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第二相沉淀析出计算

合集下载

沉淀析出法

沉淀析出法

沉淀析出法是一种利用沉淀反应实现组分分离的化学方法。

在溶液中投加化学剂,将溶液中的可溶性物质转化成难溶性物质,从而在溶液中析出,沉淀在溶液底部。

沉淀析出的方法有:
1. 难溶盐沉淀法:使某些组分呈难溶化合物的形态沉淀析出的方法。

可用于组分分离、除杂或提取。

难溶盐沉淀法分为加沉淀剂沉淀法、浓缩结晶法和盐析结晶法三种。

2.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例如用SO42-为沉淀剂分离Ba2+离子,用S2-为沉淀剂分离Zn2+离子。

3.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例如用丁二酮肟分离Ni2+离子,用8羟基喹哪啶沉淀Zn2+等。

4. 均相沉淀法:是借助于化学反应在溶液中缓慢而均习地产生出沉淀剂。

用此法得到的沉淀较纯,过滤洗涤方便。

例如利用尿素的水解反应,逐步改变溶液的pH值,使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用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生S2-离子使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0.222 0.157 0.111 0.0783 0.0553 0.0391 0.0267 0.0196 0.0138 0.0098
*
起始晶粒度:珠光体刚刚转变成奥氏体 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热处理后所获得的奥氏体 晶粒的大小。 本质晶粒度:度量钢本身晶粒在930℃ 以下,随温度升高,晶粒长 大的程度。
加热速度愈大,过热度就愈大,即奥氏体实际形成温度就愈高,奥氏体的形核率与长大速度之比值I/G增大(表9.1),所以快速加热时可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起始晶粒。而且,加热速度愈快,奥氏体起始晶粒就愈细小。
*
表9.1 奥氏体的形核率I、长大速度G 与温度的关系
转变温度 (℃)
形核率I (1/mm3·s)
*
(2)晶界推移阻力
图9.12 晶界移动时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示意图
1
2
*
在第二相粒子附近的晶界发生弯曲,导致晶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升高。弥散析出的第二相粒子愈细小,粒子附近晶界的弯曲曲率就愈大,晶界面积的增大就愈多,因此界面能的增大也就愈多。这个使系统自由能增加的过程是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所以,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是晶界推移的阻力。
9.1.4 奥氏体晶粒长大 及其控制
1.奥氏体晶粒度 2.奥氏体晶粒长大原理 3.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奥氏体化的目的是获得成分均匀和一定晶粒大小的奥氏体组织。多数情况下希望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有时也需要得到较大的奥氏体晶粒。因此,为获得所期望的奥氏体晶粒尺度,必须了解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掌握控制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
*
(4)合金元素的影响
钢中加入适量形成难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Nb、Ti、Zr、V、Al、Ta等,将强烈地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显著升高。上述合金元素在钢中形成熔点高、稳定性强、不易聚集长大的NbC、NbN、Nb(C,N)、TiC等化合物,它们弥散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中,阻碍晶粒长大,从而保持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精)

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精)
2 结果与分析
γ′相 、碳化物和 TCP 相是高温合金中的主要
收稿日期 : 2004207214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项 (0050390B) · 作者简介 : 张小彬 (1979 - ) ,男 ,山东高唐人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 刘常升 (1963 - ) ,男 ,内蒙古奈曼旗人 ,东北大学教授 ,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 : V 25 文献标识码 : A
在现有的高温合金中 ,镍基高温合金使用最 为广泛[1] ,本合金成分复杂 ,固溶制度已经选为 1 120 ℃固溶 20 min + 水冷·高温合金的时效处 理 ,也称第二相沉淀处理 ,其目的是在合金基体中 析出一定数量和大小的强化相·镍基高温合金主 要以 γ′相强化[2~4 ] ·合金在时效过程之中 ,还会 析出碳化物 , TCP 相等[5 ]·其中 ,碳化物对合金的 强化作用也很不相同[6 ,7 ] ; 而 TCP 相 (拓扑密排 相) 的析出则会带来合金的强度 、韧性 、蠕变等性 能的 显 著 下 降 , 是 合 金 组 织 中 所 不 希 望 出 现 的[7 ,8 ]·本实验主要通过对固溶处理后的试样进 行不同的温度与时间的时效处理后研究合金在不 同长期时效制度下的 γ′相 、碳化物和 TCP 相的 析出规律·
子探针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发现碳化物和 TCP 相的析出有着类似之处 ,都在 800 ℃时 效时比在更高温度时效容易析出 ,颗粒尺寸也大于 900 ℃时效时的尺寸 ;观察到析出碳化物种类 有 M23C6 型 、M7C3 型 ; TCP 相种类有 μ相 、σ相·通过测量 γ′相的平均半径得到其析出特性符合里 夫希茨·瓦格纳的第二相粒子成熟理论·相与组织的准确确定 ,为其后确定合金的拉伸与持久性能 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基础· 关 键 词 : 高温合金 ;长期时效 ;碳化物 ; TCP 相 ;γ′相

