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保障机制
日本教育经营中的质量保障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从历史记述来看,日本总是给中国人以虚无飘渺的印象。
先有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求仙的故事,后有唐代和尚鉴真和明代名儒朱舜水到日本传播文明的事迹。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地接受西方近代文化,将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与西方科技文明结合起来,并走上了东亚殖民的道路。
败战之后,日本在经济和科技重新发达的同时,走上了现代教育经营之路。
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都使我们感到需要深入认识与了解日本现代社会和文化教育思想的内核、探求其发达之由、明晰其发展之路。
现主要谈谈日本教育经营中的质量保障及其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一、日本教育经营围绕“科学技术立国”的宗旨,注重社会、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结合,在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日本在地理环境上并不优越,长期饱受自然资源贫乏的困扰,时常还担忧飓风、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的袭击。
因此,忧患意识时时缠绕着日本人,以致于“忍耐”成了日本民族的鲜明特质。
为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局限,日本逐步出现了以“武”为特征的“武士道精神”。
因此,在明末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倭寇”扰边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更是遭遇了日本侵华的重大安全危机。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从封建时代过渡到近代社会,注重学习西方近代文化与制度,同时以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创新而将自己带入到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并走上了东亚殖民侵略的历史路途。
这为败战以后日本确立“科学技术立国”的宗旨奠定了思想基础。
现代日本人崇尚生活文明与节俭,非常注重社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惯常通过社会规制来杜绝传统中的生活陋习。
比如,他们在安静与祥和中迎接新年、辞别亲故,既没有鞭炮的喧嚣又没有飞舞的“纸钱”,其火药不是投入实验室就是送进训练场;他们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回收,以至陈旧书籍和报刊仍保持着十分整洁的状态;民众一般不对可回收资源转手倒卖,而是给予回收资源者以利益空间;虽然日本人的收入较高,但外出餐饮时却惯常采用“AA制”,以不浪费社会公共资源。
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
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日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探索,在基本实现硬件均衡、师资均衡之后,逐步走向促进个体均衡发展的阶段,让我们看到,教育均衡靠的不是一刀切。
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以探索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教育公平模式。
不久前,记者随高中生访日代表团对日本多个地区的中小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等机构进行了访问。
访问期间记者发现,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自上世纪末以来,从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和教育平等性等方面,做了许多新尝试,以摸索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支点。
师资管理:有保障的区域轮岗制均衡教育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需持证上岗。
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就能取得教师岗位,只有通过了省级行政机构举办的录用考试才有机会任教。
在日本,由于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希望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相当多,因此录用考试竞争异常激烈。
据日本的统计数据,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中,只有不足10%的人最终能走上讲台,大学毕业就能任教的少之甚少。
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教务主任菅谷则行说,根据日本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原则,日本教师的工资虽然一般都是由省级政府负担,但其中一半由国库划拨。
借助这种制度安排,日本把社会一流的人才吸引到了中小学,并且有效保证了不论城市、海岛,还是边远山区的教育都能处于一种基本相同的发展水平。
在教师岗位安排上,日本的教师都是由各都、道、府、县录用,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学校。
教师在都、道、府、县内进行流动,初中和小学老师一般每隔5至7年流动一次,而且教师们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流动,有的从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向繁华都市学校流动,有的是反向流动。
即使有的教师在一个地区有了固定住所,也必须按制度流动。
据了解,公立学校教师的这种定期流动制肇始于“二战”后初期。
当时,由于教师的人事权在市、街区和村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因而很难推动教师流动,一方面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另一方面造成教育相对于其他社会单元来说,显得比较封闭。
浅谈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题目:浅谈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院(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浅谈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具有多元化、一体化、全民化和法制化等特点.然而,近年来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积极探索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追求新的理念推行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效率。
全面分析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层示。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制度变革;福利目录1 简述日本社会保障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元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社会保障资金负担全民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社会保障法制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本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启示
日本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启示作者:姜茉然明禹杉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第10期摘要为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日本把建构并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作为教师教育领域的长期工作重点。
