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单元闯关检测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单元闯关检测

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城市市区各主要功能用地2005年面积分布图与2005—2015年变化幅度分布图”,完成下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功能用地是工业用地

B.M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减小

C.C功能用地增加面积最大

D.M功能用地呈现向外迁移的趋势

近日,高德地图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第三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中,哈尔滨排名第一,济南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昆明排名第四。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7内蒙古赤峰宁城一模)与昆明城市交通拥堵关联度不大的是( )

A.路网布局不合理

B.主干道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

C.基础设施施工占道严重

D.城市新区建设过快

3.(2017内蒙古赤峰宁城一模)下列措施中,对短期内缓解城市高峰期交通拥堵影响不大的是( )

A.应用智能交通管控系统

B.调整土地利用率

C.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

D.规定私家车按单双号出行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有关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和成都服务功能相同

B.南充有与广安同等级的服务

C.乐山和永川服务范围相同

D.重庆与涪陵服务区域无重叠

5.今后十年,成渝地区( )

A.各城市空间结构基本不变

B.各等级城市数目明显增多

C.各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D.各城市中心用地迅速扩大

读上海市某地区某一工作日(图甲)与周末(图乙)的手机定位数据,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6.(2017广东汕头一模)本区域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城市(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城市(含解析)

专题09 城市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北京卷)图6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8题.

8.【城市地租水平】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答案】8.D

【解析】8.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A错;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错;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错;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故选D。

(2019年天津卷)【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图7),回答8-9题。

8.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9.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答案】8.B 9.D

【解析】8.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上面两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下面两图是居住用地2004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

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练习新人教版

1.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二十世纪70年代后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 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 D.人口的消费需要

3.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4.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5.下列有关城市内的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的

B.城市的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的

C.城市的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位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商业中心之下有许多商业网点,商业网点是由若干个商店组成的

6.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厦的原因是

①天安门广场在市中心,地价太高②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③天安门广场是商业中心④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其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如下哪种考虑

A.为了降低运输费用

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

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展城市地域范围

8.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业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9.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是()

2019高三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易错题语文

2019高三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易错题语文

2019-2019年高三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易错题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19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内涝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降水时渗水、蓄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最需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

6.下列不属于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现象的人为原因的是()

A.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镇化练习试题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镇化练习试题

2.2城镇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下图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密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一乙一丙一丁B.丁一丙一乙一甲

C.丁一丙一甲一乙D.乙一丙一丁一甲

2.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行政区C.住宅区D.工业区

3.该城市中后期正处于城市化的

A.初级阶段B.后期阶段C.逆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有发展水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类型中,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城市中,植物墙的最主要功能为

A.美化环境B.减轻噪音C.净化雾霾D.保护建筑7.植物墙被称为建筑物的空调。1月,植物墙对气温调节效果最显著的城市是

A.长春B.兰州C.杭州D.青岛

“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城市 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城市  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城市

【2019年】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2部分 第8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第2部分 第8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污 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 的下风地带,尽可 能接近原料、燃料 产地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 的河流下游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 交通便利区
垃圾污染、大 钢铁厂、发电 气污染 厂、水泥厂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印染厂、造纸 厂、电镀厂 纺织厂、仪表 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解析:甲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少,可能是公共交 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少等原因所致,A 错;位于郊区的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此工作的居民上下 班出行频繁,因此出行次数多、出行能耗高,B 对;丙区 域出行能耗低, 出行次数少, 说明其距离居民住宅区较近, 但需求较少,服务范围应较大,C 错;
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 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 地方。
【典题 1】 (2017· 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 河, 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 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2)题。
14~16 点工作日和周末的手机进出数量很接近,说 明该时段该地区人口数量稳定。 第 4 题, 根据上题的结论, 该地区工作日人口流动量大,工作日 8 点(上班)左右以人 口流入为主,工作日 18 点(下班)以人口流出为主,所以 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中小学集中区上学时间手机进出都 很大;

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1练习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1练习新人教版

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1.珠江三角洲近三十年来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D.自然条件

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渐减弱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持续而迅猛,而发达国家大都已达到高度城市化。而今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仍然保持这种态势,所以很多人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城市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据此回答7、8题。

1.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B.城市化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两个方面

C.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移动表明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经济水平高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A.起步早,发展慢 B.城市化水平低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分析下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甲、乙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C.丙比乙地区工业相对发达

D.丁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5.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和乡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 常考点四 城市化和城市区位练习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 常考点四 城市化和城市区位练习

常考点四城市化和城市区位

近年来,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完成1~2题。

1.用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是( )

A.用地规模B.用地类型

C.功能分区D.自然属性

2.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的主要理由有( )

①环保标准提高②土地供应紧张③工业集聚发展④重化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用地日趋紧张,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多层厂房迅速发展起来。多层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的特点。故答案选A。第2题,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较快,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供应紧张,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工业集聚,加剧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土地紧张的状况,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项。

关键原理

1.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2.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④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3.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功能)、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下表列举了山东和江苏有关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对比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

A.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B.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速度较快

D.2007年城市人口数量多

2.促进山东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

①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②控制第二产业发展规模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四)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四)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2020~2030年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不变,但并不能说明郊区增加的人口全部来自乡村,也

可能会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心城区,而乡村人口也可能直接进入中心城区;2040年时郊区人口所占比例大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数,郊区人口超过了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不到20%;由于整个区域人口的变化,虽然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相等,但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第2题,由于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因此由图中可读出2010年该区域城市人口的比重约为50%。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如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完成3~4题.

