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乐清市七校中考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清市七校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联考(一)语文试
题卷
一、书写(5 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24 分)——走进饮食天地,品味,品趣,品情。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文化中,吃的意义不言而喻。

吃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载体,吃的艺术、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吃的成语洋洋大观,丰衣足食、风餐露sù、钟鸣鼎食、花天酒地、jǐn衣玉食、酒nÁnɡ饭袋等不一而足。

粗茶淡饭、dān食瓢饮、不为五斗米折腰等饮食的内容、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上升成为人生态度、风格品质的象征。

古人有置酒食招待客人的热情:《游山西村》“▲,▲。

”有亲人团聚大备家宴的幸福:《木兰诗》“▲,▲。

”有仕途坎坷而不思饮食的愁苦:《行路难》“▲,▲。

”有老兵归乡独自吃饭的潸然泪下:《十五从军征》“▲,▲?”还有贤
士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论语》:“▲, ▲, 乐亦在
其中矣。


1.阅读上文,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4分)
2.填写上文划线处的诗文。

(10分)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在句中的意思。

(4分)
A.饮少辄.醉(▲)B.因.往晓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下列关于温州美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温州菜自成一派,称为“越菜”,选料以海鲜为主,强调鲜活生猛;烹饪讲究重油轻芡,菜品
口味鲜美。

B.温州传统的点心小吃有:楠溪麦饼、白象香糕、莘塍五香干、泰顺婆饼、洞头猫耳朵、虹桥绿
豆糕、清江三鲜面等等,富有地方风味。

C.温州百姓有家酿米酒的习俗。

秋收后,用糯米酿酒,俗称“老酒”,以备在过年和正月里饮用。

D.传统的温州年夜饭有“六字方针”,讲究圆、稳、红、余、吉、全。

5.现代许多菜名多以写意手法命名,用字典雅瑰丽,含意隽永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例如,菜名龙
凤呈祥,是鸡与蛇同烹,神态和情趣与龙凤相似,得名“龙凤呈祥”。

内涵丰富,能够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示喜庆之意。

请任意选择下面一个菜名,参考示例,加以解.释.和.鉴.赏.。

(3 分)
A.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 B.花好月圆(虾仁鸽蛋)
C.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
D.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作底,上置鹌鹑蛋)
三、阅读(34 分)
(一)传统小说里的饮食文化(17 分)
材料一《红楼梦》——茄鲞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

“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 :"你们天天吃
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
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盛在
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红楼梦》——行酒令
小说第四十四回中,鸳鸯为令官,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
姥姥止。

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
一副儿的名字。

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

”众人笑道:“这
个令好,就说出来。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

左边是张天。

”贾母道:“头上有青天。

”众人道好。

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

”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

”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

” 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

”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

”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

”说完,大家笑着
喝彩。

材料二《儒林外史》——马二先生的吃
小说第十三回写马二到公孙蘧家拜访:
说着,里面捧出饭来。

果是家常肴馔:一碗炖鸭,一碗煮鸡,一尾鱼,一大碗煨的稀烂的猪肉。


二先生食量颇高,举起箸来向公孙道:“你我知己相逢,不做客套。

这鱼且不必动,倒是肉好。

” 当
下吃了四碗饭,将一大碗烂肉吃得干干净净。

里面听见,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吃完了。

抬开桌子。

啜茗清谈。

小说第十四回马二游西湖: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
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
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

马二先生没有
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

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
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
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

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

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

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
进清波门。

到了下处,关门睡了……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右边一路,
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

屋后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眼隐隐望得见钱塘江。

那房子:也
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马二先生正
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

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

看见有卖的蓑衣饼,叫打了十二个钱的饼吃了,略觉有些意思……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因略歇了一
歇脚,就又往上走。

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极高的个山冈。

一步步去走到山冈上,左边望着钱
塘江,明明白白……马二先生心旷神怡,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见一个大庙门前摆着茶桌子卖茶。

马二先
生两脚酸了,且坐吃茶。

吃着,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
高高低低,忽隐忽现。

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吃了两碗茶,肚里正饿,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饭。

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荡面薄饼来卖,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


