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的外角授课课北师大
感悟新知
1 如图,射线AD,BE,CF构成∠1,∠2,∠3,则
∠1+∠2+∠3等于( B )
A.180°
B.360°
知3-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
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B )
A.4∶3∶2
B.5∶3∶1
C.3∶2∶4
D.3∶1∶5
课堂小结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C= 1EAC (等式的性质) . 2
∵AD平分∠EAC(已知),
∴∠DAC= 1EAC ( 角 平 分 线 的 定 义 ) . 2
∴∠DAC=∠C (等量代换).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1 如图,在△ABC中,∠B=40°,∠C= 30°,
延长BA至点D,则∠CAD的大小为( C )
证明:∵∠1+∠BAC=180°,
∠2+∠BCA=180°,
∠3+∠ABC=180°,
∴∠1+∠2+∠3+(∠BAC+∠BCA+∠ABC)=540°(等
式性质).
∵∠BAC+∠BCA+∠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2+∠3=360°.
感悟新知
例3
如图,△CEF的外角为_∠__A_F_C__,__∠__B_E_F___.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定理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三角形的外角和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 第5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三角形的外角
知2-讲
1.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 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 如图 7-5-3,∠ ACD 是 △ ABC 的∠ ACB 的外角 .
感悟新知
2. 外角的特征 (1)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2)一条边是三角形内角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该内角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 .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知1-讲
1.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 几何语言: 在△ ABC 中,∠ A+ ∠ B+ ∠ C=180° .
感悟新知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
知1-讲
思路一: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及同位角相等”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 如图 7-5-1 ①② .
感悟新知
知1-讲
思路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将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转化为两平行线间的一组同旁内角 . 如图 7-5-2 ① ②.
感悟新知
知2-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紧扣三角形外角的定义识别外角 .
知2-练
解:图中△ CEF 的三边的延长线只有 EF的延长线 FA,
CE 的延长线 EB,延长线 FA与边 FC 构成的角为∠
AFC;延长线 EB 与边EF 构成的角为∠ BEF.
由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可以判断∠ AFC,∠ BEF
是△ CEF的外角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7-5-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A
1
B
F
所以∠BAE+ ∠CBF+ ∠ACD=2(∠1+ ∠2+ ∠3)=360 °.
2
3
C
D
解法2:如图,∠BAE+∠1=180 °, ①
∠CBF +∠2=180 ° ,②
E
∠ACD +∠3=180 ° .③
A
又知∠1+ ∠2+ ∠3=180 °,
1
①+ ②+ ③得
B
∠BAE+ ∠CBF+ ∠ACD+
又因为∠B=∠BAD,
A
1
所以B 80 40,
2
在△ABC中,
∠B+∠BAC+∠C=180°,
所以∠C=180º-40º-70º=70°.
B
D
C
5.如图,求∠A+ ∠B+ ∠C+ ∠D+ ∠E的度数.
A
解:∵∠1是△FBE的外角,
B
E
∴∠1=∠B+ ∠E.
同理∠2=∠A+∠D.
G
2
∠A < ∠1 < ∠2
D
E
课堂小结
角一边必须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必
定义
三角形
的外角
须是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
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
一个内角
三角形的
外 角 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的对错.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的所有外角的和。(
【教案】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 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 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4.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1) (2) ⑶(4)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
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
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第二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1)△ 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3个直角呢?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2)△ ABC 中,/ C=9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7节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练习:如图所示,请将∠A、∠1、∠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 ∴∠2>∠1>∠A,故答案为:∠2>∠1>∠A.
例 6:已知:如图,△ABC 中,D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E 是 CA 延长线上一点,F 是 AB 上一点, 连接 EF.求证:∠ACD>∠E.
C.85°
D.25°
解:∵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 ∵∠B=25°,∴∠A=120°﹣25°=95°.故选:B.
