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五重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非理性主义对于传统理性主义的反叛, 凸显了非 理性在人类思想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为人类实现对 自己人性完整性和丰富性的认识提供了可贵的参照系。现 代非理性主义对理性绝对性的消解确证了人的理性的有 限性, 使人从绝对理性支配下的传统乌托邦精神的支配下 解脱出来, 直面“非理性的人”这一自身存在的新形象。通 过对抽象理性的拒斥, 现代非理性主义把人从“无人身的 理性”的束缚和压抑下拯救出来, 彰显了人的生命的非理 性维度, 驳斥了传统哲学以理性排斥感性、用神圣化的理 想追求压抑本能欲望冲动的不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的非 理性主义对西方现实社会中由于理性的扩张而造成的对 人和社会存在的单向度状况进行的诊断和批判, 为我们理 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 源。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出现, 不仅促使人们以一种新 的眼光去了解和看待非理性, 也使人们去重新反思理性, 并 因 此 产 生 对 理 性 理 解 的 修 正 、调 整 和 改 变 。 但 在 肯 定 现 代非理性主义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看 到, 现代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叛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回避的重大问题。非理性主义对于非理性的推崇和夸大, 是不是也会导致对理性的压抑和新的不平等?在现代非理 性主义使我们认识到人性不能单一地归结为理性的同时, 那么以非理性来取代理性作为人性的本质是不是又使对 人性的理解陷入了一种新的绝对性之中了?现代非理性主 义在消解二元对立的知性思维的同时是否又在理性和非 理性之间重新制造了它们的二元对立?对理性毫无节制的 消解和反叛, 是否会导致确定性、崇高性和意义性的丧失, 最终使一切陷入虚无? 从西方社会文化的现象上来看, 现 代非理性主义在消解理性主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 主义和虚无主义情绪广泛流露于现代文化艺术领域中。可 以说, 非理性主义同理性主义的尖锐冲突, 已经构成了现 代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生活的中心冲突, 它给西方社会时代 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尖锐的 冲突, 使西方文化精神陷入到一种新的焦虑和痛苦之中。 一方面是对抽象理性主义的敌视和对工具理性主义的忧 虑, 另一方面又是对非理性主义的厌倦, 特别是对虚无主 义的畏惧。何去何从? 西方文化精神在这种难以拆解的知 性对立中饱受煎熬。世纪末的感伤和新世纪的惶惑交织相 伴。
五重路径之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 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肇始于 19 世纪三四 十年代, 最早确立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是叔本华创立的唯意 志论。受其影响,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以及德国和法国兴起 的生命哲学思潮成为 19 世纪后半期非理性主义的重要思 想流派。20 世纪初由胡塞尔引导的现象学运动所开启的 存在主义思潮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把非理性主 义思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理论和精神分析学说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科学哲学
收稿日期: 2008- 05- 2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批判超越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 05BZX043) 作者简介: 韩秋红( 1956— ) , 女, 吉林省吉林市人,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
哲学。
·22·
性主义拒斥绝对主义的价值理想, 反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 价值秩序, 试图戳穿理性主义的虚妄性, 颠覆既有的伦理 道德, 张扬反传统的价值观,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对 主义的价值信念, 甚至走向虚无主义; 在历史观上, 现代非 理性主义往往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认为社会历史 发展过程并不是理性完全支配下的单一机械的过程, 而是 受人的主观愿望和各种非理性因素制约的无内在秩序可 循的过程。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中, 人的生存敞开了 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性: 与传统形而上 学对存在的异在化理解从而遮蔽了人的存在不同, 现代西 方哲学从人的存在即人的生存出发理解存在; 与传统形而 上学对存在的实体化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把人的存在 理解为有意义的生存活动; 与传统形而上学对存在的超验 化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则强调人的个体生存的感性特 征, 致力于使人的生存返回到生活世界; 与传统形而上学 对存在的超历史性理解不同, 现代西方哲学则强调人的存 在的时间性与历史性。在生存哲学转向的过程中, 现代西 方哲学敞开了人的生活世界。他们都普遍强调生活世界相 对于任何认识形式的先在性和前提性, 强调生活世界是一 切认识活动的终极意义根源, 认为生活世界对人而言具有 内在性和意义性, 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本然
