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常数
【知识解析】电离常数
电离常数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里各组分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来说,溶液中弱电解质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通常分别用K a 、K b 表示。
2 表示方法ABA ++B -K =()()()A B AB c c c +-⋅(1)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 CH 3COOHCH 3COO -+H +()()()3a 3CH COO H CH COOH c c K c -+⋅=NH 3·H 2ONH + 4+OH -()()()4b 32NH OH NH H O c c K c +-⋅⋅=(2)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常数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各步的电离常数通常分别用K a1、K a2、K a3等来表示。
如: H 3PO 4H ++24H PO -()()()24a134H PO H H PO c c K c -+⋅=24H PO -H ++HPO 2- 4 ()()()24a224HPO H H PO c c K c -+-⋅=HPO 2- 4H ++PO 3- 4 ()()()34a324PO H HPOc c K c -+-⋅=一般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的大小为K a1>>K a2>>K a3,因此,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八字口诀:分步进行,一步定性)。
多元弱碱的电离比较复杂,因此,一般不讨论多元弱碱的一级电离常数、二级电离常数等。
3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内因(决定因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对于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不受粒子浓度的影响。
由于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吸热,故电离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意义教材P59·实验3-2 CH3COOH的K a和H2CO3的K a1的大小比较如图3-1-4所示,向盛有2 mL 1 mol/L醋酸的试管中滴加1 mol/L Na2CO3溶液实验操作图3-1-4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生成了CO2,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解释CO2↑实验结论CH3COOH的酸性比H2CO3的强,K a(CH3COOH)>K a1(H2CO3)总结:(1)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常数[对于多元弱酸(或弱碱)来说,通常只考虑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或碱性)越强;同样,相同温度下,弱酸(或弱碱)的酸性(或碱性)越强,其电离常数或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常数越大。
电离常数pka
电离常数pka
电离常数pKa是指酸或碱的强度,它是酸或碱分子中一个氢离子(H+)从分子中释放出来的能力。
pKa值越小,表明酸越强或碱越弱;pKa值越大,表明酸越弱或碱越强。
在化学中,pKa常被用来描述酸或碱的强度,它是负对数酸离子常数(Ka)的值。
具体地说,pKa可以用来预测酸或碱在溶液中的反应性、溶解度和化学稳定性。
pKa值也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的离子化程度及其对生物体系的影响。
pKa的值取决于分子中的化学结构和溶液条件。
例如,分子中另一个基团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氢离子的释放能力,因此会影响pKa值。
此外,溶液中的温度、离子强度和pH值也会影响pKa值。
综上所述,电离常数pKa是描述酸或碱强度的重要参数,它能够帮助化学家预测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性质。
- 1 -。
ka酸的电离常数计算公式
ka酸的电离常数计算公式1. 什么是酸的电离常数?在化学中,我们经常听说酸的电离常数,但是什么是酸的电离常数呢?酸的电离常数(Ka)是一个量化酸性的物理量,表示酸分子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具体来说,当酸分子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氢离子(H+)和酸根离子(A-)浓度达到平衡时,电离常数就等于离子浓度的比值。
2. Ka 酸的计算公式那么如何计算Ka酸的值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公式得出酸的电离常数:Ka = [H+][A-]/[HA]其中,[H+]表示氢离子的浓度,[A-]表示酸根离子的浓度,[HA]表示酸分子的初始浓度。
这个公式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计算酸的电离常数的核心公式。
3. 如何确定酸的电离常数为了确定酸的电离常数,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来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需要将一定浓度的酸分子溶解在水中,然后测量溶液中氢离子(H+)和酸根离子(A-)的浓度。
此外,我们还需要知道酸分子的初始浓度([HA])。
为了确定这个值,我们可以利用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以及溶液体积来计算。
一旦我们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使用上述的公式计算酸的电离常数了。
4. 电离常数的意义电离常数在物理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个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则这个酸越强。
换句话说,电离常数可以用来评估一个酸的强弱。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该常数来进行比较不同酸之间的酸性强度。
此外,电离常数还可以用于预测一个酸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如果我们知道酸的电离常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酸的反应性来进行化学反应的预测。
5. 结论在化学中,电离常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量化酸性。
