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点速记手册-第六章 武术文化【圣才出品】
个人答案版2010 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 《导游知识专题》试题A卷
201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婚礼所反映的文化属于( A)形态的文化A.行为 B精神 C.制度 D.物质2、大力提倡‚兼爱‛(广泛地爱)、‚尚同‛(崇尚平等)主张的是(B )。
A.墨子B孟子C孙子 D.庄子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经的人是( B )A.安世高B.鸠摩罗什 C.玄奘 D.支类迦谶4、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 B )。
A.白朴 B.王实甫 C.关汉卿 D.马致远5、‚百戏‛最为盛行的时代是( D )代。
A宋 B.元 C.唐 D.汉6、《千里江山图卷》的作者是( C )。
A.黄公望 B.范宽 c.王希盂 D董源7、‚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是( C )说的。
A毛泽东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8、史书上关于佛教传人中国最早的记录是( B )。
A.‚白马驮经‛归来 B大月氏王的使者伊存至长安口授佛经给博士景卢 C汉明帝派12名使者赴西域求佛法 D.新疆始建克孜尔千佛洞9、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组织编修《道藏》是在( A )时期A.唐玄宗B.唐高宗C宋徽宗D.宋真宗10、一般认为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唐永徽二年,这一年是公元(651)年11、华人所称的‚天主教‛是指基督教宗派中的( C )A新教 B东正教 c.罗马公教 D.景教12、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土木结构建筑的( B )期。
A过渡 B.发展 c.成熟 D.总结13、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时代是( B )代。
A.唐 B.宋 c.元 D.明14、在居住建筑中三檩三柱一穿的构架形式属于( D)建筑结构类型A人字粱式B干栏式c抬梁式D.穿斗式15、中国的院落建筑出现于( C )。
A.夏文化时代 B.商代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16、中国古代保存至今最长的石梁桥是( D )。
A安济桥 B安平桥 C.卢沟桥 D.洛阳桥17、道家‚辟谷轻身‛出现于( C )时期。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章节考点知识归纳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考点提要】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1.文化是人类诞生之后发生的现象,“文”就是“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与自然斗争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
2.凡是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3.作为传统文化,其传承性的特征尤其突出。
4.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这一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我们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6.社会意识文化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7.中国传统文化的划分:(1)从形态角度分: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
(2)从层次角度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主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亚文化。
(3)从历史演变角度分:原始社会文化、奴隶制社会文化、封建制社会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4)从学科角度分:哲学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教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
(5)从地域角度分: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等。
(6)从功用角度分: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健美文化等。
(7)从文化主体所在范围角度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寺庙文化、政府文化、城市文化、农村文化等。
(8)其他角度分:官方文化、民间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1)距今约180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原始的渔猎生活,可能有了最初的用火熟食。
(2)北京猿人(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已被世界公认,确认已学会用火熟食,开始了人类饮食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
(节选自:2014年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3)北京猿人被认为是蒙古人种的祖先,是华夏民族的先祖。
(4)距今约五千年左右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中心,开始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至夏时形成华夏族。
2015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中级)考试大纲(试行)《导游知识专题》
2015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中级)考试大纲(试行)《导游知识专题》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包括单选、多选、简述三种题型。
单选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4个)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为我”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熟悉“八卦”的创造者,墨家、兵家、法家的创派时间、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要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名、记录其理论的有关典籍、孔子的认知、教育观和“仁学”的“仁”所包涵的内容、“礼治”的功用、孟子的“民本”、“性善”说和儒家学派在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四种形式,“道”的本质及道家以柔克刚、奇正互变的辩证思想、庄子“自恣,适己”、“大智”、“物化”、“游世”的思想要义以及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经典。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的考前冲刺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3 / 8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它是在原始信仰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民间信仰活 动。萨满教曾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目前我国东北通古斯语系少数民族鄂伦春族、鄂 温克族等仍信仰萨满教。
