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三重维度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作者:刘彦德作者单位:开封市体育运动学校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
高校思政课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维度
高校思政课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维度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可以从理论、方法和价值三个维度加以理解。
在理论维度上,要秉持历史规律论,抵制历史选择论,坚持群众史观,批驳英雄史观,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地位;在方法维度上,克服历史虚无主义虚实相间的叙事方式、以偏概全的研究方法和主次不分的思维方式;在价值维度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掌握好这些批判武器,对于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历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唯物史观确证的三个维度
2017·06摘要:当代社会中“现实的个人”面临发展的悖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价值空前凸显。
针对以往研究侧重路径式、经验式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的唯物史观确证从逻辑起点、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对于廓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本质意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作者简介:付安玲,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
(山东淄博25004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信息空间的国家主权理论研究”(批准号16AKS006)、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资助项目“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挑战与应对研究”(批准号J15YB22)、201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深入社会、五方协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ZJ4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6-0019-06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唯物史观确证的三个维度□付安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问题的关注,以往的研究较多地侧重于路径式、对策式的解读和经验式的理解,缺少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关照,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从唯物史观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进行确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的逻辑起点、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信和价值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中体验运用的三个维度
“ 以人为 本 ” 现 代 教 育 和社 会 发 展 的客 是 观要求 , 它认 为教育 要 以受教 育 者为 中心 , 尊重
他们 的独 立人格 、 自身价 值 和思想 感情 , 凸显 受
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
其最 终 的价值追 求 。但 现 阶段思想 政治 教育 存
生 成 自己对 事 物 的独 特 的情 感 感 受 、 悟 和 意 领 义 。二是 情感 性 , J” 指体 验 产生 情 感 , 体验 的 “
出发点是情感 , 主体总是从 自己的命运与遭遇 ,
从 内心 的全部 情感 积 累和先 在 的感受 出发 去体
维普资讯
所 以 , 想政 治教 育要 提 高其 自身 的实效 性 , 思 就 必 须 尊 重受 教 育 者 个体 鲜 活 丰 富 的体 验 , 发 激 其 能动 性 、 造 性和 自主性 , 创 注重人 性 的尊重 和
弘扬 。
文化。
2 推 崇“ . 和谐” 的教育理念 , 尊重受教 育者
个体 生命 的独特 性
“ 和谐 ” 个 极 富 时 代 色 彩 和 温 暖 的 词 , 是
它 给我 们 描 绘 出 了 一 幅 “ 而 不 同 , 而 不 和 多
1 .坚持 “ 以人 为本 ” 的教 育观 , 重受教 育 尊
者教 育 的主体 性
杂” 的画 面 , “ 同 ”、 独 特 ” 是 其 底 色 。 而 不 “ 则 把 “ 谐 ”的理 念 引 入 教 育 领 域 , 是 力 图造 和 也 就 一 种 尊重 受 教 育 者 生 命 个 体 特 征 和 主体 地 位 的教 育 思 想 , 个 体 的 全 面 发 展 与 自 由发 把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
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
”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这一命题的确立是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而且,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来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三重维度探析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三重维度探析作者:牛丽莹乔学男韩敬瑜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08期摘要: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又是转化学生生命认同感的重要手段。
以“融入理论要素维度”为基础,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以“融入能力要素维度”为动力,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以“融入价值要素维度”为保障,探寻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价值。
三重维度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生命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指引,能够促进其教学实效性的最大化。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政课教师应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秉持全面的育人观,即培养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塑造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新的环境之下,应用积极的生命状态肩负起伟大的时代使命。
高校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又是转化学生生命认同感的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实现的重要方面,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又符合教育的目的。
通过以“融入理论要素维度”为基础,以“融入能力要素维度”为动力,以“融入价值要素维度”为保障的三重维度,是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一、融入理论要素维度——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基础1.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
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前提是来自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生命对于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人类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于个体成长至关重要。
针对如何把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存在有关“生”与“死”的相关论述。
在《论语·卫灵公》提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思想当中认为“生死有命”要拥有“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重视生命的价值,追求的是一种至高的道德生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务虚与务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
勤思虑,做实事,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实际成效,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
一、务虚的维度务虚,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有理论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理论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生要具备学习的能力。
学生要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观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种理论观点的比较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具备思辨的能力。
思辨是指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要通过对理论内容的思辨和讨论,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时,学生要能够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点,理解其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评价和分析现实问题。
学生要具备批判的能力。
批判是指对理论观点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要能够对不同理论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建议。
