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挂图。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谁想说一说画上都画了什么?最远处有什么?近一点的地方是什么?最近的地方是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四个字。)像这样有山有水的画叫做山水画。
师:那你们想听听诗里面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吗?
2.师配乐朗读。这首诗有几句话?每句诗都有几个字?像这样的诗叫做五言诗。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探究谜语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产生对中国古文化自豪感。
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语言运用: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生字。
思维能力: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题

备课人
X X X
使用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3.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要想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你轻声读一读这首诗,在诗中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说课稿

《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

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

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导语】《画》是⼀⾸五⾔谜语诗。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幅精美的⼭⽔画,画上有⼭、有⽔、有花、有鸟,鸟语花⾹、⼭⽔相衬,给⼈以⽆限的美感。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

教学⽬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培养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乐的磁带。

2、学⽣课前⾃制的⽣字卡⽚,⽔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课时

切⼊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家猜⼀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师也出个谜语⼤家猜⼀猜好吗?远看⼭有⾊,近听⽔⽆声。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学⽣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的特点,利⽤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下⼦抓住了孩⼦的⼼,激发了孩⼦们学习课⽂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按⼀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幅画引出课题,让学⽣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学⽣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整体感知课⽂,体会⼤⾃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学生能够辨认简单的图形并试着模仿;

3.加深学生对元素颜色的理解;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画的种类

活动一:谈画

•让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中出现的图画,并让学生描述画中的内容。

•了解画的种类,引导他们谈论一下他们知道的画种类,并与学生分享其他新颖的画种类。

•导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将学习到关于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线条、颜色等。

活动二:画线条

•让学生拿出笔和纸,让他们模仿书写字画线条。逐步增加他们画图形的难度,如画圆、正方形等。

•学生可以慢慢试着在图形里添加其他图形。

活动三:元素颜色

•引导学生想象各种颜色并用基本工具将它们绘制在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对基本颜色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画的方式

活动一:用图画说话

•让学生选定一幅图片,并试着讲述出其中的内容。可以借助图片中的线条、颜色等元素。

•谈论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和状态。

活动二:画一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一个小故事,并试着用图形和颜色表达出它。

•谈论使用不同元素和颜色的效果。

活动三:向导画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人做画,其他人向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材料:

1.笔和纸

2.各种颜色的颜料

3.不同类型的画册或图片

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如课中的互动、作品展示等。同时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态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导入课题《画》。(板书课题,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的起源及其表现形式。

2.能够简单地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思。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画的起源及其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画的起源及其表现形式。

–告诉学生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十几万年前,是在石壁上画的。

–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画作品,如油画、水彩等,让学生对画的形式和类型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谈论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如文德思,梵高等,让学生了解画家的风格和作品风格的特点。

2.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思。

–给学生出示几张画作品,让学生发表对它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画画的方式,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思。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给出的主题或者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画画,然后让学生和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和评论。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和景象,发现它们的美,然后让他们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给学生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教学总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画的起源及其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用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思,以及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意,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真正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到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课题

备课人
X X X
使用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课件

04.古诗赏析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 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 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 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 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 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 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 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 然之声。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三、古诗赏析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 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
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 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 怀的感触在里面 。
四、课堂总结
这首古诗描写的景物有山、有 水、有花、有鸟,描绘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 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诗人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 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画》的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二)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部编版一年级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画》

部编版一年级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画》

部编版一年级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画》

部编版一年级上小学语文说课稿:《画》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

文及教案

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一年级古诗《画》面试说课稿

一年级古诗《画》面试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古诗画中描写的景象》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古诗画中描写的景象》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學生朗读能力较强,但是情感体验,理解能力,感受语言能力比较弱。
难点敎學方法
1.通过图文结合以及解说,理解诗句意思。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画》中描绘景象。
敎學环节
敎學过程
导入
1.猜谜语。
(1)“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打一物:(风)
生:为什么山有色而水没有声音呢?为什么春天过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儿还盛开呢?问什么人来到了鸟面前,鸟儿也不怕呢?
师:因为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特点。画面上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都是静止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
6.理解诗句中反义词。
动——静 有——无 远——近 来——去
課堂练习
(难点巩固)
整,诗中多组反义词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妙趣横生。
生:这里说是花
(4)“人来鸟不惊”:人到了眼前,鸟也不害怕。
生:这里说是鸟
(5)师:这首诗写了山,水,花,鸟。与现实生活中一样吗?
古诗中“山有色,水无声。” 现实中“山有色,水有声”
古诗中“春天过去,花儿常开。” 现实中“春天开花,春去花谢”
古诗中“人来了鸟儿也不怕。” 现实中“人一来鸟儿惊飞”
5.问题探究,感受画中描绘景象。
敎师姓名
吕梅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案

6画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走之1个偏旁。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1.制作带有反义词的头饰。

2.一幅山水画。(画上题写着?画?这首诗。)

3.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打印学生活动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正确书写“水、去〞2个字。

2.在图文结合、归类识字的过程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并在此根底上理解古诗的大意。

3.能正确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观察图画,初读古诗

活动1观察并交流图画,猜谜语

1.课件出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精巧的山水画。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

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2.课件出示古诗?画?,学生猜谜语。老师读这首谜语诗,引导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画面。(课件出示)

活动2出示初读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1.根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标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

(1)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指出读得不正确的字音,互相教一教。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新课标

图片展示:展示与画相关的图 片,帮助学生理解画的内容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 流,分享画的过程和感受
教学资源
教材与教具:使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准备教学PPT、黑板、教学用具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评价方式
区分“人”和“入”的写法及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画”字的含义及用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画”字的笔顺及笔画顺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正确书写“画”字并运用在实际生 活中
针对教学重点:通过讲解、示范、 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画”字 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解决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对教学难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课 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画”字所 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针对教师能力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 实的语文功底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 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测验或考试评价: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口头提问评价: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

2.会认10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

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一)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

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

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二)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四)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一)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

形,了解字义。

(二)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三)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远:半包围结构,先认识“辶”走之旁。加一加方法记忆:元加走之旁就是远。

组词:远处,远方。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

字。组词:景色、彩色。

近:半包围结构。加一加方法记忆:今加走之旁就是近。形声字方法记忆:今与近发音比较相近,走近某处要有腿走路。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

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

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

无有、无用、无人。

(四)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一)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在书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

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

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1)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2)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3)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

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7.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二、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三、作业设计

书写“来、不、”两个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