第5章 第二相的沉淀析出相变

第5章 第二相的沉淀析出相变

第五章第二相的沉淀析出相变5.1 固态相变概述[1~4]固态金属材料在温度和压力等发生改变时,其内部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发生从一种相状态向另一种相状态的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固态相变。

相变前的状态称为母相,相变后的状态称为新相。

固态相变发生后,新相与母相的状态必然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或者表现在晶体结构上(如固态多形性相变),或者表现在化学成分上(如调幅分解),或者表现在表面能上(如粉末烧结),或者表现在应变能上(如再结晶),或者表现在界面能上(如晶粒长大、第二相的Ostwald 熟化)。

有些相变只具有一种变化,而有些相变则同时兼有两种甚至多种变化,如第二相的沉淀析出兼有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 )兼有晶体结构和应变能的变化。

金属材料的固态相变多种多样,掌握固态相变的规律,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改变温度(如适当的加热和冷却工艺)或应力状态(如适当的形变工艺)控制固态相变过程以获得需要的材料组织结构,从而根据组织性能关系就可得到预期的材料性能。

目前通过控制固态相变过程来获得所需的性能已成为最为重要的工艺技术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良好控制条件下可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近10倍同时还可能赋予材料一些特殊的性能。

5.1.1 固态相变的分类5.1.1.1 根据热力学分类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情况,可将固态相变分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和更高级的相变。

(1) 一级相变相变时新相与母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分不等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由于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分可能是体积、熵(焓),因而相变时体积、熵(焓)有突变。

令α代表母相,β代表新相,µ为化学势,T 为温度,P 为压力,则有:βαµµ=P P )()(TT ∂∂≠∂∂βαµµ T T )()(PP ∂∂≠∂∂βαµµ而已知:S T−=∂∂P )(µ V P=∂∂T )(µ 故此时有:βαS S ≠βαV V ≠因此,在发生一级相变时,熵S 和体积V 将发生不连续的突变,即一级相变存在相变潜热和体积的突变。

钛在钢中的物理冶金学基础

钛在钢中的物理冶金学基础

第一章钛在钢中的物理冶金学基础1.引言钛[1](Titanium)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一长周期)第IV副族的过渡族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2,其外层电子结构为3d2 4s2,原子量47.867(1)[2]。

钛是英国化学家Gregor R W (1762-1817)在1791年研究钛铁矿和金红石时发现的。

四年后的1795年,德国化学家Klaproth M H (1743-1817)在分析匈牙利产的红色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这种元素,他主张采用为铀命名的方法,引用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Titanic”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为Titanium[1]。

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钛。

Gregor和Klaproth当时所研究的钛是粉末状的二氧化钛,而不是金属钛。

因为钛的氧化物极其稳定,而且金属钛能与氧、氮、氢、碳等非金属元素强烈化合,所以单质钛很难制取。

直到1910年美国化学家Hunter M A 才第一次用钠还原法(亨特法)制得纯度达99.9%的金属钛[1]。

钛是具有固态多型性相变的元素,相变点882.5℃,该温度之上为体心立方结构的β钛,900℃时的点阵常数为0.332nm,而该温度之下为密排六方结构的α钛,室温(20℃)下的点阵常数为a=0.29506nm,c=0.46788nm,c/a=1.5857,接近于密排六方结构的理想值(8/3)1/2即1.633。

由此可计算得到其最近邻原子间距为0.28939nm,配位数为12时的原子半径为0.14609nm,比铁的原子半径大14.4%左右;其理论摩尔体积为1.0622×10-5m3/mol,理论密度为4.506 g/cm3,实际密度为4.506-4.516g/cm3,显著小于铁(理论密度7.875 g/cm3,实际密度7.870 g/cm3),故通常将钛归类为轻金属。

α钛和β钛的晶体结构见图1-1。

图1-1 hcp的α钛和bcc的β钛的晶体结构α钛的定压比热C p=22.133+10.251×10-3T(298-1155K)J/(K∙mol),β钛的定压比热C p =19.832+7.908×10-3T(1155-1933K)J/(K∙mol),β→α相变潜热为4142J/mol。

