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简洁版)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简洁版)

红外光谱图解析

一、分析红外谱图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吗,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

红外光谱分析步骤

红外光谱分析步骤

红外光谱分析步骤

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照射下,不同的化学键和基团发

生振动、变形或伸缩时所产生的特征光谱现象,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红外光谱分析的步骤。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的前提条件。样品的制备要求样品纯度高、干燥、粉碎均匀,并用压片法制成透明的薄片,厚度约为2-3mm。制成的尽量保证光学

透明度以消除背景干扰的干扰问题。同时,由于水和氧气会吸收红外光,对样品产生影响,因此制备过程中要避免水和氧气的干扰。

设备调整

设备调整是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的第一步。先打开红外光谱仪的电源,选择检测

模式为透射模式,然后将透射模式勾选上。

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之前,需确保光学系统的光路清洁无尘,检查红外源和红

外检测器是否正常。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的核心步骤。在仪器设置好后,将样品薄膜放在

样品盘上并抬起盘以使样品与光线垂直。然后进行基本参数的设置,如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等。

接下来进行数据采集,将样品与红外光谱仪对准并将样品在光路中逐个拨过扫

描盘,获得红外光谱图。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红外光谱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常见的数据处理

包括基线校正,去噪和峰检测等。通过数据处理,可以清除噪音,确定最终的光谱峰。

结果解释

结果解释是根据数据处理后的光谱峰进行结构和成分分析的步骤。根据峰的强

度和位置等特征,结合化学常识和实验经验,确定物质的化学键和基团。同时,可以使用数据库进行谱图比对。

总结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化学分析方法。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样品制备和设备调整,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只有通过仔细的实验步骤,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光谱数据以进行结果解释。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样品的结构信息和化学组成。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基于分子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当样品中的化学键振动或分子转动产生能量变化时,会吸收相应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分析吸收峰的位置、相对强度和形状,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官能团、键的类型和化学结构。

1.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制备成均匀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固体样品可以直接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夹中,液体样品则可以放置在透明的红外吸收池中。

2.光谱采集:根据样品状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红外光源和检测器。红外光源产生的光经过一个干涉仪,分为参考光束和样品光束。参考光束和样品光束分别通过样品和参考样品后,进入探测器中进行测量。测量得到的数据会被转换成光谱图形。

3.光谱解析:通过分析光谱图形,确定各吸收峰的位置、相对强度和形状,以确定样品中包含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类型。常用的解析方法包括查找标准库、峰指认和功能组对比。

4.数据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峰面积计算、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此外,还可以进行谱图拟合、降噪处理和谱图修正等。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它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纯度、鉴别不同化合物、判断化学键的类型和确定结构等。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确定醇、

酮、醛、羧酸等不同官能团的存在和位置;在无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方式和金属氧化态等。

总之,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损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化学信息和结构信息。它在化学研究、材料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编写李炎平

红外特征光谱峰存在一定特征规律,正确的记录了化学结构和特征,识记特征波谱峰有助于我们解析红外光谱。下面我将一些特征波谱峰简要罗列如下,如有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出。

, 羟基:特征峰范围(3650~3200)cmˉ1,一般在

3600cmˉ1处有较强峰。

, 羧基:特征峰范围(3500~2500)cmˉ1,一般峰波

数小于羟基。

, 饱和烷烃—C—H :特征峰小于3000cmˉ1,一般在

(2950~2850)cm处,如有峰在(1390~1360)cmˉ1

处,则说明有—CH,如有峰在1450cmˉ1处,则说3

明有——, CH2

, 不抱和烷烃:特征峰大于3000cmˉ1,对于烯烃

_C,C,H在3050 cmˉ1处和(1600~1330)cmˉ1

,C,C,H处有峰,对于炔烃在(3360~3250)cmˉ1

处有峰,在(700~600)cmˉ1处有枪宽峰。

C,C, 对于:在(1700~1645)cmˉ1处有特征峰,不

过不太明显,只具有指示作用。

,CHO,,COC,,,COOC,, 对于在(1900~1600)cm处有强峰。

,C,O,,,C,O,C,,,C,N,,,C,O,C,, 指纹区:等,在

(1330~900)cmˉ1处有中强峰,

, 对于:在(900~400)cmˉ1处有中强或弱峰。 (CH)2n

, 对于醛类:特征范围为羰基峰+(2900~2700)cmˉ1。

, 对于:在(1300~900)cmˉ1处有两强峰(可,C,O,C, 能有一个弱峰)。

, 特征区范围(4400~1330)cmˉ1,指纹区范围(1330~400)cmˉ1。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C 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一、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一)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800cm-1 (1300 cm-1 )~ 6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