3. 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点 F 在 BC 的延长线上,DE∥BC,∠A=44°,
解:∵∠E=20°,∠ACB=75°,∴∠CAE=75°﹣20°=55°,∵AE 平分∠CAD, ∴∠EAD=55°,∴∠B=∠EAD﹣∠E=55°﹣20°=35°.
例 5:如图,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2<∠1 B.∠2>∠1 C.∠2≥∠1 D.∠2=∠1 解:∵∠2 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而∠1 是此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1 与∠2 不相邻,∴∠2>∠1.故选:B.
练习:如图,△ABC 中,∠A=70°,∠B=40°,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求∠DCE 的 度数.
解:∵∠A=70°,∠B=40°,∴∠ACD=∠A+∠B=110°,
∵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DCE=
.
例 3:如图,直线 AB∥CD,∠A=70°,∠C=40°,则∠E 等于( )
证明:∵∠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ACD>∠BAC, ∵∠BAC 是△AEF 的一个外角,∴∠BAC>∠E,∴∠ACD>∠E.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第6节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
则∠DAE 的度数为
.
解:∵∠B=40°,∠C=80°,∴∠BAC=180°﹣∠B﹣∠C=180°﹣40°﹣80°=60°, ∵AE 平分∠BAC 交 BC 于 E,∴∠BAE= ∠BAC= ×60°=30°,∵∠B=40°,AD⊥ BC,∴∠BAD=90°﹣∠B=90°﹣40°=50°,∴∠DAE=∠BAD﹣∠BAE=50°﹣30°=20°. 故答案为:2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已知:如图, △ABC,求证:∠A+∠B+∠C=180°.
知识点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则 ∠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2+∠ACB=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 (1)如图,如果我们只把∠A移到∠1的 位置,你能说明这个结论吗?如果 不移动∠A,那么你还有什么方法 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根据前面给出的基本事实和定理,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结论的 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 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 行交流.
解:∵∠A:∠B:∠C=1:2:3,∴设∠A、∠B、∠C 分别为 k、2k、3k, 由题意得,k+2k+3k=180°,解得 k=30°,∠C=3×30°=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故选:C.
例 2:在△ABC 中,∠A=55°,∠B 比∠C 大 25°,则∠B 的度数为( ) A.125° B.100° C.75° D.5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强调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指出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某个内角度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运用几何图形和平行线性质进行严谨的证明;
2.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几何直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对于几何证明部分,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简化证明步骤和增加示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总结回顾环节,要更加明确地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本次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几何证明的逻辑推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章 平行线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优质课件
三 角
两个内角的和
形 的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
外
不相邻的内角
角
不等关系的证明思路
布
置
作
关业
注 三 角
课本P183 ,习题7.7 1、2、4题
形
的
外
角
下课
结束寄语
惜时如金,拼搏进取, 冲刺中考;耕耘今天, 收获明天,再创辉煌!
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 它不相邻的内角.
已知: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 求证: ∠1> ∠2, ∠1> ∠3
1
证明: ∵ ∠1 =∠2+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 ∠1> ∠2, ∠1> ∠3
☞ 关注▲外角 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 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 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基本 事实或定理的推论(corollary).
∠C=70o,求∠D的度数.
B
C
角 (3)已知:如图,∠EAC与 ∠EBC的
平分线相交于点D.
求证:∠D= 1 ∠C.
2
例
例2、已知:如图,在△ABC
题 欣 赏
关
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 边AC上一点,延长BC到D, 连接DE。 求证: ∠1 >∠2
注
三
证明:∵ ∠1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
∴
∠2=
1 2
∠EAC(角平分线的定义)
∴ ∠2=∠C(等量代换)
角
∴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1
D
2
B
C
变
式 训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课件
12/13/2021
第二页,共二十九页。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一天,三类三角形通过对自身的特点,讲出了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请同学们作为
小判官给它们评判一下吧.
不对,我有一个钝角, 所以(suǒyǐ)我的内角和 才是最大的.
我的形状(xíngzhuàn) 最大,那我的内 角和最大.
