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频数及其分布知识点整理在统计学中,频数及其分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而频数分布则是描述不同数值出现次数的统计表或图形。
1.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通常用符号f表示。
频率是指频数与总体或样本容量的比值,通常用符号f/n表示,其中n为总体或样本的容量。
2. 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是一种统计表,用于总结和展示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频数和频率。
它通常分为两列,一列是数值,另一列是频数或频率。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按升序或降序排列数值。
3. 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展示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频数或频率的方法。
常见的频数分布图形包括直方图、饼图和条形图。
4.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矩形条形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横轴表示数值的范围,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每个矩形条形的高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5. 饼图饼图是一种用圆形划分扇形区域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每个扇形区域的面积或角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6. 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用长方形条形表示频数或频率的频数分布图。
横轴表示数值,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每个长方形条形的高度表示对应数值的频数或频率。
7. 频数分布的形状频数分布的形状可以反映数据集的分布特征。
常见的频数分布形状包括对称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
对称分布指数据集呈现左右对称的形态,偏态分布指数据集在左侧或右侧具有较长的尾部,峰态分布指数据集的形态呈现尖峰或平坦。
8. 分组频数及其分布当数据集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处理,将连续的数值划分为若干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的频数及频率。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9. 累计频数及其分布累计频数是指某一数值及其前面数值的频数的总和,累计频率则是指某一数值及其前面数值的频率的总和。
累计频数及其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的积累情况和分布特征。
总结:频数及其分布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集。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间同质性,组内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C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3、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B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别D工人按民族分组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D )A大于100% B小于100% C不等于100% D等于100%5、组距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五个数字是(C )A标志B标志值C变量D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AC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E概括的2、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ABCDE )A确定整理的目的B设计和编制整理方案C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D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E编制统计表,显示整理结果2、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ABC )A区分事物的本质B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C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D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E说明总单位的质量特征3、构成次数分布数列的两要素是(AC )A各组名称和各组变量值B组距C各组单位数D组数E指标数值3、统计资料汇总前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CDE )A资料的系统性B资料的广泛性C资料的准确性D资料的及时性E资料的完整性4、常用的手工汇总方法有(ABE )A划记法B过录法C折叠法D卡片法E制表法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BE )A正确的计算组距和组中值B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C按数量标志分组D运用统计体系分组E正确划分各组界限三、填空题1、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学第三章名词解释
3.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程序有哪些?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各种过程。
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
(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
(4)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5)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3.2 统计资料审核哪些内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查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以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为准,核实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检查资料的准确性主要是核实调查材料的口径、计算方法、包括的范围、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的方法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逻辑检查是从合理性方面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
计算检查是通过计算,检查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计算结果、小计、合计、总计间的各项是否正确等等3.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统计分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以是数量标志。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方面说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数量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将所研究现象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
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利用统计分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首先用影响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然后计算出结果标志的数值,从而分析两个标志的联系程度和方向。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章第3习题答
第三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2.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不同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C)。
A.260B.215C.230D.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 )。
A.各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 )。
