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总结
练习
四、细菌的生殖
PPT展示芽孢时期,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为什么细菌Leabharlann 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与它的哪些结构有关?
技能训练:细菌的繁殖
教师总 结本节重难点
课后题,练习册
分裂生殖
分 组讨论
小组合作
做习题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
三、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出结论。
观看PPT,感受细菌的大小。
1、杆状
2、球状
3、螺旋状
对照细菌结构图,依次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型。
通过直观感受,感知细菌的大小。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二、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四、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教学后记
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菌的一些知识有了了解,但对于一种生物营养方式的判断,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再教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
1、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细菌非常微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那么是谁最先发现了细菌呢?
一、细菌的发现
用PPT展示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四章章第二节细菌
5.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细菌的分类、作用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4)了解细菌的生理特点,如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代谢特点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正确描述其特征。
(2)学会绘制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准确表示细菌的各个部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通过比较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加深对细菌特征的理解。
(2)运用分类方法,掌握细菌的种类及其特点。
(3)归纳细菌的生理特点,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通过学习细菌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观察细菌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9.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科学素养。鼓励学生阅读与细菌相关的科普读物,参加生物科技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细菌》二、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它们干净吗?有什么?生回答(细菌)。
那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细菌。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我们有请。
同学来读一下。
二、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在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71页内容,讨论并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他是怎样发现细菌的?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71—72页有关巴斯德实验的知识,3人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一年后,鹅颈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仍澄清,没有细菌?(2)打断瓶颈后,只经过一天,肉汤为什么变混浊并有细菌在其中繁殖?(3)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4)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4、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1、2)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播放“鹅颈瓶”实验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
提供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题
请你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好食品保存工作?和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食品保存方法。
1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学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第四章第2节细菌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菌,降低学习难度。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搜集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实例,分析细菌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细菌引起的疾病,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4.设计一项关于细菌的实验,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5.结合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探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新课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讲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细菌有直观的认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加深对细菌的认识。
4.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通过实例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6.围绕细菌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开展一次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防治细菌,以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图文并茂,表达清晰,注意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3.作业提交前,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4.作业完成后,进行同伴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奥秘。
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教案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那细菌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最初,人们知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71现的?
列文虎克
问题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播放动画,展示巴斯德的实验过程。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讲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证明细菌的由来,向学生灌输科学严谨的态度。
通过表格的形式学习细菌结构以及跟其他细胞的区别,能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 巴斯德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杆形、球形、螺旋形
2.原核生物 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形成芽孢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
2.说出细菌的结构。
3.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发生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利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进一步理解细菌细胞结构的特殊性,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通过巴斯德的科学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细菌图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分裂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第一篇: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
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课题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主备人吴康平备课时间周星期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名考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细菌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
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自学自测讲述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生物基础训练》中的提纲挈领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
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2、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
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
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
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3、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内容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处世界细菌无处不在。
(2)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以及巴斯德所做贡献。
(3)说出细菌的形态以及结构,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计算手上细菌的数目。
(5)理解芽孢的形成以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并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的学校,让学生体会到一些仪器的发明会推动人类认识生物界的进程。
教学重点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2.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理解,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教具准备(1)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个性补教集体定教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检查一下自己的手上,看干不干净?(干净)真的很干净吗?我们来看看。
(大屏幕展示调查报告)原来我们手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微小生物,我们肉眼根本无法看见,所以以前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细菌的发现者是谁?如何被发现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1)、细菌是由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的(2)、他取了从没有刷牙的老人的牙垢在可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这些微小生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有时候有些看似其貌不扬的东西在仔细的观察研究中也会有其中的价值所在知识点二:但是,列文.虎克所发现的细菌有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呢?(没有)直到十九世纪,法国人巴斯德做了一个鹅颈瓶实验,推翻了人们一直坚信的自然发生论,细菌才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看视频)(1)这个实验设置了两个组,一个对照组是普通的烧瓶,一个实验组是鹅颈瓶,这实验妙在哪里呢?(鹅颈瓶阻挡了细菌的进入,同时可以让空气进入)因此,这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什么?(有无细菌)(2)从巴斯德的故事里面我们对科学有什么新认识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巴氏消毒法;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知识点三:我们刚才已经了解到细菌非常的微小,到底有多小呢?(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可想而知,我们要观察细菌时应该用什么去观察?(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有哪些形状呢?(球状,杆状,螺旋状)也就是说,带有表示形状的字如“杆”、“球”、“螺旋”、“弧”的菌都是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生物)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寻找可能的细菌生活迹象,如腐烂的植物、水体富营养化等,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
