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五重路径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西方文论 考察 简述西方文论中的五个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转向作用。
海德格尔对于传统哲学的批判和他提出的存在本体论理论,颇受关注。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的思想和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传统哲学从柏拉图到现代都陷入了一种“遗忘存在”的状态,追求普遍规律和理论体系,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真实性。
传统哲学将存在看作一种客观存在,以“对象化”方式来解释。
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强调存在的主观性和主体性,将存在看作一种“存在方式”或“存在意义”。
他主张人应该回归到存在本身,重新理解人的存在和存在意义,用本体论的方式来思考存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对存在本体论的理论贡献也是他对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将存在理解为一种独特的现象,他认为存在是由时间、空间和人的自我投射构成的。
他主张存在不是一种客观性存在,而是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来实现的。
海德格尔以他的存在本体论理论拓宽了现代哲学的研究范畴,引导了后来哲学家对存在的探讨。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批判让人们更加关注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问题。
他反对纯粹的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强调主体性和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这种批判倒逼着现代西方哲学家重新思考传统哲学观念,修正并创新哲学研究方法。
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本体论理论拓宽了现代哲学的研究领域。
他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普遍的规律和理论,还注重个体存在的真实性和独特性。
这种研究方法推动了现代哲学家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并促使他们对传统哲学概念进行重新解读和修正。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两大主潮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先驱。
他们沿袭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变为强力意志,提出一种带有悲剧情调但又充满生命冲创力的哲学。
在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本能冲动的绵延成为最基本的实在,要把握永恒的生命之流只能靠直觉,这种崇尚直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现象学家胡塞尔则从方法论上系统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内在直觉法,他宣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现象,并要求将一切外在传统“悬置”,这是最早对于本质主义的颠覆。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使一向被视为高贵的人性遭到无情践踏,人生的价值只能在孤独、烦忧、死亡中去体验,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自由、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上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的完备形态。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心理哲学,力求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人的本质,对人的无意识精神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从历史文化系统的崭新视角去研究人文科学,对理解的历史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历史是主客观视域的交融或统一。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乐观预言,力求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弥合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缝。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研究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理性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
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
现代西方哲学
(二)康德的“现象”与“物自身”
• 1.现象即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或者说是向我们所呈现的世界,是科学 知识可以达到的领域。
• • 2. “物自身”或“本体”:(1)作为感觉的外部来源。这种意义上
的物自身是在我们之外、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我们的感觉的东西, 但不可知。 (2)作为一种限制性概念。康德用它限制我们的认识, 使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界。 • 3.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科学知识应当是“先天综合判断”,就是说, 科学知识由两部分构成:先天的部分提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 形式,综合的部分提供后天的质料。科学知识的形成不是被动的主体 适应、符合外部对象的过程,而是主体用先天的形式去整理、综合和 统一杂多的质料的过程。 知识的形式包括: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等 十二范畴。这些形式只适用于现象,不适用于物自身。
(三)印度奥义书哲学
• (一)在《奥义书》中,“大梵”或“自我”是宇宙的最 高本体,它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甚至诸神也是它的造物。
• (二)“大梵”或“自我”既创造万物,又隐于万物之中。 所以,一切看似不同的事物实际上都是那惟一的“大梵” 或“自我”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一切都是“大梵” 或“自我”。
二、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
• 1. 从历史渊源上看,这两大阵营仍然 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唯实论 和唯名论、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 的继续。
• 2.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 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 不同的风格。刺猬型和狐狸型
