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土壤有机物污染及修复 环境土壤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
目录
• 第一节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机制 • 第二节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类型 • 第三节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案例分析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机制
首先: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是 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如憎水性、挥发性 和稳定性。
其次:环境因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微生物的状 况、温度、降雨及灌溉等。进入土壤的有 机污染物同土壤物质和土壤微生物发生各 种反应,进而产生降解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有机物的行为影响很大。
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非腐殖物 质(未完全分解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和腐殖物 质(程度不同地改变或重新合成的产物)。
近几十年来,由于示踪原子等先进技术的应 用,对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腐殖物质的形成 、转化、分布,其胶体和离子交换性质、功 能、成土和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已研究 得比较透彻。
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 关系紧密,通常土壤有机质被认为是影响 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最重要的参数。
当大分子有机质达到百分之几以上时,土 壤矿物表面就会被阻塞,不再起吸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农药与土壤的吸附量取 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种类和含量。
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还与土壤质地、黏土 矿物类型和pH等有关。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降解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降解缓慢
原因是:缺少微生物生长的合适碳源和多环芳烃化 合物的有限的生物有效性。
研究发现将含有16种多环芳烃的土壤过筛后平衡45 天后,加入适量的水后可以使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 缓慢降解速度加快,可以达到原来的3倍。
增加可溶性的有机物后可以加速4-6环的多环芳烃的 降解速度。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会因为水的加入 使土壤呈水饱和状态而提高,加入其他的含碳的底 物,比如某些与多环芳烃相类似的物质可以降低多 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化学特性、水溶解度、蒸汽压、吸附
特性、光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
环境特性(温度、日照、降雨、湿度、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

土壤特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水分含量 、pH、离子交换能力等)。
一、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是污染 物在环境中重要的分配过程之一,对环境 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是研究有机污染物在 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的基础。
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可能经历以下几个过 程: ①与土壤颗粒的吸附与解吸。 ②挥发和随土壤颗粒进入大气。 ③渗滤至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地表水中。 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或被降解。 ⑤生物和非生物降解。
其中吸附与解吸、渗滤、挥发和降解等过程 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消失贡献较大。
土壤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Biblioteka Baidu主要包括 吸附、解吸、挥发、淋滤、降解残留、生物富集 等。
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和代谢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分非生物降解与生物降解 两大类;
非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受光、热 及化学因子作用引起的降解现象;
生物降解:在生物酶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在 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
有机污染物母体及其降解物若能迅速被降解 ,就不会发生残留问题。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 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黏土矿物中的吸附主要决定于污 染物与水、污染物与胶体和胶体与水的相互作用。
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的研究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批 量平衡法,通过测定水相和吸附相中的浓度,将吸 附量与平衡浓度作图得到该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即在相同温度下,单位质量的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 流体相中吸附质的分压或浓度的比值的变化规律, 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线性吸附等温线、 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向上弯曲的吸附等温线。
共代谢是指不与微生物生长相关联的有机物降解 代谢,即微生物只能使有机物发生转化,而不能 利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量维持生长,必须补充其 他可以利用的基质,微生物才能生长。
在共代谢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通过酶来降 解某些能维持自身生长的物质,同时也降 解了某些非微生物生长必需的物质。
大量的研究显示,与有机氯农药降解有关 的微生物并非某种特定菌种,通常是通过 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进行的。
三、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
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 的相对移动过程,可分为机械性、物理-化 学性和生物迁移。
吸收就是外源物质经各种途径透过有机体 的生物膜而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主要通 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种途径。
目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的吸附-解吸研究 主要集中在黏土矿物-水界面的吸附解吸, 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吸附-解吸行 为。
在污染物运移的诸多机制中,污染物在水相 与固体颗粒间的吸附-解吸过程最为重要。
天然土壤中土壤颗粒常具有次级结构,如团 聚体或裂隙结构。即使在较干燥的情况下, 由于小孔隙的毛细作用,团聚体内的小孔隙 都为静止的水所充满,而团聚体间的大孔隙 则为流动相(水相、气相或水气共存)所占据 。污染物在水相与团聚体间的吸附过程不仅 包括水与团聚体内小孔隙壁间的物质交换, 而且还包括污染物在团聚体内小孔隙静止的 水中的扩散过程。
诸多因素同时控制着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污染强度、营养 物、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温度、湿度、土 壤扰动状况。而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各个 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最佳水平会发生变化。
常规环境条件下能降解目标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 少,且活性比较低,当添加某些营养物包括碳源 与能源性物质或提供目标污染物降解过程所需因 子,将有助于降解菌的生长,提高降解效率,也 就是所说的共代谢。
• 土壤中的黏土矿物(clays)和腐殖酸(humic acids)是对农药吸附的两类最主要的活性组分 。
• 关于污染物在土壤活性组分上吸附机理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迄今为止,已发现 的吸附机理主要有化学吸附(chemisorption) 、物理吸附(physisorption)和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