A 项,峨眉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C 项,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D 项,普陀山是观世音 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9.汉传佛教中,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 A.禅宗 B.净土宗 C.律宗 D.天台宗 【答案】A 【解析】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是我国 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B 项,净土 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在民间影响最大。
10.许多道教宫观以“太清宫”“上清宫”命名,“太清”“上清”分别指的是( )。 A.灵宝天尊和原始天尊 B.原始天尊和道德天尊 C.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 D.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答案】C
5 / 8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道教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太清”是指道德天尊, “上清”是指灵宝天尊;“玉清”是指元始天尊。三君各为教主,称为三洞尊神,为神王之 宗,飞仙之主,统御诸天神,宇宙万物都是他们所创造。
11.被伊斯兰教各派视为教法和民法的依据的经典是( )。 A.《古兰经》 B.《主行录》 C.《圣训》 D.《道德经》 【答案】C 【解析】《圣训》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为伊斯兰教的重要 文化遗产之一,经辑录定本的《圣训集》被视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基本经典,是对《古兰 经》基本思想的阐释。它对整个伊斯兰教的教义、教律、教制、礼仪和道德作出了全面回答 和论述,成为后世各派法学家立法、制法的第二位渊源和依据,也是历代教职人员、学者进 行宣教和立论、立说的依据,受到穆斯林的高度尊崇。
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五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5章武术文化5.1考点归纳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1.武术与武术文化的概念(1)武术①定义从广义看,武术既是文化,又是体育。
从武术作为体育项目这一狭义的理解看,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②类型按照运动形式武术分为:套路、格斗、功法。
其中套路按照演练特征分为:拳术、器械、对练。
a.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地趟拳、象形拳等。
b.器械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双刀、双剑、九节鞭、双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b.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格斗技击等。
(2)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是对武术的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2.产生与发展(1)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①远古时期100多万年前,生产资料异常缺乏,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等生产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木棒、石头击打野兽的方法。
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是武术的源头之一。
②石器时期a.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们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初步积累了经验,开始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劈刺格斗技术,形成了武术的萌芽。
b.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用兵器的技艺及战争需要的格斗技术从生产技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技术领域。
人与人的竞技格斗使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
③公元前21世纪武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逐渐走向民间。
“侠”和“士”开始出现,武术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使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
同时,武术理论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这些都是中国武术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④公元前221~公元960年出现了套路形式的“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对抗性的手搏、角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徒手和器械项目内容更加丰富,武术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道家的精、气、神思想对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前冲刺卷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 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下列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的是( )。 A.物质形态文化 B.行为形态文化 C.制度形态文化 D.精神形态文化 【答案】D 【解析】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 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形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 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是文化的核心。
10.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世界一些主要宗教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下列教义中 属于伊斯兰教的是( )。
5 / 44
圣才电子书
A.天堂地狱说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⑤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 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 打击犯罪。
5.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 甘肃省等地的( )等。
9.下列道教著名历史人物中,自号“华阳隐居”“扶摇子”的分别是( )。 A.葛洪、陈抟 B.陶弘景、陈抟 C.张陵、陶弘景 D.张伯端、陶弘景 【答案】B 【解析】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 中宰相”;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白云先生”。A 项,葛洪,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C 项,张陵,字辅汉,道教徒称之为 张道陵、张天师等。D 项,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人称“悟真先生”。
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笔记及习题(汉字文化导游知识)【圣才出品】