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

材料三《水浒传》——饕餮宫廷宴饮
小说第八十二回有一段宋徽宗赵佶御宴的诗歌化的描写:
筵开玳瑁,七宝器黄金嵌就;炉列麒麟,百合香龙脑修成。

玻璃盏间琥珀钟,玛瑙杯联珊瑚斝。

赤瑛盘内,高
堆麟脯鸾肝。

紫玉碟中,满钉驼蹄熊掌。

桃花汤洁,缕寨北之黄羊。

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

黄金盏满泛香
醪,紫霞杯滟浮琼液。

宝瓶中金菊对芙蓉,争妍竞秀。

玉沼内芳兰和菡萏,荐馥呈芬。

翠莲房掩映宝珠榴,锦带羹相称胡麻饭。

五俎八簋,百味庶羞。

黄橙绿橘,合殿飘香。

雪藕冰桃,盈盘沁齿。

糖浇就甘甜狮仙,面制成香酥定胜。

四方珍果,盘中色色绝新鲜。

诸郡佳肴,席上般般皆奇异。

方当酒五巡,正是汤陈三献。

教坊司凤鸾韶舞,礼乐司排长伶官。

材料四《西游记》——人参果
小说第二十四回:
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
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

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
五官咸备。

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6.关于上面
的作品,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
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小说以贾、
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
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D.《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
说。

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胆小的林冲。

7.结合上文材料,阅读下列表格,试着谈谈传.统.小.说.里.饮.食.描.写.的.作.用.,填在相应的序号里。

(14分)
(二)现代文人的饮馔之道(17 分)
《吃相》梁实秋
①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
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

这一道菜是这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
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当当响。

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
主人听了也觉得脸上光彩,认为这是大家为他捧场。

这位外国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国内各地普遍的风俗,我
告诉他我走过十几省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当场若无壁板设备,或是顾客嘴部筋肉不够发达,此
种盛况即不易发生。

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恐怕亦不无发生的可能。

②《礼记》有“毋啮骨”之诫,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

糖醋排骨的肉与骨是比较容易脱离的,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觉不大雅观。

所以“割不正不
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对于在桌面上进膳的人而言,啮骨应该是桌底下另外一种动物所做的事。

不要以为我们
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响便断定我们的吃相不佳。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世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是
用手抓食的。

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专供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注重清洁。


不知道象咖喱鸡饭一类粘糊糊儿的东西如何用手指往嘴里送。

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

罗马皇帝尼
禄大宴群臣,他从一只硕大无比的烤鹅身上扯下一条大腿,手举着鼓槌,歪着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贪婪无厌的
饕餮相我们可于想象中得之。

罗马的光荣不过尔尔,等而下之不必论了。

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刀叉是
奢侈品,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备刀叉随身携带,这种作风一直延至十八世纪
还偶尔可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里,市尘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心粉(与不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象是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到口里,干净利落。

③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是双手万能。

礼记:“共饭不泽手。

”吕氏
注曰:“不泽手者,古之饭者以手,与人共饭,摩手而有汗泽,人将恶之而难言。

”饭前把手洗洗揩
揩也就是了。

把一块生猪肘子放在铁楯上拔剑而啖之,那是鸿门宴上的精彩节目,可是那个吃相也就
很可观了。

我们不愿意在餐桌上挥刀舞叉,我们的吃饭工具主要的是筷子,筷子即箸,古称饭頍。


细的两根竹筷,搦在手上,运动自如,能戳、能夹、能撮、能扒、神乎其技。

不过我们至今也还有用
手进食的地方、象从兰州到新疆,“抓饭”“抓肉”都是很驰名的。

我们即使运用筷子,也不能不有
相当的约束,若是频频夹取如金鸡乱点头,或挑肥检瘦的在盘碗里翻翻弄弄如拨草寻蛇,就不雅观。

④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

外国的餐前祈祷,兰姆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

家长在那里低头闭眼口中念念有词,孩子们很少不在那里做鬼脸的。

我们幸而极少宗教观念,小时候不敢在碗里留下饭粒,是怕长大
了娶麻子媳妇,不敢把饭粒落在地上,是怕天打雷劈。

喝汤而不准吮吸出声是外国规矩,我想这规矩不算
太苛,因为外国的汤盆很浅,好象都是狐狸请鹭鸶吃饭时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汤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烫嘴热的,慢一点灌进嘴里去就可以不至于出声。

若是喝一口我们的所谓“天下第一菜” 口蘑锅巴汤而不出一点
声音,岂不强人所难?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
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

他们是在吃炸
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⑤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

外国人吃饭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食物送到嘴边。


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维持那种姿式便不容易。

我见过一位女士,她的嘴并不比一般人小多少,
但是她喝汤的时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颗樱桃那样大,然后以匙尖触到口边徐徐吮饮之。

这和把整个调羹送到嘴里面去的人比较起来,又近于矫枉过正了。

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点。

吃饭而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细嚼烂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并不常见。

