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及技术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2.经营比率:
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率
(五)盈亏分析(量本利分析)
金额C、I
收入I
总成本C
固定成本 CF
销售量Q Q0
[1] Q=(CF+P)/(M-CV'); [2] Q0=CF/( M-CV')
Q:销售量, CF:固定总成本, P:利润, M:产品单价, CV’:单位变动成 本
作用:1.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2.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3.进行成本控制 4.判断企业经营的安全率
例:世界橄联办运动会,门票7美元/张, 其中60分为可变成本,其余6.4元含管理 费和利润,经营费460万/年,求盈亏平 衡点Q0。
二、现代预算控制方法
(一)时间事件分析法 * 进度表:甘特图
第五篇 控制
第一章 控制工作概述
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 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 实现。
第一节 控制程序与控制类型
一、控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标准 2.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 3.采取纠正措施 二、选择关键控制点和标准
• 关键控制点:最反映组织目标的标准、对组 织明显有利/有害的因素、组织活动中的限 制因素等。
方案 A4 A3 A1
A2
C1 C2 C3
成本C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一、传统的非预算方法 (一)亲自视察 (二)专题报告与分析 (三)统计数据资料 (四)比率分析
1.财务比率(财务状况)
获利水平: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营
运
能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
力
均应收账款余额
比
率
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 额/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
提升管理信息的
处理速度与质量 信
息
技 术 的
丰富了管理控制 的方法手段
作
用 改善了管理控制
的效果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亦称交易处理系统(TPS),主要用于运营层的管 理控制,用来处理日常的、循环的业务事件,处理的通常是一些具体的电子数据 。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市场控制的原则:
把组织建设成为由内
部企业组成的机构 市
场
控 制 的
用市场的机制代替直 接的命令来管理组织
原
则 在内部市场中鼓励集
体的合作精神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3、市场控制的层次:
在公司层次上,市场控制通常用于规范独 立的事业(业务)部门,每个事业(业务 )部门都是利润中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一般使用盈亏指标对事业(业务)部门进 行绩效评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全面质量管理的八个原则: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包括 PDC计A循划环(可pla以n)反、复执使行用(,d大o)环、套检小查环(,c小he环ck抱)大、环处,理相(互ac衔tio接n,)相四互个促阶进段,。在不断推进质 量改全进面过质程量。管熟理练中掌,握通和常灵把活P运D用CAP循DC环A四循阶环段方进法一,步对细于化提为高八质个量步管骤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 效率十分重要。
控制技术与方法
2.预算控制的一般程序。 (1)确定企业制定预算的依据; (2)制定企业总预算; (3)层层分解预算,并上报; (4)确定预算方案,并下达。 (5)组织贯彻落实。
4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动态的过程控制;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从市场调查、研发、设计、外购 原材料,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 。
3
二、预算控制
1.预算。 预算是指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多指财务预算,即用财
务数字表明成本费用和收入、收益等。 预算的实质是资源分配,汇总各项计划、衡量计划完成
控制技术与方法
一、质量控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质量控制的内容。
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应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 以最低的成本产品出符号质量标准的产品。
工作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2
2、全面质量管理(TQM) 。
全面质量管理: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过程中,利用各种方法,在所有环节普遍建立贯穿企业 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控制是指对某个系统或过程的行为进行限制、调节和调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在工程、科学和生活中,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系统稳定性、优化性能和实现预期目标。
本文将介绍控制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1.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系统的输出与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
反馈控制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的状态,并及时纠正偏差,使系统保持在期望的状态。
具体的反馈控制可以通过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间接控制等方式实现。
1.1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单向传递的信号控制方式,将输入信号直接作用于系统,不对系统的输出进行监测和调整。
开环控制在一些简单的系统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然而,由于没有监测和调整的机制,开环控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内部变化的影响,导致系统偏离期望的状态。
1.2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控制方式。
它将系统的输出作为反馈信号与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以使系统保持在期望的状态。
闭环控制能够有效地抵消外界干扰和内部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尽管闭环控制较开环控制更为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常见。
1.3 间接控制间接控制是一种特殊的闭环控制方式。
它通过间接测量系统的状态来判断系统是否达到期望的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调整。
间接控制常用于对无法直接测量的状态进行控制的情况。
例如,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来控制物体的位置。
间接控制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测量信号和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不依赖于反馈的控制方法。
它根据系统的已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提前预测系统的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
前馈控制能够在系统出现偏差之前做出调整,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然而,前馈控制常常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和输入信号,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系统可能效果不佳。
3.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控制策略的控制方法。
第13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7
13.2.2导致程序失效的因素
1、程序冲突 2、过分依赖程序 3、程序过时 4、对程序不了解
8
13.2.3程序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将程序视为一个系统 2、将程序减至最少 3、保证程序的计划性 4、要关注程序运行所需的费用 5、控制程序的运行 6、使程序具有权威性
1.
