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书籍设计案例赏析
04 插图设计案例赏析
插图设计类型及风格
写实风格
以真实、细腻的手法表现对 象,注重光影、色彩和质感 的刻画,常用于科普、历史 等书籍。
抽象风格
运用点、线、面等几何元素 或自由形态,表达意境和情 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的手法塑造形 象,色彩鲜艳明快,富有童 趣和幽默感,常用于儿童读 物、漫画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封面设计也逐渐向数 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动态效果和交互设计来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03 版式设计案例赏析
版式设计原则与技巧
对齐原则
确保文本、图片等元素 在页面上对齐,营造整 洁、统一的视觉效果。
对比原则
通过字体、颜色、大小 等元素的对比,突出重
点和层次感。
空白原则
节奏与韵律
合理运用空白区域,使 页面布局更加透气、舒
书籍设计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功能性原则
设计应服务于书籍内容,方便 读者阅读和理解。
艺术性原则
追求美的感受,提升书籍的审 美价值。
个性化原则
根据书籍类型和读者群体进行 针对性设计,展现独特的风格
和特点。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 可能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书籍
的性价比。
02 封面设计案例赏析
目的
提升书籍的阅读体验,增强读者的阅 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书籍的传播 和销售。
书籍设计发展历程
古代书籍设计
以手写、手绘为主要特点,注重文字 和图案的装饰性。
现代书籍设计
随着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书籍 设计更加注重整体性、艺术性和个性化,涌 现出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
近代书籍设计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设计的变革, 开始出现标准化的字体、排版和装帧 方式。
书籍设计发展现状
书籍设计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书籍设计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从古代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现代的电子书籍,书籍设计经历了许多变革,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首先,纸质书籍的设计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古代,书籍的设计相对简单,主要以插图和装饰的边角为主,文字排版相对简洁。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设计逐渐丰富起来,文字的排版更加精细,插图的绘画技巧也逐渐提高。
近代,书籍的设计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字和图像的呈现更加和谐,书页的设计更加精美,封面的设计更突出书籍的主题。
其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书籍的设计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电子书籍与传统纸质书籍相比,具有更多的传播优势,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阅读。
电子书籍的设计注重个性化和互动性,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定制,新增了更多的多媒体元素,例如插图、音频和视频等,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书籍内容,丰富了阅读的体验。
再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也给书籍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书籍设计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望。
同时,社交媒体也提供了更多的宣传渠道,书籍设计师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出版商的关注。
最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也给书籍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AR技术可以将数字内容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例如,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书籍中的二维码或AR标识,实现与书籍中的人物或场景互动。
VR技术则可以将读者直接带入书籍中的虚拟世界,在虚拟环境中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互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设计更具创意和趣味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之,书籍设计作为一门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与发展。
书籍装帧设计
2、目前最常用的印刷正文纸有:787mm× 1092mm和889mm × 1194mm 两种
图2 -1 常用全开纸尺寸
• 把787毫米× 1092毫米的纸张,开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称为16开。 • 切成32小页,称为32开,其余类推。 • 较大尺寸的纸张开切为大16开或大32开,类推。
二、确定书籍开本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
开本就是一本书的大小,也就是书的面积。
只有确定了开本的大小之后,才能根据设计的意图确定版心, 版面的设计、插图的安排和封面的构思,并分别进行设计。独特新 颖的开本设计必然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书籍的性质和内容
书籍的性质和内容,因为书籍的高与宽已经初步确定了书的性格 。 “开本的宽窄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窄开本的书显得俏,宽的开本 给人驰骋纵横之感,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设计就是要考 虑书在内容上的需要。” ——吴勇
图2-19 开本设计
(4)青少年读物一般是有插图的,可以选择偏大一点的开本
图2-20 开本设计
图2-21 开本设计
图2-22 开本设计
图2-23 开本设计
(5)儿童读物因为有图有文,图形大小不一,文字也不固定,因此可选用大 一些接近正方形或者扁方形的开本,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图2 -14 开本设计
