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城市规划期末复习

市和镇。

不是众多的人和物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及社会联系极其密切的有机整体。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比例来表示。

(1) 100 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2) 50—100 万为大城市;(3) 20—50 万为中等城市;(4) 20 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

(1) 前工业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以第一产业为主,非农业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城市惟独商业和手工业;(2)工业社会时期:城市数量、规模与经济总量的积累,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问题产生;(3)后工业时期: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尚未终止。

城市化水平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1)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2)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化进程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现代化,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有史以来所追求的目的是彻底吻合的,要达到这种目的,惟一有效的综合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综上所述,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规划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在《城市规划办法》中则进一步强调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施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者经过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目标。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1.07.28•【字号】•【施行日期】1991.07.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1年7月27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8日公布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责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四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第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本省境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总体规划中划定。

建制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不再划定城市规划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执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和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权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本办法。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城市总体规划教材

城市总体规划教材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学科的发展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第一节城镇化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用地布局第一节城市用地评价与城市规划区第二节城市用地分类与用地平衡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五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六节郊区规划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各专项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五节电力规划第六节其它工程规划第七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八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九节园林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第十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与综合协调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第八章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与远景设想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第二节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设想第九章城市总体规划展望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1、基本概念1.1 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1.2 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3 市 municipality;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1.4 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1.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1.6 城市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这对帮助认识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认识,是有帮助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题库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和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新城市主义2.城市化3.城市化水平4.逆城市化5.再度城市化6.城乡一体化7.城乡二元结构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9.城市化进程中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

三、论述1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前景。

12.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意义。

13.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

第二章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2.霍华德3.马丘比丘宪章4.北京宪章5.城市规划区6.人居环境科学7.城市规划体系8.区域规划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2.分区规划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控制性详细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16.结构规划17.远景规划18.战略规划二、简答题19.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20.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

三、论述21.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22.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第三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用地2.风玫瑰图3.热岛效应4.逆温层5.城市绿地系统6.绿地指标(三项)7.竖向规划8.工程管线综合9.结构规划二、简答题10.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11.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自然条件是土地适用性平地的主要考虑因素。

包括:(1)地质条件:建筑用地、滑坡、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湿度与降水。

(4)地形条件:山地、平原、丘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可以分为;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作用: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对用地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评定的内容:用地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是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种城市建设要求的用地,二类是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就能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三类是用地不适宜建设的用地,用地评定的结果括图纸和文字说明,2、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建设条件,工程准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分析,A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条件与数量的状况,包括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适应发展,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0讲 第六章-第七章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0讲 第六章-第七章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与要求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与要求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包括上一层次规划即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控规的要求,其他非法定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等。

(1)基础资料搜集的基本内容: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技术文件及相关规划成果;地方法规、规划范围已经编制完成的各类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技术文件;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规划范围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土地使用现状资料,规划范围及周边用地情况,土地产权与地籍资料;道路交通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市政工程管线现状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公共安全及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资料;建筑现状资料;土地经济等现状资料;其他相关(城市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地质灾害等)现状资料。

(2)分析研究的基本要求。

在详尽的现状调研基础土,梳理地区现状特征和规划建设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规划建议。

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威胁与机会、对现有重要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要企事业单位等用地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能的规划调整动因、机会和方式。

规划方案与用地划分通过深化研究和综合,对编制范围的功能布局、规划结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历史文化环境、建筑空间体型环境、绿地景观系统、城市设计以及市政工程等方面,依据规划原理和相关专业设计要求做出统筹安排,形成规划方案。

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用地细分,一般细分到地块,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具体控制的基本单位。

用地细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单元开发和成片建设等形式,可进行弹性合并。

用地细分应与规划控制指标刚性链接,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应提出控制指标做相应调整的要求,以适应用地细分发生合并或改变时的弹性管理需要指标体系与指标确综合控制指标体系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控制指标体系中必须包括编制办法中规定的强制性内容。

指标确定一般采用四种方法:测算法——由研究计算得出;标准法——根据规范和经验确定;类比法——借鉴同类型城市和地段的相关案例比较总结;反算定法——通过试做修建规划和形体设想方案估算成果编制按照编制办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规划图纸、分图控制图则、文本和管理技术规定,形成规划成果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方式指标量化指标量化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用地的开发建设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第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7、专题研究报告: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视情况选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图纸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等。