• 3.两大潮流的汇合
三、学习西方哲学的五大法门
•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
• 1. 理念或型:一切可感的东西都是流变的,而每一类可感 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理念”或“型”,这些“理念”或 “型”却是永恒不变的。现实世界中的马成千上万,处于 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但它们都来自一个统一的马的 “理念”或“型”,它超越时间和空间。
现代哲学形态的演变趋势
现代哲学形态的演变趋势
1. 分析哲学的兴起:分析哲学是20世纪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兴起是由于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
2. 实证主义的流行: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唯一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思想在20世纪初期流行。
3.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它认为现代主义思想建立在理性和统一的基础上,并且对各种分离和异质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4. 非西方哲学的兴起:20世纪后半期,非西方哲学逐渐被认为是哲学学科的一部分。
5. 思维科学的兴起: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维科学的发展。
6. 解构主义的流行:解构主义是一种对文化和语言的批判,强调对意义的多元解释和多元性,这种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盛行。
7. 发展哲学的兴起:发展哲学强调关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性,它在20世纪末期兴起。
8. 新唯物主义的兴起: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实在性和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它在21世纪初期开始流行。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一、引言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认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认识论领域,西方哲学经历了多次转向和演变,每一次转向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以期对这一主题有全面的理解。
二、古希腊哲学时期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哲学家们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对知识和认识的见解。
柏拉图认为真知识来自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通过感觉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关注认识的来源和本质,试图寻找认识的根源。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认识论的影响开始显现。
神学家们试图将宗教信仰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形成了以信仰为基础的认识观。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运动,推动了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重视和追求。
哲学家们开始强调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获取知识,开启了人文主义的认识论思路。
四、现代哲学时期在现代哲学时期,认识论开始向新的方向和思路发展。
启蒙运动后,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能力。
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对认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先验认识和辩证法等理论。
他们强调了理性的能动性和思维的自主性,认为认识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当代哲学时期在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更加明显。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认识论的更新和重构。
哲学家们开始关注认识的文化、语言和社会性,强调了认识是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的产物。
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新思潮也给认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反思,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思路和内容。
六、总结与展望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经历了多次变革,推动了哲学的不断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认识论的转向也将继续,哲学家们将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认识的本质和意义。
个人认为,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选择,也为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认识论提供了可能性。
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
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发展而来,源远流长。
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的转向。
西方哲学史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哲学家连续性地思考共同关注的哲学问题的结果。
不管哲学家们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如何引申出迥然各异的结论,他们思考的对象却是共同的。
这一对象包含着三个不同的侧面:第一:个人面对的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作为个人反思对象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沟通个体与外部世界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媒介物,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语言以及蕴涵在语言中的语法、语义、语用和逻辑问题。
1,第一次转向学术界普遍认为,苏格拉底将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
色诺芬在那时就指出了苏格拉底与其他希腊哲学家在研究论题上的不同。
他说,苏格拉底“不像其他大多数哲学家那样,论辩事物的本性,推想智者们所称的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天上所有的物体是通过什么必然规律而形成的。