图2-15开 32 开 的三分之一大, “三上”一词见于宋 代欧阳修的《归田录》,意为“马上、 枕上、厕上三部分的 “中国古典精萃”,就是为了鼓励读 者同样抓紧时间、多读好书。开本设 计得这样小,一来有“袖珍”之便, 以便读者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二来 可以降低成本,让较低的书价方便更 多的人。
离,粘在同一张带有卷轴的整纸上面,如鳞状有序排列。旋风装是对卷轴装的改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2.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装书后的一个装帧飞跃,它使书籍开始走
向翻页的装帧结构形式。 最初这种装订形式是由佛教 传进中国的,书籍的内容以经文为主,因此被称为经折 装。 这种书籍将长卷的纸张反复折成几寸宽,首尾固定在厚 纸板上。经折装的封面有两种形式,有封底封面分开的 ,也有封底封面连接的,加上封面的设计,这种书籍的 形态已经更加接近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因此经折装的 书籍也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向册页式书籍的过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4.蝴蝶装 蝴蝶装始于唐代末期,盛行于宋元时期,这种形式的装
帧已经使书籍真正的进入到册页装的时代。 蝴蝶装是将单面印刷好的书页,由中间对折,依次排列
成册,然后利用钻胶将书页固定在包背式的封面上,这 样的书页翻阅起来犹如蝴蝶的翅膀翻飞一般,因此被称 为“蝴蝶装”。这种装帧方式使书籍更加便于收藏,但 是在翻看的时候必须连翻两页,同时无装订线的结构使 书页容易脱落。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二) 简帛时代
1.简策 简策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的形式,也是中国
最早具有书籍形态的装帧形式。“简”即竹简,“策” 即为现今的“册”,即用规整的刻写了文字的竹片串联 成册,然后从后向前卷起,在最前面的一片竹简反面刻 有书名,卷起后形成简策的封面,从此形成了书籍的量 词— “卷”。 这种在竹木上的刻写形式,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在造 纸术出现之前,一直被中国人长期并广泛的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但是,这种书籍的形式也存在着较多的使用问题,庞大 的体积与重量使其不便携带,因此有了人们形容读书读 得多为“学富五车”的说法。由于这种简策串连的绳子 在长期的使用中极易断开,出现“错简”现象,使得简 策不便于收藏,人们一直不懈地寻找着新的书写材料。
论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裱有一段称之为镖的纸或丝绸。镖头上再 再集成一本书,在书边上打孔,用线装
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在唐以前,纸本书 订、裁切而成,均采用繁体竖排,多使用
的最初形式仍沿袭帛书的卷轴装。卷轴装 宋体。
的纸本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三、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书籍形态
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的产生是和技
3.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趣化。书籍的 形态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 悦性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师应注重对工艺 纸品的表现力。一直先生设计的((藏地牛 皮书》,近乎正方形的厚重造型让人过目 难忘,书中用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书边 全部涂成了黑色,翻阅的过程“兹兹”有 声,颇具毛边书之遗风。书内字里行间有 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 框框、红色箭头,各类手绘地图,以及横 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 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所有的
明,缩短了成书的周期,促进了书籍的形}
6.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
成,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 形式。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法一样,区别处在于护封,是将两张纸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帧材料的变革、印 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
刷技术的革命,书籍的装帧形式在装订方 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线装是中国印
装裱中仍在应用。
:术相联系的,自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来,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形式上改造而 中国书籍设计始终走在世界的前面。只是
来的。具体做法将一幅长卷沿文字版面的 在近一百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落后,导
间隔中间,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 致设计明显落后。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形的一叠,两页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 下,一批留学归国的艺术家、文化名人致
第二章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一)古代的书籍
(一)古代的书籍
• 人类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它由苏美尔人和闪米人(又称腓尼基人)创造 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由22个拼音字母组成 • 象形文字——埃及人发明,公元前3000年 用修剪过的芦苇笔写在尼罗河流域湿地生产的纸莎草纸上
(二)“册籍”的诞生
• 其代表作品是《乔叟诗集》,这本书是 他所倡导的“书籍之美”理念的最好体现, 被认为是书籍装帧史上杰出的作品。
《乔叟著作集》的插图和版画
莫里斯在设计中采用全新的文字 与装饰纹样
莫里斯设计的部分书籍
(八)20世纪现代书籍设计流派
20世纪,书籍已成为社会信息传达最重要的媒介。现代书籍设计师们力求以独特 的书籍语言创造出一本本个性鲜明的书籍作品。
• 手抄本中有大量丰富的插图,有三种类别:一是花饰首写字母、二是围绕文本 的框饰、三是单幅的插图。