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问题时,学生要能够对市场经济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务实,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成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想理论,进行创新思考和创新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要鼓励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并能够将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
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体现在认知、情感、意义和实践四个维度上。
在认知维度中,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在情感维度上,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在意义维度上,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在实践维度上,它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四个维度、认知、情感、意义、实践、背景介绍、引言、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四个维度是认知维度、情感维度、意义维度和实践维度。
认知维度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情感维度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意义维度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实践维度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总结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个体对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认知维度扮演着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基本概念、掌握政治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等关键角色。
认知维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政治视野。
政治知识作为认知维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政治运作等方面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政治现象。
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升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三大理论维度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三大理论维度作者:梁剑来源:《卷宗》2011年第10期摘要: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应集中在科学化、社会化与现代化三大理论维度,科学化的系统性、概括性和创造性;社会化的普及化和一体化;观念现代化、知识体系现代化和研究内容现代化等。
关键词:方法论;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方法也就是“在给定的前提下,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手段或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变化、发展、运用等进行研究的学说和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就是在其传统性得到改造的同时而不断突显其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就是在不断生成新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无论是其传统性得到改造,亦或是其生成新方法的过程,它都指向同一个视域,即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适应其现代生存境遇适合其现代主人(方法的使用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所属社会群体)和现代对象的现实要求,也就是现代性得到生成的过程。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也就是集中在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三个纬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科学化的纬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4]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正面临着人们已经发生深刻改变了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实际,唯有坚持方法和方法论的科学化研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科学化纬度,才能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系统性是一门科学所具有的最一般特性。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
学 术 论 坛22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1.228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①丘红映(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83)摘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三个基本维度,即国家、高校和学生,他们是普遍、特殊和个别的辩证统一关系;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学生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人才;国家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和归宿;学生要在国家和学校的培养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清三者的关系,能够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国家 高校 学生 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228-02①课题来源: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机制研究 (2017MBYB020)。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孤立的看待国家、高等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没有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因而达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提供参考。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基本维度1.1 第一个维度:国家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统治阶级是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构成,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解放和开放复兴的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国破家亡的境遇,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历史证明,只有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人民走上解放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三维厘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三维厘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是培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思政课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进行厘析。
一、历史发展维度新中国成立之初,思政课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觉悟和阶级觉悟。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逐渐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梦等内容,使思政课更加贴近时代,贴近青年学生的生活。
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多媒体、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转变,更好地引导学生审视社会、认识真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维度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思政课发展的关键。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思政课的内容逐渐从政治理论向社会、经济、人文等多种领域扩展,使学生不仅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政课的内容也逐渐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思政课发展的重要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不断从传统的讲授式向讨论式、实践式、体验式等多种方法转变,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也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三维厘析,通过历史发展维度、教学内容维度和教学方法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思政课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
价值现实与实践: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三维探析
价值现实与实践: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三维探析
价值现实与实践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
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三种维度的探索,即价值观念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多元性,
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成才型人才为目标。
首先,在价值观念的现实性方面,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探索和引导学生对当前
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评价,以明确“为什么德、智、体、美相统一”和“为什么坚定理想信念”的理念。
