心层要大,金属流动速度和应力分布都不均匀。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А.И.柯尔巴什尼柯夫也用实验证明,沿轧件断面高 度方向上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 实验方法:采用LY12铝合金扁锭分别以2.8%、 6.7%、12.2%、16.9%、20.4%和25.3%的压下率 进行热轧,用快速摄影对其侧表面坐标网格进行拍 照,观察变形分布,其实验结果如图。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关于轧制时变形的分布有两种不同理论:
均匀变形理论 不均匀变形理论。
后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轧制时金属变形规律。
均匀变形理论:
该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 属流动的分布都是均匀的。 造成这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未发生塑性变形的前 后外端的强制作用,因此又把这种理论称为刚端理论。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4)在接触弧的中间部分, 曲线上有一段很长的平行 于横坐标轴的线段,说明 在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表 面上存在着粘着区。 5)在入辊前和出辊后轧件 表面层和中心层都发生有 变形,说明在外端和几何 变形区之间有变形过渡区, 在这个区域内变形和流动 速度也是不均匀的。
1.1.2.1 用绝对变形量表示 1.1.2.2 用相对变形量表示 1.1.2.3 用变形系数表示 1.1.2.4 用真应变表示
1.1.2.1 用绝对变形量表示
绝对变形量:用轧制前、后轧件绝对尺寸之差表示 的变形量。 绝对压下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厚度H、h之差,即:
h H h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轧辊的弹性压扁
轧辊的弹性压缩变形称为轧辊的弹性压扁。 由于轧件与轧辊间的压力作用,轧辊会产生局部弹性压缩变 形。此变形可能很大,尤其在冷轧薄板时更为显著。 轧辊弹性压扁的结果使接触弧长度增加。
轧件的弹性压扁
轧件在轧辊间产生塑性变形时,也伴随产生弹性压缩变形, 称为轧件的弹性压扁。 此变形在轧件出辊后即开始恢复,这也会增大接触弧长度。
1.1.1.2 接触弧长度(l)
接触弧长度: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 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变形区长度。 接触弧长度随轧制条件不同而异:
两轧辊直径相等时; 两轧辊直径不等时; 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