物理冶金原理:6-晶界与相界

物理冶金原理:6-晶界与相界

Processing Innovations
New Materials
Atomic Arrangements: - Crystal Structure and Defects
of Metals and Alloy Phases - Phase Constitutions of Alloys -Microstructure of Metals and Alloys
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但对电性能影响小
沉淀强化:位错切割共格粒子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Particle-Cutting
• 强化效果取决于粒子的本性!
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的强化效果及 强化机制与粒子尺寸的关系:
Strengthening Effect and Mechanisms by Precipitation Particles
降低原子扩散速率 阻碍位错运动与交滑移 阻碍晶界滑移与迁移 阻碍晶粒长大
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
Service Conditions of Turbine Blades and Vanes in a Jet Engine
Turbofan GP7000 for Airbus 380
Hostile Service Conditions of Turbine Blades in Jet Engines
对称倾侧小角晶界HREM照片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小角度晶界与亚晶
Small Angle Grain Boundaries and Subgrains
扭转小角度晶界:由两列柏氏矢量
互相垂直的螺位错组成(螺位错网) Twist Small Angle Grain Boundaries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钢材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一、名词解释:1、控制轧制: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2、控制冷却: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冷却温度,可采用不同的冷却路径对钢材组织及性能进行调控。

3、形变诱导相变:由于热轧变形的作用,使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Ar3上升,促进了奥氏体向铁索体的转变。

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后造成变形带的产生和畸变能的增加,从而影响Ar3温度。

4、形变诱导析出:在变形过程中,由于产生大量位错和畸变能增加,使微量元素析出速度增大。

两相区轧制后的组织中既有由变形未再结晶奥氏体转变的等轴细小铁素体晶粒,还有被变形的细长的铁素体晶粒。

同时在低温区变形促进了含铌、钒、钛等微量合金化钢中碳化物的析出。

5、再结晶临界变形量:在一定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所必需的最低变形量。

6、二次冷却:相变开始温度到相变结束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控制。

二、填空:1、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储存能,影响其因素可以分为:一类是工艺条件,主要有变形量、变形温度、变形速度。

另一类是材料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冶金状态。

2、控制冷却主要控制轧后钢材冷却过程的(冷却温度)、(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3、固溶体的类型有(间隙式固溶)和(置换式固溶),形成(间隙式)固溶体的溶质元素固溶强化作用更大。

4、根据热轧过程中变形奥氏体的组织状态和相变机制不同,将控制轧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奥氏体未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在A+F两相区控制轧制。

5、以珠光体为主的中高碳钢,为达到珠光体团直径减小,则要细化奥氏体晶粒,必须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型控制轧制。

6、控制轧制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的(加热制度)、(变形制度)、(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第三章 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

第三章 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

c: Calefaction r: Refrigeration
3.2.2 转变机制
共析钢的A形成
当加热至Ac1稍上温度时,由铁素体+渗碳体 两相组成的珠光体转变为单相奥氏体,即:
(α+
Fe3C

Ac1以上 加热
γ
碳含量: 0.02%C 6.69%C
0.77%C
空间点阵: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
基本概念
原始组织 碳钢的平衡态组织 碳钢的非平衡态组织
平衡组织
通过缓慢冷却所得到
γ
的珠光体以及先共析
铁素体与渗碳体等组

P (pearlite)
P+F (Ferrite)
P+ Fe3C (Cementite)
不平衡组织
通过较快的速度进行冷却时获得的组织 如马氏体,贝氏体等。
细化晶粒还可显著提高钢材的耐蚀性。
3.4.1 晶粒度概念及晶粒长大现象
一)晶粒度 设n为放大100倍时每平方英寸in2面积内的晶粒 数,则下式中N即为晶粒度。
n=2 N-1
晶粒越细,N越大。 起始晶粒:加热转变终了时所得的A晶粒 实际晶粒:长大到冷却开始时的A晶粒 本质晶粒:930ºC保温3~8小时所得的晶粒 1-4级:本质粗晶粒钢,5-8本质细晶粒钢
亚共析钢两相区等温 转变过程示意图
1.两相区转变的三个阶段
A核在F与P交界面形成后,快速长进P直到P全部 转变为A为止。
A向先共析F慢速长进。转变停止时为两相组织, 等温温度越高,未转变的F量越少。
A与F间的最后平衡。 结论:亚共析钢在两相区的转变与共析钢相比在相
同温度下的转变要慢得多。
欲使材料获得要求的性能,首先要把钢加热,获 得A组织(奥氏体化),然后再以不同的方式冷 却,发生不同转变,以获得不同的组织。

Ti在热轧高强带钢中的析出相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Ti在热轧高强带钢中的析出相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第43卷 第6期 2008年6月钢铁Iron and Steel Vol.43,No.6J une 2008Ti 在热轧高强带钢中的析出相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李杏娥1, 赵志毅1, 薛润东1, 杨晓臻2, 谢建新1(1.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941)摘 要:采用拉伸实验、电镜观察、化学相分析、X 射线衍射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了700MPa 级高钛高强度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分布特点和Ti 在钢中析出行为的关系。

结果表明,钢卷纵向力学性能分布不均,钢卷中部屈服强度大于外部约89MPa ;钢卷中部Ti 的析出率明显高于外部;钢卷中部碳氮化物析出相中细小颗粒的比例(即空间弥散度)明显高于外部,析出相中60nm 以下颗粒的质量分数是外部的2.42倍。

