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要点(全册)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单元知识要点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火焰灯帽 瓶塞 玻璃瓶酒精灯芯(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
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完整)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水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 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 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 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2020/和9/28 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 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 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020/9/28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 颗粒大小。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 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 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 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 中。 4.水的三态变化
2020/9/28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 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 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 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 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 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 升2,020/9/2此8 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020/9/28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 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 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2019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3、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5、(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6、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气温)。
7、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
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8、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9、气温计包括(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几部分。
10、测量气温时应将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将气温计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11、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3、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14、(雨量器)是测量降雨多少的装置,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16、(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7、我们可以利用(地面上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18、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19、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来描述。
20、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它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南时,就是(西南)风。
21、蒲福风力等级表,将风力分成(12)个不同的等级。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完整版2019)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完整版2019)第一单元植物1.眼睛(看)、耳朵(听)、手(摸)、鼻子(闻)和(测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与小草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6.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9.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0.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复习PPT课件【含实验考点】
17.天气日历包括( 风 )、( 降水量)、( 气温 )等方面 的天气信息。 18.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温度计 ) 、( 雨量器 )、 ( 风向标)等。 19.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气候 )。 20.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 预报 、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
(建议带把知识点1-20张过两遍, 注重答题格式,高分应该没问题!!!)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
主要复习内容: 2-27张:各单元知识点 28-38张:实验知识点
2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 解沙子、石头、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1.通过加热、碾碎和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 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 等。
2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气象部门 )制作并发布。 22.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23.天气预报制作时,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 测数据进行计算。 24.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 天 气会商 )。
2019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和实验详细总结
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4.水壶烧水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雾状的小水滴。
5.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6.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7.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的水烧干了等等。
8.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和不放在通风处的比,放在通风处的蒸发快,不放在通风处的蒸发慢。
9.水蒸气是气体,也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10.我们洗澡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11.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2.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的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实验一:观察两杯水一段时间后的水位变化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温馨提示:两杯水的水量相同;起始水位做好标记; 同时放在同一位置.实验现象: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变少了,蒸发到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没有减少,在蒸发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附着在塑料薄膜上.实验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塑料盒内表面有小水珠.土壤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水水蒸气二. 水沸腾了水在正常压强下达到100℃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
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知识复习要点3-1《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天气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这些情况是可以观测和记录的。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状况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迅速,有时候变化比较缓慢。
3-2《认识气温计》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叫水温计。
它们的结构功能是有区别的,都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天气冷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气温计准确测量。
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5.除了常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还会使用到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6.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使用时要将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3《测量气温》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需要我们利用气温计进行测量。
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让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更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只有严格按照气温计使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得的气温数据才科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全面的观察一棵大树或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笔记录,还可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4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写清: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3.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2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3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6科学家的工作顺序。
(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大对和小草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像松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5草质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弱的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6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7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8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9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1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2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3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4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5寿命不同,大树多年生寿命长、小草寿命短。
10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1都生长在(土壤)中,2都有(绿色)的叶,3都会(开花结果),4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和(营养)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
2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发达,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
3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2019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9 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谈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 全面的观察一棵大树或一个物体,我们能够用眼睛看 ,用手摸 ,用鼻子闻 ,用耳朵听 ,用笔录录 ,还可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4 在写观察记录时 ,要注意写清: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序次来记录。
3.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1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2先用手指在纸上屡次按压3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使突出部分染上颜色。
6 科学家的工作序次。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 3)搜寻凭据( 4)得出结论大对和小草1 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 大树的特点能够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 树皮的样子可采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进行记录4 木质茎:木质部发达,支持力强的茎。
像松树茎相同的茎叫木质茎。
5 草质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弱的茎。
像狗尾草相同的茎叫草质茎6 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7 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8 小草与大树相同 ,拥有(生命体)的共同特点。
9 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相同点是:1植株的高矮不相同 ,大树高、小草矮2茎的粗细不相同 ,大树粗、小草细;3茎的质地不相同 ,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4大树是木本植物 ,小草是草本植物;5寿命不相同 ,大树多年生寿命长、小草寿命短。