该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法制保障、经费保障、机构保障、实践保障和激励保障等内容。
日本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效果显著,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改善。
关键词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日本建构并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是日本教师教育的长期工作重点,其目的是顺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为中小学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是日本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其深入分析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一、日本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1.日本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法制保障为保障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和培训效果,日本建构了专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法制保障体系。
该体系以《教育基本法》和《地方公务员法》为基础,由《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运营的相关法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搭建起基本框架。
《教育基本法》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地位:“法律规定学校教师要深刻领会自己的崇高使命,持续参加研究和修养,努力履行自身的责任”[1];《地方公务员法》则从培训目的和培训提供者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做出了阐述:“为了发挥并提升职务效率,教师要被赋予参加培训的机会,该机会由任命者创造”[2]。
在此基础上,《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将教师视为公务员的特例,从培训性质、机会、初任者培训、十年经验者培训角度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参加培训是教师履行责任中的关键要素。
教师既要进行主体性的培训,也有义务参加持续性的培训;教师要被赋予培训的机会,在所属部门许可时,教师可以离开岗位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初任者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新任教师对于教师岗位的自觉,培养其顺利、独立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新任教师有义务参加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初任者培训,其所在学校要在校长的监督下创设以指导教师为中心的初任者培训体制;具有十年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要参加与其能力和适应性相符的培训,教师任命者要对十年经验教师的能力和适应性做出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日本课后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
日本课后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摘要课后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和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保障及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同时,课后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社会需求相适应。
日本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后服务体系。
通过梳理发现,日本课后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初步发展期、整合推进期、规范成熟期。
日本课后服务的现状分析显现出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进并参与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发展对我国开展课后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如下启示:在推进课后服务体系建设中,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是前提,完善课后服务运行机制是关键,满足家长和儿童课后服务不同需求是目标。
关键词日本课后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现状分析课后服务在日本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经①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后服务体系。
日本课后服务主要为双职工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提供放学后和假期间的生活保障,旨在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家长平衡职场工作和家庭育儿。
1997年日本《儿童福利法》的修订,为课后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从2007年起日本政府陆续出台“放学后儿童计划”“放学后儿①日本课后服务由于主管部门、设置主体、运营机构的不同,其名称、内容和形式均有所不同。
本研究论及的日本课后服务主要指日本厚生劳动省主管的放学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
童综合计划”“新·放学后儿童综合计划”等一系列推进政策,更是为课后服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日本国内关于课后服务方面的研究范围广泛。
一方面主要是政府对于课后服务开展现状的研究,如厚生劳动省每年针对日本课后服务的设施数量、注册儿童情况、师资配置等进行调查统计,内阁府刊发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对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及实施状况等作出分析。
另一方面,日本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课后服务的制度结构、内容供给、场所分类、具体实践、功能效果、后续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
日本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特征与启示
日本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特征与启示作者:赖秀龙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年第09期建国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逐渐提高,决策主体由官方向非官方拓展,决策权力由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的趋势日渐明显。
从国际视野来看,这是提高教育政策质量的重要保证。
但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还存在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缺失,表现在教育决策中的长官意志、经验性、随意性、黑箱操作等现象还很严重。
而在这方面日本有着先进的成功经验。