我看见过两次真正痛快淋漓的吃,印象至今犹新。

一次在北京的“灶温”,那是一爿道地的北京小吃馆。

棉帘启处,进来了一位赶车的,即是赶轿车的车夫,辫子盘在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一根马兰系着的一撮韭黄,把食物往框台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饼!再来一碗炖肉!”等一下,肉丝炒韭黄端上来了,两张家常饼一碗炖肉也端上来了。

他把菜肴分为两份,一份倒在一张饼上,把饼一卷,比拳头要粗,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张饼下肚,又一张也不见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膈。

又一次,我在青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群石匠在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酦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

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一个个红光满面围着桶舀水吃。

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象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

上面这两个景象,我久久不能忘,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8.本文从一个外国朋友关于“吃相”的疑惑入笔,想到了《礼记》“毋啮骨”之诫,引出了“无奇不有”的
种种吃相:有罗马皇帝尼禄的“饕餮相”,有意大利人吃通心粉的“风卷残云相”;①;
有外国家长就餐前的“虔诚相”、孩子的“调皮相”;②;③;有女士的“淑女相”……凡是他耳闻目睹的“吃相”都揽入笔底,取材广泛,贴近生活旁征博引,然后妙笔点睛,化龙飞舞。

(3分)
9.探究这些“吃相”,结合梁实秋先生的见解,你发现了什么?(4分)

10.梁实秋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他的幽默风趣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丰富的联想,二是细腻的描写,
三是善用修辞手法。

请选择其中的两.种.幽.默.类.型.,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

11.作者出身秀才世家,幼承庭训,饱读诗书;成年后求学清华,再又留美,深受英美文学熏陶:可谓
学养深厚,中西兼通。

从其纵横捭阖地谈说吃相的内容来看,鲜明可见其文士情怀与仁厚宅心。

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梁实秋先生的文.士.情.怀.与.仁.厚.宅.心.。

(6 分)

四、古诗文阅读——文豪苏轼的饮食人生(17分)
余光中先生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可能是因为苏轼的人生个性
签名是这样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没错,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因为,对于苏轼来说,无论在哪里,哪里都有美味。

甲《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1]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注】:[1]罨:yǍn,掩盖,掩覆。

乙《老饕赋》(节选)
庖丁鼓刀,易牙[1]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2],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注】:[1]庖丁是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易牙则是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

[2]脔:luÁn,小块肉。

12.饕在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有:❶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❷喻凶恶贪婪的人;❸喻贪吃的人。

你认为“老饕”的“饕”是哪种义项?并简单说明理由。

(3分)

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净.洗铛风烟俱净.B.盖.聚物之夭美盖.竹柏影也
C.尝.项上之一脔尝.贻余核舟一D.嚼霜前之.两螯吾妻之.美我者
14.甲文中“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很有哲理情味,请结合生活感悟,谈谈你的解读。

(5分)

15.结合两文及以下助读资料,谈谈苏轼的饮食人生里,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6分)
助读资料:甲文是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乙文是诗人被贬海南儋州时所作,谪居海南时,诗人的状况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

在宋朝,海南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当时人皆称海南“非人所居”,苏东坡在动身前已经写好遗嘱,将家人大部分留在惠州,带着小
儿子苏过再次奔赴茫茫贬谪之路。

而在此之前,与苏轼精神世界十分相得的第三任妻子在惠州感染瘟疫去世。

而到了儋州,苏轼先是在公房居住,公房漏雨,一晚上搬了三次,后来连公房也不让住了,苏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在庵中“食芋饮水,著
书以为乐”。


五、写作(70 分)
16.有人说,世上之事,唯有美食与理想不可抛。

现在,请你打开味蕾的记忆宝库,向同学们介绍一
道令你难以忘怀的美食。

可.以.从.地.域.,.选.材.,.制.作.,.色.香.,.口.味.等.角.度.,.讲.述.美.食.的.故.事.,.1.2.0.字.左.右.。

(10 分)
17.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苦也是生命这张餐桌所不可或缺的“美食”。

请自拟题目,
体裁不限(除诗歌外),围绕“苦味”进行创作,不得出现真实信息,不少于600字。

(60分)
七校联考语文答案
一、书写(5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24分)
1、宿,锦,囊,箪(4分)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每空1分)
3、A、就 B、于是,就 C、同向,先前 D、以……为快乐
4、A(3分)
5、(3分)
只是参考:
A、霸王别姬,鳖与乌骨鸡同烹,甲鱼有攻击性,素有鳖中霸王之称,姬与鸡谐音。

