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选修《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word教案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形变的概念,理解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了解弹力的产生。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形变的概念及原因2.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区别3. 弹力的产生及作用4. 观察和分析物体形变的现象5. 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弹力的产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区别、弹力的产生。
2. 难点:形变原因的分析、弹力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形变的原因。
2.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明确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区别。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产生。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变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形变的概念,讲解形变的原因。
3. 知识讲解:讲解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弹力的产生。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形变的原因。
5. 实验演示:进行弹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产生。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弹性与弹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教学内容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弹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弹簧的弹性特性。
新课导入: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形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2.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测量,掌握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形变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类型的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3. 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5. 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形变的定义、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形变。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掌握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弹簧,让学生思考弹簧的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形变的定义、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形变。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弹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2. 弹性系数和胡克定律3. 材料的弹性特性与应用4. 形变与弹力的非线性关系5. 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弹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理解材料的弹性特性。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弹性模量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样品,让学生思考材料的弹性特性。
2. 讲解:讲解弹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材料的弹性特性与应用。
九、教学内容1. 塑性形变与塑性变形2. 塑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3. 材料的塑性特性与应用4. 形变与弹力的塑性关系5. 实验操作:观察材料的塑性变形现象十、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塑性形变与塑性变形的概念。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形变的定义及其分类;2. 掌握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概念;3. 能够分析实际物体发生的形变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形变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物品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形变的定义及其分类;2.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概念。
难点:1.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本质区别;2. 实际物体发生的形变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形变相关的教学PPT或教案;2. 实物体(如弹簧、橡皮等)进行演示。
学生准备:1. 预习形变相关知识;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形变现象(如拉伸弹簧、压缩海绵等),引导学生关注形变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形变的定义及其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
4. 实例分析: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物体发生的形变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形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实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形变的基本概念和弹性形变、塑性形变的本质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形变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6. 形变的原因教师通过展示和分析不同原因导致的形变现象(如力作用、温度变化等),让学生理解形变的发生不仅仅是由外力作用,还包括内力作用和其他因素。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人教版选修2-2教案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人教版选修2-2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2-2中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的概念和应用。
二、知识点概述1. 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有一定的形变,但是在外力消失后,物体可以恢复原状的现象。
弹性形变是物体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2. 范性形变范性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大小和几何特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但是物体的结构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范性形变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分类、计算方法及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了这两种形变的具体运用。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思考和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2)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如何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2)如何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五、教学评估及作业1.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方法包括课堂提问、实例演示和课后作业。
2.作业布置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为巩固和进一步学习的手段。
主要包括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课件3

• 自动复位功能。
• 应用于保护装置中。
本节导航
• 弹性形变 • 范性形变 • 塑性成型
观察其发生形 变后的情况
一、弹性形变
•如图4-27,小女孩在扎头发时,橡皮筋发生形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外力 撤销后有些物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这种能 消除由外力引起的形变的性能,称为弹性外力去除后, 形变完全消失的现象叫弹性形变。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弹性形变的情形很多。在 弹性限度内,橡皮筋的形变是最明显的弹性形变的例 子。
[注意]:弹性也有一定限度的,以后重点研究 弹性形变,不加说明形变就是指弹性限度内 的弹性形变。
二、范性形变
•如图4-28,用手捏橡皮泥,在外力去除的时候,橡皮 泥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范性形变:有些情况下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恢复 原来的形状。外力去除后,物体遗留下来的形变称为 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材料的这种能产生范性形变的 性能称为范性或塑性。
用手去感受压弹簧,拉弹簧
A β
要往外弹!
A
思考 要往回缩!
β
弹簧被压时,会产生 什么样的情况呢?
弹簧被拉时,会产生 什么样的情况呢?
要恢复原状! -------就产生一个使物体恢复原状的 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
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叫做弹力。
A
β
[思考](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弹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3)弹力的方向又是指向什么方向?
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问题导出
什么是弹性? 弹性亦称“弹性力”。物体受外力作用 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 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它的方向跟 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因物 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 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人教版选修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杆的轴心受弯的基本理论方法;3.理解弹性力学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概念;4.掌握杆和梁的应力应变分析。
1.2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运用基本力学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拓展视野,培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人才;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勤奋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2.1.1 弹性形变的概念和特点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在一定形变范围内,其形态产生的可逆变化。
具有返回原状的性质。
2.1.2 范性形变的概念和特点范性形变是指杆件、梁等在外力作用下的弯曲形变,其形变的性质随着截面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2.2 杆的轴心受弯2.2.1 杆的轴心受弯的基本理论方法杆的轴心受弯是指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呈曲线状的形变过程。
其基本理论方法包括: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
2.3 弹性力学中应力应变关系2.3.1 应力应变关系的概念应力应变关系是指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在一定变化范围内的关系。
2.3.2 常见的应力应变关系常见的应力应变关系包括杨氏模量、泊松比等。
2.4 杆和梁的应力应变分析2.4.1 杆的应力应变分析杆的应力应变分析基于杆的轴心受弯的概念,可以通过内力计算和杆的截面形变计算得到。
2.4.2 梁的应力应变分析梁的应力应变分析需要结合悬臂梁和简支梁的概念,通过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等方法得出。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法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
3.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具体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