有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日本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和特征,进而提出了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科学化与民主化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日本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1、日本中央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日本中央教育政策方案一般有两个提出途径。
一是内阁提案,或称政府提案。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文部科学省(或内阁其他省厅)提出政策方案,经内阁审议通过后向国会提交,众参两院审议通过后上奏天皇(一般要重大的教育立法和政策才会上奏天皇),经天皇裁决后正式公布生效。
二是议员提案。
日本的政党内有许多精通各行各业的国会议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日语称“部会”,如自民党内专门研究和掌管文教事务的叫“文化教育部会”,其他党派的日本教职员组织简称“日教组”,等等。
议员提案一般就是由设于国会内部的专门委员会中的议员们共同提出,其中又分为众议员提案和参议员提案,前者需要20名以上众议员共同提出,后者需要10名以上参议员共同提出。
另外,议员提案也可以由政党的政策审议机关中负责教育政策方面的机构提出。
如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首相设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隶属于首相办公室,直接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同时这也是首相表达个人教育意愿的重要途径。
80年代中期,“临教审”提出了教育应向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时间这一方向改革,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等咨询建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于1989年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义务教育的公平保障机制研究
殊 的重点学校 ,无论是公立学校或是私立学校也都没有设置 重点班 、特长班等扩大学生之间差距 的办学体制。在这样办 学体制一致的前提下 ,就不会留有择校困难的问题 ,这相对
社会公平一直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 的美好理念 ,然而教 育公平 是社 会公 平的基础 ,教育公平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 要 的影 响。教育 的公平性 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 : 教育起点的 公平 ,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权力 ; 教育过程的公平 ,在受教育 的过程 中享 有的教育条件 是均等 的 ; 以及教育 结果 的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 , 这点在西方 以及 日本等先进国家较为重视。 由于 日本 的社会 阶层 主要是 “ 中层阶级 ” ,整个社会 的 阶级分层差距并不 大 ,因而对 于 日本的教育的来 说追求的是 均衡 的教育发展 。 日 本 的学校教 育特别 是基 础教育的一个显 著特点就是它 的教育成果 的均 质性 以及 为获得此均质性的平
的公平性。 2 . 义务教育校际间办学体制一致 。 日本 的九年义务教育 中教学均是全 国统一规范实施 的, 全国各中小学 的教学 内容 、 教学 目标以及教学条件都是一致的。政府并没有对其设置特
一
日本义 务教 育从 萌芽 、提 出 、确立 到完 全的普及 经历 了 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1 9世纪中叶 , 在 日本“ 明治维新 ” 初期 ,
・
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也是领先的。家长和学生不用在 择校问题 上投入不必要 的精力和财力 , 只需就近人学就可 以。 在 日本 ,学生基本上都是就近入学 ,每天从 家里到学校的路 程差不多是步行半小 时。日本 的小学升初 中 ( 私立初 中除外 ) 实行真正的就 近免试人学 , 初 中升高中的考试方式 比较灵 活, 学生可以报考公立高中 , 也 可以报考私立 高中 、 但 是公 立高 中只能报考一所 ,私立高中则同时可以报考 2所以上 ,什么 地方的私立高中都可以报考 、尤其是在考试时间安排上 ,都 是错 开的 ,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考试 和选择 的机会 。 日 本义务教育所创造的均衡条件 ,使得所 有的中小学生 都真正的站在 同一起跑线上 ,体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性 。 3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平等教育活动。教师在微 观的教 学活动中采取平等教育指导 , 而不 是注重对学生 的教育评价 。 日本教育中 “ 平等的儿 童”观念 深入 人心 ,因而在 学校 和班 级中 ,在教师眼里 面不会把学生分为好学生或是坏学生 ,教 师对每一位学生都 是一 视同仁的,班级 中也没有设 置班 干部 等职位 ,对学生的成绩 也不会公 开 ,尽量不让学生 自己有种 被划 分为类 的感觉 ,让学生之 间保持充分 的同一 和公平 。这 些相对于我国 目前 的班级教 学形式而 言有很大 的差别 ,没有 “ 精英 ” 、“ 天才 ”等称 号冠于学生 而使得学生优 胜劣汰 的心 理越来越 强烈 。相反 ,在 日 本 的义务教育 的重点和 资源分 配 放在 如何 提高成绩差 的学生上 , 从而达到全体步调一致 的水 平上来 。 这与注重培养“ 拔尖” 的教育是完全不 同的教育方式 。 可见 , 日 本 的学校义务教育强调 的是结果 的平 等,机会更多 的是 向先 天能力不 足的学生倾斜 已达到结果 的均等 。这种追 求教 育结果公平 的教育方式是最值得 我们借鉴 与学 习的。 二 、日本义务教育公 平保障机制的构建 日 本义务教育在全世界都处 于领先 的地位 ,义务教育 的
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木文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城乡统筹标准化研究项II《农村特定类型学校办学标准前期研究》的研究成果
发展。尤其北海道地区地广人稀,人II密度是日本 所有都道府县中人口密度最低的一个行政区域 ,
仅为全国平均人丨丨密度的1/5,是小规模学校比例 比较高的代表性地区,本文将以北海道地区的情 况为重点案例剖析日本小规模学校的政策、举措 与发展经验。研究采用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围绕 小规模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対政策和标准 进行比较和分析,対于我]|' ]从国家和地方层面研 制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任春荣左晓梅
摘要:日本制定小规模学校标准的思路、提升学校活力、提高复式教学质量以及加强社 区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措施,是我国办好小规模学校应参考的样例,有助于启发我们找到恰当 方法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同时,日本各级政府对乡村小规模学 校在经费和师资方面的倾斜力度,学校的课内外活动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契合,对我国 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一、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及其分布情况 总的来说,日本学校的标准学生规模和对 “小”的界定都比我国有关的规定小。《日本学校教 育法实施细则(1945年文部省第II号令)》中,对中 小学标准规模的规定是,中小学的班级数量在12 个以上18个以下。每所标准学校所配备的标准设 施能够满足600名学生、15个班级的需求。根据《日 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规模较小的学校是大规模 学校的分校,分校规模在小学为5个班以下,中学 为2个班以下。这样的组织结构与我国的规定类 似,小规模学校是中心校或者完小的分校,上级学 校成为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支持单位。 (一)以学生数划分的不同规模学校分布 根据2016年日本在校生规模统计,小学和中 学学生数规模为“1-99人”的学校占比最高,全国 小学比例为22.8%,北海道是36. 8%,全国中学占比 1&9%,北海道中学占比39. 6%(见图l)o2017年,我 国小规模学校数约占全国小学校点总数(教学点
