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关节融合术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

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足踝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目录第一章足踝外科手术基础第一节手术器械及其使用一、足踝外科常用手术器材二、足踝外科常用固定器材三、其它辅助设备第二节足踝外科手术几项基本技术一、踝部Esmarch绷带止血带二、肌腱穿过骨孔的技术三、跟骨取骨技术四、低应力植骨技术五、足踝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第二章拇外翻常用手术第一节骨赘切除及软组织手术一、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术二、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手术第二节第一跖骨头、颈部截骨术一、Chevron截骨术二、Reverdin截骨术三、Mitchell截骨术第三节第一跖骨干和基底截骨术一、 Ludloff截骨术二、Scarf截骨术三、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性楔形截骨术第四节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第五节 Keller手术第三章拇僵直症常用手术第一节第一跖骨头背侧骨赘切除术第二节近节趾骨基底楔形截骨术第三节跖骨远端截骨术第四节改良Juvara截骨术第四章拇趾其它手术第一节拇趾籽骨切除术第二节医源性拇内翻的软组织平衡手术第三节拇趾Jones手术第五章锤状趾、槌状趾、爪形趾和跖痛常用手术第一节趾间关节成形术第二节趾间关节融合术第三节跖趾关节软组织松解术第四节 Weill截骨术第五节跖骨近端楔形截骨术第六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七节伸肌腱移位治疗交叉趾畸形第八节跖骨髁部分切除术第六章第五趾畸形和小趾滑囊炎第一节小趾背侧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一、DuVries手术二、Wilson手术三、Lapidus手术第二节 Thompson手术纠正小趾跖侧内翻畸形第三节 Ruiz-Mora手术治疗小趾仰趾畸形第三节四、五趾并趾术第四节小趾滑囊炎的手术治疗第七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重建术第八章平足症手术第一节先天性足副舟骨切除术第二节屈趾长肌腱移位术第三节跟骨内移截骨术第四节足外侧柱延长术第五节跗骨联合骨桥切除术第九章关节融合术第一节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第二节内侧跖楔关节融合术第三节三关节融合术第四节踝关节融合术第五节锁定髓内针固定融合胫距跟关节第十章足踝人工关节置换术第一节 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第二节 Swanson可屈曲双柄铰链式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第十一章踝关节韧带修复重建术第一节Bröstrom-Gould手术第二节改良Chrisman-Snook手术第十二章肌腱手术第一节新鲜和陈旧跟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跟腱断裂的直接修复术二、跟腱腱膜“V-Y”滑移修复术三、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跟腱第二节止点性跟腱炎手术第三节跟腱及腓肠肌延长术第四节腓骨肌腱脱位、半脱位修复手术一、腓骨上支持带直接修复术二、Thompson腓骨外踝窝加深术三、Jones跟腱瓣修补术四、外踝骨阻挡术第五节胫前肌腱断裂修复手术一、肌腱直接缝合术二、胫前肌腱延长缝合术三、腓骨短肌腱移植术修复胫前肌腱四、伸拇长肌腱移位修复胫前肌腱五、胫前肌腱固定术第六节肌腱移位术一、胫前肌腱移位术二、胫后肌腱移位术三、腓骨肌腱移位术第十三章神经卡压减压术第一节踝管切开松解术第二节跖间神经瘤切除及松解术第十四章足踝部骨折手术第一节新鲜跟骨骨折手术第二节陈旧跟骨骨折手术一、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二、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第三节 Lisfrac 关节损伤手术第四节距骨骨折手术一、距骨颈骨折手术二、距骨体骨折手术三、距骨软骨损伤手术四、马赛克骨骨软骨移植术治疗慢性距骨骨软骨损伤第四节 Pilon骨折手术第五节足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第十五章足踝关节镜手术第一节踝关节镜基本手术原则第二节踝关节滑膜疾病活检、切除术第三节踝关节不稳的关节镜手术第四节前踝撞击症的关节镜手术第五节骨软骨损伤的关节镜手术第十六章足踝部外固定技术第一节骨外固定现状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第三节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节临床应用一、治疗足踝部骨折二、关节加压融合术三、足踝畸形矫正第五节并发症的防治第六节规范使用骨外固定技术第十七章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第一节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二、足背皮肤缺损的修复三、足底全部或大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四、前足套状及全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五、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第二节跟腱缺损的显微修复一、吻合血管大收肌腱组织瓣移植二、吻合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三、带血管蒂趾伸肌腱移植修复四、吻合血管腹直肌前鞘皮瓣移植修复第三节合并骨骼缺损的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一、肩胛复合瓣修复前足内侧缺损二、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三、带血管蒂皮瓣联合髂骨瓣修复前足缺损第四节小腿外侧腓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第十八章足踝部截肢术第一节足踝部截肢术的适应症第二节足踝部截肢术的术前准备第三节足踝部截肢术的并发症第四节足部截肢术一、足趾截肢术二、近节趾骨基底部截肢三、跖趾关节离断术四、第一趾或第五趾列截肢术五、中间趾列截肢术六、经跖骨截肢术七、经跖跗关节截肢术八、中跗关节截肢术第五节踝部截肢术一、Syme截肢术二、两阶段Syme截肢术三、Boyd截肢术。
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起因情况及临床医学治疗方法足的底部有纵弓和后弓,由7块附骨和5块蹠骨构成其外形。
足部诸骨借关节囊和韧带联接。
关节囊的松紧和韧带的弹性对维持足的外形起重大作用。
胫前肌、胫后肌和腓骨肌在行走过程中影响足的外形。
足蹠侧的跟舟韧带即弹簧韧带居跟骨头的下方,加上蹠长和蹠短韧带对维持纵弓的形态有很大作用。
足背伸和蹠屈为踝关节的动作,足内翻外翻主要由距下关节完成。
一、病因病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见的说法有:①遗传因素。
常有家族史,调查结果显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家族第一代亲属的发病率高出人群20倍以上。
②发育异常。
跗骨内的原始胶质缺陷,腓骨肌止点和发育不良或认为是由于胎儿足部在子宫内体位异常,同时子宫内羊水减少,使子官体积变小,引发马蹄内翻足。
③神经异常。
有研究表明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足内在肌,外在肌有神经异常所引起的肌肉超微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足部肌肉失去平衡。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主要概括为三部分:①足前内翻、内收;②足跟内翻;③踝与距下关节蹠屈呈马蹄畸形,有时有高弓畸形。
二、临床表现1.僵硬型畸形严重,足跟小,下垂和内翻极为明显,呈棒形。
足前部也有内翻内收,踝和足跟内侧有明显的皮肤皱褶。
当被动背伸外翻时呈僵硬固定,此畸形不易矫正常伴其他先天畸形。
2.松弛型畸形较轻。
足跟大小基本正常。
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不明显。
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矫正内翻畸形,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
此畸形容易矫正。
三、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越早越好,出生后应立即开始。
绝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手法按摩和必要的控制措施而获得治愈。
新生儿期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时期。
对治疗不佳和复发或没有经过治疗的患儿可采用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患儿出生后立即开始用于法按摩扳正。