形变与弹力教案(形变部分)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形变与弹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密切相关。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形变与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形变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形变的概念及其原因;(2) 掌握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3) 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4) 能够运用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形变的基本概念2.1 形变的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形变的概念。
形变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大小发生改变的现象。
2.2 形变的原因介绍形变产生的原因,包括外力作用和内部因素。
外力作用包括拉伸、压缩、弯曲等,内部因素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3 形变的类型介绍两种常见的形变类型: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在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塑性形变是指物体在去除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第三章: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3.1 弹性形变解释弹性形变的含义,强调其在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弹性形变的现象。
3.2 塑性形变解释塑性形变的含义,强调其在去除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特点。
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塑性形变的现象。
3.3 弹性系数介绍弹性系数的概念,它是衡量材料弹性形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解释弹性系数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第四章:弹力的产生与作用4.1 弹力的产生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试图恢复原状的力,即弹力。
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
4.2 弹力的作用介绍弹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如弹簧、弹性体等。
强调弹力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4.3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方法,如胡克定律。
让学生掌握计算弹力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形变与弹力的应用5.1 实际问题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如弹簧的压缩量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教案:学习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深入了解物体的变形过程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的定义和特点;(2)让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弹性形变的定义、特点和形变规律。
3.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的实验探究。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5.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弹性形变的定义和特点(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后的形变现象;(2)讲解弹性形变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现象;(3)阐述弹性形变的特点:可逆性、有限性、恢复性;(4)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弹性形变的特点。
2. 第二课时: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1)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2)讲解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同方向力作用下的形变规律、反方向力作用下的形变规律;(3)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力度作用下的形变情况;(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体受力后的形变规律。
3. 第三课时: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能量的转化;(2)讲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储存的能量;(3)阐述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弹性势能= 1/2 弹性系数形变程度^2;(4)进行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4. 第四课时:弹性形变在生活中的应用(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弹性形变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讲解弹性形变在生活中的应用:弹簧、橡胶、弹力衣等;(3)分析弹性形变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作用;(4)让学生举例说明弹性形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弹性形变的理解;(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究弹性形变的规律;(3)拓展知识:介绍弹性形变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材料科学等。
物理变形教案高中版

物理变形教案高中版
教学重点难点: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区别,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板簧、弹簧、弹簧测压计、弹性模量计算器、屈服强度试验器。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弹簧的弹性变形和金属丝的塑性变形的实际示范,引出变形的概念和分类。
二、讲解基础知识:介绍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弹簧测压实验和金属丝拉伸试验,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
四、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意义和应用,总结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区别。
五、练习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答疑解惑,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其他变形方式,探讨实际工程中变形对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探究变形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新人教版选修(2-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2-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教案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预习案1、形变定义:这种变化叫形变。
2、形变分类: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3、弹性形变:像弹簧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4、范性形变:如泥地上的脚印的形变叫做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5、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见右图:将微小的变化放大,常用的方法。
我们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任何物体均 ,6、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发生是的,若物体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限度内发生形变那就是弹性形变,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限度以外发生形变那就是范性形变。
7、胡克定律:即, 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
8、一根长6cm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物体时长度为8cm,要再拉长1cm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探究案任务一、弹力1、举例说明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练习、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任务二、几种弹力1、(小组讨论完成)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做一做:2、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任务一、胡克定律1、一弹簧受到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14㎝,弹簧受到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训练案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2.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则()。
弹性力和物体形变的教学设计方案

