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机械运动速度计算12种题型》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速度计算12种题型一、基础计算型例1.某列车从永川到重庆,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35,如果列车行驶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永川到重庆的距离。
解:下午2:35时=14:35时,t=14:35-11:35=3h,则由=s tυ得:s=υt= 54km/h×3h=162km答:永川到重庆的距离为162km。
例2.某人骑自行车到相距5千米的地方上课,他骑车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不迟到,他至少需要提前几分钟动身?解:5km= 5000m,设他要提前x秒5x≥5000,x≥1000所以他至少要提前1000秒∵1000秒=1000 / 60分钟≈17分钟答:至少提前17分钟。
例3.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 (υ声=340米/秒,υ光=3×108米/秒)解:根据=s tυ得,s=υt∴闪电离观察者的距离:s=υt= 340m/s×4s=1360m答:闪电离观察者的距离为1360m。
二、比值型例4.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4/3]∶[2/4] =2∶1∴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2∶1三、交通标志牌型例5.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解:根据=s t υ可得:60km =0.75h 80km/hs t υ== 答: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至少还需要0.75h 。
四、桥(山洞或隧道)问题型例6.一列火车长300米,完全通过一个长1.5千米的隧道,用了1.5分钟,若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需要多长时间?解析: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 1=L 隧道+L 车=1500m+ 300m= 1800m 根据=stυ可得,火车的运行速度:111800m =20m/s=72km/h 1.560s s t υ==⨯ 因甲乙两地的距离:720km 远大于火车的长度300m ,所以计算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度, 故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时, 需要的时间:22720km=10h 72km/hs t υ==答: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时需要10h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3.求密度(ρ):vm=ρ求质量(m):vm ρ=求体积(v):ρm v =4.求重力(G):mg=G 求质量(m):gG m =5.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方向相同时:21F F F +=合(合力方向跟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时:21F F F -=合(合力方向跟较大分力的方向相同)ρ:密度国际单位:kg/m 3(千克每立方米)m :质量国际单位:kg (千克)v :体积国际单位:m 3(立方米)G :重力国际单位:N (牛)m :质量国际单位:kg (千克)g :9.8N/kg 或10N/kg6.求固体压强(P):P =求压力(F):F 压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mgG F ==压求液体压强(P):ghP ρ=7.求浮力的大小①称重法(示重法):'F G F-=浮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G :物体的重力国际单位:N (牛)F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国际单位:N (牛)P :压强国际单位:Pa (帕斯卡)ρ:液体的密度国际单位:kg/m 3(千克每立方米)h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国际单位:m (米)③压力差法:向下向上浮F F F -=④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时:物浮G F =当物体悬浮时:物浮G F =8.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物浮G F >物液ρρ>漂浮:物浮G F =物液ρρ>下沉:物浮G F <物液ρρ<悬浮:物浮G F =物液ρρ=9.求功(W):FS W =求力(F):SW F =10.求功率(P):tWP =求功(W):PtW=功率与速度:FvP=11.杠杆的平衡条件:2211l f l f =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F 向上: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国际单位:N (牛)F 向下: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国际单位:N (牛)F 浮:浮力国际单位:N (牛)G 物:物体的重力国际单位:N (牛)1f :动力国际单位:N (牛)1l :动力臂国际单位:m (米)2f :阻力国际单位:N (牛)2l :阻力臂国际单位:m (米)W :功国际单位:J (焦耳)F :力国际单位:N (牛)S :物体移动的距离国际单位:m (米)W :功国际单位:J (焦耳)P :功率国际单位:W (瓦特)t :时间国际单位:s (秒)F :物体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力国际单位:N (牛)V :物体运动的速度国际单位:m/s (米每秒)12.滑轮:(不计动滑轮重)物G n F 1=)(计动滑轮重)(动物G G nF +=1nhs =物绳nv v =13.有用功:hG W =有总功:FS W =总或额有总W W W +=14.求机械效率(η):%100nFG%100%100⨯=⨯=⨯=Fs Gh W W 总有η八年级常见的物理常数:1.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声=340m/s.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3.0×108m/s=3.0×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一点,但取相同值)3.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4.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 =9.8N/kg 或g =10N/kgF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单位:N (牛)G 物:提升物体的重力单位:N (牛)G 动:动滑轮的重力单位:N (牛)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单位:m (米)h :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m (米)V 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单位:m/s (米每秒)V 物:物体移动的速度单位:m/s (米每秒)。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分类计算练习题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分类计算练习一、车过桥(隧道)(列队过桥)点拨:这类问题特殊在通过的路程上。
车通过的路程与车长相比相差较小,所以车长不能忽略。
车长要作为路程的一部分。