2.
3. 4.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 确定信息需要 收集信息 加工信息 使用信息
20
13.5.2信息技术发展对现代管理的 影响
1. 2.
3.
4. 5.
管理者直接参与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决策能力 改变着组织的结构 改变着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 引起组织交流方式的变革
21
13.5.3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13章 控制
13.1传统控制方法 13.2程序控制方法 13.3预算控制方法 13.4全面控制与面向未来的控制技术 13.5网络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控制 法
2
13.3.1传统的控制方法
1、现场观察法 2、统计数据资料分析 3、专题报告分析法 4、人员管理控制法 5、内部审计法
14
13.4全面控制与面向未来的控制 技术
13.4.1全面控制技术 13.4.2面向未来的预防性控制
15
13.4.1全面控制技术
1、利益控制法 2、投资报酬率分析法 3、管理审计
16
13.4.2面向未来的预防性控制
实施预防性控制的原因 1、直接控制无能为力 2、管理者缺乏知识、经验和判断力
12
13.3.3两种有效的预算控制法
1、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的优势 编制零基预算的步骤 编制零基预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项目预算法 主要特点 推行项目预算法的困难
控制技术与方法
一、控制职能的理解
❖ 所谓控制,就是按照控制标准衡量计划 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 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的目标:
(1)限制偏差的累积。
(2)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控制的要求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 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适时 控制
弹性 控制
有效 控制
适度 控制
客观 控制
6
适时控制
❖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以避免偏差 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可以通过 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差的产生。
适度控制
❖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根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各项业务的轻 重缓急,对每项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评定分级, 从而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
依据企业现有资金的实际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 行综合性费用预算
23
2、非预算控制
比率分析、管理审计、损益控制、 法、统计报告法、专题报告和分析 等。
比率分析
现现场场控控制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 反馈生馈控产控制经制营:活亦动称已事经后结控束制以,后是,指对在本一期个 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四、控制过程
确立 标准
衡量 绩效
控
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14
确立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工程标准 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标准、劳动时间定额等 15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案例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案例《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案例》在现代社会中,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技术。
无论是组织管理、生产管理还是项目管理,都需要有效的控制机制来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案例。
首先,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是反馈控制。
即通过监测实际情况,将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达成。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管理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订单,将其与库存、供应链等进行比对,如果出现了库存不足或供应链断裂的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确保订单的及时交付。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控制技术是前瞻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采取的是提前预测和干预的策略,以防止问题发生或在问题出现前尽早解决。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控制。
在飞行准备阶段,航空公司会根据航班计划、天气情况、飞机状态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如果存在较高的风险,航空公司会提前调整航班计划或取消该航班,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航班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有一种控制方法是分层控制。
这种方法将整个管理过程分解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控制方式。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控制。
生产线包括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计划,同时还有整个生产线的整体控制。
通过分层控制,汽车制造企业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馈控制、前瞻控制和分层控制等技术都能帮助企业或组织实现目标,并确保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保持灵活应对能力。
这些控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案例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全流程质量控制与优化的方法与技术
全流程质量控制与优化的方法与技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的逐渐增多,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
全流程质量控制是一种基于全流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生产、流通、销售、售后等不同环节分别探讨全流程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一、生产环节的全流程质量控制1. 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生产标准、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等管理制度来规范生产行为。
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生产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采用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人员操作对生产环节质量的影响,大大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4. 投资培训教育企业应该投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培养员工的品质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员工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认知。
二、流通环节的全流程质量控制1. 采用物流信息化系统物流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流通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质量。
2.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企业应对自己的供应商进行全面管理。
建立供应商的评价制度和追踪制度,有助于企业中供应链的质量监控,从而提高整个流通环节的质量。
3. 整合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流通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提高仓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流通环节的质量。
三、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质量控制1. 建立销售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销售管理制度,从销售渠道的选择、销售目标、销售过程监控等方面,确保销售环节的高品质执行。