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在1800 cm-1 (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H、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浓度于0.01mol. dm-3时,在3650 ~3580 cm-1处出现游离O-H 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 ~3200 cm-1 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 cm-1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红外光谱振‎动峰分析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一、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一)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80‎0cm-1 (1300 cm-1 )~ 6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

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在1800‎ cm-1 (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H、C或S等原‎子。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对化合物的

结构进行研究和鉴定。红外光谱解析方法主要利用化合物在红外光的作用下,不同官能团的振动与转动引起红外光吸收的特性来分析化合物的结构。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并给出一些结构分析实例。

首先,红外光谱解析方法通常是通过红外光谱仪测量化合物在特定波

数范围内的光谱图像,然后根据不同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和光谱峰的位置、

强度等特征来进行结构分析。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1. 官能团峰位置分析法:不同官能团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吸收特点,可以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各个官能团的吸收峰的位置来判断化合物中存

在的官能团。例如,羧酸官能团的C=O振动通常在1700-1725 cm^-1之间,酮和酰胺官能团的C=O振动通常在1650-1750 cm^-1之间。

2.官能团峰强度分析法: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各个官能团的吸收峰

的强度可以推测化合物中该官能团的相对含量。例如,苯环的C-H伸缩振

动通常表现为较强的峰,而取代基的C-H伸缩振动通常较弱。

3.官能团复合分析法:化合物通常由多个官能团组成,各个官能团的

振动频率和位置可以相互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化合物中多个官能团的吸收

峰的位置、强度等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例如,当化合物

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时,其红外光谱图中会出现OH和CO的吸收峰,它们

的相对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

下面给出一个红外光谱解析的实例:

假设有一个未知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C5H10O,并测得其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技术的使用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技术的使用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技术的使用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提供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和化学组成,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本文将介绍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技术的使用方法。

一、准备实验样品

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样品。样品应具备一定的质量和纯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固体样品可以通过压制成片或制备成粉末的形式进行分析;液体样品则可以直接放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试。二、调节红外光谱仪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调节红外光谱仪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波数范围和分辨率。波数范围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要分析的信息进行确定。分辨率的调整则需考虑分析结果的清晰度和样品的特殊要求。其次,调节仪器的基线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测量红外光谱图

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时,需要将样品放置于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进行测量。样品室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稳定,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模式,如透射模式、反射模式或全反射总反射模式,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设置好扫描数目和扫描速度,使得结果具备足够的数据量和分辨率。

四、处理红外光谱数据

测量完成后,需要对实验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可以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如基线校正和峰位调整。其次,可以使用光谱图峰位、峰面积等参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官能团的红外吸收

峰会出现在不同的波数位置,因此需要与标准光谱进行比对,以确认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峰位标定和数据解读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峰位标定和数据解读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峰位标定和数据解读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测试物质在红外区域的

吸收峰位来获取有关分子结构、组成和功能的信息。然而,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峰位标定和数据解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峰位标定是指确定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位对应的波数值。波数是红外光谱中峰

位的一种常见表示方式,通常以cm-1为单位。确定吸收峰位的波数值对于准确解

读红外光谱图至关重要。

为了进行有效的峰位标定,首先需要了解红外光谱中的各种吸收峰位的来源。

常见的红外光谱峰位包括伸缩振动吸收峰、弯曲振动吸收峰和平面振动吸收峰。其中,伸缩振动吸收峰由于参与原子间的键伸缩而产生;弯曲振动吸收峰则由于原子相对于分子骨架的弯曲运动而产生;平面振动吸收峰则是由于分子骨架内的键角变化而产生。这些吸收峰位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直接反应出分子中的化学键及其特性。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标定峰是一些已知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例如,对于

有机化合物,通常选择C-H伸缩振动吸收峰、C=O伸缩振动吸收峰等作为标定峰。这些已知物质的吸收峰位置已经广泛研究和验证,因此可以作为参考进行峰位标定。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验条件和测试设备精度等因素进行仪器校准,以进一步提高峰位标定的准确性。