酸的电离常数可以通过酸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Ka=[H+][A-]/[HA]。
电离常数还可以用于评估酸的强弱以及预测化学反应的性质。
电离常数知识点总结
电离常数知识点总结电离常数的定义电离常数其实就是水溶液中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
在溶液中,电解质通过离子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离子,这个离子化程度可以用电离常数来衡量。
电离常数通常用K或者Ka来表示,它的定义是电离生成的离子的浓度的乘积除以电解质的未电离浓度。
对于一般的强电解质,其电离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AB(s)→A+(aq)+B-(aq)在这个方程中,AB是电解质分子,它在水溶液中被电离成A+和B-两种离子。
如果设电解质的初始浓度为C,电解质电离后生成的离子浓度分别为a和b,那么这个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可以表示为:K = [A+][B-]/C通常在化学课程中,我们所讨论的都是一元或者二元强电解质,对于这些电解质,它们的电离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化的方程式表示:AB(s)→A+(aq)+B-(aq)C→αC∞C→αC∞在这里,α表示电离率,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这个α的值介于0和1之间,它描述了电解质溶解后电离的比例。
对于强电解质来说,α通常接近1,表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在这种情况下,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很强,电离常数的数值也会很大。
而对于弱电解质来说,α的值会小于1,表示电解质只有一部分能够电离生成离子,它的电离能力相对较弱,电离常数的数值也会相对较小。
电离常数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的参数,通常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来表示。
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积(Ksp)来描述。
对于一般的固体电解质AB,其溶解度积可以表示为:AB(s)→A+(aq)+B-(aq)Ksp=[A+][B-]通过观察电解质的电离反应式,我们可以发现电离常数和溶解度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比如在电离反应中,A+和B-是AB电解质的离子产物,它们的浓度乘积就等于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也就是K=[A+][B-]。
而这个浓度乘积又等于电解质的溶解度积,即Ksp=[A+][B-]。
所以,电离常数和溶解度积之间满足着一个简单的关系:K=Ksp。
电离常数酸碱强弱
电离常数酸碱强弱
电离常数是描述溶液中酸或碱的强弱的物理量。
一个酸的电离常数(Ka)越大,说明它在溶液中越强,并且越完全地离解成离子;反之,一个碱的电离常数(Kb)越大,说明它在溶液中越强,并且越完全地离解成离子。
一般来说,电离常数的值越大,酸或碱的强度越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电离常数(以25摄氏度为例):
强酸:
- 氯化氢(HCl):Ka = 1.3×10^6
- 硫酸(H2SO4):Ka1 = 9.2×10^3,Ka2 = 1.0×10^-2
弱酸:
- 乙酸(CH3COOH):Ka = 1.8×10^-5
- 硼酸(H3BO3):Ka = 5.8×10^-10
强碱:
- 氢氧化钠(NaOH):Kb = 6.3×10^-6
- 氢氧化钾(KOH):Kb = 3.2×10^-7
弱碱:
- 氨(NH3):Kb = 1.8×10^-5
- 碳酸氢铵(NH4HCO3):Kb = 2.5×10^-9
需要注意的是,电离常数的值并不仅仅取决于酸或碱的分子性质,还与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
另外,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些常
见物质的电离常数,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酸和碱也具有不同的电离常数。
电离常数的计算
酸碱性的判断还可以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不同的酸碱性会使指示剂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的酸碱 性来确定。对于酸性溶液,应选择酸 性指示剂;对于碱性溶液,应选择碱 性指示剂。
离子积常数法
总结词
利用已知的离子积常数和溶液的pH值计算电离常数。
详细描述
离子积常数(Ksp)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数,其计算公式为Ksp = [阳离子][阴离子]。对于弱酸 或弱碱,其电离常数与离子积常数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可以计算出氢离子或氢氧根 离子的浓度,进而利用离子积常数计算出电离常数。
电离常数(Ka或Kb)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 程度的常数,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 平衡时,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反应 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通过比较实验测定的电 离常数与理论计算值,可以验证化学反应是 否达到平衡状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总结词
电离常数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重要参 数,可以用于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准备好需要测定的弱电解质溶 液、电导率计、恒温水浴等。
测定电导率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不同浓度 的该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数据记录
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包括温度、浓度和电导率。
计算电离常数
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相关公 式计算出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常
数。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绘图, 得出弱电解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离常 数值。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 行为,探讨温度对该弱电解质电离常 数的影响。