”苏格拉底“时常就一些关于人类的问题作一些辩论,考究什么事是虔诚的,什么事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后来,罗马时代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更明确地把苏格拉底与早期希腊哲学家在研究旨趣上的区别概括为“天上”与“人间”之别。
苏格拉底自己也承认,他早年曾学习研究过自然哲学,后来对自然知识不感兴趣了,转而研究人,尽管他还是尊重自然知识的。
因此,学术界常把苏格拉底看作西方哲学的转折性人物。
2,第二次转向通常认为笛卡儿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创者,也是哲学史上的转折性人物。
从笛卡尔起,哲学一下转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范围,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转入主观性的领域,转入确定的东西。
换言之,从笛卡尔开始自我觉醒,从此,哲学家对自我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反思就上升为哲学思考的基础和主题。
这里道理是十分简单的,既然哲学乃是思维,而思维发自自我,那么在自我本身被澄清之前,哲学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难道能获得其确定性吗?如果说古代哲学家致力于求存在论的原理,即求存在的终极原因、终极实体的话,那么笛卡儿的哲学所探讨的首先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根本原理,即为科学为知识的确定性寻求可靠的根据、基础,成为人类知识这棵大树的根。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作者:陈振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11期摘要:现代西方哲学生发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哲学传统根基之上,体现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向和变革。
这种转向和变革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
文章试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转向中挖掘西方哲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和思想价值,在各种转向所体现的哲学观变革中再现从“思想”到“意义”的发展理路。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能否思想”;“有无意义”;哲学转向;哲学观变革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存在着一个公认的说法,即西方哲学从诞生以来,共经历了两次被称为“转向”的研究主题的切换。
第一次转向是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
对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作出这样的表述和理解,已经成为理论界的思想背景,成为人们对西方哲学理解的一种共识性认识。
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不仅仅是语言学转向这一单一的运思之路而是具有转向的多重路径的,包括语言学转向、生存论转向等。
并且这些多重路径转向的深层根据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观的变革却是依据着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内在发展逻辑的轨迹。
一、哲学的转向通过对哲学史发展历程的逻辑梳理,可以看出西方哲学不是沿着一个方向按部就班发展的。
哲学转向实际上就是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起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哲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角度的转换,标志着哲学向着纵深方向的发展。
整个西方哲学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的过程,从而走向了现代。
哲学的转向表征着哲学的发展逻辑,同时更表征了哲学对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总结。
西方哲学从自身发出对“有无意义”的追问,研究意义世界的哲学超越了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内容和模式,成为面向人类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
这种对“意义”的追问寓于现代色彩缤纷的哲学形态之中,使这些哲学在共同的发展轨迹上生成不同的表现形式。
换言之,现代哲学流派史在从不同的维度上追问“有无意义”问题,都以对意义的揭示作为展开自己哲学思想的前提,共同遵循了西方哲学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发展轨迹。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20世纪西方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涉及到存在、语言、技术、历史、真理等多个方面,他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即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存在的理解,他认为传统哲学把存在理解为一个客观的实体,而忽视了存在者自身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观性。
他认为存在者是从自身出发去构建世界和意义的,存在才是主体。
他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即存在者应该首先体验到自己的存在,然后再去寻找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的思考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语言是存在者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语言具有参与性和开放性,在存在者的使用中才得以真正呈现。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主张存在者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不存在绝对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技术的思考也是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现代技术使我们陷入了一种“遗忘存在”的状态,我们只看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但忽略了技术对于我们自身的影响和我们对于技术的依赖。
他警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技术,让技术为我们的存在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控制。
海德格尔对于历史和真理的思考也是他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历史的线性理解,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实的积累,而是存在者的意义和价值的展示。
他认为真理是由存在者通过语言和行动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真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标准,而是存在者通过存在来实现的。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于存在的理解,强调存在者的主体地位。
