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高三历史阶段(11月)联考试题
2015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高三阶段(11月)联考
2015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高三阶段(11月)联考1.【题文】粮食收成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
下图为2012今10月24日一2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伙收农用天气预报形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图示时段内,①区域粮食收获晚于国内其它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①此时降水多.阴雨天气多,不利于收获②以水稻种植为主,夏种较晚③纬度较低,此时仍为生长期④经济作物比重大,山地丘陵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小题2】此时,②区域以北地区已经收获完成、以南地区适宜收获.但该地却为“较适宜收获”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处于阴天或有强度不大的降水出现B.该区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谷物成熟稍晚C.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与南北两侧截然不同D.离海近,昼夜温差小.延续了谷物的成熟时间【小题1】B【小题2】A【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由题干可知图示时间为10月24日一26日,接近晚秋,锋面雨带基本退出中国大陆,降水较少;①区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区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此时仍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该区域以水稻种植为主,一年可以三熟,夏种较晚,收获晚;本题题干是粮食作物收获晚,与经济作物无关;故选项B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②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地势较低,故排除选项A;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与南北两侧相同,故排除选项B;该区域离海近,与其南北两侧昼夜温差条件应该基本相同,故排除选项D;所以可能是当地处于阴天或有强度不大的降水出现,导致“较适宜收获”,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题文】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早形成的地层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与1980年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雨季坡面径流量增加C.雨季河流含沙量增大D.雨季坡面下渗增加【小题1】A【小题2】D【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可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而且形成越早,埋藏越深,所以图中①③④为沉积岩,且①形成最早;根据图中示意可知②是岩浆岩,该岩石穿过岩层①、③,所以②岩石形成比①③要晚;故选项A正确。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1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联考(11月)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间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
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象。
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
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
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
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即直觉。
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
关键在于如何用。
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
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
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
他这样写《对雨》:“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所致。
雨后初晴,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
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暖、白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
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
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
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2.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
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3.1979年,在四川省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些县委书记认为,农村经济工作还可以搞得更灵活一些,给劳动群众的“小自由”可以放得更宽一些。
许多经营项目可以包产到组,也可以包产到户、包产到人。
只要思想解放了,认识端正了,办法会越来越多,路子会越走越宽。
这表明①四川已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农村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有所松动③改革开放步入一个发展新阶段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思想得到解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20世纪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减少B.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国家干预经济增强D.福利国家道路受挫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信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出现40多次;《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见() A.古代中国是最早培植黍和稷的国家 B.黍和稷自古就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粮食作物 D.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2.《左转》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一现象表明()A.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3.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与殷、周相比,明显地表现为王室之器物的减少,诸侯之器物的增多。
这说明当时()A.地方势力的增强B.冶铜技术的提升C.官营手工业的衰落D.等级观念趋于瓦解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据此可知此人主张()A.严刑峻法B.无为而治C.性善论 D.以德服人5.《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
作者阐述的是()A.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B.秦国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6.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此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的需要7.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11月)联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
2014-201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历史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结未。
请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60分)1.“弄璋”“弄瓦”在周代.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饭以“弄璋之喜.。
“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喜获龙风.并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
这种祝辞反映了A.男女平等理念出现B.家庭的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答案】B考点:宗法制。
从材料““弄璋”“弄瓦”在周代.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可以看出古代弄璋、弄瓦都是和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故选B。
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A考点:选官制度。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题干孝悌廉公的描述是重德行,所以A正确,是察举制,重视孝廉;B是九品中正制;C是科举制;D是八股取士。
3.清顺治十七年上:“士习不端.结杜汀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
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身家。
”材料说明了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B.地方官史腐败行政效率低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D.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答案】D考点: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依据材料中“士习不端,结社订盟…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终必祸及身家”,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禁止官吏结党营私。
故选D。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皇权争斗、汉族知识分子、官吏腐败等问题,故排除ABC。
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
这说明当时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2.《说苑》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
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
又何求焉?”仲尼(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
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由此可知,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 B.有教无类C.天下大同 D.为政以德3.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
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
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4.东吴、东晋和南朝相继建都于南京(东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
东晋、南朝时,建康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
这些做法A.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B.保证了朝廷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南北方的交流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5.唐朝中后期,朝廷在各藩镇设有监军院,各藩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
部分藩镇将帅的拥立都要得到监军使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
进奏院是藩镇驻京办事机构,负责向朝廷报告本镇情况,呈递本镇表文。