A.上限所在的组B.下限所在的组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B )。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没有关系11.变量数列中各组的频率总和应(C )。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12.在编制分配数列时,连续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C )。
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展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2.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大,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大C.组距越小,组数越小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3.连续型量在确定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为()。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等于15.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上累计B.向下累计C.频数D.频率密度6.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数时,其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D.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7.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总标题D.横行标题8.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态分布B.U形分布C.正J形分布D.反J形分布9.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是()。
A.折线图B.曲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10.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0B.×C.…D.–二、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准确性B.数据的及时性C.数据的系统性D.数据的完整性E.数据的客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B.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C.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D.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统计基础与方法》习题03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本章重点1.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既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统计整理的步骤大体上可以分为:设计整理方案;审核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审核汇总资料;编制统计图表;进行统计资料的汇编等步骤。
统计资料审核的重点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包括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核心问题。
其意义在于划分现象的类型;解释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种类有:品质标志分组与数量标志分组;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平行分组体系与复合分组体系等。
在统计分组时要根据目的性原则、本质性原则、具体条件原则等选择分组标志。
3.分布数列。
分布数列有品质标志分布数列与数量标志分布数列之分。
数量标志分布数列又可以分为:单项式数列与组距式数列。
组距数列又可分为:等距式数列与不等距式数列;开口式数列与封闭式数列等。
分布数列的编制大体上分为以下六个步骤: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分配各组的次数和计算组中值等。
4.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和综合汇总。
汇总的方法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常用的汇总软件有SPSS、EXCEL等。
计算机汇总是今后统计汇总的主流。
5.统计表和统计图是表述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
广义的统计表包括统计调查表,狭义的统计表仅侧重于统计整理阶段使用的统计表。
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是由总标题、横栏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统计表可以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等。
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方图、柱形图、条形图、饼行图、折线图、曲线图等。
二、难点释疑1.不能把统计整理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统计资料的汇总,统计整理比统计汇总包括的范围要广泛的多,除了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外,还包括次级统计资料的整理。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核心。
统计分组的中心问题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C.统计汇总问题2. 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 及时性 C-全而性3.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编制统计表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B. 正确性 D.系统性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 A.等距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 A.随机变量 C.连续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B.单项式分布数列D.异距式数列 B.确立型变量 D ・离散型变量 )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 ) A.正态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B. J 型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 A.交叉 C.重叠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讣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不等 D.间断 B.逻借检查C.数据录入 E.制表打印 2. 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C.组距 E.组数据 3. 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C. U 型分布 D ・统讣汇总 )B.组限 D.组中值)B. x 型分布 D. J 型分布E. F 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C.单项数列D. 变量数列E. 开口数列5. 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 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 零件公差的分布C. 大学生身髙的分布D. 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 学生成绩的分布6. 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 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 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 ______ 叫次数(频数)。
统计学基础第三章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1.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 3.统计汇总 4.编制统计表、绘制统)手工汇总 1.划记法 2.过录法 3.折叠法 4.卡片法 (二)电子计算机汇总 1.编制程序 2.编码 3.数据录入 4.数据编辑 5.计算与制表
2.统计分组的作用
(1)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2)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3)揭示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穷尽原则”是指全部分组必须容纳所有总体单 位,即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必须有组的归属。 “互斥原则”是指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 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不能同时归 属于几个组。