2. 注重销售培训销售人员是企业销售的重要推手。
提供全面的销售培训,组织业务交流活动和激励机制,既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可以提高其销售动力和执行能力。
3. 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售后服务是企业对用户负责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制度,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实施售后服务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控制控制概述控制的原则和过程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a
12
3.按照控制的来源分类 市场控制是指利用组织外在的市场机制,如
产品价格、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在系统 中建立活动标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产品或服务 比较明确或确定,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
组织控制是指主要依靠组织的管理规章、制 度、政策、预算等进行活动的控制,衡量活动的 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组织的规章、政策等要 求。
a
5
3.控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是保证 组织计划与实际运作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控 制是保证一个组织的目标实现而采取的各种必要 的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 系统,一个社会、一个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就会 离开正确的轨道。通过控制,既可检验各项工作 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并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 理性,又可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协调一致。
团体控制是指员工的行为依靠共同的价值、 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组织文化等来调节控 制。
a
13
4.按控制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反馈分类
管理控制中,大量的是闭环控制。如通过用户对商品 质量的反映来决定对供货厂商进行选择;通过销售月报反 映销售收入下降,商店及时采取促销手段以增大销售。这 些均属于反馈控制。
需要对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总的衡量和评价。
a
15
第二节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一、控制的原则
1.合理性和多重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突出例外原则 4.及时准确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a
16
二、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control process)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拟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a
7
(2)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 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 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 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 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依赖于信息反馈来实 现。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 制,而任何控制又都依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 (3)控制论的应用。控制论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系统 和包括工程在内的非生物系统以及与二者有关的社会经济 系统的内部通信、控制、组织、平衡、稳定、计算及其与 环境相互反馈作用的科学方法论。
先进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法综述
先进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法综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先进控制技术作为一种高级的控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制造业等领域。
它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围绕先进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法展开综述,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1. 模型预测控制(MPC)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先进控制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结果制定控制方案。
MPC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中,通过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和预测,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2.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控制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的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自适应算法,系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适应控制在飞行器、机器人、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控制场景。
3.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一种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或者外部扰动的情况下保持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引入鲁棒性设计,可以有效克服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带来的影响,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鲁棒控制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预测进行控制的方法。
通过对系统状态的预测,可以有效地制定控制策略,实现对系统的精准控制。
预测控制在电力系统、交通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5. 非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系统非线性特性的控制方法。
许多实际系统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如摩擦、干扰等,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往往难以处理这些问题。
非线性控制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建模和控制算法,可以克服系统非线性带来的影响,实现对系统的精准控制。
非线性控制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控制方法和技术是用于管理和调整系统、过程或行为的方法和技术。
它们常用于工程、管理、自动化等领域,旨在确保系统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1. 反馈控制:通过测量和比较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差异来调整输入,以使输出接近期望值。
反馈控制常用于机械系统、电子系统、自动化系统等。
2. 前馈控制:根据系统的预期输出,提前调整输入,以消除外界干扰或缩小误差。
前馈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
3.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反馈控制方法,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这三个控制方式来调整系统。
比例控制用于调整系统的响应速度,积分控制用于消除稳态误差,微分控制用于抑制系统的震荡。
4.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利用模糊推理和模糊逻辑来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问题。
它可以根据模糊的输入和规则集生成模糊的输出,并通过解模糊来得到最终的控制输出。