五重路径之三: 语言哲学转向 如果说, 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 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统一性的本体 论 独 断 , 转 向 对“人 的 认 识 何 以 可 能 ”的 认 识 论 反 思 , 那 么,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则从近代西方哲学离开 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而探究思想的客观性的认识论追求, 转 变为对语言意义的分析与理解, 意义问题成为现代哲学研 究的切入点和中心论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表述的, 今天语 言的问题已经取代了传统意识的问题, 对语言的先验批判 已经取代了对意识的先验批判。所以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 转 向 具 有 内 在 的 必 然 性— — — 源 于 对 西 方 传 统 哲 学 的 不 满 , 特别对西方近代哲学家们致力于哲学从表现形式到理论 内核的科学化、知识化不满。在他们看来, 西方传统哲学的 知识论立场的背后, 蕴涵着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基 础主义的文化定位和独断性的理论目标以及抽象思辨的 话语方式。为了实现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治疗”, 摆脱传统 “意识哲学”的牢笼, 现代西方哲学不得不试图 通 过“转 向 ”来 寻 求 出 路 。 而“ 语 言 ”恰 恰 成 为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转 向 的有效的切入点。语言之所以能够构成现代西方哲学转向 的切入点, 是由语言的存在方式本身所决定的。就语言与 意识的比较来看, 相对于意识的内在性与主观性而言, 语 言具有可表达与沟通的客观性; 相对于意识的抽象性和私 密性而言, 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社会公共性; 相对于意识的
·23·
统一的意蕴总体, 并普遍推崇把握生活世界方式的非逻辑 性。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 无疑是对西方哲学实 体本体论理论形态的否定, 它不仅意味着人的生存及其意 义问题在现代上升为哲学的思想主题, 而且意味着哲学观 层面的现代性变革。生存哲学转向意味着对传统形而上学 的以先在本质的抽象设定和超历史的观念去构建哲学体 系的“本质主义”哲学观的拒斥, 也意味着对西方根深蒂 固的超验文化传统和知性思维的反叛。它把人的感性的、 历史性的生存作为哲学的出发点, 实现了对现代哲学关于 人自身的历史性存在及其意义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性 质的理论自觉。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理论, 它对世界的理解总是内在地表达了对人自身的理解。从根 本上看,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 表征了现代西方 社会对人的存在的抽象化和异在化状况以及僵化的实体 性存在样式的拒绝和反叛, 也表达了现代人要求全面占有 自身本质和拥有完整的生活意义的内在渴望。现代西方哲 学的生存哲学转向已经开启, 但还没有完成。在生存哲学 转向的过程中, 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的生存的个体性的过分 彰显, 它总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 义的精神气质以及它所暗示的自然主义的生活理想, 都不 可避免地蕴涵着一系列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意义 上, 我们可以说,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是一项并 没有完结的思想工作。用海德格尔的话说: 一切仍“在途 中”。
展不断深化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转向; 五重路径
中图分类号: B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905X( 2008) 04- 0022- 05
按照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变”有三个级度: 一曰十 年期的时尚之变; 二曰百年期的缓慢渐变; 第三种变化并 不基于时间维度, 它动摇乃至颠覆我们最坚实、最核心的 信念和规范, 怀疑和告别过去, 以无可遏制的创新冲动奔 向未来。以此思想来观照现代西方哲学轰轰烈烈上演的哲 学 转 向 无 疑 应 属 于 第 三 种“ 变 ”。 之 所 以 说 西 方 哲 学 的 现 代转向属于第三种“变”, 是因为哲学转向实际上是思考 哲学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转换, 标志着哲学向着纵深方向 的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在传统哲学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 基础上实现了语言学转向, 这一现代转向是通过五重路径 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展不断深化的 无限可能。
2008 年 7 月 第 16 卷 第 4 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ul., 2008 Vol.16 No.4
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五重路径
韩秋红 (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如果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从古代哲学离开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而追寻世界