• 与此同时,书籍装帧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书籍封面起着保护、装饰的作用、 材料多用皮,有时配以金属的角铁、搭扣使之更加坚固。
(四)古腾堡时期的书籍
• 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 新 的 印 刷 技 术 的 诞 生 。 • 德国的美因茨地区,一位 名叫古腾堡的人发明了图书 制造的革命性技术——金属 活字版印刷术,1454年,由 古腾堡印制的四十二行本。 《圣经》是第一本因其每页 的行数而得名的印刷书籍, 堪称是活版印刷的里程碑。
•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 • 版面编排以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纵横结构为装饰基础,色彩单纯,文字全部采用 无装饰线体,具有简单、明确的特征。 • 俄罗斯构成主义设计的书在编排设计和印刷平面设计两个领域里具有革新的意 义。可以说这是现代艺术书籍的起点 。
书籍设计 名词解释
书籍设计名词解释
(最新版)
目录
1.书籍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
2.书籍设计的三大要素
3.书籍设计的历史发展
4.当代书籍设计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正文
【书籍设计】指的是对一本书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版式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封面、扉页、目录、版式、插图等元素,旨在通过视觉表现增强书籍的可读性和美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书籍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出版业的重要环节,对于一本书的销售和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要素】书籍设计的三大要素是色彩、排版和插图。
色彩能够营造出气氛,影响读者的情绪;排版则关系到文字的易读性和整体的美感;插图则可以辅助文本,使内容更生动形象。
【历史发展】书籍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籍制作。
在中国,书籍设计起源于甲骨文和竹简的制作,后来发展为线装书的形式。
在欧洲,书籍设计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手抄本。
现代书籍设计始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书籍设计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当代趋势】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纸质书籍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当代书籍设计趋势主要表现在个性化、艺术化和创新性三个方面。
设计师们通过独特的设计风格、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对艺术元素的运用,使得书籍设计更具个性化和艺术化。
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书籍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设计的未来将更加多元化和创新。
一方面,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的融合将使书籍设计呈现出新的形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也将为书籍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 将刻有插图的木板插入到活字印刷版中一起印刷就得到了印刷出的插图 。此方法于1461年,1480年后,带有插图的印刷书籍渐渐多了起来。
• 对一张羊皮的折法决定了书籍的开本,对开是一折两页,四 开是两折四页,八开是三折八页等等。像《圣经》一类的宗 教书籍因需要当众朗读,开本通常做的很大,经典名著则略 小,多为四开本。当时人们阅读习惯于发出声音,为了适应 这一习惯,早期的手抄本书写不将单词断开,也没有标点和 段落的划分,12世纪以后,才渐渐出现简单的标点符号,页 码等现在书籍元素。由于文字编排日趋科学化,精细化和条 理化,加上12世纪以后小开书籍者,渐渐发展了无声的阅读方式。
二·“册籍”的诞生
• 在阅读一个卷轴时,必须左右手同时进行,在左右手展开卷轴的一边 的同时,右手则卷起另一边,当然更不可能同时使用几个卷轴,这给 人们的阅读造成了困扰。此种情况促使以“页”为单位的羊皮纸的诞 生。
• 说到羊皮纸的产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 的帕加马国王想建一个图书馆,而埃及托勒密国王担心这座图书馆会 超越自己的,于是禁止纸莎草纸的出口,结果反倒激使帕加马成功研 发出可以两面书写的新材料—羊皮纸。
三·书的开始
• 纪元初年的欧洲是一个由口头文化支配的世界,修道院成为书面文化 和拉丁文化的聚集地。从纪元初至11世纪,文字记录仅限于教士阶层 ,书籍的制作也几乎都是在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完成。僧侣们传抄的作 品多为宗教文学如:《圣经》,祈祷书,福音书等礼拜经文,还有法 学著作,古代拉丁语经典作品和各类档案等。8世纪时,才出现了关 于世俗作品的书籍。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
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籍装帧和印刷技术的普及。
在古代,由于印刷设备的限制,书籍的版式设计主要集中在封面和边注的装饰上。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一些先驱者开始探索不同的版式设计方式,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字体,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等,以提高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印刷和出版业迅速发展,版式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师开始尝试更复杂的排版方式,如多列排版,引入插图和装饰等。
同时,一些版式设计的原则被提出,例如对齐、层次和重复。
到了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版式设计迎来了一个
重大的转变。
传统的印刷技术被数字化的排版和设计工具所取代,设计师们可以更快速和灵活地实现各种创意。
同时,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版式设计理论和方法也出现,如瑞士国际风格和骨架网格系统。
这些理论和方法强调了简洁、清晰和功能性。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版式设计再次
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页设计和移动应用的出现,对版式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
