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_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教师让学生都闭上眼睛,问“当眼睛闭着时你们看到
了什么?”
让学生把眼睛睁开,再问“当你们眼睛睁开时,你们
又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看到物体,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
通过眼镜获取了生活中的很多信息。关于眼睛你想知
道哪些问题?
点题: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眼睛和眼镜》。
完成预习学案
生回答
生回答:
生回答:
师友互助学习
诱导
学习
动
机、
调动
学生
学习
本节
课的
积极
性。
学
习新课学习
任务
1、眼
睛是
如何
看清
物体
的?
师:哪位同学能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
师总结:这就是我们眼睛的构造,光线由我们所观看
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再由角膜及晶状体,会聚在视
网膜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过程。(幻灯片展示)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眼球的晶状体像我们学过的哪
个光学仪器?
教师让学生讨论眼睛和照相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
处。
师总结:
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不管远处还
是近处的物体,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
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在视网膜上。
师:用幻灯片展示远眺、近观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
体改变的图片。
学生展示自己
收集的资料。
生回答:照相
机
学生讨论然后
展示:照相机
成像的情况
是:
观察幻灯片
了解远眺、近
观时,睫状体
收缩使晶状体
改变的情况。
通过
交流
讨论
和展
示采
用小
组竞
争机
制,
提高
学生
的参
与程
度,
培养
学生
团结
互助
的精
神。
完成跟踪练习
学习任务2、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级矫正提问:眼睛既然能自动调节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
上,为什么还要戴眼镜呢?
探究有关近视眼的问题,下面请一位患近视眼的同学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科常识,了解眼睛的构造、功能和常见视力问题。
2.认识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掌握正确佩戴、清洗眼镜的知识。
3.通过活动实验,学习改善视力的方法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
【教具准备】
1.图片或视频资料:人眼构造、视力问题、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眼镜模型或实物:不同镜框、镜片,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活动实验:过滤蓝光手绘、视力保护手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
2.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眼的构造和视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
1.眼镜模型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ppt展示,展现所学知识,促进信息加深。
3.开展活动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改善视力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学习。
三、巩固
1.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
1.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图片,提醒学生注意眼睛健康。
2.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1.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
行实践操作。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拓展】
1.利用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加深对眼科常识的了解。
2.与眼科医生的交流,对眼镜和眼睛健康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5.4眼睛和眼镜(物理教案 初中 八年级)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近点在大约10cm处,远点在无限远。
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2、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放投影片,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了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疾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这节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以人为本,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2. 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3.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与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与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4.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比较短,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比较淡薄。
本节内容是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加入实验验证和动画展示等环节,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
四、说学法
主要采取观察、推理、归纳、总结、讨论等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短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兴趣,从而很快进入正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眼镜的结构,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
了解人眼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搜索、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与他们。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比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矫正视力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眼睛保健教育
3.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学习重点: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水透镜探究近(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突破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六、教学资源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25分钟)认识眼睛
1.人眼的结构
出示人眼结构图片,对照图片请同
学们说出眼睛的主要结构?
教师强调: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
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人眼成像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眼睛和眼镜
课题眼睛和眼镜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的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
学知识来解决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能
力.
2.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比较,体验
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初步养成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
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
重难点重点近视和远视的形成与矫正.
难点眼睛的自我调节,矫正视力的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单独展示某某日出、黄果树瀑布、庐山雾景、探
月卫星的发射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等图片.然后展
示一X多图图片,故意使视力有问题的同学看不清.
同学们,我们是通过眼睛看清这些美丽、激动人心的图片的,
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呢?有些同学看不清最后这
幅多图图片,可能是因为他们近视了,那么近视眼是怎样形成
展示祖国的
美好河山、近
年来科技的
飞速发展和
运动员为国
争光等图片,
情境导入的,又该如何矫正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和眼镜》. 是物理课堂
渗透爱国主
义教育的体
现.
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眼睛
【课件(挂图)展示】
看课件,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
图5-4-1
【读一读议一议】
问题1:对照眼睛的结构图思考:人眼的成像和照相机、投影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了眼睛成像的原理、眼疾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本节课在课标中是"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学情分析
1、教学预设:因为学生有透镜成像的基础,基本上能顺利完成本节课,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达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的目的。
2、学生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时,我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本节课讲完后应该让学生能够掌握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能够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眼睛和眼睛。
3、主要的障碍点是,眼睛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师)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_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
3. 实像都是形成的,(能或不能)承接,(倒或正)立,物象(同侧或异侧)。虚像是形成的,承接,立的,物象侧。
二、自学探究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5.4—1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
4.认真观察图3.4-2,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
(1)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2)成因及矫正
认真观察图3.4-3和3.4-4,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实验创新说课
《神奇的眼睛》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庄旭虹
一、使用教材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眼球成像模型、人眼视物演示仪、自制照相机(投影仪)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自制实验教具用品主要由水管、凸透镜、废弃塑料罐、塑料薄膜、木头、注射器、笔管等改装设计。实验装置简约化,可复制性强,实验现象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1.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改变水透镜曲率,等效替代晶状体,模拟其调节作用。
五、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人眼模型, 明白视物时晶状体的调焦作用。
2. 通过观察人眼视物演示仪,理解人眼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课前制作、课上展示照相机、投影仪,学以致用,加强物理走向生活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改装人眼模型作为引入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2.自制人眼视物演示仪,吸在黑板上,可视性强,同时突破人眼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
两个重难点。
3.学生小制作展示,物像的位置对调,实现照相机与投影仪的转换。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动手实验,使得光源“F”的像呈在视网膜上。
图1.视网膜上呈清晰的像
接着教师把“F”光源拿远,视网膜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教师提问,此时看不清楚像该怎么办?