第1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1.1 复习笔记一、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概述(1)汉字的历史①文字一般源于图画。
a.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b.图画式的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语音、意思、形状都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规则而形成的汉字体系。
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仅具有人类文字早期“象形、指事、会意”的方法,还出现了“形声”字,并有了“转注、假借”这些古人总结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③汉字的萌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生活器具,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而产生的。
(2)汉字的种类①从形体演变上划分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第一,出土地区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第二,名称出土地区为殷王朝都城的遗址,称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写的文字,又称契文;因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故而又叫贞卜、卜辞。
第三,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四,特点是有固定字形、语音和意义的系统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写,因而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形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状。
第五,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景点常作为一种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现。
b.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第一,名称“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铸的字突出被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款”,金文又被称作“彝器款识”。
第二,盛行时间商、周、秦、汉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第三,特点字形显得工整一些,笔画趋于圆润,已带有书法的美感。
c.篆文——官府使用的文字,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代。
中级导游资格考试《导游知识专题》核心复习资料(DOC)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1.从人类创造的文化所具有的形态看,有物质形态的文化、行为形态的文化、制度形态的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文化。
2.凡是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
3、精神形态的文化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
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李约瑟博士称中国古代科技“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任务的前面,”1、老庄“道”,杨朱“为我”,王弼何晏“玄学”,范缜“无神论”,张载的“元气说”王阳明的“心学”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a、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b、形成具有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c、融合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
d、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E、是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
f、是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3、较早的是山西芮城的西侯度猿人180万年,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
以华夏族形成开始为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文明史已有5000年之久。
有4000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4、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伦理道德文化。
佛家文化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
道家文化则是学术文化。
5、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儒以修己为体,以治人为用,道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佛以定为体,以慈为用,其宗旨各别,不能一也。
6、高层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的最深层面,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深最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湛深邃上。
7、汤因比:中国从公元221年以来,几乎所有时代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
8、诺贝尔75,1988,孔夫子。
9、夏商周时期,两个重要影响至今的哲学体系:八卦易学体系,阴阳五行体系。
10.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和西周的周易。
研究易学的学派有:学理易(探究易理)和术数易(占筮之术)。
11、夏至商是阴阳五行说萌芽时期,至春秋形成体系。
邹衍。
12.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春秋人,学说归纳: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非命、明鬼。
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专业内部复习资料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2005年的考题(共9分)•单选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为主体的文化。
CA.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B.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C.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D.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2、我国京剧脸谱表示“忠勇”、“奸诈”的象征颜色分别是()。
BA. 黄色、黑色B. 红色、白色C. 赭色、银色D. 黑色、白色3、构成中国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是()。
CA. 汉字的笔墨B. 汉字的笔韵C. 汉字的体势D. 汉字的意蕴4、从今文字的书体演变来看,行书是由()变化而来的。
AA. 楷书B. 草书C. 隶书D. 篆书5、20世纪我国画坛“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A. 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B. 程十发、唐云、齐白石C. 黄宾虹、齐白石、程十发D. 傅抱石、刘海粟、唐云•多选题51、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创始人孔子经典言论的有()。