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价值观念是现实生活中的必然产物,是由历史、文化、社
会等多方面影响形成的,同时,价值观念也具有延续性和变革性。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电子书店、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
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综合素养。
其次,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实践性。
实践教育是价值观念落实的根本途径,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
高校可在课程教学
中引入实践项目、实验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共青团机构通过三下乡、文明行、公益活动等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实践
技能,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综合考虑价值观念的现实性、实践性和
多元性三个方面。
高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1. 引言1.1 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承载着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虚与实的问题备受关注。
务虚与务实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务虚与务实,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更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务虚与务实的概念解析、理论基础和三重维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贯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三重维度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重视和深入思考,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可以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身与他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概念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与务实的概念解析是对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基于三个维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基于三个维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本文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展开思考,从理论教育与现实需求的对接、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契合、教学方法与实际效果的评估、考核手段与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参与度与课程实效性的增强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通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目标,可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仅仅是关于知识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质量、学生能力、实效性目标、学生需求、实际效果、提升、增强、教育、课程1. 引言1.1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一种形式,更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思考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深入探讨理论的将其与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启发思考的机会。
2. 正文2.1 理论教育与现实需求的对接理论教育与现实需求的对接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理论教育需要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的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理论教育还需要与现实需求相适应,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理论知识的力量,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维度:时、度、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维度:时、度、效作者:刘晔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05期【摘要】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注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至关重要,可以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教育性、引导性。
对于此项工作时效性的增强,需要把握“时、度、效”三条原则,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时、度、效【作者简介】刘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辅导员,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5-0061-0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此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是优化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品德最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栋梁之才的关键。
一、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对于培养人的素质、品德、意识、观念有很大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特定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此项工作的时效性尤为必要。
具体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国家发展需要、社会发展方向,借助课内课外多种形式,逐步向大学生生渗透正确的观念、品德、意识、思想,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对与错”“是与非”,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的任务,为人民、社会、国家做出贡献。
概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应当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结果、规律当中,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既教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1.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呈主流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青年公民,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大部分学生都认同这一思想。
最新-小议思想政治教学目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精品
小议思想政治教学目前价值的三个维度要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
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
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
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
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三个维度
第12卷第3期2020年6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20.03.00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三个维度*周小华,储著源(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032)摘 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回归㊂理念相通㊁资源相融㊁方法相生㊁效果相依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本位原则㊂循序渐进构建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㊁全方位构建相互支撑机制㊁建设完善大学前后工作对接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策略㊂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全过程;价值;原则;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0)0300060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承担着塑造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灵魂的历史重任㊂习近平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㊂”[1] 贯穿全过程”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贯穿各类专业㊁各门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贯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过程;三是贯穿高校党政各项工作全过程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是 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 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一个系统教育工程㊂一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回归习近平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㊁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㊂”[1]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培养什么样的人”㊁ 如何培养人”㊁ 