经计算,得到中部和外部10nm 以下Ti 的碳氮化物析出强化量差为38MPa ,小于10nm 细小粒子的强化作用显著,是造成钢卷中部和外部二者强度差别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高强度热轧带钢;碳氮化物;相分析;析出强化中图分类号:T G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92749X (2008)0620070204Study on R elationship B et w een Precipitated PhasesContaining Ti and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H ot StripL I Xing 2e 1, ZHAO Zhi 2yi 1, XU E Run 2dong 1, YAN G Xiao 2zhen 2, XIE Jian 2xin 1(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 2.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Ltd.,Shanghai 200941,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of Ti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ot rolled high strength steel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sts ,such as tensile test ,SEM ,TEM and chemical phase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coil middle par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part by about 89MPa.The re 2sults of chemical phas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ercentage of precipitated Ti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ine carboni 2tride precipitates in the coil middle part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outer part.For example ,the mass percentage of fine precipitates (<60nm )is 1.42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outer part.The contribution of carbonitride of Ti smaller than 10nm to precipitation strengthing in the coil middle par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uter part by about 38MPa.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unequal Ti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parts is the major reason that causes property nonuniformity of steel coil.K ey w ords :high 2strength hot strip ;carbonitride ;chemical phase analysis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作者简介:李杏娥(19762),女,硕士; E 2m ail :yylixinge @ ; 修订日期:2008202203 在700M Pa 级以上的热轧高强度带钢中通常添加较高的Ti (0.07%~0.15%,质量分数,下同)。

钢中的第二相控制

钢中的第二相控制

第二相的作用3: 对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调节
DIFT
第二相的作用3: 对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调节
第二相的作用3:对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的 调节
形变诱导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钉扎形变 奥氏体晶界, 850-1000 ℃ Nb(CN)容易形 变诱导析出,因而能有效阻止或推迟再结 晶。 固溶的Nb、B、Mo等的溶质拖曳作用钉扎 形变奥氏体晶界, 要求相应元素与铁元素 的尺寸或化学性质相差较大(但又必须有 足够的固溶量)。
第二相的作用1:沉淀强化 第二相强化的经济有效性
6Gb f 1.2d P ln( ) 3/ 2 1.18 K d 2b
1/ 2
P 8.9952 10
3
f
1/ 2
d
ln(2.4170d )
第二相的作用1:微合金碳氮化物析 出强化作用
第二相的作用1:沉淀强化强度增量 与第二相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关系
第二相的不利作用: 第二相引发钢中微裂纹
第二相引发钢中微裂纹的尺寸、分布均取决于第 二相的尺寸与分布 控制大颗粒尺寸的第二相具有关键性作用 控制大颗粒第二相的分布对微裂纹的形成与扩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颗粒第二相的形状对微裂纹的产生具有非常重 要的影响。具有尖锐棱角的脆性第二相在尖锐棱 角处将发生显著的应力集中故很容易引发微裂纹; 显著拉长的膜状、薄片状、线状第二相颗粒非常 容易发生折断而引发微裂纹
固溶度积公式
log{[M] · γ=A-B/T [C]}
本质是三元相图中的端际固溶体区包围 曲面的方程 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均匀化后淬冷,化 学相分析测定MC相的量,用钢的化学成 分中该元素的量减去MC相中的量得[M] 、 [C],多个温度下的测定数据回归得到 热力学推导,铁基体中的固溶度积公式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

上海大学~学年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小论文格式课程名称:材料微结构与性质课程编号: 101101705论文题目: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研究生姓名: 周昌兵学号: 10721448 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评阅日期:注:后接研究生小论文,格式参照公开发表论文的样式。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摘要: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钢中析出相的各种有利作用及有害作用,深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及规律,给出作用效果随析出相体积分数、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的关系式,由此可对钢中析出相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从而充分发挥析出相的有利作用而避免和减轻其有害作用。

关键词:析出相,钢,作用机制,作用效果Introduction of precipitations in steel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harmful effect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s in steel,deeply analysis it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gives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ize,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volume fraction,by This can be precipitated phases in steel with clear control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ecipitates and avoid and alleviate its harmful effects.Key words precipitation steel mechanism effect一、钢铁材料中析出相的定义及分类第二相在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钢的强度、韧性、塑性、深冲性、疲劳、磨损、断裂、腐蚀以及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分析1