且计算路程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对应,即以车头作为路程的起点,终点也要记在车头上。
审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全部通过桥(隧道),即过完桥(隧道),如下图1所示,路程=车长+桥长,用公式表示为:s=s1+s2;车身全部在桥上(或隧道中),如下图2所示,路程=桥长-车长,用公式表示为:s=s2-s1。
图1图21、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用了2min。
求火车过桥的速度。
2、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600m的大桥,完全通过大桥用时40s,求火车的长度。
4、一列长310m的火车,以13m/s的速度匀速通过完一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5、一列队长360m的军人跑步匀速通过一座长1.8km的大桥, 列队全部通过大桥用时9min, 求:(1)列队跑步的速度;(2)列队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
二、人工爆炸点拨:解这类问题要抓住人跑离爆炸点所用的时间与引火线从点燃到全部燃烧完所用的时间相等。
1、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
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5cm/s,求引火线的长度。
三、列车时刻表点拨:解此类问题关键是确定路程的起点和终点、发车时间和到达的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能减去在中间站停留的时间。
1、下表为简化的武广高铁线上G1057次高速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求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平均速度。
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物理路程
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物理路程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情感目标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建议"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教法建议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教学设计示例“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知识单元分析】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探究活动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课题】体验运动的感觉【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2、发现新问题.。
物理八年级单位换算与公式
物理八年级单位换算、公式与条件一、单位换算1、长度与时间的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2)其他长度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 =103m ;1m =10dm =102cm =103mm =106μm =109nm(3)其他时间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换算关系: 1h =60min ; 1min =60s ;1s =103ms ; 1ms =103μs2、质量的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
(2)其他质量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换算关系: 1t =1000kg ; 1kg =1000g ; 1g =1000mg3、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hPa =1.013×105 Pa =760mmHg二、公式1、速度计算公式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v =ts 变形:s =vt 或t =v s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关系:1m/s =3.6km/h 1km/h =6.31m/s 2、密度计算公式:(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ρ=vm 变形:m = ρv 或v =ρm 单位:千克/米 3 (kg/m 3),克/厘米3(g/cm 3)关系:1g/cm 3 = 1000kg/m 33、重力计算公式:(G :重力 m :质量 g =9.8N/kg (一般为10N/kg ))g =mG 变形:G =mg 或m =g G 单位:牛顿,简称牛(N )4、压强计算公式:(p :压强 F :压力 S :受力面积)p =SF 变形:F =pS 或S =p F 单位:牛/米 2 (N/m 2),称为帕斯卡,简称帕(Pa )关系:1N/m 2 =1Pa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密度g =9.8N/kg (一般为10N/kg )h :水的深度)p 液 =ρgh单位:密度ρ的单位为kg/m 3,深度h 的单位为m ,压强p 的深度为Pa 5、浮力计算公式:(F 浮:浮力 G 排:物体排开液体重力 m 排:物体排开液体质量ρ液:液体密度 v 排:物体排开液体体积g =9.8N/kg (一般为10N/kg )) F 浮=G 排=m 排g =ρ液v 排g (阿基米德原理)其他公式:(1)称重法:F 浮=G-F ’(G :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F ’: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2)压力差法:F 浮=F 下-F 上(F 下:物体下表面所受水向上的压力F 上:物体下表面所受水向下的压力)(3)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于漂浮和悬浮)6、功的计算公式:(W :功 F :力 s :距离)W =Fs (W =Gh ) 变形:s =F W 或F =sW 单位:牛∙米(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J )7、功率计算公式:(P :功率 W :功 t :时间)P =t W (P =Fv (速度)) 变形:W =Pt 或t =PW 单位:焦/秒(J/s ),称为瓦特,简称瓦(W )关系:1J/s =1W1W 物理意义:1s 内做了1J 的功8、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计算公式W 总=W 有+W 额 或W 总=FsW 有=Gh (竖直)或W 有=fs (水平)W 额= W 总-W 有9、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W 总:总功)η=总有W W ×100%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1)上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2)下沉: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状态:(3)漂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4)悬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Ɩ1= F 2Ɩ23、杠杆的运用(1)省力杠杆:(道钉撬、手动抽水机、钳子、羊角锤、起子、缝纫机踏板)Ɩ1>Ɩ2 F 1<F 2(2)费力杠杆:(理发剪、镊子、筷子、钓鱼竿、起重机、手臂)Ɩ1<Ɩ2 F 1>F 2(3)等臂杠杆:(天平、跷跷板、定滑轮)Ɩ1=Ɩ2 F 1=F 24、滑轮(s :绳子端移动距离 h :物体上升的距离 n :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1)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F 拉=G 物 ; s =h(2)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杠杆)F 拉=2G 物或F 拉=2G 动物G + ; s =2h (3)滑轮组:F 拉=n 1G 物或F 拉=n1G 物+G 动 ; s =nh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中考物理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四、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道由 v=t s 变形得到的公式s =vt 和t=vs 上的物理意义. 