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亟需解答的三个根本问题㊂(一) 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纵观高校各项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保证,教育教学是手段,培养人才是目的㊂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导向㊂受到西方实用主义㊁消费主义㊁新自由主义㊁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德性修养与专业能力本来是高度统一的一对教育范畴,如今在现代教育境域中则成为相互矛盾的一对教育范畴,整个社会重自然科学㊁突出理工科,轻人文科学㊁忽视文科,人文学科就业难㊁学习地位被弱化,这导致教育以所谓的 实用”㊁ 有用”为标准,只注重科学技术专业学习㊁放松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培育㊂陈先达认为: 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畸形㊂”[2]为了正确解答和直面回应 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㊂因此,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以思想道德为先的培养理念,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则突出高等教育办学的政治方向㊂*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医院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S C Y G2017-24);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 K2018A0161);2018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8j y x m1293)㊂作者简介:周小华(1983-),女,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储著源(1979-),男,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㊂. All Rights Reserved.(二) 如何培养人”问题确立 培养什么样的人”之后的问题必然是 如何培养人”㊂ 德才兼备㊁以德为先”㊁ 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严格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将培养大学生德性修养㊁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㊁培养大学生政治大局意识放在第一位,即育才先育德㊂因而,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目的㊂一要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奠定大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础㊂习近平指出: 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㊂”[1]二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导向㊂习近平指出: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㊁积极传播者㊁模范践行者㊂”[1]三要强化大学生时代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奠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基础㊂习近平指出: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㊁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㊂”[1]同时, 如何培养 培养人’的人”又是有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㊂习近平指出: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㊁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㊂”[1]若要切实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无论是思政课教师㊁党政工作人员,或是专业课㊁其他公共课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过硬过关㊂因此,高校必须常态开展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性提升全体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㊂(三) 为谁培养人”问题㊂习近平指出,培养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任务㊂因此,落实 四为”培养目标㊁培养思想过硬和政治过关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方针㊂同时, 什么样的人培养人”又成为 培养什么样的人”同等的重要的问题㊂承担培养任务的人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参与培养的人,主要是指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思政课㊁专业课教师,二是间接参与培养的人,主要是指高校党政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宣传㊁教育教学管理㊁制定培养和考核方案引导大学生发展方向㊂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精神,承担培养任务的人不分专业㊁不分职位㊁不分部门㊁不分主次㊁不分课堂内外,皆严格按照 四为”要求和方针培养人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系到各级党委工作,各级党委必须承担起领导主体责任,形成高校党委㊁地方党委协同领导指导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㊂习近平指出: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㊂”[1]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㊁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借助专业性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依靠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有序贯穿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依靠现代教育与管理技术方法,广泛动员专家学者㊁知识分子,全面集中教育教学优势,加快形成多学科㊁多领域㊁多途径贯穿之势,加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化㊁社会化㊁现代化㊂总体上看,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问题的自觉提出, 如何培养人”㊁ 为谁培养人”是对问题的深度追问和全面解答㊂ 培养什么样的人”回答了贯穿全过程”根本要求和根本方向, 如何培养人”回答了 贯穿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理念, 为谁培养人”问题回答了 贯穿全过程”的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㊂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本位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质是一个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工作观念,一是体现在 贯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融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二是体现在 全过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在场,全程参与㊁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共同培养人㊂因此,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必须严格树立和践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本位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 All Rights Reserved.原则㊂(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理念相通思政政治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㊁管理㊁教育工作,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工作㊂教育教学主要是培养人的工作㊂一般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教育理念相互贯通,客观存在共同的教育规律㊂特殊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两者在教育价值理念方面高度一致㊂习近平指出: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㊂”[1]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秉承和践行教书和育人㊁言传和身教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切实实现思想政治引领与学科专业教育㊁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㊁思想道德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㊁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㊁科技与人文的高度统一㊂(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资源相融资源相融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直接共享的资源,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门学科教育教学共享的资源库,其中图书文献㊁网络网站㊁影像视频数据库㊁交流研讨平台㊁思想理论教育在线服务系统是典型代表㊂习近平指出: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㊁网络㊁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㊁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㊂”[3]二是相互依托的资源㊂总体而言,立足思想政治工作视野建设其它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依靠现代先进技术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资源㊂习近平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㊂”[1]三是相互支撑的资源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自然界㊁