5.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参数估计,实时地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变化和不确定性。
自适应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6. 最优控制:最优控制通过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选择最佳的
控制策略或控制输入。
最优控制可以在满足系统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最佳性能。
7. 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将控制任务分散到多个子系统或控制单元中,以实现更高效的控制和资源利用。
分布式控制常用于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和大规模网络控制。
总之,控制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和要求进行评估和设计,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优化系统性能。
质量控制技术及手法
质量控制技术及手法
质量控制技术和手法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采取
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技术和
手法:
1. 统计抽样: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抽样检验,以评估整体批次的质量。
常见的统计抽样方法包括正态抽样、双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2. 检验和测试: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各种检验和测试,
以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常见的检验和
测试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3. 控制图:通过绘制控制图,跟踪和监控产品或服务的质
量指标,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常见的控制图包
括平均图、范围图、波动图等。
4. 故障分析:通过分析和确定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
再次发生。
常见的故障分析方法包括鱼骨图、5W1H分析
法等。
5. 过程改进:通过优化和改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以
提高质量和效率。
常见的过程改进方法包括六西格玛、精
益生产等。
6. 培训和培训:通过培训和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的质量
意识和技能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组织的质量文化和质量绩效。
7. 标准化和规范:通过制定和遵守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
品或服务在各个环节和流程都符合统一的质量要求。
常见
的标准化和规范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手法,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各级主管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标准或因为环境变化及组织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而对下级进行衡量、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的继续发生或今后再度发生,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确保新的计划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问题:❝1.控制与计划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2.控制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在组织活动偏离计划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实现,而且还包括在组织内外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对原计划做重大的修改,甚至制定新的计划。
公共管理领域的控制:对公共组织或部门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和调整,以更好的实现既定目标或任务的职能活动。
❝二、控制工作的目的:❝1.维持组织的协调运转。
❝2.开拓新局面。
❝3.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慢性问题”❝“临时性问题”❝三、控制工作的意义❝1.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
❝2.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持续的控制工作有利于强化下级或个人责任,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控制工作的要素❝1.员工❝2.财务❝3.信息❝4.绩效❝五、控制的类型❝1.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前馈控制❝六、控制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1.控制要有计划❝2.控制要有组织机构❝七、控制的基本过程❝1.建立标准❝2.衡量实际成效❝3.纠正偏差,解决问题❝八、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控制应反映计划的要求❝2.应反映组织结构的类型❝3.应反映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4.应重视直接控制的潜在意义❝5.重视计划执行中的关键点❝九、具体要求❝1.将控制与计划紧密结合。
❝2.建立控制的客观标准。
❝3.保持控制的及时和灵活性。
❝4.具有全局观念与面向未来的观念。
❝5.讲求经济效益❝一、现场观察法❝优点:❝可以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控制技术与 方法
预算的优缺点
优点
•明确 •控制方便 •便于授权
缺点
•将预算目标代替企业目标, 忽略了组织的主要目标
•过多的预算使管理者失去 应有的自主权;
•预算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弹性
2.现代预算方法
❖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即一切预算项 目都按重新开始的项目进行审查,不以现 有的费用状况为基础。它的最大优点是不 受过去预算框框的影响,完全按新的目标 的要求来制定预算。
❖ 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就是在对各项目的多 种可能方案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实现目标最佳途径的现代预算方法。
三、非预算控制 1.行政控制方法:视察与指导、报告、考核与
评估等。 2.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
损益控制法。 3.审计法:财务审计、管理审计。
返回
管理学
管理学
一、专项控制与综合控制
1.专项控制,其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活动,其 主要内容是对组织中的人、财、物等各方 面资源运用状况和成效的控制。常用专项 控制方式主要有:
1) 计划控制 2) 时间控制 3) 数量控制 4) 质量控制 5) 安全:是与专项控制相对应的,是对 整个受控系统进行全面控制。综合控制的 方法:
1) 全面预算控制法 2) 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法 3) 损益控制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4) 投资报酬率(按贴现计算收益率方法)控 制
5) 财务报表分析
二、预算控制
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它是 按财务项目或非财务项目表示的组织的预 期成果,反映了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综 合计划。
1.预算的种类
控制方法与技术
控制方法与技术引言控制方法与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工业自动化到航空航天,从信息技术到生物医学,控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本文将介绍控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在控制系统中,控制方法通常是指用于实现系统稳定性、性能优化和故障检测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即误差)来调节系统输入的控制方法。
根据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调整系统输入使得误差减小甚至消失,从而使系统快速、稳定地响应期望输入。
经典的反馈控制方法有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等。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在控制系统中引入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的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调节系统输入,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