图2.视网膜上呈模糊的像
学生进行猜想:将视网膜往前移。
教师指出人眼中的视网膜是不会前后移动的。那到底人是如何既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物距不同,而视网膜的位置不变,这样像距也固定了,这该怎么办呢?学生不难想到,应该从晶状体的焦距上做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5.4《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它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3、教学重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应用的物理知识比较
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了解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
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4、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光具座、光屏、蜡烛、白纸、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
二、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观察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节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眼睛和眼镜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理光学原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预习作业:
(1)阅读教材,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2)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眼镜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作业:
(1)自制简易眼镜模型: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板、透明塑料片等),制作一个简易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模型。要求模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能清晰地展示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观察与实验: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眼镜店或光学实验室,观察不同种类的眼镜及其使用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3.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掌握眼睛的成像原理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2)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式学习任务: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用眼、合理配镜来保护视力,减少近视等视力问题的发生。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包括问题阐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等。
三、作业要求
1.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2. 实践操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作,并确保模型的结构和功能符合要求。观察与实验部分需家长陪同并签字确认。
3.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与同学或老师讨论。项目式学习任务需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成员需积极参与,确保项目报告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作业评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节 眼睛和眼镜(省一等奖)
2022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22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在开始备课时,考虑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是重点,探究过程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我选择学生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实验的设计尤为重要。眼睛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光学仪器,没有现成的实验仪器,只能自主设计,这是上课的一大难题。经过各种考量讨论和听取参考意见,我自己动手制作了简单的水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摄像功能
录制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虽说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但是还有改进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将自学任务单贯穿始终。在探究人眼如何看清远近物体时,我通过微课播放水透镜实验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水透镜薄厚的变化体现眼睛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实验仪器有所了解,为后面进行学生近视眼远视眼实验探究打下基础。在实验之后,通过电子书包的抢答功能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讨论如何注意用眼卫生时,学生通过平板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后在讨论组中分享、交流,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在课堂检测时,我利用电子书包的考试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和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够详细,导致学生在调节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仪器有待改进;在播放微课的时候可以将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无限次观看学习,增进对实验仪器的了解,便于后面的实验探究;学生实验现象的展示太少,可以多分享几个小组的实验现象;教师调动课堂氛围不理想等等。
《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眼睛和眼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眼睛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掌握眼镜的构造及其对视力矫正的作用,为后续的物理光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应能准确描述眼睛的基本构造,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眼镜的矫正原理。
二、作业内容
1. 预习作业:
- 阅读《眼睛和眼镜》相关章节,重点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功能。
- 观看关于眼睛的科普视频,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课堂作业:
- 完成一份关于眼睛构造的填空题,内容涵盖眼球壁、晶状体等结构及其功能。
- 小组讨论并绘制一幅简易的眼镜构造图,并说明其矫正视力的原理。
3. 实践作业:
- 家庭调研:观察家庭成员的眼睛外观,尝试记录其眼镜的种类及使用情况。
- 动手实践:利用简单的材料(如透明塑料瓶、水等)制作一个简易的透镜模型,并尝试用其模拟放大或缩小物体的效果。
三、作业要求
1.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观看任务,并记录下不懂或存在疑问的地方。
2.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填空题要求答案准确无误,绘图作业要求图像清晰、说明准确。
3.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调研和动手实践,记录详细的过程和结果,并思考其与课堂知识的联系。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字迹工整,思路清晰。
四、作业评价
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预习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2. 课堂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答案的准确性、图形的清晰度以及说明的准确性等。
3. 实践作业的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调研深度、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以及与课堂知识的结合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健康.
【重点】
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知识点一眼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0,完成以下问题: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
3.正常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合作探究】
探究一眼睛
1.结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观察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主要讲述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镜的种类和原理。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使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
何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方法。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眼镜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2. 重点: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眼镜的种类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睛、眼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视力表,让学生试着自己测一下视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眼睛和眼镜。
2. 知识讲解:
(1)介绍眼睛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位,并解释各部位的功能。
(2)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3. 例题讲解:分析一副近视眼镜的镜片,解释其矫正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判断其是否需要佩戴眼镜,并说明理由。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试戴不同类型的眼镜,感受其矫正效果。
六、板书设计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眼镜的种类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
1. 描述眼睛的结构,并说明各部位的功能。
2. 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1、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水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
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图3.4-3示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
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
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
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