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1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者小传】: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注释】: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

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

“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词鉴赏2【诗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意思1】什么时候能够载酒来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每当佳节倍思亲,这是诗人在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时寄给友人张五的诗句,感情真挚,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唐诗《秋登兰山寄张五》

赏析唐诗《秋登兰山寄张五》

赏析唐诗《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登高远眺时的愁绪。

首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描绘了诗人登上北山,看到白云在山间缭绕的景象。

“隐者”指隐居的人,暗指作者自己。

诗人借隐者的自得其乐,暗示自己的闲适心情。

颔联“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心随雁飞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颈联“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诗人以薄暮和清秋为背景,描绘了自己的愁绪。

薄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清秋则代表着秋天的凄凉。

在这种氛围中,诗人的愁绪更加浓重。

尾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人希望能与友人共度重阳节,以此来排解自己的愁绪。

诗人通过这种期盼,
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登高望远、思念友人、抒发愁绪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原文及赏析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秋光明媚,微风拂面,我登上兰山,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张五。

这首《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形容秋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写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落叶满阶红不扫,寒灯独夜影沉沉。

博泽东山人寄我,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以“落叶满阶红不扫,寒灯独夜影沉沉。

”作为开头,描绘了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色以及夜晚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以“博泽东山人寄我,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了诗人收到远方友人寄来的来信,思念的情感油然而生。

随后,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刻画了秋日的明媚景色,清晰可见的汉阳树和繁茂的芳草,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整首诗以悲凉之情结束,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词语简练而凝练,情感真挚而深沉。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孤独、忧愁和温暖。

诗中的“落叶满阶红不扫,寒灯独夜影沉沉”一句,通过写景表达了孤寂寒冷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孤寂。

整篇诗句字字珠玑,表达方式别具一格,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以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他创作的代表之一,写尽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深深地渲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伤,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悲凉而又温暖的情感体验。

总之,《秋登兰山寄张五》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山水田园诗。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景色美丽而深邃,字句优美而深刻,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让人沉浸其中,不断回味。

唐诗赏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赏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诗赏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简介《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

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

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

一说指张諲。

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1.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2.“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

北:一作“此”。

3.相望:互相遥望。

试:一作“始”。

4.“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5.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6.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一作“清境”。

7.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8.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9.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10.“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

11.荠:荠菜。

洲:又作“舟”。

12.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13.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

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文解释】北山笼罩在缭绕的白云里,隐士自得其乐地生活。

为了与你相望才登上了兰山,心情随着飞雁到了远方。

哀愁由于暮色引起,兴致却因为清秋而激发。

随时看见村里人归来,有的在沙滩走,有的在渡口歇着。

放眼望去,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一样,江边的小舟像一弯新月。

你何时带着酒来?与我一起畅饮共度重阳节。

【词语解释】北山:湖北襄阳的万山。

隐者:诗人自称。

兴:秋兴。

发:激发。

荠:荠菜。

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木的细小。

洲:水中沙洲。

形容远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

何当:何时能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这两句是在思念友人,切望重聚——你什么时候再载酒来,我俩在重阳佳节一醉方休。

明点出“秋”字,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显示出友情的深厚。

【诗文赏析】这是一篇怀念友人之作。

诗人登山怀友,久久远望心生忧愁。

全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而那山村,大雁、村人、渡船、远树,都描写得清新自然,与诗人的感情交融在一起,诗中有画,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

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秋登万山寄张五翻译及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翻译及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翻译及赏析秋登万山寄张五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秋登兰山寄张五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⑵。

相望试登高⑶,心随雁飞灭⑷。

愁因薄暮起⑸,兴是清秋发⑹。

时见归村人⑺,沙行渡头歇⑻。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⑼。

何当载酒来⑽,共醉重阳节⑾。

译文翻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注释解释⑴兰山:一作“万山”。

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

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

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

荠:荠菜。

洲:又作“舟”。

⑽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

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创作背景《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和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和赏析

《秋登兰⼭寄张五》原⽂和赏析
【诗句】时见归村⼈,沙⾏渡头歇。

【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寄张五》。

【意思】薄暮时分,只见劳作⼀天的⼈们三三两两谈笑⽽归,他们有的⾏⾛在沙滩上,有的休息在渡头边。

语⾔朴素,明⽩如画,给⼈以平淡的美感,洋溢着⽔乡的'劳动⽓息。

【全诗】
《秋登兰⼭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云⾥,隐者⾃怡悦。

相望试登⾼,⼼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全诗赏析】
“时见归村⼈,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如⽉。