由此可见,监军院与进奏院的并存A.彰显了朝廷与地方矛盾的缓和B.体现了藩镇游离性与依附性的双重特点C.为唐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6.辽代的上京、中京、西京均设有国子监,其旁所建的孔庙均有祭祀先圣孔子的规例。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下列秦国采取的措施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废除井田制B. 统一车轨文字C. 修建都江堰D. 招纳各国人才2. 中国古代某朝始设通判,原意为“州府之政,无不统治”,时人则根据其实际职能称之为“监州”。
通判这一官职设置于()A. 西汉B. 东晋C. 唐朝D. 北宋3. 中国古代创设并沿用1300多年,对西方文官制产生影响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军功爵制C. 推举制D. 科举制4. 北宋初期,福建地区矿冶业迅速发展,颇具规模,有银场二十七,铁场二十,铜、铝场各二十八处,占全国首位,产量亦颇可观。
下列对北宋福建矿冶业迅速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矿冶业发展B. 海外贸易兴盛扩大商品和货币需求C.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刺激了矿冶发展D. 私营冶铸业超越官营冶铸技术水平5.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女性形象,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杜十娘、威武不屈的船家女刘宜春、勇于反抗的白娘子等。
清代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也越来越多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更是对大观园中的女性进行了绝无仅有的赞美。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 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叛B. 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C. 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D. 小说的政治批判色彩渐浓6. 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2015届高三阶段(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扫描版(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31.(14分)(1)措施: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对官吏给予赏罚。
(4分)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广泛的完整、灵活的反腐败网络;监察政府及官员力度大、涉及面广。
(3分)(2)共性:都较早注意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配套的监察措施;都注重检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3分)进步之处:中国汉唐监察体制强化皇权为目的,具有浓厚的专制、人治色彩,监察机制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英国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规范监察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民主性、法制化特征,监察机制持久有效。
(4分)32.(12分)信息一:有利于打破西方世界对我国的孤立。
说明:当时欧美西方大国仍对中国孤立封锁,而中法建交,打破了西方的孤立政策。
(3分)信息二:推动了中国的开放和经贸发展。
说明:中法建交使中国开放从外交到经济、文化、科技等更多领域。
(3分)信息三: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说明: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和空客A320的落户。
(3分)信息四: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增强国际间的了解和交流。
说明:中法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推动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3分)33.(14分)(1)点:交易数额大(商业规模较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分类分区。
(2分)变迁情况:打破了市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分,任答两点即可)(2)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
(3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文化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等。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届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019 年高三阶段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1-5 BCCCB 6-10 CBBDD 11-15BCCAA16-20 CCADC 21-25AAAAC 26-30CABDC二、非选择题(40 分)31. 参考答案:(16 分)(1)A. 都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B.都重视商业发展;C.都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D.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E.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任意 4 点8 分)(2)A. 有利于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E.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F.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任意 4 点8 分)32(1)特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出现分化;土地兼并加剧,以租佃经营为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工商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任意 3 点6分)(2)不同之处: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变革;以立法形式提供保障;实行大农场集约经营;普遍存在雇佣劳动;农业资本大量向工业资本转化。
(4 点 4 分)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英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发展壮大;(4 分)33.(10 分)(观点2 分,论证6 分,评价2 分)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概括多种历史进步潮流,例如,社会主义潮流、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潮流等。
举例:社会主义潮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发尖锐。
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俄国世界革命提供了借鉴。
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语文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该诗用典:前四句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D(“如此才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错,更重要的目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
)3.D(因果分析错误,正因为“‘佯羞’或直觉”,所以才有“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或者说“‘佯羞’或直觉”,是达成“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的方式或途径。
这是文本应有之意。
而D项好像在说“‘佯羞’或直觉”,自然会有损“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只是李白技高,才避免不良结果发生,也正因为如此,才说“李白作诗堪入化境”)4. A 交劝:共同劝勉。
5.C6.C 他诋毁众重臣,看来主要是维护吕大防的地位,这一点吕大防是看出来并领情的,所以后来还“欲用畏谏议大夫”。
至于杨畏背叛吕大防而谄媚章惇,那是后来的事了。
7.⑴译文:舒亶被罢官,杨畏也因此获罪,被贬为宗正丞,外调为提点夔州路刑狱。
(“罢”“坐”“出”各1分,句意2分)⑵译文:②杨畏特别擅长纵横学,有才智善机辩多游说,与邢恕结交,他们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也相同。
(“捭阖”“缔交”“好”各1分,句意2分)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9.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11.⑴EC(选E项3分,选C项2分,选D项1分,“就想将婆婆推给他扶养”有些绝对。
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老教材老高考)历史答案
2022年高三11月大联考(全国乙卷)(旧教材)历史·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变动”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形成,这有利于强化诸侯国内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局部统一,从而为国家统一打下基础,故A项正确。
分封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郡县制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官僚政治的基础是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元朝行省制推动了后世省制的形成,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金布律》中涉及货币管理、财务出纳记账方式、债务偿还办法以及官府钱币保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当时秦注重维护经济秩序,故D项正确。
材料能体现出法律制度的细密,但是体现不出严苛,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管理方面的内容,无法看出保护私有财产和社会契约精神,排除B、C两项。
3.【答案】B【解析】由材料“各种性质的大多数佐理官员,由长官从平民中自由任用”可知,佐理官员由“长吏”自由从平民中任用,这一做法拓展了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故B项正确。
“有效抑制”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国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是论及地方官吏的任用问题,无法得出其对政府行政效率的影响,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道学和儒学的关系问题,从而消除汉代烦琐经解带来的弊端,反映出玄学产生源于经世目的,故D项正确。
当时儒学没有失去封建正统地位,排除A项;儒学和道学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借鉴与吸收,“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排除B项;“空谈义理成为社会主流”不符合魏晋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
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盛唐诗人刻画的人物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而中唐诗人刻画的人物强调现实主义的质实作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社会面临一系列严峻问题,导致诗风的变化,故A项正确。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皇帝喜好的差异对诗歌风格的转变影响有限,排除B、C两项;这一时期没有特别明显的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年11月7日2024—202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下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A.区域间交流比较频繁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D.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2.王莽改制时说:“汉氏三十税一,……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实税五也。
”他下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许买卖。
曹魏屯田,西晋实行户调式,北魏实行均田制。