图纸比例为1/10万—1/50万;2、城市现状示意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各类保护区以及主要的基础设施。

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3、城市规划示意图,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区、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等。

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4、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

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3、市(县)域的城镇发展。

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的技术政策;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1)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2)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3)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城市风貌和特色;(4)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和环境综合整治;(5)郊区主要乡镇企业、村镇居民点以及农地和副食基地的布局,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控制范围;6、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7、各项专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包括铁路、线、场用地范围,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城市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城市交通与市际交通的衔接;(2)城市交通规划包括城市客运与货运通知公交线咱、场站分布自行车交通,地铁、轻轨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客运换乘枢纽,货运网络和货源点布局,货运站场和枢纽用地范围;(3)城市道路规划包括各项交通预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快速干道、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自行车、行人专用道路系统;(4)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标准和生产、生活、市政用水总量估算,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源地选择,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输水管网及配水干客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水源地防护措施;(5)排水工程规划包括排水体制,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主要泵站及位置,污水处理石布局、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6)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用电量指标,总用电负荷,最大用电负荷和分区负荷密度,供电电源选择,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辐射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7)电信工程规划包括各项通讯设施的标准和发展规模,邮政设施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主要局所网点布置,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辐射方式,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以及收发讯区和微波通道的保护范围;(8)供热工程规划包括估算供热负荷、确定供热方式,划分供热区域,范围,布置热电石,热力网系统、敷设方式,联片集中供热规划;(9)燃气工程规划包括估算燃气消耗水平,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确定燃气供应规模,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以及管网系统,确定调压站、灌瓶站、贮存站等工程设施布置;(10)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布置,防护绿地、生产绿地位置范围,主要林荫道布置,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保护控制要求;(国家级园林城市要编制专门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见第七章)(11)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包括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12)环境保护规划包括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13)防洪规划包括城市需设防地区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设防方案,防洪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的措施;(1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包括城市战略地位概述,地下宛若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工程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城市总体防护布局,人防工程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防宛若、防灾规划,贮备设施布局;(1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包括历史文化价值概述,保护原则和重点,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措施。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建设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80.12.16•【文号】•【施行日期】1980.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9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发布日期:2011年1月19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19日)宣布失效或废止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1980年12月16日)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和许多城镇正在积极开展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为了使这一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保证城市规划的质量,以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现将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拟订,并经1980年10月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试行。

在试行中有什么意见,望随时告诉国家城市建设总局。

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略)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规划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

规划文件的具体编制,由各城市城市规划部门所属规划设计机构负责;没有城市规划设计力量的中、小城市和镇、县城、由省、市、自治区所属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协助编制,也可委托有关设计机构协助编制。

工矿区规划,由工业主管部门规定,具体编制工作可委托有关设计机构完成。

第三条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有所依据,城市人民政府应先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情况、资源条件、现状特点、结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区域规划,原则规定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和规模、城市总体布局和各项建设发展的原则要求,并附城市总体布局示意图。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篇)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篇)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根据咸阳市的规划需要和管理要求,制定了以下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城市发展的方向、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

确定城市规划的时间框架和发展目标。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

3. 建筑设计规范:确定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面积、绿化率、容积率等。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4.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的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

包括道路的等级分类、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的设置、公共交通设施等。

5.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城市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水资源保护、噪音控制、废物处理等。

6. 城市绿化规划:制定城市绿化的布局和要求。

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化、建筑物绿化等。

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

7.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确保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得到合理保护和传承。

8.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确定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

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商业等各类公共设施。

以上是咸阳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一些方面,具体的规定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是指咸阳市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管理的技术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城市规划,保障城市发展顺利进行,实现城市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

咸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求:确定编制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2. 规划条件和限制:确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条件和限制,以保障城市发展的有序进行。

3. 规划审批程序:明确规划的审批程序,包括规划文件的报批、审查、审议和公示等环节,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第七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发展与规划课件_第七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 等级规模、空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3.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体系
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
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五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是否完整
1.以区域地形图和行政区图为工具,同时掌握区域内 部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城镇、交通线路和港站,经济发展 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等基础资料; 2.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技术协 作关系等的调查,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以及与相邻区域和 中心城市之间的现状经济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城镇体系 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一)人口和劳动力 分析区域和主要城镇人口数量近10年来的变动,人口 年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 人口的素质(学历年限);劳动力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 近10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
(二)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 农业方面要分析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 及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基地数量、分布、类型等;工业 方面要分析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产业主 要了解商贸。
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 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 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 效益。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聚集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四个级别。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②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③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趋向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2城市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城市;3城市职能倾向两极化:职能叠加和职能分化。

