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导学案

合集下载

模式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模式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导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对于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

2.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

3.能够区分位移、路程和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

导学步骤:1.导入新课。

(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物体运动规律。

2.学习物体运动规律。

(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第185页,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内容。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规律对于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并解释其中的概念。

3.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第185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运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作出示范。

4.学习运动的描述方法。

(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第185页,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并用图形描述。

5.概念区分和计算。

(2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第185页,区分位移、路程和速度的概念。

教师通过实际运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计算位移、路程和速度。

6.总结与作业。

(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导学案结束。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物体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对于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并能够区分位移、路程和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初三物理导学案【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 (1)第二节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3)天平的使用学案 (5)第三节密度学案 (7)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9)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3)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13)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1课时) (16)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2课时) (18)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 (20)第四节力 (23)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一课时) (26)第五节惯性学案(第二课时) (29)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32)第六节二力平衡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3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37)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37)第二节重力 (41)第三节摩擦力学案 (42)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摩擦与我们 (44)第四节杠杆 (47)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5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3)第一节压强学案(第1课时) (53)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 (59)第三节大气压强学案 (62)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案 (64)第五节浮力学案(第1课时) (66)第五节浮力练习题(第二课时) (69)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1课时) (70)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71)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73)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 (74)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76)第一节功学案 (76)第二节机械效率学案 (79)第三节功率学案 (82)基础知识测验(每题10分) (85)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 (87)第三节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 (89)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93)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 (96)第十六章热和能 (99)第二节内能 (102)第三节比热容学案(第1课时) (105)比热容学案(第2课时) (108)第四节热机 (110)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结构;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2节电流和电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学习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学习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和识别,同时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电荷的形成电流。

形成持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要有;②电路是回路。

2. 物理学中规定: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

有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极流向极,不能反向流动。

3. 由、、、组成电流流通的路径叫电路。

电源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4. 用规定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形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②要注意所画电路图的元件符号与实物图具有性;③画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元件合理分布在电路图中;④电路元件符号(填“能”或“不能”)画在拐弯处。

5. 电路的三种状态:、和。

正常工作时的电路叫做。

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叫做。

短路有两种情况:①导线直接与两极连接,会造成电源短路。

②将导线与并联,电流会只从导线通过,而不走,这样我们就说这个用电器被短路了。

短路是电路不正常状态,会引起电路中的过大,烧坏电路元件或电源,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短路。

【合作探究】探究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1)实验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思考】几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使小灯泡发光?【设计电路与实验】①如图甲所示,没有电源,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灯泡都。

②如图乙所示,断开开关,小灯泡;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实验结论】小灯泡亮起来两个必要条件:①电路是;②电路中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01)第2节内能..................................................................:(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22)第1节两种电荷(2).........................................................:(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38)第4节电流的测量............................................................:(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52)第3节电阻..................................................................:(55)第4节变阻器................................................................:(58)第十七章电压和电阻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1)第2节欧姆定律..............................................................:(64)第3节电阻的测量............................................................:(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76)第1节电能电功(2)........................................................:(78)第2节电功率(1)...........................................................:(80)第2节电功率(2)...........................................................:(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88)第4节焦耳定律(1).........................................................:(91)第4节焦耳定律(2).........................................................:(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01)第3节安全用电.............................................................:(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110)第2节电生磁...............................................................:(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30)第2节核能.................................................................:(132)第3节太阳能...............................................................:(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6.1电流做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6.1电流做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6.1 电流做功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主题是“电流做功”。

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现象,让他们了解电流做功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流做功的原理,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能够运用电流做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原理,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电流做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导学案、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具。

导学案中包含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等,多媒体教具有电流做功的动画和实验视频。

在活动重难点上,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原理,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电流做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流做功的原理,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提供了电流做功的原理和相关概念,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对电流做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做功的原理,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实验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做功的现象,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电流做功的原理。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以及灯泡的亮度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多媒体教具的运用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人教版
一、检测题
1、有关应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应力是一个物体内部的微小的拉力或推力
C.受力的物体不会发生变形
D.应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
2、把质量为50g的一个直径为20cm的棒悬挂在水中,它的浮力和沉力相等,则( A )A.棒的体积是1000cm3
B.棒的体积是500cm3
C.浮力和沉力都是500N
D.浮力和沉力都是10N
3、若两个力相等,同向,则( C )
A.力之和为0
B.力之差为0
C.力之和大于0
D.力之差大于0
4、兴趣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四个物体有( B )
A.动力、力的作用方向
B.动力、力的作用方向、质量、初始速度
C.动力、力的作用方向、质量
D.动力、力的作用方向、速度
二、解答题
1、质点运动和质量分布物体运动有什么区别?
质点运动是指物体具有质量,但是不具有形状和分布的特点,它可以理解为无穷小的物体,给它作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

而质量分布物体运动,指的是物体本身具有形状和分布性,其受力的分布情况受力的大小
和方向不一定完全相同,它的受力有分布的特点,变幅较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九年级物理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01 机械运动●考试说明有标准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b)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b)●考点细化可检测1.识别并举例说明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识别图象,会根据条件计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