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对其他学科发展具有总体统领作用㊂其他学科可以从不同学科㊁不同专业㊁不同实践㊁不同技术路径阐释和证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两者之间客观存在共性共享的教学资源㊂(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方法相生习近平强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㊂课堂教学必然存在教学内容差异,教学方法不完全一样,但可以通过共生的教学方法达到共同需要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㊂还要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㊂第一课堂注重全方位㊁全过程增加学生知识㊁拓展学生认知能力㊂第二课堂注重实践育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二者结合互补有力保证了高校培养思想政治过硬㊁专业技术过关㊁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㊂然而,目前第一课堂教学现状是各学科教学方法相互排斥,只注重本学科教学方法构建和运用,未能有效借鉴和融入其它学科教学方法㊂因此,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学科专业课相生相融的共生教学方法是亟需解答的课堂教学方法论问题㊂(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效果相依效果相依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专业教育教学效果,专业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制约,根本依据是大学生思想状况必然影响到对国家和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好坏㊂培养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教书育人的核心目标㊂人才核心标准是自觉将所学㊁所长服务国家㊁社会和人民,实质是指人的知识㊁专长与国家和民族建设发展事业的正向关联性,而不是起到阻碍㊁反向㊁破坏作用㊂那么,何以保证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正向推动作用?关键在于思想觉悟㊁思想自觉,即人才内心深处高度认同国家㊁社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㊂显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意义在于保证人才培养的思想觉悟水平㊂通常,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认知能力(包含思想觉悟)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获得状况,大学生成才成长首先在于培养思想层面的意志㊁觉悟㊁决心㊁精神和品质㊂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是高校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共同的教学目标,如此任何部门㊁任何教师㊁任何学生没有任何理由弱化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地位㊂习近平强调,高校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㊁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㊂”[1]总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 All Rights Reserved.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学校能否真正将大学生打造成才,能否保证将大学生培养成对国家㊁社会和家庭有用之才㊂综上所述,理念相通要求党㊁国家㊁社会和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达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共识㊂资源相融要求党㊁国家㊁社会和高校共同打造共享共建的资源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全方位的融合㊂方法相生要求党㊁国家㊁社会和高校齐心协力构建共生性教学方法,借助共生教学方法促使两者的合理有序贯穿㊂效果相依要求党㊁国家㊁社会和高校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它既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正向实现,又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正向效用㊂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策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㊂实施战略关键在于针对性构建相应的总体策略,制定一系列具体举措㊂(一)循序渐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必然要求建构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㊂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校内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主要是指全校各部门㊁各学科共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以各自工作岗位㊁学科背景㊁教学资源多方位㊁多路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㊂习近平指出: 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㊁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㊂”[1]二是校内校外共生工作模式与方法㊂培养合格的人才是百年大计,是一项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崇高事业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等教育教学发展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不仅仅是高校的本职工作,更是国家和社会必须支持和参与的重要工作㊂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在校大学生教育教学上,一切围绕大学生教育教学展开的工作都要纳入其中,主要包括党委领导㊁教育行政管理㊁行业文化弘扬㊁社会思想引领㊁企业用人标准对接㊁学校培养方案制定和毕业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㊂习近平指出: 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㊁行业管理㊁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㊂”[4]156(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相互支撑机制高效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教学是两条仍未兼融的教学路线,这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㊂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相互渗透和辩证融合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㊂解决此难题的关键一步是完善学校贯穿两者之间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教学机制㊂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支撑专业教育教学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是替代㊁占据其它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空间,贯穿的本质含义是思想引领㊁政治保障㊁综合提升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从思想政治层面自觉营造大学生专业学习氛围㊁宣传专业学习精神和指引专业学习方向,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和提供思想动力㊂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㊁政治觉悟㊁道德品质㊁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㊁全面发展的人才”[1]㊂二是高校专业教育教学全面支持思想政治工作㊂科学发展总是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添新的内容㊁提供新的论据,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新战略㊁新动力,而科学和社会越发展越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令人更加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㊂因而,高校专业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价值性㊁科技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加先进的理念与技术㊂(三)建设完善大学生入学前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对接体制大学是学生思想改造㊁提升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思想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一个前后的延续性和对接性问题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提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跳出传统的高校框架和视野,与中小学和大学毕业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大贯穿视野与方法㊂一是在各级党委领导和指导下高校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介入中小学的学生思想政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 All Rights Reserved.