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过 程
影 响
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
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 保护民族经济,提出“收 回利权”“振兴实业”。 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 自修铁路的热潮,大力发 展民族工业。促进民族资 产阶级的成长。
学习和接受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
1900 ~1901
德奥美法 英意日俄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认同观点1,虽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 上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 本土人才,但是总体上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经 济发展危害就巨大的。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 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 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本质的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 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 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 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 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
3、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都是革命的凶 恶敌人。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前提)
积极意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局势二: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
我中国欲独立,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 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 于二十世纪新 世界上,不可 不革命。
局势三: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革命” 思想。
出生于广东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孙文)
“三民主义”
孙中山故居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弃医从政
年轻时的孙中山 (17岁)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 与 辛亥革命
世界格局 世界被瓜分完毕, 殖民体系建立。
中国格局 ?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政治:列强 控制清政府。
经济:列强 加紧掠夺。
局势一: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张謇 [jiǎn]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 政治家、教育家, 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 期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右图为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你知道它 成立时间: 1912年1月1日 是公元哪一年颁发的吗?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南 京 临时政府地点: A.1914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律: B.1915 年 C.1916 年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D.1917年
上海南京路上的五色旗迎风招展, 欢庆民国成立
1915年接 受帝制, 改号中华 帝国
1916年元 旦,登基, 定1916年 为洪宪元 年
全国群起 而功之, 发动护国 运动
欧美列强 不满
1916年6月 “在位”83 天的袁世凯抑郁而亡, 复辟帝制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体制走向共和政治的历史转折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推动因素、影响等方面来评价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晚清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种种困境。

中国封建专制的腐败和衰落使得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剥削,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农民和工人们生活贫困,人民普遍缺乏政治权利,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在这个背景下,辛亥革命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辛亥革命的爆发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推动。

首先,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迫使改革的需求变得迫切。

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渴望民主和自由,良士们在中国和海外逐渐形成了革命的思潮。

其次,西方的现代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传入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辛亥革命也受到了反对满清王朝的愈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

此外,中国一些先进的政治知识分子的倡导和组织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鼓舞。

综上所述,多种推动因素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

其次,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实行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契机,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多的参与和发言权。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辛亥革命的实施并未完全改变中国社会的封建思想和传统价值体系,一些陋习和不良习俗仍然存在。

其次,辛亥革命的初衷是推翻满清王朝,但它并未解决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此外,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环境不够稳定,为中国的后续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形势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形势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形势辛亥革命,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辛亥革命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彻底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而辛亥革命的背景,则是中国社会形势的剧烈变化。

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这些问题的爆发和持续,催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政治的混乱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政治格局十分混乱。

清朝作为当时的最高政权,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在内部,清朝政权的腐败和腐朽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在外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中国的国家机器也出现了滞涨现象,官僚制度和体制从大量弄脏了部分准确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切都让中国的政治形势变得愈加复杂。

二、封建势力的削弱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帝制社会,而在该社会中,封建势力已经占据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

但在近代中国,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封建势力已经开始逐渐削弱。

农民阶层开始崛起,大量的土地开始从封建地主手中流转到了农民手里。

这些土地的重新分配给了广大的农村劳动者们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使得农民阶层在中国社会中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同时,身份隔阂和等级制度也在逐渐消失,封建势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削弱。

三、社会矛盾的激化在中国社会,由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结构、发展方式的问题,矛盾和冲突日益严峻,社会的动荡也随之加剧。

从地方到全国,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在爆发,而这些矛盾的表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因素,以及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因素。

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共通点就是无法解决农民和工人阶层面临的权益问题,这是问题的根源。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

它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既有秩序和传统的质疑,以及渴望变化和改革的强烈欲望。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它既是中国社会危机的表现,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历史背景1、国际形势的影响19世纪末,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更是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此时,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处于崩溃边缘。

一方面,外国列强,尤其是英、法、德等强国,不断侵占和割占中国领土,瓜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剧,国家日趋衰落。

2、民族困境的渐显清朝虽然领土曾在18世纪达到过极盛,但由于政治腐败和封建制度的极度落后,最终导致了国家软弱无力的局面。

同时,与外部压力影响下,国内各种民族矛盾和政治危机不断加剧,种种矛盾导致了国家民族困境渐显。

这种情况下,民众开始相信有必要进行民主革命,以结束中国的被压迫地位,终止清朝的政治统治。

3、思想解放的奠基中国知识分子和知识工人阶级曾经联系密切,他们在不断地为寻找现代化和文化的道路努力,这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民主革命的思想在这个时候开始蓬勃发展,这也意味着思想解放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奠基。