方法如下: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以手掌顶住足底,将大鱼肌紧贴足底外侧,先将足前部外展,足底外翻,再将足跟逐渐向下牵拉,最后将足前部背屈,将足向畸形相反的位置扭转,维持在矫形过正位、对畸形严重的患儿每次纠正一部分,反复多次进行。
足三关节融合术

足三关节融合术之宇文皓月创作足三关节融合术是指跟距、跟骰、距舟3个关节的融合手术[图1 ⑴三关节融合术皮肤切口和融合示意图]。
术后踝关节仍坚持有活动度。
手术目的是稳定足部关节,矫正畸形,并恢复其功能。
由于这3个关节面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采取分歧的楔形切除,可以矫正足的跖屈、仰趾、内翻、外翻、内收、外展或高弓畸形;两个平面的联合楔形切除,就可以对上述的各种联合畸形作三维矫正。
足的畸形种种分歧,程度纷歧,因此,三关节的切骨程度、固定方法也各不有同。
术前应充分研究,对分歧的畸形作出分歧的设计;术中还应根据发现的情况,随时调整,才干收到满意效果。
[适应症]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其他手术来保存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损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瘢痕,不宜行关节成形术等手术者。
2.成人全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估计不克不及保存关节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时施行关节融合术;并有畸形者,可同时矫正畸形。
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影响整个肢体功能,而单纯肌腱转移又缺乏以维持关节稳定和恢复足够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关节可以改善肢体功能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三角肌瘫痪,上肢不克不及上举,若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可借肩胛胸间的滑动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施行。
[禁忌证]除一般择期手术的禁忌症以外,有下列情况者也应禁忌融合:1.邻近关节已有骨性强直者,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如髋关节融合后,其活动可由正常的腰椎及膝关节来代偿,以适应工作与生活活动的需要。
若下腰椎或膝关节已经僵硬,髋关节融合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困难。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18)_真题-无答案13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3.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急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说明( )A. 有骨脓肿形成B. 产生迁延性脓肿C. 已转为慢性D. 有败血症存在E. 致病菌对所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2. 骨肉瘤可见到的骨膜反应有A. Codman三角B. 骨膜增厚C. “日光射线”现象D. 葱皮样变E. 肥皂泡样变3. 脊索瘤的特征是A. 骶骨尾部肿瘤疼痛亦是夜间疼痛剧烈B. 起源于主轴骨骼发育残留的脊索恶性肿瘤C. 脊髓造影可显示椎管内硬膜扩张D. 组织学特点:细胞内外有黏液存在,有印戒细胞E. 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相结合4. 桡神经损伤出现A.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三角肌瘫痪D. 爪形手E. 垂腕畸形5. 下列哪些骨折脱位有可能出现缺血性坏死A. 股骨粗隆间骨折B. 距骨颈骨折C. 股骨颈骨折D. 月骨骨折脱位E. 舟骨腰部骨折6. 胫骨干一度开放性骨折可作下列何种手术A. 动力加压钢板B. 不扩髓髓内针C. 扩髓髓内针D. 外固定支架E. 交叉克氏针7. 恶性骨肿瘤异体骨伴关节移植术的手术并发症是A. 不愈合B. 延缓愈合C. 感染D. 骨折E. 迟发窦道8. 平足症患者的体征有A. 前足外展,跟骨、舟骨结节突出B. 足跟变宽,限底外翻C. 跟腱止点外移。
D. 内踝突出加大,外踝突出变小E. 足弓下陷消失,足内缘不直9. 1岁以内的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A. 手法按摩矫正B. 每10天左右重复一次按摩矫正,胶布固定C. 胶布固定于矫正位D. 三关节固定术E. 石膏固定于矫正位10. 下述哪项是大脑瘫痪常见的下肢畸形A. 膝屈曲挛缩B. 股直肌挛缩C. 马蹄足D. 髋内收屈曲挛缩E. 髋屈曲内收11. 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中有以下哪几种情况( )A. 常伴发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活动受限B. 夜啼的原因为翻身或关节活动时引起疼痛C. 多为多发,很少单发D. 早期症状轻微,病程发展缓慢E. 脓肿常发生于关节附近,一般没有红热12.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点A. 病损以溶骨为主,呈偏位性、多囊性膨胀B. 多见于青少年,疼痛和囊肿逐步加剧C. 治疗以手术为主D. 动脉瘤性骨囊肿内细胞可能是恶性E. 孤立性、膨胀性、出血性、多房性囊肿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治疗前应完成哪些术前准备A. 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先进行健骨治疗B. 对于肌肉萎缩的患者,应给予物理治疗、按摩及自主功能锻炼C.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的病人,术前应尽量将之逐渐停掉D. 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做力所能及的训练E. 精心设计手术方案14. 尺神经损伤出现A. 垂腕畸形B. “猿手”畸形C. 拇指背侧及手桡侧感觉障碍D. 爪形手E. 夹指试验阳性15. 下列哪项骨折属于开放性骨折A. 骨折端刺破皮肤及黏膜外露B. 耻骨骨折,尿道断裂C. 肋骨骨折,肺破裂,血气胸D. 肱骨骨折刺破肱动脉E. 骶尾骨骨折,直肠破裂16. 骨折病的表现A. 功能障碍B. 慢性水肿C. 骨折畸形愈合D. 局部骨质疏松E. 软组织萎缩17.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mng肉瘤的区别A.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呈圆形,核较大,网织纤维多分布在瘤细胞间B. 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以40-50Gy照射而Ewing肉瘤需30-40Gy照射C.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于颌骨而Ewing肉瘤少见D. X线片上可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葱皮样骨膜反应E. 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是否含有糖原,PAS糖原反应阴性18. 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A. 关节本身亦有关节炎症B. 大关节滑膜内有多发性软骨结节也可发生在滑囊或腱鞘C. 关节长期不适,运动逐渐受限D. 局部出现疼痛、肿胀E. 偶尔关节活动时有捻发音或关节绞锁19. 2~3岁儿童,肌性斜颈的治疗可选A.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部分切除B. 手法牵引,头部扳正C. 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D. 局部热敷,按摩E. 重症者可以切除胸锁乳突肌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出现的症状、体征有下列哪些A. 下肢短缩畸形B. 髋部肿胀压痛C. 下肢外旋90°畸形D.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E. 下肢外旋60°畸形21. 参与椎弓连接的结构是( )A. 横突间韧带B. 关节突关节C. 棘间韧带D. 黄韧带E. 棘上韧带22. 髋关节滑膜结核的早期临床表现有( )A. 跛行B.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C. 关节疼痛D. 局部肿胀显著E. X线检查关节间隙增宽23. 在X线拍片之前,诊断骨折的确定体征A. 骨擦音与骨擦感B. 畸形C. 局部压痛D. 局部肿胀E. 反常活动24. 骨盆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后环的完整,以下属不稳定损伤的是A. 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B. 双侧耻骨支骨折C. 骶孔直线骨折D. 骶髂关节韧带损伤E. 骶髂关节脱位25. 