四、分组标志的选择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关键,一般应遵循 以下原则: 1.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在若干个同类标志中,应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 的标志进行分组。 3.结合所研究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采用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分组标志。
五、统计分组方法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 组。 简单分组是对总体按一个 标志分组,它只能从某一 方面反映总体的分布状况 或内部结构。许多简单分 组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总 体,就构成一个平行分组 体系。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亦称属 性分组)和数量分组(亦称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就是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如人口按性 别分组、员工按岗位分组、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性别、岗位、经济类型都是品质标志,因此上述 分组都属于品质分组。数量分组就是按数量标志 进行分组,如人口按年龄分组、职工按工龄分组、 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年龄、工龄、收入水平都 是数量标志,因此上述分组都属于数量分组。
第三章_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2、统计整理包括———、———、———、和———四个方面内容。
5、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9、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部分。
12、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和———三种。
二、是非题2、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
()4、所谓“上限不在其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6、手工汇总中的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
()7、手工汇总中的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
()10、统计表中各项标题应按合乎逻辑的顺序排列,主词栏通常用甲、乙等文字编号,宾词栏用1、2、3等数字编号。
()11、综合汇总就是将逐项汇总和集中汇总结合起来进行的汇总组织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C、正确确定组数与组限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5、组距数列中每组上限是指()A、每组的最小值B、每组的最大值C、每组的中点数值D、每组的起点数值7、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A、宾词是否分组B、主词是否分组C、分组标志的多少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9、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应用()符号表示。
A、0B、—C、XD、...11、不等距分组适宜于()。
A、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B、变量变动不均匀的情况C、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D、一切变量。
12、手工汇总中只能用来汇总总体单位数的是()A、划计法B、过录法C、折叠法D、卡片法四、多项选择题4、在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A、总体单位数多少B、变量值大小C、组数D、组限E、组距5、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E、就是组平均数7、变量数列中,()A、各组频率大于0B、各组频率大于1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D、总次数一定时频数与频率成正比E、频数越大该组标志值起的作用越大8、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A、逐级汇总B、集中汇总C、手工汇总D、综合汇总E、电子计算机汇总10、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E、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五、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有哪几个程序?六、综合题要求:设计一张主词按甲、乙企业分组,宾词作复合设计的统计表,表明甲、乙企业的职工总数和不同工龄中男、女人数。
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节次数分布的特征
第四节 次数分布的特征上节阐述了统计分组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分配数列的编制。
分配数列是反映总体中各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配状况。
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配,又称为次数分布。
本节将进一步阐述次数分布的特征。
由于社会现象性质不同,各种统计总体都有不同的次数分布,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分布特征。
研究各种类型的次数分布特征,对于准确认识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变量在形成总体数量表现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表示法即用统计表来表示次数分布,并可列成累计次数。
例如,某班学生统计学考分的次数分布如表3-8所示。
表3-8中:70~80分组的人数11人,比率为27.5%,表示考分在70~80分组的人数为11人,占全班学生人数的27.5%。
向上累计数次数和比率,是将人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各累计数的意义为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累计比率。
向下累计数次数和比率,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
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和累计比率。
表3-8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分次数分布 考 分次 数向上累计向下累计人数 (人) 比 率 (%) 人 数 (人) 比 率 (%) 人 数 (人) 比 率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2 7 11 12 8 5.0 17.5 27.5 30.0 20.0 2 9 20 32 40 5.0 22.5 50.0 80.0 100.0 40 38 31 20 8 100.0 95.0 77.5 50.0 20.0合 计40100.0------(二)图示即用统计图形来表示次数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三种。
1.直方图即用直方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
如将上表资料绘制直方图如图3-1。
绘制直方图时,横轴表示各组组距,纵轴表示次数(一般标在左方)和比率(一般标在右方),没有比率的直方图只保留左方次数。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统计数据整理的第一步,是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订正、排序等。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客观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或类型,使组和组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同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
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或分配数列。
构成分配数列的要素有两个,即分组标志序列(或分组)和与各组对应的分布次数。
组距式数列: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或距离)代表一个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称为组距数列。
单变量数列: 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的分组标志值所编制的变量数列称为单项数列。
组距: 组距是指每组所包含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实际上组距就是每组上限、下限之间的距离,即组距=上限—下限。
