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2012级市场营销一班姓名:艾海哲学号:201215104042
计量经济学发展概述
一、计量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计量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人们对经济问题做出更精确、深入的分析、解释与判断。这是计量经济学诞生的社会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17世纪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提出微积分,19世纪初勒让德尔(Legendre)和高斯(Gauss)分别提出最小二乘法,1821年高斯提出正态分布理论。19世纪末英国统计学家高尔登(Galton)提出“回归”概念。20世纪20年代学生(Student)和Fisher 提出抽样分布和精确小样本理论。尼曼(Neyman J. D.,波兰裔美国人)和皮尔逊(Pearson)提出假设检验理论。到20世纪初,数学、统计学理论日趋完善为计量经济学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一)初步形成期 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计量经济学”一词首先由挪威经济学家Frisch仿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于1926年提出。1930年由Frisch,Tinbergen和Fisher 等人发起在美国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1933年1月开始出版“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目前它仍是计量经济学界最权威的杂志。30年代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个别生产者、消费者、家庭、厂商等。基本上属于微观分析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给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迅速发展期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
计量经济学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方程到联立方程的变化过程。1950年以Koopman发表论文“动态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和Koopman-Hood发表论文“线性联立经济关系的估计”为标志计量经济学理论进入联立方程模型时代。进入五十年代人们开始用联立方程模型描述一个国家整体的宏观经济活动。比较著名的是Klein的美国经济波动模型(1921~1941,1950年作)和美国宏观经济
模型(1928~1950,1955年作)后者包括20个方程。联立方程模型的应用是计量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进入70年代西方国家致力于更大规模的宏观模型研究。从着眼于国内发展到着眼于国际的大型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可能引起的各种后果,以及制定评价长期的经济政策。70年代是联立方程模型发展最辉煌的时代。最著名的联立方程模型是“连接计划”(Link Project)。截止1987年,已包括78个国家2万个方程。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L. Klein教授。他于198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前苏联在本世纪20年代也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到30年代就中止了。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开始大量编制投入产出模型并取得有益成果。
(三)发展应用期 20世纪70年代后
从7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变量的非平稳性问题以及虚假回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Granger-Newbold于1974年首先提出虚假回归问题,引起了计量经济学界的注意。1982年以Engle提出的ARCH(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为标志,计量经济学理论进入了改造计量模型时代。
1987年Engle-Granger发表论文“协整与误差修正,描述、估计与检验”。该论文正式提出协整概念,从而把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向一个新阶段。Granger定理证明若干个一阶非平稳变量间若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些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反之亦成立。1988-1992年Johansen(丹麦)连续发表了四篇关于向量自回归模型中检验协整向量,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协整理论。
三、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960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了一个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组。主要搞投入产出、优化研究。那时在大专院校的经济类专业还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文革中又把计量经济学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加以批判。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3月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1984年定名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并办有一份杂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首次举办计量经济学讲习班,邀请Klein等七位美国教授讲课。自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迅速展开,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国家信息中心为参加联合国的“连接计划”研制
了我国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研制了“国家财政模型及经济景气分析系统”。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列为我国大学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的8门必修课之一。多数学校已经把计量经济学列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程。目前我国已经有14个计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点。42个硕士点。但从整体上说我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科研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缺少在世界上知名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