他对于语言、技术、历史和真理的思考也开辟了新的思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于现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近代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一、从现代哲学向当代西方哲学过渡的第二阶段:时间:从19、20世纪至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
这时期的发展在欧洲主要是非理性主义哲学,在美国则开始进入后经验主义阶段。
大体上它们仍是遵循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主要思潮的发展。
二、 19-20世纪的两种思潮(背景)一是科学主义。
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
另一是人本主义。
渊源于近代欧陆的理性主义。
这两种思潮是前一个历史时期两种对立思潮的延续。
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合并的机会。
它们都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并在这结合点上表现出两大方法论: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与现象学(胡塞尔)。
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终完全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大属性。
三、科学主义是如何形成的?1.休谟的不可知论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它还吸收了弗朗西斯·培根的观点。
2.最早的是孔德等人的实证主义哲学。
它的特点是拒绝形而上学,将所有知识限制在经验范围内,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问题,并试图将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人文学科领域。
3.还有马赫主义。
他将实证主义转化为物理学,将所有科学理论还原为“假设”的观点,奠定了美国传统主义哲学的基础。
4、新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它们在继承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柏拉图主义承认“共相”存在的观点,以此企图证明数学等抽象观念的实在性。
它们也最后奠下了实用主义的基石。
四、人文主义是如何产生的?1、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最初的转折,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2.德国黑格尔辩证理性主义;费尔巴哈在德国的人文主义强调理性、情感和身体。
费希特等人把理性主义变成了非理性主义。
激情和疯狂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
3.唯意志论(叔本华、尼采)等的代表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非理性哲学。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哲学对象归结为人的意志或生命,反对或贬低观察、实验、逻辑的科学方法,提倡内心体验等精神力量。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发展。
海德格尔深刻地反思了现代技术与现代性对人类存在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引领了20世纪的哲学思潮,也对当代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1.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的哲学理念的核心是对存在和时间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时间性的存在,存在的本质就是“成为”。
他强调存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未来,而非静止的现在。
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成为和发展,而时间是这一过程的基本维度。
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时”(Dasein)的概念,认为存在是一种向未来开放的存在方式,是在时间中向前延展的存在。
他反对把存在理解为静止的、被物质定型的实体,而强调存在是一种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技术和现代性海德格尔对技术和现代性作出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的被遮蔽。
他指出,现代技术将一切都视为资源和工具,人类也被迫适应这种技术的支配和规训,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本真。
他认为现代技术导致了人们对存在的忘却,忽略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他也对现代性作出了批判,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和计划性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异化,破坏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3.历史和语言海德格尔将历史和语言视为存在的重要维度,强调了历史和语言对人类存在的塑造和影响。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件和轨迹,更是在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的力量。
语言则是人类对世界的开放方式,它塑造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海德格尔强调了历史和语言对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和语言,并从中寻找存在的根源和意义。
二、海德格尔的影响和转向1.存在主义的兴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存在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在本质上是个体化的、不可知的、无法理解的,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由个体自行决定。
西方文论的五次转向
西方文论的五次转向
(一)希腊时代:人学转向
以智者派、尤其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为代表,希腊哲学从此前研究自然及其本原为重心转向研究人类社会道德与政治状况,也就是从以探究自然规律为主转向探究人类及其心灵(道德)状况。
(二)中世纪:神学转向
随着基督教入主欧洲,人学中心被神学中心取代,整个“知识型”都奠基于唯一的上帝,任何知识系统都被认为由此发源,这导致了以基督教神学为支撑的视上帝为知识本原的中世纪文论的产生及其霸权地位。
这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家有普洛丁、奥古斯丁、但丁(“俗语之辉煌”和文本四层意义等)、“桂冠诗人”彼特拉克、薄迦丘(“注重文采”)等。
(三)17世纪:认识论转向
强调任何知识都与人的理性相关,都需要从理性去寻求解释。
这种“转向”为文论提供了以“理性宇宙观”为主导的“知识型”。
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文论流派有新古典主义文论(法国的布瓦洛等)、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文论(莱辛、康德、席勒、黑格尔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等。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论转向