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分析1

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陈连生1)李秀景1)褚春光2)高华2)耿立唐2)(1.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2.唐山钢铁公司第一钢轧厂河北唐山 063016)摘要:本文采用萃取复型分析技术,对低Si-Mn双相钢中的第二相粒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钢中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粒子,尺寸较大的粒子近似方形,含Ti量较高而含Nb量较低;尺寸较小的粒子形状不规则;且有个别尺寸较大的粒子存在,成份分析得也是含Ti、Nb的粒子,电子衍射表明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关键词:第二相粒子;萃取复型;双相钢Analysis of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 in Dual-phase SteelCHEN Lian-sheng1)LI Xiu-jing1)CHU Chun-guang2)GAO HUA2)GENG Li-tang2)( 1.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9, Hebei,China;2.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 Tangshan 063016, Hebei,China))Abstract: The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 in dual-phase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carbon extraction-replica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fine dispersed particles in the steel. The larger particles like square contain higher Ti and lower Nb. The smaller particles have irregular shape. And there are some particles that lager than usual. It contains Ti and Nb too. The electron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e particles have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Key Words :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 extraction-replica; dual-phase steel1 引言双相钢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钢种,它在具有高的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高的韧性,不同的成分和工艺条件下双相钢的性能有很大差异。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的五种强化机制及实例1 固溶强化(1)纯金属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固溶强化的机制是: 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 从而使材料强化。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 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

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 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

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 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 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

(3)实例:表1 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 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 但含锌量不同, 强度有很大差异。

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 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 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 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 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对同一种固溶体, 强度随浓度增加呈曲线关系升高, 见图1。

在浓度较低时, 强度升高较快, 以后渐趋平缓,大约在原子分数为50 %时达到极大值。

以普通黄铜为例: H96 的含锌量为4 % , σb 为240MPa , 与纯铜相比其强度增加911 %;H90 的含锌量为10 % , σb 为260MPa , 与H96 相比强度仅提高813 %。

2 细晶强化(1) 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 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 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 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从而使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小, 晶界总面积就越大, 强度越高, 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 细晶强化机制: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

上海大学~学年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小论文格式课程名称:材料微结构与性质课程编号: 101101705论文题目: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研究生姓名: 周昌兵学号: 10721448 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评阅日期:注:后接研究生小论文,格式参照公开发表论文的样式。

钢铁中析出相简介摘要: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钢中析出相的各种有利作用及有害作用,深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及规律,给出作用效果随析出相体积分数、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的关系式,由此可对钢中析出相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从而充分发挥析出相的有利作用而避免和减轻其有害作用。

关键词:析出相,钢,作用机制,作用效果Introduction of precipitations in steel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harmful effect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s in steel,deeply analysis it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gives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ize,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volume fraction,by This can be precipitated phases in steel with clear control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ecipitates and avoid and alleviate its harmful effects.Key words precipitation steel mechanism effect一、钢铁材料中析出相的定义及分类第二相在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钢的强度、韧性、塑性、深冲性、疲劳、磨损、断裂、腐蚀以及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

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

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一、引言共析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其性能与相组成物密切相关。

了解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材料的性能,进而指导实际生产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二、共析钢的相组成物概述1.共析钢的定义共析钢,是指在钢中,共析相的形成占主导地位的钢种。

其特点是碳当量较低,合金元素含量适中,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

2.共析钢的相组成物共析钢的相组成物主要包括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等。

这些相的形成与钢的成分、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共析钢相组成物的计算方法1.相图分析通过分析共析钢的相图,可以初步了解在不同温度和成分条件下,各相的形成可能性。

相图分析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但需要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作为支持。

2.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是根据钢的成分和相图,推导出在不同温度下各相的稳定性。

热力学计算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可以为相组成物的预测提供依据。

四、影响共析钢相组成物的因素1.成分因素钢的成分对其相组成物有显著影响。

其中,碳、硅、锰等元素对共析钢的相组成物具有较大影响。

适当调整钢的成分,可以有效控制共析钢的相组成物。

2.温度因素温度是影响共析钢相组成物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温度下,钢的相组成物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优化钢的性能。

3.冷却速度因素冷却速度对共析钢相组成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冷却速度较慢时,珠光体相的形成较为充分;冷却速度较快时,马氏体相的形成增多。

五、共析钢相组成物的应用1.金属材料的研发与设计了解共析钢相组成物的计算方法,有助于金属材料研发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特定性能的共析钢产品。

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处理共析钢相组成物的计算,可以为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如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焊接工艺的调整等。

六、结论本文从共析钢的定义、相组成物、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共析钢的相组成物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_细晶强化_沉淀强化_固溶强化_第二相强化_形变强化

金属的五种强化机制及实例1 固溶强化(1)纯金属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固溶强化的机制是: 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 从而使材料强化。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 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

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 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

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 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 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

(3)实例:表1 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 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 但含锌量不同, 强度有很大差异。

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 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 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 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 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对同一种固溶体, 强度随浓度增加呈曲线关系升高, 见图1。

在浓度较低时, 强度升高较快, 以后渐趋平缓,大约在原子分数为50 %时达到极大值。

以普通黄铜为例: H96 的含锌量为4 % , σb 为240MPa , 与纯铜相比其强度增加911 %;H90 的含锌量为10 % , σb 为260MPa , 与H96 相比强度仅提高813 %。