这些土地改革说明了()A.豪强地主势力受到限制B.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C.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D.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3.唐代前期实行朝集制度,主要内容是朝集使赴京汇报地方工作,传达中央诏令。
武则天时期,一次云集东都洛阳的朝集使多达二千八人。
玄宗本着节省财力、巩固边防的精神,改革了朝集制度。
780年唐德宗颁令:“诸州府今年朝集使,宜且权停”。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实行受到中央集权强弱的影响B.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C.体现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D.未得到统治者完全认可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B.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明清时期部分手工业中雇佣的帮工来源于学徒,行会对学徒有极其严格的限制,如嘉庆年间长沙《香店条规》中规定“本城各琢坊,无论三伙四计只许老板两年半带徒弟一名”,且“进师之日”应缴纳高额入帮会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结未。
请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60分)1.“弄璋”“弄瓦”在周代.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饭以“弄璋之喜.。
“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喜获龙风.并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
这种祝辞反映了A.男女平等理念出现B.家庭的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2.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清顺治十七年上:“士习不端.结杜汀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康熙说:“人臣分立门户,私植党羽。
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身家。
”材料说明了 A.清廷内部出现严重的皇权争斗 B.地方官史腐败行政效率低C.汉族知识分子反满情绪高涨D.统治者严防官吏朋党造成的离心倾向4.阅读下列图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以前经挤发达地区在关中B.至先秦.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解C.江南地区经挤比较发达D.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5.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书架上是市民“喜阅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担、科考复习“指南”等。
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6.清朝乾隆《昊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明熙、宣问,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士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
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
贫者奋自织……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
”据此可知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B.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C.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7.《舌尖上的中国》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
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来自衣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A.商品经济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鼓励时外贸易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8.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从这一角度来说,官府主共是为了A.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B.加强君主专制C.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保护小农经济9.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
对其解读正确是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B.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C.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D.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重要地位10.太平军进人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
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和盐荣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
“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荣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
”由此可见A.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B.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C.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势11.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代表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的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12.从1895年5月底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前后五个月,日军共伤亡三万二千三百多名. 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损失的人数还要多.作为侵台主力的近卫师团.死在台湾的官兵就将近半数.敌中将师团长能久、少将旅团长山根等将领和大批官佐.亦在侵台故争中丧命.材料表明A.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B.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无能C.台湾反割台斗争得到支持D.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13.清朝宫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通.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科中可获取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B.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C.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14.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温(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勾结北洋军阀政府官员欺压百姓C.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强于反动势力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15.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软化功能B.报纸宜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16. 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A.“大潇条”对中国的影响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17.蒋介石日记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
”据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 B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C.蒋介石希望和中共合作抗敌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18.《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的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18.《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二牵斯比特认为.中日a[府非常.定.政旅葬t掩绍.a有.党选·左右的思维认式.四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活表明该书作者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合理性B.认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C.高度赞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19.“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人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线的、不反省历史的、右冀的、拒绝道歉的。
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20.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千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
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人员流通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新格局:21.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
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A.缩小收人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的种植规模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D.增加种粮农民收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2.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转过来。
转过去、画画符、拔拔鼻毛、算算数目……材料反映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23.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如: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
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农主的利益B.政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24.1811年,英国政府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语A.议会下能资本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25.《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仪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26.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
一这反映了当时该国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第一次工亚革命尚未完成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27..某航海家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什(一个过高的估计),及其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哩的报告(一个极为过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什(一个过低的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不到3.000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