12/13/2021
D北
.
A12/13/2021
北E
.C
.
B 东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解: ∠CAB= ∠BAD- ∠CAD=80 °-50°=30°. 由AD//BE,得∠BAD+ ∠ABE=180 °.
所以(suǒyǐ)∠ABE=180 °- ∠BAD=180°-80°
=100°,∠ABC= ∠ABE- ∠EBC=100°
我的形状(xíngzhuàn) 最小,那我的内 角和最小.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
我们在小学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无关,所以它们(tā men)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思考(sīkǎo):除了度量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呢?
还可以用拼接的方法, 你知道怎样操作吗?
No 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等,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几何问题(wèntí)借助方程来解. 这是一个
想一想:同学 12/13/2021
(tóng
xué)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A
E
B
D
F
C
思考:多种方法(fāngfǎ)证明的核心是什么?
A
A
D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教学课件
的角,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特征: (1). 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 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 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实际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就是三角形一个内角(nèi jiǎo)的邻补角
第四页,共十三页。
推论可以当作定理 使 12/13/2021
(dìnglǐ)
用.
第六页,共十三页。
二、新课讲解
(jiǎngjiě)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yī ɡè)外角等于和它不
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 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ABC中:
A
∠1=∠2+∠3;
2
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 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C(已知), ∴∠C=0.5∠EAC(等式的性质) ∵AD平分∠EAC(已知) ∴∠DAC=0.5∠EAC(角平分线的定义) ∴∠DAC=∠C(等量代换)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zhíxiàn)平行)
∴ ∠BPC>∠PD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
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PDC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
∴∠PD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
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B2/1P3/2C021>∠A.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九页,共十三页。
三、归纳(guīnà)小结
二、新课讲解(jiǎngjiě)
• △ABC内角的一条(yī tiáC的外角.如图,∠1是△ABC的外角.
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角形内角和定理2课时17
11.(2015·丹东)如图,∠1=∠2=40°,MN平分∠EMB,则∠3= __1_1_0_°___. 12.如图,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BA的延长线相交 于点E,求证:∠BAC>∠B.
证明:∵∠BAC>∠ACE,∠DCE>∠B, 又∠ACE=∠DCE,∴∠BAC>∠B
13.(2016·聊城模拟)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 是( C ) A.75° B.90° C.105° D.120°
1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90°,∠B和∠C应分别是 32°和21°,检验工人量得∠BDC=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请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解:连接AD并延长到E,∵∠CDE是△ADC的一个外角,∴∠CDE =∠C+∠CAD①.∵∠BDE是△ABD的一个外角,∴∠BDE=∠B +∠BAE②.①+②得∠CDE+∠BDE=∠C+∠B+(∠CAD+ ∠BAE),即∠BDC=∠C+∠B+∠BAC=21°+32°+90°= 143°,而测量的结果是∠BDC=148°,所以零件不合格
14.(2016·内江模拟)如图,a∥b,∠1=65°,∠2=140°,则∠3等 于( B ) A.100° B.105° C.110° D.115°
15.(2015·绵阳)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
线EF于点F,∠AGF=130°,则∠F=___*_*_*_°__.
16.(2016·呼和浩特模拟)如图,在△ABC中,∠B=47°,三角形的
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_*_*_*_°____.
17.如图所示,P为△ABC内任一点,延长CP交AB于D,则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 C ) A.∠1>∠3 B.∠1>∠A C.∠2>∠A D.∠3>∠A
【精品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的内角授课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图2
感悟新知
知1-练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那么 ∠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2+∠ACB=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 A+ ∠ B+ ∠ C=180°,
∴ ∴∠xxA=yy71°5146,,∠180B,=5解5°得. xy
71, 55.
感悟新知
〔3〕 ∵∠A =
1 2
∠B = 1
3
∠C,
∴∠B=2∠A,∠C=3∠A.