2 细晶强化(1) 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 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 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 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从而使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小, 晶界总面积就越大, 强度越高, 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 细晶强化机制: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第二章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沉淀分离法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separation by precipitation)法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某一成分以一定组成的固相析出,经过滤而与液相相分离的方法。

沉淀分离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离方法,该法需经过过滤、洗涤等步骤,操作较为烦琐费时,但通过改进分离操作,使用选择性较好的沉淀剂,可以加快分离速度,提高分离效率,因此至今仍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无机沉淀剂分离法、有机沉淀剂分离法、均相沉淀分离法和共沉淀分离法四类方法。

§2-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一些离子的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磷酸盐、铬酸盐和卤化物等具有较小的溶解度,借此可以进行沉淀分离。

另外还有一些离子可以被还原为金属单质而被沉淀分离开。

一、沉淀为氢氧化物1.氢氧化物沉淀与溶液pH 值的关系可以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离子种类很多,根据各种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可以大致计算出各种金属离子开始析出沉淀时的pH 值。

例如Fe(OH)3的K sp =4×10-38,若[Fe 3+]=0.010mol.L -1,欲使Fe(OH)3析出沉淀,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383104]][[⨯>-+OH Fe010.0104][383--⨯>OH112.106.1][---⨯>L mol OH8.11<pOH 2.2>pH由此可见,欲使0.010mol.L -1 Fe 3+析出Fe(OH)3沉淀溶液的pH 值应大于2.2。

当溶液中残留的Fe 3+的浓度为10-6 mol.L -1时,即99.99%的Fe 3+已被沉淀,可以认为沉淀已经完全,此时的pH 值为: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1113638.104.310100.4][-----⨯=⨯=L mol OH 5.10=pOH 5.3=pH根据类似的计算,可以得到各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值,但是这种由K sp 计算得到的pH 值只是近似值,与实际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所需控制的pH 值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1)沉淀的溶解度和析出的沉淀的形态、颗粒大小等条件有关,也随陈化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微合金钢铸坯第二相析出行为及表层组织演变

微合金钢铸坯第二相析出行为及表层组织演变

微合金钢铸坯第二相析出行为及表层组织演变汇报人:2024-01-07•微合金钢简介•第二相析出行为•表层组织演变目录•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结论与展望01微合金钢简介1 2 3微合金钢是一种通过添加微量的合金元素(如钛、铌、钒等)来改善钢材性能的合金钢。

这些微量的合金元素在钢中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通常以百万分之几或十亿分之几的比例添加。

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其他性能。

高强度通过微合金元素的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作用,微合金钢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

良好的焊接性能由于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微合金钢在焊接过程中具有较低的裂纹倾向。

优良的耐腐蚀性某些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使其在海洋环境或其他腐蚀性环境中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03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微合金钢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用于制造汽车车架、发动机部件和其他关键部件。

01建筑和桥梁结构由于其高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微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的建设。

02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微合金钢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用于制造管道、储罐和其他压力容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

02第二相析出行为碳氮化物在微合金钢中,常见的碳氮化物有TiN、NbN、VN等,它们在钢中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对钢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氧化物微合金钢中的氧化物主要是Al2O3和MnO,它们在钢中起到夹杂物的作用,影响钢的强度和韧性。

氮化物氮化物如TiN和CrN在微合金钢中起到细化基体组织和提高耐磨性的作用。

第二相的种类均质形核在钢液凝固过程中,第二相粒子在基体中的均质形核是由于溶质原子的富集和过冷度引起的。

非均质形核第二相粒子在钢中的夹杂物、位错等缺陷上异质形核。

形核在钢的凝固过程中,溶质原子在过冷度的作用下开始形核。

长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形核后的第二相粒子开始长大,形成颗粒状或棒状结构。

粗化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第二相粒子逐渐粗化,最终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奥氏体相变

第二章奥氏体相变

第二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重点:1、掌握钢件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2、掌握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难点:奥氏体的形成机理。

内容提要: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是钢件热处理的基础-因为为使钢经热处理后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大多数热处理(如退火、正火和回火等)都需要将钢件加热至相变临界点以上,形成奥氏体组织,称为奥氏体化,然后再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冷却。

意义: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均匀性、晶粒大小以及加热后未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氮化物等过剩相的数量、分布状况等都对钢的冷却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奥氏体的形成机理一、奥氏体的组织结构 奥氏体的组织:通常是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所组成,晶内常可出现相变孪晶。

晶体结构:奥氏体是C 在γ-Fe 中的固溶体,C 原子在γ-Fe 点阵中处于由Fe 原子组成的八面体中心间隙位置,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中点,如图2-2。

