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步骤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
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
•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
•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
•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如“以…为…”、“无论…还是…”
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
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
•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
•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
•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小编带来的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
一、什么是“断句”?
先从“句读”谈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断。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请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两处断句: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史记>选读》)。第①句的意思是“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能的大夫,出使他国而能不被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应该翻译为“赵王认为,贤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国而不被诸侯侮辱”。这两句译文的含义相差很大。显然,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第①句的断句才是正确的。
二、断句的基本原则
⑴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文言文断句步骤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湖南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一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步骤二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
(一)虚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01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按结构和句意划分)
断句方法如下: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
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
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
如: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划分句子节奏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
“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2024届新高考语文冲刺精准复习:文言文断句
步骤:
1.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正确断句,先要把相 关语句通读几遍,力求对语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内 容有整体的把握。
2.对比选项,找准异同点,分析排除定答案。 解题时,在通读的前提下,可以不用一项一项断, 而应该四项同时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快速断句。 (一般有一或二处难区别,应从语法结构分析)
•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 天子气也。(《鸿门宴》)
•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 4、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5、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牛刀小试
• 吕 蒙 正 以 宽 厚 为 宰 相 太宗 尤 所 眷 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 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 伺 间从容言 之 公 笑 曰 吾 面 不 过 碟 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宰相揆”“列”“国 子祭酒”“休烈”“之”这几个名词或代词, 就可准确断句。
• 答案:宰相李揆[kuí]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 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 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 参考译文: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 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 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 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 丝毫不介意。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展开全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代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① 虚词:发语词,置于句首“盖、夫、其”等;语气词,置于句末“耳、乎、哉、焉、也、耶”等
②表对话、引文的词“曰、云、言”等
③表特殊句式的词“者”“也”“…者…也”等
④整齐对称的句式。
解题技巧
1、通文意(四步骤)①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②断出几个大的层次。(句首、句末虚词)③按前后顺序,边琢磨边断句
④检查已断句部分,疑难处根据上下文推断
2、抓标志①句首语气词:夫、其、斯、惟、盖、盍、且夫、若夫、乃夫、凡【谨、敢、窃、请等表敬副词】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
开头,前面可断开。
②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虽然然而、无论、至于、至若、是以、然则、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
③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
④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斯须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⑥句末语气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而已、也与、也邪、矣哉、也哉、也已、也已矣、焉耳矣文言虚词断句歌
“曰”后冒(:),“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
一基本知识
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
二断句四法:
1.依名、动、代词断句
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
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微点拨]
用虚词断句要灵活
(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文言文断句步骤
(2014
)(2014
)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
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
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
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
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
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解析】
【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参考译文】
()
1.名词、代词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中考语文复习 (四)文言断句
(四)文言断句
【参考译文】己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 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走走呢?”我很高兴地答应他们,走到了城西,走进了 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做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
(四)文言断句
★抓住6个标志正确断句 1.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掌握虚词的位置特点,有助于准确断句。
①句首发语词:夫、惟、盖、且等。 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 耶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③疑问代词:何、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前,一般要断开。 ④复音虚词(包括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向使、苟、故、是故、则 、况、而况、且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⑤其他虚词: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 。
2020 四 川
语文
(四)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文言断句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大意。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考生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全面理解、 透彻分析文章内容。在解答文言断句题时,考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通读全文,熟读精思。 第二步,先易后难,找标志性词语。先找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然后再重点突破 比较难的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有名词从中间断开,如人名、官职名、地名等 。 第三步,通读检验。断句结束后,要通读语句,检验语句是否连贯,有没有表达 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
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
文言文断句步骤方法
同学们在原则上可以掌握一个基本的步骤方法。
第一、要通读让你断句这个文段,领会它的基本意思,这是个前提,如果没有通读文段,领会意思,是没办法进行断句的。
第二、要遵循一个原则,在通读文段、领会意思以后,先断后点,也就是说先一小段一小段地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
从方法上看,同学们首先要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比如名词经常做主语或者宾语,遇到了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在阅读过程中,看见名词、代词在这句话里做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再比如,动词、形容词经常做谓语,一般讲,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做谓语例外。
虚词在文章中主要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因为它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这时候,大家可以从几个小的方法来考虑:如果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当然就要在它前面断开,如“夫……”;有的词只是在语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例如“也”、“矣”、“尔”;再比如关联词,如果关联词关联前后的关系相当紧密,那是可能把它断开的,如果作用松一点,那么可以把前后两部分断开;再一个要注意的,碰到了“曰”、“云”,后面是人物的语言,这时候可以断开。
此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有的词活用了,同学们一定要判断清楚,否则断句就会出现错误。
文言文的学习与练习需要注意确定词义
姚家祥认为,文言文的功力是个慢功,对古汉语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力求借助语法结构来帮助自己确定词义,词义把握了,读文章困难就会少一点。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1.据顶真,进行断句。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一、导入
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二、概念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和点来标记句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断句步骤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理解文章大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缩小范围后运用相应的技巧断句,最后做相应的检查,看断句后句意是否
通顺。因此断句需遵循一定的步骤
三、断句技巧
断句的技巧有一下几种:
1、从特殊词语入手
2、从句式入手
3、从修辞入手
4、从语法结构入手
一、从特殊词语入手
(一)常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盖、呜呼、嗟乎、嗟夫、且夫等)、关联词(苟、故、是故、至若、然则等)、时间词(未几、既而、俄而等)前需要断句
例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句末的语气词(也、矣、哉、乎、耳、邪)后需要断句
例子:1、贤哉,回也。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表示对话的“曰、云”等词后需要断句
例子: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
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
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
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六、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 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
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 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 顿。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 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五、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
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
文言文断句方法
6、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qì 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 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qì 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 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 亦……乎”、“何……之有”,“孰 与……乎”“为……所……”“受…… 于……”,“无乃……乎”,“得无…… 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 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例如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 焉、也;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 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 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湖南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一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步骤二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
(一)虚词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应用体验】
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二)实词标志
1.名词、代词作标志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应用体验】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解析】短文中“扁鹊”(包括“医扁鹊”)、“武王”(包括“秦武王”)、“左右”、“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再借助对话标志“曰”,以及虚词“也”“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
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参考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
3.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参考译文】《冷斋夜话》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定叫他家的老妇人读读,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如果老妇人)不能理解,就又重新更改。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粗野庸俗。
(三)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与其……孰若……”。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应用体验】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