前馈控制通过补偿系统中的传递函数来消除系统的动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常见的前馈控制方法有前向路径增益调节、预测控制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等。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反馈控制方法。
它通过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项控制算法的组合来调节系统输入,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PID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和调节,广泛适用于各种工业过程和系统控制。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模拟人类专家的控制决策过程,将模糊规则与输入-输出关系相结合,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方法能够应对系统模型不确定、非线性和时变等问题,在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和交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除了常见的控制方法外,控制技术还包括一系列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工具,用于支持控制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本节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控制技术方法。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动态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
它将系统的状态表示为一组状态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学习目的] 1、掌握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基本 程序 2、掌握零基预算法及采用零基预算 法应注意的问题 3、了解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4、了解预算的种类,零基预算法的 基本程序。
第一节 质量控制
一、质量和质量控制
质 量 的 三 要 素
质量的概念
强调两点:
测定质量数据
计算质量成本
采取改进措施
进行质量评议
循环
第二节 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概念
预算是指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 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 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 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预算具有的特点:
(1)计划性。 (2)预测性。 (3)控制性。
现在:“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
任”
②注重在过程中控制质量的观念 传统:质量理论和方法往往侧重于
结果,希望在终端处制造质量。
现在:注重结果转向更多地注重过
程,即所谓的过程管理。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
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是指企业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全员参与、从 产品设计开发到售后服务全过程加强质量 控制的管理系统。
4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题
①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为目的 ②将质量管理活动延伸到更大的范围 ③持续不断的改进 ④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管理 ⑤强调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⑥完善质量系统、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
5 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
经营者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表明决心
成立提高质量小组
设立目标,确定消灭缺陷日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
3 全面质量管理的提出
控制技术与方法
控制技术与方法1. 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控制技术与方法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技术与方法是指通过使用系统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进行监控、调节以及改进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控制技术与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某个系统或者过程的输入来实现对其输出的调节和控制。
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等。
反馈控制是指通过将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采取控制动作来调节系统输入的一种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通过预测系统输出的变化趋势,并提前采取控制动作来调节系统输入的一种控制方式。
前馈控制可以在系统受到外部干扰前就采取控制动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减小系统对外部干扰的影响。
2.3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在控制过程中,控制器的输出不依赖于系统输出的一种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无法根据系统实际输出来进行调节,因此对系统的鲁棒性要求较高。
闭环控制是指在控制过程中,控制器的输出依赖于系统输出的一种控制方式。
闭环控制通过不断调节控制器的输出来使系统输出接近于期望输出,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3. 控制技术的分类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和控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控制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3.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闭环控制方法,它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PID控制具有简单、稳定和易于实现的特点,在工业控制中广泛应用。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机制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模糊控制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因此在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3 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质量控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介绍
质量控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介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而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成为了企业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质量控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探讨其应用及优势。
一、传感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传感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给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质量控制中,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数据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和分析生产和质量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质量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做出针对性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三、云计算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优势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都放在云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在质量控制中,企业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成本。
四、人工智能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巨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处理。