二、奥氏体的性能奥氏体的存在形式:* 高温时存在:是钢中的高温稳定相;* 室温时存在:是在钢中加入足够量的能扩大γ相区的元素,可使奥氏体在室温成为稳定相。

力学性能:1、硬度和屈服强度均不高,碳的固溶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其硬度和强度;2、因面心立方点阵滑移系统多,奥氏体的塑性很好,易于变形,所以钢的锻造加工常要求在奥氏体稳定存在的高温区域进行;物理性能:1、因面心立方点阵是一种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所以A 的比容最小;2、A 的导热性差,故奥氏体钢加热时,不宜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以免因热应力过大而引起工件变形。

3、奥氏体的线膨胀系数大,因此奥氏体钢也可用来制作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4、奥氏体具有顺磁性,而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均为铁磁性;5、单相奥氏体具有耐腐蚀性;6、奥氏体中铁原子的自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小,因此奥氏体钢的热强性好,可以作为高温用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元第二相M:
d Fe f ( M [ M ]) 100 d M
– M:M元素在钢中的质量百分数;[ M]:在钢 中固溶的M元素的质量百分数;dFe、dM: 铁基体和M的密度

d Fe f ( M [ M ] C [C ]) 二元第二相MC: 100 d MC
9
第二相体积分数的计算
3
第二相强化理论
• 屈服强度增量与第二相颗粒尺寸d和体积 分数f的关系:
RP P O f 1/ 2 d 1 ln d – Orowan机制:
– 切过机制: RPPC f 1/ 2 d 1/ 2
• 抗拉强度增量与第二相颗粒尺寸d和体积 分数f的关系:
RmP f 1/ 2 d 1/ 2
AGV 3 2 ) G * 2 2
– 位错线上形核率Id:
Qd Gd * 2 I d nV ad pv b exp( ) exp( ) kT kT
*
• ρ:位错密度;Qd:控制性原子沿位错管道的扩 散激活能(约等于三分之二Q)
20
形核率-温度曲线(NrT曲线)
• NrT曲线:不同形核机制下相对形核率 随沉淀相变温度的变化曲线 • 相对形核率由形核率表达式中与温度相 关的项计算得出 • NrT曲线一般呈现反C曲线的特征,在该 曲线鼻子点温度(即形核率最大温度) 保温可得到最为细小的沉淀第二相尺寸
24
第二相形核长大的动力学方程
• 晶界形核且形核率恒定时,n=1.5
lg t0.05 g Gg Q 2 1 * (1.28994 2 lg d g ) 3 ln 10 kT
*
• 晶界形核且形核率迅速衰减为零时, n=0.5
lg t0.05 ga 2 (1.28994 2 lg d g
• 晶界面形核理论
– 晶界面形核率Ig:
I g nV a pv exp( ) exp( ) L kT kT
*