正是这种性质的“语言论转向”导致了20世纪形形色色的以语言研究为中心的文论流派的产生,如现代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
“新批评”、心理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阐释—接受文论等。
(五)20世纪后期:文化论转向
它在语言学模型的框架中更加专注于文化及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性别、大众文化、亚文化、视觉文化、网络文化等阐释,为此时期各种文论流派竞相追究文学的文化缘由提供了知识依据。
这些流派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德格尔的思想主要涉及存在论、语言、技术、历史和艺术等领域,他试图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
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的思考,提出了存在论的概念。
他认为存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人们通过身临其境地存在于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这与传统哲学关注对象的本质不同,海德格尔关注人的存在本身,他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将存在理解为一个综合的整体。
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为理解存在的工具。
他认为语言是理解和表达存在的唯一方式,人们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
海德格尔也指出语言的局限性,我们很难通过语言完全把握存在的本质。
他主张通过语言的反思和思考,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真相。
海德格尔关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力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他也指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解毒剂,它使人们远离真实世界,陷入技术的迷宫中。
海德格尔警告人们要对技术保持警惕,并提出要寻找一种新的关系,使技术不再成为人们的奴隶。
海德格尔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试图揭示存在的历史性。
他认为存在是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理解方式。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哲学将存在理解为一种固定和不变的本质,他认为存在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
这也引发了对现代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反思。
海德格尔还对艺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揭示存在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庸,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的真理”这个概念,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表达。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对后来的哲学及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本文将就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进行探讨。
一、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围绕存在主义展开,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对存在的思考和存在的体验。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哲学的困境在于将存在抽象化,将存在看作是一个已知对象,归结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抽象化的结果是失去了存在的实在性,忽略了人类存在的本真性。
海德格尔思考的核心是“存在”或者“被”的问题。
存在并不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是人类真实的生活和体验,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感受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海德格尔特别关注语言和时间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我们理解世界本真意义的途径。
海德格尔也指出,时间并不是线性的,而是被存在者实现的“尽头”。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转向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历了两个世界大战和众多社会变革的波动。
这种转变凸显出信念、道德和文化的缺失和巨大的不稳定性。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哲学强调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成为现代文明的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视野的扩大、信息革命和新兴的技术赋予了人类新的能力。
这一变化加速了现代化进程,驱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二是现代哲学强调人类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意志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更是文化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权利、自由和个体的尊重不断加强,理性、理念和思想的自由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象性、实在性和确定性的挑战,使得现代哲学得到挑战和修复。
首先,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哲学的转向相反,强调存在的真实实在性和体验。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
绪论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
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
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西方方法论
第四讲现代西方方法论一、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转向及特征(一)转向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主编的《哲学主要趋向》认为,从上世纪中叶,特别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可以归结为五个转向:1、反形而上学转向且不说尼采在“重估一切价值”支配下,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通通都列为“颓废哲学”,也且不论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急先锋”——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把传统哲学当做一种“赘物”,要用奥康的“剃刀”加以铲除;就是存在主义、现象论,似乎也不例外。