日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给我们的启示作者:孙明会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09期【摘要】 2008年,我国实现了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
但是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失衡原因以及日本基础教育发展对解决此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5-0007-03一、日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1. 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
日本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针对落后地区颁布了很多法律,如《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规定:“市町村都道府县及文部大臣有义务共同振兴偏僻地区的学校教育”。
再如《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了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特别公务员的身份、权利和义务,旨在保证城乡教师待遇的一致性。
其他还有《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法》等一系列法律,逐步加大了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财政资源的均衡配置。
2. 因地制宜划拨教育经费。
为了促进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日本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制定了特别的扶持政策,实行中央、都道府县、町村三级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地方自有财政收入、国库支出金和地方交付税。
3. 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并使其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才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
日本法律规定:“从事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的工资要比一般公务员高”,并且实行由国库和都道府县各负担一半的义务教育国库负担制度。
在日本,教师为特殊公务员,其工资高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
日本教师工资制度是教育财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工资在教育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大约占到80%。
日本农村义务教育123
日本农村义务教育摘要:日本的经济腾飞和高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政府长期对义务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战后基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城乡之间受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从而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本文通过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保障机制进行了解分析,对其中一些有益做法进行介绍,充分肯定了日本在农村教育中推行的地域教育、特色教育、财政支持等先进经验,帮助学习和了解日本农村义务教育。
关键字: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一、日本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历史及其基本情况1.日本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江户时代的教育体制,已初显义务教育的雏形,明治维新初年的全民义务教育就是以此为基础。
日本义务教育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令》,其指导思想是,全力以赴普及资产阶级式的国民教育,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定为实行《学制令》的首要任务。
其普及小学的原则是:“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这就是明治政府成立后所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令,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颁布“被看成是日本近代教育的黎明”。
为贯彻实施《学制令》,政府采取强制性义务教育,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一切条件,办起了幼稚小学、贫民小学、村落小学、女子小学以及残疾人小学等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新式小学。
在教育内容上,极端重视儿童的智育发展,着重灌输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授初级科技文化知识。
为办好教育,明治政府不断地颁发各种教育法令、学校令和教学纲要等文件,其中涉及小学教育的就占一大半。
到1908年,日本小学的入学率达到了97.8%,迅速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1947年日本即制定《日本教育法》和《学校教育法》,全面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
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1947年日本政府把义务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拨出国民生产总值的6%作为教育经费。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论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发展演变崔万有(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日本的社会保障虽然在战前就已有所发展,但其真正的发展则是从战后才开始的。
1947年日本实施新宪法,开始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高速增长、低速增长、停滞、长期低迷、复苏,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建立、扩充、困境、改革等诸多波折。
经过60余载的建设和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复杂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日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Japa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CUI Wan-yo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Abstract:Though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aw its development before World War II, the real development started well after the war. With the new constitution established in 1947,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started to come into being and under construction. As the economy experienced its takeoff, high gross, low gross, standstill, long term recession and recover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aw