BDE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仁者,爱人C. 以德行仁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E. 有教无类52、下列选项中,依次为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有()。
BDA.成兆才、马金凤、尹桂芳、千里驹B.严凤英、常香玉、袁雪芬、红线女C.黄新德、常香玉、傅全香、俞振飞D.韩再芬、马金凤、茅威涛、马师曾E.千里驹、马金凤、戚雅仙、红线女•判断题71、传统京剧中常见角色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其中“生”是京剧表演中惟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
72、诗、书、画、印结合,既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技法,又是欣赏中国绘画应掌握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了解]•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文化内容[熟悉]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二)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熟悉] p.4-P.9•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3、主体: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融合;•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导游中级考试资料——导游知识专题五:武术文化
1 专题五:武术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统称“武术”,海外将中国武术称为“功夫”。
武术是文化有事体育。
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武术文化:是指包括武术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的技击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反映。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源头: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中。
100多万年前,狩猎,从中学会了使用木棒、石头击打野兽的方法。
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萌芽: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用这些劈刺格斗技术时。
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是第一次飞跃。
但其技能,还是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
新石器时代末期,各部落出现了频繁的战争。
其生产技能也随之转变为军事战斗技能,其中的军事格斗术就是武术格斗的源泉。
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产生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中国武术体系初步形成:公元前21世纪,武术开始走向民间,以个人技艺为主的搏击。
“侠”和“士”开始出现。
武术功能多样化发展。
如:表演性,竞赛性,娱乐性。
武术理论开始出现并发展——中国武术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武术逐渐与养身相结合:公元前221---公元960年,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几个朝代。
出现了套路式的“剑舞”、“刀舞”、“双戟舞”。
徒手和器械项目内容更加丰富,武术逐渐与养身相结合。
“武举制”:唐代开始。
军事训练的程式化:宋元时期。
宋代使用——教法格。
出现了教头。
武术在民间普及,出现了大类比武的“露台争交”。
大发展时期:明清。
对武术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把原来口传身教的武术技术,用明确的文字、绘图记录了下来。
主要人物: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等。
大量的武术专著问世。
戚继光写了《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练兵杂纪》1840年鸦片战争后,冷兵器消亡,武术基本上从军事中脱离出来,成为强身自卫的运动,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后,曾把武术作为中国式体操。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题库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题库
本题库是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题库,包括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真题精选。
本部分从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真题有助于学员夯实专业基础,掌握命题规律,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本部分严格按照最新的《全国中级导游人员等级考试大纲》对于“导游知识专题”部分的要求安排章节,共分11个专题。
每一专题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目录
第一部分真题精选
2015年~2018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精选)及详解
2013年~2014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精选)及详解
2012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及详解
2011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及详解
2005~2010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专题1 政策与法律法规
专题2 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3 宗教文化
专题4 建筑文化
专题5 饮食文化
专题6 武术文化
专题7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专题8 陶瓷文化
专题9 珠宝玉石文化
专题10 游客心理与服务
专题11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相关资料: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全套资料【教材+考点手册+真题精选+题库+考前冲刺】
更多优质备考资料,请登录弘才学习网。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知识专题》(修订版)-专题五 武术文化【圣才出品】
专题五武术文化1.什么是武术文化?怎样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答:(1)武术文化的含义武术文化是对武术的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中国武术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民族精神和辩证法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军事学、教育学、美学以及丰富多彩的健身术相互关联渗透。
武术文化反映的伦理型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人文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土壤中,因而尚武与崇德是武术中密不可分的两方面。