3.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4.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

解析(全国3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

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

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

稻谷供需关系。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7《城市》(含解析)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7《城市》(含解析)

(2019•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9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25.D 26.C

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九)(2019•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年到2019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考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2019•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聚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乡村聚落及其分布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聚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乡村聚落及其分布2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聚落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乡

村聚落及其分布2练习新人教版

1. 1953年春在西安市以东发现了距今有6000年的半坡原始氏族村落遗址近50000平方千米,内部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个部分,发现房屋遗址46座,还有围栏、地窖、墓葬、陶窑址等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据此完成(1)~(2)题。

(1)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镇江流域 D.雅鲁藏布江流域

(2)在该流域还发现有4000多座类似遗址,其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

B.人口众多

C.矿产资源丰富

D.商品经济较发达

2.《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完成下题。

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

B.为了繁衍后代

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

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3.关于乡村聚落形成的正确叙述是( )

A.人类为了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

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出现了乡村聚落

C.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该地理环境影响

D.自然条件是乡村聚落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4.“逢集”就是我们这里每月5天一逢的集市,也称“古集”,一直沿袭到今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段文字描述了集市的哪些特点( )

①自发性②传统性

③周期性④地域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乡村集市具有的功能有( )

①引导农业生产②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强度越大。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 正确,C项错误;Ⅱ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
污染),B项错误;Ⅳ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D项错误。
2.(2017课标Ⅲ,5,4分)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 为 ( )
A.中心商务区
C.大型住宅区
B.森林公园
D.产业园区
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判断和推理。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距离近(在5千米 以内)且级别都较高,说明沿线区域人流、物流量大,又因地处内环线附近,故应该为中心商务 区,A项正确。
8.(2014大纲全国,11,4分)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收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 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
B组
下面两题。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明确,这
限制了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
审题方法 本题关键信息是“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城市职 能不同,即通过分工限制了服务种类。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9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9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

第19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山西重点中学质检)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2.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城区边缘,且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为工业区;乙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丙的面积最大,且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应为住宅区。第2题,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④处位于河流下游,适宜布局污水处理厂。

答案:1.D 2.D

读我国某历史名城的空间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为该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3~5题。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最可能是( )

A.河流B.政治

C.地形D.交通

4.甲、乙、丙、丁中为商业用地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5.从城市交通网的角度看,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是( )

A.环山公路B.城市环路

C.滨河公路D.过河桥梁

解析:第3题,该城市中心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说明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流。第4题,在城市主要用地类型中,居住用地所占比例最大,商业用地所占比例最小,图中四种用地类型中,甲所占比例最小,且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用地。第5题,河流穿过该城市城区,但只有一座桥梁可以通过,河流两侧联系不便,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3.A 4.A 5.D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学案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市化学案

第二讲城市化

基础题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上海市1990—2010年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

1.(2017辽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期末)上海市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

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

D.城市用地不足

2.(2017辽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期末)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市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

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3.(2017湖南岳阳一模)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4.(2017湖南岳阳一模)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949—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

5.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

A.1949—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85—2010年

6.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

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

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7.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城市与城市化

(2019 ·全国Ⅱ卷)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 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 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 2001 年相比, 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答案】 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 题详解】 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 城市为上海、 南京、合肥(注意常州 2001 年属于Ⅰ型, 但 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 ;读右图, 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 南京、 合肥没 有临海也没有海港, 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 B 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 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 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 【2 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 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 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 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 A 、C 、 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 【3 题详解】 读左图, 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 型变为Ⅱ型) 、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 比,邻近上海, 与上海距离都较近,

A 对;上海 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 因此职能、 城市性质不同, C 错;城市级别不同、 规模不同, 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 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 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 劳动力资源、 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 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

B 、D 错。

D 对。 池州、宣城、舟 西部,舟山位 不同方向, B 对。 由Ⅱ型变为 图可知这些城 等城市,其中盐城和 上海的东南部,以上 总体分布为西部多、 为核心的长 、扬州、嘉兴( 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 2019 ·北京卷) 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该图体现

A. 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 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 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 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答案】D

【详解】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 A 不对;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

中心远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 不对;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 不对;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

故选D。

2019 ·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 年与2016 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

列小题。

8. 2016 年与 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 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 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 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 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9. 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 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

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

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

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答案】 8. B 9. D

【解析】本题考察读图分析能力。 【8 题详解】

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

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

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 2004 年和 2016 年情况 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 2004 年和 2016 年情况图。 从第一幅图中看, 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 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 A 错;从第 二幅图中看, 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 甲河以北的区域, 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 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B 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

A. ①②

B. ①③

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 中部没有明显变化, 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 在中部的情况, C 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 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 D 错。故本题选择 B 。

【9 题详解】

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 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 增加, 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 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 需通过完善 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 D 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 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

A 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 B 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 中心城区,距离适合, C 错。故本题选择 D 。

(2019 ·江苏卷)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

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 10-15 千米 B. 15-20 千米 C. 20-25 千米

D. 25-30 千米

12. 不透水面 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 地下水位上升 ② 地表气温升高 ③ 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

地表径流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