2.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如利用废旧酸奶机培养益生菌,观察其生长情况。此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繁殖过程,增强他们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食物变质、生病等,但对其深入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5.掌握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细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细菌的共性和特性。
3.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难点:
(1)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及分类;
(2)细菌的繁殖速度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及生殖特点。
(3)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四)知识点分析
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影响学生灌输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细菌的生殖方式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观察图片,尝试说出细菌的形态特征。
观察细菌结构图,比较不同。
分组合作,制作模型并展示。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计算,讨论交流。
直观感受,培养语言描述能力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特征
1.形态
2.结构
3.营养方式
4.生殖方式
和观察法。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模型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讨论交流: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
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细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四、盘点收获
提出问题:谈谈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除书本上的知识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微生物学的最新成就?
讨论、回答
整合知识、提升认识。
五、当堂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生物)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又一亮点。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验和分享,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
本案例采用了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监控能力。
5.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将细菌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细菌的基本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生物)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教育中,细菌的学习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细菌》作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互动讨论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生物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 生活实例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与细菌相关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1442
细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2. 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等。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1)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
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2)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多万人死伤。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联想已知的历史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教师趁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设疑导入课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为什么会被侵略者利用来危害我们人类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第二节: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细菌
能一样吗?
2.你知道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时||,应该以杀死哪种结构为标准吗?
练习题、巩固本节知识||。
进一步应用本节知识解决
问题||。
巩固||。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eq \b\lc\{(\a\vs4\al\co1(形态\b\lc\{(\a\vs4\al\co1(个体:单细胞、
课后反思
1.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整个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类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如观察巴斯德实验的图片或视频||,观察细菌的形态图、结构图||,观察细菌战的有关图片;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原理和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归类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分析叶绿体与营养方式的关系;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等||。
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理解知识||,获得能力||。
课后反思
2.忽视了科学史的教育意义
应该深入挖掘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不能一带而过||。
在课堂导入时设置一些扩展和补充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动态产生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的理性思维||。
2、学习目标知识: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 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3、通过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和结构较为陌生||。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进而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细菌》预习任务和《细菌》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教学过程:和螺旋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
每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
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圆中间直、像面包……||。
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认真观察、思考、分类尖上的细菌图片PPT展示多种形态细菌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 植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哪?2. 动物细胞有哪些典型的结构?3. 细菌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总结:4.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5. 区别: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观察、回忆、对比||,得出结论:1. 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没有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是自然发生的。
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资料中的很接近:放久的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对照细菌结构示意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像机。
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分钟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五、板书设计: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C.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2.如图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煮沸,乙不做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未变质,另一瓶变质;接着,将未变质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不久瓶中的肉汤也变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打断瓶颈肉汤过一段时间也会变质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甲瓶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打断瓶颈D.此实验能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细菌的是()A.乳酸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酵母菌D.空肠弯曲菌(螺旋状)4.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 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 D.蜻蜓点水5.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水蛭和家蚕 B.沙蚕和蚯蚓 C.蚯蚓和水蚤 D.沙蚕和珊瑚虫6.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血吸虫、蛔虫 B.青蛙、海蛰 C.蜗牛、丝虫 D.水母、水螅7.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A.白鲸B.鲨鱼C.蛇D.鳄鱼8.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
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
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
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
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
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五、重点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七、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
没有细菌做实
察能力和动脑能力同
3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
使学生初步)细菌的
通过形
6分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题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十、作业
同步练习
十一、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
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
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