Qg
Gg
*
• δ:晶界厚度;L:晶粒平均直径;Qg:控制性 原子沿晶界的扩散激活能(约等于二分之一Q)
18
第二相的形核理论
• 位错线上形核理论
– 新相的临界核心尺寸dd*:
dd
*
AGV 1 2 2 [1 (1 ) ] 2 GV 2
2 • 刃型位错: A Gb [4 (1 v)]
2 • 螺型位错: A Gb 4
– G:切变弹性模量;v:泊松比;b:位错柏格斯矢量
19
第二相的形核理论
• 位错线上形核理论
– 临界形核功ΔGd
*: Gd * (1
2
第二相控制的意义
• 控制和消除钢中大颗粒的第二相和夹杂物 从而控制或减小钢中可能产生的最大尺寸 的微裂纹源对提高钢的使用强度具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 均匀细小的第二相颗粒提高屈服强度与提 高抗拉强度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当,由此, 均匀细小的第二相颗粒在产生强化作用的 同时并不损害钢材的均匀塑性 • 合理控制条件下的第二相强化是相当有效 的强化方式
– 只有在高温固溶温度下未溶的第二相才能起到控制 该温度下基体晶粒尺寸的作用 – 能够固溶于基体中的第二相才有可能在低温下沉淀 析出而起到相应的控制再结晶晶粒尺寸的作用
• 提高第二相的体积分数需要从第二相合金系的选 择、相应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和固溶与沉淀工艺 参量的优化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
8
第二相体积分数的计算
31
固溶析出计算模块的设计
• 输入:第二相各组成元素成份、起始温度 、均热温度、动态参数 • 可设置参数:缺位系数、温度计算步长、 计算结果输出文件名、固溶度积公式系数 • 输出:第二相各组成元素平衡固溶量和析 出量、析出相体积分数、化学式系数x(三 元第二相)、起始温度到均热温度范围内 动态参数与各输出项的关系曲线图
• 固溶度或固溶度积公式
– 单元第二相M: log[ M ] A B / T – 二元第二相MC: log{[M ] [C ]} A B / T – 非金属元素缺位的二元第二相MCk:
log{[ M ] [C ]k } A B / T
– 常见第二相的固溶度或固溶度积公式已有现 成资料可查,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选取即可
G * Q * – 均匀形核率I: I nV a pv exp( ) exp( ) kT kT 2 G * Q K d * exp( ) kT
• nV:单位体积的形核位置数目;k:波尔兹曼常 数;a*:临界核心表面原子数目;p:母相原子 跳动到临界核心且不跳回的概率;v:控制性原 子振动频率常数;Q:控制性原子在晶内的扩散 激活能
16
第二相的形核理论
• 晶界面形核理论
– 新相的临界核心尺寸dg
*: g d
*
4 GV GEV
– 临界形核功ΔGg*: Gg *
1 (2 3 cos cos3 )G * 2 1 B cos 2
• σB:母相晶界的比界面能
17
第二相的形核理论
M M AM N N (1 x) AN
13
第二相尺寸的控制
• 实际上是对第二相形核长大相变过程的 控制,必须综合考虑第二相沉淀析出相 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 第二相形核析出时的临界核心尺寸反比 于相变的化学驱动力而正比于第二相与 基体之间的界面能
14
第二相的形核理论
*
1 ln 10
Gg Q
*
kT
)
25
第二相形核长大的动力学方程
• 位错线上形核且形核率恒定时,n=2
lg t0.05d 5 Gd Q 1 1 * 3 ) (1.28994 2 lg d d 2 ln 10 kT
*
• 位错线上形核且形核率迅速衰减为零时, n=1
lg t0.05da 1.28994 2 lg d d
6
调节奥氏体再结晶行为 调节形变基体相变行为 促进晶内铁素体形成 固定非金属元素 提高耐磨性 降低钢的淬透性
第二相控制的内容
• • • • 第二相体积分数的控制 第二相尺寸的控制 第二相形状的控制 第二相分布状态的控制
7
第二相体积分数的控制
• 钢中第二相的各种有利作用均随第二相体积分数 的增加而增大
• 均匀形核且形核率恒定时,n=2.5
lg t0.05 2 1 G * 2.5Q * (1.28994 2 lg d ) 5 ln 10 kT
• 均匀形核且形核率迅速衰减为零时, n=1.5
lg t0.05a 2 1 G * 2.5Q * (1.28994 2 lg d ) 3 ln 1C-0.10%V Steels
0.02%N
900
0.01%N
Temperature,℃
800
0.005%N
700
600 -40 -36 -32 -28 -24 -20 -16
log (I/K)d
V(C,N)在奥氏体中析出的NrT曲线(位错线上形核)
22
第二相形核长大的动力学方程
11
计算确定温度下的固溶量
• 单元第二相M组成元素固溶量[M]计算
[ M ] 10 A B / T
• 二元第二相MCk各组成元素固溶量[M]、 [C]计算
log{[M ] [C ]k } A B / T
M M AM C C k AC
12
计算确定温度下的固溶量
• 三元第二相MCxN1-x :
d Fe f ( M [ M ] C [C ] N [ N ]) 100 d MCN
– 其中, d MCN x d MC (1 x) d MN
• 可以看到,第二相体积分数的计算重点 在于其各组成元素固溶量的计算
10
计算确定温度下的固溶量
钢中第二相沉淀析出计算软件 研究与开发
报告人:雍 兮
2010年3月26日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钢铁材料显微组织控制的发展方向:第 二相的控制
– 第二相:材料中以非连续状态分布于基体相 中且在其中一般不包围有其他相的相 – 第二相(包括传统意义的夹杂物)的微细化 及其形状和分布状态的有效控制是未来钢铁 材料科学与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30
软件介绍
• 编程语言:Matlab + VC • 主要功能模块
– 数据查询:提供钢中常见第二相固溶度相关 数据供用户查看 – 固溶析出计算:根据给定第二相化学成份计 算其在指定温度范围内在钢中的固溶析出量 – 相变动力学计算:在固溶析出计算结果的基 础上进行一系列相变动力学特性参数的计算 – 计算结果输出:显示存储在指定数据文件中 的计算结果供用户查看
• 三元第二相MCkxN1-x各组成元素固溶量 [M]、[C]、[N]计算
[ M ] [C ]k log x B A1 1 T
[ M ] [ N ] B log A2 2 (1 x ) T M M AM C C k x AC
*
1 ln 10
Gd
*
5 Q 3
kT
26
动力学曲线(PTT曲线)
• PTT曲线:不同相转变量下相对相变时 间随沉淀相变温度的变化曲线 • 相对相变时间由动力学方程中与温度相 关的项计算得出 • PTT曲线一般呈现C曲线的特征,其鼻子 点温度附近为该沉淀析出相的有效析出 温度范围,在该鼻子点温度保温可最快 开始和完成沉淀析出过程


2 形核率恒定时: r D1 2 (t0.95 t0.05 )1 2 3
r D1 2 (t0.95 t0.05 )1 2 形核率迅速衰减为零时:
• λ:与控制性溶质过饱和度有关的参量;D:控 制性原子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