弱酸电离常数
弱酸电离常数
弱酸电离常数(Ka)是指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通常用于描述弱酸的酸性强度。
Ka的单位通常是
mol/L,表示在25℃时,1L溶液中弱酸分子电离的程度。
Ka的计算公式为:
Ka = [H+][A-] / [HA]
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A-]表示溶液中的酸根离子浓度,[HA]表示弱酸分子的浓度。
Ka越大,说明弱酸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越高,酸性越强。
反之,Ka越小,说明弱酸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越低,酸性越弱。
弱酸的Ka值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例如使用酸碱滴定法或电导法等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Ka值可以用于预测溶液中弱酸的电离程度和酸度,以及计算弱酸的离子平衡常数等。
电离常数ka1ka2
电离常数ka1ka2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离常数是描述溶液中酸或碱的强度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化学反应过程。
电离常数通常用Ka表示,Ka越大表示酸或碱越强,反之则越弱。
在强酸和强碱中,电离常数非常大,而在弱酸和弱碱中则较小。
电离常数又分为两种,分别是一元酸或碱的电离常数(Ka1)和二元酸或碱的第二个电离常数(Ka2)。
一元酸或碱在水中的电离反应是比较简单的,只有一个质子或氢离子被释放,而二元酸或碱在水中的电离反应则会释放两个质子或氢离子,因此其电离常数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元酸来说,其电离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HA ⇌ H+ + A-HA代表未电离的酸分子,H+代表质子或氢离子,A-代表酸根离子。
一元酸的电离常数Ka1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Ka1 = [H+][A-] / [HA][H+]、[A-]分别代表质子和酸根离子的浓度,[HA]代表未电离的酸分子的浓度。
举例来说,对于强酸盐酸(HCl)来说,其电离反应是非常完全的,几乎所有的HCl都会电离为H+和Cl-离子,所以其电离常数Ka1非常大,接近无穷大。
而对于弱酸如乙酸(CH3COOH),其电离反应并不完全,只有一小部分乙酸会电离为H+和CH3COO-离子,所以其电离常数Ka1则比较小。
对于二元酸或碱来说,其电离反应会涉及到两个质子或氢离子的释放。
以硫酸(H2SO4)为例,其电离反应可以表示为:H2SO4 ⇌ H+ + HSO4-HSO4- ⇌ H+ + SO4^2-对于第一个电离反应,可以求得第一个电离常数Ka1,而对于第二个电离反应,可以求得第二个电离常数Ka2。
一般来说,第一个电离常数Ka1会比第二个电离常数Ka2大很多,因为第一个质子的释放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篇示例:电离常数ka1ka2是化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它是描述酸或者碱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的指标。
它是一个衡量溶液中电离平衡的重要参数,是求解溶液的酸碱特性和计算pH值的基础。
3.1.3电离常数
3.1.3电离常数(基础课)学习目标:1.了解电离常数2.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内容:电离常数问题导学:阅读教材P42—43完成一.电离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达到时,溶液中与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电离常数2.表达方法:⑴一元弱酸HA:HA H+ + A—K a =⑵一元弱碱BOH:BOH B+ + OH—K b =例如:CH3COOH CH3COO—+ H+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3.意义: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一定温度下,K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相应酸(或碱)的酸性(碱性)越。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K1》K2》K3,其酸性由第步电离决定4.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的大小只与弱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同一弱电解质,温度一定,电离常数;升高温度时,电离常数二.电解质的电离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写电离方程式时用“=”,如:H2SO4: Ba(OH)2:BaSO4: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如:⑴一元弱酸、一元弱碱一步电离HF: NH3·H2O:⑵多元弱碱分步电离(比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如:Fe(OH)3:⑶多元弱酸的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S: (主),(次)达标训练:1.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就是电解质加水后电离出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分子浓度的比值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弱电解质的本性有关C.同一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碱性越弱D.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是逐级减小的,且差别很大2.将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镁条,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速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2mol/L的H3PO4②2mol/L的CH3COOH③2mol/L的CH3COOH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④2mol/L的HClA. ①③②④B. ④①②③C. ④②①③D. ①④③②3.