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期,教育事半功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关键期,教育会事半功倍
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做过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可能依然会失明。为研究这一问题,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学者用猫做了个实验,他们把一只刚出生、眼睛完好的幼猫和一只成年猫的眼皮缝上,使它们不能视物。一段时间后,他们给两只猫的眼皮拆线。拆线后,幼猫的眼睛失明,而成年猫的眼睛很快又恢复视力。
这一事例说明,猫的视觉发展存在关键期。幼猫失明,是因为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眼睛没有得到有效的视觉刺激,视觉神经元没有和其他神经元建立起联系,无法传递视觉信息,眼睛自然无法看到东西。
一些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手术后依然失明,是因为做手术的时间错过了其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最好在婴儿不超过6个月大的时候完成,因为出生后6个月内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对外界刺激最敏感、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在关键期内,若给个体提供适宜的刺激,个体行为的习得会非常容易,能力发展最为迅速而高效。
最先发现关键期现象的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洛伦兹在对小鸭、小鹅的研究中发现,在某段时间内,小鸭、小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如小鹅出生两天内,会追随它看到的第一个活物,并把这个活物当做妈妈。如果首先看到的活物是母鹅,就把母鹅当做妈妈,如果首先看到的是人,就把这个人当做妈妈,并不离左右地跟随这个人。
如果最初两天小鹅没有接触任何活物,之后,无论是母鹅还是人,尽管努力地跟小鹅接触、细心照料它,小鹅都不会跟随。也就是说,两天后,小鹅的“认母”行为丧失了。
对此,我们说,出生两天内是小鹅“认母”的关键期。
此外,生物学家还在蝴蝶、蜜蜂等其他动物幼虫身上,也发现了关键期现象。
事实上,不止是动物,人的各种行为发展也存在着关键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先系统地提出儿童发展关键期(她称之为敏感期)的概念,她指出,人的行为发展绝大部分敏感期都在6岁前出现,通过对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观察,蒙台梭利发现0~6岁儿童主要存在以下9大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细小事物敏感期(1.5~4岁),语言敏感期(0~6岁),社会性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关键期内,儿童对外界刺激最敏感,最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能最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培养习惯、发展能力。在这一时期,如果及时给儿童正确、良性的刺激,儿童相应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得到最快速、最有效的发展。否则,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就像小鹅两天后“认母行为”丧失,儿童错过关键期,某些行为能力可能永远得不到发展了。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研究指出,5岁前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若把人17岁时能发展的智力定为100%,那么,4岁时智力将发展到50%,8岁时发展到80%,而剩下的20%要在余下的9年里获得。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都认为,人在早期是接受教育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而且,年龄越小,受教育的影响也越大。
上个世纪20年代,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的事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卡玛拉刚出生不久就被狼叼走并被狼养大,被发现时已七八岁。卡玛拉被带回人类社会后,人们花费了很大精力、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能教她学会说话、掌握人类的各种行为。经过三年的训练,卡玛拉才学会直立行走,直到17岁死去时,她才学会40多个单词,智商
也只相当于3岁半孩子的智商。
相比之下,出生后就生活在人群中的孩子,只用一年就学会行走,3岁时就已基本掌握人类的全部语言能力。而在蒙台梭利所建立的儿童之家,因为她把握了儿童成长和教育的关键期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那些孩子取得了让世人刮目的优异成就,诸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做事非常专注,具有敏锐的感知觉,出现自发的观察行为、自发的阅读和书写爆发行为等。
以上例子都说明,抓住关键期,对儿童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而错过关键期,儿童的很多习惯和能力培养就会异常困难,要多花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的努力去弥补,甚至终生都无法弥补、无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获得最佳的成长,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了解和识别孩子在不同关键期内的行为表现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及时给孩子以正确、科学的教育,使其相应的能力获得最有益、最有效的发展。(选自东方爱婴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