得名霸王别姬,内涵丰富,有英雄悲壮凄丽之感,意境雄浑,厚壮有力,审美新奇,档次颇高!
B、花好月圆,虾仁与鸽蛋同蒸,虾仁蜷曲鲜红与鸽蛋的黄橙圆融搭配,构成一幅花好月圆的美好图景。

内涵丰富,寄寓着人们幸福圆满的甜蜜期盼。

C、踏雪寻梅,白萝卜丝上点缀红辣椒,红白相间,萝卜丝的纯白亮泽营造了雪飘大地的冰洁,红辣椒的点缀似是雪地上那株赫然出现的红梅。

得名“踏雪寻梅”,意境清新,情趣高雅,
展现着文人雅士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怡然自得的适意。

D、荷塘月色,荷兰豆、黑木耳、胡萝卜等作底,上置鹌鹑蛋同蒸,这道菜色彩丰富,好似月
夜下,清亮的月光,穿透夜幕的漆黑,洒在碧绿的荷叶上,映衬着满塘的荷花别样的红艳,
实在是良辰美景。

得名“荷塘月色”,意境深邃清幽,梦幻斑驳,诗意飘然,流露出超然物
外的自我追求。

(菜名解释1分,鉴赏意蕴2分。

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34分)
6、D(3分)
7、(2分)
①进行诗词联句,使宴饮与文艺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别具情趣。

(1分)中国是
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饮食也离不开诗,唱曲行令的习惯,既可以娱乐助兴,又
为饮食文化谱写了新篇章,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又体现了高雅的东方文明。

(1分)(谈酒文化,言之有理亦可)
②(3分)
a句中“三千年”和“一开花”,“三千年”和“一结果”,数量词上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人参果开花结果之不易,一“才”一“方”字,更极写品尝人参果之难,神奇至极。

(1分)b句中“闻一闻”与“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与“活四万七千年”又对比鲜明,极写人
参果延年益寿的功效,震撼无比。

(1分)体现了古老的东方追求:万寿无疆,与天同齐。

(1分)
③(4分)
马二先生食量大,“吃了四碗饭”,“吃得干干净净”,“又添出一碗来”,“连汤都
吃完了”,如此能吃,又是在别人家做客,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吃相不雅,有辱读书人的斯文,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任性恣意,毫不遮掩做作,比起那些假名士真实的多。

(2分)(结合文
本1分,分析形象1分)
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时候,面对西湖的美景无从欣赏,无心欣赏,却对西湖一路的美食流
连忘返,“望着”“咽唾沫”有趣地再现了马二对美食的垂延三尺,一个迂腐呆板的八股迷
跃然纸上,读来忍俊不禁。

无奈囊中羞涩,只能尽情买些小零食来解馋,“不论好歹,吃了
一饱”“大喜”“尽兴一吃”,对于“爱吃”的本性,马二被吴敬梓刻画得憨厚可爱,又倍
感亲切。

(2分)(结合文本1分,分析形象1分)
④(5分)
四则材料的饮食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的状况和社会的发展世态。

材料一中,贾府一个普通的茄子倒要二十几样物事来配它,精致挑剔至极,足见显贵世家的奢豪做派,与刘姥姥这样的劳动人民,为口粮挣扎拼命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贫富差距甚是悬殊,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另外,如此铺张浪费,也预示了由盛转衰的必然现实;材料二中,作者
借马二的眼睛,给我们还原了清朝杭州热闹的市井风貌,这里商铺林立,小吃遍地,各个阶
层的吃食都有写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如在眼前。

也足见当时政治稳定,商贸兴隆;材料三中,这段辞藻优美的描述,不仅写出了皇帝御宴非凡美味,极尽奢华之能事,尽显皇室
奢华,描绘出了一整幅皇家御宴庄严肃穆的画卷,这些环境和食物与市井百姓的饮食生活形
成鲜明的对比,天上人间的阶级差距,也暗示了朝廷的黑暗腐败以及官逼民反社会现实;材料
四中,只有神仙才能吃到的人参果,在生存条件恶劣,动荡不安的旧社会,成为劳动人民精神生
活的组成部分。

长生不老,羽化成仙,这是道教神仙信仰,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老、
神通广大的神仙。

人们艳羡人参果,也正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质朴的心愿。

(5分)(每则
材料分析得1分,语言表达1分)
8、(3分)
①有壮士樊哙鸿门宴上的“豪侠相”②有中国孩子就餐的“谨慎相”③有邻户保安、车夫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