相同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②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所需NaOH多于醋酸③将NaOH和氨水溶液个稀释一倍,两者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1/2④如果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二倍,则盐酸的H+也是醋酸的二倍3—量也相同⑤含物质的量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中所含的PO4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③④⑤D. ②④⑤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Al2(SO4)3 = 2 Al3+ + 3 SO42—B.CaCO3 = Ca2+ + CO32—C. HI = H++I—D. H3PO43H+ + PO43—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⑴碳酸氢钠:⑵硫酸氢钠:⑶氨水:⑷HClO:⑸CH3COONH4:选作:25℃时,在0.5L 0.2mol/L的HA溶液中,有0.01mol的HA电离成离子。
电离常数与什么有关
电离常数与什么有关
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电离常数又叫电离平衡常数,用Ki表示。
其定义为,当弱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因为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或弱碱,所以在化学上,可以用Ka、Kb分别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用HA表示弱酸,则其电离方程式为HA——H+A,则电离常数Ka=[H]*[A]/HA
电离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可近似的表示为K=cα2(α平方)其中c为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电离常数与解离常数的区别
电离常数与解离常数的区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离常数与解离常数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可以描述物质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和相互作用强度。
虽然两者听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定义、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来详细解释电离常数与解离常数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离常数和解离常数的定义。
电离常数是指在某一特定实验条件下,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的程度的量化指标。
在溶液中,大部分物质会发生电离反应,将其分解为离子形式。
电离常数可以用来描述这个电离反应的强度和速率。
通常用Kw表示水的电离常数,其值为1.0×10^-14。
解离常数则是在给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的量化指标。
解离是指溶质分子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分解为离子形式。
解离常数可以用来描述这种溶质在水中溶解的强度和程度。
解离常数通常用Kd或者Ksp表示,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条件。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电离常数和解离常数的计算方法。
电离常数通常通过测定水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在水中,水分子会自发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电离常数的值可以通过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来推导得出。
如果溶液中含有其他电离物质,电离常数的计算方法需要进行修正。
解离常数的计算方法与电离常数略有不同。
通常解离常数需要通过实验测定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来得到。
解离常数取决于溶质本身的性质和实验条件,一般来说,解离常数与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电离常数和解离常数有着不同的作用。
电离常数通常用于描述酸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强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PH值和酸碱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电离常数也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平衡位置和速率。
解离常数则在溶解度平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离常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度平衡的特性。
解离常数对于一些盐类和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平衡反应尤为重要。
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
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电离常数是描述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常数,它反映了溶液中电离过程的速率。
电离常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将从溶剂、温度、溶质浓度和溶质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溶剂的性质对电离常数有着重要影响。
溶剂的极性越大,通常电离常数也会越大。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能更好地溶解离子,有利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电离过程的进行。
例如,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因此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通常较大。
其次,温度对电离常数也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的电离常数会增大。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质分子的热运动会增加,有利于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离子的电离过程。
