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答案(1~6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
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
.....................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
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
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
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
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第二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领土总面积是多少?
............ 960 (1040)万平方公里
★.2.、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
(一)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第二,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第三,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三)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
(四)周边其他国家与我国领土争议及安全威胁
★.4.、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
.....
............胁有哪些?
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国土争端问题。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第二,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第三,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5.、印度对华军事战略趋向是什么?
...............
当前印度对华军事战略:
一是以我为敌,确立“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
二是加强战场建设,实施重兵防御部署
三是加强对华威慑
★.6.、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我国安全问
.....
...............题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际安全环境基本上满足了“四化”建设需要,但也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大战和外部入侵的危险没发生,但卷入地区的冲突的危险增加了;国际格局未变,但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军事实力差距没有大变,但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加了。
今后10年,台湾分离主义将增加我国卷入战争的危险,但不至于引发世界大战;中美矛盾将增强我国安全的不确定性,但中美之间仍能进行消极的安全合作;经济全球化将增加我国非传统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战略重要性不会大幅提升。
我国需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抑制军事冲突发生;加强安全合作,增强相互信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竞争力与抗危机能力。
第四课:中国国防与国防建设
★.1.、什么是国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定义: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外来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类型有哪几种?我国属于哪种国防?
....................
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国防
1、扩张型的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它们以国家安全需要为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肆意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自卫型国防
2、自卫型的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国防力量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
联盟型国防
3、联盟型的国家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
联盟型国防又分为两种:一是一元体联盟,即某一大国为联盟的盟主,其它国家处于从属地位;二是多元体联盟。
即联盟诸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
中立型国防
4、中立型的国家是指一些奉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
全,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3.、现代国防有哪些特征?
...........
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现代国防的斗争,不仅继续以双方军事势力在战场上进行武力较量为基本形式,而且也通过非武力斗争形式进行角逐,如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
2)战争潜力的转化
现代国防仍然是以军事力量为主体,但它不单纯指军事力量,还要靠国家潜力转化为作战的实力。
3)综合国力的抗衡
现代国防,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对抗。
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4)质量建设的道路
在历史上,兵多将广曾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样式,打破了“兵多”必胜的传统观念。
科技强军,走精兵、利器、合成、高效的质量建设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5)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这种不进行战争,而是运用强大的国防力量,采用多种手段,使敌人不敢动用武力,以保证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4.、新中国建立后国防建设分哪几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1949—1953)
依据国防的需要,建立合成军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个阶段,调整时期(1953—1965)
拉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与国内外敌人作斗争,保卫了国家安全。
第三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5—1976)
提出了“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方针;国防实力取得了重大发展;北反南击,捍卫国家的主权。
第四个阶段,现代化建设时期(1977—1989)
调整了国防和军事战略方针;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重点;进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保卫了国家安全。
第五个阶段,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1989年至现在)
提出了军队建设的总要求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走以精兵、利器、合成、高效的国防建设之路。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哪年哪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
1970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两个转变是什么?
.................
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7.、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是什么?
..............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政策以及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决定我们仍然坚持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
根据和平时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实行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着重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略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第五课:中国武装力量
★.1.、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
...........
中国武装力量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民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和任务?
...............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
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为战时能迅速转为现役部队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其师、团已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和任务?
..................
武警部队包括:内卫部队、边防部队、消防部队、警卫部队、黄金部队、水电部队、交通部队和森林部队。
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
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陆军、海军和空军各由哪些兵种组成?
..................
陆军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电子对抗部队。
海军包括: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
空军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和雷达兵。
★.5.、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各自的使命?
.................
(一)海军的使命:我国海军是一个战略性军种,具有多重国防功能。
其使命是:
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
2、收复敌占岛屿
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
4、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二)空军的使命:
1、组织国土防空
2、夺取制空权
3、协同陆、海军作战
4、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
5、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6、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第二炮兵的使命
第二炮兵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
其使命是:
1、威慑。
即平时打破敌核讹诈,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
2、实战。
即在我国遭到核突袭时,对敌实施坚决、及时、有效的核反击
第六课: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
国防法规的基本含义: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国防教育法》是何时颁布施行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3.、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
................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4.、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第七课: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个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
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代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用于记载军事活动。
西周时期出现了《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
(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
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作。
(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
其中汉初出现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是传世的重要著作。
(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
据《中国兵书总目》统计,宋元明清(不含近代)兵书总共有1815种,占我国古代兵书总数的3/4 以上。
而且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孙子》孙武
《吴子》吴起
《司马法》司马穰苴
《尉缭子》尉缭
《六韬》
《三略》
《李卫公问对》佚名
(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
《孙子兵法》在战国时就广为流传。
韩非《五蠹篇》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汉时作为教科书;南北朝之后尊为“兵经”;宋朝元丰年间被朝廷定为“武经”之首。
孙中山高度赞扬《孙子兵法》:“旧中国历史来研究,二千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就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
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伯承等都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
(2)《孙子兵法》在国外久负盛名
公元735年,留唐学者吉备真备将此书带回日本,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皇家贵族的家宝、国宝。
他们推崇孙武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称《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1772年,法国神父阿米奥特将此书译为法文。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威廉二世在被废黜后的侨居中看到此书后叹道:“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决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全美著名大学中,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无不把其作为必修课。
美国国防大学将其列为将军的主修课。
美政治家、兵学家、军事将领皆将《孙子兵法》奉为至宝。
民间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俱乐部。
1991年1月,美国记者从海湾战场发回一条消息: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3)《孙子兵法》在许多社会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军事家称之为“兵学圣典”
哲学家颂之为“人生的哲学”
医学家赞之为“治病之法尽之矣”
文学家评之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政治家视之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商人和管理学家视之为市场竞争的必读教材
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乔治
《孙子兵法》问世2500年以来,其影响早已远远超出国家和时代的界限。
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古代,也属于现代和未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和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
1、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2、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5、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6、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
7 、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以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1)庙算制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诡道取胜仁道王道霸道诡道——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五条作战用兵原则
1)先胜而后求战(2)“示形”、“动敌”(3)避实而击虚(4)我专而分敌(5)因敌而制胜
1、战争观方面未能区分战争性质
2、治军方面的愚兵政策
3、作战原则上存有某些片面性和绝对化
4、军队补给方面的抢掠政策
第八课: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一)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
1.接受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掌握和影响了部分武装力量
十月革命后,毛泽东开始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赞成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必须采取俄国式的暴力革命方式。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毛泽东以独特超众的胆识,义无反故地提出了“上山”的主张。
毛泽东亲手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此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3. 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又创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开始了从一个斯文书生到全军统帅的过渡,其独特的军事思想,开始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二)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
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
⑵《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⑶《论持久战》(1938年)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1945年8月至今)
1、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2、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3、确立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
4、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三)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基本特征:
--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群众性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
(1)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4) 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3、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4、如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五)国防建设理论
⑴因时用兵⑵因地用兵⑶因敌用兵⑷因己用兵⑸因势用兵
第十课: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1.高技术战争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产物
2.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基础
3.军事斗争的需求是高新技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
1.战场空间广阔
2.战争可控性强
3.作战方式多样化
4.指挥控制自动化
5.系统对抗突出
6.战争消耗巨大
1.能有效控制打击的目标
2.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
3.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1.武器装备费用上升
2.战场物资消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