可供类风湿性关节炎选择的手术方法有A. 滑膜切除术B. 关节成形术C. 关节融合术D. 截骨术E. 关节清理术26. 正中神经损伤出现A. 手掌桡侧半痛温感觉障碍B. “猿手”畸形C. 垂腕畸形D. 三角肌瘫痪E. 爪形手27. 嵌插骨折的诊断根据是A. 骨折部的反常活动和骨擦音B. 压痛和轴向叩击痛C. 局部皮温高D. 软组织肿胀和淤斑E. 畸形28. 内固定原则正确的是A. 解剖复位B. 关节早期无痛主动活动C.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D. 满足生物力学需要的坚强内固定E. 一期植骨促进骨折愈合29. 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严重并发症有A. 泌尿系感染B. 褥疮C. 心血管系统紊乱D. 发热E. 呼吸道感染30.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A. 多核巨细胞很常见,有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脂肪成为泡沫细胞B. 关节周围轻微疼痛和慢性肿胀C. 关节内有黄色渗液,含有大量胆固醇或血液D. 手术切除后无复发E. 病损可恶变31. 3岁患儿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以出现下列哪些体征A. 左侧Ortolani试验阳性B. X线片示左侧股骨头发育正常C. 左下肢比右下肢短D. 摇摆跛行E. 左侧单腿站立试验阳性32. 关于符合疲劳性骨折的描述是( )A. 骨折愈合快B. 常好发于第二跖骨C. 骨折常有移位D. 长期反复的轻微伤力引起E. 早期X线常无明显异常33. 关于椎骨棘突下列哪项正确( )A. 相邻两骶椎棘突间距较宽,易于穿刺B. 胸椎棘突较短,斜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C. 腰椎棘突较宽,呈矢状位后伸D. 第2颈椎棘突最大、最坚固E. 第1颈椎无棘突34. 脊柱结核好发于椎体的原因为( )A. 椎体血供少B. 椎体上肌肉附着少C. 椎体的滋养动脉为终末动脉D. 椎体内以松质骨为主E. 椎体负重大,易受损伤35. 跗外翻畸形是A. 第2,3跖骨头下形成胼胝B. 第1跖骨外翻,足趾向外倾斜C. 第1,2跖骨夹角超过10°D. 足的横弓和纵弓正常E. 跖趾关节突出部有足囊炎36. 骨关节炎的X线片表现包括A. 软骨下骨有囊性变B. 关节间隙狭窄C. 关节面凹凸不平D. 骨赘形成E. 软骨下骨有硬化37. 化脓性关节炎局部牵引治疗的目的A. 利于抗生素的运用B. 防止和矫正畸形C. 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D. 使受累关节休息E. 避免或减少关节面压力38. 不属于恶性骨肿瘤的是A. 骨肉瘤B. 骨巨细胞瘤C. 骨软骨瘤D. 骨髓瘤E. 骨瘤39. 四肢新鲜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因定的适应证是A. 并发主要神经损伤B.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好C. 多发骨折D. 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夹,手法复位失败E. 并发主要血管损伤40. 脊柱骨折脱位引起脊髓损伤,可发生在A. 颈椎B. 胸椎C. 下腰椎D. 骶椎E. 上腰椎41. 骨折治疗过程中下列哪些是妥当的A. 对病人进行宣教,取得配合B. 复位C. 固定D. 适当的药物治疗E. 功能锻炼42. 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有关脊髓损伤后并发泌尿系感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膀胱感染后除应用有效抗生素外,须立即改留置导尿为间歇导尿B.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感染一般无发热,仅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尿常规的异常C. 导尿特别是留置导尿易招致膀胱感染D. 反复的膀胱感染,可发生肾积水与肾功能损害E. 尿潴留是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43. 4~8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关节的病理变化有A. 股骨头骨化中心尚未出现B. 髋臼变浅C. 股骨头前倾角正常D. 髂腰肌痉挛E. 关节囊松弛变形44. 对肋横突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肋结节关节面B. 包括椎间盘C. 包括胸椎横突肋凹D. 全部肋骨均有此关节E. 属于肋椎关节的一部分45. 腰椎结核时寒性脓肿流注的部位,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B. 腰三角C. 髂窝D. 腰大肌E. 季肋部46. 确诊早期骨、关节结核的可靠依据A. 关节液抗酸杆菌检查B. 临床表现及血沉C. 手术探查及活组织检查D. 豚鼠接种试验E. X线摄片47.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活动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B. 颈椎或腰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C. 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D. 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可有一过性滑膜炎E. 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48. 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特点A. 关节囊撕脱严重B. 关节面损伤重C. 直接暴力所致D. 移位明显E. 多合并半月板损伤49. 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A. 感染B. 软组织损伤程度C.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D. 软组织嵌入E.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50.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根据是A. 局部分层穿刺抽出液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B. X线片可见骨破坏和骨增生C. 局部有波动感D. 患部持续剧痛及深压痛,不愿活动患肢E. 起病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51. 关于肩周炎,下列哪项不对A. 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临床特点B. 系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C. 本病能自愈,一般需一年左右,即使不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亦不遗留任何障碍D. 好发生于重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E. 好发于50岁以下人群52. 陈旧性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A. 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B. 恢复脊柱稳定性C. 通畅椎管,重建脑脊液循环D. 改善脊髓血供E. 矫正脊柱畸形53. 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三关节固定术融合的关节是A. 跖跗关节B. 跟骰关节C. 距舟关节D. 胫距关节E. 距跟关节54.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下列哪些临床表现( )A. 听力下降B. 头痛C. 精神症状D. 视觉障碍和猝倒E. 眩晕55.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要点( )A. 白细胞明显增加B. 早期关节活动障碍,各方面活动均引起疼痛C. 疼痛在关节处D. 迅速出现关节胀肿积液E. 以上均是56. 预防骨与关节结核应包括( )A. 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体质B. 儿童接种卡介苗C. 开展肺结核的普查工作D. 发现骨关节结核病人应及时隔离E. 及时诊治肺结核和肠结核57.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依据有A. 研磨试验阳性B. 有关节绞锁史C. 关节间隙有压痛点D. 外翻实验阳性E. 回旋挤压试验阴性58. 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有A. 成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骨肉瘤可能性大B. 成骨性骨肿瘤伴轻度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较好C. 溶骨性骨肿瘤伴碱性磷酸酶增高,提示预后不佳D. 经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下降,较正常值高,提示已发生转移E. 治疗前高,治疗后低,随后再次增高,提示转移病灶发生59. 下肢骨折、脱位易损伤的神经有A. 髋关节后脱位可伤及坐骨神经B. 