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课题细菌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

点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 细菌的生殖方式。

难点: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推测细菌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

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

(1)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2)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多万人死伤。

【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为什么会被侵略者利用来危害我们人类呢?

新课讲解【过渡】日本七三一部队研究的鼠疫杆菌、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等细菌都是能够致人生病、甚至死亡的细菌。但是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细菌这样一类生物的存在。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1页,了解列文虎克及其发现细菌的故事。

2.组织学生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3.【播放视频】细菌。引导学生比较各类细菌并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4.【图片展示】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菌的结构图片。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4章 第2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4章 第2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

2.说出细菌的结构。

3.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难点: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细菌图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分裂动画

四、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双手伸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手,我看到有些同学的手很干净,勤剪指甲,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同学的手有点脏,指甲有些长。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手去拿东西吃,会怎样呢?(生病)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手如果不经常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细菌这节内容。

学生伸出双手,互相观察,虽然看不到,但手上有很多细菌。

通过学生自身的卫生情况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效果。

五、探究新知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那细菌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最初,人们知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71页细菌的发现,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细菌是被谁发现的?

列文虎克

问题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播放动画,展示巴斯德的实验过程。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出示图片,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形、球形、螺旋形。

2.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图、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物细胞结构图,比较异同,并填表:

教师总结

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②细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1.八年级学生大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已学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本节课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3.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 尝试通过将细菌的结构特征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进一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结合观察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曲折而艰难

二、细菌的形态:个体小,呈杆状、球状、螺旋状

三、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

四、细菌的营养: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初中生物_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发生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了解细菌的生殖、营养方式和芽孢。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2.巴斯德实验的探究、分析与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准备实验器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实验法、问题穿线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

第二节《细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好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细菌菌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对细菌这类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抽象的细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课前预习,课堂小组合作。

第二节《细菌》效果分析

对于“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这一段科学史的探究,教师应

用了微课、推测、动手实验探究等方法充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提高了探究意识与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同时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突出了重点。将难点巧妙的放在重点后,通过推测、小组设计实验和试试身手更好的突破了难点。安排角色扮演:“自我介绍”,让学生换个角度进行知识梳理,这不仅是本课的亮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作业的设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

一、教材分析

“细菌”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

3.尝试进行驳斥“自然发生说”的实验设计,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5.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

(2)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原核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慢慢伸开你的手,你看到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手上有生物吗?主要是什么生物?你看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

督预示标

检查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自学梳理

请同学们读课本71----7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

2.细菌是怎样进行生殖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

细菌的发现

资料l:利用PPT介绍列文虎

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

——不叫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

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

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看那

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叫人们共同

《细菌》优秀说课稿

《细菌》优秀说课稿

《细菌》优秀说课稿

《细菌》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菌》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菌》优秀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参评的课件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我们都知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尤其是细菌的生殖过程更是很难通过语言来描述,在本节课选择课件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比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提供了多幅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在制作课件时都着重体现了这些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

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

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

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放大镜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出相关问题:我们为什么样吃饭前总是要洗手呢?由此引入课题。

学生回答讲卫生,洗掉

手中的细菌等等。学生积

极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二、学生实验

用手中放大镜观察手中有没有细菌学生认真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做实验提高学生的观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 细菌  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通过对细菌的繁殖速度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多媒体依次展示酸奶图片、泡菜图片、以及抗战期间日本731部队利用细菌对我过人民进行活体实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菌是怎么来的呢?㈡讲述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学生自学教材P71-72页的内容,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1)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菌?

(2)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1)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颗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2)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初中生物_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是“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资料带领学生认识细菌的种类、结构、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

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利用视频材料导入新课,然后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

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为异养的结论。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要以观察、讨论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

教学内容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所处世界细菌无处不在。

(2)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以及巴斯德所做贡献。

(3)说出细菌的形态以及结构,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

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计算手上细菌的数目。

(5)理解芽孢的形成以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并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的学校,让学生体会到一些仪器的发明会推动人类认识

生物界的进程。

教学重点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2.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理解,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教具准备(1)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个性补教集体定教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检查一下自己的手上,看干不干净?(干净)

真的很干净吗?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展示调查报告)原来我

们手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微小生物,我们肉眼根本无法看见,

所以以前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细菌的发现者是谁?如何被发现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

取哪些重要信息?

(1)、细菌是由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的

(2)、他取了从没有刷牙的老人的牙垢在可放大200-300倍的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这些微小生物,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

道了有时候有些看似其貌不扬的东西在仔细的观察研究中也会

有其中的价值所在

知识点二:但是,列文.虎克所发现的细菌有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呢?(没有)直到十九世纪,法国人巴斯德做了一个鹅颈瓶实验,推翻了人们一直坚信的自然发生论,细菌才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看视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2 细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2 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

授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细菌形态结构及细菌的营养和生殖,总结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列文虎克、巴斯德科学史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2.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菌生殖方式。

2.难点: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三、课前准备

有关细菌结构的模板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用护士在打针前对皮肤消毒和极端环境中的细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形态?为什么它们能

无处不在?观看幻灯片,思考提问,进入学习状态。

细菌的发现1、【展示一个铁钉】提问:被锈铁钉扎破,特别时伤口深时,我们都知道要打破伤风预防针。因为锈铁

钉上有破伤风杆菌。睁大你们的眼睛,你能用肉眼

直接看到钉子上的细菌吗?

细菌很小,人们是如何观察呢?

2、介绍列文虎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细菌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20190304442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20190304442

细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 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等。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

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1)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2)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多万人死伤。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

word版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料中的很接近:放久的

自然发生的。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

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

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

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

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

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五、重点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七、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放大镜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

没有细菌做实

察能力和动脑能力同

3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

使学生初步)细菌的

通过形

6分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菌

螺旋菌

球菌

2.细菌的结构:a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DNA)

b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3.细菌的营养: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十、作业

同步练习

十一、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

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录象片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