峰位标定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红外光谱数据的解读。数据解读主要是通过对

红外光谱图中各个吸收峰位的分析来推测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解读红外光谱数据时,可以根据各个吸收峰位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特征来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首先,根据吸收峰位的位置可以初步判断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例如,C-H

如何分析红外图谱

如何分析红外图谱

经验】如何分析已经拿到手的红外谱图

可以按如下步骤来: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例如:比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 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 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 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 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 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 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 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 cm-1)

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方法

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方法

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法

红外谱图分析(⼀)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分⼦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般是通过实验⼿段得到的。这就是通过⽐较⼤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来。实验表明,组成分⼦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C、C═O等,都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般⼜称为特征吸收峰。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 000~400 cm-1划分为四个区:

4 000~2 500 cm-1

氢键区

2 500~2 000 cm-1

产⽣吸收基团有O—H、C—H、N—H;

叁键区

2 000~1 500 cm-1

C≡C、C≡N、C═C═C

双键区

1 500~1 000 cm-1

C═C、C═O等

单键区

按吸收的特征,⼜可划分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的整个范围可分成4 000~1 300 cm-1与1 300~600 cm-1两个区域。

4 000~1 300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的吸收带。由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般位于⾼频范围,并

且在该区域内,吸收峰⽐较稀疏,因此,它是基团鉴定⼯作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

在1 300~600 cm-1区域中,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的复杂光谱。当分⼦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都有不同的指纹⼀样,因⽽称为指纹区。指纹区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讲解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讲解

核磁共振氢谱
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2)峰的强度(面积):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多少个;
(3)峰的位移(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5)偶合常数(J):确定化合物构型。
一级谱的特点
由于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直接与 分子离子稳定性有关,其大致顺序是: 芳香环>共轭烯>烯>脂环>羰 基化合物>直链碳氢化合物> 醚>脂> 胺>酸>醇>支链烃 在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 分子离子峰相对强度越小。
2.化学式的确定
由于高分辨的质谱仪可以非常精确地测 定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的质荷比(误差可小 于10-5),则利用表21-3中的确切质量求算出 其元素组成。如CO与N2两者的质量数都是28 但从表21-3可算出其确切质量为27.9949与 28.0061,若质谱仪测得的质行比为28.0040 则可推断其为N2。同样,复杂分子的化学式 也可算出。
• 参考 IR,UV,MS和其它数据推断解构 • 得出结论,验证解构
(3)存在合理的中性碎片损失。因为在有 机分子中,经电离后,分子离子可能损 失一个H或CH3,H20,C2H4…等碎片,相应 为 M-l , M-15 , M-18 , M-28… 碎片峰, 而不可能出现 M - 3 至 M—14 , M 一 21 至 M - 24 范围内的碎片峰,若出现这些峰,则 峰不是分子离子峰。 (4)在EI源中,若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则 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应增加;若不增 加则不是分子离子峰。

红外中的强峰和弱峰

红外中的强峰和弱峰

红外中的强峰和弱峰

强峰和弱峰是红外光谱中常见的概念。红外光谱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结构和特性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信息。在红外光谱中,强峰和弱峰是指吸收强度较高和较低的红外吸收峰。

强峰通常是指吸收强度较高的红外吸收峰。它们在红外光谱图中呈现出较高的吸收峰值,代表了物质中特定化学键的振动模式。强峰的出现通常与物质中特定的官能团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强峰的位置和形状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例如,在有机物的红外光谱中,C-H键和O-H键的振动通常会显示出较强的吸收峰。

弱峰则是指吸收强度较低的红外吸收峰。它们在红外光谱图中呈现出较低的吸收峰值,通常比强峰要弱得多。弱峰的出现可能代表了物质中较小的化学键振动或其他次要的结构信息。虽然弱峰的吸收强度较低,但它们的存在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提供物质的额外信息。例如,在某些有机物的红外光谱中,弱峰的出现可能与特定官能团的取代位置有关,从而进一步确定物质的结构。

强峰和弱峰的出现是红外光谱分析中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强峰和弱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红外光谱分析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仅凭强峰和弱峰的观察往往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得出准确的结果。

除了强峰和弱峰之外,红外光谱图还包含许多其他信息,如峰位、峰型和峰面积等。峰位可以提供物质中特定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信息,峰型可以反映化学键的对称性和取代位置,而峰面积则与吸收强度相关,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因此,在红外光谱分析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信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怎样正确解析红外光谱谱图?