股骨髁上骨折易伤及胫神经C. 腓骨颈骨折可伤及腓总神经D. 股骨干中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E. 桡骨颈骨折可伤及桡神经深支60. 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病理过程为A. 血肿机化演进期B. 愈合期C. 畸形残存期D. 缺血期E. 血供重建期61. 锁骨骨折移位情况是A. 外侧段向后上方移位B. 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C. 内侧段向前下方移位D. 内侧段向后上方移位E. 内侧段向前上方移位62.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为A. 年龄超过80岁股骨颈骨折B. 局部感染C. 神经性关节病D. 患肢明显短缩E. 骨骼未成熟63. 横纹肌肉瘤的特点包括A. 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B. 镜下描述为梭形细胞C. 青少年横纹肌肉瘤多生长于头颈部,生长快,分化差,成人多见于肢体D. 干版照像有助于定位,CT有助于分期E. 常见于中、老年人64. 影响骨折正常愈合过程的因素有A. 固定不确实B.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C. 过早的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D. 开放骨折感染E. 复位不满意,对线差65. 患者,男孩,6岁,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A. 先天性颈椎畸形B. 颈椎半脱位C. 颈鳃源性囊肿D. 习惯性斜颈斜视E. 锁骨骨折66.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压痛点在( )A. 颈椎下部棘突B. 肩胛骨内上角C. 患侧横突D. 背阔肌处E. 胸大肌处6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 局部减压引流加植骨术B.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C. 卧床休息,增加营养D. 早期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E. 全身支持疗法68. 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 )A. 切除增生的骨赘B. 增强关节稳定性C. 改进活动范围D. 解除症状E. 延绥病程进展69. 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有A. 足部伸肌瘫痪B. 腓骨长肌瘫痪C. 比目鱼肌瘫痪D. 腓肠肌瘫痪E. 腓骨短肌瘫痪70. 临床上检查股骨大转子是否上移的方法有A. 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B. 髂转线试验C. 大转子与髂前上棘间水平距离测定法(Bryant三角)D. 髂坐线测定法(Nelaton线)E. 髂转线、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71. 测量上肢长度A. 肩峰至桡骨茎突B. 棘踝线C.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D.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E.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72.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些正确A. 可有小腿肌萎缩B. 患肢肌力下降较明显C. 可有疼痛性跛行D. 疼痛可向大腿后方和小腿放射E. 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73. 胫腓骨骨折,患肢出现严重肿胀,皮肤有大量水泡时,下列哪些处理是正确的A. 立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B. 应用脱水药物C. 抬高患肢,注意血循环和皮肤感觉情况D. 立即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E. 解除外固定行跟骨牵引74. 对化疗较敏感的肿瘤A. 尤文肉瘤B. 恶性淋巴瘤C. 骨髓瘤D. 骨肉瘤E. 骨巨细胞瘤75. 骨肿瘤诊断方法的基本原则A. 免疫学检查B. 临床表现C. 放射检查D. 核磁检查E. 病理检查76. 在下列骨折中,哪项是完全性骨折A. 粉碎骨折B. 青枝骨折C. 蝶形骨折D. 压缩骨折E. 螺旋骨折77. 下述关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和体征哪些是正确的A. Ortolani试验常被用作3周以内患儿的检查B. Allis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C. 股三角空虚,会阴部增宽D. 双侧髋脱位时呈摇摆步态E. Trendelenburg实验往往阳性78. 急性腰扭伤卧硬板床休息目的是( )A. 恢复腰椎生理弧度B. 减轻腰痛和肌肉痉挛C. 防止再损伤D. 便于腰背肌锻炼E. 以上都不是79. 慢性骨髓炎的特点为( )A. 恶变C. 窦道D. 死骨E. 窦道口皮肤反复受到脓液的刺激会癌变80. 典型先天性髋脱位的主要发病因素为A. 关节囊、韧带松弛B. 髋臼发育不良C. 股骨头发育不良D. 股骨颈短E. 股骨颈前倾角增大81.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A. 治疗以手术为主B. 发病率依次为腰椎、颈椎、胸椎C. 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小于1cm的椭圆或圆形中心,X线透明区周围被一均匀的硬化带所包绕的病变D. 男:女为3:1E. 疼痛为主,尤以夜间疼痛剧烈82. 测量下肢长度A. 大转子至外踝下缘B. 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C. 肩峰至桡骨茎突D.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E. 棘踝线83. 关于颈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下列正确的是A. 前路手术一般同时行植骨融合稳定脊柱B. 后路手术以减压为主,一般不行髓核摘除C. 伴椎管狭窄者一般行前路手术D. 脊髓型颈椎病常需手术治疗E. 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84. 脓性指头炎治疗正确的是A. 早期可用热盐水浸泡B. 出现跳痛即切开减压C. 若无发热等全身中毒表现,不行切开引流。
手术讲解模板:足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术前准备:
其存在而不予纠正,虽作三关节融合,畸 形仍可再发(如胫前肌瘫痪,术后仍可再 发足的跖屈、外翻、外展畸形),也应在 术中同时或术后施行辅助性的肌腱转移手 术。因此,在术前不但要对骨的畸形,还 要对肌力、局部软组织、步态和邻近关节 功能等情况详细检查与研究,而后才能订 出完善的手术计划。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术前准备:
2.长期足的畸形会引起邻近骨与关节的继 发性畸形(如膝内、外翻及胫骨旋转性畸 形)。这些畸形,最好在术前先予以矫正, 才能使足畸形得到正确的矫正;如不能在 术前矫正,也应安排在术后短期内进行, 不然会影响三关节融合术的效果。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术前准备: 3.在踝关节不稳定时不适宜作单纯的三关 节融合术,须加行踝关节融合,否则术后 会再发畸形。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概述:
对上述的各 种联合畸形作三维矫正。足的畸形种种不 同,程度不一,因此,三关节的切骨程度、 固定方法也各不有同。术前应充分研究, 对不同的畸形作出不同的设计;术中还 应根据发现的情况,随时调整,才能收到 满意效果。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 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 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 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 其他手术来保留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 融合术。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 损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周围软组 织有大量瘢痕,不宜行关节成形术等手术 者。
手术资料:足三关节融合术
注意事项:
4.腓肠肌力弱者宜将舟骨切除,使足向后 方移位1~1.5cm,增长后半足的力矩[图 51-8],以增大肌收缩的效果,达到稳定 足部及预防畸形再发的目的。
跟骨骨折

②红外线:骨折体表部位,弱红斑量或中红斑量, 每日或隔日1 次,6 ~8 次为1 疗程。如局部石膏 固定,可在健侧相应部位照射。 ③磁疗:选用脉冲电磁疗法,患肢位于环状磁极 中,或采取患部对置法,2 0 分钟/ 次,1 次/ 天, 20次为1疗程。 ④超声波、音频电或超声- 中频电疗均可应用。 ⑤按摩:在骨折部位的近心端进行按摩,使用向 心性手法,1 5 分钟/ 次,1 ~2 次/ 天。