同时,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不断涌现,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版式设计从古代的装饰性布局演变为现代的功能和
美学并重的设计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版式设计还将不断发展和演变。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另一方面,针对读者较低的经济收入,一种被成为“蓝色丛书”的小开 本大众读物得到了极大发展。它得名于封面的颜色,其内文的排版相对 紧密,并使用旧的字模,一般附有木刻插图,其内容有娱乐,有实用常 识,涵盖了丰富的图书种类。 地图册的出版也独具特色。荷兰北部的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逐渐发展 成地理书和地图册的出版中心。阿姆斯特丹的地理学家兼出版商布拉厄 出版的大幅地图是其中成功的一例。另外,穹布拉尔1662年完成的内含 600多幅地图和3000多页文字,长达11卷的《主要地图集》,是一部辉 煌的巨著。 18世纪可以说是词典和百科全书的世纪,其创新的文本结构为所有人提 供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机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正如D· 莫尔奈评价的那样,是“已有的进步之总结,未来的进步之保 证”。
七· “书籍之美”的理念
自16世纪以来的300年期间,图书的社会地位变了,成为了一种不可 或缺的大众交流媒介,至此,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本具有现代特质的书 了。为了便于阅读,书籍制作者开始更加注重设计的成分。 然而作为独立的书籍设计艺术概念,创造“书籍之美”的意识当始于 20世纪初。 而为其作后盾的是印刷技术的革命。机械造纸机,轮转印刷机的发明 加快了印刷的进度;石印,摄影等技术的发展,使书中图像的还原性 不断完善,但那时只有以来版画印刷技术,还达不到分色制版的水平, 随着锌板制造术,网版技术和胶版印刷技术的使用与普及,使书籍设 计拥有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些优势使书的制作趋于容易,也使个人 做书更为方便,促使以“创造美的书”为使命的艺术家们组成艺术团 体,互相切磋设计艺术;也促使个性化的小印刷所,出版社蔓延滋生, 使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书籍成为现实。
二· “册籍”的诞生
在阅读一个卷轴时,必须左右手同时进行,在左右手展开卷轴的一边 的同时,右手则卷起另一边,当然更不可能同时使用几个卷轴,这给 人们的阅读造成了困扰。此种情况促使以“页”为单位的羊皮纸的诞 生。 说到羊皮纸的产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 的帕加马国王想建一个图书馆,而埃及托勒密国王担心这座图书馆会 超越自己的,于是禁止纸莎草纸的出口,结果反倒激使帕加马成功研 发出可以两面书写的新材料—羊皮纸。 羊皮纸比纸莎草纸要薄而且结实的多,能够折叠,并可两面记载,采 取一种册籍的形式,与今天的书很相似。但罗马人,希腊人把写在羊 皮书上的实用类读物称为册子(code),而将文学类读物仍然记载在 纸莎草纸上,显然是对新生的羊皮纸载体抱有轻蔑的心态 公元3世纪和公元4世纪时,册籍形式的书得到普及,册籍翻阅起来比 卷轴容易,可以很好的进行查阅,收藏和携带也更为方便。册籍出现 后,卷轴的形式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两种书籍形态共同相处了两三 个世纪。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版式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金石文。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主要应用于雕刻在石头和金属上的文字和图案。
这些雕刻作品以其精美的线条和复杂的纹饰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印章、铭文和碑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版式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唐朝(618年至907年)、宋朝(960年至1279年)和元朝(1271年至1368年)时期,版式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探索在纸上进行版式设计,并开始使用木刻版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刻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图案,然后轻轻涂上墨水并印在纸上。
这种方式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简便和效率,也为版式设计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明朝(1368年至1644年)时期,版式设计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书籍和印刷品。
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以主题文字和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为特点,注重平衡和和谐的布局。
许多重要的版式设计家和书法家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著名的文化名人赵孟頫和牛子牛。
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传统的版式设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同时,清朝的版式设计也受到了西方印刷术的影响。
西方的印刷术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为中国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时期,中国版式设计开始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版式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与此同时,西方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中国的版式设计,从而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多样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代的中国版式设计以其创新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关注和赞赏。
总结起来,中国版式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金石文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每个时期都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版式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并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