设∠ A=x°,那么∠ B=2x°,∠ C=3x°,
∵∠A+ ∠B+ ∠C=180°,
∴ x+2x+3x=180. ∴ x=30.
度数; 〔3〕∠A= ∠B12 =
数.
∠C13 ,求∠A,∠B,∠C 的度
导引:紧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组〕求解.
知1-练
感悟新知
解:〔1〕设∠ B= ∠ C=x°,
知1-练
∵∠ A+ ∠ B+ ∠ C=180°,∴ 40+x+x=180,
解得x=70,∴∠ B= ∠ C=70° .
〔2〕 设∠ A=x°,∠ B=y°,
图3
图4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知1-讲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揭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或
者说至少有两个锐角.
感悟新知
例 1 ∠A,∠B,∠C 是△ABC 的三个内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课件
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外角应具备(jùbèi)的条件:
①角的顶点(dǐngdiǎn)是三角形的顶点(dǐngdiǎn);
②角的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③另一边是三角形中一边的延长线.
A
B
C
D
∠ACD是△ABC的一个(yī ɡè)外角
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练一练
如图,∠ BEC是哪个(nǎ ge)三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拓展(tuò zhǎn)探 究
如图 ,试比较∠2 、∠1的大小;
如图 , 试比较∠3 、∠2、 ∠1的大小.
图 解:∵∠2=∠1+∠B,
∴∠2>∠1.
图 解:∵∠2=∠1+∠B,
∠3=∠2+∠D, ∴∠3>∠2>∠1.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归纳总结
三角形外角(wài jiǎo)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yī ɡè)外角等于 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它们的和是180 °.
第三页,共三十七页。
48 °
问题:发现懒洋洋独自在O处游玩后,灰太狼打算用迂回(yūhuí)的方式,先从A前 进到C处,然后再折回到B处截住懒洋洋返回羊村的去路,红太狼则直接在A处拦 截懒洋洋,已知∠BAC=40° , ∠ABC=70°.灰太狼从C处要转多少度角才能直 达B处?
E A
1
又知∠1+ ∠2+ ∠3=180 °, ①+ ②+ ③得 ∠BAE+ ∠CBF+ ∠ACD
B
2
F
3
C
D
+(∠1+ ∠2+ ∠3)=540 °,
所以∠BAE+ ∠CBF+ ∠ACD=540 °-180°=36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教学详案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2.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两条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地“做数学”,特别是培养有条理的想象和探索能力,从而做到强化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两条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探究新知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归纳得出: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例1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外角∠EAC ,∠B =∠C .求证:AD ∥BC.【证明】∵ ∠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 =∠C (已知),∴ ∠B =21∠EAC (等式的性质). ∵ AD 平分∠EAC (已知),∴∠DAE =21∠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AE =∠B (等量代换),∴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 ∠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 =∠C (已知),∴ ∠C =21∠EAC (等式的性质). ∵ AD 平分∠EAC (已知), ∴∠DAC =21∠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AC =∠C (等量代换),∴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 =∠C (已知),∴∠C =2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 ∴∠DAC =21∠EAC , ∴∠DAC =∠C (等量代换).∵∠B +∠BAC +∠C =180°,∴∠B+∠BAC+∠DAC=180°,即∠B+∠DA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2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边AC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求证:∠1>∠2.【证明】∵∠1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1>∠AC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ACB是△CDE的一个外角(已知),∴∠ACB>∠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不等式的性质).学生对于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关系的证明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证明例2中,要引导学生找到一个过渡角∠ACB,由∠1>∠ACB,∠ACB>∠2,再由不等关系的传递性得出∠1>∠2.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直线BD∥EF,AE与BD交于点C,若∠B=30°,∠A=45°,则∠E的大小为()A.60°B.75°C.90°D.105°2.点P是△ABC内一点,连结BP并延长交AC于D,连结PC,则图中∠1、∠2、∠A 的大小关系是()A.∠A>∠1>∠2B.∠A>∠2>∠1C.∠2>∠1>∠AD.∠1>∠2>∠A3.如图,试求出∠A+∠B+∠C+∠D+∠E+∠F=________.4.根据图中已知角的度数,求∠α的度数.图a中的∠α=_______,图b中的∠α=_______,图c中的∠α=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4.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1)(2)(3)(4)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
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