2.能够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解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建立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列方程。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应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难点:①将学生习惯于应用代数设未知量x (或y )列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物理公式求解;②涉及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并正确解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前面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及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本节课应用速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1.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问题:⑴小明正常步行,10秒钟走了10米,求他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多大? ⑵小明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那么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⑶小明家到电影院是 1.2千米,小明从家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用多少分钟?在同学们讨论、计算、得出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速度公式v=t s 及导出公式s=vt 、t=vs 的物理意义,即在运动物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解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过程:⑴建立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分清几个物理过程。
⑵一般可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画出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并注意对应关系。
⑶题目中涉及两个以上物理过程时,除分清已知量、待求量以久,要抓不变量和相关量。
⑷解题要规范化,在已知条件中统一单位,要有原始公式,导出公式,数据代入,得出结论。
3.解题:此题研究的是小明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和电影两个过程,两过程都是正常步行,速度是不变的。
已知:s 1=10米 , t 1=10秒,t 2=10分=600秒,s 3=1.2千米=1200米。
求:v, s 2, t 3解:米米101011==t s v =1米/秒,s=vt 2=1米/秒×600秒=600米, t 3=分钟秒秒米米201200/112003===v s 答:小明正常步行速度是1米/秒,家到学校约是600米,他从家到电影院正常步行约用20分钟。
北大附中初二物理名师点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基础知识精讲】由速度公式v=t s 变形得:①求路程vt s =;②求时间t=vs .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公式中s 、v 、t 的对应统一性,即s 、v 、t 必须是指同一个运动物体及同一段运动的路程、速度与时间.解题时应按已知、求、解、答的格式进行,在已知中应注意统一单位,分析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在解答过程中要列出基本公式,公式变形,数字与单位代入计算,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考查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速度公式v=ts ,表达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若已知其中的两个物理量就可求第三个物理量.要灵活地运用公式解题,还必须深入理解三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通过解题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格式.例1 小红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52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红每天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红上坡的速度不变,下坡的速度也不变,且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32,那么小红放学回家要走多少时间? 解析:小红家到学校路程是不变的,上学时的上坡路,放学时就是下坡路,因此回家是只有52是下坡路.抓住总路程不变,可先求出上学与放学的平均速度,再求放学回家的时间.因题目中未给速度的具体值,先应用专门的符号进行设定.设下坡速度为v 1,上坡速度为v 2,上学过程中:下坡时间为t 1,通过路程为s 1,上坡时间为t 2,通过路程为s 2,放学过程中下坡时间为t 1’,通过路程为s 1’,上坡时间为t 2’,通过路程为s 2’由题知:v 2=32v 1 ,s 2=52s=s 1’,s 1=53s=s 2’ t 上=36分钟 根据v ts = 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上=11122112165325253v v s v s s v s v s s t t s t s=+=+=+=上∴s=上t v 165 放学回家的平均速度 v 放=111221*********5352v v s v s s v s v s s t t s t s=+='+'='+'=放 ∴s=放t v 11310 ∵学回家的总路程与上学的总路程相等. 有放t v 11310=上t v 165 t 放=min 39min 3612131213=⨯=上t . 原解法通过平均速度反而是多绕了一下,有按求解时间更快捷,另外,字母少没几个更清楚.解:设小红下坡速度为v ,则上坡速度为v 32,设总路程为S ,则上学所需时间 v 5S 6v S 53v 32S 52t =+=上 放学所需时间 100135v S 32v 32S 53t =+=放 ∴1213v 5S 6v 10S 13t t ==上放min 39min 361213t 1213t =⨯==上放. 解题过程中应注意速度、路程、时间的对应关系不能混淆,可用对应的脚标加以区分.例2 在亚运会上,射击运动员打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 ,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 ,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m 处,运动员在移动靶离中弹点多远开枪,才能正好去中活动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路程,速度,时间计算