its period of setup, expansion, difficulty, reform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Over sixty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grown into a complicated and complete system.Key words: Japan; social security;social welfare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实践是千差万别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世界各国的政策文献和有关论著中的具体定义不尽相同,各国都依据本国的特点和认识来描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及其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改革和优化育儿支援制度,以减轻家庭在育儿过程中的负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国家,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该国的育儿支援制度一直较为薄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育儿支援制度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
为了提高生育率、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扩大育儿津贴制度:改革后的育儿支援制度扩大了育儿津贴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家庭能够受益。
同时,政府还提高了津贴标准,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延长产假和育儿假:日本政府延长了产假和育儿假的时间,允许父母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新生儿,以减轻家庭的压力。
(3)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政府加大了对儿童医疗保健的投入力度,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政府还增加了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健康保险补贴。
(4)支持女性参与社会:为了支持女性参与社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灵活的工作制度、支持女性创业等,以减轻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压力。
为了确保育儿支援制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下步骤:(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首先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为育儿支援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2)加强宣传推广: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育儿支援制度改革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3)建立监督机制:政府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育儿支援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日本的育儿支援制度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以下启示:(1)重视女性权益:日本政府在改革中着重支持女性参与社会,这启示我们在育儿制度改革中要重视保障女性权益,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2)灵活的工作制度:日本政府推出灵活的工作制度,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这启示我们在育儿制度改革中应考虑推行灵活的工作制度,以满足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日本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及开发
方分权 相结 合的教 育行政反 映在 课程行 政上
是一 种 集 中分散 型 的课程 管理 模式 。 日本 实 行 ( 准 )制 定权 与 ( 体 计划 、教 科 标 具
书 )编 制权 相分离 、审定权 与选 择权相 分 离
的 课 程 管 理 方 式 。 文 部 省 制 定 课 程 设 置标 准
校长 、教 师 及其 他 教 职 员工 进 修 的事 项 等 等 。为 了进 一步搞好 教育工 作 ,各 教育委 员 会每 年 都确 立 具体 的教育 目标 。如 东京都 教
育委 员会有 比较 明确 的任 务 与职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都立 的
高中、盲聋 哑人 学校 、特 殊教 育学校 等 由都
教 育委 员会 管理 ,公立 ( 各地方 政府 建立 ) 的幼儿 园、小学 、初 中由都下 属的区市 町 村
法 是 个 很 好 的借 鉴 。
一
地 方教 育行政组 织 及其运行 的法律 》。根 据 后 一部法 律规 定 教 育委 员会 的具体事 务 有 如下 几项 ( 公立 学 校及 其 他教 育机关 的 开 1 ) 设 、关 闭及 其 管理 ;(有 关 各学校 、教育 机 2 ) 关 所 有 的 财 产 管 理 ; (各 学 校 职 工 的 任 免 、 3 ) 调动等 人事 管理 ;( 各级 学校 学生 的入学 、 4 ) 转学 、退学 等 的学 籍 管理 ( 各级 学校的 组 5 ) 织编制 、教 育课程 设 置、学 习指导 、学生 指 导 以及 毕业 生 的就 业指导等 事 务 ;( 处理 有 6 ) 关教科 书及其 他教 材 的采用 等 事务 ;(有 关 7 )
日本 的地方 教育行政 划分 为 都道府 县教 育行政 和市 町村教 育行政 两个 层次 地 方 教 育行政 的核 心是教 育委 员会制度 ,即在 各 都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意 义
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背景
人口老龄化加速
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 社会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2000年为17.4 %
2003年日本百岁以上老人 达到20561人
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
2000年,卧床不起、痴呆 性及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达 到280万
40%的老年人独居或者只 有夫妻生活在一起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重塑阶段(1990年至今)。
2 O世纪9 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压力和危机与 日俱增:一方面,经济的持续不景气,不但使政府财源紧张,而且 冲击了原有的企业终身雇佣制,增加了大量失业人员;另一方面, 少子化、老年化和妇女职业化的趋势,使得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和 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保障给付的需求急剧激增。为了应 对挑战,日本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变革力度。
五。实行分权式的管理体制。有五大机构: 一为立法机构为国会。 二为行政管理机构,中央政府由厚生労働省负责,只管监督,直接运营 则由共 同法人组织与下属的地方政府承担。 三为经办机构,中央办社会保障中心,地方为社会保障事务所。 四为营运机构,为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 五为监督机构。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
背 景
此后,日本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以 不同阶层为对象,分成三大部分:
一是国家扶助(包括救济)——以贫困阶层为对象; 二是社会福利——以低收入阶层为对象; 三是社会保险——以一般阶层为对象。 可以说,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日本初具规模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 形成。
3.社会保障制度的反思和调整阶段(1975-1989年)。
3.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母子单亲家庭等建设有关 福利设施,提供有关福利服务,发放有关津贴。
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张颖: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作者:张颖时间:2011-03-30 浏览次数:189 次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范畴,而且日本有着百余年的义务教育经验,日本农村的教育属于全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现行的全国义务教育制度一样,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
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一些有益经验的吸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开展。
一、日本农村现状及农村教育的地位目前,日本的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课题的实施已渗透到农村产业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日本农业中兼职农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全职农民占有的比例非常低。
如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情况,日本在此之前就存在农业兼职的人员,那些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一举成为城市的农民工,而在农村则雇佣劳动力进行农活。
这些兼职农民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家庭的收入中,农作物所得销售金额所占的比例极少。
另外,在农村,完全脱离农业劳动的家庭也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出农村,先去体验一下都市的生活,然后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活动。
农村教育,在城市和农村的新型交流的展开2010.6281中,形成了所谓农家农业后继者教育的框架模式,由此确定了其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
因此,在称为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中,如何进行农业和农村的教育,一边重视农业体验学习等教育实践,一边试行农业教育。
同时,把农业和农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自由选择。
在日本,国立的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也是很少的。
在农业职高,扎根于地域教育实践,学生们可以自主地为自己设计好研究课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计划研究,毕业后,未必就限于从事农业活动。
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去农业以外的行业就职,然而,在城市生活后再次意识到农业的价值而从事农业活动的例子也有。
从把农业职高的教育作为人生学习起点来看,农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农业后继者的教育,和多数的农村青年毕业后在农村生活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中多数的农村青年毕业后去城市生活的时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日本小学教育均衡化的方法
日本小学教育均衡化的方法日本小学教育均衡化的方法本文从日本小学教育如何做到均衡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详细介绍了日本小学教育的特点,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当中国家长们在为孩子的幼升小而忙碌奔波时,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小学生们下个月也将进入春季开学季。
那么,日本的小学教育是怎么样的? 家长们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会不会也有“择校热”呢?其实,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公平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理念少有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有别。
早在100年前,日本就开始重视教育的平等与普及、教育设施的均衡配置、教学要求的全国统一和教师资源的定期轮换与学生就近入学等,这些举措在日本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教育阶段体现得最为明显。
公立小学软硬件都力求均衡公立小学是日本最常见的小学,占全国小学总量的99%。
它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而且法律规定不允许跨区上学,学生入学不需要接受选拔考试,年龄合适就可以入学。
日本1955年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诸学校国库负担设施费法》规定,小学生上学距离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上限是六公里,农村亦然。
在日本各地,从家里出门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个十来分钟都会有所小学,日本孩子上学也无需起早贪黑。
为了预防各种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日本政府还实施了许多保障性政策: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上岗,并由国家直接发放薪水,这就避免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均衡导致教师薪资出现差异;而在“同薪”的基础上,日本所有教师和校长在一定地域内实行轮换制,教师每六年就会被调换到新学校任教,校长每五年更是跨区域换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农村,这就保证了在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师资水平都是相近的,既然没有了固定的“名师”,也就没有了固定的“名校”。
正因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无需选择远离家门的重点学校,从而避免了择校风潮,使就近入学成为可能。
疫情常态化下日本中小学学习保障机制的构建
疫情常态化下日本中小学学习保障机制的构建2019年6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初中等教育局在其官网上公开了一份政策指导性文件,为今后学校如何在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构建学习保障机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行动指南。
标签:疫情常态化;新冠病毒;中小学;学习保障机制;日本引言2019年3月2号,日本政府宣布全国停业,以应对新冠病毒扩大的趋势。
全国所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也被要求从这一天开始临时停课。
由于感染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受此影响,大部分学校采取了临时停课的举措。
科学研究对新冠病毒尚有很多未知,也尚无有效疫苗问世,可以预见,这一病毒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人类共存。
如何从长远的眼光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政府、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2019年6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初中等教育局在其官网上公开了题为“和新冠病毒感染症对策并存的儿童·学生学习保障综合对策包”的政策指导性文件,为今后学校如何在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构建学习保障机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行动指南。
