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河套灌区作为黄河的重要部分,与乌梁素海系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解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内污染物的来源及水化学成因,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黄河、河套灌区和乌梁素海系统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这一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其中,河套灌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农业灌溉区,乌梁素海则是该地区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
这一系统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黄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污染物来源分析(一)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是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随着该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系统内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农业污染源农业活动也是该系统内的重要污染源。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污染物通过农田径流、畜禽粪便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三)生活污染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成为该系统内的重要污染源。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化学特征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貌、岩石类型、人类活动等。
该系统的水质呈现出一定的硬度、碱度和盐度特征。
(二)主要离子来源及成因系统内的主要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
这些离子的来源主要包括岩石风化、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等。
其中,人类活动对离子含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工业废水和农业活动会导致水体中钙、镁、钠等离子的含量升高。
此外,生活污水的排放也会对水体的离子组成产生影响。
乌梁素海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入湖量计算
牲畜数量以及化肥使用量等基础数据.通过对不同
污比例,
调整污染治理重点和保护方案.
2 研究方法
目前,我 国 水 污 染 控 制 的 主 要 指 标 有 COD、
高锰酸盐指 数、氨 氮、总 氮、总 磷、石 油 类、汞、
BOD、
铅、
铜、
锌、
氟、
硒、
铬、
镉、
氰化物和挥发酚等近 2
0项
指标.众多研究成果表明,
以及乌拉 特 前、中、后 旗 的 阴 山 南 麓 部 分,其 中,临
河、
磴口、
杭锦后旗、
五原4个县以传统优势农畜产
品加工业为主,
前 旗、中 旗、后 旗 3 个 园 区 以 矿 产 加
工业为主.因此,
主要研究的面源污染源划分为城
图 1 乌梁素海流域地理位置图
1 研究区概况
1
1 乌梁素海流域概况
染状况,
对科学管理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
保护乌梁
了降水量 少,蒸 发 量 大,风 大 沙 多,无 霜 期 短,温 差
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乌梁
大,
日照时间长、
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素海流域面源污染 物 来 源 以 及 入 湖 贡 献 率,通 过 统
计资料,
整理出乌 梁 素 海 流 域 内 人 口 数、耕 地 面 积、
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
即
n
A=ΣKiAi
i=1
(
1)
/
式中:
A—污染物排放总量,
t
a;
Ai—第i个 污 染 源 的 数 量,如 人 口 数,畜
收稿日期:
2019-10-19
作者简介:管玉玲(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摘要: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系统为基础布设采样点,监测农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入口中总氮、总磷浓度;应用环境污染物模型研究污染物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情况,并对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率达到30.32%和61.51%;在进入乌梁素海的负荷量中,来自农田面源污染的总氮为2 646.51 t·a-1,总磷为29.96 t·a-1,分别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负荷量的77.57%和26.78%.结合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农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作者:刘振英李亚威李俊峰金朝晖顾久君张云霞 LIU Zhen-ying LI Ya-wei LI Jun-feng JIN Zhao-hui GU Jiu-jun ZHANG Yun-xia 作者单位:刘振英,金朝晖,顾久君,张云霞,LIU Zhen-ying,JIN Zhao-hui,GU Jiu-jun,ZHANG Yun-xia(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李亚威,LI Ya-wei(内蒙古环境保护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李俊峰,LI Jun-feng(乌海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海,016000) 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7, 26(1) 分类号:X501 关键词: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总氮总磷。
《2024年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承担着河套灌区和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的补给功能。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该系统的水质逐渐恶化,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问题亟待解析。
本文将针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深入探讨其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
二、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概述黄河系统位于我国北方,由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等组成。
其中,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乌梁素海则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
这三个部分相互依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污染物来源(一)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排放逐渐成为黄河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包括化工、冶金、造纸等行业的废水排放。
(二)农业污染源河套灌区作为重要的农业灌溉区,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此外,农田退水、畜禽养殖业也是污染物的来源之一。
(三)生活污染源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黄河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硬度与矿物质成分黄河水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受地质条件影响。
水中的硬度、矿物质成分等都与沿途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二)溶解氧与有机物含量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含量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水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都会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
(三)水体酸碱度与水华现象水体的酸碱度是影响水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水华现象的出现与水体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主要由过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引起。