'
t'= =
=16.8
s
/
类型三
回声测距
一、例题分析
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他行使到A处鸣笛,在A处
的正前方440m处有一个峭壁,经过2.5s他行驶至B处,并听到反射回
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1.根据所求量确定计算公式
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 h。两地相距
900km。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s/t=900 km/9 h=100
km/h≈27.8 m/s。
(2)v′=144 km/h=40 m/s,由v=s/t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
=40 m/s×25 s=1 000m,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 m-400 m
v= =
=12m/s
.
答:汽车的速度为12m/s。
二、方法归纳
根据所求量确定计算公式
寻找对应的已知量,解决未知量
代入对应的数据运算
三、解读印证
2.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人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29 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 370m 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
超声信号,2s 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笛,2s 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为 340m /s。
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时,火车前行的距离。
(2) 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
五、分层训练变式1
3. 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
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距离和位移在物理学中,距离和位移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的两个重要概念。
距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纲,单位通常为米。
位移是指物体的位置变化,是一个矢量量纲,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单位也为米。
二、常见的运动路程计算公式1. 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速度 x 时间2. 直线加速度运动对于直线加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初速度 + 末速度) / 2 x 时间3. 自由落体运动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受重力作用,速度随时间增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初速度 + 末速度) / 2 x 时间4. 二维运动对于二维运动,如斜抛运动或任意角度的抛体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并分别计算路径长度。
三、运动中的位移与位移的特性1. 位移与路径不等距离是描述物体所走过的路径长度,而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纲。
因此,当物体绕圆形轨道运动时,虽然路径长度可能相等,但位移却不为零。
2. 位移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位移是一个矢量量纲,具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当物体运动时,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
例如,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方向始终指向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 位移与时间无关位移与时间无关,只与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有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运动的过程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其位移是由初始位置和末位置决定的。
4. 位移的合成对于多个运动的位移,可以使用矢量运算的方法进行合成。
合成位移可以通过将各个位移矢量相加得到。
五、运动的图像和图像的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分类计算练习题
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分类计算练习一、车过桥(隧道)(列队过桥)点拨:这类问题特殊在通过的路程上。
车通过的路程与车长相比相差较小,所以车长不能忽略。
车长要作为路程的一部分。
且计算路程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对应,即以车头作为路程的起点,终点也要记在车头上。
审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全部通过桥(隧道),即过完桥(隧道),如下图1所示,路程=车长+桥长,用公式表示为:s=s1+s2;车身全部在桥上(或隧道中),如下图2所示,路程=桥长-车长,用公式表示为:s=s2-s1。
图1图21、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长 1.6km的大桥用了2min。
求火车过桥的速度。
2、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600m的大桥,完全通过大桥用时40s,求火车的长度。
4、一列长310m的火车,以13m/s的速度匀速通过完一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5、一列队长360m的军人跑步匀速通过一座长 1.8km的大桥, 列队全部通过大桥用时9min, 求:(1)列队跑步的速度;(2)列队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
二、人工爆炸点拨:解这类问题要抓住人跑离爆炸点所用的时间与引火线从点燃到全部燃烧完所用的时间相等。
1、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
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5cm/s,求引火线的长度。
三、列车时刻表点拨:解此类问题关键是确定路程的起点和终点、发车时间和到达的时间,一定要注意不能减去在中间站停留的时间。