二、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清朝,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加快清朝灭亡后,继任的国家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从而加速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推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要的文化运动出现,激起了对封建主义的抵制。

从此,中国社会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

2、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在民族意识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华民族是不可分离的整体。

人们开始更加意识到中国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需要的是更强大的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团结力。

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43张)

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43张)

• 辛亥革命
•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 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 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 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 这叫: 。 • 民权主义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 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一 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 1911年4月,黄兴领导了 起义 • 黄花岗起义
•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 动了 起义
• • • • • • • • • • • •
兴中会成立时间: 1894年 同盟会成立时间 1905年 辛亥革命时间: 1911年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1912年 孙中山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底 袁世凯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 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每日格言
•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 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 • • • •
• • • • • • •
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 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辛亥革命的时间: 年 • 1911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 间: 年 • 1912 • 临时大总统是 。 • 孙中山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损害了欧美列强在华利益
复辟帝制 时间: 1915年底 国号: 中华帝国 年号: 洪宪
专制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的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各阶层的反对 护国运动 欧美列强反对
共和
根本原因:违背历史潮流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军阀混战、 四国同盟会
思考: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有什么区别?
口号 ——“振兴中华”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前提) 民族
三 民 主 义
驱除鞑虏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
(民族革命)
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 土崩瓦解。
地理位置:九省通衢,交通发达,便于传播革命思想
经济发展: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两个重要的革命团 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保路运动和提前起义等。
长江以南和北方部分地区
三、中华民国成立
民主共和
专制
12月28日 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 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对比两段材料,说说总统权力有何变化? 三权分立 总统由选举产生 宪法由国会制定
“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 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 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 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 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 等。。。。。。。 “二十一条”损害了国家哪些利益?

第二课中国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二课中国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重点)2、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国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王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重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难点)4、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实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的基本情况(重点)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读文分析法学习过程一、初读教材,梳理基础1. 20世纪初,列强从政治和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控制和掠夺,其中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

2.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以、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了大量的革命性的报刊。

3. 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905年又在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该组织以为其革命纲领。

4.为了抵制清政府“铁路国有”、收回铁路筑路权,各地纷纷兴起,其中以最为激烈。

5.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发动了,不久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以这次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

6.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新政府成立后不久便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出了侵占山东等地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三大派。

二、再读教材,加深理解读图或文字,将你的理解写在教材相关位置旁边1.读图1-21,你能获取哪些信息?2.读p14中有关武昌起义的材料,结合图1-30谈谈哪些因素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3.读p16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的有关内容,阐述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4.读p17/18的相关内容,梳理袁世凯为了夺权扩张武力所采取的措施?5.读图1-38、1-39,谈谈军阀之间混战的目的与影响,并回答p19两问?三、精读教材,系统分析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怎样的内在关联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3.读图1-25,结合p12下方文字,谈谈你对孙中山的看法,并简要评价“三民主义”。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政治上:《辛丑条约》控制清政府 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面对列强的瓜分狂潮,中国的有识之士又有哪些反抗呢? 民族资本家 代表人物:张謇 知识分子 革命者
经济方面
代表人物:邹容与、孙中山 在废科举、兴学堂和出国留学的潮流 下,年轻人接受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 科学,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出版大 量报刊以宣传革命。
•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 实现了吗? •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 袁世凯 北洋军阀 复辟帝制 混战……
辛亥革命结束
• 原因: • ①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 ②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
• 结果: • 1912年2月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始。袁世 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
•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 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共和制国家 • 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 主共和深入人心
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辛亥革命在一 定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
• 结果:革命成果被窃取 • 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袁世凯
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省份脱离清政府独立
有多少个省或地区宣布独立? 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15个
长江流域以南,少部分北方地区 ①地理位置:中国的中部地区。位 于长江与汉江交界处,是中国东西 南北的交通要冲
为什么爆发在湖北?
②经济发展:1862年通商,成为内 地出口贸易最大通商口岸,为革命 军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 ③革命基础:文学社和共进会长期 进行革命宣传,有广大的革命群众 基础
•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收到来自各阶层 的反对,1916年取消帝制,郁郁而终

形势与政策——由辛亥革命浅谈

形势与政策——由辛亥革命浅谈

形势与政策——由辛亥革命浅谈一九九一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并成为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国家地位、社会经济、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中国民众也开始积极反抗,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人民的生活文化也因这次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另一方面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又失败的革命。