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 起于该结节,止于骰(tou)骨和舟骨 跟骨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前 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 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跟骨内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 陷,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其骨 皮质厚而坚硬。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 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骨折
创伤一科
概述及解剖 影像 骨折机制 分型 治疗 康复
定义:
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 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占跗 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 跟骨骨折后,形态发生复杂的变化包括G角、 B角、宽度、高度、后关节面(距下关节) 的对合情况。 跟骨骨折治疗困难,预后差。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采 用功能疗法。 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 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形骨折波及关 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 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 6周。 (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 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 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 周。
跖跗关节融合术

跖跗关节融合术背景该程序⾸先由Albrecht等⼈描述。
[1]于1911年及后来由Lapidus在1934年推⼴。
Lapidus提出了第⼀个跖⾻ - 楔形关节融合术,配合第⼆跖⾻关节固定术,切除第⼀跖⾻头的背侧隆起隆起,以及远端软组织重新定位。
他认为跖⾻内翻畸形是由于发育不全的⾜部类型导致跖⾻间⾓(跖⾻内翻)增加⽽导致第⼀跖⾻ - 楔形关节的过度活动是病理学的⼀个组成部分。
Lapidus得出结论,需要解决畸形的顶点,第⼀个跖⾻ - 楔形关节,或者会产⽣“刺⼑形”的畸形[2]。
迄今为⽌,对原始的Lapidus程序进⾏了许多修改;然⽽,所有这些都包括跖⾻ - 楔形关节的动脉[3-10]。
第⼀跖⾻ - 楔形关节与其周围韧带相结合形成稳定的节段。
第⼀跖⾻的基部具有侧向关节表⾯,内侧关节表⾯和下颌关节表⾯。
通常发现⼀种中间位和后顶侧焦油突起,这增加了关节的旋转稳定性[11]。
在Mason和Tanaka进⾏的⼀项分析性⼫体研究中,发现在跖⾻基部不断发现跖侧外侧突出。
突出的⼤⼩差异很⼤,有时被称为“侧向法兰”[12]。
第⼀趾节的解剖结构的这个和其他细节直接影响对所得畸形的理解和必要的矫正成分。
与细分三平⾯位置相关的新信息以及这些关系对功能的影响开始改变作者对修正HAV的基础和需求的理解。
这些解剖学和功能概念将在第2节和第6节中详细讨论,并将在以下程序概述中提及。
适应症传统上,第⼀跖楔 - 楔形关节融合术是以超运动第⼀节为主要指征的患者进⾏的。
由于关于不稳定性的位置,确定操作程度的困难以及临床评估的不⼀致性的争议,这⼀迹象最近受到了挑战。
Root将正常的第⼀趾节运动范围描述为相等的背屈和跖屈,超移动性被定义为⽮状平⾯中超出相等运动的任何东西。
为了评估这⼀点,他将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置于中⽴位置,然后⽤⼀只⼿稳定跖⾻头2到5,⽤另⼀只⼿稳住第⼀跖⾻头,同时采取第⼀趾节通过运动范围[13,14]。
Roukis等。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一、概述跟骨骨折是常见的多发骨折,占足部骨折的第三位。
跟骨是足部最大骨骼,呈不规则长方形,分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窄小,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内侧突较大。
跟骨有4个关节面,3个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
3个距下关节面彼此互成一定角度自后向前排列。
(一)病因跟骨所受暴力不同,引起的骨折类型亦不同。
跟骨的受伤暴力可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应力足踝部在跖屈位时受暴力的作用,引起肠肌强烈收缩,使跟腱牵拉附着的跟骨牵拉附着的跟骨结节,可产生撕脱骨折。
骨折线常呈横形,骨折片可向上翻转,又称“鸟嘴形骨折”。
2.剪切力患者由高处坠落时,足跟常呈不同程度的内翻或外翻位,使跟骨受到剪切暴力。
足外翻位着地较多见。
3.垂直压缩力当患者由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时,身体向下的重力与足跟向上的反冲力对足跟形成压缩力,可引起跟骨结节纵形骨折、体部的关节外骨折或关节面的塌陷骨折。
(二)骨折分型跟骨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由于未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其结果常常好于累及到关节者,故Esses-Loprestijian将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
关节外骨折按解剖部位分为前结节骨折、内侧结节骨折、载距突骨折及体部骨折。
关节内骨折包括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的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负重,随后淤血,可有水泡形成,明显的移位会产生足的外观畸形,足内、外翻运动受限。
严重者表现为足弓塌陷,足跟横径增宽,高度减低。
(四)诊断1.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需拍跟骨正位、侧位、轴位片。
正常跟骨后上部与距骨关节面构成20℃~40℃角(跟骨结节关节角)。
跟骨骨折时此角可减少或消失。
2.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块的多少、移位的大小、翻转的方向以及跟骨外侧壁增宽及外踝撞击的程度。
(五)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分类的不同,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经彻底X线检查后,弹力绷带加压、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10~14天拄拐下地活动,4~6周后足跟着地,开始负重。
扁平足 病情说明指导书

扁平足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扁平足概述扁平足(flat foot)又称为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的一种足部畸形。
本病的发生跟发育异常以及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易疲劳和疼痛。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足部可能会形成固定的畸形。
另外需注意的是,如足弓低平,但其下肢负重线正常,没有症状时,不属平足症,只能称之为平足。
英文名称:flat foot其它名称:平足症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跟遗传有关发病部位:足部常见症状:足易疲劳和酸痛主要病因:由先天发育异常、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 线、MRI(磁共振)、足印筛查重要提醒:本病若不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发病后应及时就诊。
临床分类:临床上可分为姿态性平足症和僵硬性平足症。
1、姿态性平足症(柔韧性平足症)本型比较常见,软组织虽然松弛,但仍保持一定的弹性,负重时足扁平,除去承受的重力,足可立即恢复正常。
2、僵硬性平足症(痉挛性平足症)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有时合并腓骨长、短肌及第3腓骨肌痉挛。
二、扁平足的发病特点三、扁平足的病因病因总述:人足部有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前足横弓,正常人行走时足纵弓会保持一定的高度,并有很好的弹性,能够在人负重行走时缓冲体重对人体的冲击,吸收震荡,保护足部。
而扁平足患者在足着地时足内侧纵弓消失,导致足弓的弹性减少或消失。
引起这种足弓变化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等,先天性因素主要为发育异常,后天性因素有过度劳损、肌肉萎缩等因素。
基本病因:1、先天性因素构成足的足骨、肌肉、韧带等结构先天发育不良可导致扁平足的发生。
