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步骤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技巧8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断句技巧1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8.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文言文断句步骤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湖南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一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步骤二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一)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
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应用体验】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阅读词性❶答题方法虚词句式【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⑵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虚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日、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I)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 .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 .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小编带来的文言文断句常用技巧。
一、什么是“断句”?先从“句读”谈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断。
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
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
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
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
请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两处断句: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史记>选读》)。
第①句的意思是“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能的大夫,出使他国而能不被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应该翻译为“赵王认为,贤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国而不被诸侯侮辱”。
这两句译文的含义相差很大。
显然,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第①句的断句才是正确的。
二、断句的基本原则⑴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
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
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有关: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01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②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口技》)(9)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展开全文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1.据顶真,进行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停顿节奏
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①至于/夏水襄陵 • ②或/王命急宣 • ③乃/摘而藏之 • ④然/有根无树 •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⑥且/焉置土石 •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根据音节确定朗读节奏。古代是两个 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 词的,要分开读。
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今一古二”词 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
(3)其一/犬坐/于前。 (4)骈死/于槽枥之间。
5、提前的状语(包括时间、地点状语),在朗 读时应在其后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蛇者说》) (3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停两处) 12、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停两处) 1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停两处) 14、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停两处) 15、今 诚 以 吾 众 诈 自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停三处) 16、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停两 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一基本知识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二断句四法:1.依名、动、代词断句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微点拨]用虚词断句要灵活(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中考语文复习 (四)文言断句
(四)文言断句
【参考译文】君子懂得到达学问之路的难易,并且懂得人的天资有高低差异,然 后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能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然后能做老师,能做老师 然后能做官吏。能做官吏然后能做国君。因此做老师,就是学习做国君。因此选 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记》说:“三王四代(的君主之所以圣明),就是因为能 够慎重地选择老师。”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四)文言断句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 师 也 者 所 以/ 学 为 君 也 是 故 / 择 师 不 可 不 慎 也。《记》日:“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解析】此题可根据固定句式断句。句中的“……者,……也”是固定句式,表 判断,因此应在“者”“也”后面断开。
(四)文言断句
6.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 欣 然 从 之 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 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节选自《书上元夜游》)
【解析】此题可根据句中的谓语断句。句中的谓语有“从”“步”“入” “历”,由句意可知,“步”“入”“历”的主语都为“予”,此处省略了主 语,因此在“步”“入”“历”的前面断句。
2020 四 川
语文
(四)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文言断句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大意。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考生要正确断句,一定要全面理解、 透彻分析文章内容。在解答文言断句题时,考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通读全文,熟读精思。 第二步,先易后难,找标志性词语。先找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然后再重点突破 比较难的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有名词从中间断开,如人名、官职名、地名等 。 第三步,通读检验。断句结束后,要通读语句,检验语句是否连贯,有没有表达 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步骤
(2014)(2014)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
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解析】【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参考译文】()1.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应用体验】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解析】“”(“”)“”(“”)“”“”“”“”“”【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高考文言断句指导
一般句子的结构:
副词
副词
名词 、代词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名词、代词
动词
形容词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汕头人【总是】 【眉飞色舞地】谈<起了>(汕头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定语 + 主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 宾语
5.其他
①句首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向之、斯须 等
,前面一般断开,后面可断可不断。 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②叹词: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如: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有时不断 句,具体根据句子的语境确定。
3.疑问语气词 何、胡、恶、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
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 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例: (1)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3)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红字体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 断开。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1文言文朗读节奏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根据语言顺序,分析结构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需要着重强调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文言文断句方法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 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 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惊。”“秦王坐 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 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 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例1: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 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 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例如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 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其事寡败矣。
【译文】 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 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 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 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 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 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 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例5: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 各有差 / 上 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 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 多 多 而 益/上笑曰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多而益善耳 多多益善 何为 善 何为 为/ 我 禽信曰陛 下不 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 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能 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所以为陛下禽也 。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4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湖南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一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步骤二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一)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
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应用体验】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
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
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
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
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二)实词标志1.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应用体验】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解析】短文中“扁鹊”(包括“医扁鹊”)、“武王”(包括“秦武王”)、“左右”、“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
再借助对话标志“曰”,以及虚词“也”“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
【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参考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
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
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
”2.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应用体验】3.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
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故”是句首虚词。
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参考译文】《冷斋夜话》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定叫他家的老妇人读读,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
(如果老妇人)不能理解,就又重新更改。
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粗野庸俗。
(三)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无乃……乎”等;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与其……孰若……”。
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应用体验】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参考答案】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参考译文】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
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
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
”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
”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
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四)修辞标志1.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应用体验】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襄公十五年》) 【解析】(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2)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参考答案】(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参考译文】(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于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2)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
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
”2.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应用体验】6.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解析】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辞闳辨”是对偶句;“浩如江河之停蓄”“烂如日星之光辉”“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
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了。
【参考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参考译文】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
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