他们虽然不是全盘否定以往哲学,不过他们对以往形而上学强烈不满。
海德格尔说传统哲学是“无根本体论”,宣称哲学的终结意味着西欧世界文明的开始,现在留下的只是思的任务。
当然,他说的哲学的终结,主要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而发的。
现代许多人本主义哲学家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追求抽象的、先验的实体,用普遍性、整体性压制个体性、多样性甚为反感。
2、非理性主义的转向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同时,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对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反对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反对哲学“专制主义”,走向“无政府主义”;宣扬特殊性、多样性,否认普遍性、统一性;宣扬个体性,否认整体性等。
3、语言的转向通过“语言转向”动摇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通过“语言转向”,即哲学向语言的“转向”以及语言哲学本身的演进,打破了西方传统的现象和本质的二元模式。
这种语言转向的主要内容在于认定语言不再是到达本体和认识的工具,不再是思想的媒体,而是思想本身,是唯一的对象,就是世界。
因此,语言有自由性、自主性、自立性,语言的意义和使用都在语言体系内部。
我们只能用语言说明语言,而不能用非语言、超语言的东西来说明语言。
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是不谈本体、对象、世界、真理、社会、历史、人物,只谈语言、符号、文本与语意、关系、结构以及生成、转换、消解。
这样便消除了主客二分,消除了人和世界的对立。
也就是认为人类发明的符号,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关系,并非从与世界的指称关系中获得。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海德格尔是20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被誉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向。
海德格尔不仅对现代哲学传统进行了大胆挑战,而且为后现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深度,对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展开阐述。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被称为存在主义,他认为存在是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而不是传统哲学中所强调的“认识问题”。
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主体”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人的存在不是由主体所支配的客体,而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
他认为人类存在具有“存在-世界-时”的三维性,人的存在不是被众多的事物和规则所支配,而是通过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来逐步认识自我。
这种存在方式与传统哲学认为人类是能够看到自己和外界的那种“主观客观一致”的方式完全不同。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还强调了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存在是历史性的,每个人都处在一种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历史环境会影响人类存在的方式和意义。
同时,文化也是人类存在的一部分,文化环境会对人类存在方式和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言则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语言不仅能够描述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嵌入语境,影响人类存在意义的认识。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技术的审视上。
他认为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中心,但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方式。
传统哲学认为技术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的,但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是为了生产的,是把世界变成生产工具的过程。
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对世界的占有和支配,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他认为,技术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存在价值的丧失,必须警惕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领了后现代哲学的发展方向,启发了西方哲学新的思考视角。
他强调存在的根本性质,推动了“存在论”的流行,激励了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现西哲学笔记
现西哲学笔记本书重点知识1.西方哲学是怎么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近代西方哲学面对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开始质疑自身理论根基的可靠性。
之后,在培根与笛卡尔的怀疑主义的推动下,突破了经院哲学的影响,确认了理性的地位,并论证了人作为理性主体的可靠性。
然而,从康德、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一直到黑格尔,关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可靠的知识,哲学家们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2.现代西方哲学的两条主线是什么?现代西方哲学两条最重要的线索,一个是从尼采到海德格尔的意志哲学和存在主义思想,另一条就是从胡塞尔到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与分析哲学。
(1)尼采哲学延续的是康德哲学中本体世界的这一支,他并没有通过逻辑实证的方法去演绎规律,而是直接思考表象世界背后的决定性力量,也就是他哲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意志。
(2)尼采将康德哲学的外在本体转向了生命本身;而海德格尔彻底终结了形而上学,将研究深入到了生命内在,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潮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3)胡塞尔现象学彻底解决了近代西方哲学陷入的二元困境,超越了主客体的对立关系,把人与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4)维特根斯坦沿袭着理性主义倾向的路子在进行哲学研究,把对康德所说的现象世界的理性探究走到了极致。