10 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1都生长在(土壤)中 ,2都有(绿色)的叶 ,3都会(开花结果) ,4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凝固(放出热量)水冰融化(吸收热量)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温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一、(看)、(听)、(摸)、(问)、(量)、(闻)等方式都是科学观察的大体方式。
二、(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一、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份(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利用的方式。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答:树的相同的地方:(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的地方:(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滑腻,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如何的?有哪些部份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份,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份。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式?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份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恰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一、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二、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散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害羞草,指甲草等。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凝结时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产生气泡,水量减少。
当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会浮在水面上,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但不同形态。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融化时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但不同形态。
水为液态,较柔软,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无色无味,透明,能流动。
冰为固态,较硬,有固定形状,浮在水面上。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下,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在压缩试验中,活塞向下压时,管中的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而向上拉伸活塞时,管中的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植物复习知识点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
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脉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10、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
11、以向日葵为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知识点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蜗牛分头部、腹部、尾部,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要点2ο19年12月第━单元水━、水到哪里去了1.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定体积。
2. 水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 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冼完澡会觉得冷)。
4. 凝结:空气中看 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 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 水蒸发的规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 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 同点:ニ、水沸腾了1.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定温度时产生的━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 变, 加热的话将 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 沸点:这个━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 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οο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οο摄氏度(━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з℃;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з个大气压,沸点━般在125℃左右。
3.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 水加热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水温 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缩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三、水结冰了1.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0 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2019年12月第一单元水基础知识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3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19、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瘪的乒乓球放到滚烫的热水里面,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0、水(液体)、水蒸气(气体)、冰(固体)各自的特点:水水蒸气冰看得见、摸得着看不见、摸不着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无色、无味无色、无味会流动会流动不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无固定形状有固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无一定的体积有一定体积透明的液体透明的气体透明的固体21、生活中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煮食物、晾衣服等。
实验操作(一)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食盐洒落在沙土里面了,为什么用筛子不能把它们分开呢?因为筛子只能把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
2.怎样分离盐和沙土?(利用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第一步:用水分离食盐和沙土。
(1)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2)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土分离出来。
想一想:这是利用了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沙的性质分离出来的。
怎样分离食盐和水?(利用水会蒸发)第二步:分离食盐和水。
(3)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4)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5)蒸发皿中留下的白色粉末就是食盐3.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二)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谁跟谁比搅拌—不搅拌改变的条件(在□内画√)□温度√搅拌相同条件(在□内画√)√同等的水√同等的食盐√同样温度√同时加入□搅拌速度猜测:谁溶解得快?搅拌溶解得更快(三)测量出水结冰的温度。
需要的材料:清水、碎冰、试管、食盐、烧杯、温度计实验过程: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清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的温度。
2.拿一只烧杯,在烧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观察试管里的水温。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制造更低的温度。
保持几分钟持续观察测试试管里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实验结论:水在 0℃时开始结冰,是因为温度的变化,水才结冰。
第二单元空气基础知识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火柴燃烧离不开空气。
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如:皮球、气球、轮胎等。
4.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很轻、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可以压缩。
5.在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塑料杯、装水的水槽、纸团、针、打气筒。
6.在做空气压缩实验时,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是注射器,我们用水和空气进行对比。
7.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很难发生变化。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8.注射器包括针筒、刻度、管口、活塞等几部分。
9.堵住空注射器的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或用力向上拉动活塞,活塞会运动。
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10.篮球充气就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用手拍篮球,篮球会跳得很高,是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1.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
实验室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上。
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枚回形针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减小,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手冷后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的有孔明灯、热气球。
1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4.在做风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蜡烛、透明塑料薄膜、无盖长方形纸盒、蚊香、纸条。
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的飘动观察空气的流动。
1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为大气层。
16.我们利用空气做了许多事情: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用打气筒把空气打进自行车轮胎里,使自行车跑得又快又稳;把空气装进充气玩具里;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
17.石头、空气、水比较。
性质形状占据空间体积流动质量固定不固定能不能易压缩不易压缩能不能较重很轻石头√√√√√水√√√√√空气√√√√√实验操作1.做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实验项目实验现象推断空气的性质瓶中的气球能被吹大吗不能吹大空气占据空间刺破气球后,长棍是否平衡不平衡空气有质量对着脸松开气球口有风吹过脸庞空气有流动性手压“气垫”的感觉怎样感觉有股向上弹的力压缩空气有弹性2.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压缩空气实验实验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
4.做“热气球”实验方法:1.把卡纸宽边贴一起,下面剪2个入气孔。
2.点燃蜡烛,用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罩住纸筒。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感觉温度的变化。
4.当袋子变热后松手,仔细观察现象。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浮力变大,所以会上升,推动塑料袋升到空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变冷,体积缩小,浮力变小,动力减弱,塑料袋会因自身重量慢慢地飘落。
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风的成因实验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第三单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如台风、洪水、干旱。
4.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温度计有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
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5.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温度计的单位时摄氏度℃。
6.气象预报一般会报一天24小时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气象学家一般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观察记录。
7.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
10mm以下为小雨,10-25mm为中雨,25-50mm为大雨。
8.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测风袋等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即风速和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来描述风向。
简易的风速为3个等级0无风、1微风、2大风,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难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
9.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浮在空气中形成了云。
云根据形状和高度分为三种:大团堆积的云叫积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叫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叫卷云。
云量的多少与天气有关,把云看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就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但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是阴天。
10.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1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的一些规律。
1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13.我们一般通过天气预报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
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有天气状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