怎样正确解析红外光谱谱图?

C=C
芳环中C=C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NO2

—NO2 S=O

1680—1620 1600,1580 1500,1450 1850—1600
1600—1500 1300—1250 1220—1040
伸缩 伸缩
伸缩
反对称伸缩 对称伸缩 伸缩
m,w v
s
s s s
苯环的骨架振动
其他吸收带干扰少,是判断羰 基(酮类、酸类、酯类、酸酐 等)的特征频率,位置变动大
伸缩
s
s
伸缩
m
—CH3 反 对 称 变 形 , CH2 变
s m,s

s
对称变形
s
变形
s
伸缩
s
伸缩
s v
伸缩
伸缩
面外摇摆
面内摇摆
C—O键(酯、醚、醇类)的极性很 强,故强度强,常成为谱图中最强 的吸收
醚类中C—O—C的 νas=1100±50是最强的吸收。C— O—C对称伸缩在900—1000,较弱 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都含有CH3、CH2 基,因此此峰经常出现
区,判断官能团的种类,最后查看指纹区,判断其精细结构,确 定结构式
注意:在解析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基团的相关峰上,避免孤 立解析。
分子的不饱和度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大全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大全

红外图谱分析是光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它利用红外光作为光源,检测样品的吸收、反射、散射等特性,从而得到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下面是红外图谱分析方法的详细步骤: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红外图谱分析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仪器和样品。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光源、光阑、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等部分组成。在采集样品红外光谱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样品制备技术,如样品压制、样品溶液制备等。

二、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红外图谱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样品中的分子在红外光的作用下产生吸收、反射、散射等特性,才能得到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样品制备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所用光谱仪的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如固体样品需要进行研磨和压片,液体样品需要进行溶液制备等。

三、谱图解析

在采集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后,需要通过谱图解析来得到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谱图解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例如:

1. 确定光谱类型:根据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峰,确定光谱的类型。例如,如果是伸缩振动,则可以判断出样品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这种键。

2. 确定基团:根据特征峰的位置和形状,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基团。例如,如果出现了苯环的振动吸收峰,则可以判断出样品中含有苯环结构。

3. 确定分子结构:通过确定基团和键的类型,可以得到样品的分子结构。例如,如果一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C-H键的振动吸收峰,则可以判断出这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C-H键。

四、定量分析

除了定性分析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测量特征峰的强度和宽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某种物质的含量。例如,可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测定高聚物中某种单体的含量。

红外的吸收峰

红外的吸收峰

红外吸收峰是红外光谱中的重要特征,其峰位等于分子或者基团的振动频率,强度大,是红外的主要吸收峰。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或者基团的振动频率,是红外光谱中最重要的吸收峰之一。在红外光谱中,不同基团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因此可以根据红外光谱的峰位置和强度来判断样品的基团组成和结构。例如,烷烃的C-H伸缩振动在3000~2800 cm-1处出现较强的吸收峰,烯烃的C=C伸缩振动在1650~1600 cm-1处出现较强的吸收峰,芳香族化合物的苯环伸缩振动在1500~1450 cm-1处出现较强的吸收峰等。需要注意的是,红外光谱的峰位置和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状态、测试条件、仪器性能等,因此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不同基团可能存在多个振动频率,因此需要对红外光谱进行精细的分析和理解,以便得到准确的样品结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谱图分析(一)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来。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C、C═O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力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 000~400 cm-1划分为四个区:4 000~2 500 cm-1

氢键区

2 500~2 000 cm-1

产生吸收基团有O—H、C—H、N—H;

叁键区

2 000~1 500 cm-1

C≡C、C≡N、C═C═C

双键区

1 500~1 000 cm-1

C═C、C═O等

单键区

按吸收的特征,又可划分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的整个围可分成4 000~1 300 cm-1与1 300~600 cm-1两个区域。

4 000~1 300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由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高频围,并且在

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因此,它是基团鉴定工作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

在1 300~600 cm-1区域中,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复杂光谱。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