他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给哲学的目标画了一张“勘测图”,把哲学与科学严格区分,不再让哲学跑偏。
小结1.在19世纪中叶,现代西方哲学开始了,人们对抽象思辨的兴趣减弱,哲学从思辨转向实际,关心的对象变成了具体的人。
2.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给近代哲学带来了危机,这才带来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
圣经作为知识和真理的来源这个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3.康德的理论并没有完全解决人怎么追求真理这个问题。
即使斯宾诺莎、费希特、谢林一直到黑格尔,关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可靠的知识,哲学家们也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4.就在哲学被科学肆意碾压时,科学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
先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版了,“无意识”闪亮登场,人们发现,原来人根本不够理性,理性的世界被打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中, 人的生存敞开了 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性: 与传统形而上 学对存在的异在化理解从而遮蔽了人的存在不同, 现代西 方哲学从人的存在即人的生存出发理解存在; 与传统形而 上学对存在的实体化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把人的存在 理解为有意义的生存活动; 与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超验 化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则强调人的个体生存的感性特 征, 致力于使人的生存返回到生活世界; 与传统形而上学 对存在的超历史性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则强调人的存 在的时间性与历史性。在生存哲学转向的过程中, 现代西 方哲学敞开了人的生活世界。他们都普遍强调生活世界相 对于任何认识形式的先在性和前提性, 强调生活世界是一 切认识活动的终极意义根源, 认为生活世界对人而言具有 内在性和意义性, 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本然
2008 年 7 月 第 16 卷 第 4 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ul., 2008 Vol.16 No.4
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五重路径
韩秋红 (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如果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
展不断深化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转向; 五重路径
中图分类号: B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905X( 2008) 04- 0022- 05
按照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变”有三个级度: 一曰十 年期的时尚之变; 二曰百年期的缓慢渐变; 第三种变化并 不基于时间维度, 它动摇乃至颠覆我们最坚实、最核心的 信念和规范, 怀疑和告别过去, 以无可遏制的创新冲动奔 向未来。以此思想来观照现代西方哲学轰轰烈烈上演的哲 学 转 向 无 疑 应 属 于 第 三 种“ 变 ”。 之 所 以 说 西 方 哲 学 的 现 代转向属于第三种“变”, 是因为哲学转向实际上是思考 哲学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转换, 标志着哲学向着纵深方向 的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在传统哲学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 基础上实现了语言学转向, 这一现代转向是通过五重路径 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展不断深化的 无限可能。
统一性的本体论独断, 转向对“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反思, 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不仅仅是对语言意
义的分析与理解, 而是在语言学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表征的人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多重路
径、多种角度的转向。我们将这一系列转向概括为: 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生存哲学转向、语言哲学转向、后
现代主义哲学转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 并认为这些转向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
中, 在从最初的对形上理性的拒斥和对科学理性的迷信走 向对科学理性的反叛的过程中, 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哲 学家通过对多元方法论以及多元文化观念的张扬, 表达出 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科学哲学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对发 达工业社会科技理性扩张所导致的社会危机的批判, 也使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向。现代非 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在本体论上, 现代 非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寻求某种非理性来取代理性的中 心地位, 以之作为世界的本体, 并把它建构和发展为对抗 理性主义的一种“主义”。如叔本华、尼采找到了作为世界 本体的“意志”, 并发展为意志主义; 弗洛伊德找到了“无 意识”, 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柏格森找到了 “生命冲 动”, 创建了生命哲学等。他们普遍推崇非理性相对于理 性的先在性、本质性和优越性, 以此来实现对理性主义的 反叛。在认识论上, 现代非理性主义普遍否认真理的客观 性, 反对理性主义依靠抽象的逻辑推理和二元对立的知性 思维来把握世界, 宣扬只有依靠体验、直觉、情感等非理性 的认识方法, 才能认识世界; 在人性论问题上, 现代非理性 主义反对把人抽象化、理性化, 主张非理性的因素才是人 性的本质, 把非理性看成是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生成以 及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根本动力; 在价值观上, 现代非理
五重路径之二: 生存哲学转向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 乃是说现代西方