治教育实践,继而构建高校与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对接体制㊂二是高校要及时跟踪和总结大学生毕业之后工作期间的思想现状以及表现出的思想素养,正确总结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构建大学生在校期间与毕业后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工作机制㊂三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和倡导下,各类大学生用人单位明确德才兼备㊁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招聘之时全方位掌握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状况和实际表现,同时用人单位立足企业行业文化与高校建立大学生毕业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惯例,形成在校和毕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机制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既有现实难度和优势,更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和有效落实㊂加强各级党委领导指导,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支持,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贯通教育教学理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㊂总之,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敢于和善于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承担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大学生崇高的思想灵魂的历史重任㊂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2] 陈先达.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N ].光明日报,2017-02-13[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 B /O L ].h t t p://w w w.x i n h u a n e t .c o m /2018-09/10/c _1123408513.h t m.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W o r kT h a t R u n t h r o u gh t h eE n t i r eP r o c e s s o f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E d u c a t i o n a n dT e a c h i n gZ h o uX i a o h u a ,C h uZ h u yu a n (C o l l e g e o f M a r x i s m ,A n h u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e i ,23003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 p o l i t i c a lw o r ki n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ss u p p o s e dt oc o r r e c t l y an s w e r t h r e e q u e s t i o n s :W h a t k i n do f t a l e n t s s h o u l dw ec r e a t e ?H o w ?A n d f o rw h o m ?T h i s i s t h ev a l u e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w o r kr u n n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e n t i r e p r o c e s s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e a c h i n g an d e d u c a t i o n .I tm u s tb eu n d e r s t o o dt h a td e s i r a b l er e s u l t sc o m e f r o m c o n s e n s u so f i d e a s ,i n t e gr a t i o no f r e s o u r c e s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m e t h o d s .I ti se s s e n t i a lt o b u i l d m u t u a l l y r e i n f o r c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s ,e s t a b l i s hs y m b i o t i cw o r k p a t t e r n sa n df i n daw a y t ol i n ku p w i t hs t u d e n t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c o l l e g e .K 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w o r k ;t h ee n t i r e p r o c e s so f t e a c h i n g a n de d u c a t i o n ;v a l u e ;p r i n c i p l e ;s t r a t e g y(责任编辑:陈九如)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 All Rights Reserved.。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赵排风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3(39)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在价值维度上,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生命线的高度,深化了全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内容维度上,习近平强调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历史传统教育。
在方法维度上,习近平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论、“三因”论、“三律”论、全程育人、协同育人等重要理论和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赵排风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三重维度探析[摘要]用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为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提供多维度的历史视角。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以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性政治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会经由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性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等历史形态;在现实维度,“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思想性政治教育”发展形态的建构阶段,体现为多层的认知体系。
[关键词]自然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三重维度;思想性政治教育“论”由“史”出。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历史视角观察问题、提出论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学界存在一些不同的见解。
在这些相异见解中,往往可以发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历史视角,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与“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什么”两个问题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如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那么这种绵亘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观必然会催生最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观;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史仅仅视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一部分,相应而生的就会是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观。
基于此,笔者意在用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史中寻找其发展规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阶段发展中寻找其现实特性,以建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多维度的历史视角。
一、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问题域马克思在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1]84这里的“自然史的过程”是指,在自然的自组织运动过程中,虽然不存在预定的发展路径,却表现出不可逆的发展趋向。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论断,指出了“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活动主体总是各种关系的产物,但马克思并没有对这些观点进行详细的论证,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来说,虽然增大了理解文本的难度和分歧,但也提供了阐释理论、充实理解的空间。
对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进行解释时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在何种意义、何种程度上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视作具有客观发展趋向的“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趋向又会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产生何种影响。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大致具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向:一种路向强调社会历史过程具有与自然历史过程相类似的总体发展趋向,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观点走向极端就是“机械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因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被诟病;另一种路向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种观念走向极端,就是质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共通性,质疑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客观规律可言,进而放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