”此四句是诗⼈站在⼭上由下⽽上所看见的各⾊景致。

暮⾊下归家的农⼈,⾏过了沙滩在渡头安然歇息;天边茂盛的树⽊好似荠菜⼀般,⽽江畔的悠悠⼩船好似夜⾊未及时的⼩⼩弯⽉。

这四句是本⾸诗的精华所在。

⼭下的静谧村落是⼈⽂景观,⽽远望所见天⾊树影是⾃然景观,近景远景相结合,令⼈领略到秋⽇登⾼远眺所见的怡然景⾊。

诗⼈在景⾊描写之间,笔触⾃然,⽤词朴素,却构造出⼀种平淡悠然、⾼深幽远的氛围。

【《秋登兰⼭寄张五》原⽂和赏析】。

2023年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诗词赏析整理

2023年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诗词赏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诗词赏析整理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诗词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涯树若荠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①。

【解释】
①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中天涯树林的细小。

①重阳节:旧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简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终两句写自己的盼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美丽。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盼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涯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鉴赏答案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鉴赏答案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诗鉴赏答案《秋登兰山寄张五》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注解】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

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

“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秋登兰山寄张五》【韵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秋登兰山寄张五》【评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这是一篇怀念友人之作。

诗人登山怀友,久久远望心生忧愁。

全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而那山村,大雁、村人、渡船、远树,都描写得清新自然,与诗人的感情交一融在一起,诗中有画,感人至深。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文解释】北山笼罩在缭绕的白云里,隐士自得其乐地生活。

为了与你相望才登上了兰山,心情随着飞雁到了远方。

哀愁由于暮色引起,兴致却因为清秋而激发。

随时看见村里人归来,有的在沙滩走,有的在渡口歇着。

放眼望去,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一样,江边的小舟像一弯新月。

你何时带着酒来?与我一起畅饮共度重阳节。

【词语解释】北山:湖北襄阳的万山。

隐者:诗人自称。

兴:秋兴。

发:激发。

荠:荠菜。

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木的细小。

洲:水中沙洲。

形容远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

何当:何时能够。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代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

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一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一融。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一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歌。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五的,首联“隐者自恰悦”就表现了作者对于张五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B.诗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飞,逐渐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有行将就木的破灭之感。

C.诗中的时间接近黄昏,但作者看到“清秋”之中仍有清秀之景,由此从愁绪中走出,生发出兴致。

D.“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诗人对张五的思念。

E.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时分的景色。

15.有人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结合“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四句,说说这几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

(6分)答案14.C、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C诗中的“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

D应是“第七句照应颔联,第八句照应颈联”。

15.对自己滞留他乡数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

对乱离时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对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伤。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及赏析《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歌。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张五的,首联“隐者自恰悦”就表现了作者对于张五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B.诗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飞,逐渐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有行将就木的破灭之感。

C.诗中的时间接近黄昏,但作者看到“清秋”之中仍有清秀之景,由此从愁绪中走出,生发出兴致。

D.“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诗人对张五的思念。

E.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时分的景色。

15.有人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结合“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四句,说说这几句诗是如何体现“言浅意深”的。

(6分)答案14.C、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C诗中的“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

D应是“第七句照应颔联,第八句照应颈联”。

15.对自己滞留他乡数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

对乱离时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对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伤。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盛唐山水田园诗集之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唐】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集之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唐】孟浩然