绿的底色衬托下,深蓝色
书名上是一幅外国插图, 增加了书本的异域色彩。
鲁迅在1926年6月出版的 《心的探险》中采用六朝 人墓门画像图做书面,图 案从上到下铺满封面,在 图的空白出写书名和作者 字样,这是一种大胆的构 图尝试,寓意丰富。图案 和中文字体变化结合的设 计,为当时中国书刊设计 探索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 法。
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设计领域的探索不仅值得我们崇敬,更重要的 是 1他开辟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路。 2他是“五四”以后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讲究装帧的实践者。 3他一生设计的书刊封面中,有自己亲自题写封面书名、有请别人题写或 画封面画,自己再安排大小、位置和颜色设计,也有些翻译书籍采用已 有插图来设计封面。 4他的装帧设计兼具朴素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感,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时代感 和民族性的融合。
四.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期 从欧洲传入石版和铜版印刷技术
20世纪初年 铜版,锌版,铅字印刷技术和照相制版技术传入中国 (使中国传统印刷技术和书籍装帧艺术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五四运动以后 平装和精装书籍的出现,除了使图书本身翻阅方便,使 书籍装帧脱颖而出
五四运动--20世纪40年代末期 平装和精装书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也开
20世纪60年代,三年天灾人祸造成国家经济困难,社会 政治生活渐渐进入极左的寒凉期,接着又经历了“十年
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劫难,出版业转入低潮,大
批出版社关门停业,专业设计人员下放下乡,进五七干
校劳动,投入思想改造运动。出版物品种单一,设计作
品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印制粗糙,设计思路狭窄,” 号代替了创作……这些都遏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使书籍 装帧行业一度跌入谷底,犹如进入触目皆冰的冬大,一 切了无生气。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课程。
这一举措的实施,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说到书籍就得说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有书籍装帧。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载历史的,即在一条绳子上打节,用来记事。
结绳的方法,事大,就打大节,事小,就打小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结绳记事”只能说是一种记事方式,不能说是一种书籍,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出现于什么时代呢?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一、书籍装帧的萌芽(一)、甲骨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甲骨文虽然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确实书籍出现的萌芽,所以可以算作中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
(二)、玉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甲骨和玉版都不能算是正规的书籍,当时没能找到更好的书籍材质和形式,受当时文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二、正规书籍的出现(一)、竹简木牍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竹简、木牍,产生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
西方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史
汇报人:xxx
>>
点击-添加标题
1 古代时期 3 文艺复兴时期 5 现代时期 7 未来时期
2 中世纪时期
4
工业革命时期
6 当代时期
西方书点籍击装帧添设加计发标展题史
西方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古代的文明时期。以下是对几个
重要时期的概述
1
古代时期
点古击代添时期加标题
总之,西方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未来也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点击-添加标题
THANKS
响
书籍的生产速度更快,但 质量和美观程度却有所下
降
然而,一些设计师仍然坚 持手工制作书籍,以保持
其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5
现代时期
点现击代添时期加标题
现代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更加注重创新 和个性化
设计师们不断尝试新的设计元素和材料,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电子书和网 络阅读也越来越普及,这给书籍装帧设 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书籍主要是用羊皮纸或莎草 纸制成的卷轴
x
这种装帧形式主要用于宗教文献和官方文件,而不太 适合大众阅读
2
中世纪时期
点中击世纪添时加期 标题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书 籍装帧设计在欧洲中世 纪时期发生了变化
书籍开始被制成更便于 阅读的形式,如抄本和 册子
这些书籍通常由手抄本 艺术家制作,他们会在 页面边缘画上精美的边 框和插图,增加了书籍 的艺术价值
3
文艺复兴时期
点文艺击复添兴时加期标题
1
在文艺复兴时期,书籍装帧设计得到 了更大的发展
中外书籍形态设计发展进程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 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
•
绘写在丝织品上的形态
• 帛书——古代丝织品有帛、缯、缣、素等名称
,所以这种书就称为帛书、缯书、缣书或素书
•
帛书的抄写方法,是用手抄写在缣帛上,
写完一块,再续写一块,然后把它们粘连在一 起,加上一根轴,卷成一束,便成卷轴。卷口
又不失民族特色,对封面、插图、书名、 排版等都非常重视。
• 研究中国传统书籍艺术,注意吸收外国书 籍艺术的精华,亲自设计的书籍把名族风 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中国风格.