1、下表为简化的武广高铁线上G1057次高速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求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 速度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速度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中,速度公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公式v=s/t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其中,s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2. **计算路程和时间**:在已知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得到s=vt或t=s/v,从而计算出路程或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者通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1m/s=3.6km/h。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物理教材或咨询物理老师。
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在初三物理教学案中的应用
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在初三物理教学案中的应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能等基本规律的科学。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第一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物理学是什么,可以为日常生活服务的知识。
同时,初中物理不仅是基础性学科,还是数理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在初三物理教学案中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一、路程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路程和时间是初中物理中非常基本的概念,其中路程称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或路线;而时间,则是描述运动物体进行运动的时间。
路程和时间在运动物体的描述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只有了解了路程和时间,才能够事先计算出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规律。
二、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在初中物理教学案中的重要性路程和时间计算法是初中物理教学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除此之外,路程和时间计算法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1.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概念包括了路程和时间等。
学生通过学习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2.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路程和时间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推导和计算正确的结果。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分析和计算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案中,路程和时间计算法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通过路程和时间计算的过程可以参考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建立起科学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案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三、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在初中物理教学案中的具体应用1.实验:用路程计算小球在斜面上滑动的时间物理教学中的路程和时间计算法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一物体做48m的直线运动, 前一半路程速度为4m/s,后 一半路程为6m/s,那么物体 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
4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1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1200m,则在前2s内物体运 动的路程为-----,前100m 所用的时间为-------,第 1s的速度为-----,第2s的 速度为------。
1s 1.5s 2s 1.25s 2.25s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兔 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 过乌龟时,骄傲的睡起大觉,他一 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爬到了终点, 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1 某同学先以1m/s的速 度去上学,5min后怕迟 到又以2.5m/s的速度运动 3min,到了学校,求这位
例1:一列火车长200m, 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 1.6Km的大桥,求火车 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 间?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叫速度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C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 D 同向同速前进的物体互为 参照物时相对静止
3 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可以看出:
在40m跑步比赛中,每隔10m做一记 号,各记号处有一人计时,一同学开 始起跑,各计时员分别记下该同学经 过他们记号处所用的时间。
路程m 10 20 30 40 时间s 2.5 4.0 6.0 8.0
路程 第1个 第2个 最后1 全程内 段 10m内 10m内 个10m
速度v
4 A v和s成正比,与t成反比 5 B s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6 C s 与t成正比 7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科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知识点分析] 1. 速度和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通常用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v st=速度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大体上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一般是随时间变化的。
所以为了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的快慢,把物体在这段时间里(或这段路程上)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从而用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办法来求其速度。