(2)武术的基本概念①狭义的武术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②广义的武术武术既是文化,又是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奥妙,形成了内涵深广,层次复杂的庞大理论体系,是对武术的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③具体表现a.产生武术源于狩猎、捕鱼和原始格斗等人类的生产斗争实践。
b.作用第一,以人体运动为基本形式,发展人的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具有健身价值;第二,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信念。
武术追求健康价值与精神价值结合。
c.意义和影响第一,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直接表现。
第二,武术既可强健体魄,又能振奋民族精神。
第三,武术是我国参加锻炼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世界化迈进。
2.武术是如何产生的?怎样理解武术的发展过程?答:(1)武术的产生武术源于狩猎、捕鱼和原始格斗等人类的生产斗争实践。
具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源头: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先人在狩猎时无意识地对木棒、石头的使用,是击打技能的源头之一。
②萌芽: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开始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劈刺格斗技术。
③正式独立:新石器时代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使格斗技术与使用兵器的技艺从生产技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技术领域。
人与人的竞技格斗使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
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及答案
2021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的相应题号后的空档内。
每题1分,共5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 )文化的融合.A儒家与道家B儒家与佛家C道家与佛家D儒家、道家与佛家2.八卦中的离、艮、兑象征着自然事物与现象:〔〕A泽、雷、山B天、地、山C天、地、风D火、山、泽3、五行中的相克,以下答案正确的选项是〔〕A金→木→土→水→火→金B金→水→土→木→火→金C金→木→火→水→土→金D金→火→土→水→木→金4、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的是〔〕A禅宗B律宗C密宗D净土宗5、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及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A禅宗B律宗C密宗D净土宗6、〔〕时期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A魏晋B三国C唐宋D明清7、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与春班进京,就是“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A弋阳班B春台班C温州班D四季班8、民国初年,被称为京剧“四大须生〞是〔〕A余叔岩、言菊明、高庆奎、马连良B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汪桂芬C程长庚、谭鑫培、余三胜、孙菊仙D高庆奎、马连良、王鸿寿、盖叫天9、在京剧中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A生B旦C净D丑10、话剧是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历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根底。
A田汉B欧阳予倩C曹禺D郭沫假设11.被称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是〔〕A田汉B欧阳予倩C曹禺D郭沫假设12.指出以下不属于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A选题B意境C风格D构图13.以下的藏传佛教中,宁玛派又称〔〕。
A红教B花教C白教D黄教14.佛教中有“四圣谛〞,其中〔〕“解释形成所有痛苦与烦恼的原因〞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15.道教的产生与确立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东汉至魏晋南北朝C隋唐与北宋D南宋金元16.五斗米道创始人〔〕A张角B寇谦之C张陵〔东汉〕D王重阳17.创造麻沸散、五禽戏的是〔〕A华佗B葛洪C陶弘景D杨上善18.?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华佗B葛洪C陶弘景D杨上善19.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是〔〕A华佗B葛洪C陶弘景D孙思邈20.〔〕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A?古兰经? B?圣训?C?穆罕默德言行录? D?华严经?21.伊斯兰教于〔〕传入中国。
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武术文化考点整理
中级导游考试-武术文化考点整理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武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运动形式:套路、格斗、功法套路:拳术、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称呼:古代---手搏、技击、武艺;近代---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海外---功夫武术文化:包括武术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远古时期·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这是中国武术的源头。
·特点: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很大改进·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劈刺格斗技术,形成武术萌芽-新石器时代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萌发、各部落出现了频繁的战争。
磨制锋利工具转化为武器·特点:脱离了生产技术,转变为了军事格斗技能,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公元前21世纪-1840年,进入有阶级社会·作为独立的社会现象,“侠”“士”的出现·特点: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
·武术理论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是武术体系逐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公元前221-公元996年·道家提出的炼养精、气、神的思想和唐代开始实行的“武举制”(唐702年)。
·特点:武术出现了套路形式,其对抗性有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剑舞”“刀舞”“双戟舞”-宋元时期·使用统一的训练操典《教法格》·专职教习人员“教头”的出现·中国的封建制度继续强化,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特点:进一步在民间普及,拳械技艺进一步丰富,套路武术有了发展,有了单练和对练等,同时也出现了打擂比武的“露台争交”。
-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戚继光、程宗猷Yóu、茅元仪,·教学变化:把口传身教的武术技术系统总结和整理,用文字绘图记录下来,出现武术专著(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杂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力加强·特点:武术得到大发展,流派林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中级导游考试-武术文化、中医药文化知识点整理
