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汇总.doc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三套)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天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题。
(32 分)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2.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3. 数学授课活动必定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 在数学课程中,应该侧重发展学生的( ) 、( ) 、( ) 、 ( ) 、( ) 、( ) ( ) 、( ) 。
还要特别侧重发展学生的( ) 、( ) 。
5.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6.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 ) 和( ) 。
结果目标使用了 ( ) 、( ) 、( ) ( ) 等行为动词,过程目标使用 ( ) 、( ) 、 ( ) 等行为动词表述。
二、单项选择题。
( 40 分)1.数学授课是数学活动的授课,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B 共同发展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议论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议论为主。
A 、过程B、结果C、分数3.新课程提议的学生观不包括(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自主的人C. 学生是独到的人D. 学生是独立的人4.在学习活动中最牢固、最可靠、最长远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B. 学习动机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隶属内驱力5.忘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及时复习B. 及时休息C. 过分复习D. 分数复习6.感情与态度的发展主要重申两个方面。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情体验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①②B ②③C ①③7.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爽朗的主动的富于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爽朗的C. 生动爽朗的被动的富于个性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1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所有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①有明确的授课目标②合适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授课方法④精心设计授课环节和程序A. ①④B.②③C. ①②④D.①②③④10. “用数学”的含义是()A. 用数学学习B.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 认识生活数学三、简答。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 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 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及答案(一)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7.“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A.普通教育性质B.基础教育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义务教育性质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B)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D)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及答案(二)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金山区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含答案)7页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

1.核心素养是逐渐形成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水平。
教材编写应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准确把握每个学段每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遵循螺旋上升原则,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
正确答案:阶段性、学业要求、螺旋上升2."数据分类”的本质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分类。
正确答案:事物3.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正确答案:立德树人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正确答案:核心素养、体现结构化特征、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5.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正确答案: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6.算理是计算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算法是操作步骤和程序。
正确答案:算理、算法7."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正确答案:数、数量、算理、算法8.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正确答案: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9.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丰富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正确答案:文本、探究新知10.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景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综合运用、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11.核心素养是逐渐形成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水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1.doc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4、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 每小题2分,共25分)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教师成长D.情感、态度、价值观3、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填空(每空1分,共26分)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等四个学习领域。
A. 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7、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8、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9、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_、_、、、、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_、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地发展.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C。
富于个性D。
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分析简答(10分)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数字中,哪一个是个位数?a) 10b) 25c) 39d) 482. 2的3次幂等于:a) 2b) 4c) 6d) 83. 在下面的加法中,哪个数字被遗漏了?3 + 5 = 9a) 1b) 2c) 3d) 44. 1798的个位数是:a) 1b) 7c) 8d) 95. 请选出下列哪一个是连续的自然数?a) 17, 18, 20b) 22, 24, 26c) 33, 34, 37d) 44, 45, 47二、填空题1. 432 ÷ 9 = ____2. 15 × 6 = ____3. 在数轴上,-5 与 3 的中点是 ____4. 73 + 28 = ____5. 2492 - 814 = ____三、解答题1. 小明有15个苹果,他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
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2. 从1到20,有多少个能被5整除的数字?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4. 某个数字的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4,但是这个数字比十位数字大6,求这个数字是多少?5. 某个数乘以10的结果是230,这个数是多少?四、应用题小明和小红共有45个糖果,小明比小红多7个糖果。
他们两个一人一次轮流拿糖果,每次可以拿1个,2个或3个糖果。
最后拿不到糖果的人输。
他们两个都聪明且足够机智,如果小明先开始拿,问小明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赢?请阅读以上题目并作答。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含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建模的思想。
3.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4.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6.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学。
7.“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研究和改进教师教学。
9.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0.“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生活数学。
完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过程、方法、知识等。
2、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探究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引导者、组织者与监督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全面发展。
6、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探究、实践与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和价值观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量、空间与图形、变化与关系、应用等四个研究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联系生活学数学。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师成长。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7、各科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探究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6套)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一)一、填空题30 分1.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 )与(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 )和( )方面的作用。
2.新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 和( )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 )和( )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 )和( )的关系。
教师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 ) 与( )的关系。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 )、( )、( )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 )既是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其他三方面的载体。
4.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空间观念、( )、(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 )。
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和( )。
5.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 )与( )的关系。
6.新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细化为( )( ) 、( ) 、( )等习惯。
二、简答题30 分1.“探索”在课程标准中是表述哪一类目标的动词?其基本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数感?3.说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的“四基”? 24.简述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5.什么是延迟评价?三、论述题24 分1. 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什么?请举例叙述数学课程资源的内容。
2. 请以教学中的实例说明,如何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 四、案例分析(任选1 道)16 分1.1200 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 步大约有多长?1200 名学生站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这几个问题都是通过对1200 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的了解,感受数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请就这几个问题,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2.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身高进行记录保留,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那么在第二学段怎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呢?请就第二学段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汇总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网络中原答案①是错误的,在此予以改正)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天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二、是非题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
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X)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V)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V)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X)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V)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V)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X)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X)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V)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V)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V)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V)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X)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X)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X)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V)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V)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X)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V)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X)三、填空题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题是试用搞内容)现已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原答案为:(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显然是错误的。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修订稿对数学的表述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简答题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答:(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