包括跟骨外翻畸形、垂直距骨、足舟骨结节过大、足副舟骨或副骺未融合、先天性足部韧带或肌肉松弛等。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一、概述(一)跟骨的解剖概要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呈长而略带弓形,跟骨后端为足跟的着力点之一。
跟骨与距骨形成距跟关节。
跟骨后部隆突为跟骨结节,其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叫载距突,它与距骨颈接触,支撑距骨头并承担体重。
跟骨结节与第1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形成足的3点负重,并形成足弓。
(二)跟骨骨折的定义跟骨骨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跟骨的完整性受损,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
好发于青壮年。
常由高处坠落和挤压伤所致。
是足部较常见的损伤,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
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三)临床表现(护理需要格外关注)1、全身表现:休克、发热(是否感染)2、局部表现:软组织损伤、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瘀斑、功能障碍3、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感)(四)跟骨骨折的并发症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5、跟腱无力6、跟后垫痛7、神经嵌压8、足外翻畸形9、跟骨感染(五)、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而MRI在判断脊柱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具有独特优势。
2、X 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
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二、跟骨骨折的类型及病因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受力部位和伤前骨质量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波及距骨下关节的骨折。
(一)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
3-骨科手术分级目录

手术名称
260 掌筋膜挛缩切断术
261 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松解术
262 肢体动脉瘤切除术
263 植皮术
264 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65 跖骨楔形切骨术
266 跖骨植骨术
267 跖筋膜松解术
268 指(跖)骨切骨术
269 指(趾)骨楔形切骨术
270 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71 指骨植骨术
272 指骨植骨支撑融合术
246 先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247 小肌肉挛缩切断术
248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249 血管瘤切除术(大)需植皮加收
250 血管瘤切除术(小)需植皮加收
251 血管瘤切除术(中)需植皮加收
252 严重烧伤手畸形矫正术
253 移植取骨术(骨.软骨切取术)
254 粘液囊切除术
255 掌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256 掌骨部分切除术
177 桡骨切开复位外固定术
178 桡骨小头切除术
179 桡骨楔形切骨术
180 桡或尺骨植骨术
181 人工骨植入术
182 任意皮瓣形成术(不含岛状瓣)
183 三翼钉固定、拔钉术
184 上肢关节囊或韧带的缝合术
185 上肢关节松解术(肩、肘、腕关节)
级别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89 骨牵引术(四肢)
90 骨切开引流术
Hale Waihona Puke 91 骨髓炎刮除术92 骨移植术
93 骨疣切除术
94 关节穿刺术
手术讲解模板:三关节融合术

三关节融合术术后短腿石膏管形固定。引 流和伤口本身会有相当的出血量。应抬高 足部以减少肿胀。24~48h后拔除引流。 在能忍受的范围内扶腋杖或用步行器行走, 并允许患足点地负重。6~8周时去除石膏 管形及内固定的钢针,然后可用短腿行走 石膏管形固定,直至截骨处完全愈合为止, 通常需要再固定4周。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除跗骨窦所有的残余软组织,显露距下、 跟骰关节以及距舟关节的外侧部分。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2.沿周边切开距舟关节、跟骰关节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囊,以便获得尽可能 多的活动范围。如果松解后能将足放至正常的位置,则不需要做大块楔形 骨切除。如果软组织松解后仍不能矫正,则切除适当的楔形骨块。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并发症:
的肌力不平衡可导致前足畸形;胫骨前肌 或腓骨肌无拮抗的活动是引发此并发症的 最常见原因,应通过肌腱转位加以矫正。 残余畸形通常是由手术矫形不完全、制动 不充分、假关节形成或肌力不平衡导致的。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关节的前关节面。 4.进入距下关节并彻底切除其关节面,为更好地显露后侧部分,用一把小 椎板撑开器显露距下关节。如有必要,在此关节做适当的楔形切骨,否则 做平行于关节面的关节切除术。将切除的骨质切成小片,以备植骨用。将 绝大部分植骨块置于距舟关节周围及跗骨窦深部。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资料:三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弧形骨刀去除距骨头远侧部分,显露距头 松质骨的骨质即可。可插入小的椎板撑开 器,以便获得更好的显露。可能需要在内 侧 另做一切口以显露距舟关节的最内侧部分。 去除舟骨的近侧关节面和软骨下骨,修整 其表面并使其变粗糙,以便与距骨紧密贴 合(图12.39.9.2-5),切 除载距突的关节面及距下
三关节融合术在成人严重高弓足内翻畸形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riple arthrodesis in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adults with severe equinovarus and talipes cavus. Methods Eleven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equinovarus and talipes cavus were treated by triple arthrodesis and soft tissue release, and received 12~24 month follow-up. Results All patients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efficacy, with normal foot function, arch shape and gait stability. Conclusion Triple arthrodesis and soft tissue release a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equinovarus and talipes cavus in adult patients.Key words: equinovarus; talipes cavus; triple arthrodesis三关节融合术在成人严重高弓足内翻畸形功能重建中的应用韦有万,彭 智,梁 杰,黄海华,王香梅,张文广(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广东湛江 524001)Application of triple arthrodesis in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adults with severe equinovarus and talipes cavusWEI You-wan, PENG Zhi, LIANG Jie, HUANG Hai-hua, WANG Xiang-mei, ZHANG Wen-guang(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收稿日期:2011-12-16;修订日期:2012-04-10作者简介:韦有万(1984-),男,硕士。