武术文化按照2018年中级导游考试大纲要点整理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武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运动形式:套路、格斗、功法套路:拳术、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称呼:古代---手搏、技击、武艺;近代---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海外---功夫武术文化:包括武术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远古时期·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这是中国武术的源头。
·特点: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很大改进·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劈刺格斗技术,形成武术萌芽-新石器时代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萌发、各部落出现了频繁的战争。
磨制锋利工具转化为武器·特点:脱离了生产技术,转变为了军事格斗技能,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公元前21世纪-1840年,进入有阶级社会·作为独立的社会现象,“侠”“士”的出现·特点: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
·武术理论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是武术体系逐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公元前221-公元996年·道家提出的炼养精、气、神的思想和唐代开始实行的“武举制”(唐702年)。
·特点:武术出现了套路形式,其对抗性有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剑舞”“刀舞”“双戟舞”-宋元时期·使用统一的训练操典《教法格》·专职教习人员“教头”的出现·中国的封建制度继续强化,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特点:进一步在民间普及,拳械技艺进一步丰富,套路武术有了发展,有了单练和对练等,同时也出现了打擂比武的“露台争交”。
-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戚继光、程宗猷Yóu、茅元仪,·教学变化:把口传身教的武术技术系统总结和整理,用文字绘图记录下来,出现武术专著(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杂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力加强·特点:武术得到大发展,流派林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2019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导游知识专题真题
2019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导游知识专题真题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文化内容属于物质文化形态的一组是()。
A.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上海外滩建筑群B.十三陵、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插茱萸C.分封制、科举制、XXX签、半坡遗址的瓮棺D.五经四书、知恩图报、、郡县制2、XXX认识观的核心是()。
A.生而知之B.学而知之C.识在本心D.识不可知3、XXX教义认为,只有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这样一些正确的行为,才可以积极地实践一切善行。
这种行为叫()。
A.正念B.正业C.正语B.正命4、XXX、宁玛派、和的俗称顺次为()。
A.黄教、白教、花教、XXX、花教、白教、黄教C.白教、黄教、XXX、花教D.花教、XXX、白教、黄教5、XXX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也产生过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的引进。
A.石狮子B.莲花纹C.须弥座D.塔6、XXX服食修炼方法中的“服食”主要是指()。
A.服食五牙B.服食空气C.服食美馔D.月漫食丹药7、XXX指导思想的依据是()。
A.《》B.《圣训》C.《穆罕默德言行录》D.《圣训》和《穆罕默德言行录》8、在中国建筑史上,秦-汉建筑、隋-宋建筑、元-清建筑的主要特点可以依次概括为()。
A.雄浑壮丽、豪放朴拙、精细富缛B.豪放朴拙、雄浑壮丽、精细富缛C.雄浑壮丽、精细富缛、豪放朴拙D.豪放朴拙、精细富缛、雄浑壮丽2019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试题导游知识专题真题9、北京颐和园的主体景观建筑是()。
A.排云门B.排云殿C.佛香阁D.智慧海10、园林构景中以小见大、打破空间局限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
A.借景B.添景C.漏景D.框景11、在苏州园林中,被认为是“文人园”代表作的园林是()。
A.狮子林B.XXX12、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西洋建筑遗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武术文化
【考点1】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1.武术与武术文化的概念
(1)武术
①定义
从广义看,武术既是文化,又是体育。
从武术作为体育项目这一狭义的理解看,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②类型
按照运动形式武术分为:套路、格斗、功法。
其中套路按照演练特征分为:拳术、器械、对练。
a.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地趟拳、象形拳等。
b.器械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双刀、双剑、九节鞭、双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b.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格斗技击等。
(2)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是对武术的技击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
2.产生与发展
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
①远古时期
100多万年前,生产资料异常缺乏,人们为了生存,在狩猎等生产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木
棒、石头击打野兽的方法。
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是武术的源头之一。
②石器时期
a.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们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初步积累了经验,开始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劈刺格斗技术,形成了武术的萌芽。
b.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用兵器的技艺及战争需要的格斗技术从生产技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技术领域。
人与人的竞技格斗使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
③公元前21世纪
武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逐渐走向民间。
“侠”和“士”开始出现,武术功能的多样化发展使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