成功于它深刻的历史意义之外,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

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

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注定不能成功。

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

缺乏强有力的政党领导,是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形势与政治》的学习,我充分感受到了形势与政策跟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性。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八国联军 1900 德奥美法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辛丑条约 侵华 封建社会 ~1901 英意日俄
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变革呼声高昂
一、背景 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
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不全面,应合二为一。既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对中 国的危害,又看到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如近代 技术和创新精神。 认同观点1,虽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带来 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但列强 的侵略对中国经济发展危害巨大。
3、在《民报》中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核心
作用: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 武装起义 • 清政府的“新政”和立 宪
黄花岗起义(1911.4)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国广 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中遇害后葬于广州市东北 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革命党人 。
武装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
内容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内容
推翻满洲政府,解除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解决土地问题 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族压迫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建立革命团体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口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 中国第一个 振兴中华 1894 兴中会 檀香山 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
日本 东京
全国性的 统一的革 命组织
•发展民族工业 •革命积极分子宣传 革命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大生纱厂
• 张謇[jiǎn] •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 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 域早期的开拓者。

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这
是它胜利的地方。(2分)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任务,之后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
活困苦不堪,这是它失败的地方。(2分)
(4)评价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全面性。即评 价时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其消极 的一面,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历史事件。(2分)
②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 的革命组织。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
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和主张,频频发动武装起
义。 三、1.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 2.1911、10、10,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湖 北军政府。(武昌起义。) 3.清政府。清政府。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1.南京。孙中山。 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1.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清王朝,君主专制, 共和。
2.思想解放,进步潮流。
■练习精编
1.A, 2.B, 3.B, 4.C, 7.B, 8.B。
5.A, 6.A,
9(1)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分)意 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2分) 变式: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分)辛亥革命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 控制清政府,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2.民族资产阶级。 3.知识分子。 二、1.上海、日本东京。革命军。 2.①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 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01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01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高潮 191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发展 1911 全国响应
开端 (爆发) 1911 武昌起义
结束 1912 清朝覆亡;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首役
• 背景 • 经过 • 影响
背景
1、起因 2、口号 3、组织
“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同志军
4、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
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1、背景:
(2)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
2、结果:
辛革之败:革命成果 被 反动的北洋军阀窃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取,中国半殖半封的 社会性质没变。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 始。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 日本的部分会员 (1904年)
蔡元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 会,蔡元培任会长。
讨论: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
1、他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同盟会。 2、他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3、他组织和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5、影响
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1911年10月10日
(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
湖北 武昌
全国十四个省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迅 速崩溃
1、时间 2、地点
1911.10.10 湖北武昌
3、革命团体与主力 4、结果 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
光复。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5、影响 武昌起义后仅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宣
宣传革命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 新的社会力量也成 长起来。 以上海和日本东京 为中心,革命知识 分子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

1.1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1.1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1课时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 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铁路是列 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它们通过 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 筑路大权,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 矿藏等特权。
根据上述数字,说一说列强 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 么目的。
同盟会成立后, 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 论和主张,另一方面 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
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之时,清政府也曾试图改 革,实行“新政”和立宪。但它们都未触及腐朽 的制度本身,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 越来越强烈,一场更大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中。 注意:清政府的“新政”实际上就是一次失败的 改革,由于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导致改 革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⑤活动: 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 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 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 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民族危机加重。 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消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有人民群众参加, 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独立为目标, 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 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先进分子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 民之路。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 亥革命胜利了。你怎样认为?
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
孙中山:在众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 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孙中山,成为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辛亥革命近代中国是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发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一、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渡,这一过程中经济变革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国内产业近乎落后。

然而,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中国逐渐开始进行工业化进程,新兴产业开始涌现,如纺织、矿业和交通运输等。

外商和外资的进入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经济变革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变革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变革。

它废除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满清朝廷,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促使了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开始朝着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革命后,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出台,如宪政运动、法制建设等,为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观念的改变。

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逐渐传播,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使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形成。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妇女解放运动、民主教育和劳工运动等社会变革提供了契机,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文化变革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开放。

新思潮涌动,新文化运动兴起,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辛亥革命后,形形色色的文化团体相继成立,文化刊物纷纷面世,新文化思潮迅速传播。

这些文化变革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和革新。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辛亥革命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发生了一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的起因,是在清朝末年,因为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内部的腐败和灾难,民众逐渐觉醒,对清政府的不满日益高涨。