从理论发展的条件看,与单一的研究路向容易走向极端相比,两种对立观点的共存、交锋、融合,更有利于形成辩证、合理的认识成果,形成对“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一论断的重叠共识。
首先,马克思所建构的“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的联系,其认识基础在于无论是自然史还是人类史,历史总是人的历史,是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时间的流逝过程。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的过程,就是“历史”不断生成的过程。
[2]160因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各有特点,但作为历史过程却有可类比性。
其次,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所着重强调的无疑是前者,社会尽管是人类的社会,但不是人类主观任意创造的社会,而是与自然界一样,表现出客观的发展趋向和规律,表现为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视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再次,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强调,并没有否定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是对主体性的界限作出了规定。
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没有人的选择和行动,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就无从谈起。
但是,人的主体性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发挥作用,作为主体的人“只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能提出自己有可能解决的任务”,作为主体的社会也“无法跳过自身发展中的历史阶段”。
[3]根据以上理解,用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考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其问题域应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发展这一宏观的“自然历史过程”中是如何“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趋向地发生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是如何体现“自然历史过程”中客观规律性和主体能动性的互动关系的;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自然历史过程”的哪个发展阶段。
为此,对这三方面问题的探究便构成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三重维度。
二、人类社会发展史维度:“自然历史过程”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如果对任何事物,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获得最明朗的认识。
”[4]4理解“自然历史过程”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维度中,追溯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什么时候、因何种需要、在何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产生。
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在对过去的建构。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实践活动的存在是一个现实。
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必然性时,这个现实作为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时也提供了思维的起点。
首先,呈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在状态”——阶级社会中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由统治阶级组织实施,采用教育的形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影响。
这个“现在状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其次,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在价值”——满足阶级思想统治、社会意识建设、个体意识发展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们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再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在条件”——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意识、特定的教育内容、专门的教育机构、一定的教育受众。
这些条件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的,这种实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使这种动力得以发挥作用的是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产生,这种矛盾运动和实践活动又有其具体表现。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看,生产力的发展在扩展人类对自然的作用领域的同时,扩大了人与人的交往空间;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细化了社会分工,定位了人们的社会角色;增加了社会财富的同时,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在阶级社会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分化。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建立物质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社会秩序。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社会秩序的保障。
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以一定程度的社会同一性为基础,但只要经济利益的分化导致价值观的多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这种同一性,因此需要人为的建构。
社会秩序的生产即广义的政治,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物质性政治,主要通过统治者建立的暴力机构维护秩序;另一种是精神性政治,主要通过精神文化、意识形态的力量维护秩序。
“在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利用精神文化活动在人们之中创造出内在的同一性,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生产,是政治活动难以避免的冲动,因为它比之政治活动直接以强制的方式去创造外部同一性要成本低廉得多,而且也往往有效得多。
”[5]296在无法自然形成内在同一性的阶级社会,精神性政治的实施需要采取教育的手段,对人的思想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以形成政治共识,前文所描述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从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看,社会主体或个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一定观念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实践的发展伴随着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形成发展,催生了个人意识的独立、政治意识的成熟,形成了社会意识同化个人意识与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的矛盾张力。
当国家、阶级形成以后,对这种张力的回应是有意识地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特定的教育内容灌输给社会成员。
虽然这种教育活动的开展目的是社会意识对个人意识的同化,但由于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个人意识的自觉和思想的发展,同时由于它搭建了两种意识对接的平台,也为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提供了可能,起到了满足个人意识发展需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源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对精神性政治的客观要求,源于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分立与调和的主观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方面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个社会或个人主体的主观任意行为,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即以实现社会共识为目的,以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性政治实践,具有区别于一般思想教育活动的政治性,区别于物质性政治活动的精神性,区别于其他精神性政治活动的教育性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史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一旦产生,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社会条件、内部矛盾运动的综合作用场域中形成自身的发展历史,表现为各种可能的历史形态,展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过程”。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是社会历史条件。
在前文明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只有通过群体合作劳动才能得以生存,这种个人对社会的经济上的依存关系体现在精神生活中,是对于族群规则的天然的、绝对的服从。
“原始人确有一种固定的是与非的标准,这是无可疑的。
他们的这种行为的规则很有秩序地包括个人一切的行动。
……风俗实是神圣的国王。
它不容许个人有自己判断行为的地步或考虑的机会。
”[6]269由于在族群风俗规则的教育传承中,个体意识尚未从集体意识中独立出来,还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条件,可以称为“前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或“思想政治教育萌芽”阶段。
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剩余产品、贫富差距、阶级对立,个体意识觉醒并逐步形成具有独立性的思想,政治的使命是对社会不平等和多元思想进行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