该文本的基本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将和病毒共存。
为此,必须做到在积极应对感染病毒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来保障学生保持平稳的学习状态,从而确保实现《新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的目标。
具体而言,无论疫情如何发展,也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学习:第一,临时停课期间不中断学习;第二,如果能把新冠病毒蔓延的风险降到最低点,就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从可以做到的地方开始复课;第三,探索各种手段来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第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学生的学习。
下文将介绍这一重要政策文本的基本框架及其内容。
一、构建有效学习的指导机制1.重新编制课表建议通过“分散上课”、修订上课时间、调整长假、灵活利用周六时间、调整学校各项活动等方式来完善学校的学习生活。
如果采取这些举措后依然无法完成本学期预定的教学计划,允许重新编制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保障机制当前基础教育的意义指的是初中(含初中)的所有以前的教育形式,狭义指九年制义务教育,广义上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
有人认为,还应当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但中国目前并没有普及这种教育类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结合乡村地区的特点,认为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主要就是指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其中又以基础教育为主。
可以看出,乡村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在乡村地区普及了基础教育,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宝贵经验。
因此,研究日本乡村基础教育在法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予以总结和学习,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的高效发展。
一、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基本情况日本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全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中国一样,日本采用的是6、3、3、4 学制,即小学6 年、初中3 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 年。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实施6年制义务教育,主要普及小学教育,1947 年才开始普及9 年制义务教育。
在日本乡村地区,学生从6 岁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小学6 年和初中3 年,共9年。
其主要特征是机会均等性和高度一致性。
课程设置标准由国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教材由政府批准和审定。
在一般情况下,全国相同年级的学生基本同时或同一进度学习几乎相同的内容,各个学校的设施、标准和教学方法也非常相似。
在基础教育阶段,日本的教育系统会避免依据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来区分他们,也不按照能力来分配班级,没有补习科目和选修课程。
只要学生上课,几乎是自动升级,学生基本不存在留级或跳级的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乡村和城市一样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了许多盲、聋哑和养护学校。
对盲聋儿童的义务教育始于1948 年,1979 年特殊教育几乎覆盖所有的残障儿童,几乎所有这些特殊学校都是公办学校,由政府全力支持。
如果是有重大残疾的儿童,他们会在特殊学校进行教育,而只是轻微残疾的儿童,则就近安排普通学校,同大多数普通学生一起或在同校的特殊班接受教育。
2005 年有大约2/3 的中小学设有特殊班。
从这方面来看,日本的基础教育体系十分完善,几乎覆盖到了所有适龄儿童,包括以上提到的残障儿童。
日本提供基础教育的学校大多数是公办的,虽然近年来私立学校有增长趋势,但整体来说,公办学校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
由于日本乡村公办基础教育所需的经费由中央、县和市政府共同分担,而私立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于学生交付的学费和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补贴。
所以,大量的公办学校确保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使得义务教育能够有序和持续地进行。
二、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法制保障机制1.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日本早在1947 年3月就经国会审议通过颁布了《教育基本法》,以后以《教育基本法》为基准,国会相继审议通过并颁布了《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许可法》和《社会教育法》等。
这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具有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强调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的理念,如《教育基本法》11 项条款中,突出了教育机会均等、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等方面的规定;《学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办学标准,对学校用地、建设面积、办学规模、师资水平、实验室设备、图书储备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必须依法严格执行。
每所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师资等方面更加均衡化,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的思想落实得都比较到位。
为改善边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日本还在1954 年制定了《边远地区教育促进法》。
该法规定:为振兴边远地区的教育,中央财政补助市町村下列项目所需经费的一半:改善学校的教材和教具,师资培训;教职员工的住宅建设及其他生活福利;体育和音乐教育设施的配置;师生的卫生保健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法为了促进校际均衡发展,在公办小学之间实行教师定期调换制度,平均每个教师约7 年更换一次学校。
调换一般是在同一县市,城区与乡村教师定期轮换。
同时,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国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了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日本除了在法律上为乡村基础教育提供保障,更着眼于基础教育制度上的建设,从而促进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第一,课程和考试制度建设。
解决现行课程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机械的“应试教育”和学习竞争,单一的评价标准,这些对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教学方法和导向建设。