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第二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3个直角呢?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2)△ABC中,∠C=90°,∠A=30°,∠B=?(3)∠A=50°,∠B=∠C,则△ABC中∠B=?(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能有____个直角或____个钝角.(5)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个锐角.(6)三角形中三角之比为1∶2∶3,则三个角各为多少度?(7)已知:△ABC中,∠C=∠B=2∠A。
(a)求∠B的度数;(b)若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法?③辅助线的作法技巧.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以及相关应用,有相关知识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推理习惯,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实践和理性证明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灵活运用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并且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关注三角形的外角》旨在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技巧.3.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两条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
5.通过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地“做数学”,特别是培养有条理的想象和探索能力,从而做到强化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反思与小结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活动内容:① 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② 两个推论及其应用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问题1:如图,△ABC 中,∠A=70°,∠B=60°,∠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A 、∠B 求出∠ACD 吗?如果能,∠ACD 与∠A 、∠B 有什么关系?问题2:任意一个△ABC 的一个外角∠ACD 与∠A 、∠B 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由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1、已知:∠BAF ,∠CBD ,∠ACE 是△ABC 的三个外角.求证:∠BAF+∠CBD+∠ACE=360°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证明:(略).例2、已知: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BE 、CD 相交于F,∠A=62°,∠ACD=35°,∠ABE=20°.求:(1)∠BDC 度数;(2)∠BFD 度数.解:(略).第三环节:课堂练习活动内容:(1)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外角∠EAC ,∠B=∠C .求证:AD ∥BC分析:要证明AD ∥BC ,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即需证明∠DAE =∠B .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 =∠C (已知)∴∠B =2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DAE =21∠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AE =∠B (等量代换)∴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 =∠C (已知)∴∠C =∠EAC (等式的性质)∵AD 平分∠EAC (已知)∴∠DAC =∠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DAC =∠C (等量代换)∴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 =∠C (已知)∴∠C =2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 ∴∠DAC =21∠EAC ∴∠DAC =∠C (等量代换)∵∠B +∠BAC +∠C =180°∴∠B +∠BAC +∠DAC =180°B ACD E即:∠B +∠DAB =180°∴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 为边AC 上一点,延长BC 到D ,连接DE .求证:∠1>∠2.证明:∵∠1是△ABC 的一个外角(已知)∴∠1>∠AC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ACB 是△CDE 的一个外角(已知)∴∠ACB>∠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不等式的性质)③.如图,求证:(1)∠BDC >∠A .(2)∠BDC =∠B +∠C +∠A.如果点D 在线段BC 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分析]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辅助线的作法及重要性,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证法一:(1)连接AD ,并延长AD ,如图,则∠1是△ABD 的一个外角,∠2是△ACD 的一个外角.∴∠1>∠3.∠2>∠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3+∠4(不等式的性质)即:∠BDC >∠BAC .A B C D E 1 F2(2)连结AD,并延长AD,如图.则∠1是△ABD的一个外角,∠2是△ACD的一个外角.∴∠1=∠3+∠B∠2=∠4+∠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4+∠B+∠C(等式的性质)即:∠BDC=∠B+∠C+∠BAC证法二:(1)延长BD交AC于E(或延长CD交AB于E),如图.则∠BDC是△CDE的一个外角.∴∠BD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DEC是△ABE的一个外角(已作)∴∠DE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DC>∠A(不等式的性质)(2)延长BD交AC于E,则∠BDC是△DCE的一个外角.∴∠BDC=∠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EC是△ABE的一个外角∴∠DE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DC=∠B+∠C+∠BAC(等量代换)第四环节:课堂反思与小结活动内容:由学生自行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