▲3.复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列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物体,计算平均速度。

★4.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和速度。

5.会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速度。

6.会解释测量有误差的原因;记住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5.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单位是。

72 km/h= m/s;10 m/s = km/h。

6.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计算公式为。

二、交流答案、说出疑惑:●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重点难点有引导例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解答:(学生先讲、教师引导) 归纳:例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 、b 所示。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导学案由于没有具体的导学案内容,以下为一份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的通用学习资料框架示例:一、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直径约为10⁻¹⁰m。

- 扩散现象。

- 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如,将墨水滴入水中,墨水会扩散开来。

- 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 分子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 内能。

-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 单位:焦耳(J)。

- 影响因素:-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 质量: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内能不同(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 热传递:- 定义: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3. 比热容。

-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

- 公式:c=(Q)/(mΔ t)(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 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

- 水的比热容较大,c_水 = 4.2×10^3J/(kg·^∘C),其应用有:- 冷却剂: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导学案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一、知识导入电话是一种传输声音信号的通信工具,它通过电信号的传输,能够使远距离的人们实现语音交流。

电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之一。

那么,电话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1.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2.掌握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理解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三、学习重点1.电话的工作原理;2.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3.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

四、学习内容1. 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1)声音的转换:我们说话时的声音会在话筒中被转换成电信号。

当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震动会使话筒内的电磁感应器产生微弱的电流。

2)信号的传输:话筒中的电磁感应器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电话线传输到接收方。

传输过程中,电磁感应器中的电流会产生变化,形成电信号。

3)信号的转换:接收方的电话机会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通过耳机或扬声器,接收方可以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

2. 电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电话主机是电话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话筒:话筒是电话中的输入部分,它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2)电话线:电话线是电话中的传输通道,它将电信号传输到接收方。

3)耳机/扬声器:耳机和扬声器是电话中的输出部分,它们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供人们听取。

4)按键盘:按键盘可以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3. 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话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1)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连续的方式传输,它可以保留声音的所有频率和振幅信息。

传统的模拟电话系统就是代表,它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语音传输。

2)数字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是指电话信号以离散的方式传输,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再传输到接收方。

数字信号传输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更低的误码率,现代的电话系统多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五、学习延伸1.你知道电话是如何传输长距离信号的吗?请简要说明。

九年级物理金牌导学案全一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金牌导学案全一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金牌导学案全一册答案
一、第一章力的大小和方向
1. 什么是力?
答: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推动或拉力,使物体发生变化。

2. 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
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关的,力的大小取决于力的方向,如果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 什么是力的合力?
答:力的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它是指多个力的总和,它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多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4. 什么是力的平衡?
答:力的平衡是指力的合力为零,即多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使物体保持静止或不发生变化。

二、第二章力的作用
1. 什么是力的作用?
答:力的作用是指力对物体的影响,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化,如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位置等。

2. 什么是力的作用距离?
答:力的作用距离是指力的作用范围,它是指力的作用范围
内的物体受到力的影响,而力的作用范围外的物体不受力的影响。

3. 什么是力的作用时间?
答:力的作用时间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它是指力对物
体的作用时间,如果力的作用时间越长,物体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4. 什么是力的作用方向?
答:力的作用方向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向,它是指力的作
用方向决定了物体受到的影响,如果力的作用方向改变,物体受
到的影响也会改变。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物质的构成、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而是彼此之间。

但压缩和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

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

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运动。

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预习检测】.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6.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41份)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41份) 北师大版

经典word 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

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学科: 物理年级: 九 主备人:辅备人: 课时备课组长审批: 教研组长审批: 周次: 份数: 序号:课题10.1 机械能(1)1课型展示学 生 活 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目标重 难 点)3.知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动能的概念.2.与动能有关的因素.学 生 活 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预习交流)1.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叫动能. 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3.研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这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与_______之间的关系; 还 要换用_______不同的钢球,让他们从_______高度滚下,这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与_______之间的关系.5.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 ,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 , 被撞地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二、探究释疑(一)阅读课本第 1 段,知道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单位是什么.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2、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3、你认为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实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的? 2.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的? 四、归纳总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把你掌握的知识写下来. 3.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的? 4.这个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还有哪些疑问?5.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把结论填到课本上.教学 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NO:18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及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重点难点: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能力立意:通过对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2—53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2、用3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自主学习1、问题引入:课本1-1的两幅图,甲图可使物体弹得更远,乙图中的运动员借助杆的弹性跳得更高,下面就来学习这样的知识新课标第一网2、知识点一: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的特性,如,。

②物体发生形变后,即使撤去外力,也不能恢复,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③弹簧弹性的特点:在一定的限度内,能恢复原状,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将无法,因此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限度,否则会损坏弹簧。

④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1)发生(2)相互接触3、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②使用前(1)观察(2)观察(3)检查指针是否指在,若没有需调节使。