在这种情况下,近代的启蒙思想和革命理论迅速传入中国,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思想,深受人们的追捧和信赖。

这就形成了一个政治热潮,引发了一场民主革命浪潮。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非常卓越,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国家领袖和民主斗士。

辛亥革命的领袖和组织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李烈钧、徐世昌等。

他们以南方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模式为标志,井然有序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南方临时政府成立在广州,首任总统是孙中山,副总统是李烈钧。

南方临时政府运用西方的民主制度,实行三民主义为指导方针,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制定了《临时约法》和《临时大总统选举法》,实行了普选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成立于天津,领导人是袁世凯,他是清朝的重要将领和实权派政治家,深谙人心和妥协策略。

他在革命进程中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手腕和耐力,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他在南北议和后,成为南北合一的中央政府的首任总统,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虽然只持续了数年,但它的成果却是历史上不容忽视的。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封建帝制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政权,实现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时代。

辛亥革命还推动了中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的创新,孙中山提倡的“民族统一,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思想,引导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变革,为中国的民主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要环节,他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今后的中国改革和革命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_课件1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_课件1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时 期。
②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 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具有对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的特点。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 性。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 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③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变法法令被废除。辛 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虽然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但它毕竟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军阀割据混战。
2.影响:
① 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②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
③ 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注意:
袁世凯死后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最显著的特点是军
阉割据混战、国家
四分五裂。
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概况:
1915年底,袁世凯称 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年为洪宪元年。
②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
的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③结果:
由于欧美列强对日本
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十分不满,加之中国国内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从1840年到1900年,中国经历了 哪些列强侵略?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 争 中日 甲午战争 时间 1840 ~1842 1856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 国家 英 条约 《南京条约》及其 附件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 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程度
袁世凯帝制失败的必然性: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违背民主共和的 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斗争;
4、欧美列强对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的不满;
“铁路之险象”
四川保路同志会简章
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湖北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
二、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湖北军政府成立
结合地图,归纳一下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除了上述有 ○ 根据课文图1-30,看看有多少省或地区宣布独立? 利条件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武昌起义? ○ 这些宣布独立的省或地区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唐绍仪
○ 南北双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和谈的? ○ 在和谈中,出现了哪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会在这一时期 受到重用? 南方汹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走投无路。
清帝退位诏书
○ 议和中,南方革命政权作出了哪些进步? ○ 说一说议和的结果。16
孙中山先生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背景4、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 “新政”和立宪。(P13最后一段。成功了吗?为 什么?) 但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国 辛 背景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局亥 势革
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命

背 景
背景2、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的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新的社会力量
20
世 的成长)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 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多数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最终结果: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1)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根本: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教训或启示: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浙皖 起义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武昌起义导火索、辛亥革命的标志分别是:
2、武昌起义经过及其影响
(1)时间:1911.10.10 (2)结果:攻克武昌,武汉三镇光复,成
立湖北军政府。
(4)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 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背景4、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 “新政”和立宪,但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政治: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经济: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 等自然资源,倾销商品等。
思想文化: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些革命性组织建立。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建立革命团体(革命组织) (谁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
名称 时间 创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檀香山 革命团体 级民主革命运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孙中山 东京
全国性的统 一的资产阶 纲领(誓词): 级革命组织。机关刊物:
同盟会政治纲领(誓词)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答:掠夺资源,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 市场,继而使中国变成殖民地,进一步控制中国。
2、你认同下列观点吗?你有何看法?
答:都正确。一方面,它极大压制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 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客观上为中国经济 现代化提供动力。(把二种观点结合起来。)
•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 达,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可发挥强大的 辐射作用,影响全国。
• (2)经济发展:武汉经济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 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 变化。
• (3)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做宣 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的 人员占其总数的1/3,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 大。列强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 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中国二十世纪有三次巨变,产生了 三大伟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与他 们有关的三次巨变是什么?
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产生了三位历史伟人
醒 领导中国人民
过来
站 领导中国人民
起来
领导中国人民
富起来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一目: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辛 背景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 亥 紧对中国的掠夺。


背景2、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知识分子的 成长(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景 《民报》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及政策措施 (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是哪一个? 时间?
(3)政策措施?《临时约法》 4、南北议和 (1)为什么要和谈? (2)出现了哪个历史人物? (3)南方革命政府作出哪些让步? (4)和谈的结果怎样? 5、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P16意义和影响: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摘)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2、袁世凯专制的做法。 3、护国运动。(开始于哪里?) 4、袁世凯死后,中国的局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