组限: 组限是指各组的数量界限,即数列中每个组两端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
分为上限和下限。
每个组较小的组限称为下限,较大的组限称为上限。
组中值: 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所有变量值的代表值,实际上就是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统计表: 统计表是统计用数字说话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
把搜集到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
二、单项选择1~5: B C B A A 6~10: A A A C B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 6~10:××√××四、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整理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统计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不同特征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确定组距C、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统计分组的主要问题是()A、划分各组组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确定分组形式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没有比例关系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B、510C、500D、4909、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10、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A、从构成形式上看B、从内容上看C、从作用上看D、从性质上看11、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12、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是因为()A、现象是均匀变动的B、现象变动是不均匀的C、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D、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5~55,第二组55~65,第三组65~75,第四组75以上。
第三章 数据整理及其指标描述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五节 统计表
(4) 表中数字要填写整齐,位数对准。没有数字的格内 用“-”表示;缺某项数字或因小可略而不计时,用“……” 标明。统计表数字部分不就留下空白。 (5) 当表内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应将计量单位标 写在统计表的右上角;若计量单位不统一,但横行的计量单 位相同,可单设计量单位栏,纵栏的计量单位相同可与纵栏 标题写在一起。 (6) 统计表的表式一般是开口式的,即表的左右两端不 画纵线,上下基线应用粗线。 (7) 对于某些需要特殊注明的统计资料,应在统计表的 下方加注说明。
[概括、总结能力!!!]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分组实例– 对全班同学分组
一、分组标志的选择方法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三、统计分组体系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
(一)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 的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正是研究目的的不同,才选 择不同的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二) 在若干个标志中抓住具有本质性的或主要的标志作为分 组的依据 总体中的若干标志,有能反映问题本质特征的标志,也有 对反映事物本质作用不大的标志,这时我们应该选择最能反 映问题本质特征的标志。 (三)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 对现象进行研究,要视具体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选 择不同的分组标志。
decisions or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data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统计 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 统计整理
P59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统计整理的最 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主要的整理操作方法,能够根 据不同的统计原始数据编制相应的次数分布数列,并能根据所 编制的数列编制恰当的统计表和绘制适当的统计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统计整理的基本理论 统计分组 次数分布 统计汇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第三章统计整理
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大陆人口年龄分布:
人口按年龄分组 14岁以下
15 —— 64 65岁以上 合计
人口数(亿人) 2.8979 8.8793 0.8811 12.6583
比率(%) 22.89 70.15 6.96
100.00
2、构成:
由两部分构成:(1)各组 (2)各组次数(或频率)
3、种类: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可分为: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资料整理 的程序、统计分组的方法以及分布数列的编制、统 计汇总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方法,以及设计和编制统 计表。 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分布数列 第四节 统计汇总 第五节 统计表
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
一、概念
原始统计资料
综合统计资料
(1)周延性:即不能遗漏(又称穷举原则) (2)互斥性:即不能重复(又称互斥原则)
即:要求保持组内资料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分组标志(分组标准)
1、概念:即分组的依据 2、选择: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 (2)选择具有本质性的重要标志 (3)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条件
200
1.000
100.0
1、条形图
其他广告 2
广 招生招聘广告 告 房地产广告 类 型 金融广告
10 16
9
服务广告
51
商品广告
某0城市居民关注不同类4型0 广告的人数分布图 80
112
人数(人)
2、圆形图(饼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9-22
17
(3) 确定组限并计算组中值 组距数列中每个组的两个端点数值叫组限,其中每 组的小值称为下限,大值称为上限。组限的确定应 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 大组的上限要略高于或等于最大变量值,以免在 分组中产生遗漏。 2.组限的确定应体现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并能 真实反映总体内各单位的分布情况。 3.连续型变量在分组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该重合, 每个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但要遵循 “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
2013-9-22 7
3.2.4
统计分组的方法
method of statistical grouping
1.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按品质标志分组,就是选择反映事物本质属 性特征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在实际工作中对组与组之间的边缘部分不易划 分。统计工作中,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分组要 规定统一的划分标准或分类目录,如《关于城 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工业部门分类目录》、 《工业产品目录》等,具体确定分类名称、分 类标准、计量单位和编码方法,作为分组的统 一依据,供长期稳定使用。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2013-9-22
23
“十五”时期各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2013-9-22
24
折线图 Polygon
40
30
20
10
ÈÊ Sum Ë ý
157.50 162.50 167.50 172.50 177.50 182.50
0 152.50
í ß É ¸