五、结论及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复杂多样,而水化学成分的改变也与这些污染源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该系统的水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管理,减少废水排放。
2. 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用药,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对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游,其灌溉效益显著,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黄河、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一个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均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这一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一)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沿黄河及其支流的工业企业日益增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大量排放,是造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二)农业污染农业活动是河套灌区的主要活动之一,但同时也是该系统的主要污染源。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都导致了大量的农业污染物进入黄河和乌梁素海。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元素。
(三)生活污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就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体硬度变化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钙、镁等硬性离子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硬度升高。
同时,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等也含有这些离子,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硬化程度。
(二)有机污染物的生成由于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大量有机物进入水体。
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产生一系列有机污染物,如藻类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等,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
(三)营养盐的富集由于农业活动中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输入,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逐渐升高。
这些营养盐的富集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促进了藻类的繁殖,进而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
四、防治对策及建议针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和水化学成因,我们提出以下防治对策及建议:(一)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排放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探讨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探讨近年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重要的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乌梁素海流域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以期在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进展。
本文将从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 水污染由于该区域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水污染防控措施,水体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直接或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导致水体重金属超标、氮、磷等含量偏高,给环境带来极大破坏。
2. 土地利用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乌梁素海流域的大量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改变。
农业、工业和城市扩张不断占用湖岸带,严重损害了原有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和经济价值。
3. 生物多样性湖泊水体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是水域保护的核心问题。
可湿地区的人工填充、围湖造地和草地种植、制作餐厨垃圾、闲散钓鱼等行为都对湖泊水体和周边生态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策略1.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并完善相关的污染治理法规,以实现治理的全方位覆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乌梁素海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需要优化资金、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
2. 将混凝土“毛爷爷”转化为“蓝色生态环保一哥”除了增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外,还需要对有害社会及企业等加大打击力度,并通过对大型企业限制或快速合理的科技创新,来控制排放的污染物,进一步减少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企业减少污水排放,同时要大力支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确保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平衡。
3.倡导公众参与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度也是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
政策推广、教育工作和科普宣传应与治理策略相结合,力求让更多的人参与深入研究,在社会层面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乌梁素海流域污染来源分析
乌梁素海流域污染来源分析文章调查了乌梁素海治理现状及取得的成效,针对流域污染来源的类型及地区分布进行了测算分析。
研究表明:乌梁素海目前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退水,工业污染源其次,城镇生活污染源最低;从地区分布来看,工业、生活污染物排放以临河市、五原县、杭锦后旗较高,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较低。
标签:乌梁素海;污染来源;措施1 概述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最初形成于1850年左右,系由黄河改道和河套水利开发影响而形成的河迹湖[1],建国初期面积800km2,平均水深3m。
60年代初,随着三盛公水利枢纽的建成,河套灌区实现了有坝引水[2],进入灌区水量得到人为控制,乌梁素海来水量减少,面积逐渐减少,加之七十年代中期农学大寨运动中围湖造田,使乌梁素海水域面积基本稳定在293km2(44万亩)左右,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平均水深1m左右,最大水深4m。
乌梁素海作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也是工业、生活废水的唯一承泄渠道。
由于乌梁素海接纳了大量农田退水及工业、城镇污水,并且生态补水不足,2008年5月份爆发“黄苔”事件,加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功能,引起了党和国家、自治区领导人高度重视。
巴彦淖尔市成立了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乌梁素海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了由河套水务集团牵头的融资平台,成立了水环境院士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撑,对乌梁素海进行治理。
近年来,7个旗县陆续建成生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管网覆盖率逐年增加,临河、乌拉特前旗等地建设了再生水利用工程。
据建设部门统计,2012年巴彦淖尔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87.5%。
为解决乌梁素海生态补水不足的现状,2005年以来,每年利用凌汛期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2012年开始建设了水循环工程提升补水能力,10年来累计补水6.8亿立方米。
为治理湖区内源污染,建设了湖区立体化养殖、网格水道开挖等工程。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利资源对于我国具有重要影响。
