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知识练习题及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三峡、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赏析

三峡、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赏析

《三峡》1、常见的翻译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特殊文言现象阙:通假字。

通缺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另外一件事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儿疾:古义:快今义:疾病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良:古义:甚、很今义:良好霜:名词作动词:下霜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荡的山谷一词多义课后习题三会背3、赏析A结合第二自然段分析三峡夏水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水漫上山陵,将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阻断,表现了三峡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侧面表现出水流之快。

B三峡四时之水的特点答::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C发挥想象描绘“清荣峻茂”答: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D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三峡水的,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答:顺序: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景色。

用意: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三峡》课后习题第一题背诵《野望》王绩1.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2.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赏析“秋色”“落晖”答:在宁静中透露出萧瑟之感,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抑郁。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惆怅的情怀。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

1一、重点1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野望》1 走近作者王绩(约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

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2 理解词语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

薄,接近。

徘徊小牛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食野菜。

在这里“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水边高地眺望原野3 鉴赏诗句(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明确:叙事兼抒情,总领全诗。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诗人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明确:秋野静景。

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明确:秋野动景。

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4)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明确:以长歌抒苦闷。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4 体会感情《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二、赏析《黄鹤楼》1 走近作者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部编版八上语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部编版八上语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体现出空间的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 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
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皋( gāo )
徙倚( xǐ )
驱犊( dú )
萋萋( qī )
燕然( yān )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 【长河】诗中指黄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步骤二 学习《野望》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唐代 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 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 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 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 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 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 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 云飘飘悠悠。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中,远处烽火台一缕 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 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前线 统帅已在燕然。
2.名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诗人以 “蓬”“雁”自喻,抒发了自己被排挤的苦闷和 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习题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精品习题

部编版八上第12课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5.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
一、原文及翻译
(1)《野望》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
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 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2.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 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 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 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徙倚欲何依”. (3)结合诗意及作者的感情分析,体现出作者的避世之意的句子是“长歌怀采薇”。 (4)结合诗的内容分析,“望”的宾语(或内容)有: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禽归。
7.【答案】 (1)世事变化难以预料;长江对岸的汉阳的平野,一棵棵青翠的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非常茂盛。 (2)A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鹤楼 【解析】【参考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要整体阅读,把握情感基调,然后看作者选用了 哪些意象,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氛围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同诗歌文本中诗句情感一致的判断和分析。做这种题首先要熟悉诗歌内容,抓 住句中关键字眼,或回溯诗歌标题及诗文内容等方式去判断。

《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

《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

文言文及诗歌专题练习(一)内容:《野望》、《三峡》复习及完成时间:10月27日《野望》知识点提示:1、首联交代“望”的时间、地点,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现诗人彷徨惆怅、孤独无依的心情;2、颔联和颈联由远及近、一静一动地写景,整体给人静谧之感,“秋色”、“落晖”从颜色的角度增添了萧瑟的意味;3、尾联借用典故,既道出诗人类型苦闷,又透露出归隐的意向。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东薄望,欲何依。

树树秋色,山山落。

牧人,马带归。

相无相识,长歌怀。

1、将诗歌补充完整。

(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颈联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语言描述出来。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1、首联描述了仙人骑鹤的传说,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虚实相生,神秘感十足。

2、颔联中的“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出晴川草树和满洲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

是以荣景显伤情。

4、尾联展示了黄鹤楼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烟波与愁绪交融,使诗歌回到开头的渺茫境界。

主旨】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通过对黄鹤楼及周围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情。

1、《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他乡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追求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通过对江山美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诗中的“飞天镜”和“海楼”是比喻诗人眼前的月亮和远方的云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山秀丽的景色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诗中的“渡荆门”是指XXX离开故乡的地方,也是诗中表达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汇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明确了出发地和目的地:离开远离荆门,前往楚国游玩。

2.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广阔开阔的景象。

3.XXX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句表达了他奇思妙想的特点。

4.XXX在《渡荆门送别》中,借用故乡的水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他说“我仍然珍爱故乡的水,即使在万里之外也会想念它。

”5.XXX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日西湖美景,他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XXX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这句诗句来描绘美景。

理解性默写:1.诗人通过描述早春的XXX活动来传达春天的消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他写道:“几处早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知识重点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背景与主题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上《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古诗阅读题

八上《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古诗阅读题

《唐诗五首》考题集锦1.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3)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各题。

(共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

(3分)答:(2)四季轮回、春去冬来,诗人生发了许多感慨,留下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

请你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两句诗:①“。

”②“”。

(使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不得分,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3.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各题。

(共7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分)答:(2)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答:(3)“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6.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

1一、重点1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野望》1 走近作者王绩(约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

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2 理解词语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

薄,接近。

徘徊小牛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食野菜。

在这里“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水边高地眺望原野3 鉴赏诗句(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明确:叙事兼抒情,总领全诗。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诗人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明确:秋野静景。

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明确:秋野动景。

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4)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明确:以长歌抒苦闷。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4 体会感情《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二、赏析《黄鹤楼》1 走近作者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知识练习题及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乡关:故乡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答:不重复。

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1、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2、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进西北边塞慰问。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 1—2句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答: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郁、愤慨。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答: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

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9.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10、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古诗词鉴赏题套路模式答题技巧01、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02、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例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

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03、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