用v 表示平均速度:v st=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计算时,一定要明确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例如: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5分钟,接着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5分钟,这列火车在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米秒秒米秒秒秒米秒,如果把求平均v =⨯⨯+⨯⨯⨯=205603015602060275//./速度公式写成米秒米秒米秒,显然是错误的。
v v v =+=+=12212203025(//)/此外,假如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途休息,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将休息时间加在总时间内。
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写出已知条件,要求的物理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解路程、时间题目常犯的毛病有:(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对不同的速度、路程或时间,不用带不同的下角标或上角标的字母v 、s 或t 加以区别。
(2)没有统一单位。
(3)列的算式中漏掉单位,运算中漏掉单位的运算。
(4)不知道(或者不会)作图帮助分析比较复杂的题目。
(5)解题格式不够合理,因而容易出错。
3.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1)分析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运动的情况,题目已给的条件(即已知量)和要求出的量(待求量)。
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新课教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可共选择的实验:演示:如图3-1-3所示,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空气中:(15°C)340m/s回声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探究活动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2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物理八年级单位换算与公式
物理八年级单位换算、公式与条件一、单位换算1、长度与时间的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2)其他长度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 =103m ;1m =10dm =102cm =103mm =106μm =109nm(3)其他时间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换算关系: 1h =60min ; 1min =60s ;1s =103ms ; 1ms =103μs2、质量的单位换算(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
(2)其他质量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换算关系: 1t =1000kg ; 1kg =1000g ; 1g =1000mg3、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hPa =1.013×105 Pa =760mmHg二、公式1、速度计算公式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v =ts 变形:s =vt 或t =v s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关系:1m/s =3.6km/h 1km/h =6.31m/s 2、密度计算公式:(ρ:密度 m :质量 v :体积)ρ=vm 变形:m = ρv 或v =ρm 单位:千克/米3 (kg/m 3),克/厘米3(g/cm 3)关系:1g/cm 3 = 1000kg/m 33、重力计算公式:(G :重力 m :质量 g =9.8N/kg (一般为10N/kg ))g =mG 变形:G =mg 或m =g G 单位:牛顿,简称牛(N )4、压强计算公式:(p :压强 F :压力 S :受力面积)p =SF 变形:F =pS 或S =p F 单位:牛/米2 (N/m 2),称为帕斯卡,简称帕(Pa )关系:1N/m 2 =1Pa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密度g =9.8N/kg (一般为10N/kg )h :水的深度)p 液 =ρgh单位:密度ρ的单位为kg/m 3 ,深度h 的单位为m ,压强p 的深度为Pa5、浮力计算公式:(F 浮:浮力 G 排:物体排开液体重力 m 排:物体排开液体质量ρ液:液体密度 v 排:物体排开液体体积g =9.8N/kg (一般为10N/kg )) F 浮=G 排=m 排g =ρ液v 排g (阿基米德原理)其他公式:(1)称重法:F 浮=G-F ’(G :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F ’: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2)压力差法:F 浮=F 下-F 上(F 下:物体下表面所受水向上的压力F 上:物体下表面所受水向下的压力)(3)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于漂浮和悬浮)6、功的计算公式:(W :功 F :力 s :距离)W =Fs (W =Gh ) 变形:s =F W 或F =sW 单位:牛∙米(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J )7、功率计算公式:(P :功率 W :功 t :时间)P =t W (P =Fv (速度)) 变形:W =Pt 或t =PW 单位:焦/秒(J/s ),称为瓦特,简称瓦(W )关系:1J/s =1W1W 物理意义:1s 内做了1J 的功8、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计算公式W 总=W 有+W 额 或W 总=FsW 有=Gh (竖直)或W 有=fs (水平)W 额= W 总-W 有9、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W 总:总功)η=总有W W ×100%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1)上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2)下沉: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状态:(3)漂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4)悬浮:F 浮=G ;v 排=v 物 ;ρ液=ρ物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Ɩ1= F 2Ɩ23、杠杆的运用(1)省力杠杆:(道钉撬、手动抽水机、钳子、羊角锤、起子、缝纫机踏板)Ɩ1>Ɩ2 F 1<F 2(2)费力杠杆:(理发剪、镊子、筷子、钓鱼竿、起重机、手臂)Ɩ1<Ɩ2 F 1>F 2(3)等臂杠杆:(天平、跷跷板、定滑轮)Ɩ1=Ɩ2 F 1=F 24、滑轮(s :绳子端移动距离 h :物体上升的距离 n :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1)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F 拉=G 物 ; s =h(2)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杠杆)F 拉=2G 物或F 拉=2G 动物G + ; s =2h (3)滑轮组:F 拉=n 1G 物或F 拉=n1G 物+G 动 ; s =n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