河套灌区作为黄河中上游的重要灌溉区域,对于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面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解析该系统内污染物的来源及水化学成因,以期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概述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位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该系统内,黄河提供了灌溉和饮用水源,河套灌区则承担了农业灌溉的重要任务,而乌梁素海则是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三、污染物来源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染: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4. 河套灌区:灌区过度开发导致土壤盐碱化,使得大量含有盐分的灌溉尾水排入河流。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1. 硬水成因:黄河及其支流的水质多为硬水,含有较高的矿物质成分,如钙、镁等离子。
这些离子在河水中形成水垢,影响水质。
2. 酸碱平衡失调: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灌区过度开发等因素,使得河流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
在部分地区,河水呈酸性或碱性,不利于生物生长。
3. 富营养化问题: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
这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五、结论与建议针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对排放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在农业活动中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41-44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摘要: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系统为基础布设采样点,监测农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入口中总氮、总磷浓度;应用环境污染物模型研究污染物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情况,并对模型进行校正。
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率达到30.32%和61.51%;在进入乌梁素海的负荷量中,来自农田面源污染的总氮为2646.51t・a-1,总磷为29.96t・a-1,分别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负荷量的77.57%和26.78%。
结合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农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总氮;总磷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07)01-0041-04收稿日期:2006-10-07基金项目:教育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科技合作基金;中国瑞典挪威合作项目作者简介:刘振英(1978—),女,河北故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
E-mail:liuzhenying@mail.nankai.edu.cn联系作者:金朝晖E-mail:jinzh@nankai.edu.cn乌梁素海(如图1右端深色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面积293km2,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湖泊,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一个有价值且罕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鸟类栖息、排灌水调控以及旅游等多种功能。
目前,乌梁素海表现为典型的草型富营养化湖泊,这是因为它接纳含有大量营养盐的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农田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
乌梁素海流域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自河套灌区的灌排水系统(如图1),它的灌溉系统由一条灌溉主干渠、一条干渠和近2000条支干渠组成,每年有近60亿m3的水从黄河进入河套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由一条主排干和22000支排干组成,泵站每年从排水系统提水7 ̄9亿m3进入河套灌区惟一受纳湖泊乌梁素海,一旦湖面高于海平面1018m或在黄河枯水期,乌梁素海将排水补充黄河。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实地考察与数据研究,分析了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湖滨植被缓冲带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本文旨在为湖泊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地,作为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田化肥、农药等随降雨径流进入湖泊而引起。
近年来,湖滨植被缓冲带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以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效应。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某河流下游,流域内以农业活动为主,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径流进入湖泊,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分布、结构及功能;其次,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土壤样品、水样等,进行实验室分析;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探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
三、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特征与功能(一)特征湖滨植被缓冲带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征,包括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等。
这些特征使得植被缓冲带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功能湖滨植被缓冲带具有多重功能,包括拦截、吸收、净化等。
通过植被的根系、土壤等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吸收,同时通过微生物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和净化。
四、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分析(一)分析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发现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
在雨季,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和吸收径流中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减少其对湖泊的污染。
此外,植被缓冲带还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典型的内陆湖泊,其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为湖泊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北方某省,湖泊周边分布着广泛的农田。
湖滨植被缓冲带是连接水域和陆地的重要生态过渡带,对减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了解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现状和分布情况。
其次,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
最后,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特征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植被类型多样,包括湿地植物、草本植物、灌木等;二是植被结构复杂,具有多层性;三是植被覆盖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这些特征使得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以及降雨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
