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逍遥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点分析:1.知识与能力:⑴注意积累其、而、之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⑵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⑶学习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2.教学重难点:⑴体会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⑵学习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能达观地对待人生。
二、教学策略设计、过程设计:1.策略设计:本节课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加深对庄子思想的认识。
鉴赏文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⑴课时安排:一课时⑵课前准备:让学生整理文中含有“其”、“而”、“之”的句子,辨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让学生搜集有关庄子的材料。
⑶教具:提问的内容采用投影仪。
2.过程设计:⑴导语设计: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于丹庄子心得》)⑵关于庄子的思想(板书):思考并讨论A:文中哪一句,体现了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天地之正,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性,就是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逍遥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逍遥游》说课稿一,说课本:《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本文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
这篇课文是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属于说课和阅读课文。
二,说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生“应当阅读古典诗词和简单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据此,我设置了一节课的内容,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句式、词性等文言现象。
2.了解《逍遥游》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阅读文本,在理解《逍遥游》大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了解庄子和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辩证看待这一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落实文言文具体知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庄子哲学思想的辩证观。
四,教学方法:1.大声朗读。
古文只能通过背诵来培养古文的语感。
只有通过反复背诵,学生才能对逍遥游的内涵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2.梳理方法。
对于课文的文言文现象,我们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3.讨论法。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体现在中的五,学习方法: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掌握很多内容。
如果学生不预习就直接上课,学生很可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讲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做好课前预习,初步了解逍遥游,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会事半功倍。
2.大声朗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生学文言文,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读文言文。
《快乐的旅程》气势恢宏,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询问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探究,总结文言文知识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1)介绍:(约3分钟)马叙伦曾说:“难道你开办学校就不明白吗?容易吗?话,空读南国三十篇”,足见“逍遥游”的魅力。
《逍遥游》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的: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的说理风格。
教学难点:1、鉴赏古代文言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是何许人?请学生介绍。
二、作者作品简介: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史记》),但遭逢乱世,有感于世间沉浊,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拒绝。
庄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无为(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观,相对认识论,无条件精神自由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生活上,他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
2、《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或后学者所补。
三、解题及背景介绍:1、解题:“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写作背景:庄子才学卓绝,聪明勤奋,他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高中《逍遥游》教案
高中《逍遥游》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逍遥游》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能够阐述《逍遥游》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逍遥游》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分析《逍遥游》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阐述《逍遥游》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
(2)如何分析《逍遥游》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逍遥游》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课堂讲授: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逍遥游》篇目。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逍遥游》的学术论文、评论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理解文本内容。
3. 课堂讲解:对《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深入剖析《逍遥游》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逍遥游》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逍遥游教学目标:1、通过课下注释,积累有关《庄子》的文学知识。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第1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
教学重点翻译课文第1段。
教学难点掌握第一段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李白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其高远的境界让人折服,然而,以大鹏喻事阐志并非李白原创,而是带上了庄子的鲜明印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有关《庄子》的文学知识。
2、掌握课文第一段重点字词知识。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阅读《逍遥游》全文,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画难点字词。
时间: 3分钟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时间:6分钟1、默读阅读全文两遍以及课下注释,了解《庄子》的篇目总数及分类。
2、如何正确理解本文题目的含义?3、翻译第一段。
方法: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翻译第一段。
①通假字:冥、邪②古今异义词:怒、野马③特殊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④实词:海运、培、息等⑤虚词:其、也、之等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初步认识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商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认识文章的整体内容,经过怀疑、议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评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要素。
二、教课要点:疏导文意,掌握文章的要旨和说理方式。
三、教课难点:对文章要旨的理解,资料和看法之间关系的整理。
四、教课方法:朗读、议论五、教课过程:第一教时一、讲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久舒长的境界。
逍遥就是徜徉、闲步、遨游,那种安闲自得优游光阴的情形,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向来往,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 )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能够叫做“逍遥”主义。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详细内涵。
二、作者简介说明①。
庄子名周,战国期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月与孟轲相仿,可能年纪略小。
他出生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一世多数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在《读本》里有对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重申字音、停留。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诵指导:⑴“大鹏怒飞” :读出气概和力量。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微小。
⑶“大年小年” :读出鲜亮的对照。
⑷“汤之问棘” :读出对鲲鹏的赞叹,对斥鴳的歧视。
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一定。
四、师生怀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议论解决。
2、教师以第 1 节为基础,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灰尘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可以远飞,是由于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经过三个案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照,为我们揭露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灰尘,它们的运转都一定有所依靠,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旨和观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解释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
2. 庄子逍遥游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总结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解析庄子逍遥游的思想。