因此,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控制和考虑。
此外,溶质的浓度也会对电离常数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电离常数也会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溶质的浓度增加会增加离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电离过程的进行。
因此,溶质浓度是影响电离常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溶质的结构也会影响电离常数的大小。
溶质的结构特点会影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影响电离的速率和程度。
一般来说,离子化程度较高的溶质,其电离常数也会相对较大。
溶质的分子结构中的功能团、电荷分布等因素都会对电离常数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电离常数的大小受溶剂、温度、溶质浓度和溶质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研究电离常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探讨电离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溶液的电离行为提供重要参考。
文档: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 (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含义电离常数是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描述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意义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水)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要注意的是电离平衡常数只适用于弱电解质的计算,强电解质不适用*。
*注:但这并是说强电解质没有电离平衡常数,由于物理作用等因素影响,强电解质也并非完全电离。
只不过强电解质不使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强电解质可以用阴阳离子平均活度(由于单个离子活度无法确定,阴阳离子平均活度可以由实验测定[2] )来表示电离程度,参与计算。
计算方法弱AxBy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AxBy⇋ xA+ + yB-[1]则,K(电离)=C[A+]^x·C[B-]^y/ C[AxBy]式中C[A+]、C[B-]、C[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
例如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电离常数。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但随着弱电解质浓度的降低.转化率会增大。
由该温度下的解离度a=(K/起始浓度)的算术平方根,可得知:弱电解质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
化学,电离,标准平衡常数意义,计算方法
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弱电解质AxBy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AxBy==可逆==xA+ + yB-则,K(电离)=[A]·[B]/ [AxBy]式中[A+]、[B-]、[AB]分别表示A+、B-和AxBy在电离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标准平衡常数【标准状态】:以273.15K(0℃)为温度,101.325kPa为压力的状态由于你做实验时,有时候没有必要或很难将状态控制在标准状态,一定的反应物,标准状态的浓度是一定的,部分数据【已通过实验测定给出】,可作为常量。
标准状态浓度记为cθ【除以标准状态的浓度cθ】平衡浓度÷标准状态浓度(即cθ),(cθ通常会给出或可查到)对于反应 aA+bB=dD+eE标准平衡常数Kθ与实验平衡常数Kc(溶液反应)和Kp(气体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Kc和Kp可能有单位,而Kθ的单位为一;★ Kc只用于溶液中,与Kθ数值相等;Kp只用于气体中,与Kθ数值常常不相等;Kθ适用于任何反应;★ Kθ在热力学中应用,Kc和Kp在实践中应用.溶液反应Kc数值上等于Kθ是个规定,也已经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该结论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对于可逆化学反应m A+n 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C)^p*c(D)^q]/[c(A)^m*c(B)^n],。
专题11 电离常数计算
专题11 图像题中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的四种方法【方法与技巧】1、电离常数的表达式(1)一元弱酸(HA):HA H++A— K a=(2)二元弱酸(H2A):H2A H++HA— K a1=HA—H++A2— K a2=(3)一元弱碱(BOH):BOH B++OH— K b=2、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1)内因:与物质本身结构和性质有关(2)外因: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一般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越大3、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关系设一定温度下,CH3COOH的浓度为c,其电离度为αCH3COOH CH3COO— + H+起始转化平衡K a=4、电离常数的计算类型方法探究图像中计算电离常数重点是选取特殊的时刻,一般来说选取最多的是起始点、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中性时刻,以及特殊曲线交点时刻,这些点计算比较方便类型一起点时刻:巧用三段式例1、HR是一元酸。
室温时,用0.25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5.0 mL H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b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的电离常数K a=5×10-6方法探究:此题根据纵坐标所给的数据,起点时刻pH=3,HR中和一半时的pH=4.7,可以优先考虑起点时刻计算电离常数,常用方法:三段式解析:根据题意,b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c(HR)=0.250 mol·L-1×0.02 L÷0.025L=0.2 mol·L-1,即0.2 mol·L-1的HR溶液的pH=3HR H+ + R—起始:转化:平衡:HR的电离常数K a=【对点训练1】第 1 页共 6 页第 2 页 共 6 页1、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
