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西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西城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考试试题参考答

2019西城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考试试题参考答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019.5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答案:D评分标准:2分。

本题分项赋分:选D,2分;选B或C,1分;选A,0分。

(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本题分项赋分:选C,2分;选A或B,1分;选D,0分。

(3)示例:①基本稳定②传承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

2.(1)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示例:信:何谓信必成,人言皆可靠。

思:思耕心上田。

评分标准:2分。

拆分1分,释义1分。

选择不赋分。

4.答案:①吴敬梓②变色龙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有错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2分)5.答案:博学而笃志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6.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评分标准:1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7分)7. 示例:《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

《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怀。

评分标准:4分。

每首诗2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1分,思想情感1分。

8.答案:①B ②C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

9. 示例一:明月几时有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评分标准:1分。

是写月的古诗句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三)(共8分)10.答案:洗评分标准:1分。

有错字不得分。

11.答案:D评分标准:1分。

选错不得分。

12.示例:(1)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2)我当初不信服这种观点评分标准:共2分。

每句1分,关键词“远”“益”“予”“是”理解有误,此句不得分。

13.示例:【甲】文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作者通过写牡丹要表达对追求富贵的世态的厌弃。

【乙】文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要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

评分标准:4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fǒu)),不宜异同。

(《出师表》诸葛亮)B.便要. (yà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陶渊明)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D.“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富贵不能淫》)【答案】C【解析】【详解】A.有误。

否(fǒu)——pǐ,B. 要 (yào)——yāo,D. 女(nǚ)——rǔ。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B.当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使许多观众激情满怀,为中国科幻片的崛起而自豪。

(删掉“使”)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在场的同学都惊讶不已。

(将“稍微”改为“稍作”)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将“讨论”和“表决”调换顺序)【答案】D【解析】【详解】D错误,改为“推举、讨论和表决”。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

(《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

(《题都城南庄》)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殚其地之出,_________。

(《捕蛇者说》)【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昨夜雨疏风骤(3)桃花依旧笑春风(4)俶尔远逝(5)竭其庐之入【解析】【详解】“啄”“疏”“骤”“俶”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2019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2019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2019.5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初三二模试卷语文2019.6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dài) 颈椎(jǐnɡ) 毛遂自荐(suí)B.字帖(tiē) 应和(hè) 贻笑大方(yí)C.诚挚(zhì) 怪癖(pǐ) 杞人忧天(qǐ)D.广袤(mào) 翘首(qiào) 谆谆教诲(z hū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奇观叹为观止B.惜别别具匠心C.单薄厚此薄彼D.称职称心如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们的刊物走过了六十年的辉煌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国期刊中独树一帜。

祝你们的刊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越办越精彩。

B.有些人平时不读书,等到真正要用知识的时候才后悔,只好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他们不读书的情况并没有因为这种慨叹而改变。

C.我们班同学分别多年了,大家都很想见见面,聊聊天。

为了让各地的同学能不期而遇,共叙友情,我们相约组织了这次同学联谊会。

D.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站在海南的沙滩上,举目四望,不禁想起郭沫若那句“波青海面阔,沙白磊石圆”。

远方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近处奇石磊磊,被海水冲刷得光滑无棱。

B.英国诗人马维尔在《花园》一诗中写道:“对自然那甜蜜的宁静而言,人类是太鲁莽了。

”这似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那种“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C.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一座山能涌出多少树?一棵树里能秘藏多少鸟?一声鸟鸣能唱出多少天机?——大自然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探索。

2019高三二模西城语文无水印

2019高三二模西城语文无水印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2019.5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用卷(1)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用卷(1)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副标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深刻检讨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的贪婪与奢靡进行了指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②荀子常用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

比如《劝学》中的句子:“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追慕古代英雄刘裕的辉煌业绩,感慨万千。

用“想当年,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④同样是写秋景,词人的风格却有所不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一句“______”来概括秋天万物的生机勃勃,词风磅礴而大气。

而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刻画了“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景象,词风婉约而伤感。

【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万类霜天竞自由梧桐更兼细雨【解析】故答案为:(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铢)(2)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砺、参省)(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4)万类霜天竞自由梧桐更兼细雨(重点字:竞)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且富有意味的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是教材或考纲中所规定的背诵篇目。