2013-9-22 25
2013-9-22 8
2.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数量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 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后,根据其变异范围划定各组 界限,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有两种: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013-9-22
9
(1)单项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就是按每个变量值对现象总体 进行的分组
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013-9-22
2
3.1.2
统计整理的内容
对资料的审核主要包括资料的 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审核 准确性,就是检查所填报的 资料是否准确可靠。主要从 两个方面进行:其一,逻辑 检查;其二,计算检查 及时性,主要检查资料是否符 合调查规定的时间,是否在规 定的调查期限报出
157.50
162.50
167.50
172.50
177.50
182.50
í ß É ¸
íß É¸
íß É¸
2013-9-22
28
绘制异距变量数列次数分布图的具体步骤与等距数列 类似,相区别的地方在于:以纵轴代表各组标准组距 次数并在上面标出各组标准组距次数所在位置;然后 以组距为宽,以标准组距次数为高,绘制相对应的矩 形,各组矩形组合构成直方图。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013-9-22
5
3.2.2 统计分组的种类
categories of statistical grouping
1.按分组的作用或目的不同,分为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及其排列形式,可分为
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
组距式分组适用于连续变量和变 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的情况
2013-9-22 11
3.3
分配数列
distributive series
3.3.1分配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进 行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计算出各组的单 位数,形成了一个反映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中的 分布情况的数列,这个数列称为分配数列或次数 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分配数列由两要素组成,一是总体中按某标志分 的组,二是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或频率或标志值
某区居民按家庭拥有汽车数分组 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辆) 0 居民户数 68
1
2 3或以上 合计
24
6 2 100
单项式分组适用于离散变量并且变量值的 变动范围不大的情况
2013-9-22 10
(2)组距式分组
将现象的总体变动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以每个区间作为变量值
2005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按年龄分组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年末数 26504 94197 10055 比重% 20.3 72.0 7.7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和总体的内在特征,将总 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 统计方法。 简而言之,统计分组就是把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 归为一组,而把性质不同的总体单位区别开来形 成不同的组
2013-9-22 4
统计分组是进行科学的资料整理和统计分 析的基础,分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统 计工作的成败 统计分组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2013-9-22
16
(2)确定组数和组距 如果变量值变动较均匀,可采用等距分 组形成等距数列。 组距=全距÷组数 class width =Range ÷class number 斯特吉斯经验公式:组数=1+3.3LogN 分布不均匀时采用异距分组,并且在分组时还要 考虑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尽可能使各组有意义。
2013-9-22
20
单项式变量数列次数分布图的绘制比较简单,具体 绘制方法是:直接以变量值为横轴,以次数为纵轴, 在坐标轴上描绘出各组变量值与相对应的次数对应 的坐标点,连接各坐标点即可得分布图。
组距式变量数列次数分布图一般有直方图 (histogram)和次数分配曲线图。次数曲线图也 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组距式变量数列
每个组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表示。组距式变量数列 应用于连续变量分组或变动幅度较大、不重复值较多的离 散变量分组的情况
2013-9-22
15
3.3.2
变量数列的编制
arrange variable series
1.变量数列次数分布表的编制
(1)将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以明确 变量的变化范围,并求全距。 全距=最大变量值- 最小变量值 Range =largest value -smallest value
30 27 25 20 20
32
30
30
20
19
20
10
10
ÈÊ Sum Ë ý
10
ÈÊ Sum Ë ý
5 0 152.5 157.5 162.5 167.5 172.5 177.5
5 182.5 187.5
0 152.50
157.50
162.50
167.50
172.50
177.50
182.50
0 152.50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可分为
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2013-9-22
6
3.2.3 分组标志选择及界限的确定
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选择最能体现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结合现象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
选择分组标志 划分各组界限就是在分组标志的变异范围内, 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划分各组界限一定要本着保证各组组内单位的 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单位的差异性的原则进行
2013-9-22
13
1.品质分配数列
它由各组名称和次数构成,各组次数用绝对数表示, 即为频数;用相对数表示,即为频率。
我国2005年人口性别构成表 按性别分组 人数(万人) 比重(%) 男 女 合计 67375 63381 130756 51.50 48.50 100.00
(各组名称)
(次数或频数)
2013-9-22
21
直方图 Histogram
40
30 27 25 20 20
32
19
10 Std. Dev = 7.72 5 0 152.5 157.5 162.5 167.5 172.5 177.5 182.5 187.5 5 Mean = 166.5 N = 133.00
í ß É ¸
2013-9-22 22
2013-9-22 18
计算组中值
组中值是各组下限和上限的中点数值,计算公式 为:组中值median=(上限+下限)÷2 对于开口组,一般是用相邻的组距作为开口组的 组距,其组中值的近似公式为: 对上开口组: 组中值=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 对下开口组: 组中值=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 组中值是以各组内的变量值均匀分布为假设前提 的,因此以组中值为各组的代表值计算的一些综 合指标只能是近似的。
2013-9-22
30
累计次数的特点是:同一数值的向上累计和向 下累计次数之和等于总体总次数,累计比率之 和等于100%或1。 累计次数分布还是计算位置平均数的依据。
2013-9-22
31
4.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次数(频率)分布图有三种:
钟型分布,包括对称钟型分布即正态分布,左偏 分布和右偏分布;
拟订统计整理纲要 审核原始资料
进行分组汇总
编制统计图表
完整性,主要检查调查单位资 料是否齐全,是否上报了规定 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的份数、调查项目是否完整等
2013-9-22 3
3.2
统计分组
statistical grouping
3.2.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statistical grouping
2013-9-22
19
(4)
编制次数分布表或分配数列
根据上面确定的组数、组距和组限,可以把各个 变量值按组归类,编制成组距数列,并编制成表 格形式,由此得次数分布表或分配数列 2.变量数列次数分布图的绘制 我们不仅用次数分布表表示总体单位的分布状况, 还可以通过绘制变量数列次数分布图直观形象地 揭示总体单位的分布状况和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