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4.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重要内容

1、铸币: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3、辅币: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货币。

4、代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5、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7、电子货币: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8、有限法偿货币:指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即在一次支付中,如果使用有限法偿货币支付的数额超过法定限额,收款人则有权拒绝接受。

9、无限法偿货币: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这种货币称为无限法偿货币。

10、格雷欣法则: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1、黄金输出点: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

12、黄金输入点: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

13、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14、支票:是活期存款账户存款人开出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15、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承诺到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4.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经济学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交易媒介:可以极大的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的成本。

价值储藏: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出于静止状态,表现为财富,也就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克服流通手段的局限性。

信用货币:如果商品作为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来兑换商品货币。

准货币: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 - M1)构成M2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不能直接用作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资金盈余者:净金融投资为正,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外贷出资金。

资金短缺者:净金融投资为负,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单位借入资金。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般情况是,政府与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个人是资金盈余者。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的一部分资金通过诸如银行等金融为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的资金融通市场

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的资金市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在长期的物物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商品。

2、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3、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计算其他商品的价值时,便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4、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5、货币流通:指在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外一个所有者手里的不断运动。

6、货币流通规律: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水平*待实现的商品总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7、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并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

8、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9、世界货币:货币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10、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如果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都称为实物货币。

11、代用货币:指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价值。

12、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13、部分储备制:银行体系只需保留部分现金准备即可,其余存款可运用于放款或投资用途。

14、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具有一定形状、质量、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15、无限法偿:在支付行为中,只要付出本位币,偿付行为即告结束,对方无权要求改用其他货币,否则被视为违法。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愿用货币形式维持自己的总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就是流动性最小的资产,所以人们可以对货币产生偏好。引发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慎重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列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涵盖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减升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就是指名义利率剔出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债务人采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制度】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货币的无限法偿: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它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货币的有限法偿:辅币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但国家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即有限法偿。

2、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也是债权人据以向债务人收取利息的利率或债务人据以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4、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5、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买方信贷:是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信用,进口商获得该贷款后用来向出口商付清货款,然后按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出口方银行的贷款本息。

卖方信贷:是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由出口国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出口商用来向进口商提供分期付款。

6、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

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7、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资金的直接融通: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4.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

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

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及其运作的学科。货币银行是指主要从事信贷业务、支付结算和货币发行、监管等一系列与货币有关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下面我将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一解释。

首先,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货币银行的产生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远古时期,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交换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于是货币作为一种便利的交换媒介被引入。随着货币的引入,人们开始将财富存储在一些可靠的机构中,这就是货币银行的起源。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银行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接着,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货币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和货币发行等。首先,货币银行作为支付和结算的中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货币银行通过信贷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此外,货币银行还具有货币发行的权力,即发行和管理货币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再次,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货币银行体系是由各个层级的银行组成的体系,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

是货币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银行则是国家的货币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担负着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职责。

最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是指由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其中包括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管理通货膨胀的目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标准,也就是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和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就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保存、收藏和积累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银本位制:是最早货币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不能兑换黄金、取消黄金保证的货币制度。

金属准备制度:是指由国家集中储备货币金属,作为稳定货币和汇率的平准基金以及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

第二章

信用:即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者说是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的让渡。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商品赊销或预付货款等方式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人,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民间信用:是指个人与个人或与企业单位产生的信用关系,包括企业单位向个人发行债券等以及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的货币或资金借贷等。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金融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

绍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货币

货币是指一种广泛接受并被用于交换的价值媒介。它可以作为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税款。货币可以是实物货币,例如金属货币、纸币或硬币,也可以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有可用的货币总量。它包括货币发行量和

存款。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会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家由政府或政府代表控制的、负责管理货币政策的银行机构。它

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货币供应、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协调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一家提供各种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信用卡和外汇交易等。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参与者之一,能够影响各种金融交易。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保留在其存款帐户中的一部分资金的百分比。准备

金率的目的是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客户的提款请求。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化时,这将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以及货币总供应量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

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这些政策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利率

利率是指借款人必须支付的贷款费用。它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贷款的风险性、借款人的信用等。利率还可以用作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的工具。

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C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G

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2、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4、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根据资本的使用或交易期限的不同,可以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H

1、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对称。是指以一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Ms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5、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7、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I

J

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2、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3、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4、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5、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7、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8、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9、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10、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1、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2、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L

1、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

P

1、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2、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Q

1、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X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Y

1、银行信用: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

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3、银团贷款: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Z

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2、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3、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对称。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4、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5、中间业务: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