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的主要分类,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农业这一部分内容,他们可能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比如知道农业是一种生产活动,能够提供食物等。
但学生对于农业的深入理解可能还不够,特别是对于农业的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难点:农业的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农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农业的问题,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汇总九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汇总九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__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
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情况;4.掌握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及特点;5.了解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6.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情况;4.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及特点;5.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掌握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情况;3.掌握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知识;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践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农业的定义和农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第三步:探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自己的总结,并进行讨论、补充。
第四步: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情况利用教材或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和发展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第五步:介绍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区别和优缺点。
第六步:了解土壤肥力及其保护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了解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七步: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记录所见所闻,并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八步:课堂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2.学生讲解法:要求学生向全班讲解自己进行实地考察时的观察结果。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
请同学林业能提供的食物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重要性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关农业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土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业产区。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2农业》
农业特色
①耕作业: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云贵高原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④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⑥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熟或2年3熟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 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熟
青稞、豌豆
我国四大牧区的比较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优良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细毛羊
活动四:我国林区分布: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模板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当学生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时候,要容忍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_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农业这一领域,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其认识相对较少,理解也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准备农业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你们知道农业吗?农业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如:“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规律和原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农业实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2.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农业发展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农业实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环节。
2.准备相关的农业发展数据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环节。
3.准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材料,用于操练和巩固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农业实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现状和发展问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农业的现状,包括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和分布。
通过相关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调查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或者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理解,通过讨论加深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农业类型,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学生对其认知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分类、分布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3.农业发展的规律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课堂练习题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类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农业发展的规律,加深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教案名称:土地资源与农业开发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和分布情况。
2. 掌握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理解农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认识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4. 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开发模式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学习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和农业开发模式。
3. 理解农业开发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农业开发模式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2. 深入理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课本:《地理(八年级上册)》2. 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3. 地图、图片和数据表格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全球土地利用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土地资源在农业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2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分析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案例分析与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有关不同农业开发模式的案例分析资料。
2. 学生阅读并分析案例,讨论各种农业开发模式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3. 小组成员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分析,巩固对农业开发模式影响的理解。
五、概念总结与提高(10分钟)1. 概括总结土地资源的作用、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和农业开发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及实施措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课题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1.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为“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与农村地区的变化、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其中,“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该单元的重点,本教案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2.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4.激发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农业建设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农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
例如:周围的蔬菜是如何生产的,茶叶、水果是如何种植的等。
2. 学习(30分钟)利用教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3.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包括农业科技的应用、绿色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推广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 总结(20分钟)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结果,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5. 教学延伸(10分钟)以课堂外场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鼓励学生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生产的细节,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方式本次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探究,并通过集体讨论、展示等方式收集信息,形成个人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五、评估方法1.通过分组展示的方式,评估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课后答案、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互动,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深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现状和未来方向,加深对农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农业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 教案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初中地理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教案【篇一: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教师教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考纲要求]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商品粮理方法。
基地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篇⼀:2014年⼈教版⼋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授导型教学设计初中地理⼋年上四章⼆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篇⼆:湘教版地理⼋下《农业》word教案】第⼀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节农业【学习⽬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的地位及⽬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5、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产品。
【学习重难点】粮⾷作物、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四⼤牧区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法】⾃主导学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新课,揭⽰⽬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标是: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的地位及⽬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5、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产品。
⼆、⾃学指导⼀(1)阅读课本p2-p4(3-5分钟),师巡视。
(2)学⽣分⼩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1、农业是指⼀种直接利⽤_____所从事的_____活动,是⼀种“_____”的产业。
⽀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_____。
⼴义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狭义的农业仅指_____。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 的国家。
3、当前我国的粮⾷、⾁类、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位。
(3)教师纠错,总结三、⾃学指导⼆(1)阅读课本p4-p7(3-5分钟),师巡视。
(2)学⽣分⼩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1、我国北⽅居民的主⾷以_____为主,南⽅居民的主⾷以_____为主。
2、春⼩麦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冬⼩麦集中分布在_____,集中分布在_____。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农业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农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认识农业发展受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农业作为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却又相对复杂的生产活动,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
2.难点:农业发展受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农业案例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和策略。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教学资源: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农业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农业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案6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类型、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3.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用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和分布。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初中地理农业优质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思想,培养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相关农业产品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2.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1. 板书:一、农业及其重要性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产品是什么,学生回答:生物本身。
4. 教师讲解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0、91页图文资料,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5.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三、课堂巩固1. 教师展示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2.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掌握了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了解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我国农业分布示意图,并标注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
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
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
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活动]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
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结论]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
[小结]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2.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教案、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讲授新课: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活动1]
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
(1)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
太行山区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
(3)完成教材的活动“城市地区农业带的分布”
(4)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5)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回答:自然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技术、市场、设备等)
[活动2]
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都比较常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呢?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
[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问题1]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饥饿贫穷到温饱小康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回答: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重大转变。
[问题2] 我国农业仍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问题3] 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都使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结合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回答)
回答: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问题4] 对图“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进行分析,读出我国九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请思考:(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
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3)为什么要建立商品粮基地?
回答:
(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2)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较大。
(3)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活动3]
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格数据转化为统计图,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阅读教材活动,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画出一幅流程图。
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请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 有什么好处?
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对环境没有损害。
3.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
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
(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4.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两个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