③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中轴线,避免摩擦而带来误差。

二、合作探究1、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松手后弓产生的将箭射出。

2、跳板运动员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便对产生向的,从而使运动员向上跳起。

3、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由于粗心大意,未将指针调零,指针已指在0.5N处,他就来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当把每次读数()A、加上0.5NB、不加也不减C、减小0.5ND、不能用来测量4、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B、3NC、6ND、12N5、(多选)a、b两个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a、b拉环,F1=F2=6N,若两个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B、a受平衡力,b对a的拉力是6N,a的示数为6NC、b受平衡力,a对b的拉力是6N,b的示数为12ND、a和b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6、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要用15N的力,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接组成,若将拉力器的三根弹簧同时拉长10cm,所需的拉力是()A、30NB、90NC、45ND、50N7、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接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上下拿反了,把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则该物体的重量()A、一定等于 4.0NB、一定大于 4.0NC、一定小于 4.0ND、无法判断大小8、撑杆跳高运动员比一般跳高运动员跳得更高,是因为运动员在起跳时用力压杆,杆发生,杆对运动员有向作用力。

9、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B、2NC、4ND、8N10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重力》导学案NO:19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重心2、通过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体会用图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3、通过假设没有重力的猜想,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力方向、重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立意:充分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用说明:1、用15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4—58页的全部内容。

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上交流。

学法指导: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一、自主学习1、问题引入:在17世纪,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就在思考: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松手后为什么都要落回地球,现在我们知道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2、知识点一:重力的由来(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的作用,因而落向地球。

(3)假若没有重力会怎样?举几例①②③3、知识点二: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2)用天平测出几个物体的质量,用弹簧秤分别称出其重力,在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坐标轴上,描点连线,得到一条线(填“直”或“曲”)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比。

(3)g=9.8N/kg,表示质量为的物体,所受重力为.4、知识点三:重力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也叫竖直方向,因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5、知识点四:重心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点上,这一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二、合作探究1、玩具“不倒翁”被板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在图乙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0为不倒翁的重心)2、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kg;B、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C、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为 1.8cmD、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25m/s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4、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的情形,则该桌面()A、右边高,左边低B、左边高,右边低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5、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对也有力的作用,方向。

6、物体在月球表面时的重力是它在地球表面时的6分之一,某物体在地球表面的质量为600g,它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它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是。

7、质量为500N的学生站在地面上,他受到力和力,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8、如图,是模拟建筑工地上,常常见到的简易吊车,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力的作用,对这两个力的方向完全正确的图是()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摩擦力》导学案NO:20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决定它的因素,从而认识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了解摩擦的利弊,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3、经历探究决定摩擦大小的因素,巩固控制高量法,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及决定因素能力立意:增大和减小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60—61页,疑问之处用红笔标记2、用30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在课堂上交流学法指导:摩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价值取向一、自主学习1、实验引入:⑴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插重叠完后,双手分别拿着两本书的装订线,向两边拉开,对比两本书上下叠放后拉开,哪个更容易?⑵自行车轮和鞋底的花纹有何作用?当花纹磨去后又会怎样?2、知识点链接(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产生的力,这个力就叫(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④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4)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它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二、合作探究1、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摩擦力产生B、静止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作用C、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产生D、两个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产生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体征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泥鳅身上的黏液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C、斑马身上的条纹D蛇身上的粗糙鳞片3、体重500N的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向上攀,他受到的摩擦力(),若匀速向下滑他受到的摩擦力是()。

A、等于500N,方向向下B、等于500N,方向向上C、大于500N,方向向上D、大于500N,方向向下E、小于500N,方向向上F、小于500N,方向向下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C、摩擦力总是促使物体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 2.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A、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C、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D、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6、假若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不可能的是()A、无法用筷子菜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下滑C、我们将无法系紧鞋带D、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7、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拉杆旅行箱底装有轮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没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8、举重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B、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D、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9、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甲乙(1)采用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的摩擦力时,实验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也很难保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2)采用图乙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原因是①②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程伟宁审校:祝定高《弹力、重力、摩擦力》训练学案NO:21(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1、(多选)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雪地里汽车轮上的防滑链与地面间的摩擦B、船在航行时,船体与水的摩擦C、自行车运动时,车轴与滚珠间的摩擦D、体操运动员做双杠项目时在手上擦些镁粉2、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A、门球没有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B、门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C、门球的惯性逐消失D、门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3、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大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B、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计直接测量C、国际上通用的重力单位是千克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5、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下列哪个现象不会发生()A、河里的水不能流动B、玻璃杯摔在地上碎了C、杯中的水倒不进嘴D、重物压在身上,我们感觉不到重量6、假若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地面上滚动的球和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B、手拧不开瓶盖C、人在地上行走如飞D、用一个不大的力就可将汽车推动7、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C、重力、下滑力、摩擦力D、重力和下滑力8、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拉一个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过了一会儿它的示数为9N,这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6NB、3NC、9ND、15N9、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8NB、一定小于8NC、一定大于8N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0、沿地面踢出去的球,还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球具有,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