4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5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与完善的过程。

它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发展速度快且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 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 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 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 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 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 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 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 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 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 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 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 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 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 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 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 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 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 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 措施和政策建议。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及发展的统筹和引导,旨在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背景与分析1. 城市地理位置、人口与面积2.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3. 自然环境、气候特点4. 历史文化、城市形象二、城市规划目标与原则1. 规划目标的确定及背景分析2. 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3. 城市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三、城市功能布局1. 商业与市中心区规划- 商业设施的布局与定位- 交通便捷性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建筑高度与旧城改造的平衡2. 居住区与生活配套设施规划- 住宅区规模与密度的合理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健康、教育及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3. 工业区与就业机会规划- 工业用地的选择与布局- 生产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就业机会的提供与疏导4. 公共交通与交通网络规划- 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立与优化- 道路网络的规划与扩建- 骑行及步行交通的推广与改善四、城市空间形态设计1.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设计- 公园与休闲空间的规划- 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2. 城市建筑风格与外立面规划- 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体量控制- 建筑风格的选择与指导- 建筑外立面的统一性与艺术性3. 道路与交通空间设计- 道路宽度与交通流量的匹配- 行人道与自行车道的设置- 市区交通拥堵疏导策略五、城市环境治理1.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河流、湖泊及水源地的保护-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控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2. 空气质量管理- 工业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交通尾气排放控制- 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措施3. 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与收集措施- 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循环利用与资源回收经济六、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1. 旧城改造与历史遗产保护- 旧城更新的规划与设计-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传承与城市形象的提升2.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生态空间的划定与保护- 绿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推广3. 社会公平与城市包容性- 社区规划与社会服务设施的配置 - 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关怀-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多功能性七、城市规划实施与评估1. 规划实施时序与阶段目标2. 监测与评估指标的确定3. 规划实施中的法律与管理措施4. 规划调整与更新的机制结语本文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对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中华人民中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中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条例》 [1]在1984年1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1990年4月1日废止.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3第三章旧城区的改建.4第四章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5第五章城市各项建设的规划管理.6第六章处罚.7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并且考虑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因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应当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第七条城市规划必须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编 制的内容和方法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 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 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 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 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 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 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D)提出近期内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 方向、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a、提出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及开发时序,确定 主城区和各组团的发展规模; b、确定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数量,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土地情况,相应的用地空间分 布的范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 c、提出近期内城市和各功能分区用地结构调整重 点,将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类城市建设用地; d、综合部署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各类项目用地, 重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经济适 用房、危旧房改造等公益性用地。



(4)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 (A)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 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 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 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 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 的意见。 (B)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 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C)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 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D)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 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 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 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 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 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 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 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 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 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 地布局及标准。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 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 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 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 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 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 和要求。 (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 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 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
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 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 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 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 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F)提出近期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
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G)提出近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遗 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 的规划目标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 (H)提出近期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目标, 研究制定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 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 (I)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和财力的实际,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规划实施步 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3、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
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 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 等)。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 强制性内容。
4、城市分区规划编制内容
编制分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 局、片区特征、河流道路等自然和人工界限,结合城市行 政区划,划定分区的范围界限。 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 居住人口分布。 (二)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 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 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三)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 范围和控制原则; (四)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 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 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 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 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提出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
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 模和空间布局,配置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 公共设施建设,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防灾等措施, 制定适应市场机制的近期规划的实施政策。
(2)主要内容
(A)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原
(3)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
(A)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B)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 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 发展的规定。 (C)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 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E)提出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安排 a、确定近期内将形成的对外交通系统布局以及将 开工建设的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 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b、确定近期内将形成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以 及将开工建设的城市主、次干道的走向、断面、 主要交叉口形式,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 量; c、综合协调并确定近期城市供水、排水、防洪、 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 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将开工建设的重要设 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d、确定近期将建设的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等 公共服务设施等。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 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 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 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 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 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 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 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 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五)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
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 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 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 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 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分区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件, 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
5、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 致。其中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05年。 (B)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前,应当对城市总 体规划和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 行总结,论证近期内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条件,确定城市近期发展目标。 (C)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确定近期资源 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对 策和措施;确定近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 施的布局和建设时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