山间白云,天上飞雁,勾画 出一个高远清幽的诗境。诗人的 清静、淡然融于笔端。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暮色四起,心头不禁泛 起淡淡忧愁;然而清朗的山 色又让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暮色之中,劳作一天的 人们正三三两两地归来,他 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 歇于渡口。 田园情致,悠然自得。
山村自然的优美风光。细致入微,诗味盎然,
情随景生,景中寓情,浑然如一,创造了一个
高远清幽的艺术境界。
孟浩然以质朴平易的语言描绘出乡村傍晚的静谧气氛村人自得闲适的情趣展示了山村自然的优美风光
孟浩然(689—740),襄州
襄阳人,又称孟襄阳。曾隐居 鹿门山,南游江湘,北去幽州。 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 举落第,结交王维、张九龄等 人。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荆 州幕,三年后病故。
孟浩然以冲淡平和的精神气质,创作大量的山 水诗,上承谢灵运,下开王维山水诗的先声。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 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 然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作 诗寄意。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由梁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脱 化而来 : 山中何有所,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隐者逸趣不言而明。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此句直入题意,登山远望, 不见友人,望着南飞的大雁,诗 人的心也随着它飞向远方。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放眼远望,极目天边, 树看上去细如荠菜,江中白 色的沙洲,犹如撒上一层皎 洁的月光。 田园美景,诗情画意。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照应开头诗句,既点 明秋,更表现其对张五的 思念。 载酒共饮,闲适雅致, 兴味悠远。
孟浩然以质朴平易的语言,描绘出乡村傍 晚的静谧气氛,村人自得闲适的情趣,展示了

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翻译及赏析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唐朝,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孟浩然〔唐代〕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相关翻译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把欢欣来细细品味。

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由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乡民,他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有如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谋一醉。

相关赏析张五即张子容,襄阳人。

唐人喜欢在称呼中用家族内子弟的排行次第,称为“行第“,显得更加亲切熟稔。

常人初次见面之际,先问姓氏行第,问后即以行第相称。

文人朝士在平居宴贺、诗酒唱酬之际最好称行第。

最常见的是连姓氏或连姓名称之,本诗中的张五即是。

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他和孟浩在青年时就“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

当时张子荣隐居在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隐居在岘山附近,秋日登上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约他重阳节那天同来登高饮酒。

开头四句写隐者自悦山中白云,因思念而登山去远望张五,望而不见,心随着鸿雁飞远。

五、六句点明秋天的节气,因为时近薄暮,心头泛起一丝淡淡的哀愁,而清秋的山色却又引发诗人的逸兴,情景交融在一起。

七、八句是在山上眺望到归村之人,衬托出不见张五。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写远望所见的`农村优美景象,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是孟浩然的名句。

末尾两句点出自己寄诗的意思,和开头数句相照应,显出友情的真挚。

全篇句句写登高望远,而情随景生,同时也句句述思念友人之情,景清淡而闲雅,情飘逸而真挚,自是名家风度。

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扶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他的诗歌主要以五言短篇为主,绝大部分为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与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诗中的“张五”指的是张諲,他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二人因登山而望,故作此诗。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诗中确实表达了孟浩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登高远望的情景。

诗的首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描绘了北山之上白云缭绕、隐士怡然自得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北山”和“隐者”的出现,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描述了诗人和友人相互遥望、一起登高的情景,表达了两人心灵相通、情谊深厚的情感。

同时,“心随雁飞灭”这句诗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点明了秋日登高的原因。

傍晚时分,诗人心中的忧愁油然而生,而清秋的美景却让他兴致大发。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四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从山上向下眺望,看到了归来的村人在沙滩上行走,渡口旁停歇。

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一样矮小,江畔的沙洲像月亮一样明亮。

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感觉。

同时,这些景象也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在这美好的秋景中,却无法与友人分享,只能独自陶醉其中。

诗的尾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期待早日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他希望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和友人一起饮酒赏菊,共度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

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

“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译文】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赏析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分类标签: 山水诗描写秋天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诗人以隐逸出名,此诗饱含清秋的逸兴,语言凝练自然。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

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

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

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

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

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

……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

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

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原文】
秋登兰山寄张五⑴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⑵。

相望试登高⑶,心随雁飞灭⑷。

愁因薄暮起⑸,兴是清秋发⑹。

时见归村人⑺,沙行渡头歇⑻。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⑼。

何当载酒来⑽,共醉重阳节⑾。

【注释】
⑴兰山:一作“万山”。

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

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

北:一作“此”。

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

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

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

荠:荠菜。

洲:又作“舟”。

⑽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

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白话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题中的“张五”指谁,历来有争议。

一说指张諲。

张諲曾隐居于襄阳东南三十里的鹿门山。

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北对万山(一说兰山),因登临以望张五,并写此诗寄意。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
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

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

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

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

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

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

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

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

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

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

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

……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
是颇为近似的。

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

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