5. 课堂练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庄子逍遥游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拓展延伸。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总结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课《齐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逍遥游》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逍遥游》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译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2. 第二课时: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总结拓展。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词汇和语法规则,了解古代思想的基本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理解《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逍遥游》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规则,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入手,引导进入《逍遥游》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并结合作品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代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室、幻灯片、教学课件等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作业: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室: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庄子注疏》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中的词汇和古代思想。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语法规则和词汇应用,而且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逍遥游》全文;(2)了解作者庄子及其思想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逍遥自在的人生观;(2)学会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3)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二、教学重点1. 《逍遥游》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庄子思想的基本内涵;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庄子哲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 文中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3.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1. 讲授法:讲解庄子及其时代背景,解析课文内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提升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精神;4.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寓言故事,理解庄子的人生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逍遥游》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庄子及其思想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庄子及其思想,引发学生对《逍遥游》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庄子的人生观。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庄子思想,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5.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会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七、课后作业1. 背诵《逍遥游》全文;3. 选择一个文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解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心得体会和寓言故事解读的质量;3. 单元测试:对学生的课文理解、庄子思想掌握和修辞手法运用进行测试。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知识归纳】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解题:“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3、道家思想及林语堂评老庄:道家思想又叫老庄哲学,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
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区别是: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学习目标】1、通过联系旧知,借助工具书或根据语境揣测准确无误地说出多义词“志、名、图、置、穷”及古今异义词“虽然、众人、果然、虫、年、是、枪”等词语的含义。
(重点)2、根据语境准确无误地说出“水、南、致、合、征”等词类活用现象,并能准确判断几个特殊句子的句式。
(重点)3、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出“逍遥游”的内涵。
(难点)【自学释义】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ǐ()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xǐ()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小知不及大知()(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8)适百里者,宿chōng()粮(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0)斥鴳()笑之曰(11)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2)彼且恶()乎待哉?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1)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精品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另外教学大纲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智能目标: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二、教法运用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案
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案教案:高三下册语文逍遥游【教学内容】:《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田园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自由自在的田园情怀和对尘世繁华的反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哲理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到这首诗的美感和思想,了解到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教学目标】:1. 了解《逍遥游》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色。
2. 掌握《逍遥游》的诗歌结构、语言表达和意象描写。
3. 领悟《逍遥游》所传达的田园情怀和对尘世的反思。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哲学思考。
【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逍遥游》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分析诗人通过描绘田园情境来表达对尘世的思考。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 理解诗人对尘世的反思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的图片、诗歌文字和解释等。
3. 黑板和粉笔:用于记录和展示学生的思路和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田园的理解和感受。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逍遥游》的全文,带领学生读诗,并解释诗中精彩的表达和意象描绘。
2. 讲解诗歌结构:八句诗,每句四言,共三十二字,平仄对称。
3. 讲解田园意象:牛羊、庐上、竹间、楼船、笙歌等。
三、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按照诗歌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讨论诗人对尘世的反思和追求自由的意图。
3. 引导学生对诗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发表个人看法和理解。
四、理解与感悟(15分钟)1. 提问:《逍遥游》这首诗传达的是什么情感和思想?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人的田园传统和对尘世繁华的批判,讨论诗歌对学生的启发和思考。
3. 集体展示: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掌握重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逍遥游》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 ()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6) ()与学鸠笑之曰(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 ()粮(10)小知不及大知()(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国者(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庄周及《庄子》有关的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志,名,置,息,适, 穷,是)、虚词(其,之,以,而,焉)和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2.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文风;分析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及“逍遥游”的准确含义。
3.鉴赏本文用寓言说理,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的特点;以及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的写作艺术。
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逍遥,悠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是庄周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逍遥游》一文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当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一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周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无任何束缚的、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2.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战国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把“天道”看成世间万物的本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及礼仪制度,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充满了悲观、虚无的情调,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
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斧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撰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跌宕多姿,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逍遥游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逍遥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作者及背景。
2.能正确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的一些重要词句。
2.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2.把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课前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作品背景。
2.教师讲解诗的内容、结构和诗歌修辞技巧。
3.学生分组小结,相互讨论疑惑,全班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逍遥游”这首诗的含义以及作者杜牧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展示:
播放《逍遥游》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听诗、看图。
3.解读:
教师讲解《逍遥游》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解读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诗句,围绕该诗句展开讨论,分析该诗句的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选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中展示和分享,全班交流讨论。
6.总结回顾: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形成对诗
歌的整体理解。
七、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逍遥游》的读后感,同时按要求分析诗中的词句和句子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⑵徙⑶⑷⑸⑹蜩⑺
⑻⑼舂⑽⑾⑿⒀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
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
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
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
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4)而征一国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反”通“返” (2)“知”通“智”(3)辩”通“辨”(4)“而”通“耐”(5)“有”通“又”(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2)名
(3)图
(4)置
(5)穷
三、比较
教师将《秋水》与课文比较,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等特点。
四、小结
同学们,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但是,庄子本人所表现出来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逍遥游》中的思想,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
我们当代中国的青年,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现实,勇
于挑战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