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湖泊,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能够通过植被的吸附、过滤和净化作用,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五、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削减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土壤侵蚀;二是吸附和过滤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减少污染物进入湖泊的浓度;三是通过植被的净化作用,提高湖泊水质。
这些削减效应对于保护乌梁素海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重大挑战。
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湖泊之一,其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为湖泊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以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样地设置、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等。
通过对比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植被覆盖度及不同时间段的污染物削减效果,分析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机制。
三、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概况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主要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组成,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包括芦苇、芨芨草、梭梭等,它们通过吸收、吸附、截留等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削减。
同时,植被缓冲带还能够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1. 削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效应: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削减效果显著。
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吸附等作用,有效降低了地表径流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其中,乔木和灌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则主要通过土壤吸附作用进行削减。
2. 削减农药残留的效应:植被缓冲带能够吸附和降解农药残留,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不同植被类型对农药的吸附和降解能力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能够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
3. 调节径流量的效应:植被缓冲带通过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水体在植被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
同时,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还能够提高土壤渗透性,进一步减少径流量。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
《2024年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湖泊之一,其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为湖泊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我国某省,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区,其周边农业生产活动频繁,面临较大的面源污染压力。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样地设置、水质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削减效应。
三、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机制(一)植被的物理拦截作用湖滨植被通过其枝叶、根系等物理结构,有效拦截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和颗粒物,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水体浊度。
(二)植物根系的土壤保护作用湖滨植被的根系能固定土壤,增加土壤渗透性,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从而降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三)植被的生物净化作用湖滨植被中的微生物和植物通过吸收、转化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强。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一)样地设置与监测在乌梁素海湖滨区设立多个样地,包括植被缓冲带和对照区,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植被调查。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
具体表现为:1. 植被缓冲带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中的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
2. 植被覆盖区域的土壤侵蚀明显低于对照区。
3. 湖滨植被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本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应进一步推广和加强。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被类型、配置方式等因素对削减效果的影响。
《2024年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淡水湖泊,其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以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旨在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北方某省,流域内以农业活动为主,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研究区域主要涉及湖滨植被缓冲带及其周边农田。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分析、遥感监测等方法,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分布、结构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进行研究。
三、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特征(一)植被类型与分布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主要包括湿地植被、草甸植被和农田防护林等类型。
这些植被在湖滨地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于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植被缓冲带的结构与功能植被缓冲带具有拦截、过滤、渗透和净化等功能,能够有效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泥沙和污染物,对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作用。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特点(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降雨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其治理难度较大。
然而,通过构建湖滨植被缓冲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一)植被缓冲带对径流中泥沙的削减作用通过实验分析和实地观测,发现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能够显著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泥沙含量。
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径流中的泥沙含量。
《2024年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针对乌梁素海湖滨地区植被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实证分析。
通过对该区域自然条件、农业活动现状、湖滨植被分布以及水质监测等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旨在为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北方某省,作为重要的湖泊生态系统,近年来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日益严重。