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先要有充足的名篇名句的储备,进而深入理解相关名句的内涵和所运用的技巧,这样才能针对具体题目的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名句来。

《阿房宫赋》中的名句辑录:(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2019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答案

2019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答案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5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1.(3分)【答案】C2.(3分)【答案】D3.(3分)【答案】B4.(3分)【答案】C5.(3分)【答案】D6.(3分)【答案】C[]7.(5分)【答案示例】①“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推动下,散文逐渐撤离出文坛的中心地位,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散文由“载道”转为“言志”,变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

④“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对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散文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五四”新文化散文传统,在台湾当代散文中得以承续和发展。

【评分标准】本题5分,每点1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8.(3分)【答案】B(考核,验证)9.(3分)【答案】D(皆为承接关系)10.(3分)【答案】C(“天以生赐朕”理解有误)11.①文中子二十岁的时候,慷慨激昂,有帮助天下苍生的志向。

【评分要求】本小题2分。

(“冠”“慨然”各1分)②仲尼去世之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不正在师父手里吗?(仲尼去世之后,儒家文化是靠师父来发扬光大的)【评分要求】本小题3分。

(“既没”“文”“兹”各1分)12.(3分)【答案】D(编撰有问题,文中“续、正、著、赞”不能统一为“编撰”,另文中“六经”亦非“先秦六经”,其中《元经》为王通撰写。

)13.(6分)【答案示例】①勤奋好学,钻研文化:未成年时即广拜名家,废寝忘食学习儒家经典;②退而编书,整理典籍:续《诗》《书》正《礼》《乐》等,九年而六经大就;③广收门徒,延续文脉:弟子上千,学问影响深远。

(如答:刚成年即有大济苍生之志,主张尊奉王道,推行尊王称霸的谋略。

亦可给分)【评分要求】本题6分。

每条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答案】B15.(3分)【答案】C16.(6分)【答案示例】①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

(高考语文模拟)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2019.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2019届西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届西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 届西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边的资料,达成1-7 题。

资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相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相同,最显然的特点莫过于使用“白话” 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易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成功,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倡议“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成效,倒是“诗”的换骨脱胎,以及“文”的撤退中心。

从梁启超倡议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看法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陪伴着小说的快速兴起,散文显然失掉往日的绚烂。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沿,不必定是坏事,最少能够使得作家卸掉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相关——处于中心地点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此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沿,作家不用“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坍毁与戒律的崩溃,使得本来正襟危坐、目不转睛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此也最为充满活力。

离开象征权利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孤独淡泊的“边沿”, 20 世纪中国散文不只没有低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神韵、洒脱自但是打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能够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达成了演变和转型,并从头获取了无穷活力。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以下对资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嬗变:这里是演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挡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惺惺作态的文风。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依据资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基础•运用(14分)1.(12分)学校开展了“汉子的魅力”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明的旗帜。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同时,汉字又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

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

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

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发出新的活力,。

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维系.(jì)(涣)发B.维系.(jì)(焕)发C.维系.(xì)(涣)发D.维系.(xì)(焕)发(2)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B.“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C.“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D.“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3)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汉字形式精巧,结构①,是记录、构筑、②中华文化的核心基本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2.下列各句中,表达最不得体的一项是()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小明,请稍等,我把这道题答完后,马上和你去踢球。

C.为了保证会议顺利进行,请将您的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模式。

D.这点病不算什么,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表达最不得体。

“死不了的”话语直白生硬不礼貌不得体,对患者极不尊重。

其它几项表达得体。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按要求填空。

①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②_____________,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③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⑤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

”(《北冥有鱼》)⑦《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⑧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最新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学校开展“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征集班训,有同学提出以“jìng”为训,并写出一段解说词。

请你参与完善,完成1-3题。

以“jìng”为训,我们能联想到“静”,它提醒我们保持安静,内心沉静;我们能联想到“敬”,它提醒我们尊敬师长,敬重知识;我们还能联想到“径”,“书山有路勤为径”提醒我们以勤为径,肯于登攀……总之,以“jìng”为训,可以想到不同的字,留给人以联想的空间,能在多方面给同学们以教益。

希望这个班训能够zhāng()显出我们的班级文化,把我们凝聚成一支团结奋进的劲.旅。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彰)显劲.旅(jìng) B.(张)显劲.旅(jìng) C.(彰)显劲.旅(jìn) D.(张)显劲.旅(jìn)2.在解说词的横线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只要就 B.如果那么 C.不仅而且 D.虽然但是3.以“jìng”为训,你还能联想到哪个字?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个字写在田字格内,并进行解说。