手术讲解模板:踝关节融合术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 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 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 施行。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5.无肌腱转移替代条件的跟行足或连枷足 畸形,且在12岁以上。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 6.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或结核等引起 关节面破坏和关节不稳者。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术前准备:
1.关节融合术实际上可能包括病灶清除、 关节融合、骨移植、矫正畸形等一系列手 术,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手术。所以,应 根据这些手术要求决定手术方案,全面考 虑,尽量争取一次手术、一个切口解决问 题,务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术前准备: 2.关节融合后活动丧失,会引起病人的思 想顾虑,术前应予释疑:融合一个影响肢 体功能的关节,会改善整个肢体的功能。
手术步骤: 1.前路加压踝关节融合术(Anterior Compression Arthrodesis of Ankle)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显露:做踝关节正中纵行切口,长8~10cm,切开皮肤及皮 下组织游离伸 和伸趾肌腱,将其牵向外侧,将胫前肌腱和胫前动、静脉及腓深神经牵向 内侧,显露胫骨远端和踝关节囊前侧。
手术步骤:
(2)切除关节软骨:将足内翻,使距骨完全脱位,切除踝关节的软骨面 (包括内踝),直到骨松质,再将踝关节复回原位,放置在80°~90°功 能位置(图3.25.6.5-12)。 (3)植骨融合:将取下的腓骨用骨刀做成粗糙面,并修平下端的膨胀大 部,再与胫骨下
手术资料:踝关节融合术
手术步骤:
端和距骨外侧面凿一与腓骨大小相应的浅骨槽,使修整好的腓骨跨越 踝关节紧贴于胫骨外侧并嵌入距骨骨槽内。用2~3枚螺丝钉分别与胫骨、 距骨固定。等渗盐水冲洗伤口,按层次缝合(图3.25.6.5-13)。
最新卫生部手术分级分类目录

17
前路椎骨肿瘤切除术
四级
18
后路椎骨肿瘤切除术
四级
19
后路椎骨病损切除术
四级
20
前路椎骨部分切除+重建术
四级
21
颈肋切除术
四级
22
经皮椎体成形术
四级
23
椎体切开成形术
四级
24
移位或损坏的固定装置的修正术
四级
25
脊柱矫形+植骨术
四级
26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
四级
27
颈椎前路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二级
226
膑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27
胫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28
腓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29
跗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30
跖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31
指(趾)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32
肩四级骨切骨术
二级
233
锁骨切骨术
二级
234
肱骨切骨术
二级
235
桡骨切骨术
二级
236
尺骨切骨术
二级
237
腕骨切骨术
二级
238
股骨切骨术
二级
239
二级
普通外科
214
下肢血管吻合术
二级
普通外科
215
下肢动脉栓塞术
二级
普通外科
216
骨切开引流术
二级
217
股骨头切开术
二级
218
锁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219
肩四级骨楔形切骨术
二级
山西骨科模拟题2021年(50)_真题-无答案(92)

山西骨科模拟题2021年(50)(总分98.55,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有关脊柱侧凸的分类,下列错误的是A. 总的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侧凸两大类B. 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又分为婴儿型、幼儿型和青少年型C. 先天性脊柱侧凸又分为形成障碍型、分节不良型和混合型D.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又分为神经源性和肌源性两大类E.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又包括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骨软骨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代谢性障碍合并脊柱侧凸、脊柱外组织挛缩合并脊柱侧凸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2. 婴儿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典型体征是A. 鸭步B. 摇摆式跛行C. 屈髋畸形D. 弹跳征(Ortolani)(+)E. 单腿站立试验(+)3. 最早发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检查方法为()A. 观察跛行步态或鸭行步态B. Trendelenburg征C. 双髋X线摄片测定髋臼角和股骨头位置D. Ortolani征E. 观察臀皱襞加深上移4. 正常新生儿的髋臼角是()A. 10°~15°B. 15°~20°C. 20°~25°D. 25°~30°E. 30°~40°5. 女性,1岁。
出生即发现左手6个手指,偏尺侧者较小,感觉及活动均正常。
临床诊断为多指畸形。
对手术治疗的要求中,不宜采用的是A. 要求有明显的美容效果B. 要求重建或者恢复手部功能C. 切除多指的同时,要求纠正关节和骨骼的畸形D. 掌、指骨截骨矫形应该在1岁以后进行E. 对掌功能重建应在1岁以内,多宜行掌长肌腱移位6. 下列先天性肌斜颈的治疗,正确的是A.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热敷、按摩、手法矫治和矫形帽固定B. 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儿,理想的手术年龄是1~4岁C. 手术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D. 术后将头部置于过度矫正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4周E. 以上都是7.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包括A. 原位融合术和半椎体切除术B. 支具固定术C. 凸侧骨骼阻滞术D. 后路脊柱矫形融合术E. 前、后路联合脊柱矫形融合术8. 下述姿势性扁平足的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A. 行走过多,站立过久时足痛B. 站立时重力线落于足跟之外侧C. 前足横弓塌陷,稍外翻D. 足印的腰部增宽E. 足底部软组织压痛9. 姿态性平足症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足弓扁平、足部畸形B. 行走时足部易疲劳产生疼痛,不能远足C. 负重处产生胼胝D. 足印腰部变宽E. 力线不正,重力线位于足的内侧10.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主要手术方法有A. 骨与关节手术矫形B. 肌腱移位C. 楔形截骨D. 纠正下肢长度E. 肌腱移位和(或)骨与关节手术11. 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成年人平足症的诊断与治疗

周X,男,17岁,ID号:9622738,双足获得性平足症
临床效果
好
•手术治疗
•肌腱转移 •截骨力线重建 •关节融合
继续非手术治疗
•附加方法
•戴支持带 •矫形器具
复发
赖XX,女,43岁 ID号:9652975 双侧副舟骨痛
获得性平足症
孙×X,女,42岁,ID号:9963913,双足柔韧性平足症(副舟骨)
蒋×X,女,29岁,ID号:9707668,双侧柔韧性平足症(副舟骨)
X线检查
• 常规投照位置
– 站立前后位片、侧位片和斜位片,Harris-Beath位片
• 评价内容
– 跟骨倾斜角 – 距骨头包容度(被舟骨)和跟骰外展角 – 肖帕尔关节关节投影线(CYMA氏线 )弯曲成S形(距骨线凸出、 骰骨线凹陷):距舟关节与跟骰关节 – 距跟角 – 距骨-第一跖骨角 – 退行性关节炎或其它继发疾病 – 后跟力线:相对于胫骨远端长轴(冠状面上) – 附骨融合症
前臂:第4、5 跖骨
• 跟骰关节、第5跖跗关节与外侧足弓的高度有关
横弓
第1横弓
1-5跖骨基底部、骰骨、3块楔骨
位于前足和中足之间
第2横弓
1-5近节趾骨基底部、1-5跖骨头 对应前足
足弓维持
骨性结构 韧带—骨块联结
弹簧韧带 三角韧带胫舟部分 跖腱膜 跖长短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等
一、早期治疗选择
• 改变活动方式
• 减轻负重 • 矫形处理
– 足矫形器:预制和常规模具
– 足踝矫形器:预制和常规模具
• 制动作用
• 鞋的修正
• 消炎药治疗 • 物理治疗
二、外科手术干预
• 手术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三关节融合术
足三关节融合术是指跟距、跟骰、距舟3个关节的融合手术[图1 ⑴三关节融合术皮肤切口和融合示意图]。
术后踝关节仍保持有活动度。
手术目的是稳定足部关节,矫正畸形,并恢复其功能。