在质量控制中,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隐含问题,预测潜在质量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五、物联网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改进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设备和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互联。
在质量控制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协同作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提高产品质量。
六、3D打印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将材料逐层堆积成产品,实现高精度、定制化生产。
在质量控制中,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验证产品设计,提前发现问题,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七、虚拟现实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便利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样机的展示和测试。
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
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质量控制成为各个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合格率,还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
想要提高生产质量,就需要运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
1.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统计质量控制是现代质量控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1)抽样检验——根据需求随机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以此来推断整体质量水平。
(2)过程控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合格率。
(3)接收控制——新产品的生产开始前,对原材料、工具、设备进行检查,避免不良品或次品进入到生产流程。
(4)可靠性检验——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测试,以此来预测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保证质量。
2.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数据分析和流程改进来最小化变异和缺陷的产生。
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是“99.99966%的品质水平”,即每生产一百万个产品只有不到四个不合格。
六西格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定义——定义问题及确定项目目标。
(2)测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4)改进——根据问题的原因实施改进措施。
(5)控制——持续监测、控制和维护改进后的流程。
3.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直接转化为产品设计的质量控制方法。
它可以把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指标。
QFD 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QFD 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客户需求和问题。
(2)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
(3)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产品的设计要求。
(4)对设计要求进行排序和分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控制方法和技术本章主要概念预算生产控制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核心知识第一节预算控制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是一项关于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所需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的书面说明。
一、预算的种类1.收支预算(营业预算)最通用的预算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计划。
2.实物量预算(非货币预算)这是一种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而以实物量为计量单位的预算方法。
组织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常采用这种预算方法。
3.投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4.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就是对现金收支进行预测,并据此衡量实际现金的使用情况。
5.总预算总预算是全面性的文件,它是由组织中各种预算综合而成的。
总预算包括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
二、预算的特点1.预算是有时间期限的。
2.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
3.预算的编制通常是由预算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编制。
4.预算招待情况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收集反馈。
三、预算的作用由于预算的实质是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为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编制计划,因此它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方向和组织中的优势部门与问题部门,从而为协调企业活动指明了方向;通过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和职能活动编制预算,也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编制预算是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用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来对照企业活动的实际效果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也使之更加客观可靠;在此基础上,很容易测量出实际活动对预期效果的偏离程度,从而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生产控制生产控制的主要由生产进度管理、库存管理、余力管理、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等部分组成。
一、进度管理生产控制的核心是进度管理。
所谓进度管理,就是严格地按照生产进度计划要求,掌握作业标准与工序能力的平衡。
进度管理的业务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作业分配。
按照生产进度计划日程要求,发布作业指令。
2.进度控制,确定每天生产进度,并查明计划与实际进度出现偏离的原因。
3.偏离校正。
二、余力管理所谓余力,是指计划期内一定生产工序的生产能力同该期已经承担的负荷的差数。
三、库存管理库存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中以及其它备品备件。
库存控制的总原则是养活库存成本,同时将库存维持在最理想的水平上。
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的库存控制方法有:1.准时(Just-in-Time)库存,或叫看板管理。
即努力达到使生产量等于运送量的理想状况使库存水平接近于零。
2.经济订货批量。
它规定着什么时候订货以及每次订多少最经济合理。
一般说来,图5—1 经济批量保管费用随着订购批量增大而增大,而订购费用则是随着订购批量的增大而减少,将两者加起来所形成的总费用曲线之最低点,即为最经济的订货批量。
最佳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为:EOQ= √2AQ/E式中:EOQ——经济订购批量;A——每次订购费用(元/次);Q——年订购总量(件或吨);E——单位物资的年保管费用(元/件•年或元/吨•年)。
四、信息管理生产控制过程,同时也是信息转换与反馈的过程。
所有企业都是由管理部门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组织生产的。
信息流控制着“人流”、“物流”的流向和流量。
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基本上有以下三种:以生产工人为对象的信息反馈、以机械设备为对象的信息反馈、以产品(加工对象)为对象的信息反馈。
五、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有关活动。
质量管理一般涉及两类总的决策:一类是战略性质的质量决策;另一类是战术性质的质量决策。
前者主要涉及制订质量水平以及为改进质量保持竞争地位所采取的步骤。
后者是对质量管理的日常决策。