同时,武术理论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这些都是中国武术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④公元前221~公元960年
出现了套路形式的“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对抗性的手搏、角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徒手和器械项目内容更加丰富,武术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道家的精、气、神思想对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武举制”的创立,使更多的人投入习武活动,促进了武艺的提高。
⑤宋元时期
在军事训练的程式化上,兵器技艺进一步规范化。
在军队训练上,宋代使用了统一的训练操典——教法格,出现了专职教习人员——“教头”。
武术在民间进一步普及,产生了单练和对练的运动形式等,同时出现了打擂比武的“露台争交”。
⑥明清时期
武术进入繁荣阶段,流派林立,以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等为代表,大量的武术专著问世。
戚继光撰写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杂纪》等,在军事上影响颇大,在武艺训练上也为后世所遵循。
⑦近代(1840年以后)
武术基本上从军事中脱离,成为强身自卫的运动,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了精武体育会等武术团体,形成了国术馆体系,并组织了考核和表演。
辛亥革命以后,曾把武术作为中国式体操,试图用近代运动的形式,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
武术开始走向专门化、社会化、体育化。
⑧新中国成立后(鼎盛时期)
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武术运动,编成《中华武术拳械录》,大量隐藏在民间的拳种套路和技术被挖掘,武术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1900年,武术被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武术开始走向世界化。
【考点2】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1.民族精神与武术
(1)武术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实践,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直接表现。
(2)武术具有健身价值,可以从多方面增进人体健康,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项目。
(3)武术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武术锻炼除追求外在的“形”,更注重内在的“神”“志”“情”,讲究内外兼修,要求坚持不懈,可以供人欣赏。
(4)中华民族尚武,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体现了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2.道家哲学与武术
道家本体论思想是中国武术认识论的思想根源。
(1)道论
①中国武术认为“道”是武术最根本的特征,由此生出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种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变化技艺。
②武术文化的思维方式重直觉、重悟性,以形象感知来把握事物,因而招式可以传授,意境、神韵、武术之道只能由学习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
(2)气论
“气”即“道”的体现。
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武术的功能、神韵、绝技等外存形态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
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以“气”为基础与根本,以“功”为外在形式与表现。
(3)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人自我身心内外的高度和谐统一。
在武术实践中必须使人体自身适应宇宙自然,达到二者的统一,方能完满实现武术的目的。
3.《易经》哲学与武术
(1)以阴阳为代表的辩证观念
《易经》最基本的思想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它研究探讨的是阴阳变化的存在规律,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神奇莫测的变化均为阴阳对立使然,由阴阳对应观念衍生出一系列诸如动静、刚柔、虚实、进退、攻守等对应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拳种、门派的武术理论之中。
它们所代表的诸多对应因素的不同组合及其对立与转化的种种演变,构成了
中国武术的各种技击原理与方法。
武术要求“动静相生”“刚柔互补”“快慢相间”“后发先至”,这些都是以阴阳辩证观念为哲学基础的。
(2)以八卦为代表的万物生成观念
《易经》是从人类两性、动物雌雄以及昼夜、寒暑、日月等自然现象来确证阴阳化生万物观念的,把八卦作为宇宙万物之根本,八卦代表八种最基本的事物:乾天、坤地、震雷、离火、巽风、兑泽、坎水、艮山。
武术中将八卦对应于人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按此卦象而制定步法、掌法、身法。
由《易经》八卦派生出的五行,太极学说与中国武术的一些拳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广为传播的太极拳。
4.《孙子兵法》与武术
《孙子兵法》是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的直接渊源和武术思想的重要基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被视为确定战略战术必须遵循的重要思想。
中国武术各拳种、各流派极为重视这一思想。
5.中国伦理与武术
武术具有浓厚的伦理思想,尚武与崇德成为密不可分的两方面,武术文化反映了伦理型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武德。
(1)对习武的认识
中华武术家把练武术作为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即修身。
练武之内外兼修,内即指品行的修养,外即指技艺的修炼,习武者应将品德与技艺的修炼同时进行。
(2)武德仁学
①武家授徒主张择人从严。
②武技运用上的主张“仁”的伦理思想。
a.社会实用中的仁学
用于战场,主张先礼后兵,旨在制服敌人,尽可能避免杀戮。
b.对抗性竞技中的仁学
即“较武”“比试”,主张“君子之争”“点到为止”“以武会友”。
(3)泛和谐价值观
中国武术通过和谐的伦理观念来实现其功能,视个体和谐为真,天人和谐为美,人际和谐为善,和谐观念是武术伦理思想的最高准则。
(4)侠义精神
武德崇尚仁爱,同时倡导侠义精神,主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忧国忧民,扶危济困,保家卫国,血染战袍。
侠义精神是武林人士崇尚的美德与人生追求。
【考点3】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少林、武当、峨眉武功是中国武术宝库中著名的三大重要流派,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三大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四大流派是指河南少林、湖北武当、四川峨眉、梁山功夫。
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则分别是指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崆峒五派。
1.少林武术
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得名。
少林拳是以少林寺为中心的整个地区的拳术集合代表,是经过历代僧徒以及众多武术家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后逐步形成的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历史上重要的武术大师有元明时期的白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