(2分)我还能联想到:解说:4.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甲图是清华校园碑刻作品,乙图是书法作品。

请你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任选一幅进行点评。

(2分)甲图乙图选:点评: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载”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最接近的是(2分)A.千载.难逢 B.风雪载.途 C.满载.而归 D.载.歌载舞6.对“载”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4笔是B.第6笔是C.第7笔是D.第9笔是7. 谜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谜面中的提示,减去有关字的偏旁、部首或笔画,从而解开谜题。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爻的声音。这一壮观的景象是什么原理造成的呢?原来,当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鱼洗”受迫
振动,由于两个铜耳对称地安置在“鱼洗”两侧,它们的振动叠加形成了驻波,处在四个波腹位
置上的水珠获得了较大的能量,从而跳出了水面。中国古代工匠能在日常盥洗工具的制造工艺
里,融入“共振”与“波的干涉”等科学原理,真是 ② 。
( 1 )依据文意,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特殊 ②叹为观止
B. ①特殊 ②令人叹服
C. ①特色 ②叹为观止
D. ①特色 ②令人叹服
( 2 )【材料二】给文字配了一幅原理示意图和一幅照片。请结合文字内容,分别说说这样配图
的好处。
( 3 )统观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 3 )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
过的一句是“
”。
8.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酒都不会洒出来。另外,酒壶的造型纹饰也相当精美:壶把儿是一只凤凰,壶嘴是一只张口侧卧
的母狮,下方有一只幼狮在其股下吮吸乳汁,壶身上还有美丽的牡丹花图案。中国古代的工匠们
巧妙地把科学技术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烧制出这样瓷色如玉、精致有趣的酒壶,他们的聪明
才智真是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觉得自愧不如。
/
倒置注酒
B. “灵”字第四笔是撇 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2019高三语文西城二模解析

2019高三语文西城二模解析

2019西城二模解析多文本1.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词语的文中义,这里“正襟危坐”指的是端着架子,内容严肃,替圣贤立言,形式拘谨的文章,不是装腔作势的文风。

2.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20世纪散文不仅仅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文章,还包括建国后的散文。

这些的规则体系是后来建立的,何谈瓦解。

3.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材料二讨论的是开放以来文体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并未说其远超五四运动时期的文章。

4.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设下的坑是程度副词,文中未提及史铁生所有的散文都是“大品散文”。

5.答案:D解析:A选项错在“相同”。

材料三第一段提到只是一种延伸。

B选项错在不变主题,过于绝对化忽略了作家创作的不同时期。

C选项错在最高成就。

6.答案:C解析:错在“培养了”,材料三第三段提到他的美学观念让他的作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瞬间和永恒的辩证关系。

C选项理解反了。

7.答案:①“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创作空间。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推动下,散文逐渐撤离出文坛的中心地位,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现代散文由“载道”转为“言志”,变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

④“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对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散文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五四”新文化散文传统,在台湾当代散文中得以承续和发展。

文言文8.答案:B解析:互文理解,这里稽和验是一个意思:考核,验证。

9.答案:D10.答案:C解析:“上天是要赐给我一条生路啊”翻译错,这里应翻译成“上天是要把先生赐给我啊”。

11.答案:①文中子二十岁(成年)的时候,慷慨激昂,有帮助天下苍生的志向。

②仲尼去世之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不正在师父手里吗?(仲尼去世之后,儒家文化是靠师父来发扬光大的)12.答案:D解析:原文中说: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2019.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xx、5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晚明小品、桐城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言”。

借“白之争”理解这个世纪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运动,大大拓展了散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学观念改变中国原有的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散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字”,小品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的窠白。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在东西方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风。

[Z,X,X,k]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白话运动对现代散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语文)

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语文)

2019年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语文)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

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

(1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做“七月诗派”。

这个诗派的诗,现在还偶被人吟诵。

在纪念阿珑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珑》,声音苍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

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都是普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

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鲁煤健谈,至今还恪守着纯粹的诗格,不媚俗,不趋时,缘情而文,因爱而诗。