在确定产品质量水平的战略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用户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随着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企业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收益(图5—2)。
图5—2 质量曲线日常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成品验收。
二是工序控制。
第三节其他控制方法一、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成本控制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2.成本控制的步骤(1)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2)根据企业的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等进行成本核算。
(3)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4)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二、经营审计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1.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报告既定政策的手段。
3.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的方法是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健康程度。
三、其他方法统计分析和亲自观察。
第四节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能够经常地为管理层提供所需信息的系统。
从理论上讲,这种系统可以是基于手工的,也可以是基于计算机的,但是目前所有谈论的包括我们这里讲到的,都集中在计算机支持的应用系统上。
目前尽管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姑且将其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系统”二字表明了一种顺序、安排和上报目的的意思。
更进一步,管理信息系统特别强调提供给管理层的是信息,而不是单纯的数据,因此,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信息加工的功能。
二、组织中的信息交流1.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所谓正式信息交流是指它是按照规定的方式或信息交流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的信息交流。
当正式的信息交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就会产生非正式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是未经管理层批准的,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交流。
Y型轮型环型全通道型图5—3组织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交流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交流网络。
图5—3显示出了五种常用的网络类型,它们分别是链型、Y型、轮盘型、环型和全通道型。
(1)五种常用网络从图5—3中可以看出,链型网络代表的是五个垂直层次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交流只能向上或向下进行。
如果让我们将Y型网络颠倒过来,我们可以看到有2个下属向其经理报告,在这个经理的上面有两级管理层。
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有4个层次的结构。
让我们在轮盘型网络的上面来观察它,我们可以看到代表车轮的4位下属向他们的经理报告。
在4位下属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所有交流都是通过经理进行的。
环型网络允许其成员与想邻的成员交流,但不允许其他交流。
它可以表示一种有三个层次的结构,其中垂直交流可以在上下级之间进行,而水平交流则只能在最底层进行。
最后,全通道型网络允许每一个成员自由地与其他四位成员交流。
(2)评价网络的效果表5—1概括出了各种网络的效率,所用的标准是:速度、准确性、产生领导者的可能性和成员间的士气。
从表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没有一个网络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好的。
交流网络及其评介标准(表5—1)交流网络评介标准链型Y型轮型环型全通道型速度中中快慢快准确性高高高低中产生领导者中中高无无士气中中低高高(3)非正式的网络在任何组织中几乎都存在小道消息的传播,而且这种传播还显示出是有一定规模的。
单线传播是人们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
小道消息能对管理者产生积极作用,即使只有少数人向多个人传递消息,管理者也能对小道消息作出分析并对其流动方向作出预测。
管理者不应该忽视小道消息的作用,尤其是对雇员来说非常重要的和能引起他们焦虑的消息。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大体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决策系统的分析一个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在该组织决策机构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它应该反映组织中决策者的意图,即能够为决策者提供足够多和足够好的信息。
2.信息需求的分析因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职能要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
3.决策的综合任何一个组织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大量的重叠信息,通过识别这种信息,管理层在设计时可以让系统只包含尽可能少的重复信息,相似的问题也可以由一个人来解决。
4.信息处理设计在综合内部技术专家和外部顾问意见的基础上,画出一个包括信息收集、存储、传送和查询功能的简明的信息系统流程图。
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完成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的安装问题了。
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如下问题:1.安装前的调试。
2.用户的培训。
3.积极应对来自组织的抵抗。
4.安全性。
5.系统的定期评审。
四、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者工作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者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会影响管理者管理职能的运用。
1.直接参与如果管理者不能完全掌握系统或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又想与同事一样有效地工作,他们将会感到越来越困难。
直接参与将使管理者在接电话、旅行去参加会议等事情上花费更少的时间,并能更密切地关注组织的活动。
2.决策能力由于管理者依靠信息作出决策,由于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极大地改变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能力。
3.组织设计复杂的住处系统正改变着组织的结构。
例如,传统的部门界限不再严格地按照部门、小组、地理位置和组织层次来划分。
管理信息系统给组织结构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组织的层次更少,更有机化。
4.权力信息就是权力。
接触机密和重要信息方式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组织内权力关系的改变。
知识难点1、预算的缺点2、经济定货批量3、质量管理4、对管理信息系统定义的理解5、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的影响6、非正式网络的作用思考与讨论1、预算作为控制手段时要注意克服的不足。
2、库存管理主要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3、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几种“流”的理解。
4、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三种反馈途径。
5、质量管理的两种总决策。
6、日常的质量控制的内容。
7、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向。
8、组织中的几种交流模式?9、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者的工作的影响。
10、预算对管理活动的作用。
11、在进行产品质量水平的战略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12、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3、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14、管理活动中交流的重要性。
15、对组织中“小道消息”的评介。
16、现代管理者如何重视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精粹阅读品质管理有些公司采取质量管理制度后,成果不佳而中止这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