扭转变形使物体呈现扭转形状,同时伴随着内部 应力的重新分布。
实例
金属丝在受到扭矩时会发生扭转变形,同时产生 一定的恢复扭矩。
04
弹性力与物体形变关系探究
胡克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胡克定律定义
胡克定律是弹性力学的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与所受外力 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外力,x为形变量,k为弹性系数。
报告提交时间
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报告评估标准
报告将根据内容的完整性、深度、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下一步学习建议提供
深入学习弹性力学理论
01
建议学生进一步学习弹性力学的高级理论,如非线性弹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等。
掌握实验技能
02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测量物体形变和弹性力的实验技
能,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01
02
03
可逆性
在弹性力作用下,物体的 形变是可逆的。当外力消 失后,物体能够恢复到原 来的形状和大小。
线性关系
在弹性范围内,物体的形 变与外力之来自呈线性关系 。即外力增大一倍,物体 的形变也相应增大一倍。
各向同性
对于均质、各向同性的物 体,其弹性力作用下的形 变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 的。
03
物体形变类型及分析
05
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南
实验目的和原理阐述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的形变,探究弹性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的理 解。
原理阐述
弹性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当外力撤销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 小,这种性质称为弹性。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弹性力作用下的形变程度,分析弹性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
弹性力和形变的教学设计方案

性模量等。
结构受力分析
02
学习如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包括外力、内力、约束反力等
,以及如何利用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弹性变形计算
03
了解弹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线弹性变形、非线
性弹性变形等,以及如何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变形计算。
结构动力学问题
动力学基础
掌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包括质点运动学、刚体动力 学等。
陶瓷材料
介绍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特点,探讨陶瓷材料在应力作用 下的形变机制,如晶界滑移、微裂纹扩展等。
复合材料
阐述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界面特点,分析复合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形 变行为及其与组分材料性能的关系。
复合材料形变行为
1 2
增强体与基体的相互作用
分析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 态,探讨界面对复合材料形变行为的影响。
硬度测试方法
介绍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 度和维氏硬度等。
测试技巧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参数,确保测试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
保持试样表面清洁和平整,避免试样表面存在划 痕或凹陷等缺陷,正确操作硬度计,避免误差。
金相组织观察和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了解材料的相组成、晶粒 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材料拉伸压缩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通过拉伸和压缩实验,了解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形变行为,探究 弹性力和形变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准备试样,安装试样,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记录载荷-位移曲 线,分析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确保试样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验要求,正确安装试样,避免偏心加 载,保持实验环境稳定。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篇1初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
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篇21、导入—情景引入,设计问题首先我通过复习力的定义,以及重力的产生原因,引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涉及弹力的实例,通过大屏幕展示。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各种情况力在产生原因上的共同点。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由于问题设计难度较大,所以学生不可能把弹力产生原因一次概括全面,先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指出弹力产生的前提:接触、形变。
直接给出形变定义(初中已有介绍)。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通用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弹性变形教案篇1【目的】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见表1)。
表1比较重力与弹力【设计思想】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
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
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
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
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选修《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word 教案
1.明白弹力产生的条件.
2.明白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差不多上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明白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明白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预习案
1、形变定义: 这种变化叫形变。
2、形变分类: 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3、弹性形变:像弹簧
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4、范性形变:如泥地上的脚印 的形变叫做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
5、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见右图:将微小的变化放大,是物理学研究问题
中常用的方法。
我们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任何物体均 ,
6、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发生是 的,若物体在能够发生弹性
形变的最大限度内发生形变那确实是弹性形变,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的最大限度以外发生形变那确实是范性形变。
7、胡克定律: 即, 其中k 是劲度系数,单位N/m 。
8、一根长6cm 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 物体时长度为8cm ,要再拉长1cm 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
探究案
任务一、弹力
1、举例说明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练习、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任务二、几种弹力
1、(小组讨论完成)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如何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
做一做:2、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总结:弹力有无的判定:
任务一、胡克定律
1、一弹簧受到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14㎝,弹簧受到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
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训练案
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2.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则()。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确实是该物体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该物体发生形变
C.桌面形变产生对物体的支持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3-2-4是某弹簧的弹力F和它的长度x的关系图象,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________,该弹簧的原始长度是________m。
图3-2-4
4.放在桌面上的台灯,对桌面有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受到水的浮力,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5.某弹簧的劲度系数k=5×103 N/m,当它伸长2.5 cm时,产生的弹力是_________,在受到100 N的拉力作用时,它要伸长________。
6.画出图3-2-5中小球和杆所受的弹力方向。
图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