农业活动产生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湖泊,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植被缓冲带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削减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湖滨地区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包括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及畜牧养殖等活动。
湖泊周边的植被缓冲带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湿地、草地、林地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调查包括对湖滨植被分布、土壤类型、农业活动等进行详细记录;实验室分析则对水质、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截留和净化效果。
三、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特征(一)植被类型与分布乌梁素海湖滨地区的植被缓冲带主要包括湿地植被、草地植被和林地植被等。
不同植被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植被缓冲带通过植物的生长和根系作用,能够截留和吸收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的输入。
同时,植被缓冲带还能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影响(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湖泊,对水体造成污染。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范文
《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污染物来源及水化学成因解析》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
其流域内的河套灌区,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黄河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
乌梁素海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水体污染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解析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污染物来源及其水化学成因,为黄河及其流域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主要涉及黄河、河套灌区以及乌梁素海。
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三、污染物来源(一)农业污染源农业活动是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农田施肥、农药使用等农事活动会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工业污染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成为该区域的重要污染源。
部分企业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三)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也是该区域的重要污染源。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四、水化学成因解析(一)水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对黄河-河套灌区-乌梁素海系统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水体普遍存在硬度高、碱度大、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会影响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例如,干旱气候会导致水体蒸发加剧,使得水体中的盐分浓度升高。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域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农业活动、工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会向水体中引入大量的污染物,改变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3. 水体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影响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2024年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湖泊、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的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也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
植被缓冲带作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其建设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为乌梁素海及类似湿地环境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周边主要为农田及草场,近年来随着周边农业活动的频繁开展,农药、化肥等物质的流失加剧了湖泊水体的污染。
而植被缓冲带作为一种低成本的生态修复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乌梁素海湖滨的植被缓冲带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分布、组成及生长状况;其次,选取典型区域设置监测点,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同时收集并分析农田径流数据,探究污染物的来源和去向;最后结合数据分析,探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
四、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构成与特点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主要由多种植物组成,包括草本植物和部分灌木。
这些植物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拦截和吸收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
此外,植被缓冲带还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生态功能强等特点,对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作用。
五、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通过长期监测和分析数据发现,乌梁素海湖滨的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
首先,植被缓冲带可以有效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使污染物在通过植被层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吸附和吸收;其次,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泥沙流失;最后,植被缓冲带内的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
六、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削减效应。
为了更好地保护乌梁素海及类似湿地环境,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植被缓冲带的建设力度,提高其覆盖率和生态功能;二是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
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河套灌溉区干渠和乌梁素海污染特点1研究区概况 1.2乌梁素海概况乌梁素海是内蒙古河套灌区排灌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灌溉退水和工业、生活废水的唯一承泄渠道,对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正常运行和控制土地盐碱化起着关键作用。
乌梁素海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4],年入湖水量约0.7~0.9亿m3[5],是河套地区工业、生活废水的唯一承泄渠道。
乌梁素海流域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自河套灌区的灌溉排水系统,灌区农田排水退水经红圪卜扬水站排入乌梁素海,在西山咀镇排入黄河。
然而,每年汇入乌梁素海的各种营养盐加速了乌梁素海的沼泽化。
每年排入乌梁素海的总氮为1088.59t,总磷为65.5t[6],平均每年出湖总氮约759.9t,总磷约37.8t,每年留在湖中参与积累储备的总氮约328.7t,总磷约28.0t[7]。
乌梁素海水体中氮储备量已达其临界负荷的14倍,使乌梁素海成为以大型水生植物过量生长为主要表征的草型富营养化湖泊[8]。
河套灌区排水渠系以及与乌梁素海和黄河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2结果与讨论 2.2总排干沟沿程氮污染变化特征由图1所示,四支断面位于总排干的上游。
由图4、图5、图6可以看出,总排干四个断面中,四支断面氮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且氮污染多年较稳定,但总氮平均浓度在2.24mg/L以上,属Ⅴ类水,甚至在2003年4月和2004年4月总氮浓度达14.9mg/L和17.7mg/L,总氮浓度严重超标。