教导学生灵活地适应社会变革,传授实用性知识,使教育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其个性。
第三,教学内容改革。
选择教学内容,加强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技能和内容的学习,以奠定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进一步严格地筛选教学内容,改变知识的结构,多考虑来自学生的意见。
第四,综合建设,相互推进。
提高学习和评估的指导方法,改变教学中一味灌输知识的方法,加强批判性思维教育,教授解决问题和阐发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所想,更多的对学生的发展性进行评估,而非单一的考试分数。
第五,按照团结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善课程管理。
多增加综合性和发展性课程,让更多的地方和学校获得自主编制课程的权力。
三、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和《义务教育诸学校设施国库负担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应负责投资的比例,其中中央政府负责学校建设资金和教师工资的一半,县级政府负责学校建设资金的另一半,市町村基层则负责用于维修保养的费用。
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都会被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然后由国会和地方各级议会批准后在各级实施。
例如,日本《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规定,所有乡村公办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员工的基本福利(包括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以及学生个人补助费和特别津贴的50%由国库直接承担(国立学校则由国库全部承担)。
最近10 年,教育经费在日本已经占到整个国家预算中的8.3%~9.1%的比例[2]。
在1998 年时,日本公办学校的分担经费达到161 817.85亿日元(100 日元约合6.22 元人民币, 2013),占教育开支总额的53.3%,由都道府县一级地方财政分担的比重为29.7%,达到89 478.63 亿日元,另由市町村一级财政分担比重为23.6%,达到70 968.21 亿日元。
而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度总预算额为65 784.00 亿日元,占日本政府年度总预算的13.52%;在文部科学省2001 年度的总预算额中,由国库直接承担的基础教育费用为31 530.00 亿日元,占文部科学省总预算的45.8%[3]。
正是由于有了经费的保障,在日本乡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学和小学不收取学杂费和教材费等费用,不仅如此,国家还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营养午餐。
由于教育经费由各级政府出资,不需要学校自行筹资,免除了学校发展的经济压力;同时经费保障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安心于教学和研究,而不必另寻经济来源,实行课外补课收费。
四、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资保障机制日本在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教师纳入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日本把教师作为公务员的一部分,由国家确保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全国所有学校实行统一的教师工资标准、统一的福利待遇。
日本的教师待遇在全国任何学校都是相同的。
城市与乡村、东西南北都没有差别。
例如,一名40 多岁的教师基本工资在35 万日元左右,此外还有诸如交通费、家属费等因人而异的各种津贴[4]。
2.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免评职称一旦成为教师,就是终身制。
享受公务员待遇,并且具有公务员身份。
教师之间工资的差别,只存在于工作年限的长短不同,既不存在不同区域,也不存在不同学校,更不存在所谓的先进教师和落后教师的区别。
日本中小学教师没有等级和差别,只有新老教师的身份不同而已。
日本的教师与学生都不评任何先进与级别。
从学生到教师,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
教师如果在乡村地区工作,发放额外的乡村教师津贴。
3.以县为单位的教师管理体制县教育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县教师培训、招聘方面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进修和交流等也主要由县一级单位负责,市教育委员会参与教师的进修、交流和评价等工作。
学校没有权力决定招聘和解雇教师。
4.健全依法管理教师的制度在师资培训方面,日本已经取消了师范类院校,中小学教师都是由普通大学培养,受过高等教育和学历层次较高的人担任。
在教师的录用方面,每年由县一级的教育委员会制定招聘计划,然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消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统一的、严格的招聘考试,最后由县教育委员会决定聘用人员名单。
5.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日本相关法律规定,教师必须参加与自己任职年限相应的培训和进修,全国各级教育委员会必须为教师的进修提供机会和相应的保障条件,特别是新任教师、任职5 年的教师和任职10 年的教师培训尤为重视。
例如,对新任教师培训和进修的主要内容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何进行家访,以及如何辅导“后进生”等。
五、日本乡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基础设施保障机制由于日本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所以,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发展平衡,达到了基础教育在区域、学校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
在日本所有中小学,其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按照同样的规格。
无论硬设施还是软件,都没有太大的不同和差别,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也不例外。
学校获得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是按照学校登记的学生数量来予以计算和拨款的。
校园设施也是按学生人数来配备的。
每一所学校都有按照国际标准来建造的篮球场、棒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
如果需要其他建设项目,只需向政府提交申请,一般都会给予拨款建设。
在日本乡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教育设施一应俱全,包括图书馆、美术室、健身房、音乐室、室内运动场、操场和保健室,75%的公立学校有游泳池、柔道馆、剑道馆等附加锻炼设施。
校长和教师均在学校的一楼办公。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对于计算机和其他用于学习的技术设备投入都不遗余力,这使得乡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及时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最新信息,开阔他们的思维与视野[5]。
六、经验与启示1. 将乡村的基础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教育兴国”战略日本在普及基础教育之初的口号是“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足见其重视程度,而正是由于日本教育的普及,为其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认识到,只有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普及,才能解决中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