哲 学 从 传 统 形 而 上 学 的 超 验 的 、实 体 化 的 、抽 象 的 本 体 论 转向感性的、意义性的生存哲学。19 世纪下半叶, 伴随着 生 命 哲 学 、哲 学 人 类 学 、存 在 主 义 以 及 生 活 世 界 现 象 学 等 一系列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 向 日 益 彰 显 出 来 。 丹 麦 思 想 家 克 尔 凯 郭 尔( Si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明确地表达了对西方传统哲学 的反叛, 并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奠基在孤独的、非理性的个 人存在上, 从而以对人的生存的分析使现代西方哲学的 “ 生 存 哲 学 转 向 ”初 露 端 倪 。 生 命 哲 学 的 兴 起 及 其 对 人 的 生命活动的阐释和理解, 使得对生存问题的关注上升为现 代西方哲学的比较普遍的文化自觉。现象学运动的兴起则 开辟了一种理解人的生存的新的模式和方法。对于现代西 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而言, 海德格尔是个不可或缺的思 想家。海德格尔则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西方哲学存在论 的基本方向。他认为, 传统形而上学在没有了解存在者究 竟怎样“存在”之前就肯定了其存在, 将其当做了毋需加 以追问的事实。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追寻存在的过程中错 误地把“存在”和“在者”相混淆, 这一根本性的错误导致 了西方从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时代成为 “存在的 遗 忘 的 时 代 ”。 海 德 格 尔 主 张 以“ 此 在 ”为 中 心 重 建 基 本 存在论。此在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存, 海德格尔力图以对此 在的分析达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解蔽和存在真理的澄明。 海德格尔所确定的生存哲学方向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继海德格尔之后, 存在主义关于人的生 存的阐释在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等存在主义思想家那里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现代西方哲学而言, 生存哲学转向 并非仅仅在存在主义那里得到反映和表征, 语言分析哲学 后期对语言与生活内在关联的揭示, 哲学解释学以人的历 史性为基础所展开的对人的理解活动的阐释, 都在一定程 度上蕴涵着对人的存在的关怀。在一定意义上, 现代西方 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以及知识论立场的消解, 实质上敞开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方向。对于人的生 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反省, 成为现代西方 哲学根底处所蕴涵的一种整体性的思想倾向。
现代非理性主义对于传统理性主义的反叛, 凸显了非 理性在人类思想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为人类实现对 自己人性完整性和丰富性的认识提供了可贵的参照系。现 代非理性主义对理性绝对性的消解确证了人的理性的有 限性, 使人从绝对理性支配下的传统乌托邦精神的支配下 解脱出来, 直面“非理性的人”这一自身存在的新形象。通 过对抽象理性的拒斥, 现代非理性主义把人从“无人身的 理性”的束缚和压抑下拯救出来, 彰显了人的生命的非理 性维度, 驳斥了传统哲学以理性排斥感性、用神圣化的理 想追求压抑本能欲望冲动的不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的非 理性主义对西方现实社会中由于理性的扩张而造成的对 人和社会存在的单向度状况进行的诊断和批判, 为我们理 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 源。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出现, 不仅促使人们以一种新 的眼光去了解和看待非理性, 也使人们去重新反思理性, 并 因 此 产 生 对 理 性 理 解 的 修 正 、调 整 和 改 变 。 但 在 肯 定 现 代非理性主义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 到, 现代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叛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回避的重大问题。非理性主义对于非理性的推崇和夸大, 是不是也会导致对理性的压抑和新的不平等?在现代非理 性主义使我们认识到人性不能单一地归结为理性的同时, 那么以非理性来取代理性作为人性的本质是不是又使对 人性的理解陷入了一种新的绝对性之中了?现代非理性主 义在消解二元对立的知性思维的同时是否又在理性和非 理性之间重新制造了它们的二元对立?对理性毫无节制的 消解和反叛, 是否会导致确定性、崇高性和意义性的丧失, 最终使一切陷入虚无? 从西方社会文化的现象上来看, 现 代非理性主义在消解理性主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 主义和虚无主义情绪广泛流露于现代文化艺术领域中。可 以说, 非理性主义同理性主义的尖锐冲突, 已经构成了现 代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生活的中心冲突, 它给西方社会时代 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尖锐的 冲突, 使西方文化精神陷入到一种新的焦虑和痛苦之中。 一方面是对抽象理性主义的敌视和对工具理性主义的忧 虑, 另一方面又是对非理性主义的厌倦, 特别是对虚无主 义的畏惧。何去何从? 西方文化精神在这种难以拆解的知 性对立中饱受煎熬。世纪末的感伤和新世纪的惶惑交织相 伴。
五重路径之三: 语言哲学转向 如果说, 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 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统一性的本体 论 独 断 , 转 向 对“人 的 认 识 何 以 可 能 ”的 认 识 论 反 思 , 那 么,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则从近代西方哲学离开 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而探究思想的客观性的认识论追求, 转 变为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 意义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研 究的切入点和中心论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表述的, 今天语 言的问题已经取代了传统意识的问题, 对语言的先验批判 已经取代了对意识的先验批判。所以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 转 向 具 有 内 在 的 必 然 性— — — 源 于 对 西 方 传 统 哲 学 的 不 满 , 特别对西方近代哲学家们致力于哲学从表现形式到理论 内核的科学化、知识化不满。在他们看来, 西方传统哲学的 知识论立场的背后, 蕴涵着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基 础主义的文化定位和独断性的理论目标以及抽象思辨的 话语方式。为了实现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治疗”, 摆脱传统 “意识哲学”的牢笼, 现代西方哲学不得不试图 通 过“转 向 ”来 寻 求 出 路 。 而“ 语 言 ”恰 恰 成 为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转 向 的有效的切入点。语言之所以能够构成现代西方哲学转向 的切入点, 是由语言的存在方式本身所决定的。就语言与 意识的比较来看, 相对于意识的内在性与主观性而言, 语 言具有可表达与沟通的客观性; 相对于意识的抽象性和私 密性而言, 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社会公共性; 相对于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