他早期的诗很美,与那个时代的不少同派诗人一样,受过俄国诗人的影响。

作品虽不多,却是在苦海里寻找暖意的波光。

那都是从内心里流出来的,不矫情,无粉饰,即便幼稚,也有自己的能量。

比如1945年那首《致普式庚(普希金)》:“在被二十世纪的蓝天笼罩的东方亚洲的黄土上作为一个中国的子民为什么有你一样的忧愁?”他后来的诗,基本都是从这样的惆怅里升腾出来的,忧郁,不屈,果敢。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推出,使人们重拾朗读之美,也越发喜欢上了阅读。

(删去“使”)B.2017年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首款干线民用飞机C919试飞成功。

(把“首款”调至“具有”前)C.《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

(在“是”后面加上“因为”)D.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上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把“渲染”改为“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C句子修改不正确。

句式杂糅。

改为“《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即可。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综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结果,“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被正式定为广州城市形象的表述词。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答案】A【解析】【详解】B.语序不当,将“广泛”调到“深入”后。

C.搭配不当,将“等级”删去。

D.三重否定还是否定,删去第二个“不”。

故选A。

二、名句名篇默写3.诗文填空。

人而无信,。

(《论语》)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长风破浪会有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西城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嬗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

D.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载道”转变为“言志”。

D.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

“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

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

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

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

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

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

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取材于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散文发展特点的是(3分)A.相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火爆,散文发展偏于沉稳平静。

B.散文水平远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

C.散文格局更为宏大,且理性精神和思辨精神更为充沛。

D.散文的叙述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结构方式也更加多样。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散文多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

B.杨朔散文“以小为美”,与“五四”时风格相似。

C.史铁生的散文均属于理性思辨的“大品散文”。

D.周晓枫的《黑童话》没有使用“三段式”结构。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

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 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

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

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

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

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

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 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

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

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取材于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5.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台湾散文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湾当代散文的精神内核与“五四”时期的散文相同。

B.文化乡愁是梁实秋等老一代作家创作的不变主题。

C.诗情哲理类散文是台湾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D.台湾杂文承袭了“五四”杂文特别是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6.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热潮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B.余光中的散文,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C.林清玄散文中瞬间与永恒的辩证统一培养了他的东方美学观念。

D.从根本上来讲,台湾散文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7.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

铜川府君,讳隆,文中子之父也。

开皇九年,江东平。

铜川府君叹曰:“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侧十岁矣,有忧色曰:“夏、殷以下数百年,四海常一统也。

魏、晋以下数百年,九州无定主也。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夫子之叹,盖忧皇纲不振,生人劳于聚敛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

开皇十八年,铜川府君宴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铜川府君曰:“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之有?小子勉之,翔而后集。

”文中子于是有四方之志。

盖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琠,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

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

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

”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帝闻而再征之,不至。

四年,帝崩。

大业元年,一征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道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已。

”乃续《诗》《书》,正《礼》《乐》,著《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

门人自远而至。

如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千余人。

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雍雍如也。

大业十三年,江都难作。

子有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乎?殆夫子召我也。

何必永厥龄?吾不起矣。

”寝疾七日而终。

门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有也。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取材于《中说·文中子世家》)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铜川府君宴居宴:安闲B. 稽今验古稽:计较C. 九年而六经大就就:完成D. 殆夫子召我也殆:大概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生人劳于聚敛而天下将乱乎/学《诗》于会稽夏琠B. 铜川府君异之/ 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C. 不解衣者六岁/ 如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D. 作《东征之歌》而归/ 帝闻而再征之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王道仁政还没有推行,隋朝为何能统一天下呢B. 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之有道义不被尊奉以来,这种风尚也被废弃很久了,然而局势不会恒定不变啊C. 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我与先生相见恨晚哪,上天是要赐给我一条生路啊D. 道之不行,欲安之乎王道得不到推行,就想天下安定太平吗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分)①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2分)②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3分)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子年纪轻轻就见识不凡,能从父亲的叹息中解读其心思。

B.文中子广泛拜师,发奋求学,以至于忙碌得来不及换装休息。

C.文中子从朝廷公卿对自己的态度预感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渺茫。

D.文中子退而编撰先秦六经,广收门人弟子,终成为一代宗师。

13.“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有也”,王通的学生认为王通是自孔子以来学问道德最完美的人,请根据文意,概述王通的弟子认为王通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依据有哪些?(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