中, 在从最初的对形上理性的拒斥和对科学理性的迷信走 向对科学理性的反叛的过程中, 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哲 学家通过对多元方法论以及多元文化观念的张扬, 表达出 具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科学哲学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对发 达工业社会科技理性扩张所导致的社会危机的批判, 也使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理论倾向。现代非 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在本体论上, 现代 非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寻求某种非理性来取代理性的中 心地位, 以之作为世界的本体, 并把它建构和发展为对抗 理性主义的一种“主义”。如叔本华、尼采找到了作为世界 本体的“意志”, 并发展为意志主义; 弗洛伊德找到了“无 意识”, 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柏格森找到了 “生命冲 动”, 创建了生命哲学等。他们普遍推崇非理性相对于理 性的先在性、本质性和优越性, 以此来实现对理性主义的 反叛。在认识论上, 现代非理性主义普遍否认真理的客观 性, 反对理性主义依靠抽象的逻辑推理和二元对立的知性 思维来把握世界, 宣扬只有依靠体验、直觉、情感等非理性 的认识方法, 才能认识世界; 在人性论问题上, 现代非理性 主义反对把人抽象化、理性化, 主张非理性的因素才是人 性的本质, 把非理性看成是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生成以 及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根本动力; 在价值观上, 现代非理
五重路径之二: 生存哲学转向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 乃是说现代西方
哲 学 从 传 统 形 而 上 学 的 超 验 的 、实 体 化 的 、抽 象 的 本 体 论 转向感性的、意义性的生存哲学。19 世纪下半叶, 伴随着 生 命 哲 学 、哲 学 人 类 学 、存 在 主 义 以 及 生 活 世 界 现 象 学 等 一系列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 向 日 益 彰 显 出 来 。 丹 麦 思 想 家 克 尔 凯 郭 尔( Si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明确地表达了对西方传统哲学 的反叛, 并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奠基在孤独的、非理性的个 人存在上, 从而以对人的生存的分析使现代西方哲学的 “ 生 存 哲 学 转 向 ”初 露 端 倪 。 生 命 哲 学 的 兴 起 及 其 对 人 的 生命活动的阐释和理解, 使得对生存问题的关注上升为现 代西方哲学的比较普遍的文化自觉。现象学运动的兴起则 开辟了一种理解人的生存的新的模式和方法。对于现代西 方哲学的生存哲学转向而言, 海德格尔是个不可或缺的思 想家。海德格尔则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西方哲学存在论 的基本方向。他认为, 传统形而上学在没有了解存在者究 竟怎样“存在”之前就肯定了其存在, 将其当做了毋需加 以追问的事实。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在追寻存在的过程中错 误地把“存在”和“在者”相混淆, 这一根本性的错误导致 了西方从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时代成为 “存在的 遗 忘 的 时 代 ”。 海 德 格 尔 主 张 以“ 此 在 ”为 中 心 重 建 基 本 存在论。此在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存, 海德格尔力图以对此 在的分析达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解蔽和存在真理的澄明。 海德格尔所确定的生存哲学方向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继海德格尔之后, 存在主义关于人的生 存的阐释在雅斯贝尔斯和萨特等存在主义思想家那里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现代西方哲学而言, 生存哲学转向 并非仅仅在存在主义那里得到反映和表征, 语言分析哲学 后期对语言与生活内在关联的揭示, 哲学解释学以人的历 史性为基础所展开的对人的理解活动的阐释, 都在一定程 度上蕴涵着对人的存在的关怀。在一定意义上, 现代西方 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以及知识论立场的消解, 实质上敞开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哲学方向。对于人的生 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反省, 成为现代西方 哲学根底处所蕴涵的一种整体性的思想倾向。
统一性的本体论独断, 转向对“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反思, 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不仅仅是对语言意
义的分析与理解, 而是在语言学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省察表征的人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之上生发出的多重路
径、多种角度的转向。我们将这一系列转向概括为: 非理性主义哲学转向、生存哲学转向、语言哲学转向、后
wenku.baidu.com
现代主义哲学转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 并认为这些转向彰显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发展和哲学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