常温常压下,CO 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 =5.60,c(H 2CO 3)=1.5×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苯胺
C6H5NH2
3.98×10-10
9.40
21
苄胺
C7H9N
2.24×10-5
4.65
22
环己胺
C6H11NH2
4.37×10-4
3.36
23
吡啶
C5H5N
1.48×10-9
8.83
24
六亚甲基四胺
(CH2)6N4
1.35×10-9
8.87
25
2-氯酚
C6H5ClO
3.55×10-6
12.36
16
焦磷酸
H4P2O7
3.0×10-2(K1)
1.52
4.4×10-3(K2)
2.36
2.5×10-7(K3)
6.60
5.6×10-10(K4)
9.25
17
氢硫酸
H2S
1.3×10-7(K1)
6.88
7.1×10-15(K2)
14.15
18
亚硫酸
H2SO3
1.23×10-2(K1)
1.91
H3AsO3
6.0×10-10
9.22
3
砷酸
H3AsO4
6.3×10-3(K1)
2.20
1.05×10-7(K2)
6.98
3.2×10-12(K3)
11.50
4
硼酸
H3BO3
5.8×10-10(K1)
9.24
1.8×10-13(K2)
12.74
1.6×10-14(K3)
13.80
5
次溴酸
HBrO
2.4×10-9
2.7×10-3(K1)
2.57
2.5×10-7(K2)
6.60
23
硒酸
H2SeO4
1×103(K1)
-3.0
1.2×10-2(K2)
1.92
24
硅酸
H2SiO3
1.7×10-10(K1)
9.77
1.6×10-12(K2)
11.80
25
亚碲酸
H2TeO3
2.7×10-3(K1)
2.57
1.8×10-8(K2)
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
Ka
pKa
1
甲酸
HCOOH
1.8×10-4
3.75
2
乙酸
CH3COOH
1.74×10-5
4.76
3
乙醇酸
CH2(OH)COOH
1.48×10-4
3.83
4
草酸
(COOH)2
5.4×10-2(K1)
1.27
5.4×10-5(K2)
3.36
11
1,3-丙二胺
NH2(CH2)3NH2
2.95×10-4(K1)
3.53
3.09×10-6(K2)
5.51
12
1,2-丙二胺
CH3CH(NH2)CH2NH2
5.25×10-5(K1)
4.28
4.05×10-8(K2)
7.393
13
三丙胺
(CH3CH2CH2)3N
4.57×10-4
3.34
4.76
4.0×10-7(K3)
6.40
38
苯酚
C6H5OH
1.1×10-10
9.96
39
邻苯二酚
(o)C6H4(OH)2
3.6×10-10
9.45
1.6×10-13
12.8
40
间苯二酚
(m)C6H4(OH)2
3.6×10-10(K1)
9.30
8.71×10-12(K2)
11.06
41
对苯二酚
(p)C6H4(OH)2
8.51×10-5(K1)
4.07
7.08×10-8(K2)
7.15
6
二甲胺
(CH3)2NH
5.89×10-4
3.23
7
三甲胺
(CH3)3N
6.31×10-5
4.20
8
三乙胺
(C2H5)3N
5.25×10-4
3.28
9
丙胺
C3H7NH2
3.70×10-4
3.432
10
异丙胺
i-C3H7NH2
4.37×10-4
8.62
6
氢氰酸
HCN
6.2×10-10
9.21
7
碳酸
H2CO3
4.2×10-7(K1)
6.38
5.6×10-11(K2)
10.25
8
次氯酸
HClO
3.2×10-8
7.50
9
氢氟酸
HF
6.61×10-4
3.18
10
锗酸
H2GeO3
1.7×10-9(K1)
8.78
1.9×10-13(K2)
12.72
11
14
三乙醇胺
(HOCH2CH2)3N
5.75×10-7
6.24
15
丁胺
C4H9NH2
4.37×10-4
3.36
16
异丁胺
C4H9NH2
2.57×10-4
3.59
17
叔丁胺
C4H9NH2
4.84×10-4
3.315
18
己胺
H(CH2)6NH2
4.37×10-4
3.36
19
辛胺
H(CH2)8NH2
4.47×10-4
5.45
26
3-氯酚
C6H5ClO
1.26×10-5
4.90
27
4-氯酚
C6H5ClO
2.69×10-5
4.57
28
邻氨基苯酚
(o)H2NC6H4OH
5.2×10-5
4.28
1.9×10-5
4.72
29
间氨基苯酚
(m)H2NC6H4OH
7.4×10-5
4.13
6.8×10-5
4.17
30
对氨基苯酚
(p)H2NC6H4OH
8.86
2
氢氧化银
AgOH
1.10×10-4
3.96
3
氢氧化钙
Ca(OH)2
3.72×10-3
2.43
3.98×10-2
1.40
4
氨水
NH3+H2O
1.78×10-5
4.75
5
肼(联氨)
N2H4+H2O
9.55×10-7(K1)
6.02
1.26×10-15(K2)
14.9
6
羟氨
NH2OH+H2O
9.12×10-9
高碘酸
HIO4
2.8×10-2
1.56
12
亚硝酸
HNO2
5.1×10-4
3.29
13
次磷酸
H3PO2
5.9×10-2
1.23
14
亚磷酸
H3PO3
5.0×10-2(K1)
1.30
2.5×10-7(K2)
6.60
15
磷酸
H3PO4
7.52×10-3(K1)
2.12
6.31×10-8(K2)
7.20
4.4×10-13(K3)
2.0×10-5
4.70
28
3-戊烯酸
CH3CH═CHCH2COOH
3.0×10-5
4.52
29
4-戊烯酸
CH2═CHCH2CH2COOH
2.10×10-5
4.677
30
戊二酸
HOCO(CH2)3COOH
1.7×10-4(K1)
3.77
8.3×10-7(K2)
6.08
31
谷氨酸
HOCOCH2CH2CH(NH2)COOH
4.74
35
(E)-3-己烯酸
CH3CH2CH═CHCH2COOH
1.9×10-5
4.72
36
己二酸
HOCOCH2CH2CH2CH2COOH
3.8×10-5(K1)
4.42
3.9×10-6(K2)
5.41
37
柠檬酸
HOCOCH2C(OH)(COOH)CH2COOH
7.4×10-4(K1)
3.13
1.7×10-5(K2)
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
Kb
pKb
1
甲胺
CH3NH2
4.17×10-4
3.38
2
尿素(脲)
CO(NH2)2
1.5×10-14
13.82
3
乙胺
CH3CH2NH2
4.27×10-4
3.37
4
乙醇胺
H2N(CH2)2OH
3.16×10-5
4.50
5
乙二胺
H2N(CH2)2NH2
5.40
50
间苯二甲酸
(m)C6H4(COOH)2
2.4×10-4(K1)
3.62
2.5×10-5(K2)
4.60
51
对苯二甲酸
(p)C6H4(COOH)2
2.9×10-4(K1)
3.54
3.5×10-5(K2)
4.46
52
1,3,5-苯三甲酸
C6H3(CO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