银定图断面和美林断面除接纳农田退水还接纳该区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所以氮污染相对较严重,总氮平均浓度分别在15.6mg/L和6.4mg/L以上,红个卜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在9.17mg/L以上,总体上总排干四个断面氮污染严重,属Ⅴ类水。
农田退水在总排干流动的过程中,由四支断面到银定图断面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氮污染加重,由美林断面到红个卜断面沿途工业污染减少,氮污染有所减轻,因此农田退水在总排干沟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时污染加重,并且总排干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2003年4月为例,四支断面、银定图断面、美林断面和红个卜断面总氮浓度分别为14.9mg/L、129mg/L、57.1mg/L和24.3mg/L。
《2024年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
乌梁素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湖泊之一,其湖滨植被缓冲带在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以期为湖泊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概况乌梁素海位于我国XX省,是一个重要的淡水湖泊,流域内农业活动密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湖滨植被缓冲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拦截、过滤、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野外调查主要收集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类型、分布、面积等数据;室内分析则包括对水质、土壤等样品的化学分析,以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
三、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类型与分布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主要包括草本植物带、灌木带和乔木带等类型。
这些植被缓冲带沿湖岸线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其中,草本植物带分布广泛,是湖泊生态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灌木带和乔木带则主要分布在湖岸周边的高地,对于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向湖泊扩散具有重要作用。
四、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削减效应1. 对水体污染物的削减通过采集湖滨植被缓冲带内外不同区域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湖滨植被缓冲带对于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
草本植物带对于水体的净化作用最为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2. 对土壤污染物的去除湖滨植被缓冲带对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具有去除作用。
其中,灌木带和乔木带的土壤净化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
3. 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湖滨植被缓冲带的存在,不仅改善了湖泊的水质和土壤质量,还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植被缓冲带还能够减少风蚀和水蚀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了湖岸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Z e—ig L aw i L nf g JNZ a・u。 UJ - n Z A GY nxa I hnyn I —e , Iu - n 3 I hoh i G u u 。 H N u —i , Y J e , , ij ,
(. o ee f n i n n l cec n nier N na U i ri , i j 0 0 1 C ia 2In r o gl ni n et r etn 1 C l g v met ineadE g e, ak i nv sy Ta i 30 7 , hn; e n oaE v m n o co l oE r o aS n e t nn n M i o r Pti
Ab ta t B s do eo gn l ria in a d d a n g se sr c : a e n t r i a rg t n r i a es tm, s mp ig s e e es t nt e man d a n e c a f u i g u a a ly h i i o y a l i sw r o i r ia a l o l n t i h g n W n a sh i l e V a di lt f h k . n o d r o s d ee to h c t no u i g u a a eb g c l r l o - on o r e p l t n n tin o c n n eso el e I r e t y t ur p iai f n t a t u h o W l n a s h i k ya r u t a n p i t u c l i . ure t n e - L i u n s o uo c r i si t ewae emo i e t n t f n h tr r nt r d a i es mp i gstsi l g u a lly T e s mp e r o e td i 0 4 d r gn n r e i g ao n we o n a l i n Wu i s h i n e n a Va e . h a lswee c l c e 2 0 u n o f zn n i e p r d o Ma e e e . r tl i o e n tl h s h r st n frls i r ia e c a r ac l td b l tn e r - e o sf m yt D c mb r i r o 0a t g na dt a o p o u a s si ma n d an a l we ec u ae y p ua t g a nr o p r e o n g n l o d d t n mo e h t s me d td b e e au e T e d ga a in r tso tl i o e d ttlp o p O U e e 3 .2 a d 6 . 1 , ai d l a o t Wa e n ae y t mp r t r . h e r d t e f oa t g n a a h s h r Sw r 0 3 % n 15 % o a t nr n o o r s e t ey T u ,o a i g na dp o p o u a si t u i g u a a ef m g i u tr l o - it o r ep l t n w r 651 ・ e p ci l. v h s t tl t e n h s h r s o d oW l nr o l n n a s h i k o a rc u a n p n u c u o e 2 6 . t L r l n o s o i e 4
B ra , h o 0 0 1 , hn ; . n i n e t ce c s tt o Wu a C t Wu a 0 6 0 , hn ) u eu Ho ht 10 8 C i 3 E vr m na S i e n t e f h i i , h i 1 0 0 C i a o l n I i u y a
(. 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天津 3 0 7 ; . 00 1 2 内蒙古环境保护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1 ; . 10 8 3 乌海市环境 科学研究所, 内
蒙古 乌海 0 6 0 ) 10 0
摘
要: 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 系统 为基础布设采样点 , 监测农 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人 口中总氮、 总磷浓度 ; 应用环境污染
面 源污 染 的 主要 原 因 。 。
关键词 : 乌梁素海 流域 ;农 田面源污染 ;总氮 ;总磷 中图分类号 : 5 1 文献标识码 : X 0 A 文章编号 :62 24 ( 0 )1 04 — 17 — 0 32 70 — 0 10 0 4
Ag i u t r lNo r c lu a n-p n o c luton i ula s ha le oi tS ur ePo l i n W i ng u iVa l y
物模型研究 污染物在主排干 的综合 降解情 况 ,并对模型进行校正 。结果表 明 ,总氮总磷在主排干 的综合 降解率达到 3 . %和 03 2
6 .1 在进入乌梁素海 的负荷量中 。 自农 田面源污染 的总氦为 2 4 .1 ・~ 总磷为 2 .6 ・~ 分别 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 1 %; 5 来 6 65 a , t 99 ta , 负荷量 的 7 . %和 2 . %。 75 7 6 8 结合 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 、 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 , 7 农 分析 了乌梁 素海流域农 田
维普资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 , ( :1 4 0 7 614 — 4 2 )
Ju a f r— n ig o S
乌梁素海流域农 田面源污染研究
刘振 英 ,李亚威 ,李俊峰 s ,金朝晖 ,顾久君 ,张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