由于这3个关节面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采用不同的楔形切除,可以矫正足的跖屈、仰趾、内翻、外翻、内收、外展或高弓畸形;两个平面的联合楔形切除,就可以对上述的各种联合畸形作三维矫正。
足的畸形种种不同,程度不一,因此,三关节的切骨程度、固定方法也各不有同。
术前应充分研究,对不同的畸形作出不同的设计;术中还应根据发现的情况,随时调整,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适应症]
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用其他手术来保留关节动度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例如下肢关节内骨折引起的严重损伤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瘢痕,不宜行关节成形术等手术者。
2.成人全关节结核,关节面破坏,估计不能保留关节功能,可在病灶清除的同时施行关节融合术;并有畸形者,可同时矫正畸形。
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影响整个肢体功能,而单纯肌腱转移又不足以维持关节稳定和恢复足够的有效功能,固定局部关节可以改善肢体功能者,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三角肌瘫痪,上肢不能上举,若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可借肩胛胸间的滑动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施行。
[禁忌证]
除一般择期手术的禁忌症以外,有下列情况者也应禁忌融合:
1.邻近关节已有骨性强直者,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如髋关节融合后,其活动可由正常的腰椎及膝关节来代偿,以适应工作与生活活动的需要。
若下腰椎或膝关节已经僵硬,髋关节融合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困难。
2.两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中,一侧已有强直者,对侧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如髋关节两侧均融合,起、卧、行、坐均会有很大困难。
3.儿童关节软骨丰富,关节融合不易发生骨性融合,还容易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儿童在肢体发育阶段和肌肉的持续作用下,融合了的关节可以再发生变形。
因此,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
[麻醉]
上肢关节融合术可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肢的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脊柱融合术可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需要时选用全麻。
[术前准备]
1.足畸形的发生和发展与肌肉瘫痪、肌力不平衡、软组织挛缩、骨畸形等有密切关系。
解除软组织挛缩能减少骨质的切除,有利于畸形的矫正和巩固,故应在术前先松解软组织挛缩畸形(如跟腱、跖筋膜、关节囊等的挛缩),或在术中同时进行(跟腱挛缩手术不宜同时进行)。
对肌不平衡者,如果任其存在而不予纠正,虽作三关节融合,畸形仍可再发(如胫前肌瘫痪,术后仍可再发足的跖屈、外翻、外展畸形),也应在术中同时或术后施行辅助性的肌腱转移手术。
因此,在术前不但要对骨的畸形,还要对肌力、局部软组织、步态和邻近关节功能等情况详细检查与研究,而后才能订出完善的手术计划。
2.长期足的畸形会引起邻近骨与关节的继发性畸形(如膝内、外翻及胫骨旋转性畸形)。
这些畸形,最好在术前先予以矫正,才能使足畸形得到正确的矫正;如不能在术前矫正,也应安排在术后短期内进行,不然会影响三关节融合术的效果。
3.在踝关节不稳定时不适宜作单纯的三关节融合术,须加行踝关节融合,否则术后会再发畸形。
4.术前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描出图纸,根据功能位的要求剪叠,可检验手术设计,也便于正确设计骨的切除范围、切除部位与楔形切骨的角度,以及选择手术的方式。
5.术前用温水泡足3日,清洁皮肤,并使皮肤变软,以利手术。
[手术步骤]
1.体位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病肢伸直,足下垫沙袋。
2.切口、显露全部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
用外踝弧形切口,前端起自舟骨前面,后端绕过外踝后缘(见距下关节外侧显露途径)[图1 ⑴三关节融合术皮肤切口和融合示意图]。
显露中要注意少作皮下分离,应作同深层组织分离后整层拉开,以保证血运。
骨膜下剥离附着在距骨外侧面的伸趾短肌时,应注意保持肌肉的完整,不要损伤来自内侧的神经、血管供应支,以便覆盖骨面与填充死腔。
向远端翻过该肌,即可显露三关节[图1 ⑵显露三关节后,切断跟距韧带,切除距骨后关节面前缘的突起]。
3.切除关节面如病足无畸形,只需用骨刀切除3个关节的软骨面,使之密切对合即可。
一般先切除跟距关节面,其后部显露比较困难,容易有软骨面的遗漏而影响愈合。
为了防止遗漏,宜先切断距跟骨间韧带,再切除跟距后关节的距骨前缘突出部分[图1 ⑵],而后将跟骨内翻,即可充分显露后关节。
在直视下切除全部跟距关节软骨面[图1 ⑶内翻跟骨以充分显露并凿除跟距后关节面]。
在切除该关节的内侧时,要小心防止骨刀损伤胫后神经血管束、屈趾长肌腱或甚至穿透皮肤。
继之切除跟骰关节面和距舟关节面。
距舟关节面呈杵臼形,其内侧面弧形转向后方,较难显露;应使前足尽量内收,并使用弯圆凿顺关节面切除。
位于此关节前面的伸趾肌腱及足背血管、神经应轻轻拉开,妥善保护。
4.楔形切骨、矫正畸形如病足已有骨质畸形,应按术前设计作楔形切骨。
先将周围软组织分开保护,然后用与骨宽度相称的扁宽骨刀凿除。
凿除骨质的多少应依据畸形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原则是畸形突起面多切,楔形的顶角应指向凹面,以能矫正畸形为度。
凿下的骨质应保留备作植骨填充用。
现将各种足畸形的切骨原则分述如下:
足内、外翻畸形:用跟距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为主来矫正畸形。
内翻足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外侧,外翻时向内侧[图1 ⑷用跟距关节侧向楔形切除矫正足内外翻畸形]。
前足内收、外展畸形:主要以距舟、跟骰关节的侧向楔形切骨矫正畸形。
外展畸形者楔形切骨的基底向内侧,内收时向外侧[图1 ⑸用跟骰、距舟关节侧向楔形切除矫正前足内收、外展畸形]。
跖屈与仰趾高弓畸形:主要用距舟、跟骰关节的背跖向楔形切骨,配以跟距关节的前后向楔形切骨来矫正畸形[图1 ⑹用三关节不同方向的楔形切除,矫正仰趾高弓畸形]。
严重的跖屈足及瘫痪性跖屈足畸形应采用Lambrinudi手术,也是应用上述方案的原则。
即在踝极度跖屈下切除大部分距骨为主的三关节融合,距骨前部嵌入舟骨下部的槽中[图1 ⑺用切除距骨为主的三关节不同方向楔形切除矫正严重的足跖屈畸形(Labrinudi手术)],使足再无跖屈活动,但仍可具有少量的背屈活动。
5.肌腱转移及植骨如有肌力不平衡,应同时进行肌腱转移术。
在切骨前将须转移的肌腱完全准备好,待切骨畸形矫正后即转移至预定骨的骨内(见肌腱手术)。
6.缝合畸形矫正后,由专人保持足于功能位置,检查骨切面是否对合良好,有无软组织夹入骨间。
如骨对合面有缝隙,应利用切除的松骨质充填。
对合面可利用U形钉内固定,记忆合金钉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更好。
最后将伸趾短肌及软组织填入跗骨窦,以消灭死腔,即可逐层缝合。
7.外固定术后用长腿石膏靴外固定,要很好塑形,以保持矫正后的位置,直至石膏干硬为止,然后在背面或两侧切开。
如术后发生水肿影响血运时,可及时松解,以改善血运。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忌用暴力牵拉皮肤,以免术后皮肤坏死,继发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
切骨矫正后,切口部位如有过剩的皮肤,应予切除,以减少皮肤坏死的机会。
2.骨质切除不足是足畸形不能彻底矫正的主要原因。
因此,术中切除骨质要足够,使畸形矫正彻底,对合也容易。
应该指出,外固定只能保持矫正后的位置,不能替代矫正骨的畸形。
足畸形矫正不足的另一原因是:骨切除后,未能固定在功能位,而被固定在各种畸形位置,以致仍有畸形存在,应注意避免;尤应注意跟骨必须放正,绝不可有内翻,以免日后影响功能。
3.术后假关节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距舟关节。
其原因多是软骨面切除不彻底;3个关节面切除不匀,对合不佳,空隙过大;或者有软组织嵌入骨切面之间。
为了防止这些因素,切除软骨要彻底,间隙要植骨,对合要紧密。
距舟关节的内侧面如难以切除,应在内侧另作辅助的纵形切口,彻底切除软骨面。
4.腓肠肌力弱者宜将舟骨切除,使足向后方移位1~1.5cm,增长后半足的力矩[图51-8],以增大肌收缩的效果,达到稳定足部及预防畸形再发的目的。
5.一般在石膏固定后才松开止血带。
为了减少出血,要求术中随时处理可见的血管。
[术后处理]
术后要抬高病肢,防止水肿。
严密观察肢端血运,如有障碍,应及时松解石膏。
术后2周拆除石膏,拆去缝线。
如发现有轻度畸形,可在麻醉下手法矫正,而后改用短腿石膏靴固定,装配行走支架,早期负重行走。
但距骨头、颈大部切除者,有可能发生缺血性改变,应延迟至半年以后负重。
外固定应在骨性愈合后
才能拆除(一般需3~4个月)。
如外固定时间不够,容易发生假关节和畸形再发等并发症。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