•
同时,鲁讯也主张设计者在图案适 当的位置签署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
荣誉。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
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 艺术的中国风格。
•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 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 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 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 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 泛使用。
•
而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 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 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所代替。 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 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 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 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 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 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 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 。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 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 。“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 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卷轴装的 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 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收入
2.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
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也 不同。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销 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以及提供代制品、 代修品等工业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也称 为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 入,是指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也称商品 销售收入;施工企业、交通运输等企业的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其提供工业性劳务取 得的收入;服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 指其提供非工业性劳务所取得上的一页收入下一等页 。返回
19世纪中,工业革命使印刷、制版的技术发展迅猛,但 是工业化的进程限制了设计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西方书籍的发展
人们开始向往中世纪的浪漫,希望通过中世纪的手工艺 传统恢复设计的水平。英国书籍设计掀起了一股复兴的 浪潮,他们努力恢复中世纪手抄本的装饰特点,这股浪 潮被称为“书籍设计的文艺复兴”,之后迅速影响了欧 美各国的书籍设计。
14世纪末,由来自荷兰的林堡兄弟主持设计的手工出版 作坊在法国成立,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出版作坊。这时 出版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宗教书籍,采用手工抄写、编排 和装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西方书籍的发展
林堡兄弟在书籍的设计中插入了很多精美的插图,并较 多地创造性地采用了首写字母装饰,设计典雅大方,并 且使文字的段落清晰,在装饰性同时增加了文字的阅读 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二) 简帛时代
1.简策 简策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的形式,也是中国
最早具有书籍形态的装帧形式。“简”即竹简,“策” 即为现今的“册”,即用规整的刻写了文字的竹片串联 成册,然后从后向前卷起,在最前面的一片竹简反面刻 有书名,卷起后形成简策的封面,从此形成了书籍的量 词— “卷”。 这种在竹木上的刻写形式,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在造 纸术出现之前,一直被中国人长期并广泛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课程。
这一举措的实施,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说到书籍就得说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有书籍装帧。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载历史的,即在一条绳子上打节,用来记事。
结绳的方法,事大,就打大节,事小,就打小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
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结绳记事”只能说是一种记事方式,不能说是一种书籍,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出现于什么时代呢?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一、书籍装帧的萌芽(一)、甲骨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甲骨文虽然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确实书籍出现的萌芽,所以可以算作中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
(二)、玉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甲骨和玉版都不能算是正规的书籍,当时没能找到更好的书籍材质和形式,受当时文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二、正规书籍的出现(一)、竹简木牍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竹简、木牍,产生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
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
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
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
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
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就像我们今日所使用的材料纸。
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
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比方说,“一册书”这一词现在还在使用。
竹简木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
其一是竹木材质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其二是重量和体积大,史书记载,有大臣向秦始皇上表,也就是50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用去竹简500多斤,几名壮汉吃力的抬到殿上,如果是现在,5000字也就是几张纸而已。
古人也为此苦恼,所以一直在寻找更好的书籍装帧材料。
(二)、帛书即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书籍,帛书产生并流行于西汉。
帛书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
帛书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帛贵,而且使用便利,多是上层社会用品,简牍笨重但是便宜,所以多为中下层百姓使用。
三、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后的书籍装帧形式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
普遍认为造纸术为东汉蔡伦发明,其实在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
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
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帛作为书写用品。
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的替代了其它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
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
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
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
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
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
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
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
卷轴装书籍形式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二)、经折装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
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
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
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三)、旋风装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
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
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
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
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四)、蝴蝶装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
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
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包被装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
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
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
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
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
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六)、线装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
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
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
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
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
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四、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一)、简装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
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
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
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
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
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
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
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二)、精装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
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
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
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
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
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
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
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因此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五、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简装和精装这两种书籍装帧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使用了100多年了仍是当代最主要的书籍装帧形式,书籍装帧的发展好象停滞不前了,那么今后是否会有新的书籍装帧形式取代简装和精装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通过对书籍装帧历史的研究就会发现,书籍装帧的演变无非是书籍材质和形式的改变,而且能代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纸作为书籍的材料我们已使用了1000多年了,书籍的形式在几百年里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将是材料和形式的变化。
纸是非常好的书籍装帧材料,但是造纸的材料却是树,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非常之多,会消耗很多的纸,大片的森林会遭到砍伐。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寻找一种能替代纸的全新材料就显得很重要了。
“电子纸”就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油墨与一个超薄可以卷起的电子显示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存储量大,耗能低,使用方便,但是价格昂贵。
现在还出现了用金属和塑料作为材料的书籍,发行量很少。
这些新材料在以后可能会取代普通纸而成为书籍装帧的主要材料。
从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来看,立体书、电子书将是发展方向。
立体书和普通书最大不同在于里面的画面是立体而不是平面,而且会动,会发出声音,不过现在立体书好象被定义为了儿童玩具,多为儿童读物采用。
电子书则是将图书制成电子版本后在网上出售,读者可以通过掌上阅读器或者计算机下载或是在线阅读。
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将是环保、无纸、电子化,并且更方便阅读,将颠覆人们书籍的传统认识。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