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指纹区可分为两个波段

(1)1 300~900 cm-1这一区域包括C—O,C—N,C—F,C—P,C—S,P—O,Si—O等键的伸缩振

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2)900~600 cm-1这一区域的吸收峰是很有用的。例如,可以指示(—CH2—)n的存在。实验证明,当n≥4时,—CH2—的平面摇摆振动吸收出现在722 cm-1;随着n的减小,逐渐移向高波数。此区域的吸收峰,还可以鉴别烯烃的取代程度和构型提供信息。例如,烯烃为RCH═CH2结构时,在990和910 cm-1出现两个强峰;为RC═CRH结构时,其顺、反异构分别在690 cm-1和970 cm-1出现吸收。此外,利用本区域中苯环的C—H面外变形振动吸收峰和2000~1667 cm-1区域苯的倍频或组合频吸收峰,可以共同

配合来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

二、主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在红外光谱中,每种红外活性的振动都相应产生一个吸收峰,所以情况十分复杂。例如,基团除在3700~3600 cm-1有O—H的伸缩振动吸收外,还应在1450~1300 cm-1和1160~1000 cm-1分别有O—H 的面变形振动和C—O的伸缩振动。后面的这两个峰的出现,能进一步证明的存在。因此,用红外光谱来确定化合物是否存在某种官能团时,首先应该注意在官能团它的特征峰是否存在,同时也应找到它们的相关峰作为旁证。这样,我们有必要了解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表列出了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的围。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尽管基团频率主要由其原子的质量及原子的力常数所决定,但分子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会使其频率发生改变,因而使得许多具有同样基团的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中出现在一个较大的频率围。为此,了解影响基团振动频率的因素,对于解析红外光谱和推断分子的结构是非常有用的。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可分为部及外部两类。

(一)部因素

1.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I效应)

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改变了键的力常数,使键或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位移。例如,当有电负性较强的元素与羰基上的碳原子相连时,由于诱导效应,就会发生氧上的电子转移:导致C═O键的力常数变大,因而使的吸收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元素的电负性越强,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的程度越显著,如表所示。

表10-2 元素的电负性对νC═O的影响

R—CO—X

X=R‘

X=H

X=Cl

X=F

R=F,X=F

vC═O/ cm-1

1 715

1 730

1 800

1 920

1 928

(2)中介效应(M效应)

在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在1680 cm-1附近。若以电负性来衡量诱导效应,则比碳原子电负性大的氮原子应使C═O键的力常数增加,吸收峰应大于酮羰基的频率(1 715 cm-1)。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所以,仅用诱导效应不能解释造成上述频率降低的原因。事实上,在酰胺分子,除了氮原子的诱导效应外,还同时存在中介效应M,即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C═O上л电子发生重叠,使它们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C═O键的力常数下降,使吸收频率向低波数侧位移。显然,当分子中有氧原子与多重键频率最后位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净结果。当I>M时,振动频率向高波数移动;反之,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3)共轭效应(C效应)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具有共面性,且使其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双键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因此,双键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例如R—CO—CH2—的vC═O出现在 1 715 cm-1,而CH═CH—CO—CH2—的vC═O则出现在1685~1665 cm-1。

2.氢键的影响

分子中的一个质子给予体X—H和一个质子接受体Y形成氢键X—H……Y,使氢原子周围力场发生变化,从而使X—H振动的力常数和其相连的H……Y的力常数均发生变化,这样造成X—H的伸缩振动频率往低波数侧移动,吸收强度增大,谱带变宽。此外,对质子接受体也有一定的影响。若羰基是质子接受体。则vC═O也向低波数移动。以羧酸为例,当用其气体或非极性溶剂的极稀溶液测定时,可以在1 760 cm-1处看到游离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若测定液态或固态的羧酸,则只在1 710 cm-1出现一个缔合的C═O 伸缩振动吸收峰,这说明分子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氢键可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氢键。

分子间氢键与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例如,以CCl4为溶剂测定乙醇的红外光谱,当乙醇浓度小于0.01mol·L-1时,分子间不形成氢键,而只显示游离OH的吸收(3 640 cm-1);但随着溶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加,游离羟基的吸收减弱,而二聚体(3 515 cm-1)和多聚体(3 350 cm-1)的吸收相继出现,并显著增加。当乙醇浓度为1.0 mol·L-1时,主要是以多缔合形式存在,如图所示。

由于分子氢键X—H…Y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它的X—H伸缩振动谱带位置、强度和形状的改变,均较分子间氢键为小。应该指出,分子氢键不受溶液浓度的影响,因此,采用改变溶液浓度的办法进行测定,可以与分子间氢键区别。

3.振动偶合

振动偶合是指当两个化学键振动的频率相等或相近并具有一公共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微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